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腳生雞眼臀生瘡——坐立不安
【第2句】:課堂上,陳老師聽一個同學回答完問題后說:“你呀,懂是懂,就是滿肚子蝴蝶飛不出來。”(廣東·廣州)
【第3句】:【七月半燒紙錢——哄鬼】(歇)七月半:指陰歷七月十五,迷信說這一天是鬼節(jié)。紙錢:迷信的人燒給死人或鬼神的冥鈔。本指哄騙鬼魂,轉(zhuǎn)指人說的話或做的事全是騙人的。含責罵意。
【第4句】:【雞飛蛋打一場空】釋義:比喻兩頭落空,毫無所得。例句:隊長,謝滿豐卻不同意,說就怕新渠修不成,老渠也扔了,落個雞飛蛋打一場空。
【第5句】:【守著井喝不到水】(慣)比喻有現(xiàn)成的東西卻沒有辦法享用。
【第6句】:【吃虧是福】(諺)指人吃點虧,不與人爭利,磨礪了自己的德行,對自己而言反而是福分。
【第7句】:【做賊遇上打劫的】(慣)指遇上了對手。 也作“做賊的遇上截路的”。
【第8句】:【敲門磚】“敲門磚”比喻以不正當方法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那么,“敲門磚”是怎么來的呢?它源自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天張公子去拜訪李公子,他在李公子的庭院外拍了好一陣門也無人應(yīng)聲。原來李公子讀書太專心了,沒聽到張公子叫門。張公子因拍了半天也不見李公子來開門,心中十分不快,轉(zhuǎn)身正要回府,卻一眼看見了墻角的幾塊磚頭。于是靈機一動,抄起一塊對著門猛敲起來。這回李公子可聽見敲門聲了,心里一驚,以為出什么大事了,他急忙起身去開門,只見張公子倚在門邊。李公子奇怪地問:“出什么事了?”張公子平靜地說:“沒出什么事,我閑著無事,特意來拜訪你。”李公子又問:“你剛才用何物敲門?聲音如此之大。”張公子回答說:“沒什么特別的,不過是一塊‘敲門磚’。”李公子大惑不解:“張公子訪友還要專門帶上敲門磚?”張公子瞥了一眼墻角,笑道:“敲門磚隨處可撿,也可隨手可扔,很是方便。”這時,李公子才恍然大悟。后來,人們就把借以謀取名利的手段比喻為“敲門磚”。屬貶義。
【第9句】:八吊錢算命——難摸那一吊(調(diào))
【第10句】:【有把門的,可沒有把嘴的】(諺)門可把守,嘴無法把守。指群眾的議論是無法阻止的。
【第11句】:【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歇)駱駝在羊群里,只有它大。指對方的本事比其他人都大。 常含譏諷或詼諧意。
【第12句】:我吃飯前總不愛洗手,爸爸說:“吃的干凈,少生疾病。機器不擦要生銹,人不衛(wèi)生要短壽。應(yīng)該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才對。”(重慶·榮昌)
【第13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這句俗語現(xiàn)在形容某人有主意就是不說。此俗語源自《三國演義》。在三國故事中,徐庶是個傳奇人物。他任俠使氣,善擊劍,遍訪名師,有謀略。劉備駐守新野,他來輔佐,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斬呂曠、呂翔,破八門陣,計取樊城,殺得曹仁丟盔棄甲逃回許都,可謂戰(zhàn)績輝煌。正因為如此,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便以徐母為人質(zhì),逼徐庶來降。徐庶是大孝之人,無奈只得投奔曹操。在臨行前,徐庶鄭重向劉備承諾:“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生不設(shè)一謀。” 徐庶真的信守諾言,盡管曹操想盡辦法拉攏他,他都不為所動。不過,他破例為曹操出過一謀:長坂坡趙云為救二位皇嫂(準皇嫂)及幼主劉禪,獨闖曹營,連殺曹操數(shù)員大將,身處險境。在旁觀戰(zhàn)的曹操問徐庶:“此人勇猛過人,誰歟?”徐庶答日:“此人乃常山趙子龍,莫非丞相有愛將之心?”曹操日:“然”。徐庶獻計日:“只要活趙云,不要死子龍。”曹操采納,結(jié)果,是徐庶暗中救了趙子龍。只此一謀,還是替劉備出力。從此留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這一俗語。其實,這只是小說家言,《三國志》中,徐庶在曹營中先任中郎將,后升任御史中丞。
【第14句】:叔叔對爸爸說他打算販賣雞蛋。爺爺說:“你賣雞蛋不打了才怪呢,我看是豆腐渣捏圈兒,崩箍都沒響。”(內(nèi)蒙古·赤峰)
