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不但自己惜福,還要教育子女、學生惜福,為他們而惜福。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給兒子做棉衣,家里本來有絲棉,她把絲棉賣掉換成棉絮。
【第2句】:【禪心佛語】生活中的開心大笑,不是笑別人可笑,不是笑世界可惱,不是笑人生無聊,只是笑一笑,自己給自己的生活準備一幅良藥,笑一笑,少卻生活中的許多煩惱。
【第3句】:【佛心禪語】學僧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回答。了堂禪師道:“這一訣你千萬要記住,就是你若到別處去參學,不可向人說從我這里聽了五位訣的說法。”
【第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一段悲歡,假如體驗不到別人的艱難和辛苦,一味地自我為坐標去做事情、考慮問題,已經偏離了慈悲的坐標。凡事多往寬處想,多替別人想,這就是修行的道路。
【第5句】:初發心堅固有二事,于諸眾生起真凈心:一者安隱心,二者快樂心。安隱心者,為諸眾生除不善處,安置善處;快樂心者,貧乏眾生無所依怙,能以攝法等心饒益。《菩薩地持經》卷一
【第6句】:【禪語人生】一個征服內在世界的人,擁有某種神奇的吸引力;他內在光輝的外射,就像黑夜中的燈塔,信號光柱照射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
【第7句】:【禪心佛語】世人都愿享福,為什么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因為人一不知足、二不認命。人要明道,有福會享,沒福也會找。
【第8句】:草地不會偶然長出豆苗,池塘不會偶然開出蓮花,眾生不會偶然念出佛號。只要念出一聲佛,他就是被彌陀發現了,也是被彌陀救到了,往生凈土只是早晚的事。
【第9句】:不要夢想生活總是那么圓圓滿滿,每個人的終身都必定要跋涉坎坷,品味苦澀與無奈。只需心中的信心沒有萎縮,只需本人的時節沒有嚴冬,即便凄風苦雨又奈我何?
【第10句】:【禪語人生】陽光不同,是因為心情不同;綠葉不同,是因為風向不同。生活就是這樣,人生會面對不同的選擇,不管你的選擇是什么,請別忘記: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的,快樂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第11句】:佛法的核心只有兩項:平等對待一切眾生的大慈悲心,及破除一切執著的大智慧見。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皆不離此兩項原則。
【第12句】:你快不快樂,從來不取決于你處于什么境地,面對怎樣的現實,也不取決于你年齡的大小、財產的多少,而是完全取決于你有沒有一種平和的心境——你能否快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13句】:【禪心佛語】困境并不是絕境,勇敢面對才有辦法可想,逃避也躲不過。你看,石巖里的小花,突破困境,所以搖曳豐姿;湍流中的小魚,逆流而上,展現活潑生機。吾人應擴大心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縛,才會健全茁壯。
【第14句】:【禪心佛語】生命的經過,也就在這迷惑與灑脫中,活出一種心態的取舍,沒有誰能避免悲傷與煩惱,心平氣和的去面對,原來的坎坷不平也就化作平坦寬闊,用一種迷惑和煩惱去分別,這個世界就會障礙重重,失去方向。
【第15句】:【禪語人生】知道了每一段經歷過的坎坷路徑都有它最真誠跋涉的理由;知道了每一個走上去的前途都有它最真實選擇的方向。那么,請將我置身其中,盡情領略生命真實的精彩,創造生命真實的奇跡。
【第16句】:由于我們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們所看到、聽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絕對的真理。假如我們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聽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話,那么佛陀的圣道為誰起到何作用呢?
