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定位》讀后感500字篇一
這是一本神奇的書,不但是營銷的經典,也可以用在職業生涯規劃、生活等各個方面,我花了一天時間仔細的研讀,感觸很多。
在這個傳播過度、信息爆炸的社會里,產品的競爭優勢建立需要準確的找到市場的空檔,突出其產品本身所獨具的優勢,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坐下來,也就是有效占據預期客戶的心智資源。當客戶需要這個產品就會想到你,比如提到安全的汽車就會想到“volov”,想去頭皮屑就會想到“海飛絲”,怎么喝酒又保健,你可能會想到“勁酒”或“黃金酒”,這是聰明的廠商進行了細致的品牌定位區分,這個產品不會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但在某個區域內,它可以做到最強,擁有忠誠的目標消費群,這就是產品的定位。
其實回頭看看我們每個人的發展,自身的職業規劃,與產品定位又是多么的相似。很多人說職場競爭太激烈了,和我一樣的人太多了,好的發展機會雖然存在,但是僧多粥少,總也輪不到我。其實這就是一個職業定位的問題。每一個人在尋找工作、謀求發展的時候都要問一下自己,自身的能力和興趣在哪里,如何根據外在市場職業競爭狀態,給自己尋找一個獨特的位置,避免市場的過度競爭,在狹窄的領域做到最強,那么你的職業發展就成功了。如果你感覺工作辛苦,沒有機會又賺不到錢,那一定是職業定位出現了問題。陷入了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周遭的對手太多,你想脫穎而出實在是太困難了,在拼盡全力的情況下,可能你能達到平均水平已經不錯了。這個時候能夠改變一下位置,定位到競爭相對較小,又能體現自身優勢的地方,就可以事半功倍地發展自己。
舉幾個很有意思的職業來分析一下:
在深圳,文員的崗位可以說是最為普通的,但競爭也是最激烈的,往往是這個職位招聘信息剛掛到網上,瞬間之內就會收到上百封求職簡歷,讓你眼花繚亂。文員的工資開的很低,這幾年深圳平均水平一直維持在2000元左右,除去租房、吃飯,可以說剩不下幾個錢,但是招人的要求可不低,文員要年輕、漂亮、會說話、機巧靈活,招一個文員要叫上幾十個女孩過來面試,這是常有的事情,對這些女孩子來講,找工作很難。為什么會這樣?人同商品一樣,陷入了同質化競爭,出現這種局面是必然的結果。這個時候,位置能夠轉一下,情況就會大有不同,我前段時間認識一個平安保險的金牌業務員,她5年前也是在做文員,后來不堪忍受這種低薪、沉悶又沒有前途的折磨,下了很大的勇氣去做了保險,做業務的時候克服了很多的困難,幾年下來已經成為了平保深圳前幾名的業務員,年收入50多萬,這個數字相信對一個文員來講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再看一個崗位,競爭非常激烈的就是人力資源崗位,現在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如果你什么都做不了,那么就去做人力資源吧,雖然人力資源的作用在概念上位置已經提的很高了,但那只是在概念上,別太當真了。特別在一些中小型企業里,人力資源做的還是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其技術含量并不高,進入門檻低、求職人數眾多,再加上對企業盈利缺乏直接影響,很多人力資源是處于一種邊緣化狀態。由于這兩個方面因素,導致人力資源從業人員處于一種很尷尬的位置,可能比文員的處境要好些。目前,深圳一般的人力資源經理年薪能夠達到10萬,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達到10萬之后,再往上走難度會大很多,雇主對你要價的敏感度大幅提高,原因就在于一業他感受你的價值有限,再就是在你身后站著的備選對象實在是太多了。大型公司年薪高至三四十萬的人力總監也大有人在,但那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韌性、突出的個人能力以及機遇的垂青,相對于龐大的人力資源從業大軍也講,實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很多人力資源的同行,在工作幾年后,發現激情減退、活力不足,心里時常有換一換的想法。
既然,市場已經為人力資源這個職業進行了定位,如果你想在體系內做的比同行更好一些,培養優勢、避免過度競爭,可以在人力資源領域內再定位,比如做招聘,做到招聘模塊的專家級水平,就很少有人和你競爭了,你就會相對好過一些,當然,如果是小公司就不具備這個條件了。
