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腳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腳底擦了油很滑溜,轉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腳底擦油——溜了。 腳底下擦油——滑溜。 腳底抹油——開溜。
【第2句】:【話怕三對六面,事怕挖根抽蔓】(諺)三對六面:三方面人當面質對證實。挖根抽蔓:挖出根、抽起蔓查找根源。指面對問題要查對核實、追根究底,徹底弄清。
【第3句】:【拿魚先拿頭,刨樹要刨根】(諺)捉魚要抓緊魚頭,魚就無法溜走;刨樹要從根刨起,樹才能徹底挖掉。比喻做事必須抓住要害,解決問題必須抓住根本。
【第4句】:【近視眼看匾】(慣)近視眼看不清匾上的字。比喻看不清、抓不準問題的實質。
【第5句】:【使人家的錢手短,吃人家的飯口軟】見“吃了人家的口軟,使了人家的手軟”。
【第6句】:【千金難買好音訊】(諺)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好的音訊。指使人振奮的好消息是最有價值的。
【第7句】:【不三不四】稱不正派、行為不端正的人為“不三不四”。顯然,人們對三與四這兩個數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對三和四的認識,古代,人們對三和四的解釋有著特殊的意義。 據史料記載,古代將天看做“一”,將地看做“二”(水陸合計為二),“天地相加為三”。“三”不僅作為一個數,而且還作為事物整體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這個特性,常把事物的約數用三來表示,如“三軍”、“三思”等。漢字的構成也有一個特殊現象,三人成眾、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組成的新字都與本字有關,且字義更深刻。此外,還有許多名言、名劇與三有關,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省吾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劇有“三打”、“三氣”、“三顧”、“三讓”等。細細品味,其味無窮,含義深遠。古人認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而對于四.則另有一番說法,謂之“周全”、“稱心”。故古詩原以四式為主;西天如來佛旁必是“四大金剛”;《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人為伍,西天取經;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書、畫;漢字有四體:真、草、隸、篆;楷書有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頻;唐初四杰: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北宋文壇有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東、南、西、北四方之類,舉不勝舉。縱觀“四”,可以發現,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為習俗。 古代文化中的“三”與“四”,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晶,“三”與“四”的用法,寄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贊譽。好與壞只差一個字——“不”,不好就是壞,不壞就是好(如這東西不賴),而形容行為不端的人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這個緣由。
【第8句】:【當搏牛虻,不當破蟣虱】 釋義:蟣:蟣子,虱子的卵。比喻應當同強敵搏斗。 例句:宋義搖首道:“公言錯了!古諺有言,當搏牛虻,不當破蟣虱,虻犬虱小,我等應從大處下手,方得大功。今秦兵攻越,就使戰勝,兵亦必疲,我可乘敝進攻,無慮不破。”
【第9句】:【老鼠兒見了貓】(慣)比喻弱者見到了懼怕的人。 也作“耗子見了貓”。
【第10句】:【狗嘴吐不出象牙來】 釋義: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嘴”又作“口”。“吐”又作“掏”、“長”等。 例句:孫桂英用手撩著水潑馬鳳蘭,說:“狗嘴吐不出象牙來!一句正經的都沒有。你這一套都是跟馬主任學的吧?”
