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企業理念
文化力量
●《孫子兵法》上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現代革命軍歌則唱道:“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 商場如戰場,當代企業靠什么來實現上下同欲、步調一致?
● 四個字:企業理念。
企業理念:1+1>2
記者對企業理念有一個真實的感觸,印象深刻。
今年8月,記者隨重慶沙坪壩區郵政局營銷人員到力帆摩托車公司上門收寄商業信函。當時,天氣很熱,力帆公司的一大群員工在一個幾乎不透風、相當悶熱的房子里給他們的用戶封裝“慰問信”。他們很認真,封裝完后還要對每封信進行檢查。幾萬封信呀!檢查多麻煩。記者對一個滿頭是汗的青工開玩笑說:“錯誤幾率很小,何必檢查。再說,你們老板也不會來查嘛!”他愣了一下,很鄭重地說:“你知道個啥,老板不都要看嗎?”記者奇怪了,說:“你們老板有這閑心,每封信拆了看?”他說:“是的,我們本身就是寄給‘老板們’看的,你或許覺得奇怪,但我們力帆有句話:質量就是飯碗,用戶才是老板!”這下我愣了。我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企業理念于員工、于企業的意義。而此前,我壓根就以為企業文化、企業理念是一種形式,一種過場,一種很蒼白無力的東西。當它實實在在以敬業、精業、踏實和積極的工作作風展示在我面前時,說我被理念的力量所震撼也絕不過分。
力帆公司廠房刷滿職工自撰的企業理念,
表現出對職工企業文化建設原創精神的張揚。
受力帆企業理念魅力的吸引,記者在力帆網站的企業文化一欄里,點擊企業精神內容,看到這樣的話:
企業如人,不能沒有精神,于是我們便不時地提煉出一些理念,讓員工們牢記:
大浪淘沙,是沙自流、是金自存(人才理念);
壩不夯實,萬人遭殃,廠不管嚴,千人下崗(管理理念);
質量硬扎,大家都發,勉強要得,人人洗白(質量理念);
力帆不創名牌,摩托一堆廢鐵(營銷理念);
獲利路有三,壟斷我無權,投機我沒膽,創新求發展(發展理念);
力帆三件寶:創新、出口、信譽好(企業精神);
……
這些理念語言樸實,帶有重慶方言特色,但句句在理、打動人心。或許正是這些理念,激勵力帆從1992年的一個9個人、20萬元資金的摩托車配件小廠,發展到2001年實現銷售收入38.5億元,進入世界摩托車制造業500強,產銷綜合值名列中國入選登記企業第一位的摩托業“巨擘”。難怪力帆老總尹明善說,企業的競爭,也是文化的競爭。
從力帆發展上,我們不難看出企業理念的功用。其實,經濟學領域早已關注這一功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日本經濟發展勢頭超過歐美的時候,包括哈佛大學教授在內的歐美學者去考察日本企業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單個日本職員的素質和能力不及歐美的職員,而許許多多日本人的公司卻超過了歐美各國的公司,這是為什么呢?后來他們發現是日本的企業文化在起作用。在日本企業理念中,“和”的精神把員工“捆”在一起,并保持高度和諧。如日立公司的“和”、松下公司的“親和”、豐田公司的“溫情友愛”等等。正是“和”的理念,提升了日本公司的企業文化,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日本企業高速發展,帶動日本經濟迅速騰飛。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有一個經典的理論。他說,人們結成的群體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處于不斷地相互適應、相互作用的過程,就像河流一樣,表面上似乎平靜,實際上暗流洶涌。因此一個群體的行為并不等于各個成員行為的簡單相加之和,而是產生了新的形態,包含了集體的智慧。所以其結果是“1+1>2”或者“1+1<2”。
如果用這理論來指導企業運作,優秀的企業理念,就是要達到上下同欲的目標,并取得“1+1>2”的效果。
解讀企業理念
什么是企業理念?
