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呂端大事不糊涂】呂端為北宋大臣。宋太宗要任命呂端 為宰相,有人說他“為人糊涂”,宋太宗說他“小事糊涂,大事 不糊涂”。借指能夠分清大是大非,不計較小事。魯迅《華 蓋集續編》:“呂端大事不糊涂,猶言小事不妨糊涂點,這自 然很足以顯示我們中國人的雅量,然而我的胃病卻因此延 長了?!?/p>
【第2句】:含著骨頭露著肉——吞吞吐吐
【第3句】:【記德不記仇】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忘掉別人對自己 的傷害。明代《醒世恒言》:“那白氏是個記德不記仇的賢 婦,念著同胞份上,將前情一筆勾卻?!?/p>
【第4句】:【正經】“正經”現多指嚴肅認真,端莊正派,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如說某某是一個正經人,就是評價他為人正派;或者說某某不正經,就是評價他道德品質有問題。然而,“正經”一詞最初與人的品質不沾邊,而是另有來歷。 “正經”一詞,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學的教學內容。唐代教育發達,有官學和私學兩大體系。各類學校都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將所學的儒家經書分門別類,設立不同專業來研修,產生了“正經”與“旁經”的區別。正經分三類共九種,旁經則分為兩種。這里所謂正經,指主體課程。研修正經又可細分為三種情況:《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學制為三年;《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學制二年;《易》、《尚書》、《春秋公羊傳》、《谷梁傳》則被稱為小經,學制一年半。與正經相對的旁經,分為《孝經》和《論語》兩種,學制為一年。 “正經”本是一個教育制度用語,隨著時間的推移,詞義發生了演變、擴展,成為對人的道德品質的評價。 “正”字計票法在我國現在還保留著投票、唱票、計票的選舉辦法,計票人總是用“正”字來計票數。“正”字計票法簡便易行,充分利用了漢字“正”字的特點,橫平豎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發明。 “正”字計票法源于上海舊戲院統計觀眾人數的方法。那時的戲院都稱為茶園,如上海有丹桂園、天仙園等。這種戲院,舞臺是方形的,樓上的座位叫花樓,左右為包廂,大多是達官貴人預包下的;樓下為正廳,設八仙桌,可品茶飲酒;后座是長凳排列的,票價最低廉。樓上樓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寫滿行行“正”字。因為當時舊戲院無戲票,是由一些“案目”(相當于現在的服務員)站在戲院門口招攬觀眾,領他們入座。每領來五人,司事就在木牌上寫一個“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這樣記數十分簡便,賬也算得清楚,也能夠統計出進園看戲的總人數。后來戲票出現后,就不再用這種辦法了。沒想到這種辦法被移植到統計選票上來了。
【第5句】:【鉆到錢眼里】封建時代用銅錢,中間有孔。指對金錢斤 斤計較。汪幸?!独僳E臺灣島》:“他后來找的老婆與他一 樣,鉆到錢眼里去了。”
【第6句】:【生財有道】(諺)指創收財富,要有正當的方法或途徑。后多指人有發財之法。
【第7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諺)象牙:大象的門牙。比喻庸人的嘴里不會說出高雅的詞語。也比喻惡人嘴里沒善言。 也作“狗口無象牙”。
【第8句】:【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諺)親:親戚。鄰:鄰里。指親戚、鄰里關系親密,縱然有時發生矛盾,但很快就會和解,不會結成冤仇。 也作“割不斷的親,打不斷的鄰”。
【第9句】:【山高有攀頭,路遠有奔頭】(諺)不要怕山高,山越高越有攀頭;不要嫌路遠,路越遠越有奔頭。指目標越是高遠,越能磨煉意志,成就大的事業。
【第10句】:唐僧身上的肉——人人想吃
【第11句】:【有錢難買子孫賢】(諺)指子孫的賢良,是一個家庭最難得的財富,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第12句】:媽媽教姐姐繡花,姐姐的手不聽使喚。媽媽說:“別著急,別著急,著急出問題;別慌張,別慌張,慌張出故障。熟才能生巧?!保ê幽稀の魅A)
【第13句】:【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釋義: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例句:王二狗站起身來,“團長,只要您老用得著,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我都敢去?!?#NAME?