【第11句】:【相思樹,連理枝】“相思樹”和“連理枝”比喻男女愛情忠貞不移。典出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 據載,宋康王偶見一美貌女子,原來,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韓憑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顧君臣關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韓憑不滿,宋康王就給他定罪,并發配邊境修筑城墻。韓憑的老婆何氏寫了一封信,偷偷送給勞改的丈夫。信中寫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意思是說,她的幽怨很多,雖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見面,對夫發誓,要死的決心下定了。 后被宋康王發現,韓憑自縊身亡。 盡管丈夫已死,何氏還是不肯屈從宋康王,她又寫了一首《烏鵲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意思是說,南山有烏鵲,你在北山布羅網,你拿我有什么辦法,烏鵲不羨鳳凰,妾身不靠宋王。 有一天,宋康王與她登高吹風,她縱身一跳,左右侍從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斕的蝴蝶,仿佛是從何氏靈魂里飛出的驚艷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創作靈感或許是從這里來的吧。 何氏當場摔死,衣袋內有一份遺書,要求宋康王賜她與韓憑合葬。宋康王看罷暴跳如雷,叫人分離新舊兩墳,讓兩墳隔路相對,還狠狠地說:“你們夠恩愛的,看你們能合在一起!” 沒過多久,兩座墳墓上都長出梓樹,十來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樹干彎曲,互相靠攏,不但地下樹根交錯纏繞,樹上枝Y也慢慢糾合難分。不知哪來的兩只鴛鴦,每天棲于樹上,依偎哀鳴,仿佛在控訴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無能。 宋國人可憐韓憑夫妻,把這兩棵樹叫做“相思樹”。“相思樹,連理枝”典出于此。
【第12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慣)對所看到聽到的事情就像沒看見聽見一樣。指對某些事情或別人說的話漠不關心。
【第13句】:【比雌雄】(慣)指通過比拼,決出勝負高下。
【第14句】:【大意失荊州】 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漢政治、軍事重鎮,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描寫,關羽鎮守荊州,由于出兵進攻曹操,荊州沒有嚴密設防,上了東吳的當,孫權派兵襲取了荊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損失。 例句:他推了推眼鏡說:“也要防備他們惱羞成怒,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搞一氣,怎么辦?‘大意失荊州’,想得太簡單,容易出事。”
【第15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諺)兩只猛虎相互咬斗,其中必有一只要受到損傷。比喻兩強相斗,必有一方受害。 也作兩虎共斗,勢不俱生。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
【第16句】:【拿香供敬神,也該認準廟門】 釋義:比喻要認準對象,不要找錯了人。 例句:你太會投機了!你當了一輩子狗頭軍師!你拿香供敬神,也該認準廟門啊!
【第17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慣)三界:佛教用語,指眾生輪回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稱構成各種物質的五種元素。原指超然于塵世之外,得道成仙;后指出家修行的人不問世俗之事,脫離世俗羈絆;現在多指人超脫于社會生活之外。 也作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18句】:【綠豆皮兒——青退】(歇)青:青色,綠豆皮的顏色,諧“請”。退:本指脫去(皮),轉指退還。指請求退還。
【第19句】:【添糧不如減口】(諺)過日子增添糧食,不如減少吃飯的人口合算。 指減少閑散的吃飯人口,是儉省節約最有效的措施。
【第20句】:【吉人自有天相】 釋義:相:幫助,保佑。指人有好運氣,遇到危險也能平安無事。 例句:陶洪濱接過嘴也勸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寬些,吉人自有天相,傷會醫好的。”
【第21句】:【看人下菜碟兒】 釋義:看人行事待人態度不一。 例句:“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貴些!你都會看人下菜碟兒!”
【第22句】:【金玉有余,買鎮宅書】(諺)金玉:喻錢財。鎮宅:鎮守住宅。指有錢人家錢財多得花不了,便買書作鎮宅之物,裝點門面。
