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感言300字
孝德感言 “百事孝為先”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可見“孝”的分量有多種。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濃,而親任,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入則孝》中有這么一段: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視我們為掌上明珠,無微不至地 關護我們,使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在世上的許多愛中,至深至純的是母愛和父愛,是無私的,永恒的,無微不至,不求回報……如果母愛如水,應該是溫柔細膩的;那么父愛就應該如山,往往是深沉而嚴格的。
父母不僅給予了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他們不顧一切的呵護我們,我們應該回報他們,讓他們同樣得到我們的孝敬,我們的愛
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親情的珍貴
如果孝敬變為傳統,世界將會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父母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父母,行動就是證明
采納哦
孝德心得體會
“萬善德為本,百行孝為先。
” 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道德的基石。
父母生兒育女,含辛茹苦,一生操勞。
從十月懷胎到養大成人,無不滲透父母的心血和汗水,這其間有“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百般呵護和疼愛,有“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千遍叮嚀和牽掛,有“不為己身苦,常懷兒女憂”的萬種柔情和眷顧,這深入骨髓,融入血脈的情和愛比海還深、比天更高。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小生靈尚有報恩的義舉,更何況我們文明的人類
作為蕓蕓眾生中的我們,當以他們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和能力為父母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一片關心,一份理解,都會讓父母心花怒放、倍感欣慰。
你可以為年邁的爺爺背背詩,為蒼老的奶奶梳梳頭,為辛勞的父親捶捶背,為疲憊的母親泡泡腳。
一杯熱茶,一聲問候,一條短信,一份禮物,無不是情的涌動、孝的流露、愛的延續。
飲水要思源,知恩當圖報,作為沐浴父母無限關愛的兒女,我們該怎樣回報呢
大連王希海24年如一日照顧已是植物人的父親,只為父親活著。
當年23歲的王希海不僅放棄了出國工作的機會,還放棄了成家的念頭,但是他無怨無悔,他的故事感動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
一位癱瘓在床20多年的植物人,竟然渾身沒有一點褥瘡,不但肌肉沒有萎縮,還能有80多公斤的體重,當醫生在為王希海的父親檢查完身體后情不自禁道:“這在醫學護理史上簡直是奇跡
” 王希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孝”、什么是“知恩圖報”。
魯迅先生曾說過:“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惡的人。
”孔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德之始也。
”孝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更要時刻謹記。
看了孩子的孝德書信怎樣寫感言50字
路撿拾碎片攤陽光看些晶瑩東西閃閃發亮散發著耀眼光芒便我華民族千流傳著美品德望華民族五千文明史驕傲記少傳統美德閃著耀眼光我點亮孔融讓梨木蘭替父軍詮釋著至純孝;華盛頓勇于認錯孟母買肉詮釋著至真誠;曾殺豬尾抱柱詮釋著至美信;顧榮施炙荀巨伯探望朋友詮釋著至情至性善所直至現位位孝少依舊溫暖著我;件件誠信事依舊撥著我弦;善良依舊能觸我底柔軟物欲橫流社否能想起哪哪月哪哪哪些曾觸及純凈靈魂——紛擾世界唯純潔樂土孝純凈水古往今孝直所推崇甚至說評判標準孝何能世界占重要位呢家試想父母給予我命我我父母都能做發自內孝敬能談尊重呢孝其實種發自內純凈情像杯純凈水色味摻任何雜質卻讓炎炎夏受清涼幸福真做孝便世間純凈水晶瑩透明知覺間凈化靈使親倍溫暖我相信孔融遞顆梨首先想應家能吃梨想著自吃虧;黃香躺冰冷榻首先想應爸爸能睡暖床想自受少苦;木蘭穿堅硬鐵甲騎馬背首先想應父親必處危險戰爭想自要面少困難踏條歸路我相信作選擇刻都鉆石般璀璨光華足照亮整黑夜涌世間純凈情——孝誠真摯月光誠實世間真摯情似月光真摯付灑清輝其實真理解誠做誠才稱具高尚品德敢于自做錯事暴露前便能看見誠影誠功必要前提美總統華盛頓候頑皮砍倒爸爸櫻桃樹勇于認錯爸爸卻沒懲罰我相信作抉擇矛盾選擇誠件事讓明白誠貴件事能能夠總統產深遠影響孟看鄰家殺豬問母親:殺豬做孟母敷衍事:給吃孟母教育誠伙食費拿部買豬肉讓吃頓孟母行我看誠光輝其實誠并難我身邊像默月光皎潔明亮信絢麗花講信用我再熟悉詞我耳邊縈繞著信父母叮囑要做講信用別才喜歡師教誨沒信用家都喜歡所我要做講信用才孩真做幾呢想我否曾做口講信用孩我否答應書期拖再拖否答應同事忘記否父母許諾拋腦我想些我看似微足道事我或或少都做其實些微足道事都包含著信做些守信事別眼已經失信曾要殺豬呢教信尾要直等呢告訴世信廢少例都向我詮釋著信信像世間絢麗花永凋零永遠保持著世間美姿態靜靜綻放知覺間芬芳整世界善溫暖陽光善良我每降具備品質廢物棄履卻用呵護讓殊知待參樹所散發光芒幸福光治愈光溫暖整世界光看起眼善卻別溫暖陽光需點經意施舍便能驅走陰霾善迷霧燈塔照亮前行路;善黑夜燭火驅走黑暗;善暴雨傘遮擋所風雨;善烏云陽光給予溫暖力量其實善種循環贈玫瑰手留余香我經意間播撒善種形樹林我遮擋風雨顧榮施炙沒想受炙幫助;荀巨伯自善舉卻巨效誰付善意候沒想報i想候想式善溫暖陽光普照涌著暖暖讓飄蕩安靜棲息喧囂世界我華民族傳統美德曾丟失現我越越雙溫暖手拾起我相信再拼完整美華民族我華民族文明史驕傲記再書寫新輝煌屬于我文明代再首撿拾記憶碎片發現每片都帶著耀眼光溫暖光我用文明書寫輝煌篇章
