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要把能說話的嘴巴,用在搬弄是非、造口業;也不要把能行動的身體,用在吃喝玩樂、耽戀物欲。
【第2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的覺悟本性并不像一棵菩提樹,先天純潔清凈的心也并不如同鏡子,原本就不是有形體的東西,又能在哪里沾染上塵埃。
【第3句】:【楊升庵清平樂詞】閑行閑坐,不必爭人我,百歲光陰彈指過,成什么功果?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鴉,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入誰家?
【第4句】:【禪語人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第5句】:在時光的角落,靜守一顆執著的心。風來,微閉雙目,靜聽翩躚,搖曳了一溪流水;雨落,潮濕心事,輕捻思緒,純澈了一段流年。
【第6句】:【經典佛語】“監獄里沒有咱家的犯人,醫院里沒有咱家的病人”是莫大的幸福。
【第7句】:【禪心佛語】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生死事大,覺悟緊要。
【第8句】:【禪語人生】在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系”的想法,便能轉苦為樂,便會比較自在了。
【第9句】:【佛語摘抄精選】器雖粗弊,不可便棄,各有所貯;愚賤不肖,亦不可棄,各有所用。(《佛說孛經》)
【第10句】:【禪語人生】修行是完善自己,寬容別人。人生因為有殘缺,所以修行。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點,一部分在于看不慣別人。
【第11句】:【禪語人生】學僧對禪師既不歡喜禮佛,也不禮祖的態度,感到十分不悅。禪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聽了這四句話后,學僧恍然大悟。
【第12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贈。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第13句】:【禪心佛語】臺灣佛教界與大陸各方有著特殊的因緣和廣泛聯系,例如佛指舍利赴臺灣、慈濟救援汶川、玉樹地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三次會晤佛光山星云長老。
【第14句】:人們喜歡向外追求幸福,這樣得到的只能是幸福的幻象,稍縱即逝,因為外在的東西是變化無常的。
【第15句】:五行轉運,相克也相生,相克,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能者多勞,沒有能量根本就無從折騰,對手對你的打擊大小取決于你的實力,道高一尺時,魔才會出來干擾你!
【第16句】:【禪語人生】一,要有慈悲心。二,試著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三,要有智慧,就是了解自己所感知的東西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到的,并不是實相。
【第17句】:【禪心佛語】判斷自己遠比判斷他人困難。如果你能正確判斷自己,就是一位具有真正智慧的人。
【第18句】:不得佛,不得法,不得僧,是名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思益經》卷二
【第19句】:佛門即空門,悟極返空,既然眾生都在苦苦求索著“空門”真諦,佛祖自然不會將門關閉,而是大開佛門,只待有緣人。
【第20句】:【禪語人生】與此同時,江城民眾乃至于十方善信對于石觀音寺的擁戴與支持,則力保石觀音寺歷經千年戰火與磨難而屢毀屢建,將觀音信仰與佛法大義的火種傳承至今。
【第21句】:【禪語人生】有些是我們從過去世到今天慢慢一直累積下來的,當碰到境界的時候,那些不好的業習就會反應出來,這是煩惱生起的最主要原因。
【第22句】:【心靈禪語】人們總是執著于追求那遙遠的、朦朧的美麗,而遺棄了生活中那些真實的、觸手可及的美麗。
【第23句】:【佛心禪語】這女人看了,忍不住笑說:“這只狼狗真傻。已有一只這么好的鷹,居然放棄而去咬魚。結果鷹飛走了、魚也游走了,真是傻啊。”
【第24句】:【佛心禪語】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長成大樹,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結出果實。
【第25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愈。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邊等它消失,你只能想辦法穿過它。
【第26句】:【禪心佛語】人得有智慧。事情本身沒有好和壞,好壞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
【第27句】:對大家都贊成或反對的事,不要受其影響。一般來說,沒有自己的主見,“隨大流”的結果,都不太好。
【第28句】:【禪語人生】有了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了諒解心,才能容人;有了寬容心,才能愛人;有了忍耐心,才能做人。
