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 釋義:比喻無論怎樣狡猾的壞人也斗不過好人。 例句:哼,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哇!有關(guān)聯(lián)絡(luò)圖的事和他的口供跟野狼嗥倒是一致的。
【第2句】:【上賊船易,下賊船難】(諺)比喻和壞人一起干壞事容易,棄邪歸正難。
【第3句】:【一槌敲響了悶鼓】(慣)比喻一句話使人頓時明白。
【第4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諺)地瓜:甘薯,塊頭大。芝麻:油料作物,顆粒小。狗熊嘴大,只可拱吃地瓜;麻雀嘴小,吃的卻是芝麻。指大有大的無能處,小有小的可貴處;人的智與力不可用年齡多少或身材大小來衡量。
【第5句】:【散了骨頭架】(慣)形容非常疲憊,渾身酸困。 也作“散了架”。
【第6句】:【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釋義:比喻白費力氣。 例句:萬一蕭何壯大起來自立為王,那漢王不是井里打水往河里倒,白費力氣嗎?因此,他老是牽腸掛肚地派人到關(guān)中去慰問蕭何。
【第7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慣)形容學(xué)識淵博,什么都知道。 也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
【第8句】:【有錢能使鬼推磨】(諺)只要有錢,就連買得鬼推磨這樣的奇事也能成為現(xiàn)實。舊指金錢萬能,人們不敢想象的事,用金錢都能辦成。 也作有錢使得鬼推磨。 有錢使得鬼挑擔(dān)。
【第9句】:【人窮志短,馬瘦毛長】此俗語初為“鳥瘦毛長,人窮志短”,比喻人到窮困之時,再也無計可施了。此典出自《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常言道‘鳥瘦毛長,人窮志短’,只得聚來十多個村童教書寫仿,漸漸粗茶淡飯,習(xí)慣了,絕不想分外受用,又常被春兒數(shù)說,追思往事悔之無及。如此苦熬十五年。” 說的是揚州城外曹家莊有個富人的公子叫曹可成,人才出眾,是個監(jiān)生。 可他不會持家,揮金如土。他看上了本地妓女趙春兒,偷偷將父親家產(chǎn)抵押換錢,用五百兩銀子為趙春兒贖身。曹父一死,債主逼債,把曹家田房盡行盤算光了。曹公子只得在墳堂安身。趙春兒看他可憐,與他些銀子,他又被閑漢們哄騙一空。沒得飯吃,他才想到“鳥瘦毛長,人窮志短”,只得聚童教書,換些粗茶淡飯……后趙春兒看他真有悔過之意,將埋藏在地下的千余銀挖出供他求官。因他飽歷世故,深知甘苦,宦聲大振,直升知府,重整了曹家家業(yè)。
【第10句】:【敲鑼賣糖——各執(zhí)一行】(歇)行:行當(dāng)。本指各干各的行當(dāng),轉(zhuǎn)指各干各的事,互不干預(yù)。也指各人干慣了各自的一行,精通各自的一行。 也作敲鑼賣糖——各干一行。 敲鑼賣糖——各搞一行。
【第11句】:【煞風(fēng)景】見“殺風(fēng)景”。
【第12句】:【腦袋破了用扇子扇】見“打破腦袋用扇子扇”。
【第13句】:【窮灶門,富水缸】(諺)灶門:燒鍋灶的火口。灶門口要少積柴火,以免引起火災(zāi);水缸里要經(jīng)常放滿水,以備滅火。指在容易發(fā)生火災(zāi)的地方,要有高度的防范。
【第14句】:【橫插一杠子】 釋義:比喻橫加干涉。 例句:我起先跟老崔不錯,本來說好要跟他結(jié)婚的,沒想到郭三麻子橫插一杠子。三麻子在那邊是個隊長,誰惹得起呀!
