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譏諷人忘記了自己的卑賤地位,過高估計自己的身份。
【第2句】:我和鄰居小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這幾天,因為一點兒小事,我倆吵翻了,誰也不理誰。媽媽說:“友情是花,愈開愈美;友情是酒,愈陳愈香。你呀,要珍惜這段友情啊!”(廣東·龍門)
【第3句】:鵝卵石掉醬缸——糊涂蛋
【第4句】:【 水流千里歸大海】比喻匯聚,會合。類似的:千條小溪流 成河。成語:百川歸海。劉云若《小揚州志》:“今天可破鏡 重圓了,從此水流千遭歸大海,可喜可賀。”
【第5句】:【門口掛笊籬——小店】(歇)舊時北方有的地方小客店,常以笊籬代替招牌,懸掛在門口。指小客店。
【第6句】:【心腸是鐵做的】(慣)形容人心硬,不為感情所動。
【第7句】:【花名冊】“花名冊”指人員名冊。它同“花名”無關,那么,為什么叫“花名冊”呢?花名冊與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有關,戶籍是登記、管理人口的冊籍,它起源很早,大約春秋時期就有相應的戶籍制度了。“花名冊”一詞的由來有二說。一說是由于舊時登錄戶口的冊子,把人名叫做“花名”,戶名叫做“花戶”。花,言其錯雜繁多。“花名冊”即由此而來。二說古代也把娼妓在妓院中使用的化名稱作“花名”。如元·宋無《直沽》詩“細問花名何處出,揚州十里小紅樓”,用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在這里“花名冊”就是妓女的名冊,也有戶籍的作用。 “花名冊”一詞是從古代而來的,現在有用“名單”、“名冊”等名詞取而代之。但仍有保留,“花名冊”照例通用,如各單位都有“職工花名冊”、“干部花名冊”,黨、團組織有“黨員花名冊”、“共青團員花名冊”。
【第8句】:【有酒膽,無飯力】膽大胡來,并無能力。清代《紅樓夢》: “薛蟠本是個憐新棄舊的人,且是有酒膽無飯力的。”
【第9句】:柳樹剝皮——凈光棍
【第10句】:【外行看熱鬧,行家看門道】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11句】:【知底莫過當鄉人】(諺)當鄉人:同鄉人。再沒有比同鄉人更清楚底細的了。指在同鄉人面前,不要想隱瞞自己見不得人的事。
【第12句】:城樓上看馬打架——與我無關
【第13句】:【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釋義:親戚之間,關系密切,要富都富,要窮都窮。也說“有三門富親窮不了,有三門窮親富不了”。例句:“你看他那會兒窮吧,他給妹子找的婆家是富農;通過富農繞來繞去,又跟一個小土地主攀上親,把大閨女嫁過去了;再一繞,二閨女成了北京一個小鋪家二掌柜的兒媳婦。常言說,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
【第14句】:【彈指】比喻時光短暫常用“彈指一揮間”。“彈指”是佛教中的一個時間量詞,出自印度的梵語。《僧祗律》上解釋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照這樣計算,24小時是30須臾,那么一須臾就是48分鐘,48分鐘是20羅預,l羅預是204分鐘;204分鐘是20彈指,1彈指就是【第7句】:2秒。我們當然還可以繼續換算,【第7句】:2秒是20瞬,一瞬間是0.36秒;20念為一瞬,一念就應該是0.018秒。這樣算來,一晝夜就是一萬多個“彈指”,時常所說的“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將幾十年比喻為一彈指,真有滄海桑田之感覺。
【第15句】:【壺里沒酒難留客】條件差,難以請人協助。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壺里酒少難留客啊!咱們這么丁點兒個小 飯店,哪兒用得起那樣多的人!”