【第23句】:【冷水泡茶——無味】(歇)本指冷水泡不開茶葉,喝起來沒有滋味;轉以形容話語或文章等很平淡,沒有意味。 也作“冷水泡茶——沒味兒”。
【第24句】:【樹高招風】 釋義:比喻目標大了易招致別人的嫉妒反對。 例句:問日:“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日:“潭深魚聚。”悟日:“見后如何?”師日:“樹高招風。”
【第25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諺)三九:冬至節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三伏:夏至節后的頭伏、二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指練習武功,貴在堅持,冷不避三九,熱不避三伏。 也作冷練三九,熱練三伏。 熱練三伏,冷練三九。
【第26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27句】:勸人終有益,挑唆害無窮。
【第28句】:【東風吹來往西倒,西風吹來往東倒】(慣)形容人立場不堅定,哪邊勢力大就倒向哪邊。
【第29句】:【瓜兒多,子兒少】(慣)又嫌瓜多,又嫌瓜子少。形容人說三道四,百般挑剔。
【第30句】:【只說獐過鹿過,可不說麂過】(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形狀像鹿,但比鹿小。過:本指跑過,轉指過錯。麂:小型的鹿,諧“己”。 指只說別人的過錯,不說自己的過錯。
【第31句】:【香菇】“香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野生菌類,無論炒菜燉湯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這樣好聽的名字,還有個十分動人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巫山腳下住著一對淳樸善良的夫妻,結婚幾十年都沒有個一兒半女。一直到老人滿六十歲時,才生了個女兒,且一出生就天賦異稟,不同凡響,開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嬌女,讓老夫妻大喜過望,他們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地為她取了個名字叫香姑。香姑長到十三歲時,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沒有經濟來源,她的生活頓時艱難起來。村里有個財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見此機會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門對香姑問寒噓暖,心里卻打著乘機霸占她的如意算盤。香姑年紀雖小,但早就看穿了財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趕走了財主派來的人。財主見來軟的不行,就親自帶著家丁上門搶人。鄉親們聽說后都替香姑擔心。但香姑這時候氣定神閑,她讓鄉親們放心,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來侍候兩位老人,現在這件事已經圓滿完成,自己也該回去了。說著她拍手一招,天上馬上飛過來一只五彩錦雞,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騎上錦雞飛到了空中。這時壞財主剛好趕到,看到煮熟的鴨子要飛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見香姑不慌不忙,從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兒,將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惡有惡報,財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兒落地后都慢慢變成了菌兒。鄉親們按香姑吩咐,把這些菌兒采來煮菜,味道極為鮮美。 為了紀念香姑,人們便把這種菌兒叫做“香菇”了。
【第32句】:【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 釋義:比喻任何成果都是長期下苦功取得的。 例句:張嘉慶看忠大伯心思有了轉變,也想,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要從長遠著想。
【第33句】:【方寸】“方寸”指人的內心。如“方寸已亂”、“聊表寸心。” 關于方寸一詞,有個典故。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劉備禮賢下士,廣納天下人才。當時,劉備身邊有一個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謀,諸葛亮就是他推薦的。曹操為得到徐庶,為己所用,就軟禁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個孝子,聽說母親被俘,心急如焚,決心回到母親身邊盡孝道。 徐庶辭別劉備時,指著自己的心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于是徐庶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指一計不獻)”。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見方的心部,又作“寸心”,后來人們用它來表示“心”,心煩意亂則稱“方寸已亂”。
