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金彈打麻雀——不惜代價;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第2句】:爸爸問我的學習情況,我支支吾吾地不敢正面回答。爸爸慢條斯理地說:“心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我看你最近老躲著我,成績肯定不怎么樣。”(河南·輝縣)
【第3句】:【放著河水不洗船】有條件不加利用,或不去做省心的事。 張孟良《兒女風塵記》:“我為什么放著河水不洗船?把書狀 送給劉推事,叫他先做個準備,對我倒有好處。”
【第4句】:【擦屁股】(慣)比喻不情愿地替別人處理其沒做完或沒辦好的事情。 也比喻事情辦糟后做補救工作。
【第5句】:【連鍋端】釋義:比喻全部除掉或拿走。例句:誰知道半腰里殺出一支解放軍的小分隊,打傷李榮厚,把那些“人質” 放走了,還差一點把司令部也連鍋端掉。
【第6句】:【病篤亂投醫】(慣)篤:(病勢)重。指病勢危急時就毫無選擇地亂請醫生診治。也借指事到緊急時就盲目向人求助。 也作“病急亂投醫”。
【第7句】:【能書不擇筆】(諺)書:書法。指書法高手不在乎毛筆的優劣,憑的是他寫字的功力。
【第8句】:【小蠻腰】“小蠻腰”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小蠻腰更是不少女子夢寐以求的身材。特別是現在女子以瘦為美,風行減肥,不減出個楊柳細腰決不罷休。在漢語中“蠻”常用來形容粗野強悍,為什么非要用小蠻腰來比喻纖細的腰身呢?這得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起。白居易性好樂舞,家中養了很多樂妓。他擔任刑部侍郎時,按律法規定只能蓄養女姬三人,可他家卻養了上百個寵姬。他曾寫詩說:“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這里提到的四個人物都是他的家姬,這些家姬精通舞蹈,善于表演,整日吹拉彈唱。白居易沉浸此中,其樂融融。由于他精通此道,妙筆生花,才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佳句。據《本事詩》記載:白居易的家姬中還有兩個重要角色,即樊素和小蠻。樊素擅長唱歌,小蠻善于舞蹈,白居易對這兩人非常寵愛。他曾寫詩說:“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用鮮紅可滴的櫻桃比喻樊素小口,以飄搖多姿的楊柳比喻小蠻的腰肢,多么形象生動。小蠻纖細柔美的腰肢躍然紙上,如現眼前。柔弱纖細如同楊柳的小蠻腰,成了女性纖柔婉轉曲線美的代名詞,為以后的詩作提供了范例。如宋詞有句云:“望斷橋斜陽,蠻腰競舞,蘇小墻頭。” 明代小說《金瓶梅》中也有詩說:“蠻腰細舞章臺柳,素口輕歌上苑春。”小蠻腰深受無數女子的愛慕,這個詞語也便成了備受女孩青睞的詞了。
【第9句】:【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說擒虎別人不相信,借指難以 啟齒。明代《警世通言》:“不信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一連奔走六日,并無銖兩,一雙空手,羞見芳卿,故此這幾日 不敢進院。”
【第10句】:【拉大旗作虎皮】以莊嚴的名目嚇人。魯迅《且介亭雜文 末編》:“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著自己, 去嚇唬別人;小不如意,就倚勢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 橫暴者。”
【第11句】:【民以食為天】(諺)老百姓把糧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指糧食是民生的根本,是人類社會物質生活的重中之重。
【第12句】:鼓膿的癤子——該出頭了
【第13句】:【圣人面前賣字畫】在內行人面前逞能。類似的:孔子門 前賣詩書。張賢亮《河的子孫》:“真是孔子門前賣詩書,魯 班門前耍斧子!苦了錢了,還組織這么多人來學習哩!”
【第14句】:屬埔犁彎板的——老往一面翻土
【第15句】:【兜肚斷了帶子——沒得絆】(歇)兜肚:護肚子的內衣,上下都有帶子束在身上。絆:纏束。指人不受約束了。一說“絆”諧“盼”,指沒有盼頭了。
【第16句】:溫室里育種苗——新道道
【第17句】:不吃桑葉的老蠶——凈是絲(私)
【第18句】:【毒蛇口中吐蓮花】釋義:陰險狠毒的人偽裝善良。例句:“大家別看陳尚仁平日裝笑臉,做善事,正如俗話說的:……‘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眼睛啊!”
