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2句】:早上,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田里有好幾位農民伯伯正在種著什么。回到家,我請教媽媽,媽媽微笑著說:“榆錢黃,種谷忙。”(山西·潞城)
【第3句】:【大紅袍】“大紅袍”是一種茶葉,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貴珍品,產于福建崇安東南的武夷山。這里方圓六十公里,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巖巖有茶,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故名巖茶。大紅袍和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等名品合稱“四大名樅”。說起“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傳說古時候,有一位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生了一種怪病,整天沒有食欲,武夷山天心寺的老方丈聽說之后,命人泡了一碗茶給他喝,病一下子就好了。后來秀才考中了狀元,被御賜一件大紅袍,招為東床駙馬,專程來到武夷山謝恩。狀元到了天心寺后,方丈引著他從天心巖南下,來到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棵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當年你犯厭食癥,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的。狀元聽了,先在石壁前擺下香燭貢品,對著三株樹行了三叩九拜大禮。然后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御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后來,人們就把三株樹產的茶葉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上“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第4句】:【白露日個來,來一路苦一路】釋義:個:助詞,無義。來:指雨來。謂白露這一天下場雨,會使蔬菜發苦。例句:白露雨為苦雨,稻禾沾之則自颯,蔬菜沾之則味苦。諺云:“白露日個來,來一路苦一路。”
【第5句】:【火候不到不揭鍋】見“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6句】:【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釋義:平時要注意節約,要有積蓄,有錢也不可揮霍浪費。“莫待無時思有時”又作“莫到無時盼有時”。例句:倘惜福君子于鄉黨中不時開導,毋得奢華,備留余地,所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第7句】:火箭加油——快上加快;飛快
【第8句】:【一根篙竿壓倒一船人】(慣)篙竿:撐船用的竹竿。比喻所說的一番話傷害了眾人。
【第9句】:老虎頭上撒胡椒——大膽潑辣
【第10句】:【黃袍加身】“黃袍加身”成了通過政變當上皇帝的代名詞,含有貶義,有名不正、不夠光彩的意味。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用以諷刺盤踞一方的“土皇帝”當政的說法。那么,“黃袍加身”是怎么回事呢?完全是一出趙匡胤自編自導的政變把戲。公元960年,后周接到邊境緊急戰報:北漢國主和遼國聯合出兵,進犯后周邊境。幼主周恭帝(只有七歲)命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前往應敵。趙匡胤立刻調兵遣將,和弟弟趙匡義、親信謀士趙普一同帶領大軍從汴京出發。大軍開出京城四十里,到了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扎營休息。在陳橋驛宿營時,一些將領聚集在一起議論說:“皇七年紀那么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他也不會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擁立趙點檢做皇帝吧!” 這種意見很快傳遍全營,將士們一齊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趙匡胤起床后,見外邊集聚著這么多將士,還沒來得及問話,幾個人把早已準備的一件黃袍,披在他的身上,大伙跪地高呼“萬歲!” 汴京城里有石守信、王審騎等人做內應,沒費多大勁就控制了京城。將領們把大臣范質、王溥等叫到趙匡胤的住處。趙匡胤一見他們的面,就裝出為難的樣子說:“世宗對我恩重如山,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看怎么辦才好?”范質等吞吞吐吐不知該怎么回答好。這時有個將領聲色俱厲地喊道:“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范質、王溥等嚇得趕快給趙匡胤下跪。周恭帝被迫讓位,趙匡胤即皇帝位,國號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這一事件史稱“陳橋兵變”。
【第11句】:【紅顏多薄命】(諺)紅顏:美貌女子。薄命:命運不好。指舊時的美貌女子往往遭受厄運。 也作紅顏自古多薄命。 自古紅顏多薄命。
【第12句】:【弓開如滿月,箭發似流星】(慣)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第13句】:【孔夫子面前背書文】(慣)比喻在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
【第14句】:【老和尚看嫁妝——下輩子見】(歇)指這輩子沒指望,看下一輩子。 也作“老和尚過嫁妝——來世再見”。過:過目,看。