定位無處不在,時常想一想自己現在處在什么位置,應該走向哪里,我想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會更好一些。
《定位》讀后感500字篇二
早已聽說《定位》這本書的大名,但始終沒有機會一睹其芳容。直到最近讀完這本書,我才深深被大師的觀念和論述所折服。
《定位》一書,遠非“經典“、“好書“、“過癮“這樣的形容詞所能形容,而更應該用“開創性“、“顛覆性“、“劃時代性“這樣的形容詞形容。這絕非溢美之詞,而是無數偉大的公司用實踐檢驗出來的真知與真理。
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兩位大師如同兩位冷靜而又戰績卓越的將軍給即將畢業的軍校學生授課,將一例例失敗的戰爭進行解析,將一場場成功的戰役進行解密,循序漸進給學生講解如何用“定位“這個新的理念、新的生產工具做到決勝總在開戰前,實現“先勝而后求戰“、
如果要給兩位大師授課的內容加個標題,我希望這堂課的標題是《我們肯定能贏》。當然,還有3個副標題,分別是“找到你的對手“、“明確你的策略“、“改變你的思維“,而這也正是這本書要向世人傳達的精髓。
1、找到你的對手
都說商場如戰爭,若論兩者的殘酷程度,商業社會的激烈競爭程度一點也不弱于戰場。但若論兩者關于“對手“的理解,商場的理解則顯著深刻于戰場。
戰場中,你的對手就是你的敵人,毫無爭議;但在商場中呢,你的對手到底是誰?難道就只是你的競爭者們嗎?
顯然不是。以傳統營銷學的觀點來看,你的對手就是你的競爭者們,你必須跟你的競爭者們大打質量戰、價格戰,唯有如此,你才能殺出一條血路,以極為激烈的慘勝贏得部分消費者的些許不可靠、不牢固、不穩定的芳心。
然而,《定位》則告訴我們,你的對手根本不是你的.競爭者們,而是潛在消費者的心智,唯有進入消費者的心智,搶占消費者的心智高地,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贏得漂亮、贏得干脆、贏得兵不血刃!
因為在這個“選擇的暴力“社會中,信息爆炸、知識爆炸已成為常態,而消費者的心智則極為有限,最多只能為每個品類留下七個品牌空間。
當無限膨脹的選擇遇上極為有限的心智,無需贅言,決定權永遠在于消費者有限的心智。
可以說,找到你的對手是商場取勝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唯有使出渾身解數進入消費者的心智,才能真正找到你的對手是誰,才能真正打贏與競爭者們的無數硬仗。
2、明確你的策略
當找到你的對手后,你的方向和目標隨即清晰,那就是如何想法設法進入消費者的心智。《定位》告訴我們商場中取得勝利有三條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一條策略成為第一。這是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捷徑,也是最有效、最簡單的策略,成為第一意味著你就是市場的領頭羊、領先者、標桿者,自然在消費者心中占有獨一無二的心智。
第二條策略是尋找空位。當你的產品無法做到同領域內的第一時,你必須以一個跟隨者的身份采取尋找空位的策略,其核心是找到領先者的薄弱環節,然后出奇制勝,提出嶄新、獨到的理念,然后一舉攻入消費者的心智,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條策略是重新定位競爭對手。當你連空位都找不到時,你必須推翻之前競爭對手已經創建的心智,建立一套新的心智理念。蘋果以“這僅僅是個開始“重新定位了手機行業,五谷道場以“非油炸“重新定位了方便面行業……
應該說,這三條策略是基于產品的不同市場地位來決定的,唯有明確自身所處市場地位,才能明確商戰應該采取的競爭策略。
3、改變你的思維
商場如戰場,商場更如人生。“定位“的理念不單單改變了營銷行業,更成為一種高價值的思維模式,對公司、產品、組織、宗教、國家宣傳及個人成長、職業規劃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掌握“定位“這樣強有力的生產工具,就真正理解了品牌的影響力,也真正理解了如何構建起堅不可摧的品牌護城河,讓對手望而興嘆。
尤其在這個全民打造個人“ip“的時代,每個人都在拼命儲存自己的影響力,當學會用“定位“這個武器思考如何做到與眾不同、如何做到不可替代,那就真正懂了定位的內涵!
兩位大師的這堂課結束了,學生們似乎懂了什么,心智、品牌、影響力、與眾不同等字眼深深烙印在他們的心中。
將來的他們,無論身處真正的戰場,還是商場、名利場、職業場,都會牢牢記住兩位大師畢業前的這堂課,更不會忘記這堂課的標題——我們肯定能贏!
