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有哪些意見建議
主要問題:旅游資源有待深度挖掘 旅游產業仍未做大做強
【第1句】: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在2006年,市委、市政府在《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經濟發展的決定》中就已明確將旅游業作為我市的支柱產業,但目前全市旅游業增加值僅約占全市GDP的8%。
近年來,市政府對發展旅游業的扶持力度明顯落后于金融業、信息產業等其他行業,與兄弟省市相比我市旅游業發展速度較慢。
【第2句】:旅游資源開發深度力度不夠,缺乏特色旅游項目。
目前,廈門市正處于由單一的觀光型旅游城市向商務會展、休閑度假旅游城市轉變,在旅游資源深度挖掘和旅游產品組合包裝方面,缺乏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品牌,與高端游客的需求尚有一定的距離。
【第3句】:娛樂、消費等旅游相關配套產業發展不足,缺乏面向高端游客的重量級商圈。
目前廈門的娛樂消費業略顯單一化,主要為傳統的酒吧、夜總會、溫泉等項目,缺乏面向高端白領的高檔購物場所和特色休閑娛樂項目。
廈門的商圈盡管很多,但都存在商品低檔化、同質化的問題,缺乏真正能夠吸引高端游客、體現廈門特色的重量級商圈。
【第4句】:文化旅游提升不夠,一臺戲亟待開發。
廈門雖然擁有愛樂樂團、小白鷺民間舞團、南音、歌仔戲等人文景觀,又有鄭成功、林爾嘉、林語堂等名人文化資源,但沒有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產品開發中,缺乏像麗江“納西古樂”、西安“唐宮樂舞”、杭州“宋城千古情”、桂林“印象劉三姐”等能體現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項目。
【第5句】:鼓浪嶼人文底蘊下降,文化內涵逐漸淡化。
近年來隨著城市社區功能的退化和高素質人口的流失,鼓浪嶼人文底蘊日趨消失,文化、藝術氣息逐漸淡化。
多年來,鼓浪嶼一直處在大量游客來去匆匆的半日游狀態。
【第6句】:鄉村游起步晚,挖掘潛力巨大。
與梅州、漳平等周邊城市相比,廈門目前開發的鄉村休閑游總體上起步較晚,發展較慢。
一些鄉村旅游項目還是停留在簡單的“農家樂”休閑游階段。
【第7句】:旅游資源管理機制不合理。
廈門的旅游資源分散在各個區域、隸屬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中,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而知名度較高的一些景區又分別隸屬于旅游局、園林局、鼓浪嶼風景區管委會、同安區政府、路橋集團等。
對策建議:在特色旅游、文化旅游、涉臺旅游上下工夫 一、統籌規劃促進發展,健全完善保障機制 調研報告建議廈門要按照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旅游中心城市的定位來重新規劃,重點放在世界級旅游產品的創新和旅游項目的創建上。
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旅游業為廈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盡快出臺有關水、電、稅、費、金融服務等優惠政策,扶持旅游企業發展壯大,多渠道增加旅游投入,使旅游投入與經濟增長速度相適應。
整合行政管理資源,構建旅游大格局。
當前可先將市旅游局和鼓浪嶼區管委會二合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議市委、市政府將市屬的相關旅游企業整合,成立廈門旅游投資控股集團公司。
構建廈門旅游電子信息平臺,提升廈門旅游產品推介力度。