【第17句】:【禪心佛語】反者道之動,雖然賣佛教門票的大多并不是寺院,但佛教應當統一決心,放棄門票,主動昭示立場。佛教界需要確認一個基本道理——堅決不去充當挾佛斂財者的墊腳石。否則,未來堪憂。
【第18句】:【禪心佛語】能保護自己的人,必懂得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著想并不吃虧,因為,唯有促使團體和諧,才能實現自我。
【第19句】:【禪心佛語】對于學佛人來說,大家擁有的時間是暇滿難得的,可以用來聞思修行,因此比不學佛的人更加地珍貴。如果將本可以用來學佛的時間,去做了其他沒有意義的事情,這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第20句】:【禪心佛語】是故如來隨其心門引入一乘。我既體知眾生佛性,本來清凈,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盡,慧日即現:何須更多學知見,所生死苦。
【第21句】:【禪心佛語】吃齋是活著吃虧,因為未能滿足美食欲,不能享口福;可是若不吃齋,吃了很多肉,死后便要到地府算帳。我是憑良心向你講真話,大家不要貪口欲,貪享受,死后就不會上大當。
【第22句】:未來眾生,欲度生死,發心修習禪定智慧,多為宿世惡業所障。宜先修懺悔之法,以宿世惡心猛利,以至今生必多造不善,毀犯禁戒。若不懺悔清凈,而修禪定智慧,必多障礙。若戒根清凈,則諸障自消。
【第23句】:【禪語人生】友誼、愛情、婚姻都好比鋪水泥路,隔上一段就要留出一條縫隙,保持著一點點距離。不留縫隙,路面很快就會膨脹、壞掉。
【第24句】:只需拈花一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事的腳步輕了,悄悄地走過歲月。一笑于休閑處,坐看時光著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寧靜。禪在心中,悟自心生。
【第25句】:【圣經文案】155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太1:21)
【第26句】:【心靈禪語】采一縷陽光,溫暖自己;掬一捧清泉,滋潤自己;拂一袖花香,芬芳自己;看一夕霞光,絢麗自己。用一種好心情,活一回自己的美麗人生。
【第27句】:【禪心佛語】蟬是一個苦心孤詣的布道者。它居住在樹的高處,林的深處,看得到月缺月圓,感受得到風來雨去。
【第28句】:【禪心佛語】賞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心中總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已,這件事不能這么做,會造成怎樣怎樣的后果。這就是責任。
【第29句】:【禪心佛語】聽一首歌時,會想起一句話,一個人,和一段似錦的流年。一個人生活,可以很自由。但是,只有一個人,便不能說是幸福。找到一個人,一直往前走,別往后看。順其自然,內心就會逐漸清朗,時光越老,人心越淡。
【第3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要有一分氣度,容得下是非;有一分大氣,舍得下惆悵;有一分度量,放得下計較;有一分灑脫,想得開憂煩。凡事看開,則幸福無憂。
【第31句】:老子主張“無為”,佛陀主張“心空”,其實都是要求心無外物,順其自然。在這里佛家和道家是息息相通的。修行禪定需要用心去冥想,沒有現成的答案等著你。等到想通之后,心中自會豁然開朗。
【第32句】:時來易覓金千兩,運去難賒酒一壺。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不妨有臥龍。時時為善時時樂,處處守身處處安。識時務者為俊杰,通機變者是英豪。
【第33句】:恒東法師:生活里如何消弭和協調煩惱,俗語說的好,一個巴掌拍不響,有時候已經習慣了和煩惱糾纏,甚至是達到了心不痛不能正常活的矯情程度,記得一個簡單的辦法,煩惱如同往事,少回味才是啊。
【第34句】:放蕩有六失:一者不自護身,二者不護財貨,三者不護子孫,四者常自驚懼,五者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者喜生虛妄,是為放蕩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放蕩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
【第35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把每一件該做的事情用心做好,不違背自己的良心,承當起自己的責任,這就可以稱之為修行。
【第36句】:粗茶淡飯,清心靜欲,生活簡單了,人就快樂了;燈紅酒綠,利欲熏心,生活世故了,人就變老了。歡笑增加的只是臉上皺紋,而煩惱卻是刻在心上的皺紋!