【第14句】:【蛟龍本非池中物】釋義:蛟龍:古代傳說能興風作浪、發洪水的一種神龍。比喻英雄人物總有施展才能的時候。例句:袁金鎧笑呵呵地說:“雨亭,蛟龍本非池中物!你真有遠見?!?/p>
【第15句】:【紅皮蘿卜紫皮蒜,仰臉老婆低頭漢】民間習俗,認為具有這 種姿態的人,婦女潑辣,男子蔫壞,很難對付。從形貌上看 人的還有:矮子肚里心眼兒多/十個麻子九個刁。浩然《艷 陽天》:“這個人五十多歲,蔫呼呼的。東山塢有句俗話:最 辣嘴的是紅皮蘿卜紫皮蒜,最難斗的是仰臉老婆低頭漢?!?/p>
【第16句】:【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諺)指凡事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就必定有它有害的一面。
【第17句】:【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諺)賢:賢良,賢慧。指為夫免禍賴妻賢,為父寬心賴子孝。 也作妻賢夫省事,子孝父心寬。 省事:省去了種種煩心的事情。 妻賢夫少禍。
【第18句】:【家不和,被人欺】(諺)家庭成員之間要是不和睦,就會招來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強、不受外辱的基礎。也泛指一個團體、一個邦國,要不受外侮,內部必須團結。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鄰欺。
【第19句】:【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諺)身后:人死之后。人身后的聲名再盛,也不如生前得到一杯酒的享受。指生前享受雖少,但實惠;死后揚名千古,無意義。
【第20句】:【紗帽底下無窮漢】(諺)紗帽:烏紗帽,舊時官員的帽子。指只要當上官,自然就有錢。也指一人當上官,家屬、親友就都沾光發財。
【第21句】:【春秋】“春秋”本意是春天和秋天。其實在古代,春秋也指季節,但并非和現在一樣,古代所說的春秋,本指一年。中國商代及西周前期的相當長時期,一年只分春秋兩季,沒有冬夏,所以,春秋就是一年。而一個個的春秋就成為歷史了,引申義即歷史。說起作為歷史含義的春秋,它的起源與孔子有關。古代,朝廷設有不少史官,史官又分成左史官和右史官。右史官負責詳細記載帝王的談話言論,例如《尚書》即這類著作,可以說是帝王的文案。左史官則負責記載國家之事,他們把重要大事記人“策”中,小事寫在“簡”里。魯國的那部《春秋》就是策和簡合編而成的一套編年史。據說,《春秋》是由孔子親自修訂的。后世則把《春秋》記載的這段歷史時期稱為“春秋時代”了。這部《春秋》影響很大,如果閱讀《春秋》,可能會覺得概括而簡單,猶如一份大事記,不過,它對研究古代歷史有重要學術價值。后來出現左丘明的《左傳》、公羊高的《公羊傳》、谷梁赤的《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即為解說極其概括簡約的《春秋》而作,“傳”即解說之意?!洞呵铩返膶懽鞣椒ㄟ€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成為后世效法的典范。
【第22句】:冬天的茅草夏天的蔥——葉枯根爛心不死
【第23句】:【枇杷黃,醫者忙;橘子黃,醫者藏】(諺)枇杷皮色發黃時是夏天,這時瓜果桃李齊上市,疾病多,醫生忙;橘子皮色發黃時是冬天,市上沒了瓜果,疾病少,醫生閑。指夏季人們亂吃瓜果,容易生病。
【第24句】:【鷺鷥不吃鷺鷥肉】(諺)鷺鷥(lusT):又名白鷺,長腿直嘴,捕食魚蝦等。指同類不相殘或同行不互相傷害。
【第25句】:灶王爺伸手——穩拿糖瓜兒
【第26句】:【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釋義:比喻目前的情況還不好判斷。例句:六伯著急了:“我說呀,這會兒還不能去,咱還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呢!”