【第15句】:【為人最怕老來貧】(諺)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時貧困,無法生活。
【第16句】:【正月】我國農(nóng)歷每年的第一個月叫“正月”,為什么叫正月,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在先秦以前,以哪一個月為第一個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現(xiàn)在的農(nóng)歷正月為第一個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現(xiàn)在的農(nóng)歷十二月為第一個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現(xiàn)在的農(nóng)歷十一月為第一個月。這些朝代每改正后的第一個月稱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朝代改后,把紀年的方法也改過來,樹立新政權(quán)的權(quán)威,直到漢武帝時,才最后確定以建寅的月份,作為農(nóng)歷的第一個月——正月,一直通行到現(xiàn)在。再一種說法,正,是一年的開始。古代帝王都在每年的頭一個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為了表示莊重獨尊,便將一月稱為正(政)月。周朝時,許多國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處理,所以干脆叫正月為政月。那么,“正”月的“正”字又為何讀“征”音呢?據(jù)說與秦始皇有關(guān),秦始皇名贏政,他嫌“正”字讀音與他的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諱,就下令把“正”月念成“征月”。從那時起,正月的“正”字,就讀成“征”音,延續(xù)至今。
【第17句】:花生的殼,大豆的皮——層管一層
【第18句】:臨近考試了,復習很緊張。我對媽媽說:“要是不用復習就能考試好,那就好了!”媽媽說:“想吃爛肉又不愿多燒柴,那怎么行呢?”(河南·林州)
【第19句】:【一斤肉包的餃子——好大皮子】(歇)皮子:本指包餃子的面片兒,轉(zhuǎn)指外表、架勢。指人派頭、架子大。含譏諷意味。
【第20句】:【千金難買一句話】(慣)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輕易說話。
【第21句】:【吃官飯】(慣)指在政府部門或事業(yè)單位工作,靠工資生活。
【第22句】:我愛笑,按媽媽的說法是“癡笑、傻笑、苦笑,樣樣占全;狂笑、冷笑、微笑,一樣不落;皮笑肉不笑,也是行家”。(山東·招遠)
【第23句】:【 放之四海而皆準】指普遍如此,實用于一切情況。海外 劉宜良《江南小語》:“競爭是現(xiàn)代企業(yè)最大的特色,達爾文 的理論,放之四海而皆準。”
【第24句】:【鐵匠做官,只知道打】謂人魯莽,只知道動武。成語:有勇 無謀。清代《活地獄》:“諺有云:鐵匠做官只是打。強盜則 甚于鐵匠矣,可嘆!”
【第25句】:我和媽媽在街上看到一張布告,上面說母女倆合伙詐騙被判了刑。媽媽感慨地說:“啥大人養(yǎng)啥孩兒,啥蒜結(jié)個啥蒜薹兒。”(河南·湯陰)
【第26句】:耗子掉進書箱里——咬文嚼字
【第27句】:【賊吃賊,越吃越肥】(諺)指賊偷賊,比偷盜其他人得到的更多。
【第28句】:【開口是銀,沉默是金】能說會道,是好;寡言少語,有時更 有分量。李英儒《女游擊隊長》:“記住點!蛤蟆能言,人人 討厭;金雞一聲,家喻戶曉。開口是銀,沉默是金。蚊蟲遭 扇打,只為嘴傷人。同志們對你沖口而出,出口傷人,向我 提過不少次了。”
【第29句】:【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難移】見“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第30句】:【亂點鴛鴦譜】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喬太守亂點 鴛鴦譜”。喬太守自作主張,強使青年們婚配。借指胡亂安 排。劉紹棠《鷓鴣天》:“你真是亂點鴛鴦譜!你資格老,威 信高,領(lǐng)導工作經(jīng)驗豐富,好端端的為什么想打退堂鼓?”