孝道心得體會600字
孝道心得體會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一寒假中,“孝心作業”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么的高興,心里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
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
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
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么希望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贊不絕口,說:“我女兒真行
~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么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完成我做一個著名導演的夢想。
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在哪幾部電視連續劇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
長大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將來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兩次的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后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
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
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養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
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
母愛是海,溫暖無私而又細膩。
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
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
爸爸講完題后,我仍不明白時,老沖著自己發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 從今以后我應該懷著一顆來,不是像以前一樣享受著父母帶來的愛,而是我給他們帶來的關懷。
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有什么心得體會
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
我卻在這里要大聲說:少年文明,國家昌盛。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
對于個人來說什么最重要呢
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
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面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
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次序。
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氛圍,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
讓我們爭做校園的文明小天使吧
我們的家鄉武漢要申報文明城市,這不僅是武漢市民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們小學生的一件大事。
我們不僅要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還要重視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
我們不僅自己要做一個文明的小學生,還要帶動父母做一名文明的武漢市民,還要幫助所在社區成為一個文明的社區。
文明的城市創造幸福的市民,文明的市民創建幸福的城市。
不管是孝德、禮儀、交通安全還是環境建設,都是創文的關鍵。
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體現你是不是一個文明的人;一句小小的話語就能體現你自身的素質;一個小小的微笑就能體現你的性格為人。
《小手拉大手,創文在你我》讓我明白了文明是把金鑰匙,它能開啟幸福之城的大門,那里充滿陽光,充滿笑聲,充滿幸福。
