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歷史,有無數的圣人在這段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成為了真正的經典!這些經典的語句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縮影。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僅僅十四個字,卻告訴了我們極深刻的道理: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孟子說過:“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
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假定這里有個人,他對我蠻橫無禮,那君子必定反躬自問:我一定不仁,一定無禮吧,不然的話,他怎么會對我這樣呢?如果反躬自問是仁的,是有禮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問: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問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就會說:‘這人不過是個狂人罷了。“這樣的人和禽獸有什么區別呢?而對禽獸又有什么可責難的呢?’所以君子有終身的憂慮,但沒有一朝一夕的禍患。比如說這樣的憂慮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聲傳于后世,可我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這個才是值得憂慮的事。憂慮又怎么辦呢?像舜那樣做罷了。
至于君子別的什么憂患就沒有了。不是仁愛的事不干,不合于禮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禍患來到,那么君子也不會感到尤患了。”也許有人不懂“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句話的意思,所以,會仗著自己的某個名聲去傷害別人。也許會對人大喊大叫,也許會侮辱、訓斥別人。也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或者說是不懂那句話,所以,他們那類人,同樣也受到了外界的鄙視,歧視。有人會為他們痛心,更會為社會痛心。為他們痛心是因為,他們竟不懂中華文明精神文明的縮影;而為社會痛心是因為社會上竟會有他們這樣的人。
為了不讓那類不懂文明的人痛心,為了不讓社會痛心,我認為,我們應正確的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組千年的精神文明,讓更多的人更準確、具體的認識我們的中華文明。現在,國外的很多人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作為中國人,這一點,我真得很自豪,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為我們國家有那么多的歷史文明而自豪。當然,我們還要多讀中華民族經典著作,這樣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既可以使我們了解中華文化歷史,又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知識,還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雅言傳承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