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若人壽百歲,遠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禪。《法句經》卷上,述千品
【第2句】:人在迷信中追逐幻相,自然會產生無數煩惱,在虛浮幻相中求取名利,更是苦惱。
【第3句】:【名人佛學經典文案】如何消解“我是對的,錯的是別人”這一魔障?佛日: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4句】:【禪心佛語】春有百華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大千種種夢事,皆是假名安立。法尚不可得,何況非法。
【第5句】:【禪心佛語】潛能定律:人都有潛能,挖出來,就是能力,埋下去,就是無能。
【第6句】:一路走,一路聆聽,讓美好的生命韻律融入每一條脈搏,在靜好的歲月里陪伴我們老去,讓生命的旅程攜帶傾世的馨香,溫婉著一路歡歌.....
【第7句】:【禪心佛語】當你不是什么的時候,你是你,我是我。當你是什么的時候,我就成為什么。當你什么都不是的時候,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第8句】:【禪語人生】心情就像衣服,臟了就拿去洗洗,曬曬,陽光自然就會蔓延開來。
【第9句】:【禪心佛語】大義是說學佛之人從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為的是學佛成佛,成就的標準是心要空,無有妄念。
【第10句】:【禪心佛語】為度眾生,雖遭無量苦逼而不以為苦,由于持戒積德,雖獲無量福報而不以為樂,因為不論苦事或樂事,皆由因緣所生的假相,而非實相。
【第11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將生命化為一種享受,而不要讓它成為一種負擔。妄想、執著即是負擔。
【第12句】:【佛語摘抄精選】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載,日月平等故四時常明,涅槃平等故圣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無爭。(《五燈會元》卷十二)
【第13句】:所以我們覺得這個世界開始變了,變得物欲橫陳而雜亂無緒。人人為財,心哪得片刻清凈?心已蒙塵,談何身康體健。
【第14句】:每個人的煩惱都有兩個來源,一是自身的欲望,另一個就是外物,如金錢、權力、華屋、名聲、美色、佳肴等,總是誘惑著人們,也煩惱著人們。
【第15句】:【禪語人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打起坐來,心總是靜不下來,這是由于缺乏正當的合理的生活,從而造成修行的困難。
【第16句】:空性隨應說,不應演非處,若演于非處,甘露即為毒。《大乘密嚴經》阿賴耶微密品第八
【第17句】: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舉止中不離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學佛修德。
【第18句】:【禪心佛語】你不會在別的地方找到良善,你必須在你自己的內心找。如果你自己是好的,那么無論你去哪里,都會是好的。
【第19句】:【禪心佛語】傷心沒有用,讓自己好好地生活才最重要。愛情雖美,卻不是生活的全部。
【第20句】:【禪語人生】要使生命開花結果,必定要經過患難的洗滌灌溉,經常在安逸的空氣中,反會使生命花朵的枝條,柔弱無力,一遇意外摧折,便會凋落。
【第21句】:【禪心佛語】人之相惜惜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擁擁于禮,人之相信信于誠,人之相伴伴于愛。
【第22句】:一年老似一年,一日過去就沒了一日;一個秋天又一個秋天,一輩人催一輩人;一次聚會一次離別,一場歡喜一份傷悲;一張床榻一個人臥,一生都在一場夢里。
【第23句】:【禪語人生】聞事不喜不驚者,可以當大事。聽謗不怒不怨者,可以處煩囂。遇難不避不畏者,可以擔重任。用心不忮不求者,可以舉大略。做人不浮不躁者,可以固根本。
【第24句】:【禪心佛語】若你面對著一棵樹,只顧著看樹上的一片紅葉,那么其它的葉子都將視若無睹。如果你不看這片葉子,而無心地只看一顆樹,則所有的葉子,都會在你視野之內。
【第25句】: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長沙景岑禪師》
【第26句】:【佛心禪語】一切境界都是業識心造作出來的。與其避境,不如煉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至誠念佛,則能轉業。十法界不離一念心,不念彌陀更念誰?