其實,它就是我們的文明生活。
要想讓生活充滿文明,今天,我們就要從小事做起,禮貌待人,保護環境,注意安全,讓小手拉著大手,共同創建文明城市。
往事如煙。
一晃,昔日的草房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有窗有簾的瓦房;那些破舊不堪的家當也不翼而飛了,取而代之的是式樣新穎的家具。
變了,一切都變了,我們周邊的環境變好了,現在我們生活在溫飽的年代里,因此自然地就追求文明了
從全市進行城管革命開始,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環衛工人的辛苦。
炎熱的夏天,那些無私奉獻的“城市管理員”頂著烈日,將垃圾送回屬于它們真正的家,或許是因為工作的關系,我至今從未見過一位環衛工人隨手扔一片紙、吐一口痰。
而到了酷寒的冬天,這些值得尊敬的“城市管理員”迎著刺骨的寒風,掃起垃圾,倒入垃圾桶里。
他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人們啊
您們曾想過嗎
因為您們的不經意地丟了一張紙,會給環衛工人帶來了多大的工作壓力呀;因為您們的隨心所欲吐了一口痰,影響了多少人的健康啊
我想試問一下您們:難道您們不希望生活在一個空氣清新的環境里嗎
“希望,當然也愿意。
”這時每個人的回答,那為什么行動卻不能證明呢
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深思。
或許還是傅雷說的好啊: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
那為何國外的人就能做到不吐不扔的壞慣呢
因為他們的素質比我們高,這是我們不得承認的一點
當你徜徉在新加坡的大道上時,我敢保證你絕不敢亂吐扔。
因為一個小小的不經意的動作,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殘酷的懲罰把中國人給囚禁了,而回到了中國,又回到了老樣子。
當你漫步在新加坡的街道上時,你會因為你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羞愧的。
因為在街道兩旁豎著牌子,上面寫著“請不要隨手亂扔垃圾。
”你認為這是被翻譯出來的嗎
錯,這本來就是用漢語寫得,是為了提示中國人,因為外國人從來不會做這么不文明的動作。
自從“城管文明”開始后,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并沒有減少,這好像只是一個表面的空話,影響不了人們。
但我想說的是:人們啊
無論如何要克制,以健康為重。
“這是傅雷給他兒子傅聰的警告,現在就讓它成為每個中國人的座右銘吧
我相信會有用的。
人,一撇一捺,我相信它是具有榮辱感的,存在著羞愧之心的。
我曾經就很喜歡丟垃圾的,但現在我也學會了把垃圾送回家。
既然都是人,我能夠做到,那么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從現在起,讓我們手牽手、肩并肩,邁向文明的年代里,做一個文明的人,讓外國人瞧得起咱們中國人
親子共寫讀書心得孩子的話50到100字
閱讀讓我成長,讓我學到更多知識,讓我體會到書本有吸收力,,新聞記者是精神糧食,只有不斷的新聞記者才能充實自己,閱讀是一件收益很多,快樂的事情,我愛閱讀。
爸爸媽媽和我一起閱讀時,我們可以討論可以說說自己看的書的內容,覺得好開心。
閱讀讓我更聰明,也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每當我拿起書來閱讀,感覺很幸福快樂。
當爸爸媽媽和我一起閱讀時,我也覺得特別開心,很幸福。
關于孝的感想大約200字。
自己的感悟TUT
關于孝,我的理解是:首先深深的生養之大恩,其次是莫讓父母為自己生氣、憂勞,哪怕一絲一毫。
不頂撞父母,認真學習,工作努力,不,婚后家庭和睦,善待手足,有事首先想的是父母的感受只要自己努力了是孝
只要個人努力了,無論自己成績如何 ,工作如何,收入如何,給父母花多少錢,那都是無所謂的
在父母健在時,給他們以歡樂,當然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當他們年歲大時,勸他們信仰傳統文化,在那里可以找到對生命的終極關懷的答案。
。
。
這也是我看了《趙老師現世因果教育》之后才知道的行動吧,讓我們好好愛父母、公婆吧
對“孝”的感悟
孝的感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讓每個炎黃子孫自豪。
孝在這樣一個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文明古國的基礎上不斷的發展,不但的延續。
傳統的孝道倫理,從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經過了初生,成熟到完美,偉大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如此的昌盛,自強不衰。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孝,孝乃文明之始,自善孝為先,孝乃百行之源,故而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應弘揚中華孝文化,爭做時代新孝子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眾愛,而親仁。
”這是《弟子規》中的總敘。
從這也可以看出孝的重要地位,孝是不可忽視的一課。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之歸”,這是可歌可泣的母親的心聲,茲母孝子應該是對等的,都會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火子為下一代嘔心歷血,只為其將來能頂天立地,出人頭地。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誰不會說啊
