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班 幼兒園數學教案按寬窄排序篇一
1、初步認知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同學初步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是最簡單的方法。
3、通過同學操作、表達使同學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4、培養同學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5、使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勝利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掌握對自身合適、喜歡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師:多媒體課件,蘋果樹圖、小草圖
生:小棒或學具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電腦演示:從美麗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內景再到陸續飛落草地吃食的小鳥并對四只小鳥加以特寫。同時還隨同著清脆的鳥叫聲。
2、問:老師想知道有幾只小鳥,誰愿意幫俺?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體繼續演示:又飛來一只小鳥(同學觀察)
問:這時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幾只小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根據同學的回答,教師板書: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1、小組合作,探索多種算法
問:4+1等于幾?你是怎樣算出來的?請把你的方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們。
2、全班交流算法。
(對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給予鼓勵,并板書5)
師:剛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俺們學過的4和1拭目以待組成來計算的,這個方法很好,你能用這種方法也來試著算一算嗎?同桌互說。
三、分層練習,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題
(1)先請同學看圖說圖意,再請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同學匯報算式;3+2=5,2+3=5
師: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觀察上面的這兩個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使同學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規律)
2、“做一做”第2題
要求同學邊擺邊列算式。
四、寓練于樂,鞏固深化
1、游戲一:貼蘋果
要求:在蘋果圖片上寫出“5以內的加法算式”并貼到蘋果樹上去。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大家擺學具說算式,一人寫算式。
評價方式:請同學當“小法官”
2、紅花配綠葉
要求:這綠葉上的算式,找到相應的“紅花”答案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個小組找到的“紅花”答案多。
評價:給找到正確答案多的小組獎勵“團結協作智慧星”
五、托管時間完成第27頁的第1——4題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班 幼兒園數學教案按寬窄排序篇二
生成背景:
在上一節《圓形貼貼》的課時,我看到了小朋友對圓形非常的好奇,所以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三角形正方形,看看小朋友能把那些圖形拼貼成什么。
活動名稱:圖形貼貼
教案目標:
1、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幼兒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2、引導幼兒將圖形拼貼起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教案準備:大大小小,色彩各異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活動重點:讓幼兒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教案過程:
1、先將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樣子拿出,讓幼兒認識。
2、讓幼兒說說我們身邊有什么是這些圖形的(旗、太陽等等)。
3、老師將自己貼好的樣張給孩子們看,讓他們看看當中貼了些什么圖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4、將圖形、鉛畫紙、膠水發下去,和小朋友說:可以貼成和老師一樣的,也可以自己想象。老師在一旁指導怎么涂膠水。
5、小朋友涂完后,先讓孩子將東西收起,然后叫小朋友把自己貼的圖案拿上來,讓小朋友說說自己貼了什么,有什么意義。
6、讓幼兒發揮想象,說說自己的作品。
活動反饋:
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認識了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還讓幼兒知道了,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種圖形,讓孩子樂于去發現。還讓幼兒知道了,原來這種圖形也可以黏貼成很多好看的東西。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班 幼兒園數學教案按寬窄排序篇三
設計意圖:
圖形在孩子們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世界上各種物體都是由各種形狀和它們的變體而構成.小班的時候,孩子們就認識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當我們把各種圖形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都能自發地用稚氣的小手拼出很多物體.為滿足孩子們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設計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圖形基本特征,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
目標:
1、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準備:
1、已學會各種圖形特征。
2、各種大小的圖形卡片,小籃數目同幼兒人數,筷子,毛線若干,筆,繪畫紙。
3、自制"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
過程:
一、"找朋友"音樂進活動室,找到朋友后搭好肩膀。
二、情景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我們去圖形王國旅行,坐上火車出發啰!
2、**站到了,標志是什么?由哪些圖形組成?**形有幾個?
3、圖形王國到了,下車吧!看!那邊有許多五顏六色的小石頭,大家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撿.
4、引導幼兒觀察,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三、鋪石頭
1、“前面有一條路,怎么有那么多的坑啊?怎么辦呢?我們用撿來的石頭把坑填平吧!”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發現問題-“石頭快沒有了,但還有坑沒鋪好,怎么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老師發現這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所有的"坑"。
小結:用幾個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
四、跟圖形寶寶玩游戲
(一)幼兒操作,擺各種圖形
"圖形寶寶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筷子和線,請小朋友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材料把自己喜歡的圖形寶寶拼出來"
(二)拼畫
1、師:"小朋友們在盤子里挑選自己喜歡的幾種圖形,拼成美麗的圖案,拼好一種就把它畫下來,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變的東西和別人不一樣"
老師將幼兒的作品用相機拍下,投射在背景墻上,讓幼兒互相欣賞。
2、幼兒互相介紹,并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我用**圖形和**形變成了**"
五、結束部分
1、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謻由圖形的東西,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看,并把它畫下來。
2、坐火車回家。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班 幼兒園數學教案按寬窄排序篇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二、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
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
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
(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
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
(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三、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統計運沙次數
2、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
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四、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計數據
4、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
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五、教師小結
教師: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六、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班 幼兒園數學教案按寬窄排序篇五
活動目標
1、能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5。
2、培養幼兒數數的興趣,感受數數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圖片
2、操作紙、墊板、筆。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了解幼兒數數的能力。
經常聽小朋友們數數,你最多能數到幾?