【第15句】:【上氣不接下氣】(慣)形容呼吸急促或喘不上氣來。 也作上氣兒接不著下氣兒。 上氣接不上下氣。
【第16句】:【干杯】在宴會上,“干杯”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杯不干,罰酒三杯。孰料,在國人面前如此普及的“干杯”一詞,卻是個外來語。 據(jù)說“干杯”一詞起源于十六世紀(jì)的愛爾蘭,原意為“烤面包”。當(dāng)時的愛爾蘭飲酒者常有這樣的習(xí)慣,將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純性。直到十八世紀(jì),“干杯”才有今天的含義,并且發(fā)展成為祝酒頌詞。
【第17句】:【看人看穿戴,生意看招牌】(諺)看一個人,先從他的穿戴看起;看商場生意,先從它的招牌看起。指人的儀表,生意的招牌,都是形象的標(biāo)志,絕對不容忽視。
【第18句】:【伏天吃西瓜,藥物不用抓】(諺)伏天: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熱的時節(jié)。熱天吃西瓜,可以解暑去病。 指西瓜不僅能消暑解渴,而且有益于健康。
【第19句】:【寧惱遠(yuǎn)親,不惱近鄰】(諺)寧可惹惱遠(yuǎn)方的親戚,也不惹惱緊挨的鄰居。指在人際關(guān)系中,經(jīng)常打交道的左鄰右舍,比遠(yuǎn)居的親戚重要得多。
【第20句】:一根草搓不成索,一片篾編不成籮。
【第21句】:【禍不入慎家之門】(諺)災(zāi)禍不會進(jìn)入謹(jǐn)慎人家的門。指居家處世謹(jǐn)慎小心,就可免災(zāi)防禍。
【第22句】:【下臭霧】(慣)比喻造謠生事,滿口胡言。
【第23句】:【寧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說句話】(諺)和明白人打架,有理總能說清;和糊涂人糾纏,永遠(yuǎn)分不清是非。指要盡量避開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第24句】:【吃虧是福】(諺)指人吃點虧,不與人爭利,磨礪了自己的德行,對自己而言反而是福分。
【第25句】:【問門道】(慣)比喻尋找能夠達(dá)到目的或辦成事情的途徑。
【第26句】:路有千條,理只一條.
【第27句】:【閑覺日偏長】(諺)指閑著無事,就會覺得時光過得太慢難打發(fā)。
【第28句】:【洞房】“洞房”指新婚夫婦的房間。為什么把新娘新郎的房間稱為“洞房”呢?源出兩處。 出處之一。傳說,這是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規(guī)定下來的。當(dāng)時,群婚制度存在著極不利于團結(jié)的因素,經(jīng)常發(fā)生搶婚事件,不光男搶女,也有女搶男。時間一長,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間面臨著分裂的危機。黃帝提出建立一夫一妻制。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為夫妻的,舉行完結(jié)婚儀式后,將夫妻二人送進(jìn)事前準(zhǔn)備好的洞穴(房)里,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許亂搶他人男女。為了區(qū)分已婚與未婚,凡結(jié)了婚的女人,必須把蓬亂頭發(fā)挽個結(jié),人們一看,知道此人已結(jié)婚,其他男子不能再打此女主意。否則,按部落法規(guī)(族規(guī))處治。 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各個部落群民的支持擁護(hù),人們都爭著為自己兒女挖洞穴(房),凡兒女們一結(jié)婚,舉行儀式后,就把他們送入洞房。 出處之二。相傳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尋歡作樂,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阿房宮,強選天下美女陪伴他。其中有一個俊俏聰明又勇敢的姑娘,因在家排行第三,稱為三姑娘。她不甘心過那種被奴役、蹂躪的生活,便以驚人的記憶力把宮中路徑記清了,在一個暴君大搞宴樂的日子偷偷逃離了阿房宮,直奔華山。 當(dāng)時,一位名叫沈博的儒生為避“焚書坑儒”的迫害,也逃到了華山。 因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處日子久了,三姑娘同沈博相互愛慕,心心相印,產(chǎn)生了愛情。他們對天盟誓,結(jié)成了患難夫妻。兩人身處深山老林,荒無人煙,哪里有房棲身!他倆在一塊大青石底下,發(fā)現(xiàn)一個能容納兩人的石洞,他們就把這洞作為結(jié)婚的住房。雖然他們生活清苦,但相親相愛,日子過得甜蜜而幸福。后人很羨慕他們親密無間、與世無爭的夫妻生活,就把結(jié)婚用的新房叫做“洞房”了。 “洞房”雖簡陋,一旦成新婚的殿堂,便被詠唱不衰,宋入洪邁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最為有名。