那不妨隨我一起來看一下古人是怎為孝敬孝的吧
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地,漢帝為母親嘗湯藥曾參嚙指痛心;仲由百里負米…… 且先看一看董永的孝吧
東漢末年,地方割據,盜賊四起。
董永看到山東不太平,就帶著年邁的父親,到湖北德安(現在改名孝感)。
沒過多久,董永得了重病,請醫吃藥毫無效果,離開了人世,董永悲痛不已,因為自己為避難飄泊之身,那有錢買棺材埋藏父親呢
無計可施,當地有位姓裴的富翁;聞而憐之,就借錢給他,讓他買棺材安藏了父親,而董永從此賣身為奴,進入裴家。
也許是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織女下凡在一百天內為裴家織了三百匹布替董永贖了身,使其獲得了自由,這也就是后來著名的《天仙配》,感人至極。
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地,是《二十四孝》這本古書中的一孝,中國的每一個炎黃子都知道這個故事。
代代以此激勵為人要講孝道,要尊老,敬老,孝老。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看過中國的《天仙配》,都說這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體現。
曾參嚙指痛心,世稱“曾子”,以孝著稱。
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回家,跪問其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盼你早點回家”。
曾參于是按見客人,以禮相待。
試問曾參如何能感應到生母的呼喚
雖然沒有科學依據更無法用科學的語言加以解說,但我們卻不得不從中反思,曾參因為心中有孝并且用心在行孝才會有如此結果,我們能不為這感慨嗎
仲由百里背米奉雙親,只為敬孝行孝報天恩。
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背米四來侍奉雙親。
后來雙親過世,促由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棉褥上,吃著豐富的筵席慨嘆:“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
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孝,死后思念哪
” 孝道能充實自己的生命的立足點,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
當今之世孝道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合乎人性潛能發展的秘訣,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品德。
古人訓:“夫孝者,天之經,人之行,德之基也。
”“生育之恩,浹乎宇宙,顧復之德,等同昊天。
”實屬真切呀
也許會有人指責我談這么多遙遠的古孝做什么
我應該告訴你,你應該自豪,我所談的這些無不印證了中國的國粹,你若真不滿且讓我為你說說我們的開國元勛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孝道吧
1937年初,黨中央由保安遷至延安,適逢徐特立60大壽。
在熬的兩個通宵的情況下,毛主席顧不上休息就發起了為給徐特立祝壽的活動,他提筆寫了封長信。
信中,他熱情地頌揚了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并說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為罷,他顧不上吃飯,又親自將活動準備檢查了一遍,并叫人特地蒸了60個饅頭以作壽桃之用。
在壽宴上毛主席親自為徐特立系上了一條紅領巾,毛澤東站起來,笑容可掬的說道:“老師,俗話說,‘返老還童’我們都祝你長命百歲
”毛主席不忘自己老師的生日,實在可嘉,并親自為老師安排壽宴,實屬感人。
一日為師,終身為師,老師亦如父母,孝其當之無愧呀,我們的毛主席做出了榜樣,那么我們后輩炎黃還有何言呢
看看我們的身邊,試問有幾人還記得初中老師的名字
那就更不用說老師的生日了,且先把這些小問題擱在一邊,更有甚者言語頂撞老師,背底里罵老師,有厲害的還想與自己的過過招,這樣的人也就稱之為“學生”實在可惡至極。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需要我們去孝敬。
你在家如何對待你的生母生父,在校就應該怎樣對待老師,請記住。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不要讓古國的文明在你手中失落。
到了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孝呢
我們還要不要提倡孝道
就我個人的觀察,在時代的大海潮中,孝的概念已開始淡化了。
像《弟子規》中的“父母呼,勿應該;父母命,行勿懶”,在現今有時會被視為笑柄,那就更談不上敬孝了。
也許是現代社會發展得太快,人們都只重視工作上的競爭,而忽視了在家的守候孩子歸來的滄桑的父母吧
當然這有些笑
為了提高公民的心靈,激發他們的孝心,湖北孝感學院做東舉辦了一次“孝感天地,文化古今”論孝研討會,會上各界有名望的人士發表自己多年來研究孝文化的碩果,其情之深,其意之切,讓在場的每一位聽眾都倍受鼓舞,場內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我們每個學生都受到了一次孝文化的熏陶和心靈的凈化,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弘揚和傳承孝道,敬孝,尊老