【第29句】: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蒲益大師)
【第30句】:【禪心佛語】任何事物,要丟還是要留,你得花很長的時間權衡利弊,或是煩惱不知所措的,那把它丟掉。
【第31句】:所謂苦行,修的是信念,行的是堅定。要想取得真經,就必須以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耐力去堅持,虔誠地去探求。
【第32句】:人之“心思”如鏡,若欲顯發智慧、明辨事理,必須遠離人我是非煩惱;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33句】:以家庭與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34句】:把他人拿來作自己的鏡子,看到優點可以自我鞭策,看到缺點則自我反省。
【第35句】:【禪心佛語】如果所知一切皆是如實而知的話,就沒有任何事物能干擾那澄澈清明的心了。
【第36句】:當別人忽略你時,不要傷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誰都不可能一直陪你。當你看到別人在笑,不要以為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傷心,其實別人只是比你會掩飾。
【第37句】:【禪心佛語】其實,勇于承認錯誤并沒有人嘲笑你,反而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有錯誤,只不過有的人善于掩飾自己的錯誤,有的人勇于承認罷了。
【第38句】:【禪心佛語】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39句】:【禪心佛語】恐懼不會產生智慧,只有恬靜的心境才會盛開智慧的蓮花。
【第40句】:【禪心佛語】為什么活得累?是因為你的心四處漂泊,沒有歸處,找不到家,沒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帶回自己的家,讓他好好休息,就輕松自在了。
【第41句】:【禪語人生】現今人間現實社會中,到處充溢著功利、自私、狹窄、執著、貪戾與暴力,更需真正的禪者以安祥、放下、大公、寬廣與慈悲的良方來對治。
【第42句】:【禪語人生】在佛弟子的心中有一種佛法,在不是佛弟子的人心中也有一種佛法,而此兩種佛法的共同點便是擁有了生命,因為每個人的生命中就有佛法。
【第43句】:為人妻者,對外應鼓勵丈夫于飽暖之余多做善事,多體念貧窮人家的困境;對內應將心比心孝敬老邁公婆,并在公婆、丈夫間努力多方圓融,這是為人妻者的責任。
【第44句】:時勢造英雄,最高溫的火爐才能制造出最純的黃金,最狂暴的風雨才有最明亮的閃電。——海濤法師
【第45句】:一個人放低自己,不一定被別人看低;一個人看高自己,不一定被別人高看。
【第46句】:癥結出在自己的身上,因為“我”不會忍耐,不知吞下這口氣,更不懂消化掉這口氣。
【第47句】: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時時保持心中的正念,任何時間、任何方向與地點都是吉祥的。——證嚴法師
【第48句】:【禪心佛語】實相是無相之相,真心是無心之心,真得是無得之得,真用是無用之用。
【第49句】:禪宗所說的平常心就是超越了一切二元對立、沒有分裂的那個完整的心的原態。
【第50句】:【佛心禪語】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凈情盡。亦不守此無求為是。亦不住盡處。亦不忻天堂畏地獄。縛脫無礙。即身心及一切處皆名解脫。
【第51句】:【禪語人生】有人問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無益諾言休著口,非干己事少當頭。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螂捕蟬。
【第52句】:以應薩婆若心,不著一切法,觀一切法性,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第53句】:為什么有人常去算命、問運氣?師言:“其實有一分正信、正念,自己就可以轉運。慈濟貧戶個案中,有很多是算命的。”
【第54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我們能不能擁有一絲笑容,口中能不能要做心的訓練,在心中建態來培養自己的清靜之心
【第55句】:【禪心佛語】人,最好的心態是平靜;最好的狀態是簡單;最好的感覺是自由;最好的心情是童心。
【第56句】:【佛心禪語】禪即心,修禪即鍛煉掌握自己的情緒管理,能管好自己的心,才能管好一切。
【第57句】:【禪語人生】修行佛道的人,心地一定要柔和,要注意無爭、忍辱,這個忍辱一定要通達空性跟無相,否則忍不下來。
【第58句】:【禪語人生】有木頭的因緣才有講臺,講臺是空的,僅僅是個假名,般若講「性空」。
【第59句】:不害物命以求護生,不惡口傷人;培養慈悲愛念,自然仁心就能彰顯。若矯飾假仁,刻意希求他人贊美,則會生出無明妄念,受種種物欲、雜念所引誘,這并非真正的仁。
【第60句】:一個人有能力改變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看不清事情的真相,當看清真相時,或許已無能力改變事情。細想想,是不是這樣呢?