【第37句】:【佛心禪語】「任性合道、逍遙絕惱。」你任這個自性合真實之道,你不要去執著不要去取舍,你自自然然的就可以破除煩惱。
【第38句】:【禪心佛語】人生,要懂得感恩。感恩,不一定是感謝大恩大德,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良的人性美。心存感恩,生活中才會少了許多怨氣和煩惱。有感恩的心,你才會有好的心態,發現更多的美好。
【第39句】:【禪心佛語】人世短暫,處于物欲橫流的俗世,亂花漸漸迷人眼,到后來發現只不過是鏡花水月。所以人之私欲無窮,人之大愿也可無盡。但求莫將欲望當理想,莫把世故做成熟,在平凡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
【第40句】:“忍”,就像搬石頭壓在草地上一樣,地下的種子還仍然存在,只是一時無法生長出地面而已。所以,先由忍做起,然后要把忍的感覺吞下去,進而消化掉,提升到“忍而無忍”的自然境界。
【第41句】:【禪語人生】學會愛,因為愛可以給您力量,只有愛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學會感恩,因為感恩可以帶來融洽,帶來快樂,不讓自己留有遺憾。學會放棄,因為有的東西只能遠遠的欣賞。不是您的,就不要去追求,放棄是最好的選擇。
【第42句】:【禪心佛語】古代的禪師說:道在屎溺。意思是說任何事物中都存在道,我們在任何事上都能認識道。一旦我們覺悟其中的道,依道行事,便能獲得清凈安祥。
【第43句】:【佛心禪語】不要讓生活的煩惱拖延成內心的累贅,既適應告別,又學會面對,自己的內心創造者自己的生命格局,佛門有句話,叫做:命自我立。
【第44句】:團結就是力量,眾志可以成城。外面有了孤佬,女人就要跳槽。為善流芳百世,為惡遺臭萬年。文明基于道德,自由源于秩序。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無功受祿生禍,不義之財是災。無私者必無畏,無知者也無懼。
【第45句】:【佛心禪語】【大意】權利和財勢,以不接近這些的人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為清白;權謀術數,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為高明了。
【第46句】:【一日禪語】人生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生活時常和我們開著玩笑,放棄凡事爭個明白的傻念頭吧,真正的智者從不會為小事斤斤計較,他們總是堅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別人怎樣評說,而時間最后總會證明他們是正確的。
【第47句】:正事良藥,為療形枯:飲食是為了生存,唯有攝取營養,保持健康,才能發揮身體的功能。所以應適時適量,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第48句】:人的一生也正如太陽的一天。早晨為人們帶來曙光,傍晚為人們帶來黑暗。一天也就如此。有深,有淺,有起,有落,生活亦是這般變化的,晴天雨天都是必經。你能懂得,你便從容。
【第49句】: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世人結交需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世人結交需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妙藥難醫冤孽病,橫財不富命窮人。多情自古空遺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第50句】:時間給了我成熟的機會,而付出的代價是一再的錯過和失去。分不清這種失去和錯過是好事還是壞事。想念一個人的時候,要學會擁抱自己,因為我想讓自己知道,他真的很幸運,值得我這樣想念他。
【第51句】:凈土唯心,心外無。。所謂十方微塵佛剎者,吾凈土中之剎也;三世恒沙諸佛者,吾凈土中之佛也;極樂世界彌陀世尊,亦吾凈土中之一剎一佛而已。——《天如和尚文案》
【第52句】:小善也可漸積為大善。如果心懷善意,言行謹慎、友善、禮貌,就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進而帶來一件件好事。好事日益積累,也會從量變到質變,帶來數不清的福緣。
【第53句】:【禪心佛語】念經動嘴不動心,無心之過,何來功德;修行動嘴不動手,有心之過,何來圓滿;打坐閉目不閉心,心亂如麻,定從何來。
【第54句】:以赤子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世界一片清澈;以赤子的心去愛這個世界,世界便充滿愛。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內心留一角赤子的純真,那么人世間或許就不會這樣渾濁、骯臟、動蕩和絕望。
【第55句】:【禪心佛語】牛皮越吹越大,本事越來越少;脾氣越來越大,才氣越來越少;膽量越來越大,度量越來越少;玩勁越來越大,干勁越來越少;權力越來越大,威信越來越小;架子越來越大,人格越來越小。
【第56句】: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的瀟灑的人,因為沒有了瑣事的羈絆和纏繞,也就使深信獲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馳騁。
【第57句】:【一日一禪文案集錦】人生就是一段故事,活在故事,經歷故事,走過故事,沒必要心力交瘁的對待生活,那是對生活的誤讀,做一個欣賞世界的人,開心生活,微笑人生,活一份簡約,活一份輕松,那是命運的一種解脫。