【第29句】:【叫化雞】“叫化雞”是一道江蘇常熟名菜,又稱“黃泥煨雞”。“叫化雞”的來源,果然與叫化有關(guān)。 清朝,在虞山有一個叫化子討飯討得一只雞,可惜既無炊具又無調(diào)料,沒辦法吃,于是只能用土法來做了。他先將雞殺了,去了內(nèi)臟,帶毛涂滿黃泥,撿了一些樹枝爛葉隨意將雞烘烤上,自己躺到一旁睡覺去了。一覺醒來,看到泥團表面有些裂縫,便往地上一損,泥殼脫落后,卻露出香氣四溢的雞肉,令人饞涎欲滴。 隱居在虞山的大學(xué)士錢牧齋正好路過此地,聞到香味就嘗了一下,覺得味道獨特,回家命其家人稍加調(diào)料如法炮制,味道更是鮮美無比。后來,這種烹制方法就在民間流傳開來,大家把這種方法烹制出來的雞叫“叫化雞”。 “叫化雞”產(chǎn)生后,很多人對其工藝進(jìn)行改良,使其色、香、味俱全,因此長盛不衰。二十世紀(jì)初,山景園朱阿二對叫化子煨泥的方法略作改進(jìn),除去內(nèi)臟后,涂上佐料,并將鮮肉、生蝦仁、雞肫、火腿、香菇、香料等什錦配料塞入雞肚,用荷葉、高溫紙包扎,涂上泥,然后煨雞。這樣煨出來的雞,雞肉酥爛異香,味透而嫩,上筷骨肉脫離,原汁原味,風(fēng)味獨特,此后山景園靠叫化雞等菜名聲譽鵲起,名滿江南。 如今“叫化雞”的品種有山景園叫化雞、王四叫化雞、虞山牌叫化雞等,已列入《江蘇菜譜》和《中國名菜譜》。古老的菜肴正煥發(fā)出新的美味。
【第30句】:【長木匠,短鐵匠】(諺)指木匠下料,總要留長點,長了可以裁短;鐵匠打鐵,總要留短點,短了可以鍛長。比喻做事必須留有余地,以便從容處理。
【第31句】:【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為什么會用“九頭鳥”來形容湖北人呢?這得追溯到明朝的張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頭鳥”是什么樣的鳥類。 九頭鳥是傳說中的一種神鳥,本來有十個頭,日夜嗚叫,人們厭惡它的聲音,遂驅(qū)趕獵殺,后來天狗也來助戰(zhàn),咬下了它的一個頭,于是就剩下九個頭了。它晝伏夜出,畏懼火光,血滴誰家,誰家遭殃。因此在最早的傳說中,九頭鳥是不祥之物。那么九頭鳥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聯(lián)系起來呢? 這得從張居正說起。張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時官至內(nèi)閣首輔。在位期間,推行了一條鞭法,改革了稅賦制度,使得明朝的財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賢臣,在加強北方邊防和整飭東南沿海地區(q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為皇帝面前的“大紅人”,紅的時間長了也就免不了遭人嫉妒。據(jù)說當(dāng)時有九大御史聯(lián)合參奏陷害張居正,結(jié)果,他不僅未被參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肅,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間便生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謠,用來諷刺九大御史再厲害,也抵不過湖北出身的張居正一人。 就這樣,將“九頭鳥”按到湖北人的頭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九頭鳥”的含義也跟著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如今的九頭鳥已成了頭腦靈活、聰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詞,象征著湖北人的智慧和優(yōu)良品質(zhì)。偶有貶損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第32句】:【春風(fēng)踏腳報】(諺)踏腳報:跑腿報信的人。春風(fēng)就像跑腿報信的人一樣,到處報信,不斷地改變方向。指春風(fēng)強勁,方向不定。