【第15句】:小軍學習很馬虎,作業也常常是抄襲別人的。爸爸知道后,嚴厲地說:“地不可不種,心不可不用。再這樣下去,當心你的腦子要生銹!”(廣西·南寧)
【第16句】:瓜地里栽花——分外香
【第17句】:雞毛當令箭——大驚小怪;假傳將令;輕事重報;小題大做
【第18句】:【 龍頭往哪兒擺,龍尾往哪兒甩】龍尾跟著龍頭,比喻起帶頭 作用。電視劇:“他們說咱家龍頭往哪兒擺.龍尾往哪兒甩, 上梁不正下梁歪。”
【第19句】:【明人重炮,清人重馬】(諺)明朝人打仗,重視用炮轟;清朝人打仗,重視用騎兵。指傳統、習慣不同,則各自利用自己的特長與優勢。
【第20句】:拿著鑰匙滿街跑——當家不管事
【第21句】:【小家碧玉】金枝玉葉、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詞。不過,她們的出身不同,差別可謂三級跳。金枝玉葉一般指皇族之女,大家閨秀指官宦巨富之女,小家碧玉指平民百姓之女。而小家碧玉又特指小戶人家年輕美貌的女子。那么,小家碧玉是從何說起呢?小家碧玉源自晉朝孫綽的《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詩中的“碧玉”是一個女子的名字。此后,“小家碧玉”即成為小戶人家年輕美貌女兒的代稱。她們一般生長在平民家庭,容貌俏麗,性情或溫柔或活潑,但因從小家貧失學,又不與外界接觸,所以不會附庸風雅,但對一些家務女紅往往比較精通。小家碧玉雖不及大家閨秀學問深,懂禮儀,但絕不比大家閨秀品行差,且更具心靈手巧的優勢。
【第22句】:槽頭上買馬——看母子
【第23句】:電燈照墻角——名(明)角
【第24句】:【上邊動動嘴,下邊跑斷腿】瞎指揮,形成混亂。相關的:上 邊放個屁,下邊一臺戲。古華《浮屠嶺》:“公社主任梁友如 親自把這一光榮任務布置給田發青。真是上邊動動嘴,下 邊跑斷腿,田發青可作大難了。”
【第25句】:賣了兒子招女婿——顛倒著做
【第26句】:【感冒】“感冒”也叫傷風,是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它看似是個現代醫學流行詞,其實古已有之,它源自宋代。宋代的最高學府是太學,隸屬于國子監,負責招收官民子弟學習經典。太學有嚴格的考核升級制度和管理規定,凡是太學生有特殊情況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請假薄上登記。這個請假薄的封皮上,常按慣例寫上“感風”二字,因此被稱為“感風”簿。“感風”是醫學詞,感風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風寒的侵襲,造成身體不適。太學生畢業后通常會成為學者或官員,因此“感風”這個請假的理由也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官場。例如,宋時的館閣有規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員值宿,也就是值夜班,這是個很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員們常以“感風”、“感冒”、“傷風”為由請假。到了清代,“感冒”更受官員們的青睞,是官員請假時最常用的托辭。再后來,感冒被大眾廣泛認可,成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
【第27句】:【點心】“點心”指糕餅之類的食品。《唐書》記載:唐鄭傪為江淮留后,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日:“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點心。”同書又引周暉《北轅錄》云:“洗漱冠飾畢,點心已至。”唐書說明“點心”為饅頭、餛飩、包子等,由此可知點心古時亦指晨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吃早飯一般叫吃“早點”,顯然還保留著“點心”與早晨的飲食有關的意義。清顧張思的《土風錄》卷六“點心”條下云:“小食日點心……”可見,清時“點心”與今接近。那么,“點心”源自哪里呢?相傳東晉時期有一大將軍(一說是南宋時期的梁紅玉),見到戰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甚為感動,隨即傳令烘制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從那以后,人們便將美味糕餅統稱為“點心”,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現在我們所說的“點心”雖仍以糕餅為主,但已不限于此,一些隨意的小零食也包括在這個范圍內了。
【第28句】:有錢難買老來瘦。
【第29句】:【低頭不見抬頭見】釋義:形容經常見面。常用來指辦事、說話要看情面。例句:老媽勸他去,說道:“一個村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誰也有求到誰身上的時候,別把路走窄巴了。”
【第30句】:【中間無人事不成】辦事需要有人從中幫忙。浩然《金光 大道》:“常言說得好,中間沒人事難成。你在劉祥跟前多替 哥哥說幾句好話。”
【第31句】:【 陰溝里翻船】發生意外的挫折。香港唐人《金陵春夢》: “你瞧我這么大一把年紀,這么高的一個地位,給你們這一 下子,陰溝里翻船,什么都完了。”
【第32句】:【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對事情沒有否定的根據,也沒有肯 定的根據。信,也說:聽。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風水先 生的話我本來也不怎么認真,可是,雖不可全信,亦不可不 信。”
【第33句】:奶奶和一個遠房的親戚拉家常,問她家有幾口人,她苦笑一下說:“我現在是頭疼一家病,腳動大搬家啊!”(江蘇·金湖)
【第34句】:【虧眾不虧一/欺眾不虧一】對待多數人要用統一的標準, 否則會有攀比和不滿。西戎《一個年輕人》:“大伯,試驗是 全社的事,萬一失敗了,也是虧眾不虧一,你想,大家都有吃 有喝,能眼看著叫咱挨餓?”