【第16句】:【歪嘴和尚念經】(慣)比喻水平低或心術不正的人歪曲上級指示或文件精神。
【第17句】:【翻臉不認人】(慣)形容態度突然改變,不講一點兒情義或情面。 也作“翻臉不認親”。
【第18句】:這天,媽媽買來很多蝦,我高興地跳起來。奶奶說:“不要忙著高興,‘蝦荒蟹足’。”(注:蝦多兆荒年,蟹多預豐收。)(江蘇·江都)
【第19句】:【不見棺材不下淚】(慣)比喻不到窮途末路就不死心,不后悔。
【第20句】:看見麥子叫韭菜——五谷不分
【第21句】:【棺材里伸出手來,死要錢】形容貪婪,只認得錢。清代《二 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眼睛里還看得見他的錢嗎?現在 那些中堂大人們,哪一個不是棺材里伸出手來,死要的。”
【第22句】:我在四處尋找我的鋼筆。媽媽問我:“什么丟了,打破了腦袋地找?”(湖南·保靖)
【第23句】:兩個盤子十條魚——多魚(余)
【第24句】:【一家起火,殃及四鄰】災難會向周圍擴展。成語:唇亡齒 寒。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這消息使大家的心情變得沉 重,一家起火,殃及四鄰。”
【第25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釋義:不要求進取,只求保持現狀。例句:“岳父大人如此關懷這批苦力,中央軍知道了一定感激不盡的。……” “唉,老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是了!”
【第26句】:鼻子大了壓到嘴——難開口;口難開:不好張口
【第27句】:【 —個霹靂空中過】險情過去,一場虛驚。明代《醒世恒 言》:“今日還虧你家時運高,太平沒事,一個霹靂空中過去 了。”
【第28句】:【水清石自見】事情終會弄清楚,真相大白。或說:水清石 頭現,魚爛刺出來/水清魚自現。成語:水落石坐。曹禺《王 昭君》:“有什么可辯白的?我的心里是亮堂的,水清石自 見。”
【第29句】:愛好跳傘——喜從天降
【第30句】:弟弟學習不認真,經常完不成作業,老師教育他說:“筆桿幾克重,無志拿不動。你呀,要知道成功在于勤奮。”(廣東·龍門)
【第31句】:【喝了牛皮散,神仙也不管】釋義:牛皮散:北京人稱燒酒。酒喝多了,膽量大,誰也不怕。例句:有道是:“喝了牛皮散,神仙也不管。”烏世保借酒傾訴一番,那車把式就借酒大罵起來,聲稱他要見徐煥章敢抽他鞭子,碰上谷佐領,準罵他祖宗。
【第32句】:【洞房三天沒大小】(諺)洞房:新婚夫婦的房間。新婚三天內,不論年長年幼、輩分高低,都可和新婚夫婦逗樂。指民間習俗,新婚三日,人人都可鬧洞房。 也作“新婚三天沒大小”。
【第33句】:【狹路相逢勇者勝】見“兩軍相遇勇者勝”。
【第34句】:我幫媽媽往家里抬肥料,不一會兒,就累得我直喘。媽媽說:“歇一會兒再抬吧,力氣是奴才,去了還會再回來。”(湖北·丹江口)
【第35句】:養在圈里的豬——少不了挨一刀
【第36句】:【若要俏,帶三分孝】(諺)俏:俊俏。孝:孝服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著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艷色服裝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著白,能增添幾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須戴三分風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37句】:【閨女是娘的連心肉】(諺)指女兒是母親最貼心的人。
【第38句】:張果老賣壽星——以(倚)老賣老
【第39句】:【鉆牛犄角】(慣)比喻人固執地研究不值得研究且無法解決的問題。 也形容人心眼死,遇事過于較真。 也作鉆牛角尖。 鉆牛角。
【第40句】:【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在民間廣泛流傳,恐怖嚇人。傳說生在世上作惡多端,死后便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它源自佛教。 “地獄”這一概念,是漢末傳人中國的。在梵語中,“地獄”有“苦具”、“不自在”等意思。“地獄”在“六道輪回”中最為低劣痛苦,而“十八層地獄“又是民間熟悉的“重獄”。十八層地獄的“層”不指空間的上下,而是時間和內容上,尤其指在時間上。十八層地獄是根據生前所犯罪行的輕重來決定受罪時間的長短。每一層地獄都比其前一層增加苦痛二十倍,受苦的時間增加一倍。