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期間,當從各種媒體上得知南京取得了2014年青奧會舉辦權時,就不亦樂乎。加上適逢佳節,這種愉悅的心情更加使人為之驚呼,南京——一座充滿活力與激情的城市。
9月1日,背著行囊從家鄉來到了期望中的南京,沒有想象中的高樓林立,取而代之的是疾馳過眼前的低矮樓房,金黃的外色吐露出一種濃厚的文化氣息,洗去路上夸浮的疲頓。頓時決心這是我即將度過4個春秋的城市,我無怨無悔。
有人告訴我,上海、深圳這樣的特大城市需要融入國際化潮流,所以它們的錢都用在了發展經濟上;南京,六朝古都,是一座有著濃厚文化底蘊和人文積淀的城市,政府不允許金錢的誘惑洗去千年的積累,所以南京的錢用在了文化建設上,但不得不提的事,汶川地震捐款,江蘇省捐款總量依舊位于全國前幾名。這就是南京,少去了現代化高樓的集群,路上奔馳的車輛,穿梭的行人,依舊為著夢想在奮斗著,不竭的活力與激情造就了今日南京的繁華。南京,或許就憑借著這份超脫塵世的魅力,取得了2014青奧會舉辦權。
對于南京,我總是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節,也許是內心喜歡南京快節奏的生活與低調的處世方式,我更愿意讓我自己融入南京。盡管,對于南京或許我只有某一站。
我想,作為90后的當代大學生,在享受社會給予我們的洗禮時,更多的是應該去了解我們的國家,了解我們所在的城市,用實際行動去回報我們所享有的一切,真正意義上達到索取和奉獻的統一。
南京贏得了青奧,我走進了南京。或許,這也是冥冥之中我與青奧接下的不解之緣。
話題由此拉開。
接手我校本年度團日活動那刻起,看到去年團日活動優秀成果的展示,深感責任之重大。“切合時事,展望未來”,不由得腦海里立馬浮現出即將到來的青奧盛事。一個朦朧的活動雛形正在成長壯大。一腔熱血或許能解借此平臺揮灑幾許。那一夜,是個難眠之夜。也就是那一夜決定了此次以青奧為主題的團日活動。
翌日,為了將腦海中盤旋中的想法轉換為切實可行的方案,我特意組建了此次團日活動團隊,明確提出了要把團日活動辦的有質量,讓成員體驗樂趣的同時收獲一定社會認可,創造一定的社會價值。并且確定此次活動為系列活動。
對于青奧,不得不承認在此之前只有一知半解,純屬娛樂性質的聽聞了青奧的表象。青奧的內涵,青奧的文化,青奧的理念……這些似乎從來沒有出現在我生命中。卻正因為這樣,感受到了活動的必要性與參與性。在提出青奧為主題那一刻,團隊成員一致通過。這樣的向心力與一致性讓我對此次青奧活動充滿了信心與斗志。
青奧——就這樣首先在我們團隊里成長起來。
短暫的時間里,我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青奧,了解南京,在運籌帷幄里去把握此次活動,旨在使青奧理念貫穿于活動始終。
這段日子里,我們一起經歷激烈的討論,悉心的策劃,成熟的思考。團隊的合理分工,彼此配合,才促成活動的有序開展,再次特意向團隊成員的支持與配合道上一句誠摯的感謝。
紫金山的登山涉足,棲霞山的公益環保,這是我們對南京的熱忱,更是為迎接青奧所盡的一絲薄力。在活動中,參與者挑戰自我、突破極限、揮灑汗水與激情,相互學習,分享快樂,傳遞健康和友誼,將青奧當做前進的動力,展示了南京這座東方文化古城的無限魅力。
從宏觀層面來說是此次活動是非常成功的。不僅直面宣傳了青奧理念,還走出校門,融入南京,感受南京芳香馥郁的人文氣息,站在南京這片沃土上踐行了奧林匹克精神。這是對團日活動了最起碼的贊賞,更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此次活動的現實意義是我們所收獲的至寶。強登紫金山,同學們對彼此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且強化了集體意識,調動了大家為集體榮譽奮斗的積極性,讓大家在人生這個大的競技場中充分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貫徹了團結奮進的精神。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不竭的活力與激情。清掃棲霞山,在領略優美景色的同時,促進了本班同學的交流,營造了和諧融洽的集體氛圍,豐富同學們的校園生活,陶冶同學們情操,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意識。在登山的過程中動員同學撿起山上的垃圾,留心保護環境,為迎接青奧,展現美麗南京風貌貢獻自己了的一份力量,也貫徹了“綠色青奧”這一理念。更重要的都是,我們可以感受棲霞山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歷史歸屬感,對南京的文化進一步了解,讓大家切實感受到,2014屆青奧在南京舉辦有強大的文化背景和豐富的人文資源。
說到青奧理念,其范圍實在太廣,我們小小河海學子,哪能通過活動展現完呢。我們能做的,僅僅是通過我們去宣傳,去感染,去調動廣大社會群眾的積極性,使他們參與其中,共同為青奧,為南京的明天而出力。這樣,社會才能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取得發展,因為向著同一個目標。
可是,事物的發展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任何事物都必經這樣一個環節才有美好的結果。我們的此次活動,也無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無法預測但可以避免的錯誤,我們仍然接二連三的犯著,阻礙了活動的有序進行。頗有感觸的是在團隊內部曾出現了好逸惡勞的不負責任現象。在旁人看來,我們這個活動或許是成功的,但作為一個活動組織者,不得不去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于人性化管理。有人告訴我,往往在一個事物的發展初期,人性化是行不通的。現在,我稍許深刻的理解了這句話的本質。
我不能輕易對一個人下定義,因為我無法知道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是否有犯錯誤而我自己卻不知道。所以我更愿意給其機會。但是,團日活動作為支部組織優化的一個過程,終究會凸顯出誰更適合呆在這個團隊里。或許,對于我,這才是最重要的收獲——收獲了一群有著共同干勁,愿意一同奮斗的知心朋友。
本年度團日活動就這樣告一段落,但是從活動中我們發揚出來的不畏吃苦,共同努力的拼勁將如同陳釀,越發醉人。
奧運的余熱還在蕩漾,亞運的風采沁人心脾,南京人,也將接過體育的火種,去點燃屬于南京人的青春與夢想。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世界主流下,南京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南京,主辦青奧,正是南京走向世界的機遇,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在此,預祝2014年南京青奧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