【第19句】:【狗眼看人低】(諺)指狗眼看人低矮,這才敢見人就狂吠。借指見識短淺的人總是自高自大,看不起人。 也作“狗眼看人三分低”。
【第20句】:【 抓住手腕子】做壞事當場被抓住。浩然《艷陽天》:“這就 是贓證啊?那繩子是我打草丟的,你說我往外運糧食,你為 什么沒抓住我的手腕子?”
【第21句】:媽媽教育我要尊敬老師,說:“給人金,給人銀,不如教給人學問。所以你要尊敬老師啊!”(安徽·肥西)
【第22句】:大褂兒沒底襟——怎么做的
【第23句】:【猴子屁股坐不住】形容不安穩,也指不能持久。或說:屬 猴子的,坐不住。《短暫的春秋》:“我看他是猴子屁股坐不 住……頂多也是三五年的事。”
【第24句】:【癩蛤蟆跳到腳背上——不咬人硌癢人】(歇)硌:也作圪、格,用作詞頭,使形容詞變為動詞。癢:諧“厭”。指某人或某物雖沒大礙,卻叫人厭煩。常含責罵意。 也作“癩蛤蟆上腳面——不咬人格癢人”。
【第25句】:【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諺)指年景是旱還是澇,在農歷的七月十五就見了分曉;農業是豐收還是歉收,在農歷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第26句】:鐵匠夸徒弟——打得好
【第27句】:【烈火見真金】比喻經過考驗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看出好的品質。相關 的:真金不怕火煉。馬烽《劉胡蘭傳》:“不能棗子核桃一齊 數。通訊員里有的是硬骨頭。張大爺說得對,烈火才見真 金哩!”
【第28句】:【上床蘿卜下床姜】(諺)姜:生姜。指蘿卜能幫助消化,睡覺前吃了,有利于消食;生姜能開胃暖胃,起床后吃了,有利于健胃。
【第29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諺)垂堂:靠近堂屋的檐下。擁有千金家財的人,不肯坐在屋檐下,以防屋瓦掉下砸傷身體。指財富多的人懂得自我保重。
【第30句】:【麻雀站牌坊——好大的架子】(歇)牌坊:舊時為褒揚忠孝節義等封建禮教的人樹立的高大建筑,狀似牌樓。架子:本指牌坊的構架,轉喻人的架勢、氣派。指擺出一副傲慢的、盛氣凌人的架勢。
【第31句】:三張紙畫個驢頭——好大的臉面
【第32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穴:洞。焉:怎么,哪里。比喻不冒危險親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經驗,獲得成功。“焉得”又作“難得”、“怎得”、“捉不住”。例句:紀懷仁道:“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了打下惡虎莊,為了黃河岸上民眾的自由,為了黨的事業,不說是危險,就是掉頭丟腦袋,我也要親自探一探!”
【第33句】:【狗肉上不了筵席】(諺)指狗肉雖然好吃,但檔次不高,上不得酒席。 常比喻素質差的人經受不起別人的抬舉,或見不得世面。 也作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狗肉上不了茶盤。
【第34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釋義:要從大的方面考慮問題,從小的事情上做起。例句:“……俗話說,杯杯酒吃垮家當,毛毛雨打濕衣裳。咱辦廠就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點一滴地節約。”
【第35句】:【東溝犁,西溝耙】釋義:比喻說話或做事缺乏計劃,沒有頭緒。例句:金蓮道:“他就惱,我也不怕他。看不上那三等兒九假的。正經姐姐分付的曲兒不教唱,且東溝犁西溝耙,支使的個小王八子亂哄哄的,不知依哪個的是。”
【第36句】:【羊羔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哺】見“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第37句】:【鯉魚跳龍門】(慣)比喻脫離了原來的環境,提高了地位。
【第38句】:【贊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諺)同是一張口,能贊揚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應該多做扶助人和贊揚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損傷人的事。
【第39句】:【重陽濕漉漉,穰草千錢束】釋義:漉漉:水漸漸滲下的樣子。穰草:田禾秸稈。謂重陽這天雨淋淋,一束秸稈值干錢。謂遭災年柴草昂貴。例句:重九日晴,則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則皆雨,又主灶荒。……“重陽濕漉漉,穰草千錢束。”