【第61句】:【禪心佛語】人生若能積極前進,固然很好,因為前面有無限寛廣的世界;如果不能前進時,懂得回頭更重要,因為回頭的世界,跟前面的世界一樣寛廣。
【第62句】:【禪語人生】無限輪回,一切眾生都曾作過我的父母,因此要孝順一切人,恭敬一切人,在有差別的緣起下,去實踐平等的大愛。
【第63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意思是:無需老師的指導而自己覺悟了四圣諦,也能夠教導其他眾生覺悟的人。
【第64句】:【佛心禪語】不須說而言,這是多說,多說必招怨;不當言而說,這是瞎說,瞎說要惹禍。
【第65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開啟自己的智慧。有了智慧,輕重緩急都可以運籌帷幄。若沒有智慧,做錯很多抉擇和判斷,將影響往后的人生,人生愈走會愈沉重。
【第66句】:【禪心佛語】求生西方凈土是當下的行為,當下建立這樣的愿心,是盡形壽不間斷。
【第67句】:【心靈禪語】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認、敢于面對、敢于擔當。人生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人生三為: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
【第68句】:【禪心佛語】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體諒,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言行真心誠意,別人自然會尊敬你,這也是做人的根本。
【第69句】:【佛心禪語】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很多,拋開自由的悲切,去幫助他人。
【第70句】:佛陀告訴我們,人只能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現在的時間中,誰都不可能退回昨天或提前進入明天。昨天是存在過的,不可及;明天僅是可能存在的,同樣不可及。
【第71句】:現代人大多偏重在聰明,對于良言正語偏不聽從,視追求人生真理為畏途并敬而遠之。
【第72句】:【禪心佛語】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兩相俱生滅。有者有于無,無者無于有,是名真見。
【第73句】:【禪語人生】希望還有祈禱,人生最大的失望莫過于希望的粉身碎骨,人生最大的希望莫過于在失望中無數次的復活。
【第74句】:【禪語人生】億萬財富不是存在銀行里,而是產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沒找到路,不等于沒有路,你想知道將來要得到什么,你必須知道現在應該先放棄什么。
【第75句】:戒度無極如金剛,不毀不犯無漏失,持心護戒如壞瓶,此名戒度不應棄。《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
【第76句】:萬行法師:能量是不滅的,當你把這股能量引向愛的地方,它就變成了愛的能量,當你不愛的時候,這股愛的能量并沒有消失,它只是變成了恨的能量。
【第77句】:【禪語人生】執著自己的看法,堅持自己的無知,不能成道,不能解脫。
【第78句】:心無妄想,即是佛國無妄想時,一心即是佛國;有妄想時,一心即是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
【第79句】:幸福不在對岸,而在心底,幸福并不是高深莫測的哲學,而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心靈變化。
【第80句】:利不討嫌獲利須憑真本事,名非可憎揚名當靠硬功夫。同是肚皮飽者不知饑者苦;一般面目得時休笑失時人。一世追求雄心終可成偉業,幾經奮斗壯志定能建殊功。
【第81句】:【禪心佛語】超過別人一點點,別人就會嫉妒你;超過別人一大截,別人就會羨慕你。
【第82句】: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所生,緣聚則有,緣散則無。能得失隨緣,則心地泰然。
【第83句】:佛說:“人的欲望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永遠無法逾越。”意思是說人的貪欲永無止境,永遠無法滿足,人性最大的缺點也正是如此。
【第84句】:若以菩提為其物者,彼彼眾生由我想故,而有我想,即非菩薩。《大寶積經》卷一,三律儀會
【第85句】:向心底深處問:我這樣做,對法門有利嗎?對眾生有利嗎?彌陀歡喜嗎?久之,就能聽到彌陀的無聲之聲,確知彌陀與我同在。
【第86句】:【禪語人生】以宿命為公益的長天命,以宿命為自己享受的長陰命。所以說,所以有錢會花超三界,不會花的孽難逃。
【第87句】:【禪心佛語】如果你總是因為只看到這個世界上消極的事而不敢邁出第一步,那你永遠也不會擁有這種關系。
【第88句】:【禪語人生】要從工作中得到樂趣,首先不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奴隸,而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主人。無止境的日夜工作,正如無止境的追逐玩樂一樣不可取。
【第89句】:佛說:善事和惡事,都由心造作。禍福都由人自己的善惡而決定,報應如影子追著形體、聲音隨著響動一樣。
【第90句】:【佛心禪語】不僅要學會忘記,更要懂得舍得的真諦。那樣人生將會更加的真實與完美。因為無欲無求,活得淡然,活得舒坦,也會活得很精彩。
【第91句】:【禪心佛語】雖然修行,你只是拼命一直拜佛,不能斬斷內在里面以法的執著、對我的執著,你絕對跳不出去。
【第92句】:【禪心佛語】身體靠飲食成長、靈魂靠愛心成長。沿途風光只可欣賞,不可取舍。
【第93句】: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達摩大師悟性論》
【第94句】:【禪語人生】也許我們做不到如來拈花,迦葉微笑般從容淡定,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著去嘗試“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祥”。
【第95句】:【佛心禪語】『是僧團不讓我作執事了,所以,我才沒辦法。』三藏法師急忙掩飾。
【第96句】:【禪語人生】因此,去做每一事情行動之前,一定要謹慎的檢查自己的心底,看看是何種欲望推你前進?這是修行上最重要的一著,卻常常被忽略。
【第97句】:【禪心佛語】三界就是三教,儒家從立命做起,道家從煉身做起,佛家從養性做起。
【第98句】:【佛心禪語】開啟心胸,才能發揮無量的慈悲,獲致真真正的智慧與功德。
【第99句】: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深信佛言,了無疑惑。(印光法師)
上一篇:夢想的文案,句句觸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