《定位》讀后感500字篇三
“定位”就是你在預期客戶頭腦里如何獨樹一幟。這在商界舉重若輕的言論,影響深遠。
綜觀這本書,第一章節杰克特勞特便根據定位的概念列出許多大公司所普遍犯的九大錯誤。這些錯誤令那些巨頭們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作者的意思,原本這些錯誤可以避免的,但執意所為的后果是損失慘重。如果想避免迷茫,少走彎路,想突出特色而獨樹一幟,想在市場營銷戰中獲勝,清晰定位是絕對有必要的。看吧,那些超級公司正是犯了定位模糊的錯誤,被分為九大類,讓人們吸取其中的教訓。瞧,人們心智中對你的產品的看法,對你公司的看法影響著他(她)們的行為方式。作者告戒人們要放棄改變人們心智認知的行為,最重要的是強占預期客戶頭腦并獨樹一幟。我個人甚至相信這個方法也適用于人際關系的交往。一個獨特的與終不凡氣質的人總是容易讓人記住,這是因為這個人在那個人心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形象,和普通人區別開來,產生了強烈的個性。如果從改變自己的角度上來說,來一個重新定位不是非常棒嗎?但很難,人的習慣行為是很難改變的,更何況從內涵氣質上的改變。而此時我們所犯的錯誤,和一些機構臃腫,不愿意隨便改變自我的企業又有什么兩樣。所以說要想做好企業,先做好人先。企業是由人構成的。
通用汽車公司,杰克勞特勞形容二十世紀初的通用“一團遭”。很混亂的原因是品牌隨便延伸,各種牌子概念混淆不清,加上沒有價格的區隔,通用無法統一管理好眾多汽車品牌,導致,可以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牌子發展緩慢,劣勢品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改良。基隆深刻理解了這樣的問題,費盡心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塑造品牌,區隔概念,終于通用又慢慢強大起來,但很可惜他的接班總裁不管是唐納還是羅杰都走向二十世紀初所犯的嚴重錯誤,無視區隔汽車概念,甚至放棄了汽車設計的專長,同一性幾乎讓通用喘不過起來了。作者針對這些錯誤總結三大教訓,第一,警惕成功,言下之意是通用因為自大而不講定位,硬把自己一廂情愿想法強加到顧客身上;第二,領導者必須封鎖競爭,美國汽車市場被日本汽車拿下,或許它的自大,忽略了競爭對手的猛烈性,沒有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在人們心智中獨樹一幟而失去市場;第三是,不要與前線失去聯系,市場競爭狀態是企業必須了解的,忽視對手的行為而盲目行動必然付出昂貴的代價。
杰克在第四章寫關了于at & t公司的衰落主因。at & t進軍電腦業和有線電視領域而不主張拿下擅長的通訊行業,結果是大量資金投入卻沒有得到相應回報。試問有誰有足夠的實力去撼動ibm這樣的電腦巨人?有線電視又碰上小貝爾及定位清晰專業級的競爭對手。at & t公司的多元化戰略失策導致錯過了很好的發展時機,對業務定位不清晰。作者得出的教訓這一是關注現實世界,強大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成長是有極限的。如果能重新回到at & t公司的主業務上來,焦點聚集在自己是通訊公司的定位上來而不要再妄圖做改變人們心智的傻事。
at & t公司衰落還不算最壞,如果從世界頂級公司到死亡,那就讓人充滿了遺憾。人們更多的是把這些現象視為極好的研究對象。數碼設備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象一到璀璨的流星。ibm同樣是數碼設備公司的強大對手,很可惜強大就會陷入傲慢,低估競爭對手,市場定位嚴重錯誤,以為迷你電腦才是主流。結果殘敗最后被康柏收購了。事實上所有的大型公司都會犯下傲慢的錯誤,以為市場是自己的可以為所欲為。市場是誰的決定權永遠在消費者手上。
從此本書中不難看出,杰克雖然列出好幾個事例來說明不同的問題,但核心問題就是定位錯誤。那些大公司總以自己認為的那樣來爭奪市場,而不考慮這些行為在消費者頭腦形成的影響,結果付出昂貴代價甚至消亡。我想我們的人生也真的需要認真考慮如何正確定位的問題。
《定位》讀后感500字篇四
平時耳聞目濡,經常聽到各種公司大談特談“定位”,但常常聽不出所以然。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勞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書,該書是一本改變了傳播——營銷的書。它講述了什么是定位,并提出定位是廣義的成功戰略,定位技巧可應用于包括“政治、戰爭和商業,甚至追求異性”;
時代可以分為:產品至上時代、形象至上時代和定位時代。在產品時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并且有錢去推銷它就行了,但仿效產品毀掉了產品時代。在形象時代,聲譽或者形象比任何一個具體的產品更加重要。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樣毀掉了形象時代。在定位時代,創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關鍵。要想取得成功,企業必須在預期的客戶頭腦中占有一席之地。這個一席之地不僅包括企業的長處和短處,還包括其競爭對手的優點和弱點。在定位時代,光靠發明或發現新東西是不夠的,甚至沒它也行,但你必須是第一個打入客戶的大腦才行。
人腦有一個針對現有信息量的防御機制,它能拒絕無法“計算”的信息,只接受與其內部現狀相稱的新信息,其他東西則一概過濾掉。政府、企業或產品都需要有正確的定位。定位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在預期客戶頭腦里占有一個適當的位置。
“缺乏適當定位”至今是許多本土企業及非贏利組織在競爭中的瓶頸,是營銷中的突出問題點。對于個人來說何嘗不是一個重要問題呢?