【第40句】:【兩姑之間難為婦】(諺)兩姑:婆婆和小姑(丈夫的妹妹)。指媳婦夾在婆婆和小姑之間,左右為難。 比喻夾在兩個地位相當的上司或輩分高的人之間,關系不好處理。
【第41句】:【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諺)要想求得生平的富裕貴顯,就得下苦功夫。指努力拼搏,可求得富貴享樂。 也作欲求生快活,須下死工夫。 欲求生受用,須下死工夫。
【第42句】:【觀棋不語真君子】(諺)指從旁看人下棋,能做到只看不發言的,那才算真正有涵養的君子。 也作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觀棋不言真君子,看著多言是小人。 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
【第43句】:紅娘拿到鶯鶯的信——心領神會
【第44句】:兩條腿穿到一個褲筒里——蹬打不開
【第45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原指軍隊被圍困,也可指其他內外 交困的情況。明代《三國演義》:“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 外無救兵,危在旦夕。”
【第46句】:鱉蛋上抹香油——圓滑;又圓又滑
【第47句】:【比死人多出一口氣】(慣)形容人無能,不起作用。 也作比死人多半口氣。 比石頭人多一口氣。
【第48句】:【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釋義:形容人心難測,不可了解。例句:尤渾奏臼:“自古人心難測,面從背違,知外而不知內,知內而不知心,正所謂‘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第49句】:我吃飯總是慢吞吞的,好像咽不下飯。媽媽半打趣地說:“你呀,沒有嘗過饑餓的滋味。俗話說,肚子饑餓時,山楂也無核。”(浙江·常山)
【第50句】:【黃柏木作磬槌子——外頭體面里頭苦】(歇)黃柏:即黃檗,落葉喬木,木材堅硬,味苦。磬:佛教打擊樂器,似缽,多用銅制。體面:本指好看,轉指光彩。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困難。指表面看起來似乎很體面,實際上卻有許多難處。
【第51句】:【一問搖頭三不知】(慣)指什么都不知道。也指人不介入是非,問什么都推說不知。
【第52句】:【墻上畫烙餅——能看不能吃】(歇)比喻心愛的東西,能看見或想得到卻到不了手。
【第53句】:【刀對刀,槍對槍】直接拼搏。成語:針鋒相對、短兵相接。 浩然《艷陽天》:“不能給他軟的,也用不著跟他繞了,就跟他 刀對刀、槍對槍干一家伙,讓他們有法兒開始,沒法兒收 場。”
【第54句】:王大娘在我家聊天,談起本村張家今年的收成特別好時說:“夏天跑,冬天飽;秋天睡,一年累。人家在農忙的時候干得歡啊!”(河南·郟縣)
【第55句】:【舌頭底下壓殺人】(諺)舌頭能把人壓死。指舌頭能搬弄是非,無中生有,制造事端,挑撥離間,陷人于死地。 也作舌頭片子壓死人。 舌頭根子下能壓死人。
【第56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釋義:比喻事物小而齊全,可以作為典型代表。例句:那小飯館可以說是北京市最基層最不起眼,甚而會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視為最低級最不屑一顧的社會細胞。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實整個北京城的陰睛風雨、喜怒悲樂,都能從那小小的飯館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響。
【第57句】:脊梁馱黃連——背(悲)苦
【第58句】:【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指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作風散漫拖拉,紀律松弛。成語:無所事事。電視《實話實 說》:“人們說: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機關于 部作風自由散漫,要設法改變。”
【第59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為眾人服務,眾人也為我服務,互 助互利。古華《芙蓉鎮》:“原先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如 今是人人防我,我防人人。”
【第60句】:【為者如牛毛,獲者如麟角】(諺)牛毛:牛身上的毛,極言其多。麟角:麒麟頭上的角,極言其少。指從學的人往往一哄而上,人數極多;真正能夠學有成就的,卻實在少。
