人生就像一個百味瓶:酸甜苦辣咸澀淡,皆在其中。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喜好和選擇,而我,偏偏喜歡那平凡的淡。
淡之幸福。
清晨,推開窗,讓新鮮的空氣和著少許淡淡的清香撲面而來,盡情地呼吸,將煩惱平息,放松我們緊繃的思緒。
午后,點一瓣馨香,砌一壺好茶,書桌上鋪上本線裝古籍,在那淡淡云煙升騰之際,品幾口茶香,然后讓那古籍中的幽幽山風,吹佛我們的心靈,凈化我們的靈魂。
傍晚,緩緩漫步于夕陽晚霞,陽光斜射在清風拂過的樹葉間,折射出星星點點,卻并不耀眼,而是一種淡淡的柔和,映在我的眼中,化成一圈圈散開的波。
淡之高雅。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永遠是那么平淡,卻造就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高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潛返璞歸真,雖拋棄了世俗的各色物欲,卻收獲了內心的寧靜。
文明留史,佳作千古流芳。是多少文人墨客畢生的追求?為此,他們絞盡了腦汁冥想著華麗的辭藻,鮮亮的詞句。卻不知雖能盛極一時,卻也終將被湮沒于歷史的長河之中。卻有一人,“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不時望著遠方翱翔的飛鳥吟出:“山色日昔佳,飛鳥相與還。”驀然回首
,卻發現他那淡淡的詩句已刻在了時光深處,與清風明月亙古相存了。
淡之成熟。
青山深處,霧影中,一人,執杖,行走于田間麥野,喝下那流傳后世自釀的酒,大聲高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刻的東坡,已不在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官員,也不是失魂落魄借酒消愁的文人,他的眼光已由平面的當下擴展到立體的古今,他的內核充實了。游赤壁,他留下后人傳誦的前后《赤壁賦》;臨大江,豪邁之聲噴薄而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真正成熟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品位淡的意韻,回歸淡的境界。我們才能如朗月朝陽般散發出柔和的清輝,化作時間長河中最豐盈的一滴水滴。(完)
上一篇:祖國是一張美麗的水墨畫
下一篇:難忘的寢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