主要景點定期免費向公眾開放,增強居民對旅游項目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二、挖掘資源優勢,推進特色旅游
【第1句】:充分挖掘海上旅游文化資源。
利用廈門得天獨厚的海洋、沙灘資源,積極倡導和舉辦廈門—香港帆船拉力賽、環島海上馬拉松獨木舟挑戰賽、中國俱樂部杯帆船賽、橫渡臺灣海峽等大型活動,帶動各類游艇消費產業聚集;規劃和引導海島生存、休閑漁業、海釣、沖浪、獨木舟、空中滑翔、帆傘運動、沙灘排球、游艇娛樂賽事、冒險旅游和體育文化旅游等成為追求個性和時尚的青少年感興趣的旅游方式,讓更多的人參加海上活動,把親水運動當成休閑度假旅游中的重要部分。
【第2句】:完善園博苑的娛樂消費配套項目,打造水上嘉年華。
建議有關部門規劃建設高檔的超級休閑購物中心,吸引國外知名大品牌入駐,吸引周邊高端游客來此消費。
完善主題公園的建設,增加園博苑的娛樂功能,將園博苑培育成為海西新的旅游熱點。
【第3句】:借助五緣灣資源優勢打造旅游精品。
建議借鑒澳洲情人港的成功經驗和模式,把五緣灣策劃打造成中國的情人港;大力開發廈門大型音樂廳和水上運動中心項目;開發兩岸系列文化交流活動,進行與臺灣文化的對接等。
【第4句】:挖掘溫泉旅游資源,打造海峽西岸溫泉游知名品牌。
溫泉是廈門休閑度假旅游的最大資源之一,建議要及時制定溫泉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溫泉產業地方行業標準,增加溫泉旅游文化內涵,突出溫泉文化特色,提高溫泉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使溫泉旅游成為廈門的一個品牌。
三、挖掘閩南文化,打造文化旅游一臺戲
【第1句】:突出文化特色,打造鼓浪嶼金牌旅游項目。
一是打好“音樂牌”,突出鼓浪嶼音樂文化(包括鋼琴、管風琴)、崖刻文化、領事館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效應,形成鼓浪嶼的旅游特色。
二是加強歷史名人故居游項目的推介和開發,使之逐漸成為鼓浪嶼的名牌景點。
【第2句】:挖掘閩南文化資源,打造“印象廈門”一臺戲。
一是可以將“鄭成功文化”作為廈門文化旅游的第一品牌來進行推廣營銷。
建議舉辦一臺具有閩臺特色的文藝演出,不斷更新,并常年演出,邀請知名導演和演員參與創作演出,內容可表現鄭成功抗清復臺的壯舉、表現鼓浪嶼東西方交織的歷史文化、表現海峽兩岸的淵源和交流等,形成類似“印象漓江”等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是將南音、高甲戲、布袋木偶和閩南歌等這些閩南印象元素整合起來,精心策劃,依托各個區,每年舉辦一次閩南文化節,成為“一區一品”的主角。
【第3句】:建設一批閩南文化街項目。
建設一批具有閩南特色的文化街,形成有知名度的品牌。
如鼓浪嶼感情文化街、中山路步行街、烏石埔油畫街、環筼筜湖咖啡酒吧特色商業一條街、翔安閩南民俗街、同安竹壩華僑農場休閑農業南洋風情街等。
【第4句】:豐富和完善一批特色夜間游項目。
建議學習法國“紅磨坊”的表演和經營方式,打造富有現代特色的文化旅游項目。
同時借鑒臺灣的夜市旅游經驗,規劃建設一批夜市旅游項目,形成以“聽南音、品小吃、逛夜市、賞樂舞”為主要內容的閩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第5句】:加快鄉村休閑旅游度假村建設。
要盡快促進我市集美、海滄、同安、翔安等每區都建設一個4A級的休閑度假旅游景點,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觀農家景”的活動方式,示范先行,以點帶面。
四、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涉臺旅游
【第1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臺游廈門中轉項目的開發力度。