【第35句】:【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魚肉在砧板上被切。借指任人宰 割,受人欺壓。類似的:砧板上的魚,任人宰割。張濤之《中 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再不下決心,則恐怕人為刀俎,我為 魚肉,下一次的槍聲,就決不是走火了。”
【第36句】:【好花需綠葉扶持】見“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
【第37句】:【冷在三九】意思是說冬天最冷的天在三九。那么,什么是三九,它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將夏至后的81天和冬至后的81天各分為9個段落,每一個段落為9天,并按次序定名為頭九(即一九)、二九、三九……九九。不過,夏九九在民間沒有流行起來,大家只知道夏有“三伏”而不知道夏還有九九。通常所謂九九或數九天,是指冬九九而言。冬天最冷的時候在三九和四九,大約為陽歷一月中下旬,陰歷多在臘月上旬。這時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故農諺有“熱在中伏,冷在三九”的說法,還有“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九九與氣候密切相關,有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見,冬天的大冷天,確實在“三九”。
【第38句】:變形的鋼板——難校正
【第39句】:買眼藥進了石灰店——認錯了門
【第40句】:【屋漏更遭連夜雨】此語比喻禍不單行,事事不順。典出《醒世恒言》:“這等苦處,分明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明朝天順年間,官居吏部給事中的馬萬群,單生一子名叫馬德稱,德稱聰明好學,卜二歲中了秀才。鄰人黃勝把妹妹六瑛許與德稱為妻,由于德稱用心讀書,年過二十尚未成婚。誰知馬萬群彈劾奸宦乇振,反被王振誣告貪污,削職追“贓”,家產被官方賣空。萬群氣不過一病身亡,留下德稱在墳堂中棲身,生活沒有著落。于是他便去杭州投奔表叔,表叔十日前死了。再到南京訪故,則故舊或升、或轉、或死,或罷了官,一個也沒投著。盤纏用盡,不得不寄食佛寺。家鄉學官因他誤了考,把他秀才頭銜也申黜了,真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你猜怎的,自此命運更不順了:運糧趙指揮請他做門館先生,糧船沉沒了;劉千戶請他教八歲兒子,兒子出痘死了;龍侍郎薦他去陸總兵處幫忙,陸總兵兵敗被押解來京問罪。所以人們傳說:馬德稱所到之處,一定會有災殃,給他取名“鈍秀才”。人們和他狹路相逢,一個個口吐唾沫,叫聲“吉利”便走。光陰易過,德稱已是三十二歲。這年王振勢敗,新皇帝訪知馬萬群冤屈,復其原官,追加三級,抄沒田產發還,準許馬德稱恢復秀才資格,“落實政策”。從此,“鈍秀才”一洗晦氣,連考連中,殿試二甲,選為庶吉士,方與六瑛完婚。正是“十年落魄少知音,一日風云得稱心”。
【第41句】:黃瓜打驢——剩半截兒
【第42句】:【先養孩子后起名】謂先有事實,后有名稱。政論圖書: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民辦企業剛剛興起的時候,就發生給 這些企業或者說經濟成分定性的問題。當時有入主張先生 小孩再起名。”
【第43句】:【白了尾巴梢的老狼不好打】(諺)尾巴梢上的毛發白,表明這匹狼已經很老,老奸巨猾,不好對付。 比喻歲數大、經驗多的敵人,難以制服。
【第44句】:母老虎地頭蛇——惹不起
【第45句】:【人去不中留】(諺)指人決意想離開時,不宜勉強挽留。 也作人去不中留,花落難返枝。 人去不中留,留人難留心。
【第46句】:【人也憎,鬼也嫌】(慣)形容誰都憎恨、厭惡。 也作人嫌狗不愛。 人嫌狗不待見。待見:喜歡。
【第47句】:閻王的參謀——凈是鬼點子;鬼點子多;詭(鬼)計多端
【第48句】:姥姥和媽媽在說下了崗又不去找工作的小舅。姥姥嘆了一口氣說:“唉!你呀,真是爛泥糊不上墻喲!”(廣西·柳州)
【第49句】:臭蟲鉆進花生殼——硬充好仁(人)
【第50句】:一天放學,我在家里寫作業時,聽見外面有人吵架。我和奶奶出去一看,李阿姨家沒水了,去王阿姨家擔水,王阿姨不讓擔,她們就吵起來。奶奶就嘮叨起來了:“磨是千家問,用水不用問。這事不值得吵。”(河南·沁陽)
【第51句】:喜鵲落滿樹,烏鴉漫山飛——吉兇未卜