【第33句】:【一顆心吊在嗓子眼上】(慣)形容提心吊膽。 也作一顆心提到嗓子眼兒。 一顆心懸在半天里。
【第34句】:【放著他的,擱著我的】(慣)指把當(dāng)時的情況放下不說,以后再看結(jié)果。
【第35句】:【瞎子放驢——不撒手兒】(歇)本指怕驢跑掉,不敢松手,轉(zhuǎn)指緊緊抓住某人或某事物不放。
【第36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諺)到運用知識時才恨書讀得太少,事情不經(jīng)過實踐就不知道艱難。指書要在平時勤學(xué)苦讀,事要在實踐中自覺磨煉。
【第37句】:【天下老鴰一般黑】(諺)老鴰(gua):烏鴉。多比喻惡類本性相同,無論在什么地方都一樣作惡。 也作天下老鴉一樣黑。 天下烏鴉一般黑。
【第38句】:【樹高不能撐著天】 釋義:比喻本領(lǐng)再大也有個限度。 例句:俗話說得好,樹高不能撐著天。孫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
【第39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歇)水銀:銀白色液態(tài)金屬,比重大,瀉地呈圓珠狀滾動,遇有空隙便滾入其中。形容會鉆營。也指能利用一切機會。 也作“水銀滲地——無孔不入”。
【第40句】:人要心強,樹要皮硬.
【第41句】:【羅鍋子上山——前緊】(歇)羅鍋子:駝背的人,也叫羅鍋兒。前:胸前,諧“錢”。指經(jīng)濟緊張,手頭缺錢。 也作“羅鍋兒上山——前緊”。
【第42句】:【千金不死,百金不刑】(諺)犯了死罪的,用千金可以免去死罪;犯了刑法的,用百金可以免去刑罰。 舊指金錢萬能,只要用錢,死罪可贖,活刑可免。
【第43句】:【鐵將軍把門】(慣)鐵將軍:鐵鎖。指門鎖著,家里沒人。
【第44句】:【接香火】(慣)指有了子孫后代。 也作“接續(xù)香煙”。
【第45句】:【不吃葡萄不知酸甜】 釋義:比喻不經(jīng)過實踐,就不能認(rèn)識事物的特點。 例句:其實,不吃葡萄不知酸甜,不下水不知深淺,我看你們不妨大著膽子試試。
【第46句】:【一腳高,一腳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47句】:【外頭吹牛,里頭漏油】(慣)比喻內(nèi)部問題已很嚴(yán)重,卻還在外面吹牛皮說大話。
【第48句】:【無農(nóng)不穩(wěn),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諺)沒有農(nóng)業(yè),社會就不穩(wěn)定;沒有工業(yè),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yè),人民的經(jīng)濟生活就不活躍。指社會上離開哪個行業(yè)都不行。
【第49句】:【人過三十不學(xué)藝】(諺)指人的年齡過了三十歲,再從頭學(xué)習(xí)技藝就很難。
【第50句】:【冷飯好吃,冷語難受】(諺)冷湯冷飯倒也吃得,冷言冷語卻叫人難以忍受。指冷嘲熱諷的話最傷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湯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冷泡飯好吃,冷面孔難受。
【第51句】:【尖底甕兒——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甕不穩(wěn),撞一下就倒;轉(zhuǎn)以形容立足不穩(wěn)或虛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第52句】:【結(jié)在一根藤上的瓜】 釋義:比喻處境、命運相同的人。“一根藤上”又作“一條蔓上”。 例句:我們兩家都是結(jié)在一根藤上的瓜,藤死了,還談得啥瓜呢?
【第53句】: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第54句】:【買豬不買圈】 釋義:選擇配偶,只看本人如何,不看家庭如何。 例句:“買豬不買圈,咱要的是姑娘,看她家干啥?”