所謂企業理念,是一個企業的群體價值觀,是一個企業在各種企業行為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標,反映了本企業的特點與優勢。它是一種群體意識,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它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企業精神。
說到企業精神,大家都熟悉。或許很多人還與記者以前觀點一樣,對其不太“感冒”。其實,那是思維定勢帶來的偏見。以前受計劃經濟的束縛和形式主義的影響,我們不少企業在推出企業精神時走過場、搞形式、脫離實際、華而不實,多是這樣一些豪言壯語:團結、奮進、拼搏、奉獻、一流、卓越,等等。由于其空洞不切實際,甚至不著邊際,難以引起職工共鳴,對企業發展也就沒什么實際推動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和企業管理的成熟,一些從企業發展中誕生的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企業理念,脫穎而出,成為企業巨大的精神支柱。一些成功的企業依靠職工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信奉和實踐,獲得巨大的支撐力,并因此涌現出了海爾、力帆、長虹、康佳、聯想等一大批優秀企業。記者通過比較和歸納發現,目前比較流行的企業理念主要有三個:人本理念、誠信理念、創新理念。
所謂人本理念,體現在企業管理上。以人為本,很長時間以來成為談及企業管理的一個高頻詞。比如,康佳公司就唱響了“以人為本、員工至親”的管理理念。康佳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年近40歲的女工,因為生病不能在生產線上干活,她想:完了,肯定會被炒掉,因為廠規嚴得連上班抽煙都要被開除。然而,等待她的并不是厄運,而是一張換崗通知單,調她到辦公室負責接待工作。事后,她說:“康佳對得起咱,咱絕不能辜負康佳。”四川鐵騎力實業有限公司在新建的綜合大樓上鐫刻著一個8米寬、12米高的“人”字,當然也是為了突出員工在企業中的地位和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其“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言而喻。
所謂誠信理念,體現在企業經營上。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不少企業把誠信作為企業立身之本。力帆集團把“信譽好”作為企業精神,其總裁尹明善不但提出“力帆靠誠信打天下”,還與國內業界共同發起了《信譽宣言》。陜西汽車集團出臺了“敬業、篤學、誠信、創新”的企業精神,提出“千方百計不被騙,百分之百不騙人”,在員工中推行“信用就是市場、質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把企業搞得紅紅火火的,產量連年翻番。
所謂創新,體現在企業的發展上。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惟一出路。也因此,各家企業都把創新作為一個生死攸關的重要理念。海信集團提出“敬人為先、創新為魂、質量是根,情感管理”的企業理念,把創新作為“企業之魂”。而在蘇北鹽城崛起的“森達”集團,在廠區內人人必須經過的一塊黝黑大理石上寫著6個顯眼的大字:視今天為落后。這六字,表達了森達人積極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理念,也正是這種創新精神,使森達成為中國皮鞋行業中惟一進入全國企業500強排名的企業。
當然,企業理念也并非一成不變,相反,它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形勢。據最新消息,日本松下公司面對網絡經濟的興起,推出“創新21”計劃,提出了“大破壞、大創造”的發展理念。其中,“大破壞”打破了松下沿用了80多年的“員工終身雇用制”,13000名員工離開了松下。
培育企業理念
企業理念,如果要讓它發揮“企業之魂”的作用,就不能僅僅寫成文件或者刻在墻上。而是要讓它根植于每個員工的心里,從而成為調動職工積極性、發揮其光與熱的“原動力”。這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
如何培育呢?
松下公司為了培育“親和”的精神,規定每天早上8點,全公司職工集中在一起齊唱公司歌曲,背誦職工信條:“惟有本公司每一位成員親和協力,至誠團結、才能促成進步與發展。”松下電器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和價值規范的公司,這以后,不少日本企業也通過組織職工唱“社歌”,背“社訓”來與職工產生共鳴,增強職工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美國沃爾瑪公司,通過經理率領數千員工大聲誦讀這種儀式,強化“顧客至上”的理念:“給我一個W!給我一個A!給我一個L!給我一個小曲兒(扭動腰身)!再給我一個M!給我一個A!給我一個R!給我一個T!那是什么?那是沃爾瑪公司字母拼寫,誰最重要,顧客最重要。”如果,你在沃爾瑪的店里聽到有人狂熱地喊叫“誰是第一,顧客!”請你不要吃驚,這是沃爾瑪店員在進行自我約束和體會服務理念在喊口號呢!
建立郵政理念
郵電分營之后,各大通信運營公司紛紛以行動與時俱進,響亮地推出各自的理念。中國移動是“溝通從心開始”,中國電信是“用戶至上,用心服務”,中國聯通是“隨時隨地的聯通,隨時隨地的享受”,均以全國統一的個性化的語言、人性化的表述表明了自己為用戶服務的心跡。就中國郵政來講,一些國際知名的快遞公司、物流企業大舉占領市場,中國郵政如何“與狼共舞”?記者認為除了在硬件上“硬打硬拼”外,不可忽視企業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練好“企業理念”這一內功。
前不久,重慶郵政在全局范圍內征集重郵企業精神,記者應征提了四句話。即:文化重郵、魅力重郵、誠信重郵、創新重郵。文詞不一定精致獨到,但其內涵記者認為可以運用到全國郵政,讓文化、魅力、誠信、創新成為中國郵政的“精神之魂”。
文化郵政。對外來講,主要突出郵政行業對推動社會文化前進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比如發展集郵文化、發展書信文化、開發文化產品市場,建設好為精神文明服務的郵政報刊亭、郵政書店;對內來講,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包括成熟的企業理念和形成企業共同價值觀。
魅力郵政。體現在郵政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上。就郵政目前的現狀來看,尤其要加強視覺識別系統(VIS)的建設。
誠信郵政。體現在郵政的經營上。不要因郵政的過失給用戶帶來損失,尤其不要因誠信問題,對郵政信譽造成不良影響。
創新郵政。體現在發展現代化郵政上。
企業文化、企業理念是人們內心的一股令人感召的力量,讓我們一起打造中國郵政那“令人感召的力量”吧!
上一篇:學校工會開學工作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