做事沒有重點,希望人人滿意,得到所有人的滿意,結果是沒有人滿意。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盡善盡美才去做,結果很可能永遠做不成。如果你試過多次,并且偶爾取的成功,你在公司里的名聲可能會很好。我們經常會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想法,卻沒想到不管是雞頭還是雞尾他終究是雞,成不了鳳凰。泰坦尼克號上最好的船員到頭來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救生艇,而且他還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我們還經常會試圖做一些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所謂好高騖遠。這特勞特定位讀后感都可謂是定位不當。
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正確的、遠大可行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給自己進行正確定位,并努力達到你的目標。首先,得給自己下個定義。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得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至少要對自己能干些什么事要了解,不要以為自己能為所有的人干所有的事。人人滿意等于沒人滿意。當然,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能力有限,這要求我們不停的審視自己,經常給自己下定義。其次,要不停觀察我們所處的環境,思考他的特點和利弊,看他對我們自身的發展是否有利。一個環境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對你有利,但過一段時間又可能會抑制你的發展。環境包括社會、公司、你的上司,也包括你的朋友。對社會,我們必須努力去了解他,適應他。公司和上司是可以選擇的,要選擇真正對你有利的。如果你上了失敗者的船,無任你多么出色都無濟于事。不要只問你能為公司和上司做些什么,要問他們能為你做些什么。朋友要多交,但光交朋友還不夠,你還要牽出友誼這匹馬,間或操練他一番,否則的話,你需要的時候,反而用不上。總之,你必須不停的去適應環境,使之為你服務。最后,要敢干,要有信心。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值得去亂做一氣,要敢于犯錯誤,并勇于承擔由此產生的后果。不打算冒風險,不打算受到紛至沓來的非議,就不會第一個提出新點子或新概念,就很難取得成功。
個人定位和產品一樣,就是要在預定客戶的腦子里占有一席之地。不要在產品里,甚至不要在你自己的腦子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把你的想法用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傳達給你的“客戶”,讓他們知道你的追求是什么。在他們的頭腦里給你自己定了位,就有可能把你往你希望的方向推動。
總之,你所做的一切必須為你的目標服務,小不忍則亂大謀。hitch your wagon to a star!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必然會取得成功!