【第55句】:【烈火煉真金】(諺)指真的金子不怕烈火煉,只有在烈火之中才能識別出真金來。比喻經(jīng)受嚴(yán)峻的斗爭考驗,才能見出意志堅強的人。 也作“烈火識真金,百煉才成鋼”。
【第56句】:【一畝三分地】“一畝三分地”意為只注重個人小天地,利己主義嚴(yán)重,常常被大家譏諷,批評為“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為什么個人的小天地被說成是“一畝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農(nóng),這“一畝三分地”原來是皇帝耕種的。 清朝皇帝耕種的這“一畝三分地”,位于永定門內(nèi)大街西側(cè)的先農(nóng)壇內(nèi)。 在太歲殿南面的觀耕臺前,豎立著一塊“一畝三分地”的標(biāo)牌,上寫“一畝三分地為皇帝親耕祀的籍田,長11丈,寬4丈,分為12畦,中間為皇帝親耕之位,三公九卿從耕,位于兩側(cè),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執(zhí)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勸天下從農(nóng)。” 皇帝怎么親耕?藉耕儀式相當(dāng)隆重,皇帝在“一畝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戶部尚書跪進(jìn)農(nóng)具,順天府尹跪進(jìn)鞭子,皇帝左手扶持農(nóng)具,右手執(zhí)鞭,前面的老者牽牛,旁邊有兩名農(nóng)夫扶犁,后邊順天府丞捧裝種子的青箱,戶部侍郎負(fù)責(zé)播種,由禮部、太常寺和鑾儀衛(wèi)的六個官員導(dǎo)引護(hù)架,在一片樂聲中,往返三個來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親耕禮。 皇帝親耕的目的,是以此勸民重農(nóng)務(wù)農(nóng),以示皇帝對農(nóng)耕的重視。久而久之,變成了親耕秀。
【第57句】:【人命關(guān)天】(諺)指命案是天字第一號的重案,必須高度重視,不能等閑視之。 也作人命關(guān)天關(guān)地。 人命如天大。 人命關(guān)天,非同兒戲。
【第58句】:【邪不干正】(諺)干:沖犯。指邪氣敵不過正氣。 也作邪不勝正,妖不勝德。 邪不壓正,假不敵真。 邪不壓正,正能克邪。
【第59句】:【房東】“房東”義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與“房客”相對。 那么,為什么叫房東不叫房西?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東為上、為大,所以,東房就是上房。中國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兩側(cè)再造東西向的廂房。主屋的東首房間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權(quán)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輩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說出租或借給外人住了。所謂的房東就是住在東首上房的人。可見,房東、東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 至于為何以東為主,在《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fù)就西階。”這句話說的是,有關(guān)主客之間禮儀的規(guī)定。從文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 我們平常所說的“做東”、“東道主”中也包含了這個意思。
【第60句】:【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難】(諺)叉手:兩手抱拳,表示敬意。進(jìn)山捉拿猛虎還比較容易,難的是向人低三下四地求助。指向人求助是世間最難堪的事。 也作入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
【第61句】:【何處黃土不埋人】(諺)哪里的黃土都能埋葬人。指人不必留戀故土,在哪里生活都一樣。也指哪里天黑哪里歇,死在哪里都無所謂。 也作“哪塊黃土不埋人”。
【第62句】:【開船不等客】(諺)船按時起航,只有乘客及時趕來乘船,船不會延時等待乘客。比喻人做事要看準(zhǔn)時機,不能錯過。 也作“開船不等岸上人”。
【第63句】:【皇帝不使病人】(諺)皇帝也不派遣有病的人去公干。指病人休養(yǎng)治療,是任何人不得干涉的。
【第64句】:【披星星戴月亮】(慣)天還沒亮就出去,晚上天黑了才回來。形容非常辛苦、勞累。
【第65句】:【稍粗膽壯】(諺)稍:賭資。指上賭場帶的賭資多,膽子就壯,膽壯往往能贏錢。也泛指資金充足,周轉(zhuǎn)自然不用發(fā)愁。 也作“稍長膽自壯”。
【第66句】:【強不知以為知】(慣)強:勉強。 指不懂硬裝懂。
【第67句】:【親者割之不斷,疏者續(xù)之不堅】(諺)關(guān)系親密的,用刀也割不斷;關(guān)系疏遠(yuǎn)的,強連到一起也不堅牢。指人際關(guān)系是親是疏不可強求。 也作“親了割不斷,假了續(xù)不上”。
【第68句】:【地?zé)o一垅,房無一間】見“房無一間,地?zé)o一垅”。
【第69句】:【被窩里不見了針,不是婆婆就是孫】 釋義:不是你,就是他,不會是外人。 例句:咱看事情總得鬧個水落石出,被窩里不見了針,不是婆婆就是孫,咱村上會寫字的人,掰著腳趾頭數(shù)得清的,把筆跡拿來對對,不一下就明白了嗎?