【第34句】:【當著矮人,別說短話】(諺)矮:身材短小。指面對著矮人,不要說有關“短”的話。泛指說話要看對象,注意回避別人的忌諱,以免刺痛人。 也作“對矮人莫說矬話”。
【第35句】:【燒餅枕頭餓死人】見“守著餅挨餓”。
【第36句】:【銀樣蠟槍頭】 釋義:比喻中看不中用。 例句:便都笑那些老爺們、大哥們平日作威作福,橫行霸道,如今也不過虎頭蛇尾,銀樣蠟槍頭,奈他們不何。
【第37句】:【爹有娘有,不如自個有】(諺)爹娘再有錢,也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錢。指人要靠自己,貴在自立。
【第38句】:【大儉之后,必生奢男】(諺)大儉:生活極其儉省。奢男:奢侈淫樂的子弟。指父輩過于儉省,積累下錢財產業,必定造成敗家子的驕奢淫逸。
【第39句】:【猛虎落在陷阱里——空只發威,不能動彈】(歇)動彈:活動。指厲害的人陷入困境,再耍威風也無濟于事。
【第40句】:【有腿沒褲子】(慣)形容人非常窮困。
【第41句】:【生成的棒槌成不了精】(諺)棒槌:捶布用的粗短木棒。比喻本質低劣的人成不了大器。
【第42句】:【八擒孟獲——多此一舉】(歇)孟獲:三國蜀漢建寧(治今云南曲靖)人,當地豪強。劉備死后,孟獲起兵反蜀。蜀漢建興三年(金元225年),諸葛亮領兵南征,對孟獲采用“心戰”,七次生擒,七次釋放,
【第43句】:【仁不統兵,義不聚財】見“慈不掌兵,義不主財”。
【第44句】:【一手遮天,一手蓋地】比喻掩蓋實情,蒙蔽眾人。
【第45句】:【好馬卻馱癡漢走,巧妻偏伴拙夫眠】見“駿馬卻馱癡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第46句】:【露一手】(慣)比喻顯露出不為人知或比人強的本事、技能。 也作露兩手。 露一兩手。 亮一手。
【第47句】:【蘧伯玉帶籠頭——牽牽君子】(歇)蘧伯玉:名瑗,春秋時期衛國人,衛大夫史鰌知道他是難得的賢人,曾多次向衛靈公推薦。籠頭:套在騾馬等牲口頭上的皮條或繩索,用來系牽牲口的韁繩。牽牽:諧“謙謙”,形容謙遜。指謙虛謹慎、彬彬有禮的人。
【第48句】:【一竿子插到底】(慣)比喻把事情徹底做好或負責到底。 也作“一竿子扎到底”。
【第49句】:【蛇入竹簡——曲性猶在】(歇)曲性:彎曲的本性。本指蛇爬行時總是身體彎曲前進,轉指人的壞本性還在,改變不了。
【第50句】:【滿腦袋高粱花子】(慣)從莊稼地里走出來,頭上還帶著高梁花兒。 形容人士氣。 也作“滿身高梁花子”。
【第51句】:【老虎插了翅膀】 釋義:比喻強大的得到好條件更加強大。 例句:姓劉的政治包袱一甩,官復原職,他可是老虎插了翅膀,非得收拾咱們不可!
【第52句】:【窮灶門,富水缸】(諺)灶門:燒鍋灶的火口。灶門口要少積柴火,以免引起火災;水缸里要經常放滿水,以備滅火。指在容易發生火災的地方,要有高度的防范。
【第53句】:【撒了芝麻撿個西瓜】見“丟了芝麻,撿了西瓜”。
【第54句】:【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慣)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是三十斤。千鈞:形容極重。蟬翼極輕,卻把它看得很重;千鈞極重,卻把它看得很輕。比喻是非被顛倒。
【第55句】:【給個臉,還想往鼻子上抓撓】(慣)形容人得寸進尺,越來越放肆。
【第56句】:【扳倒龍床,跌了太子】(慣)龍床:皇帝的寶座。指犯了大罪。也指豁出一切,起來造反。
【第57句】:【開口見喉嚨】(慣)指一張口就知道他想說什么,或一說話就暴露了他的真實意圖。
【第58句】:【人生但講前三十】(諺)指人的一生在事業上有無作為,只要看三十歲以前就行了。
【第59句】:【肚臍上長茵子——心花兒都開了】(歇)茵子:茵陳蒿,別稱茵陳,多年生草本,秋季開黃花。指開心,高興。
【第60句】:【老鴰飛到豬腚上,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 釋義:老鴰:烏鴉,全身羽毛均為黑色。比喻只看見別人的缺點錯誤,卻看不見自己的。 例句:羅桂芬呼天扯地地大聲嚷:“黃家洼光興你們宰巴人,就不許這人們哼一聲吶!你們自個走資本,反倒豬八戒爬城墻倒撈一把,老鴰飛到豬腚上,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
【第61句】:【曾著賣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 釋義:吃過騙子的虧,不再相信別人的花言巧語。 例句:那些妖怪聞此言,魂飛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爺方便方便! 我等有眼無珠,誤捉了你師父……”八戒搖手道:“莫說這話!俗語說得好:‘曾著賣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筑一耙,各人走路!”