【第27句】:【虎老雄心在】釋義:比喻人老志不衰。例句:我們老掌柜的,虎老雄心在,春天死了老伴兒,少東家不許他續弦,打算給他雇個上炕的老媽兒。
【第28句】:半空點蠟燭——高明
【第29句】:金剛鉆劃豆腐——深刻
【第30句】:樹上的爛杏——數它壞
【第31句】:【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慣)比喻雙方都是高手,勢均力敵,才智相當。 也作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棋逢對手,將遇作家。作家:行家。
【第32句】:鳥過拉弓——錯過時機
【第33句】:黑板上的粉筆字——抹就掉
【第34句】:廠長批評羅小平說:“你這條‘魚’太大了,我的池塘小,容不下你。”(湖南·衡陽)
【第35句】:【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釋義:不要栽種不結籽的花卉,不可與不講信義的人交往。例句:“家中平安兒小廝,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吳驛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與玳安有奸,要羅織月娘出宮,恩將仇報?!牵翰唤Y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p>
【第36句】:小明學習成績很不穩定,好不了幾天就會滑下來。媽媽說他學習沒有恒勁兒,是“下山的太陽紅不了一會兒,吃泡泡糖只甜一陣兒”。(河南·新鄉)
【第37句】:合唱隊的演出——異口同聲
【第38句】:發犟勁的驢子一人拉也不往前
【第39句】:【筆頭無力嘴頭硬】釋義:硬:比喻徒有其表,而實質上無能力。指講起話來夸夸其談,辦起事來優柔寡斷。例句:他說起來頭頭是道,好像做任何事都胸有成竹,實際上呢,他什么也做不到好處,真是筆頭無力嘴頭硬!
【第40句】:老包斷案——臉黑心正
【第41句】:自習課上,幾個男生嘴唇上染了紅墨水。老師讓他們站起來,大家看后都哄堂大笑??蓭讉€平時和他們挺要好的同學卻說沒什么。老師說道:“真是禿兒護禿兒,瞎兒護瞎兒,蛤蚧保護疥蛤蟆呀!”(河北·滄州)
【第42句】:【土塊擦屁股——迷了門】(歇)門:本指肛門,轉指門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第43句】:千年大樹百年松——根深葉茂
【第44句】:【丟去東洋大?!浚☉T)東西扔到大海里,消失得無影無蹤。比喻東西白扔了,再也回不來。也比喻徹底忘掉。 也作丟到東洋大海。 拋在東洋大海里。
【第45句】:媽媽責備爸爸說:“你啊,怎么能把錢借給外村人呢,難道不怕被騙了?”爸爸說:“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是豆芽炒蝦米——各有各的彎子?!保ńK·灌云)
【第46句】:我正玩得帶勁,媽媽卻一連幾次催我去寫作業。我沒有理會媽媽,繼續玩兒。媽媽生氣了,大聲喝道:“你不要‘老虎不發怒,就把老虎當山貓’。”(安徽·巢湖)
【第47句】:【夾緊尾巴做人】行為收斂,做事謹慎。古華《浮屠嶺》: “還要他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夾緊尾巴做人。”
【第48句】:燈草織布——枉費心機
【第49句】:【 朋友千個好,冤家一個多】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幫助, 得到支持;對頭越少越好,可以減少麻煩,減少阻力。袁靜 《淮上人家》:“朋友一千個不嫌多,仇人一個不嫌少,咱哥們 交往一場,你有困難,我哪能袖手旁觀,不跟你互助呢?”
【第50句】:【烏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釋義:鳥快死了,嗚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說出來的話是善良而有價值的。例句: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日:“鳥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p>
【第51句】:【先小人,后君子】先講明了,按規矩辦事,才能講友好,講 禮貌。老舍《四世同堂》:“我們先講好了診費吧?先小人后 君子!”