【第70句】:【刨土圪垃】(慣)土圪垃:土塊。 指以種地為生。
【第71句】:【圣誕樹】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教徒,過圣誕節(jié)都要準(zhǔn)備一棵圣誕樹,以增添節(jié)日氣氛。西風(fēng)東漸,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圣誕樹也開始流行起來。 據(jù)說是阿爾薩斯地區(qū)最先把冷杉樹枝或冷杉樹做成的圣誕樹豎在屋內(nèi),樹上點綴著許多糕果和蘋果。到了十八世紀(jì),圣誕樹已經(jīng)很流行,而且圣誕樹上已經(jīng)有了插蠟燭的習(xí)俗。而人們在圣誕樹上飾以花卉,則是因為在民間傳說或《圣經(jīng)》故事里面都描述過天堂樂園里果樹開花的盛況,因而從一開始人們就喜歡用蘋果來裝飾圣誕樹。現(xiàn)在,圣誕樹上的飾物更多了,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還掛上各種圣誕禮物,電源一通,五光十色,十分好看。
【第72句】:【你走你的陽關(guān)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釋義:比喻互不相干,各走各的路。你好你的,我不稀罕。 例句:“蕭支書,反正我把話說給你了,今年土地不分紅,我的困難解決不了,解決不了我就單干,你走你的陽關(guān)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第73句】:【畫虎不成反類狗】(慣)老虎沒畫成,卻畫得像只狗。比喻本想辦好事情,沒想到卻搞得更糟。 也作畫虎不成,反倒類犬。 畫虎不成,反類其狗。
【第74句】:【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是云南著名的地方小吃,現(xiàn)在,它已落戶全國各地。它源自一個傳說的兩個“版本”。 從前有一個讀書人,家里窮,沒地方讀書,便每天到三里以外的一個涼亭里去看書。書生的妻子特別賢惠,每天給他送飯,但每次送到那里飯菜都涼了。于是她想了一個好辦法,在連飯帶菜的米線上,澆了一層熱油湯,利用它來保溫,這樣送去的飯菜就不涼了。因送飯途中必須經(jīng)過一座橋,人們便把這澆過熱湯油的米線叫做“過橋米線”。 另一版本,是同人同事,不同的是以前吃米線是就著菜吃,像吃米飯一樣。一次,妻子提著送飯籃子過橋時,不小心腳下拌了一下,將菜湯撒到米線中。送到后書生干脆把剩下的半碗菜湯也倒進(jìn)米線中,不料吃起來味道更好了。從此,米線的吃法變成了在米線上澆上做好的菜鹵,連米線帶湯一塊吃,十分好吃。因此法得于橋上,故稱“過橋米線”。
【第75句】:【虎狼也有父子之情】 釋義:虎狼這樣兇猛的野獸也有骨肉之情,人更應(yīng)該有。 例句:罪過,罪過!這孩子一難一度,投得個男身,作何罪業(yè),要將他溺死! 自古道:“虎狼也有父子之情。”你老人家是何意故?