【第27句】:愛情,有的時候,不一定要擁有,因為,人與人的緣分,有的時候只是做她腕上的一顆紅豆。愛情是禪,什么時候擁有了,一定要好好珍惜,千萬別荒廢了那些愛的時光。
【第28句】:苦諦是四圣諦之一,也是最關鍵的一諦。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盛。
【第29句】: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雄起,取決于精神上是否強大,精神上強大與否則取決于有無信仰。
【第30句】:【禪心佛語】很多人活得夠用心、夠努力,活得忙碌,活得辛苦,但就是活得不快樂、不幸福、不成功,因為他們就是不知道什么該堅持,什么該放棄,找不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第31句】:若現世欲及后世欲,若現世色及后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則是魔餌,因此令心生無量惡。《中阿含經》卷十八,《凈不動道經》
【第32句】:【禪心佛語】冷漠的人,既不關心其他眾生過得好不好,也不在乎自己將來快不快樂,這種人只能等著日后痛苦罷了。
【第33句】:人一旦生活在憂愁惶恐中,就很容易喪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與逃避的深淵。
【第34句】:【禪心佛語】人生一場悲歡歷練,所有經歷過的因緣,都在剎那中轉換,這世間根本就沒有扎根的悲觀,所以說人生的積極才是命運真正的主宰。
【第35句】:諸法無我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應病及受苦惱,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隨情所欲,是故當知色不生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說五蘊皆空經》
【第36句】:【佛心禪語】不要執著你所得到的東西,包括心地上用功的收獲。一切都順其自然,讓心地像一面鏡子一樣,好的來了顯現,壞的來了也顯現,顯現完了不留一物,干干凈凈。
【第37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恒的。等待是一種經歷,你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第38句】:諸蘊本空,由心所生,心法滅已,諸蘊無作。如是了知,即正解脫。正解脫已,離諸知見,是名空解脫門。《佛說法印經》
【第39句】:謂持不奪生命戒,及不與取、虛妄語、欲邪行、邪見等,是名在家五戒句。《大日經》卷六,受方便學處品
【第40句】:今人唯知石中有火,未曾施力擊之,終日指此冷石說火之用,卻只是塊石頭。此是不肯死心做功夫以求正悟,唯記相似語言而說禪者是也。——《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第41句】:【心靈禪語】我們來到地球上已經很久,但不是永久,匆匆一個過客相信大家都能懂。生命的味道,幸福的味道,陽光的味道,生命的神奇就在于從有到無,從無到有。
【第42句】:【禪語人生】想想我們的那些競爭對手也是人,和我們有同樣的權利和需求。就像我們在講忌妒的時候提過的,要想說他們也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他們如果能夠成功是件好事。
【第43句】:【禪語人生】一個友善的人,卻多半要在長期觀察后才能確信他的友善。
【第44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需要豁達,人生需要包容,少一些糾結,就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就多一些幸福。大路寬寬,不要把人生活窄了。
【第45句】:【禪語人生】在長養布施當中,我們只壓抑我們的貪愛與執著。這樣做會使我們的真實本然自然流露,并且變得更輕安、更自在。
【第46句】:【佛家禪語】結合人人的善,才是真正的大善;有大善對的力量,才能風調雨順人人平安。
【第47句】:【佛心禪語】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說的不說,不該聽的不聽,不該想的不想,該干什么干什么去。
【第48句】:如果我們能把人間萬物都看得如這短暫的水泡,那么自然也就不會貪婪執著了。一旦把世事看透,我們的心就不會再疲憊,生活也會變得幸福起來。
【第49句】:【佛心禪語】愛上雪山因為純潔,信仰佛法因為慈悲。喜歡微笑因為樸素,認可苦樂因為凡人。我就是凡人中的凡人,修行中的路人。
【第50句】:一個人如果驕慢,一定會受人群排擠。因為自我驕慢的人,處處想與人一較高低,即會產生排除別人的心理;表現在日常的行為上,當然也會成為別人所排擠的對象。
【第51句】:當一件事情已成定局,無力挽回時,我們不妨隨性轉心,以歪就歪地偷著樂。有時生活中的美妙也往往都是發生在絕處盡頭,而峰回路轉!