【第52句】:關公戰秦瓊——亂了朝代
【第53句】:衙門前的石獅子——張牙舞爪不咬人
【第54句】:【病牛來到屠戶家,自己來送死】釋義:比喻自尋死路、找死。例句:“什么同志!花言巧語騙人,想不到還敢來,這真是病牛來到屠戶家,自己來送死!”沈中說。
【第55句】:不熟的葡萄——酸溜溜
【第56句】:孔夫子丟了書——失冊(策)
【第57句】:【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石】(慣)斗、石:都是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形容識字很少或不識字。 也作斗大的字不識一升。升:容量單位,10升等于1斗。 斗大的字認不得幾石。
【第58句】:【吃了豹子膽】(慣)形容人膽子大,什么都不怕。常用于指責人膽大包天。 也作吃了熊心豹子膽。 吃了豹子心肝熊的膽。
【第59句】:乍出水的芙蓉——塵不染
【第60句】:食不多言,寢不多語。
【第61句】:【拜年】新春佳節,家人團聚,親朋好友互相走訪拜年,這是中國千百年來的節日傳統習慣。關于“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年”,每逢臘月三十晚,它便出來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后揚長而去,人們此時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風從此流傳至今。久而久之,增加了拜年的厚重含義。拜年可知尊長愛幼,此序不亂;拜年可使矛盾、“過節兒”一磕而消,提供和好的機會;拜年可使鄰里、親朋之間溝通信息,增強感情,和睦相處。拜年之意義諸多,所以,歷經千年而不衰。
【第62句】:我弄丟了馬明的小刀,想賠他一枝鉛筆,馬明撅著嘴說:“芝麻不抵黃豆賬,借了蜂蜜卻還糖。你還是再給我找找吧!”(甘肅·西峰)
【第63句】:【富人過年,窮人過關】釋義:舊時富人過年高高興興,窮人過年卻有人催租和逼債,像過關一樣困難。例句:大家知道,富人過年,窮人過關,窮人最怕這十二月的節期,窮人的孩子也害怕過年。
【第64句】:【富易交,貴易妻】見“貴易交,富易妻”。
【第65句】:公雞打鳴——盡天職;嗓門高;天天如此
【第66句】:【磨刀不誤砍柴工】釋義:準備工作做得好,工作才能順利。例句:“趕趟兒!”紅臉漢子滿不在乎地一捋,“磨刀不誤砍柴工。吃飽了,喝足了,一個頂倆!……”
【第67句】:【火燒屁股——慌了手腳】(歇)形容情勢急迫,人驚慌失措。
【第68句】:【只說獐過鹿過,可不說麂過】(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形狀像鹿,但比鹿小。過:本指跑過,轉指過錯。麂:小型的鹿,諧“己”。 指只說別人的過錯,不說自己的過錯。
【第69句】:釣魚有三得:跑得、等得、餓得。
【第70句】:【 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說起】二十四史為我國歷代史書的總 匯,借指經歷多,說來話長。成語:一言難盡。張恨水《啼笑 因緣》:“這會子叫我介紹一樣給人,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不 知從何說起了?!?/p>
【第71句】:【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見“大旱三年,餓不死廚官”。
【第72句】:【有同行的貨,沒有同行的利】(諺)同行(hang):同一行業。賣出同樣的商品,得到的利潤卻不相同。指經商中全靠個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第73句】:【讓禮一寸,得禮一尺】(諺)對別人有一寸的禮讓,就會得到別人十倍的回報。指待人處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會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第74句】:下棋丟了帥——輸完了
【第75句】:【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慣)比喻采取損害他人的手段,求得個人地位的提升。
【第76句】:【打有鞭子寫有筆】釋義:比喻掌握文武大權。例句:走到路上,小石說:“除了灶王爺就屬高國權大哪。他和鮑耀良這些人,打有鞭子寫有筆,一手遮天?!?/p>
【第77句】:新娘子蒙頭——不給面子
【第78句】:【一身不入是非門】極力避免陷入是非、糾紛。成語:明哲 保身。茅盾《子夜》:“要么乘公司還沒露出敗相的時候就把 資本抽出來吧,不管他們的八個廠將來有多少好處,總之是 一身不入是非門吧!”