【第62句】:【開方子】(慣)原指醫生給病人開處方,比喻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或辦法。
【第63句】:【忍個肚子疼】(慣)指自認倒霉,受了氣只能忍著。 也作忍個肚里疼。 忍著肚子疼。 忍著肚子痛。
【第64句】:【腳下泥皮——滿不要緊】(歇)指事情無關緊要,不放在心上。
【第65句】:【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 釋義:家庭興旺,全憑主人的命運。 例句:自古道:“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十個婦人,敵不得一個男子。 自從宋敦故后,盧氏掌家,連遭荒歉,又里中欺他孤寡,科派戶役,盧氏撐持不定,只得將田房漸次賣了,賃屋而居。
【第66句】:【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鄉中水】(諺)只要是故鄉人就親,只要是故鄉水就甜。指人們的鄉土感情總是很濃的。 也作親不親,故鄉人;甜不甜,家鄉水。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第67句】:【壁笆上掛團魚——四腳無撈】(歇)壁笆:籬笆墻。本指無法用爪取物,轉喻陷入困境,無法施展手腳。
【第68句】:【醫有醫德,藥有藥品】(諺)行醫有行醫的道德,藥物有藥物的品位。指醫生要以醫德為重,用藥要以藥效為準。
【第69句】:【盜不過五女門】(諺)盜賊不進生有五個女兒的人家。指女兒多的人家必定貧困,盜賊也就不會光顧。
【第70句】:【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諺)一年計劃的實行,關鍵在春天;一天計劃的實行,關鍵在早晨。指行動貴在早動手。
【第71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諺)在低矮的屋檐下,不想低頭也得低頭。比喻受人制約,只得任人擺布。 也作在矮檐之下,惟有低頭過。 在他檐下走,不敢不低頭。
【第72句】:【運動不出汗,成績不見面】(諺)指體育運動不練得出汗,就不會有效果。
【第73句】:【一鍬挖不出井來】 釋義:比喻做事要有個過程,不能性急。 例句:張萬山笑著說:“一鍬挖不出井來,歇會吧,要不,我這棵梨樹一會兒就讓你給剃光頭了。”
【第74句】:【鳥為食死,人為財亡】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第75句】:【熱鍋上的螞蟻——亂轉】(歇)形容焦急、忙亂,束手無策。 也作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 熱鍋上螞蟻——來回直打轉轉。
【第76句】:【楷模】是自然界實有的一種樹,俗稱“黃連木”,系落葉喬木,果實紅色,形為橢圓,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日“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模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清康熙年間遭雷擊焚死,后人遂將枯干圖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名日“楷亭”,碑與亭今都完好。 但模樹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載:“……臨川吳文正公澄間日‘楷模二字假借乎?’日:‘取義也’。日:‘何以取木為義?’日:‘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這兒提到的模樹很神奇,其葉隨時令而變,因其各季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便為諸樹榜樣。后世以樹喻人,故把模范行為、榜樣作用以及為人師表的風范,稱為“模范”。兩種神奇的樹木合在一起,即為“楷模”。
【第77句】:【大海里撈針】 釋義:比喻難找到,難碰到。“撈”又作“尋”。 例句:可是,大海里撈針,到哪里去摸姓周的影兒呢?
【第78句】:【窮生虱子富生疥】(諺)疥:一種因疥蟲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 指舊時窮人沒有換洗的衣服,身上的虱子多;富人生活奢侈放蕩,染上疥瘡的多。 也作“窮長虱子富長瘡”。
【第79句】:【水火不留情】 釋義:水災、火災殘酷無情,給人造成的損失大。 例句:飼養員笑嘻嘻地說:“沒事兒。我活這么大年歲了,還不知道水火不留情?你就放心吧!”