【第52句】:【禪心佛語】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
【第53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在于認識生命的核心責任,平靜,自在,尊重,理解,從容,善意,寬容。這也是生命的進行式的一種秩序,潮起潮落,自在恬淡。
【第54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落花隨水去。”日:“意旨如何?”師日:“修竹引風來。”——《石霜慶諸禪師》
【第55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既要有人往高處走的心態,又要有水往低處流的胸懷。或許把頭低下,我們的心,才會低成一口深井,泛出幸福的泉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第56句】:【禪心佛語】禪修的對象(也即過程)是什么?是疼痛、是昏沉、是散亂、是欲望、是無明,禪修的結果是什么?是深沉的喜悅、是深沉的寧靜、是深沉的柔順、是深沉的智慧。
【第57句】:行善的果報是幸福和快樂,作惡的果報是憂慮和痛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果報是不可以用來相互交換的。
【第58句】:【佛心禪語】遇到違緣障礙,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有什么不好?
【第59句】:【佛心禪語】不要認為生活傷害了誰,誰的誰,誰和誰,誰又是誰的誰,誰經歷得多,誰憂傷的多,都是行走在路上的誰,到頭來誰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寬闊。
【第60句】:孔子贊美弟子顏回:“不遷怒、不貳過。”這的確是待人、處世的良方,也是學佛者應有的起步。
【第61句】:若聞阿彌陀德號,歡喜贊仰心歸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則為具足功德寶。設滿大干世界火,亦應直過聞佛名。聞阿彌陀不復退,是故至心稽首禮。《無量壽經》
【第62句】:來生愿為蓮,菩提樹下修輪回,守一份清寧待菩提花開結因果,不管輪回因果,禪心依舊如故,觀凡塵平生,唯愿遇見的他生生安好。
【第63句】:【禪心佛語】孽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第64句】:【禪心佛語】工匠們向皇帝要了很多顏色的顏料,又要了很多的整修工具;而和尚一組只要了一些抹布和水桶等清潔的工具。
【第65句】:【禪心佛語】時機未到時,就不要太囂張,時機未成熟時要學會忍氣吞聲,毛羽不豐時要懂得讓步,欲速則不達。
【第66句】:【禪心佛語】寧靜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第67句】: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關不閉關。直至山窮水盡處,逍遙法界任西東。
【第68句】:【禪語人生】擁有了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靈感在孤獨中產生,創造在孤獨中萌發,思想在孤獨中閃爍。有了孤獨,才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69句】:【知難忍苦好處世】天下有兩難:登天難,求人更難。地上有兩苦:黃連苦,無錢更苦。世界有兩險:江湖險,人心更險。人間有兩薄:春冰薄,人情更薄。
【第70句】:【禪心佛語】仁慈是無法抗拒的,但確實需要不含任何雜質的真誠作為后盾。如果你堅持對人仁慈,即使是再不講理的人,也奈何你不得。
【第71句】:【禪語人生】無生亦無滅,性凈恒寂然。離垢聰慧人,彼智所行處。自性本空寂,無二亦無盡。廣大忍,精進不退轉,光明照世間。
【第72句】:佛說:若要活得隨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若要活得輝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若要活得長久些,只能活得簡單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
【第73句】:清靜心是入道的鑰匙,現世的眾生一是內心太荒涼,二是內心大庸塞,即荒涼又庸塞何以成人?何以入道?