十八層地獄的名稱和懲治對象如下:第一層:拔舌地獄。懲治挑撥離間、誹謗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辯和說謊騙人之人。第二層:剪刀地獄。懲治唆使他人再嫁或為再嫁者牽線搭橋之人。第三層:鐵樹地獄。懲治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第四層:孽鏡地獄。懲治在陽世間犯罪卻不吐真情或走通門路之人。第五層:蒸籠地獄。懲治說長道短、以訛傳訛、陷害或誹謗他人之人。第六層:銅柱地獄。懲治惡意縱火、毀滅罪證或報復害命之人。第七層:刀山地獄。懲治褻讀神靈者。第八層:冰山地獄。懲治謀害親夫、與人通奸、惡意墮胎的惡婦。第九層:油鍋地獄。懲治賣淫嫖娼、盜賊搶劫、欺善凌弱、拐騙婦女兒童、誣告誹謗、謀占財產和妻室之人。第十層:牛坑地獄。懲治隨意屠殺牲畜、殺戮罪重者。第十一層:石壓地獄。懲治將嬰兒溺死、拋棄之人。第十二層:舂臼地獄。懲治浪費糧食之人。第十三層:血池地獄。懲治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門邪道之人。第十四層:枉死地獄。懲治不珍惜生命之人。第十五層:磔刑地獄。懲治挖墳掘墓之人。第十六層:火山地獄。懲治損公肥私、行賄受賄、偷雞摸狗、搶劫錢財、放火之人。第十七層:石磨地獄。懲治糟蹋五谷、偷盜、貪官污吏、欺壓百姓之人。第十八層:刀鋸地獄。懲治偷工減料、欺上瞞下、拐誘婦女兒童、買賣不公之人。
【第41句】:我滿懷喜悅地對爸爸說:“俺學校蓋兩層大樓了。”爸爸說:“這有什么稀罕的?城里十八層的樓房多的是。真是小廟里的神,沒見過大供香。”(河南·新野)
【第42句】:我大伯五十多歲了,還要練舉石鎖,結果沒舉起石鎖,反閃了腰。大娘說:“甭不服老,沒有那么大的荷葉,就別包那么大的粽子。”(河北·南皮)
【第43句】:【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釋義:比喻在威嚴的大人物面前不容小人物自由隨便行動。例句:拉莫,“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你趕快出來投降,我不殺你!
【第44句】:【 逼著啞巴說話】忍無可忍,引起憤慨。逼著,也說:急得、 惹得。浩然《艷陽天》:“我這樣的話還多著哪,再這么逼著 啞巴說話,我全都給你們抖落出來!”
【第45句】:無牛狗拉車——將就湊合
【第46句】:【戴帽子的猢猻——倒像人】(歇)指還像個人樣。含譏諷意味。
【第47句】:【朋柴火焰大,人多主意高】(諺)朋柴:柴火堆。柴多了燃燒起來火焰就高,人多了討論出的計謀就妙。指人多智廣。
【第48句】:【千金難買回頭看】回頭看,指回顧,反省,醒悟。謂覺悟 , 是不容易的事情。古華《芙蓉鎮》:“千金難買回頭看。“四 人幫”倒臺后,人,都在重新認識自己啊。”
【第49句】:豺狼朝著羊群笑——用心歹毒
【第50句】:扳不倒兒掉在血盆里——紅人
【第51句】:【 要吃羊肉又怕膻氣】做事顧慮重重。類似的:又想吃魚又 怕腥/想偷漢子又怕羞。曹禺《北京人》:“我這個人頂喜歡 痛痛快快的,心里想要什么,嘴里就說什么。我可不愛要吃 羊肉又怕膻氣的男人。”
【第52句】:我放學回家后,媽媽讓我去寫作業。爸爸說:“是蟈蟈也得歇歇鞍,是老虎也得打個盹兒。”媽媽說:“累不著!”(河南·平頂山)
【第53句】:【看風向】(慣)比喻觀察形勢發展變化的情況。 也作看風勢。 看風頭。
【第54句】:【咽下口水吞了自己的話】(慣)比喻話說出去了又反悔。
【第55句】:【白吃果子不嫌酸】沒有付出代價,不應該挑剔。反義說: 白吃包子嫌面黑。電視劇:“這是工廠送來的,送啥吃啥,白 吃果子不嫌酸。”
【第56句】:【早上跑跑步,餓死老大夫】(諺)大夫:醫生。指清晨跑步鍛煉,身體健康不得病,也就沒有病人來找醫生看病了。
【第57句】:爸爸總告誡我,要和伙伴們搞好關系。他說:“吃不得虧,打不攏堆。”(四川·涪陵)
【第58句】:上朝不帶奏折——忘本啦
【第59句】:【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諺)夜草:夜里給牲口喂的草料。 外財:也叫橫財,不是通過正當渠道得來的錢財。馬沒有夜草就不會上膘,人不得外財就不能暴富。 指人的暴富,往往都是發了橫財的。 也作馬不吃野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發。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
【第60句】:頭當斗笠,背當蓑衣——自欺欺人;自騙自;自己哄自己
