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的經(jīng)典文案
父母的愛,父母愛孩子的表現(xiàn)有哪些,字字入腦,句句精典
第一,肯定的言詞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通常給他們很多肯定的言詞。甚至在孩子還不來了解語言溝通前就會說,“多美的頭發(fā),多美的眼睛……”當他們開始走路的時候,父母會說,“對,過來,就是這樣!你做得很好”,而絕對不會說,“你這個笨孩子,走路都不會嗎?”
但是當孩子長大了,肯定的言詞卻轉(zhuǎn)變?yōu)樽l責的言詞,父母傾向于為孩子的失敗而責備她,卻不為他的成功贊賞他。
我有個大學同學,從不在別人面前唱歌,問起原因是因為小時候她的媽媽說,“你唱歌比鴨子叫還難聽。”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三五十歲的成年人,仍能聽見很久之前的苛責的話,父母負面、批評、命令式的言詞,使孩子的心靈產(chǎn)生恐懼,即使已成年后也會為自尊掙扎,而且覺得一輩子沒人愛他們。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的主要愛語是肯定的言詞,就多用鼓勵的話代替批評吧。
第二,精心的時刻
第三,接受禮物
很多父母和祖父母們,過度地說了禮物這種語言。如果父母有錢,他們常會買很多禮物給他們的孩子,有些父母相信那是表示愛的最好方式。
還有一些父母嘗試為孩子做點什么,自己小時候想要擁有卻沒有得到的,現(xiàn)在花錢送給孩子。
可是除非這個孩子的愛的主要語言,不然在情感上,禮物可能對他不算什么。
也就是說,送禮物的父母是好意,可是送出的'禮物,并沒有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假如父母送的禮物,很快被孩子打入冷宮,也很少在接受禮物后說謝謝,很可能接受禮物并不是這個孩子的主要愛語,而相反地,如果孩子對你的禮物充滿感謝,給別人看她的禮物還告訴別人這是你買的,那么也許接受禮物就是他的主要愛語。
禮物不在價格標簽,而是在于父母的心意,是愛的物化形式。
第四,服務的行動
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斷為孩子提供服務的行動,喂養(yǎng)、洗澡、穿衣服,等他們大一些接送他們上下學。
這些事被很多孩子視為理所當然,而對有些孩子來說,這些服務則傳達了愛。
如果你的孩子經(jīng)常為一般的服務行動表示感謝,那可能代表這些行動在情感方面對他很重要,比如你幫她完成了一項手工作業(yè),那個作業(yè)的意義不只是好成績,它表示“我的父母愛我”。
第五,身體的接觸
身體的接觸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情感的傳達器。研究報告顯示,經(jīng)常被觸摸的嬰兒在情感上要不常被觸摸的孩子發(fā)育得好。
對小孩子來說,擁抱、輕拍、牽手都是傳達愛的方式。而對擁抱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也許在他們朋友面前覺得難為情,但不表示他們不需要被觸摸。
如果這個十幾歲的孩子經(jīng)常從背后抓住你的手臂、輕推你,那可能身體的接觸對他來說是重要的。
查普曼教授在書中建議父母們觀察自己的孩子,看孩子是如何對別人表達愛,那是他們愛語的線索。
要表達愛,永遠不嫌遲。也許現(xiàn)在你不覺得你的孩子愛你,但是等他們年紀夠大,能夠理解愛的語言的概念,他會明白你說他的愛語的意義,也許他也會學著說你的主要愛語。
當家里的人開始彼此訴說對方的主要愛的語言,家里的情緒氣氛就會和諧很多。
每個孩子身體內(nèi)都有一個情感的愛箱。如果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就能正常地成長。
相反,假如這個孩子的愛箱是空的,感覺不到被愛,他或者她就會在成長中出現(xiàn)很多掙扎,會在他們的青少年時光一直去尋找愛,而且往往是往錯誤的地方去尋找。
因此,父母學習如何有效地愛孩子對親子關(guān)系來說非常重要。
在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中,處理好夫妻關(guān)系和親子關(guān)系一樣同等重要,《愛的五種語言》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丈夫和妻子能帶著滿溢的情感愛箱生活,原本危機重重的夫妻關(guān)系就能改頭換面;孩子在充滿愛和安全感的家庭里長大,情感得到滿足便會發(fā)展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成人。
在生活中實踐愛的五種語言,婚姻和人生將發(fā)生奇跡轉(zhuǎn)變!