《定位》讀后感500字篇五
最近終于把看《定位》一書提上了日程,之前也不止一次的聽人安利過此書,再加上其被稱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想必應該不會是浪得虛名吧。
雖說“定位“理論自1972年提出,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其很多理念都其實都已經在各個行業領域所實踐,但系統學習的一大好處就是在于可以將過往的一個個點連接成線。
1、何為“定位“
那么什么又是“定位“呢?其最新的定義是:“如何讓你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與眾不同。“
這句話可以提煉出三個要素:
1、定位從產品開始,所謂產品可以是商品、服務、企業、機構甚至個人;
2、但定位并不圍繞產品進行,不涉及產品改變;
3、定位圍繞的是顧客的心智,通過對既有產品的包裝,使其在顧客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為互聯網人,尤其是產品和運營,初次接觸定位理念或許會有所不習慣設置質疑。因為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貫徹始終的一直是“用戶至上,挖掘滿足用戶需求。““定位“則不然,它認為僅靠“滿足需求“是無法贏得顧客的,進入顧客心智的定位知道才是贏得選擇的有效方法。
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內心確實也有一絲的不敢茍同。但轉念一想,發現確實如此。最典型的的例子莫過于支付寶和微信的社交之爭。如果從需求層面來看,支付寶的聊天功能并不遜色于微信,甚至也一度推出過“圈子平臺“,但卻一直不能被市場所認可。其最根本的原因無非就是定位,支付寶在用戶心中的一直是“以支付功能為主的類金融工具“,人們根本難以將他和社交聯系起來,又如何能在用戶的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可能有讀者會問,那為什么微信這么一個社交軟件能在支付領域占據頭部位置呢?其實也是定位。微信支付剛推出的時候,一直不溫不火,與支付寶簡直是云泥之別。但因其通過春節紅包異軍突起,在用戶心智中建立了“發(搶)紅包神器“的定位,從而盤活了其社交網絡的資金流轉,有了用戶資金沉淀引導其再觸達支付環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為何“定位“
從定位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看出,成功“定位“的一個關鍵在于“與眾不同“、而對于“與眾不同“的定義,其實不同的時代是有所差別的。
而當下信息的過度傳播和人們心智的過度簡化這兩者的共同作用,是“定位“愈發顯得重要,“與眾不同“愈發顯得困難。
2·1信息過度傳播
這點我想大家都已經深有感觸。信息大爆炸,讓我們每天每數以億計的信息所包圍。無論是各類站、社交媒體、娛樂平臺還是線下的各式廣告,各種信息以千奇百怪的方式千方百計地試圖侵占我們的心智。而一個產品要想從這浩如煙海的信息大軍中脫穎而出,進入人們的心智之中。其獲得成功的唯一希望,便是要有選擇性,聚焦于某一點集中火力進行突破。一言以蔽之,就是找準“定位“。
2·2信息的過度簡化
從人的心理角度來看,我們的心智其實自帶防御機制,會潛意識的去屏蔽、排斥大部分信息,而偏向于接受那些和我們過往的知識經驗相吻合的信息。
這恰恰就是在這傳播過度的環境下,人的唯一防衛力量——過度簡化的心智。
而與此同時,大部分人可以忍受別人給他灌輸一些自己一無所知的事情,卻不能接受有人試圖去改變他們的固有想法。所以說:定位不是去試圖改變人的心智,而是去找到人心智的薄弱點加以突破。
這突破的手段,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將信息盡可能的簡化。就好像用一把刀將“信息之矛“削尖削利,這樣才能切入人的心智。
3、如何“定位“
因為此書筆者也并未完全看完。故此節僅是筆者對目前所看部分的一些思考。
筆者一直說運營“有的放矢“很重要。那么關于“如何定位“自然也是基于“為何定位“的破局了。
首先,此書給出的“定位“的基本方法如下:
“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經存在的認知,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
其中“已經存在的認知、關聯認知“,便是基于人們更愿意去接受與自身知識經驗相吻合的信息這一客觀因素。
這個在“定位“中典型的一個方法就是“非可樂“定位法。這是一種通過把產品和已經占據潛在客戶心智的東西聯系到一起的方法。
書中舉了七喜的例子。當時在人們的認知中,第一是可口可樂,第二是百事可樂。七喜把自己定義成“非可樂“飲料,既借此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又將其和兩大可樂巨頭區分開來,通過差異化定位,避免和其產生直接競爭,銷量急劇增長。
除了通過關聯客戶原有認知進入心智之外,另一個“定位“成功所面臨的的難題就是“信息爆炸“了。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每個人能記住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我們往往容易記住一個領域中前三名的產品,最多7位(這已經算是對這個領域相當了解了。)比如說,我們自己回憶一下,現在電商平臺這么多,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能說的上來的綜合電商也就天貓、淘寶、京東了吧。
而要想從萬千信息中吸引客戶,另一個方向便是進入潛在客戶認知的前三,甚至是第一了。成為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捷徑。就像我們只會好奇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誰,卻從不關心第二個。
但大的市場,基本上已經被各方大佬所瓜分。而這也恰恰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選擇垂直領域創業的主要原因了。進入垂直領域的好處很多,但有助于“定位“的筆者覺得主要是倆:
1)垂直領域競爭少,如果你是第一個進入的,那么更有希望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留下“行業第一“的印象;
2)大領域的領導者,不見得在垂直領域依舊是領導者。這是我們擺脫他們掣肘的機會。就像阿里的淘寶在c2c電商的地位無人能撼動,但到了b2c垂直領域,天貓不就遜色于京東了嗎?
上一篇:2024年《在人間》讀后感600 《在人間》讀后感1000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