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連天爭不休,幾度春秋。潁川名流,展翅飛騰躍古丘。靈杰歸年三十八,壯志未酬。
不堪回首,花自飄零水自流。”———采桑子?悼郭嘉浩浩三國,群雄逐鹿,人才輩出。東吳周瑜之策,西蜀諸葛之計,可我卻獨愛曹魏之軍祭酒——郭嘉。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先居于袁紹帳下,后認準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便毅然離袁紹而去,被荀彧推薦給曹操,與曹操在營帳中共論天下大事。兩人一番暢談后,曹操感嘆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史書上也稱郭嘉為“才策略謀,世之奇士。
”郭嘉看人奇準,曾在曹操當心自己不具與袁紹抗之力時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提出了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不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振作了曹軍士氣,更助曹操擬定了作戰目標。隨后,曹操采納郭嘉之謀出兵攻打呂布,結果攻克下邢,擒殺呂布。而真正使郭嘉大放異彩的則是在官渡之戰。
公元200年,曹操大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又擔心劉備在背后捅上一刀,應付袁紹已很困難,如何能分出兵馬迎戰劉備呢?郭嘉此時獻策,建議曹操先滅劉備,再戰袁紹,其結局果如郭嘉所料,大破劉備,而袁紹還未有所反映。這時孫策卻準備發兵偷襲曹操根據地許都,曹營一時動亂,郭嘉卻斷言孫策來不了,勸曹操不必抽出兵力去保衛許都,而后孫策果然因刺客刺殺而亡。郭嘉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屬最了解曹操的,且兩人關系親密,猶如朋友一般。
據載,兩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其親密程度可見一斑。郭嘉不治行檢,在嚴于治軍的曹營中,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在長年的征戰生活中,曹操總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
有史學家說,郭嘉是幸運的,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并把他視為“知己”。
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郭嘉出招奇異,難以琢磨,卻屢戰屢勝,萬無一失。只可惜在烏桓之戰后,在從柳城回來途中,因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而病逝。
郭嘉在曹操集團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將曹操的戎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為前后兩部分。郭嘉生前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滅呂布、袁紹及其余部的戰斗中,郭嘉居功至偉。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與馬騰、韓遂等草寇型軍閥的戰爭中取得一些戰績外,基本上處于停滯不前的境地。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后,更留下一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局,對此曹操本人亦深有體會,他在赤壁戰敗后的退卻路上,發出這樣一聲孤猿泣血般的哀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他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孫吳”,正是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郭嘉是曹魏政權中異放光彩的明星,他以傳奇的一生鑄就了曹魏政權的偉大,這正是我喜歡這位歷史人物的原因。
上一篇:荒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