【第52句】:肚里長瘤子——心腹之患
【第53句】:【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諺)陂:地面不平坦。沒有平地,就不存在陡坡;沒有前往,就不存在回返。 指事物總是對立而又統一的。也指有所施就必有所報。
【第54句】:【慢工出細貨】速度慢一點,可以做得細致,提高質量。郭 沫若《屈原》:“要慢慢把頭緒理清楚,說來才不費事。南后, 慢工出細貨啦。”
【第55句】:中午,我和姑姑都去幫媽媽煮飯,爸爸見了笑著說:“這真是‘七個廚子八個客’啊!”(四川·忠縣)
【第56句】:【 成由勤儉敗】由奢要成功必須勤奮節儉,奢侈浪費則導 致失敗。電臺廣播:“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盲目追求 高消費,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歡樂,反造成精神負擔,這不 是過日子的辦法。”
【第57句】:我進步很快,老師夸我是鍋爐燒足了的壓力表——直線上升,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爸爸卻說:“以后可要繼續努力呀,希望你能鳳凰頭上戴牡丹——好上加好。”(河南·許昌)
【第58句】:【拿著黃金當生銅,拿著珍珠當綠豆】(慣)形容人眼力差,不認識好東西。
【第59句】:【惡人先告狀】(諺)指惡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為轉移目標,洗脫自己的罪名,往往搶先告狀。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輿論,指責別人。 也作“壞人先告狀”。
【第60句】:【狗掀門簾全靠嘴】釋義:比喻沒什么本事,只會說嘴。“門簾”又作“簾子”。“靠”又作“憑”。例句:大寶說:“他是狗掀門簾全靠嘴,誰不知道他和錢萬利穿著一條褲子,一個窩窩撒尿。”
【第61句】:【飛機上扔相片——丟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丟盡了臉面。
【第62句】:【雞來迎雞,狗來迎狗】(慣)比喻沒主見、沒原則,對誰都奉承、迎合。
【第63句】:【雨不大,淋濕衣裳;事兒不大,惱斷心腸】(諺)指某些小事處理不妥,同樣讓人倍感煩惱。
【第64句】:【啞子掘著藏金——心里說不出的歡喜】(歇)指事情正合心意,心里有無法用言語表述的歡喜。
【第65句】:一個勢孤倆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第66句】:【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諺)有了錢可以像像樣樣做個人,沒了錢任憑是英雄好漢也低頭為難。 指錢財能左右人的行為。
【第67句】:【朝來愁檗,暮來愁米】(慣)缺柴少米。形容生活困難。
【第68句】:【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諺)富貴人家即使住在深山里,也有人前去看望;貧窮人家即使住在鬧市里,也沒人問候一聲。 指人情冷暖,趨炎附勢。 也作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第69句】:【爬得高,跌得重】釋義:官職攀得越高,招來的災禍越大。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窮。人心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第70句】:【秤不離砣,公不離婆】(諺)秤:用來稱定物品重量的器具,此處特指秤桿。砣:秤砣。指就像秤桿和秤砣誰也離不開誰,缺一就不能稱物的輕重一樣,老夫老妻相依為命,缺了一方就難以生活。 也作“公不離婆,秤不離砣”。
【第71句】:鐘鼓樓上的麻雀——耐驚耐怕
【第72句】:【打開話匣子】(慣)話匣子:指收音機或留聲機。比喻人開始嘮叨或說起話來沒完沒了。 也作拉開話匣子。 開了話匣子。
【第73句】:一天晚上我正想脫衣服睡覺,媽媽朝著我的小屁股打了幾下,我急了:“媽媽你干啥?”媽媽笑著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會學壞。”(遼寧·朝陽)
【第74句】:【狗是百步王,只在門前狂】(諺)百步王:在離家百步以內逞能。指狗只會在家門口狂吠,一離家門口就老實了。比喻沒見過世面的人,一到生地方就會膽怯。