【第80句】:能吃能睡,長命百歲。
【第81句】:【不做網的蜘蛛捉不到蟲】(諺)比喻人付出辛勤的勞動自然就有收獲。也比喻要想逮住對手,必須做好周密的安排。
【第82句】:【老王的拳搗老王的眼】(慣)比喻自己人內部發生爭斗。
【第83句】:【屋漏更遭連夜雨】此語比喻禍不單行,事事不順。典出《醒世恒言》:“這等苦處,分明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明朝天順年間,官居吏部給事中的馬萬群,單生一子名叫馬德稱,德稱聰明好學,卜二歲中了秀才。鄰人黃勝把妹妹六瑛許與德稱為妻,由于德稱用心讀書,年過二十尚未成婚。誰知馬萬群彈劾奸宦乇振,反被王振誣告貪污,削職追“贓”,家產被官方賣空。萬群氣不過一病身亡,留下德稱在墳堂中棲身,生活沒有著落。于是他便去杭州投奔表叔,表叔十日前死了。再到南京訪故,則故舊或升、或轉、或死,或罷了官,一個也沒投著。盤纏用盡,不得不寄食佛寺。家鄉學官因他誤了考,把他秀才頭銜也申黜了,真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你猜怎的,自此命運更不順了:運糧趙指揮請他做門館先生,糧船沉沒了;劉千戶請他教八歲兒子,兒子出痘死了;龍侍郎薦他去陸總兵處幫忙,陸總兵兵敗被押解來京問罪。所以人們傳說:馬德稱所到之處,一定會有災殃,給他取名“鈍秀才”。人們和他狹路相逢,一個個口吐唾沫,叫聲“吉利”便走。 光陰易過,德稱已是三十二歲。這年王振勢敗,新皇帝訪知馬萬群冤屈,復其原官,追加三級,抄沒田產發還,準許馬德稱恢復秀才資格,“落實政策”。從此,“鈍秀才”一洗晦氣,連考連中,殿試二甲,選為庶吉士,方與六瑛完婚。正是“十年落魄少知音,一日風云得稱心”。
【第84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 釋義:比喻受牽連。 例句:他已經看出來了,照這樣下去,要處理的處理不了,還得“把送殯的埋在墳里”,還得給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凈的病……
【第85句】:【老太太坐牛車——慢透了】(歇)指做事進度太慢,或動作太遲緩。
【第86句】:【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 釋義:比喻祖祖輩輩沒有卑鄙懦弱的人。 例句: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人人要活得干凈,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氣!
【第87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釋義:三尺堅厚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造成的。比喻事物達到目前的狀況,不是一時一日完成的,而是經過了量的積累才形成了質的飛躍。 例句:他苦笑了一下,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孩子墮落已久,一時半時是不容易改掉他的毛病的!”
【第88句】:【山前有路你不走,飛蛾撲火自來投】 釋義:比喻不走光明大道,自尋死路。 例句:他冷笑一聲說:“我沒有把你一棍子夯死,就夠便宜的了,你竟敢闖山門,這可真是山前有路你不走,飛蛾撲火自來投!”
【第89句】:【人各有志,不可相強】(諺)人的志趣各自不同,不可勉強別人服從自己。指要尊重別人,承認志趣的個性化。 也作人各有志,相強無益。 人各有志,豈能勉強。 人各有志莫強求。
【第90句】:【拍胸脯】(慣)比喻為某人或某事擔保,下保證。也比喻反思自己做得如何。 也作拍胸口窩。 拍胸膛。 拍胸口。
【第91句】:鳥惜羽毛虎惜皮,為人處世惜臉皮.
【第92句】:【哪個女子不懷春,哪個男子不鐘情】(諺)懷春:心懷著對異性的愛戀。鐘情:愛戀情感專注。指青年男女人人都有愛情上的追求。
【第93句】:【瞎子放驢——不撒手兒】(歇)本指怕驢跑掉,不敢松手,轉指緊緊抓住某人或某事物不放。
【第94句】:【石灰布袋——到處留跡】(歇)本指石灰布袋放到哪里都會留下痕跡,轉喻人不管走到哪里,都留下行跡。多指留下劣跡。 也作“石灰布袋——處處有跡”。
【第95句】:【地上跑的數狗,天上飛的數斑鳩】(諺)斑鳩:鳥名,身體灰褐色,頸后有白色或黃色斑點,故名。指狗肉和斑鳩肉最細嫩美味。
【第96句】:【檐頭雨滴從高下——一點也不差】(歇)屋檐的雨水絲毫不差地滴在老地方。指毫無差錯。
【第97句】:【瞎子害眼——也就是這么回事】(歇)害眼:生眼病。指事情反正已經這樣,沒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在乎。
【第98句】:【井里沒水四處討】(諺)井里沒有小時要到處去找,不能坐等著渴死。指遇到困窘的事,要積極想辦法,尋出路,不能坐以待斃。
【第99句】:【棉花卷兒打鑼——沒音】(歇)棉花性軟,卷成卷兒,打鑼不會發出聲音。本指沒有聲音,轉指沒有反響或回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