【第61句】:【一口吃不成胖子】事物有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不可能馬 上成功,立即成熟。反義說:一口吃成胖子。清代《紅樓 夢》:“小孩子家,慢慢地教導他。可是人家說的:胖子也不 是一口兒吃的。”
【第62句】:【人憑志氣虎憑威】人有志氣,才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秦牧《憤怒的海》:“現在要摩拳擦掌和鬼子拼,你說這些泄 氣的話,有什么好處?人憑志氣虎憑威。人一沒志氣,就什 么也不用談了。”
【第63句】:【人靠衣裝,神靠金裝】見“佛是金裝,人是衣裳”。
【第64句】:表壯不如里壯。
【第65句】:【大樹大蔭涼,小樹小照蔭】釋義:大樹蔭涼也大,小樹蔭涼也小。比喻家業大花費大,家業小花費小。例句:別看每月我拿幾百塊薪水,其實,一撒手就光了;有時還要寅吃卯糧,借債過日子。這么說,你也許不相信。要知道大樹大蔭涼,小樹小照蔭。我只是個空架子罷了,哪比得上你殷實。
【第66句】:毒蛇牙齒馬蜂汁——全是毒
【第67句】:【有眼不識泰山】(慣)泰山:我國五岳之一,為東岳。長著眼睛卻不認得泰山。比喻見識淺薄,認不出地位高、本領強或名氣大的人。
【第68句】:【點卯】什么是點卯,就是舊時官員的考勤。點卯來源于古代朝廷的早朝制度。古代朝廷每天早晨都要進行朝會,也就是常說的早朝,朝會時一般定在黎明時分,也就是“卯時”。“卯時”即清晨五時至七時。所謂“點卯”即源于此。地方官署也是卯時開始辦公,官員吏役按時到位,按名冊一一點名或者核查,即例行的“點卯”,其名冊叫“卯冊”。吏役每晨卯時到衙署聽候點名,叫做“應卯”。古代朝廷和地方官署都是卯時“上班”,可見中國歷史上的考勤制度還是比較先進和勤政的,比現在國家規定的早八點上班還提前一個多小時。
【第69句】:【 吊桶落在井里】無法擺脫困境。茅盾《霜葉紅似二月 花》:“曹志誠仰臉大笑搖頭晃腦說:王伯申這回吊桶落在井 里了。”
【第70句】:【湯元】“湯元”是中華美食之一,既好聽又好吃,它歷史悠久,但其名卻歷史不長。這么好聽的名字,卻與臭名昭著的袁世凱有關。湯元雅名元宵。食品的元宵和節日的元宵同名,顯然是因借而來。元宵形如圓月,所以還有“圓宵”、“湯團”、“團子”等別稱。此外,元宵還叫元子、糖元、湯元等。這里的“元”,大概是和卜元之元聯系著的。而關于湯元的名稱,還有一則與袁世凱有關的故事。據說,民國年間,時任大總統的袁世凱覺得元宵和“袁消”同音,很不吉利,他又整天怕百姓推翻他的統治,所以下令改稱“湯元”。然而,民意難違,袁某人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夢,該消還是消了。
【第71句】:老鼠吃漿子——只夠糊口
【第72句】:【日出三竿,不急便寬】釋義:三竿:舊時估量太陽離地面的主觀約數。指太陽出山三竿高,風勢不猛,則風會逐漸平息。例句:諺云:“日出三竿,不急便寬”。大凡風,山出之時,必略靜,謂之風讓日。
【第73句】:石匠打鐵——不會看火(貨)色
【第74句】:我和好友小敏吵了一架,從此誰也不理誰了。這件事被媽媽知道了,媽媽對我說:“珠寶不如好友,金銀不如知己;萬兩黃金好買,一個知己難得。做人要心胸寬闊,待友要熱情誠懇。去和小敏和好吧!”(寧夏·固原)
【第75句】:鴨子吃蝸牛——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第76句】:屬獐狗野鹿的——連個窩也沒混上
【第77句】:和尚摸頭——沒發(法)
【第78句】:【狼心兔子膽】(慣)比喻心腸狠毒,膽子卻很小。
【第79句】:【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富貴需要努力爭取,不是輕易 得來的。明代《西游記》:“師父,你常以思鄉為念,全不似個 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憂。古人云:欲求生富貴,須下 死工夫。”
【第80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第81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釋義:遇到怪異之事,不理會它,它自己就會消失。例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
【第82句】:【被窩里不見了針,不是婆婆就是孫】釋義:不是你,就是他,不會是外人。例句:咱看事情總得鬧個水落石出,被窩里不見了針,不是婆婆就是孫,咱村上會寫字的人,掰著腳趾頭數得清的,把筆跡拿來對對,不一下就明白了嗎?