也許,每位赤誠忠厚的孩子,心中都是有“孝愿”的,想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的一天,衣錦還鄉的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這些孝子忘了,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走了對我們的掛念和他們的呼喚,留給我們的是永久長遠的懊悔,和難以了結的孝愿。
父母走了,孝子的“孝愿”成為泡影,消失無跡。
有些事情,當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卻是永無彌補的,所剩的只能是無盡的遺憾和內疚。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念,“孝”是歲月間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就我個人認為,我沒有夸大事實,現實本就是這樣,人無再生之能,上天雖有好生之德,卻只給人一生,而一生的時間長短難定,應做之事只可盡早,當到了追悔莫及之時再向蒼天乞求來生豈不是笑話。
盡孝者,切記之。
千古恨,痛徹心扉
孝,這個概念和行為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國由為突出。
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就是一個宗法倫理色彩非常濃的社會,為世界上任何國家所不及。
但舉目瞧現今社會,想想現在人們的一些作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們撫養成人,可是當他成家立業之后,卻將父母斷然拋棄,讓他們孤苦伶仃的艱苦度日,父母費盡心宜的將他們培養成人,可當這些才子功成名就之后,卻認為父母地位卑微恥于其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認雙親,為了照顧自己的家室妻兒,對父母不聞不問……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相信你們肯定有所耳聞,或者有某些個人就是我所述的其中一位“佼佼者”,真實情形怎不叫人寒人,真可謂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一點也不夸張。
孝的概念是否真的已在現代人的心中淡化了,不瞻養父母,甚至虐待他們的事情發生,這是不應該發生的,是影響社會安定團結的消極因素,這些萌芽應盡早拔除。
我當然不能在提倡古人那種愚孝,但是,小時候父母撫養了我們,沒有這種撫養,我們不能生存下來,現在父母老了,子女來贍養,就說是報恩吧
也是合乎情理的。
孝是對等的,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道理,希望當今為子女者三思
傳承孝,發揚孝;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構建和諧新社會,創造錦繡好明天
孝德故事,一定要真實的
緹縈千里上書救家尊 漢文帝時,有位孝女叫緹縈,她是齊國太倉(今江蘇)縣令淳于意的小女兒。
淳于意本來是個讀書人,因為喜歡醫學,經常給人看病,出了名。
后來他做了太倉令,但他不愿意跟當官的來往,不久便辭了職,當起醫生來了。
一次在給一個大商人的妻子看病時,大商人的妻子不明不白地死了,他被大商人誣告為看錯了病,被官府判了肉刑(肉刑有三種:砍腳、割鼻子、臉上刺字)。
因為淳于意做過縣令,判刑后,要送到京都長安去受刑。
淳于意在動身去長安之前,望著自己的五個女兒,嘆氣說:“唉,可惜我一個男孩也沒有,有了急事,沒有一個能頂用的。
”聽了這話,幾個女兒傷心得直哭。
只有最小的女兒緹縈慷慨地說:“女孩子怎么沒有用
我一定隨父親到長安,想辦法搭救您。
” 緹縈到了長安,托人寫了一封奏章,親自到皇宮門口,請求衛兵轉呈給皇帝。
漢文帝聽說上書的是個小姑娘,非常重視。
他接過奏章,只見上面寫道:“我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名叫淳于緹縈。
齊地的老百姓都知道我父親是個清官。
現在他犯了法,應當受到處罰。
但是肉刑是一種可怕的刑罰,就像一個人死了不能復生一樣。
被判肉刑的人,割去鼻子不能再長出來,砍了腳不能再接上,成了殘廢,以后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
我情愿讓官府收為奴婢,替父親贖罪,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 這封上書言辭哀婉,漢文帝覺得其情可哀。
當時官府中的奴婢生活是相當凄慘的,她們日夜勞作沒有絲毫人身自由,和囚徒沒什么兩樣。
緹縈為父親免遭酷刑的這種千里迢迢冒死上書的膽識孝心,和這種甘為奴婢的自我犧牲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寬仁賢德、愛民恤民的漢文帝。
同時,漢文帝也充分認識到,繼續沿用秦代的肉刑,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更不利于政權的穩固。
于是,他下令免除了淳于意的刑罰,也沒有讓緹縈去當奴婢,并在第二天就下令廢除了漢代初年還保留的這三種肉刑。
這正是: 女中英杰小緹縈, 代父贖罪震朝廷。
得遇明主漢文帝, 恩及天下廢肉刑。
【感言】 緹縈,一個足不出戶的弱女子,為搭救父親,從遙遠的齊地出發,跋涉在漫漫古道,親赴京城,請求許身為奴,以贖父罪,本身就是一闋孝的歌、愛的曲。
她不僅使父親免除了切膚之痛,更惠及后世的囚犯免遭此刑。
誠然,漢文帝是一代明君,然而若不被緹縈拳拳的孝女之情深深打動,怎么會廢除這由來已久的酷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