【第75句】:【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慣)打頭風:逆風。比喻境遇本來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擊或不幸,處境越發艱難。 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被:遭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第76句】:【狗咬包子——露了餡兒】(歇)指泄露了機密,或暴露了真相。
【第77句】:【頭頂著星星,身背著月亮】(慣)比喻起早貪黑,辛苦勞作。
【第78句】:【旺火沒濕柴】見“火大無濕柴”。
【第79句】:我潦潦草草地寫完了家庭作業,媽媽看見了說:“這是什么作業呀,鴨子咯嗒泥——糊涂一片!”(河南·新野)
【第80句】:【初蘭初四蛾眉月】釋義:蛾眉:女子眉毛。初三初四的月兒樣子好像女子蛾眉。例句:初生之月,婦女稍知書者日:“初三初四蛾眉月”,余則日“月牙兒”。
【第81句】:【餓出來的見識,窮出來的聰明】(諺)饑餓能使人增長見識,窮困能使人變得聰明。指忍饑受餓的貧困生活往往迫使人明察是非,升華智慧。
【第82句】:【家不和,被人欺】(諺)家庭成員之間要是不和睦,就會招來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強、不受外辱的基礎。也泛指一個團體、一個邦國,要不受外侮,內部必須團結。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鄰欺。
【第83句】:班主任老師在班內講一位同學丟失東西一事時說:“沒做賊,心不驚;沒吃魚,口不腥。拿了別人東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穩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陽)
【第84句】:一位阿姨到商店給她兒子買橡皮,一邊掏錢一邊嘟囔:“這孩子真是沒辦法,昨天剛給他買了一塊,今天他就丟了,還得買。”售貨員笑笑說:“腮不漏水,魚不就被脹死了嗎?”(江蘇·儀征)
【第85句】:【兄弟同心,黃土變金】見“弟兄協力,土塊變金”。
【第86句】:【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一口氣,指呼吸,也指有志氣。 謂爭名利顧臉面。類似的:人爭一口氣,鳥為一口食。高云 覽《小城春秋》:“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股香,哪個不 要面子!”
【第87句】:【脫了毛的牙刷——有板有眼】(歇)本指牙刷脫了毛后露出板子和小洞,轉喻說話、做事有條不紊,合乎章法。
【第88句】:好斗的山羊——又頂又撞
【第89句】:【雞蛋碰石頭——白白送死】(歇)指不自量力,作無謂的犧牲。
【第90句】:【人不親土親】(諺)土:鄉土,故鄉的土地。指本鄉本土的鄉親有著天然親情,即使彼此不多往來,故鄉的情誼也會使他們親熱。 也作人不親土親,河不親水親。 人不親土親,心不熱血熱。
【第91句】:【見不得溝,過不得梁】(慣)形容沒見過世面,沒經歷過挫折。
【第92句】:【小舢板去撞大船】釋義:小舢板:用槳劃的小船。比喻以弱試強。例句:他們要同陳魷刺作對,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
【第93句】:半天云里開宴會——空席(襲)
【第94句】:鍋底笑話缸底黑——光看別人黑,不見自己黑
【第95句】:【槐花黃,舉子忙】(諺)槐花黃:槐花在農歷七月開放。舉子:科舉時代應試的讀書人。指農歷七月正是舉子忙于應試的時節。
【第96句】:【讓貓看肉,讓獾守田】(慣)獾:即狗獾,哺乳動物,毛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趾端有長而利的爪,善于掘土,晝伏夜出。比喻為壞人干壞事提供方便。
【第97句】:西山日頭倒流水——凈是怪事兒
【第98句】:【飲酒須飲大深甌,戴花須戴大開頭】(諺)甌(。u):盆盂一類的器皿。大開頭:盛開的花。喝酒就要盡情暢飲,戴花就要戴大紅花。比喻做事不干則已,干就要干出成績。
【第99句】:二門上的門閂——沒力的棍
上一篇:微信說到心坎諺語俗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