【第31句】:【瞎子過河——不摸水深淺】(歇)深淺:本指水深淺的程度,轉(zhuǎn)喻事情的根底。比喻不知道事情或人的根由、底細。
【第32句】:【五更】中國有個習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餃子拜年。那么,“五更”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把夜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或梆子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相當于一個時辰,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在秋分時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曉時分,正所謂“雞鳴五更”。
【第33句】:神仙難釣午后魚。
【第34句】:【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小時候偷竊的毛病不改,養(yǎng)成壞習 慣,會越來越嚴重,發(fā)展成大錯。類似的:今日偷針,明日偷 金/偷針的會變成偷牛的。《法制文萃報》(1999,6,14):“雖 然窮,但我們窮得要有志氣。不能去偷人家的東西。小時 候偷針,長大了就去偷金。”
【第35句】:【渾濁不分鰱共鯉,水清才見兩般魚】釋義:在渾濁的水中辨不清是鰱魚還是鯉魚,水清才看得出兩種魚。比喻混亂中難辨真?zhèn)紊茞骸@洌耗镉H,孩兒此時也難以分辯,有口也難以分訴。這叫渾濁不分鰱共鯉,水清才見兩般魚。
【第36句】:【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不能常十八】總要長大,借指不會 停滯不前。李準《李雙雙小傳》:“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 不能常十八,雙雙,我孫喜旺今后一定要趕趕你,食堂炊具 改革這件事,我要下點工夫。”
【第37句】:【好人不長壽,賴人活不夠】(諺)指好人安分守己,正道直行,卻往往早死;壞人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卻往往長壽。 也作好人沒長壽,賴人活不夠。 好人命短,壞人命長。
【第38句】:【 萬事從一開始】事情發(fā)展由少到多。醫(yī)藥圖書:“俗語 說:萬事從一開始。堅決不抽第一支煙,也就不會上癮了。” 萬丈高樓平地起表示事物由小到大,逐漸發(fā)展。古語: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見《老子》)。西戎《燈心絨》:“你呀,人 常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創(chuàng)立集體的家業(yè),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呀!”
【第39句】:橄欖澀嘴有回味——先苦后甜
【第40句】:【東方不亮西方亮】釋義:這個地方不行,別的地方就會行。例句:趙編輯給他打氣:“不過,好在現(xiàn)在出版社很多,‘東方不亮西方亮’,你們不妨再拿到別的地方試試……”
【第41句】:【多個人,多個膽】(諺)多添一個人,就增多一分膽量。指人多勢壯,膽量就大。 也作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冤家多一條河。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把刀。 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墻。
【第42句】:【 想過河又怕濕了腳】做事有顧慮,怕不利。類似的:又想 過河,又怕脫褲子。姚雪垠《李自成》:“經(jīng)過這一夜暢談,特 別是自成已經(jīng)流零出挽留之意以后,他知道他要么就入伙, 要么就斷然拒絕,不容他想下水又怕濕了腳。”
【第43句】:【心肝跌進肚里頭】(慣)指終于放下心來。 也作“心放在肚子里”。
【第44句】:【人家搬磚你搬坯,人家打狗你打雞】(慣)斥責人做事故意和別人不一樣。
【第45句】:水桶當喇叭——大吹
【第46句】:戴草帽沒頂——露頭
【第47句】:【 刀刀要見血/拉口子要見血】做事要有實效。成語:刺刀 見紅。清代《L女英雄傳》:“這姑娘是天生半分不認錯,一 字不饒人,拉口子要見血,刨樹要搜根兒的脾氣。”
【第48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釋義:聽到的不可輕信,只有親眼看見的才是真實的。例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天香更把臉一沉,“人家又當上大官,大老遠從北京下來,為的是解決咱們兩家的老大難問題……”
【第49句】:【擺門面】(慣)門面:商店房屋沿街的一面,比喻外表。指講究排場,過于追求外表的體面。