【第76句】:【火心要虛.人心要實】(諺)火心要架空,才能燒出旺火;人心要誠實,才能得到信任。指為人處世,最忌浮滑,應(yīng)以誠信為本。 也作火要虛,人要實。 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第77句】:【佛在心頭坐,酒肉腑腸過】 釋義:心中牢記佛祖的教誨,喝酒吃肉沒關(guān)系。指修行只須虔誠,不必吃素。 例句:人人修善,全在自己心上,不在一張口上。故諺語有云:“佛在心頭坐,酒肉腑腸過。”
【第78句】:【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 釋義:才:文才,才華。/\斗:形容知識多,有才學(xué),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富:富有。五車:五車書,形容書多。形容人非常有才華有學(xué)問。 例句:話說大唐德宗年間,有一位進(jìn)士,姓鐘,名馗,字正南,終南山人氏。 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
【第79句】:【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諺)朝廷:借指帝王。貴如天子,也還有三家窮親戚。指窮苦的親戚什么人家都會有,誰也不應(yīng)該嫌棄。 也作“天子門下有貧親”。
【第80句】:【捂蓋子】(慣)比喻掩蓋真相,不許別人揭露矛盾或揭發(fā)壞人壞事。
【第81句】:【跌倒不疼,爬起來疼】(諺)人往住在跌倒時不覺疼痛,爬起身來才感到疼痛。比喻人在受到屈辱之后,痛定思痛,會越想越覺得氣惱。
【第82句】:【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 釋義:指過日子貴在有打算。 例句:朱老星一年到頭總會找到活兒做,兩手不閑是他的目的。他常說:“人,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他就是整天價打算。
【第83句】:【作筏子】見“扎筏子”。
【第84句】:【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墻法】(諺)牢籠計:嚴(yán)防固守的計謀。跳墻法:越墻進(jìn)入的辦法。指你有你的守法,我有我的攻法,各有各的手段和計謀。 也作“你有你的關(guān)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
【第85句】:【孩子沒娘,說來話長】見“從小離娘,到大話長”。
【第86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諺)指長年走人的大道,因為被踐踏得多,越來越低陷,終有一天會變成河道。
【第87句】:【戴籠頭】(慣)籠頭:騾馬等頭上套的東西,用皮條或繩子做成,用來系韁繩,有的還用來掛嚼子。比喻被人控制,受人支配。
【第88句】:【不下海,一生不會游泳】 釋義:比喻不親身實踐,永遠(yuǎn)學(xué)不會本領(lǐng)。 例句:漁家的娃子,深深地知道“不下海,一生不會游泳”的道理,闖峽灣,不喝幾口海水怎么能闖出來?
【第89句】:【床罩】“床罩”是最普通的床上用品,美觀大方,可它的得來并不美。 床罩的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jì)的法國。據(jù)記載,這個偉大的發(fā)明者是一個普通的法國高盧婦女迪迪。迪迪與馬夫路易戀愛了三個月后,正式舉行婚禮。 不幸的是,婚禮后的早晨,年輕的妻子發(fā)現(xiàn)丈夫有遺尿的毛病,他將婚床上的被褥尿濕了。這時,祝賀婚禮的客人們已在門外,他們大聲笑鬧,捶打木門,迪迪已沒有更換床褥的時間。 迪迪望著神情沮喪的路易,忽然靈機一動,從衣櫥里取出一張床單,迅速鋪在潮濕的被褥上,然后開門迎客。客人們向新郎新娘祝福,并參觀他們的新居。突然,一位客人手指床單,驚奇地叫道:“多奇怪的布置,這是潔白的‘床罩’!它一定是巴黎上流設(shè)計者的最新玩意兒吧?” 新娘微微一笑,不發(fā)表意見。 客人們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哦!這多么時髦,多么漂亮!” 很快,這種鋪床方法在法國各地流傳起來。三年后,法國宮廷正式采用了這種方法,并按那個客人所說的那樣,將鋪在被褥上的床單命名為“床罩”,并且把它載人了《宮廷起居事典》。
【第90句】:【投以木桃,報以瓊瑤】 釋義:木桃:比木瓜小的一種植物,果實,味酸澀。瓊瑤:美玉。比喻對別人給的好處,以十倍百倍來報答。 例句:自古道:“投以木桃,報以瓊瑤。”你小姐既有玉瑤之投,我焉可無木桃之報?