【第58句】:【禪心佛語】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動就生火。一著急,火往上升;一動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額外的貪求,火就妄動。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著急,就不起火,該有多么輕快。
【第59句】:【洗滌心靈的禪語】滴水穿石,靠的是日復一日,堅持不懈;聚沙成塔,靠的是點滴積累,積少成多。讓一顆怯弱心成為堅強、有力、永不退縮的金剛心,亦復如是。好的行為,善的心念,天天去串習、堅持,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
【第60句】:【禪心佛語】菩提心平凡樸實到常被人忽視,但它是大乘佛法一切修為的基礎。有人問我: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我的答案是:“生生世世”。
【第61句】:【心靈禪語】人做了惡事,哪怕獲得的好處再多,心靈也是陰暗的;行善之人,光明高尚,心里總是亮堂的。如果做了惡事,只要及時悔改,那么如同陽光照亮黑夜,心靈也能夠重新沐浴在光明之中。
【第62句】: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古印度)龍樹《中論·觀法品》
【第63句】:【古風基地】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第64句】:【禪心佛語】放棄,不是噩夢方醒,不是六月飛雪,也不是逃避,更不是偃旗息鼓,甘拜下風,而是在發現了對與錯、真與偽、善與惡、美與丑之后做出的一種選擇。當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當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
【第65句】:【禪語人生】先在此介紹一下,這個阿難是什么人呢?他是釋迦牟尼佛聞法第一的大弟子。在釋迦牟尼佛的眾位弟子中,他被稱為“多聞第一”。阿難侍奉在佛陀身邊,跟隨佛陀弘揚佛法,是佛陀的侍者。
【第66句】:【禪語人生】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糾結于心,那就選擇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卻感覺不到真誠,那就選擇離開。一種活法,堅持了很久,依然感覺不到快樂,那就選擇改變。放下過去,讓心歸零。
【第67句】:【禪語人生】有因有緣,一切事情才能成就,如果自己破壞了因緣,自己不能把握因緣,萬事萬物就很難圓滿了。
【第68句】:【禪心佛語】隨著歲月風塵的沉淀,看多了世態炎涼,在世間受到了種種功名利欲的誘惑,人心就變得茫然冷漠。缺少善良的世界是荒涼的。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播灑一些善良的種子,讓這世界充滿愛,讓生活充滿真情。
【第69句】:【禪語人生】緣不會隨意而來,因為相吸;份不會永遠無期,故要呵護。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也沒有平白無故的愛,別把別人的付出踩在腳下,沒有誰本該如此;別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看以得到的情,人與人是平等的。
【第70句】:翻閱時光畫卷,春,活潑,有風,萬物復蘇;夏,明媚,有暖,千絲萬縷;秋,靜美,有韻,水色闌珊;而冬,純潔,有雪,素衣白裳,透著靈性,透著孤獨,透著靜美,如一只白狐,蒼茫大地,修行,不聞喧囂,只攜禪意在心。
【第71句】:【佛門禪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兩種,一種是與別人交流,一種則是獨處。前者一直被認為是人的生存之本,然而,后者卻是立足之基,孤獨,是一個內心整合的過程,能讓自己清醒的看世界,也能讓自己理性的看自己。
【第72句】:【禪心佛語】水滴知道自己很卑微,所以不停地聚集,匯成江河,奔騰不息地撲向大海的懷抱,展現出遼闊和浩蕩。
【第73句】:人雖至愚,責己則明。人雖聰明,恕己則昏。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便是圣賢。將心比心,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便是佛心。
【第74句】:【禪心佛語】突然明白,真正的歡喜是在純粹里。也突然明白,對于一位清醒的靈魂來講,所有的事業都是工具,完成人格、實現生命的超越才是終極目的。
【第75句】:【端正見解】端正自我的見解,需用正確的理智、思想透視人生無常的道理。管是貧、是富,也不管人間物質的貴賤增減都沒有得失心,皆能安然自在,這就是「學佛的正見」。
【第76句】:寧可賣了悔,休要悔了賣。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寧可無了有,不可有了無。寧可無錢使,不可騙人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直中取,莫向曲中求。寧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第77句】:“人”應與時競,把握時日,爭取時間,莫讓時日一天天荒廢。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中、分毫聚集而成就;唯有恒心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