【第61句】:【賠了夫人又折兵】(慣)《三國演義》描寫,東吳為了要回荊州,設下一計,假借提親,把劉備騙到東吳逼他歸還荊州;劉備按諸葛亮計謀,成婚后帶著孫夫人逃走,周瑜帶兵追趕又遭埋伏,結果大敗而歸。比喻本想暗算別人,結果自己反受打擊,損失慘重。
【第62句】:【水借魚,魚借水】(諺)水靠著魚的活力,才免得成為一潭死水;魚靠著水的浮力,才得以自由活動,得以競爭生存。比喻利害相關的人,誰也離不開誰。
【第63句】:【老何家的姑娘嫁給老鄭家——鄭何氏】(歇)舊時女子出嫁后,在自己的姓氏前面冠以夫姓作為姓名。鄭何氏:稱嫁給鄭家的何姓女子,諧“正合適”。指正好符合實際情況或需求。
【第64句】:【人死留名,獸死留皮】見“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第65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釋義:借指自己不會傷害自己。例句:眾人看了,盡皆駭然道:“怎么外感癥好吃這種大補藥?算來快刀不削自己的柄,一定是他錯了,開錯的,須接位高明先生來評評看。”
【第66句】:【殺風景】“殺風景”一詞源于民間隱語,原意是損壞美好的景色,后來用于比喻在興高采烈的場合使人掃興。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他撰寫的《雜纂》一書中曾有六個“殺風景”的例子:一、清泉濯足。在清澈晶瑩的泉水中洗腳。二、花上曬裨。在美麗的花枝上曬褲衩。三、背山起樓。背靠山起樓,開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氣爽的山色。四、焚琴煮鶴。把琴當做木柴燒,把鶴宰了煮著來吃。五、對花啜茶。賞花本應飲酒,但不飲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間一壺酒”的詩句。六、松下喝道。清幽靜謐的松下是歇腳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達官貴人驅使車騎人馬吆喝而過。這是“殺風景”的典型例子,后來泛指一些掃興和不愉快的事情。如魯迅《致山本初枝》信:“龍華的桃花雖然已開,但警備司令部占據了那里,大殺風景,游人似乎也少了。”此例“殺風景”一詞用得非常到位準確,一語雙關,不愧為文學泰斗。
【第67句】:【治標不治本】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古華《浮屠嶺》:“江 西買牛,只是一次橫財,治標不治本。浮屠嶺人家要正經過 上好日子,功夫還要花在田土里頭。”
【第68句】:【人心都是肉長的】釋義:借指人都是有感情的。例句:人心都是肉長的,唐二古怪本來就是個軟心腸的人,他從地上攙起了娥眉,顫聲問道……
【第69句】:東海洋里的黃沙——經不起浪來磨
【第70句】:坐著飛機放聲唱——高歌猛進
【第71句】:【千招會,不如一招熟】(諺)武術招數練得再多,也不如有一招是獨到精熟的好。指練功不在招數多,而在有精到的絕招。
【第72句】:導彈打色機——同歸于盡
【第73句】:人們都想方設法掙錢,可王叔卻每天悶在家里搞什么科學發明。王嬸沉不住氣了,嘮叨說:“人們都在急眉火眼地掙錢抓日子,你卻呆在家里冒傻氣。兔子能駕轅,誰家還買騾馬?”(河北·海興)
【第74句】:【亂點鴛鴦譜】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喬太守亂點 鴛鴦譜”。喬太守自作主張,強使青年們婚配。借指胡亂安 排。劉紹棠《鷓鴣天》:“你真是亂點鴛鴦譜!你資格老,威 信高,領導工作經驗豐富,好端端的為什么想打退堂鼓?”
【第75句】:馬脖子上的銅鈴——叮當響
【第76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釋義:水能使船航行,也能使船翻沉。比喻百姓可以扶持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例句:想到這里,嘴里不禁冒出唐太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句BBB,心也隨著越發緊縮了。
【第77句】:【天生的一對,地造的一雙】(慣)形容男女雙方品貌相當,十分般配。 也作天生一對,地產一雙。 天生一對,地成一雙。
【第78句】:高梁撒在麥子地——雜種
【第79句】:沉香木當柴燒——屈了材(才)
【第80句】:【吃了飯兒不挺尸,肚里沒板脂】(諺)挺尸:謔稱躺倒睡覺。板脂:皮下脂肪。吃過飯如果不睡一覺休息一下,人就長不起肉膘。指飯后睡覺休息,有益于身體強壯。
【第81句】:【好心倒做了驢肝肺】(慣)驢肝肺:比喻壞心腸。指好心被當成了惡意。 也作好心認做驢肝肺。 好心腸當作驢肝肺。
【第82句】:【打攔頭雷】(慣)比喻竭力阻止。
【第83句】:【 去年的皇歷翻不得】皇歷,指農歷歷書。它的節氣不是固 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個樣子,隔年不適用。指不能按老規 矩辦事。皇,也說:黃。孫犁《風云初記》:“去年的黃歷,今 年不能使了。從腳下起,就得變個樣兒!”
