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音落,課時提。
現實就是如此,美夢過后,還是得接受生活的殘酷。是的,殘酷。
枯燥的英語課實在難熬,反觀課堂,卻是一道又一道“風景線”——睡覺的依舊睡覺,玩手機的還在玩手機,認真聽的繼續認真聽。我,也一如既往地拿起筆書寫一切。
千篇一律的課堂講學:先是對題目進行講解,在而對練習冊答案,然后講解。。。。。。就如此“三大塊”,英語課組給我們復制并粘貼了N份,每日,每周,每月,循環再循環。當然,也不少人選擇在這一系列循環過程中習慣,以祈求聽到半點看似重要而非的講解,不包括我。
由聚精會神到單手抬頭再到放棄聽講,我不斷打哈欠,實在催眠。
“請你打開電視看看多少人,為生命在努力地走下去。。。。。?!?,而邊縈繞起周懂繞梁三日的聲線,很孩子氣,很樂觀,很陽光。
仍然少不了嘈雜的課間,少不了嘈雜的課前五分鐘,也少不了老師的耳提面命。我是麻木了,也沒有什么憤怒,任誰誰誰如何如何放肆。桌子的移動劃起沉重的號角聲,我并不想用“刺耳”二字去形容這聲音,因為例行每周一次的座位變動實在平常,也因為“刺耳”二字的力度并不足以描述它在我心中的地位。
上帝,就是總會在你感到沮喪絕望時給你一點似是而非的甜頭,讓你在荊棘路上重拾那似是而非的信心。正如我換了新組員。這變動,無疑是班主任對我的呵護——一個剛剛經受感情創傷的人所必須的呵護(在她看來是這樣的)。如是,我的16組便成為班上第一支清一色全男的學習小組(我相信也會是唯一一組)。
我的表情,依舊是沒有表情。
白而泛黃的窗簾不勝撩動,還是被風輕輕吹起。初冬的日照時長顯得特別短暫,眨眼間,已是寂靜的夜,為何靜?晚自習。
悶了一肚子飯氣的我,實在無法專心學習。
同樣似是而非的一小時吃飯時間確實使我原本雜亂而寧靜的生活泛起漣漪,但漣漪畢竟是短暫的,過后,我的生活依舊雜亂而寧靜。驟眼回首看,已經沒有同學會像我這樣松懈去備戰高考。黑板右上角的倒計時依舊無人撥動,除了我之外。
我在撥動他們的倒計時,卻無法看清自己的倒計時。
15分鐘的課間時間悄然流逝后,第二節晚自習還是強行降臨
,盡管我懷著萬二分誠心去懇求時間停頓。
每天煩瑣而沉重的學習任務如期而至,對避無可避的功課,我一如既往采取“啊Q”式態度,要說有“明日歌”的感覺吧,有,但要問我會否有同學口中的“罪惡感”,這似乎不至于。
沉溺的我一再沉溺;迷茫的我,一度迷茫,懶散的我,也不例外,在三懶散,而寫作,又是寂寞的,也是乏味的,在同學們眼中是這樣的。
對,我就是這樣一個沉溺,迷茫,懶散,寂寞,乏味的人,過著寂寞又乏味的日子,上著寂寞又乏味的課,看著寂寞又乏味的教科書,寫著寂寞又乏味的文字,一切,都是如此。雷打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