【第83句】:【 白狗吃食,黑狗當災】代人受過,受罰。冤枉,作替罪羊。 或說: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頭/黑貓偷吃,白貓替災。類似 的:黃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成語:負屈含冤。香港唐人 《金陵春夢》:“白狗吃食,黑狗當災,這副擔子我挑不起。”
【第84句】:【成大事不惜小費】做事要舍得花錢。明代《金瓶梅》:“此 人倒會說話兒。常言成大事不惜小費,其實說得是。”
【第85句】:星期天,爸爸邀了幾個朋友在家里打麻將,我在一旁看。奶奶走過來趕我走,我不愿意走。奶奶嚷道:“跟著啥人學啥人!老子整天浮水,兒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山西·平陸)
【第86句】:【提了頭就知道尾】謂熟悉,精通。清代《儒林外史》:“到 了二十多歲,學問成了。一切兵、農、禮、樂、工、虞、水、火之 事,他提了頭就知道尾,文章也是枚、馬,詩賦也是李、杜。”
【第87句】:【整瓶不搖半瓶搖】見“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當”。
【第88句】:【泰山壓頂不彎腰】釋義:比喻在極大困難面前頂得住。例句: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嚴峻地考驗了泰山壓頂不彎腰的人民公社社員!
【第89句】:【口惠而實不至】(慣)指口頭上給人好處卻并不兌現。
【第90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語】人心中無事就平靜,有不平的事情, 就會說出來。相關的:物不平則鳴。明代《醒世恒言》:“常 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這班閑漢替過遷衙門打點使 錢,亦是有所利而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 塵了。因有手遲腳慢的,眼看別人賺錢,心中不忿,卻去過 老面前搬嘴。”
【第91句】:王大嬸五歲的女兒去抱鄰居小弟弟,非常吃力,結果兩個人都摔倒了。王大嬸連忙走過去,抱起一個扶起一個說:“三斤狐貍拖四斤重的雞,哪里拖得動?”(浙江·永嘉)
【第92句】:【前有虎后有豹】(慣)形容處境十分危險。
【第93句】:【小雞下大蛋】(慣)比喻小人物干出大事情。
【第94句】:車順道,馬識途,就怕趕車的打糊涂。
【第95句】:【井底蝦蟆吞卻月】(慣)比喻心高妄想,無法辦到。
【第96句】:秋收已畢,穿老板讓我爸爸承包干活,價錢太低,干吧不合算,不干又沒有活干。媽媽說:“這真是猴子撿塊姜,扔了舍不得,吃了辣得慌。”(河南·淅川)
【第97句】:瘋狗吃日頭——不曉得天高地厚
【第98句】:【同心結】“同心結”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意為永結同心。那么,“同心結”源于何時呢? “同心結”源于《詩源》里的一個故事:文胄與相鄰的女子姜氏相愛,文胄送給姜氏一枚百煉水晶針,作為定情的信物。姜氏打開箱子,用雙針穿上連理線,織成同心結回贈文胄。縷縷絲線織進無限情思,從此“同心結”成為男女定情的最好信物。“同心結”是用兩股彩繩或彩帶,綰成連環回文樣式再抽緊而成,因其形態是兩股彩繩交相盤于“結”的中心,代表著男女愛情的心心相印,而被看做“永結同心”之意。 “同心結”有真實記載的首見于南北朝。南齊歌妓蘇小小作《西陵歌》說到了“同心結”:“妾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南朝梁武帝在《有所思》詩中也有“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的記述,可見,從歌妓到最高統治者,都知道這種表示愛情的信物了。如今,男女青年仍舊對“同心結”情由所鐘,一旦成為定情之物,則永久珍藏,以作紀念。現代人還把它作為一種裝飾品帶在身上,作為束發的帶飾、腰帶的結飾、身上的佩飾,此形影不離。
【第99句】:【 風馬牛干部】即刮共產風、拍馬屁、吹牛的干部。張濤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這幾年提拔了一批刮風、拍馬、吹 牛的干部——風馬牛干部,不但自己說假話,還逼著群眾大 說假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