【第84句】:【 走錯了廟門,敬錯了神】找錯了地方,求錯了人。劉紹棠 《鷓鴣天》:“當年你爸爸自討苦吃,偏要學經濟,而且學的是 農業經濟,真是走錯了腳步,進錯了廟門。”
【第85句】:守株待兔——白等;萬不得一(已)
【第86句】:【好花插在牛屎上】見“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87句】:步槍卡了殼——不響
【第88句】:【英雄無用武之地】才能無法發揮。反義說:英雄有用武 之地。海外張愛玲《傾城之戀》:“憑著這點本領,她能夠做 一個賢惠的媳婦,一個細心的母親。在這里她可是英雄無 用武之地。”
【第89句】:小紅的媽媽和奶奶常拌嘴,她的爸爸在夾縫中來回圓場。她的奶奶說她爸是“墻頭草,隨風倒,哪邊有利哪邊靠”,她的媽媽則數落她爸是“和稀泥兒,不是正經人兒”。(河南·南陽)
【第90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詞是個俗語,就是現在的訴訟。那么,“打官司”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官司”一詞原來泛稱舊時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見之于春秋時期的《左傳》:“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晉河東,置官司焉。”西晉學者杜預解釋說:“官司,百官也。”這里說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處理國家事務的人;“司”是掌管、負責的意思,后來人們稱“官司”是官事。為什么將訴訟稱作“打官司”呢?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訴訟的雙方即原告與被告很少能夠心平氣和地解決其訟事,常常為此大打出手,鬧個你死我活,故將訴訟稱為“打官司”,時間一長成為口頭俗語。其二是說“被官打”。從戲劇當中的“擊鼓升堂”看確實是被官打。告狀人不管有理沒理,有冤無冤,只要擊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遞狀子。“打官司”一詞是主謂語倒置,應當是“官司打”,就像戲曲《三打陶三春》一樣,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動挨打。因此,上官府訴訟稱為“打官司”。其三是說與“打”的詞義有關,左邊偏旁是手(扌),右邊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手,所以“打”是個廣義詞,如打醬油、打電話、打籃球等,所以,“打官司”也類同,打官司就是請官吏公斷。以上三說都有一定道理,觀者自判。
【第91句】:【三斤面粉調好七斤漿糊——稀里糊涂】(歇)本指糊狀物,轉以形容人糊涂,頭腦不清楚。
【第92句】:媽媽夸我普通話講得標準,寫文章有條理,我也喜滋滋地說:“常說口里順,常寫手不笨,這是我勤奮的結果。”(廣東·龍門)
【第93句】:【沒有主心骨兒】(慣)比喻沒有主見。 女:容貌丑陋的女子。美女進了家門,丑女就會嫉妒。指丑惡假對美善真永遠是不相容的。 也作美女入室,惡女仇之。 美女入市,惡女之仇。
【第94句】:【中間無人事不成】辦事需要有人從中幫忙。浩然《金光 大道》:“常言說得好,中間沒人事難成。你在劉祥跟前多替 哥哥說幾句好話。”
【第95句】:船底澆花——多此一舉
【第96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釋義:如果沒有謀生的辦法,即使有斗量黃金的家業也無濟于事。例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我如今又不做官了,無處掙錢,作何生意以為糊口之計?”
【第97句】:【眼淚往肚里流】有苦無處訴。劉紹棠《漁火》:“春柳嫂子 真想放聲痛哭,可是她是個傲性子的女人,眼淚流進肚子 里。”
【第98句】:星期天,我在舅舅家吃午飯,姥姥讓舅舅去拿勺子,舅舅笑著對我說:“老指揮大,大指揮小。去,把勺子拿來!”我誰也指揮不了,只好自己去拿。全家人見此情景哈哈大笑。(河南·焦作)
【第99句】:【吃錯了藥/吃錯了耗子藥】做事反常,顛三倒四。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吃錯藥了吧?她是我老婆,還是你 老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