精心的時刻,是給孩子不分散的注意力。對很小的孩子來說,這是指陪他們玩會小汽車或者洋娃娃,進入他們的世界,跟他一起做點什么。
作為成年人,你或許對手機更感興趣,而你的兒女他們正活在孩子的世界里,你得把注意力分給那個孩子的世界。
等孩子大一些,有了自己的興趣,父母要讓自己進入那些興趣。比如他喜歡打籃球,你可以陪他打球。
對孩子不分散的注意力,等于是說你關(guān)心他,他對你很重要,你喜歡跟他在一起。
很多成年人在回顧他們童年時,不太記得父母說過的話,可是卻記得和父母做的事。
如果精心的時刻,是你孩子主要的愛的語言,而且你會說那種語言,很可能他會愿意你和他共度精心的時刻,甚至是在青少年期。
如果在他小的時候,你不給他精心的時刻;在青少年期,他可能會尋求朋友的注意,而遠離渴望與孩子共度時光的父母。
愛的經(jīng)典文案
【第1句】:拒絕一切、只為和你長相廝守
【第2句】:我知道對任何人的好比不了一個女人在他耳旁吹耳風
【第3句】:真正在乎你的人他會輕易地許諾愛的誓言,因為他很愛你。
【第4句】: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認真過,只要給我一個真心的理由這樣都做不到嗎。
【第5句】:你的笑、我忘不掉゜那牽的手、也放不掉゜
【第6句】: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
【第7句】:對于自己喜歡的`人不需要備注、那是因為她占領了一個分組。
【第8句】:這世界沒有誰對誰錯,只是你們愛對人麼?
【第9句】:總之分手太麻煩了,以后再也不分手了,懶得分了,就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第10句】:真正在乎你的人或許他在你面前會有點小孩子,但是在他心里,你永遠是個孩子。
【第11句】:你說你怕胖,陪你不吃飯。你流一滴汗,我變出遮陽傘!
【第12句】:高升。我愛你。不是文案而已
【第13句】:真正在乎你的人他會很多疑,只因為他真的在乎你。
【第14句】:我不快樂、不快樂我說我不快樂你是聾子么
【第15句】:對于自己喜歡的人不需要備注、那是因為她占領了一個分組。
【第16句】:這世界沒有誰對誰錯,只是你們愛對人麼?
【第17句】:總之分手太麻煩了,以后再也不分手了,懶得分了,就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第18句】:真正在乎你的人或許他在你面前會有點小孩子,但是在他心里,你永遠是個孩子。
【第19句】:我何嘗沒有為你而努力過,可是不曾有結(jié)果……
【第20句】:很愛你,很在乎,而你卻和她
【第21句】:當我說我喜歡你的時候。你可不可以一把摟住我說:“靠。不早說。”
【第22句】:我盡量不去多想,省的你煩
【第23句】:愛情就像兩個拉著橡皮筋的人,受傷的總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一個。
【第24句】:愛,說起來一個字,做起來一輩子
【第25句】:自己所謂的堅強,在你愛的人面前也只是逞強。
【第26句】:壓抑的生活,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第27句】:蘇靜冉,再見,一個陪了我兩年的女人。再見,再多過往有怎樣?
【第28句】:拒絕一切、只為和你長相廝守
【第29句】:我知道對任何人的好比不了一個女人在他耳旁吹耳風
【第30句】:我不快樂、不快樂我說我不快樂你是聾子么
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文案
教育孩子要他們明白自己的做法是不是錯的?要有一些準則。下面我們?yōu)榇蠹規(guī)砹私逃⒆拥慕?jīng)典文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文案篇一
【第1句】:鼓勵、表揚于孩子的作用就好比甘甜的雨露滋潤著干枯的大地。
【第2句】:父母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tài)孩子一定能夠領會到。
【第3句】:“規(guī)矩”是為誰定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家規(guī)。
【第4句】:父母自身的行為是孩子最好的道德指南針。
【第5句】:早點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
【第6句】:對孩子愛得多,不如愛得對。
【第7句】:愛需要付出,也需要智慧。
【第8句】:家長最好做孩子的參謀師而不是決策師。
【第9句】: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第10句】:沒有愛的教育,宛如無水池塘,終將群鮮枯竭。
【第11句】:“磨難”好比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鈣,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yǎng)。
【第12句】:鼓勵,打開孩子的才氣之門。
【第13句】:不要讓孩子做物質(zhì)生活上的小皇帝,精神生活上的小奴隸。
【第14句】:微笑就像一個人的營養(yǎng),對孩子微笑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第15句】:孩子的進步,源自父母教育方法的進步。
【第16句】:賞識和激勵是孩子成長的陽光雨露。
【第17句】:父母廣博的愛如流淌在池中的水,時刻滋潤著孩子的心田。
【第18句】: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第19句】:每個孩子都是一塊閃光的金子。
【第20句】:培養(yǎng)自信心,要和孩子說三句話:沒關(guān)系、不要緊、我相信你。
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文案篇二
【第1句】:說話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謊,是否說了實在話。
【第2句】:提出一個問題,我就獎勵你。
【第3句】:聽到什么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偏聽了沒有,輕信了沒有。
【第4句】: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第5句】:我很高興你有一顆同情心。
【第6句】:你知道關(guān)心父母,這讓我很開心。
【第7句】:做事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業(yè)、認真。
【第8句】:自己要發(fā)脾氣時,要想一下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別人發(fā)怒。
【第9句】:只要今天比昨天強就好!