【第79句】:【主多高,奴多大】(諺)指舊時主子的地位有多高,其手下的奴仆勢力就有多大。 也作“主人多大,奴婢多大”。
【第80句】:鴨子吃曲蟮——生吞活剝
【第81句】:【 越熱越出汗,越冷越打顫】謂情況向兩極分化,走向極端。 劉江《太行風云》:“世道就是這么個世道,發財的,出租放賬 越發財,倒運的,吃了上頓沒下頓越倒運。真是越熱越出 汗,越冷越打顫?!?/p>
【第82句】:【討飯的掉了碗】(慣)要飯的丟了要飯用的碗。比喻失去了最重要的器具。
【第83句】:【有錢三尺壽,窮命活不夠】(諺)三尺壽:形容壽命不長。指富人過著奢侈淫逸的生活,想多活偏短命;窮人過著勞苦節儉的生活,無享受偏命長。
【第84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85句】:【閑覺日偏長】(諺)指閑著無事,就會覺得時光過得太慢難打發。
【第86句】:鄰居家的皮皮看見我和姐姐都在認真寫作業,就也拿來作業寫。媽媽說:“真是三勤夾懶懶也勤,三懶夾勤勤也懶。”(湖南·瀏陽)
【第87句】:【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釋義:指吃飯注意適量,睡覺被子不蒙頭,不淫于色,就能長壽。例句:“說實話:這么吃可不好!沒聽說么?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你們都還年輕力壯,可也得注意點子,到老才不會受罪。”
【第88句】:爸爸叫我掃地,我光掃中間,掃了半天也沒掃干凈。爸爸看見了笑著對我說:“掃地不掃邊,哪怕掃一天!”(重慶·巫山)
【第89句】:叔叔老愛吹他本領高,爸爸一聽就不耐煩,說:“你吃一個豆子,屙兩個豆瓣,也叫本事?”(河南·湯陰)
【第90句】:【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諺:話不說清楚,聽話的人心里就不明白;這和油燈必須撥動燈芯才能燃亮是一個理。指講話必須把道理講清講透。 也作燈不挑不明,鼓不打不響。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辯:辯論。
【第91句】:數九寒天,媽媽在打掃院子。我倚著門框問:“媽媽,你不冷???”媽媽說:“傻丫頭,不冷。凍死閑人,餓死饞人?!保ê颖薄で嗫h)
【第92句】:【有多大的籠子,養多大的鳥】釋義:比喻要根據條件辦事。例句:按說,應當有多大的籠子,養多大的鳥!可我……
【第93句】:大媽為小慶的婚事快愁出了病,可小慶常說大媽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大媽嘆氣說:“我這是推完磨還挨磨棍打?!保ê幽稀ど趟?/p>
【第94句】:【來者不懼,懼者不來】既然來了,就不會有什么顧慮,來的 人不是好對付的?;蛘f:怕者不來,來者不怕。王統照《山 雨》:“做好事,顧不得這些了,怕者不來,來者不怕!” 流血不流淚/革命流血不流淚從事革命工作,要堅強不 屈。《解放區短篇小說選》:“革命流血不流淚,你不能光 哭!”
【第95句】:【自古紅顏多薄命】見“紅顏多薄命”。
【第96句】:跑了蝦公抓到鯉魚——壞事變好事
【第97句】:【按牛頭吃不得草】強制無效。明代《石點頭》:“眾友不知 文子一諾無辭,一發不忿,畢竟按牛頭吃不得草,無可奈 何?!?/p>
【第98句】:【求人不如求己】主要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成語:自力 更生。清代《紅樓夢》:“俗語說的好:求人不如求己。說不 得姐姐擔個不是,暫且把老太太查不著的金銀家伙,偷著運 出一箱子來,暫押千數兩銀子,支騰過去?!?/p>
【第99句】:【人有點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見“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上一篇:妙言妙語經典經典短文案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