【第91句】:【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灰】 釋義:比喻做事不順利、碰釘子,或想討好卻落得沒趣。 例句:李春山的手腳卻舞不開,接二連三地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第92句】:【咬苦瓜尾巴】(慣)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味苦,可作蔬菜。形容痛苦難受。也比喻吃苦,過苦日子。
【第93句】:【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諺)敵:抵擋。在對打中,一只手招架不過兩只手,一個人抵擋不了兩個人。指人多勢力大,少數(shù)人敵不過多數(shù)人。
【第94句】:【好花需綠葉扶持】見“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
【第95句】:【有苗留在壟上,有話說在理上】(諺)指說話占理,才能令人信服,就像把禾苗栽培在田壟上,就能茁壯成長一樣。
【第96句】:【馬勺免不了碰鍋沿】 釋義:借指人經(jīng)常在一起,免不了會發(fā)生矛盾。 例句:“都是一個單位的,馬勺免不了碰鍋沿,我看就別去找廠長啦,有問題找他坐下來談?wù)劊瑳]有到不了底的事。”
【第97句】:【大槐樹】槐樹是個很普通的品種,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緣何只有洪洞縣的大槐樹聞名于世? 在國內(nèi)許多地方和海外華僑中,曾經(jīng)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老的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原來,在山西省洪洞縣城北二里處,有座始建于唐代貞觀二年(628年)的廣濟寺,寺旁有株漢代古槐,“樹身數(shù)圍,蔭蔽數(shù)畝”,長勢十分旺盛。槐樹上老鴰窩層層疊疊,無數(shù)鳥兒在此盤旋聒噪,成為遠(yuǎn)近聞名的一道風(fēng)景。明代初年,就在這棵大槐樹底下,發(fā)生了一件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大移民。一群群男女老少手拿“憑照川資”,在官兵的催逼下走向新的定居地。這株洪洞古槐,留在移民的心中。明朝初年為何要大移民? 元末明初,由于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致使冀魯豫蘇和兩淮一帶,十室九空。 而且自然災(zāi)害接連不斷。從《元史》記載看,元末較大的水旱災(zāi)害,山東18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顆粒無收的蝗災(zāi)竟有18次之多,出現(xiàn)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荒涼局面。明朝建國后,有些州縣人煙稀少,形同虛設(shè)。據(jù)《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年(1337年),河南等地“凡州改縣者十二,縣并者十六。”七年之后,又把全國不足3000戶的30余州降為縣。為此,朱元璋做出了千里移民以充實各地的決定。 當(dāng)時的山西如同世外桃源,風(fēng)調(diào)雨順,沒有受到天災(zāi)人禍的影響,人口激增。據(jù)《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四年(1381年)統(tǒng)計,當(dāng)時的河南人口為1【第89句】:1萬人,河北人口1【第89句】:3萬,而山西人口多達(dá)40【第3句】:04萬人,比河北河南兩省人口總和還多出30萬人。要實現(xiàn)向中原一帶的移民方針,山西自然成了理想的選擇地。 洪武九年(1376年)移民開始。《洪洞縣志》記載:當(dāng)時政府規(guī)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其余一律外遷。移民主要來自大原府、平陽府和潞、澤、遼、沁、汾五州(即今太原、臨汾、長治、晉城、沁縣、汾陽一帶),因洪洞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被政府定為移民集散中心,從此名留青史。據(jù)傳,在孩子臨行前,父母把其小腳趾咬為兩瓣,留為記號以備以后認(rèn)親,從此全都成了復(fù)形小腳甲。傳說,凡長“猴指甲”的都是洪洞縣來的。 現(xiàn)在,每年的四月一日到十日為“尋根祭祖節(jié)”,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對祖先故土的崇敬與懷念之情。“蔭庇群生”的大槐樹永遠(yuǎn)扎根在無數(shù)炎黃子孫的心中。
【第98句】:【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諺)孫兒:此處指外孫。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兒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孫呢?古時催嫁的話。
【第99句】:【一人一把號】(慣)比喻一人一個主意,意見不一致。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挑一句你喜歡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