【第10句】: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第11句】:有問題或疑問時,是否馬上問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賢,孰能無惑?惑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第12句】:我相信你能找回學習的信心。
【第13句】: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第14句】: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xù)累積而成。
【第15句】:你將會成為了不起的人!
【第16句】:跌到了,要自己爬起來。
【第17句】: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nèi)。
【第18句】: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第19句】:路是自己選的,就要對自己負責。
【第20句】:拿出男子漢的勇氣,闖過來。
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文案篇三
【第1句】:如果有人問我:我怎樣能夠以簡單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經(jīng)驗的本質(zhì)時,我就回答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前蘇聯(lián))馬卡連柯
【第2句】:教育的偉大目標不只是裝飾而是訓練心靈,使具備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經(jīng)驗的累積。——(美)愛德華茲
【第3句】:“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
【第4句】:把美德、善行傳給你的孩子們,而不是留下財富,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這是我的經(jīng)驗之談。——(德)貝多芬
【第5句】: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讓它如何發(fā)光.(蘇格拉底)
【第6句】:當人的世界觀統(tǒng)帥著他的思維、感覺、意志、活動等一切精神生活領域時,知識就變成了起作用的東西。在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培養(yǎng)思維,這是教學技巧的重要表現(xiàn),憑借這種技巧,教養(yǎng)使人變得聰明起來。--[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第7句】:教育——這首先是關(guān)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教育者還必須具備一種對美的精細的感覺。你必須熱愛美、創(chuàng)造美和維護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學生的內(nèi)心美)。——[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第8句】:當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全都忘記之后,還剩下來的才是教育。---愛因斯坦(1879-1955)
【第9句】: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當我聽到或者讀到對人的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這些詞的時候,它們在我的意識里總是跟另一個概念——思考——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這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fā)現(xiàn)(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fā)現(xiàn)),而沒有發(fā)現(xiàn)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第10句】: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并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踐。--[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第11句】:教學要合一,有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于學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lián)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lián)絡起來。--陶行知
【第12句】:德性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洛克
【第13句】: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洛克23,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jié)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
【第14句】: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蘇格拉底)
【第15句】:應該盡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學生對自己記憶喪失信心的因素,因為這種經(jīng)常跟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結(jié)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會使得兒童記憶力衰退。——[俄]康·德·烏申斯基
【第16句】:現(xiàn)代教育的重點在于指導活動和采用活動型的教學程序。這種學習類型比正規(guī)課堂的學習類型更合理,這主要是因為由活動而學習比正規(guī)課堂情境下的學習更有意義,而且更易于遷移到新情境中去。--[美]J.M.索里
【第17句】:經(jīng)驗證明,小學首先應當教會學生學生怎樣學習。小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授予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能力包括一系列與掌握知識有關(guān)的技能:會談、會寫、會觀察周圍世界中的種種現(xiàn)象、會思索、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說,這些技能是工具,沒有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識。--[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第18句】:你的舉止應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tài)度還是要鎮(zhèn)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洛克
【第19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洛克
【第20句】:奉勸年輕的教師:不要急于處罰學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這種或那種過失的。要是設身處地為孩子們想一想,那末就可相信他們會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正錯誤的。體罰是權(quán)威制度的殘余,在時代的意義上說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前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
【第21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后,尊重與羞辱對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如果您能使兒童愛好名譽,懼怕羞辱,你就是他們具備一個真正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會永遠發(fā)生作用。——洛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