【第50句】:【有錢不住東南房】(諺)東南房:舊時四合院中的東房和南房。東房夏天太陽光照多,太熱;南房冬天刮西北風,太冷。指有錢人家不住東南房。
【第51句】:【年年防旱,夜夜防賊】(諺)農(nóng)村年年都可能發(fā)生旱災(zāi),住屋夜夜都可能發(fā)生偷盜。指人要經(jīng)常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第52句】:【起了風,少不得要下點雨】(諺)風是雨頭,既然風起了,跟著或大或小總要下點雨。借指對方既然已經(jīng)提出了條件,總得多少有點表示。
【第53句】:【一歲孩兒百歲主】(諺)權(quán)勢人家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注定做一輩子主人。舊指主仆關(guān)系不在年齡大小,而在地位不同。 也作一歲使長百歲奴。使長:主子。 一歲主,百歲奴。
【第54句】:黃蜂找窩——亂嗡嗡
【第55句】:【船頭上相罵,船艄上搭話】(諺)船艄:船尾。剛剛在船頭上吵了嘴,轉(zhuǎn)眼就到船尾上搭腔說話了。 指關(guān)系最密切的人,特別是夫妻之間發(fā)生爭吵,會很快和好。 也作“船頭打架,船尾說話”。
【第56句】:【火上弄冰凌】(慣)冰凌:冰。在火上玩冰凌很快就化掉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成。
【第57句】:【彈指】比喻時光短暫常用“彈指一揮間”。“彈指”是佛教中的一個時間量詞,出自印度的梵語。《僧祗律》上解釋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照這樣計算,24小時是30須臾,那么一須臾就是48分鐘,48分鐘是20羅預,l羅預是204分鐘;204分鐘是20彈指,1彈指就是【第7句】:2秒。我們當然還可以繼續(xù)換算,【第7句】:2秒是20瞬,一瞬間是0.36秒;20念為一瞬,一念就應(yīng)該是0.018秒。這樣算來,一晝夜就是一萬多個“彈指”,時常所說的“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將幾十年比喻為一彈指,真有滄海桑田之感覺。
【第58句】:早上,媽媽叫我起床,我求媽媽讓我再睡一會兒,媽媽嘆口氣說:“瞌睡沒本,越睡越狠。”(甘肅·臨夏)
【第59句】:色盲學畫——不分青紅皂白
【第60句】:駿馬的蹄力有限,人民的智慧無窮。
【第61句】:【要吃飛禽,鴿子、鵪鶉;要吃走獸,兔子、狗肉】(諺)鵪鶉(anchun):鳥名,小頭短尾巴,羽毛赤褐色,不善飛。指飛禽中,數(shù)鴿子和鵪鶉的肉最細嫩;走獸中,數(shù)兔子和狗的肉最美味。
【第62句】:瓦匠干活——拖泥帶水
【第63句】:【風過草抬頭】指情況又恢復原狀,反彈。電視新聞:“我 們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發(fā)生風過草抬頭的現(xiàn)象。”
【第64句】:螞蟻啃象鼻——不識大體
【第65句】:【人哭天沒淚】(慣)指陷入困境,無人同情、幫助。
【第66句】:【林子大了,什么鳥兒沒有】情況復雜,什么人都有。浩然 《艷陽天》:“十個指頭伸出來還不能一般齊哪,林子大了,什 么鳥兒沒有?這種人總歸是一個半個,成不了大氣候,您別 往心上放就是了。”
【第67句】:【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時間久了,情況容易衰敗或惡 化。明代《警世通言》:“人無干日好,花無百日紅!你一日 無錢,他翻了臉來,就不認得你。”
【第68句】:口袋里盛米湯——裝糊涂
【第69句】:歪嘴和尚——念不了正經(jīng)
【第70句】:大炮上刺刀——遠近全能對付;蠻干
【第71句】:【從龍王嘴里奪食】.釋義:龍王:傳說中掌管興云降雨、統(tǒng)領(lǐng)水族的王。比喻同風雨災(zāi)害作斗爭,奪取糧食豐收。例句:滿祥反駁說:“咱們辦社凈靠風調(diào)雨順可不行,要從龍王嘴里奪食。”
【第72句】:【重孫有理告太公】(諺)重孫:孫子的兒子。太公:曾祖父。只要占著理,重孫也可狀告太公。指理是判斷是非的標準,有理不在輩分大小。
【第73句】:【英雄所見略同】(諺)指分析形勢或設(shè)計謀略,英雄豪杰的觀點見識,往往是不謀而合的。 也作英雄所見,畢竟相同。 英雄之士,所見略同。
【第74句】:【望雨看天光,望雪看天黃】(諺)望:盼望。指盼望下雨,要看天色顯出光亮才有希望;盼望下雪,要看天色顯出灰黃才有希望。
【第75句】:【當家人,惡水缸】(諺)惡水缸:盛污水的缸子。掌管家事的人就像個盛污水的缸子,無論什么臟污都有可能往里傾倒。指當家人往往受累又受怨,只有默默承受。
【第76句】:【君子不吃無名之食】釋義:君子不平白吃人食物。例句:“你不說明,我也不吃。常言說得好:君子不吃無名之食。”
【第77句】:【一箭易斷,百箭難折】釋義:比喻個人力量孤單,經(jīng)不起打擊。團結(jié)起來力量大。例句:肖元山默默點頭,像同意我的話。他又低聲自語道:“一箭易斷,百箭難折!”