【第74句】:【禪心佛語】方向定律: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么任何風都會是順風。
【第75句】:【佛心禪語】做人的六條標準:知因果、講良心、守道德、立志向、養識見、充才干。
【第76句】:【禪語人生】珍惜生活,珍愛生命。快樂使人精神振奮,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精力充沛。早晨起床,吃一片“滿足”藥;晚上睡覺,吃一片“感恩”藥,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第77句】:利益有二:一者現世,二者后世。菩薩若作現在利益,是不名實,若作后世,則能兼利。善男子,樂有二種:一者世樂,二者出世樂。《優婆塞戒經》卷二,自利利他品
【第78句】:是非場中賣虞賣呆賣疾,恩怨人中少事少非少心。用智慧探索人生,每一天都是開端,每一分鐘都是起點。
【第79句】:生活的禪法,來自心地的力量,對眼前的拓寬,與對未來的展望,同樣是一塊心地,忙與閑的安排,浮生熱惱千萬種,一笑一坐全自消,世人不知清閑活,便是人生大冤枉。
【第80句】:【禪心佛語】少小離塵別故鄉,天涯云水路茫茫;百年歲月垂垂老,幾度滄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彼岸,敢辭微命入爐湯;眾生無盡愿無盡,水月光中又一場。
【第81句】:【禪心佛語】你的“順其自然”是不是可以制造的“順其自然”?因為你在刻意追求這種狀態。
【第82句】:【禪心佛語】如今,大氣很容易被當成傻氣;大度很容易被視為糊涂;你的客氣很容易變成別人的福氣。因此,大氣要有大智相伴;大度要有力度相隨;客氣要有克制相繼。
【第83句】: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第84句】:【禪心佛語】人總是在克服一個一個困難的前提下才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成功。只有迎難而上、知難而進,這才是應有的精神。
【第85句】:【禪語人生】我們要以長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長取人則天下無可棄之人,以短取人則天下無可用之人。
【第86句】:恒榮法師:自尊是一種人生的理性和信仰,自大卻是一種自私和陷阱。別人的尊重是一種友好和善意,而自己的自大,則是命運崩潰的開始,也是警醒。
【第87句】:【禪心佛語】失念,就是掉失了善念,忘失善法。為什么失念呢?因為不正知。
【第88句】:【禪語人生】有的時候,演員會忘記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個演員,忘了在舞臺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員。
【第89句】:【禪語人生】有些決定,只需要一分鐘,可是,卻會用一輩子,去后悔那一分鐘。
【第90句】:【禪語人生】我們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們過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異沖力,把我們帶得暈頭轉向;到最后,我們會感覺對生命一點選擇也沒有,絲毫無法作主。
【第91句】:【禪心佛語】世俗的知識繞著世間的目標旋轉—積聚財富、取得地位、尋求贊美和愉悅。那是一團使我們很快地被吸引、黏著的無明。
【第92句】:做功夫人不可尋文逐句,記言記語,不但無益,與功夫作障,礙真實功夫,返成緣慮,欲得心行處絕,豈可得乎?——《博山參禪警語》
【第93句】:【禪心佛語】彎腰是被人誤解時的沉默,是發生意見分歧時的對對方的理解,是被所愛的人誤解時的寬容。
【第94句】:【禪語人生】在佛看來,有時候,批評并不是壞事,在批評中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懂事,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完善。
【第95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第96句】: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古語講: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世間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報。付出越多得到的回報越大,只想別人給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終將枯竭。
【第97句】:【經典佛語】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夸學。(天地何言?涵載一切。大道希聲,演化一切。)
【第98句】:【經典佛語】“你要記住在叢林里遷單,是最不得已的事。是為了更有利于僧團的和合共處,決不是因為看哪個不順眼,或者夾雜個人的私心恩怨。
【第99句】:【禪心佛語】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間。云淡得悠閑,水淡育萬物。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對錯得失,難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順意,反而深陷于計較的泥潭,不能自拔。
上一篇:座右銘文案越看越入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