旅游經廈門中轉“小三通”赴臺灣本島旅游,團費可以節約500元至1000元人民幣。
廈門要利用價格優勢,加大對這條航線的宣傳推介力度,通過吸引臺灣和大陸的游客中轉廈門,開拓廈門旅游客源。
要力爭降低廈金航線的船票價格。
【第2句】:爭取對臺游相關扶持政策。
積極爭取中央給予廈門辦理對臺游的扶持政策。
爭取早日開通廈門-澎湖包機;爭取開放大陸居民部分省市經廈門口岸赴金門、澎湖自由行政策;爭取參照邊境游做法,對參加在廈門舉辦的全國性展覽或會議的外省代表,允許在廈門就地辦理赴金馬澎地區的相關證件等。
【第3句】:爭取實行更加開放的特區旅游政策。
廈門作為海峽經濟區惟一的特區城市,應該積極向國家相關部門爭取比其他城市更加開放的旅游政策。
爭取更加開放便利的出入境特殊政策、優惠的旅游購物政策,爭取開放海洋旅游的相關政策、開放旅游相關產業的政策等。
五、培育高端旅游業,加強區域性旅游聯動
【第1句】:大力開發游艇旅游。
投資35億元的廈門香山游艇碼頭建成后,將成為一個全新的旅游、休閑、度假勝地。
建議加大宣傳力度;開辟海上游艇旅游線路,并開展一些游艇游樂和比賽項目;與海上文化相結合,與海上自然保護區相結合。
【第2句】:發展會展旅游,培育高端旅游市場。
有關部門要推動會展與旅游有機結合,在管理體制、市場營銷、客源預測、配套服務、場館后續利用上,實現利益互補、互動發展。
【第3句】:大力發展高爾夫球運動,帶動廈門高端休閑旅游產業發展。
使高爾夫球運動成為促進入境旅游市場增長主要動力。
建議在海滄、同安、翔安偏遠的荒山規劃建設高爾夫球場;鼓勵民營和臺港資企業為投資主體;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支持和積極爭取國家級和國際性的高爾夫球賽事落戶廈門。
【第4句】:推動區域性旅游中心建設,構建我市“大旅游圈”。
建議進一步實施贛州—廈門紅色旅游線路為核心的旅游合作計劃等。
以廈門為平臺,通過聯合泉州、漳州、龍巖等市,與武夷山共建區域旅游合作組織,構建覆蓋廈門、漳州、泉州三地的2小時旅游圈。
海峽兩岸親情友情感情的作文
海岸 生命的本性是渴通的,人與人之間也溝通。
溝通是一種真誠的對話,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信息的互換。
溝通可以彌補情互缺,可以撫平各自的傷痛,又可激蕩出思想的火花。
溝通能夠消除誤解,能夠平息怒火,能夠造成共識,能夠相互激勵。
朋友之間的溝通,能夠讓彼此互相支持,相互理解,共同進步。
走過了浙江,走過了福建,卻走不過一道淺淺的臺灣海峽。
記得鄭成功的炮聲隆隆,他站在高峰種下了一株最挺拔的青松。
然而,遠去了古角錚鳴,遠去了崢嶸歲月,遠去了歷史的滄海桑田,臺灣又一次離開了祖國。
余光中在悲泣,那灣淺灣的海峽竟然擋住了他和大陸。
然而,三通不正是海峽兩岸溝通的結果嗎
我觸摸著被風雪錘打得千溝萬壑的地域,忽然我感受到臺灣長出了新芽。
我凝望著,他的土壤侵潤著連戰從上海帶來的“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造出英雄”的激情。
他吮吸著宋楚瑜撒下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肥料。
我頓時笑了,燦爛的春色已經展現在我的眼前。
不久,臺灣將會有大熊貓的憨態可掬來映襯這抹春色,這是一個多么瑰麗的世界啊
要是沒有兩岸人民長期以來的相互溝通,哪會有三通的忽斷忽連,哪會有連戰、宋楚瑜的腳印,哪會有大熊貓的憨態可掬映襯臺灣的春天,這都是海峽兩岸人民相互溝通的結果啊
我的心中出現了一個廣闊的世界,那個世界里飄飛的一葉在用“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姿態迎接臺灣的回歸。
我聽到遠處的鐘聲響起,兩岸的人們攜起手來唱響同一首歌曲。
海峽兩岸的關系隨著兩岸溝通的頻繁已經升溫。
愿海峽兩面達成共識,兩岸人們攜起手來唱響同一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