【第78句】:【打虎先掰牙】釋義:比喻首先打擊要害,挫傷敵人的銳氣。例句:“這叫打虎先掰牙。”鄧培武說了一句。“壇子里捉烏龜,跑不了的。”陶大伯樂呵呵地說。
【第79句】:【老虎吃螞蚱,零拾掇】釋義:拾掇:收拾懲治。比喻一個一個地對付、一個一個地解決。例句:若不說井底蛙,眼光短呢!這事是心急吃不了熱鍋粥,咱們是老虎吃螞蚱,零拾掇。
【第80句】:火線上飛出來的鷹——見過響槍大炮
【第81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釋義:老鼠戲弄貓兒,形容膽子過大,不知死活。例句:“[凈]是李藥婆,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末]衙里喚他。[老旦]便是。[凈]你曉得么,老爺令嚴,出入的都要搜撿。”
【第82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諺)比喻遭受失敗要振作起來自我奮斗。也指在哪兒受了挫折,就在哪兒總結(jié)教訓重新干起。
【第83句】:【羊角蔥靠南墻——越發(fā)老辣】(歇)羊角蔥:蔥的一種,莖部粗大,葉子長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轉(zhuǎn)指人老練狠毒。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84句】:【陰一套陽一套】(慣)指人耍兩面派,當面和背后不一樣。
【第85句】:【不圖今年竹,但圖來年筍】短期不能收效,以后會有希望。 《北京短篇小說選》:“我們的書記倒沉得住氣,說:不圖今年 竹,但圖來年筍吧!”
【第86句】:【城樓上雀兒——好耐驚耐怕的蟲蟻兒】(歇)城樓:修建在城門洞上的樓,用來瞭望敵情和指揮作戰(zhàn)。蟲蟻兒:方言,稱麻雀一類的小鳥。比喻見過世面,經(jīng)得起驚嚇的人。
【第87句】:【露馬腳】現(xiàn)代人們用“露馬腳”來比喻暴露了隱蔽的事實真相。關(guān)于露馬腳,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太祖朱元璋原是布衣,家境十分貧寒,參軍后與一位在軍中長大的姓馬的姑娘結(jié)婚。馬氏聰明賢惠,相貌也不錯。朱元璋當了皇帝,馬氏夫人被封為皇后。馬皇后苦盡甘來,盡享榮華富,但也有令她苦惱的隱衷。她深居簡出,每當與外人接觸時,總是長裙拖地,把雙腳蓋住。原來這位皇后,沒有纏足,長有一雙“天足”。在封建時代,女子大腳,本來就是一大忌諱,何況皇后呢?一天,馬皇后坐轎到金陵街頭,當然她不會忘記隱藏那雙“天足”,不料一陣大風掀起了轎簾,馬皇后的腳露出來了。消息不脛而走,轟動了金陵城。于是“露馬腳”一詞就像一陣風刮到了民間。這是“露馬腳”一詞來源的主流說法,影響很廣。
【第88句】:風匣改棺材——裝入
【第89句】:【三代不讀書會變牛】(諺)連著三輩人不讀書,后人就會變得像牛一樣蠢笨。指讀書不但開發(fā)自身智慧,對后代的遺傳也十分重要。
【第90句】:【狐貍不能和雞同籠】釋義:比喻不能和敵人生活在一起。例句:是呀,狐貍不能和雞同籠,黑心肝的漁霸不會跟窮抓魚的拉親家!
【第91句】:【銅鈴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銅鈴打鼓,除了鼓聲,還有鈴聲;轉(zhuǎn)喻話里有話,另有用意。
【第92句】:【拉著不走,打著倒退】像驢一樣,不接受引導,不識好歹。 古華《相思樹女子客家》:“可她一當認真看了看手下這班老 娘子軍,這班平日拉著不走,打著倒退的野草驢,卻又不能 不有些喪氣。”
【第93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慣)比喻以對方使用的手段來回擊對方。 也作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第94句】:【姑爺進門,小雞沒魂】(諺)姑爺:岳丈家對女婿的敬稱。沒魂:嚇掉了魂。指女婿是丈人家的嬌客,女婿一來,就要殺雞置酒,盛情款待。
【第95句】:【刮地皮】見“卷地皮”。
【第96句】:【桃李滿天下】釋義: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優(yōu)秀人才。比喻教育培養(yǎng)的學生多,遍布各地。例句:伍老,你是桃李滿天下,對革命有貢獻的人哪。
【第97句】:【牛鼻上穿繩,哪里情愿】釋義:指很不愿意。例句:大阿哥性好游狎,要他靜心讀書,好像牛鼻上穿繩,哪里情愿?
【第98句】:【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嘴里】釋義:比喻好東西被糟蹋了,或好姑娘嫁給一個不好的丈夫,太可惜了。例句:那武大是個懦弱本分人,被這一班人不時間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谷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燒餅。
【第99句】:【兩好合一好】(諺)指雙方都有友好的誠意才能結(jié)成良好的關(guān)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