【第78句】:【禪心佛語】人生是一方田,種啥得啥,因果循環,誰也逃不離。痛就痛了,痛讓你認識自己,也看清了別人。敗就敗了,站起來拍拍灰塵,多少人在乎你摔過跤。人間多少事,看清了想開了,淡了忘了,就靜了。
【第79句】:假如,所有的傷痕都能夠痊愈;假如,所有的真心都能夠換來真意;假如,所有的相信都能夠堅持;假如,所有的情感都能夠完美;假如,依然能相遇在某座城。單純的微笑,微微的幸福,肆意的擁抱,該多好,可是真的只是假如。
【第80句】: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第81句】:【修行智慧禪語】面對譏毀,最根本的對治方法就是保持一顆不動心。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你的錯,應當付出代價,反省自己、改正錯誤;而假的就是假的,既然根本不存在,就無需理會,更不必放在心上,生氣、難過、發怒。
【第82句】:你要學會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聽那些熙熙攘攘的聲音;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第83句】:許多人將愛情擺在婚姻的第一位,然而,愛情不過是一時的激情,像燃燒的木柴一樣,火焰過后是灰燼。只有彼此尊重,善盡義務,才能培養出最深沉的愛。
【第84句】:【禪語人生】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拿得起是本事,放得下才是自在。智和慧,其實是兩個詞:急中生智,定靜生慧。智是一種能力,慧是一種境;智是在做加法,慧是在做減法;智是知道如何進,慧是懂得怎么退。
【第85句】:【佛心禪語】包容別人可以減少自己的煩惱,增加智慧,但是包容應該要有尺度與范圍,以免造成自己的負擔。包容的限度不能大到讓自己痛苦、困擾,甚至是痛恨的地步,必須量力而為,不能夠自不量力。
【第86句】:佛說“制心一處,事無不辦。”如果我們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熱情,投注到一個目標上,使它形成一個焦點,在那個焦點上,就會綻放出智慧的花朵。一耕云先生
【第87句】:佛陀拈花,迦葉微笑。那手中的蓮花只對那些活在當下的人而言才是真實的。如果你不回到目前此刻,對你來說,這朵花實不存在。與痛苦接觸并不是要迷失于痛苦中,生命雖然是充滿苦惱,但也同時滿載奇珍。
【第88句】:與其悠回九轉拿不起放不下,內心糾結,不如靜守時光心無雜念豁然開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禪心如蓮,摒棄內心的掙扎與虛榮,你會發現生活永遠美好。
【第89句】:【禪心佛語】身體是向死神發愿暫借修學佛法利益眾生而用的,不應該把太多的心思放在身體上,沒有正確發揮身體的作用它會憤怒,不與你合作,不聽你指揮,死神很快收回。
【第90句】:【禪心佛語】決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對人生的態度;決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對事業的作為。我們的今天由過去決定,我們的明天由今天決定。
【第91句】:【禪心佛語】藕斷絲連載不動許多愁獨上西樓怎敢天長地久恨宮闕成全天涯陌路人祈求蒼天憐隨人愿不各自一邊。
【第92句】:【經典佛語】人活著一天就是福氣,就該珍惜,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更多的遺憾。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第93句】:【禪心佛語】天意是前世的因,人為是今生的努力。要得到人生美好的果,必須懷一顆慈悲寬容的心去做該做的事情。生命不外乎緣分,因緣具足即來,因緣盡了即去,緣起性空。珍惜緣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第94句】:此緣起甚深,明亦甚深。阿難,于此緣起不知如真、不見如實,不覺不達故,令彼眾生如織織相鎖,如蔓草多有稠亂,匆匆喧鬧,從此世至彼世、從彼世至此世往來,不能出過生死。《中阿含經》卷二十四,《大因經》
【第95句】:【佛心禪語】做事先做人,這是處事原則;立業先立德,這是做人原則。做事不做人,永遠做不成事;做人不立德,永遠做不成人。
【第96句】: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昏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地藏菩薩本愿經》卷下
【第97句】:【禪心佛語】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第98句】:【禪心佛語】二曰作業求“勤”。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天道酬勤,勤能補拙。不輕浮,不好高,重過程,慎細節,行之以漸,持之以恒。凡事有知有行,唯勤勞、勤苦、勤奮、勤勉,方可知行合一,揮灑自如。
【第99句】:沒有“我”,就沒有偏見,就沒有了物欲,就沒有心機,就能淡泊名利。這時所看、所聽、所聞、所品味的樣樣都是真實無妄,那就是真心的自在。《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