過渡:你們能數到很大的數字,數數的正確性怎樣。
二、數數游戲,發現數正確的方法。
1、幼兒取出操作紙,理解紙上的要求,知道要數的幾樣東西。
2交代規則并觀察幼兒的操作。
3、圖上的蔬菜各有多少?
小結:數正確應該按順序。
4、過渡,出示圖片。
提問:這里一共有幾樣東西?認識這些東西嗎?
5、觀察圖片上蔬菜的數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解決問題的方式,發現數正確的一些方法。
6、認識數字“5”像什么?表示幾樣東西?
1。出示5只小象有幾只?
它們非常注意營養的搭配樣樣蔬菜都要吃。
今天早上小象要吃土豆,(出示圖片)小朋友來數數土豆有幾個?
土豆有4個。
小象有5只怎么辦?咱們來用0增畫蔬菜。
以此來添畫其他的蔬菜。
三、發操作紙,幼兒來增畫。
1、4添1就是5
2、找找5的東西,也可以數其它東西的數量。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班 幼兒園數學教案按寬窄排序篇六
設計思路:
前幾天,連下了幾天雨,有一天在戶外活動時,一個孩子發現了一條蚯蚓,頓時所有的孩子都圍了上去仔細“研究”起來:“它叫什么名字?”、“它住在哪里?”、“它為什么會在操場上?”……根據幼兒的一系列討論,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1、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使兩組物體一樣多。
2、體驗操作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母雞頭飾,小雞、蟲各三只,幼兒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小雞吃蟲
1、學小雞走路
老師:我的小雞寶寶在哪里啊?小雞寶寶真乖,今天媽媽帶你們去找好吃的好嗎?你們喜歡吃什么?那我們一起去吃蟲吧!
幼兒學小雞走路,雞媽媽念兒歌:“小雞小雞嘰嘰嘰,找找小蟲嘰嘰嘰。”雞媽媽說:“小蟲找到了!”小雞做吃蟲狀。
2、學兒歌
老師:你們吃飽了嗎?那我們一起回家吧!
兒歌:小雞小雞嘰嘰嘰,一起回家嘰嘰嘰。
(二)、小雞找蟲
1、給小雞排隊
老師:嘰嘰嘰,誰來了?請寶寶給小雞排隊。(個別幼兒操作)
老師:我們一起數數有幾只小雞?(3只)
2、吃蟲子
老師:小雞餓了,要吃東西了,小雞喜歡吃什么?
(出示2條蟲,個別幼兒操作)
老師:每只小雞都吃到蟲子了嗎?哪只雞沒吃到?為什么沒吃到?
老師:小雞有幾只?小蟲有幾條?誰多誰少?
老師:怎樣才能使每只小雞都吃到蟲?(再出示一條蟲,請幼兒貼)
老師:數一數有幾只小雞幾條小蟲?一只小雞一條蟲,一只小雞一條蟲……現在每只小雞都有蟲子吃了嗎?
(三)、比多少
1、出示示范紙1
老師:這張紙上有什么?還有什么?有幾條蟲子?一樣多嗎?每只雞都能吃到蟲子嗎?
2、出示示范紙2
老師:這張紙上有幾只雞?有幾條蟲子?每只雞都有蟲子吃嗎?那我們想個什么辦法幫助這只小雞?
3、出示示范紙3
老師:紙上有幾只雞?有幾條蟲子?想各辦法把他們變得一樣多?
4、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班 幼兒園數學教案按寬窄排序篇七
一、活動目標:
1、復習8的組成,理解8的第一、二組加減含義,會根據算式算出得數。
2、對加減運算感興趣,在游戲情境中體驗快樂。
3、書寫和表達、動手操作相結合,積極參加數學加減活動。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氣球上打印7的組成;背景小雞的家、8的一二組加減(活動的、書寫的、游戲的)、記號筆、抹布、花娃娃、夾子、數字1—8
經驗準備:學過8的組成,對7以內加減有一定理解。
三、活動過程:
(一) 復習8的組成(情境——慶祝小雞搬家)
游戲:放氣球(歌曲問答:氣球上面有題目,我們大家來放氣球,8可以分成1和幾,1和幾組成8……)
(二) 集體學習8的第一組加減(情境新房子里的小雞的顏色不一樣、小雞去玩)
1、 根據顏色不同,幼兒理解1只紅小雞和7只黃小雞合起來是8只
引導列式計算1+7=8
2、 把小雞位置進行交換,幼兒感知小雞總數不變的道理(鞏固理解加法交換律)
引導列式7+1=8
3、 分別以1只小雞去玩和7只小雞去玩,引導孩子列式8—1=7和8—7=1,理解減法含義。
4、 共同整理朗誦。
(三) 探索學習8的第二組加減(情境:看花,為小雞家門前的花娃娃打扮:用夾子扎辮子)
1、為花娃娃打扮;根據上面的算式,請你用夾子幫忙算出得數,既扎好了辮子又算出了得數。請大家試一試。
2、 把花娃娃送到相應的花園里。(如2+6= 送到8號花園)
3、 孩子的經驗作一整理。引發:你為花娃娃扎了幾個辮子?為什么?
得出:2+6=8、6+2=8、8—2=6、8—6=2
4、 小結:8的第二組加減。
(四)總結活動
1、 看看花娃娃有沒有哭。(評價對錯)
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中進行練習加減,學做小博士。
上一篇:2024年承包土地簡單合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