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河里的水旋渦——遲早要隨大流
【第2句】:【放禿尾巴鷹】(慣)比喻借出去的錢和物收不回來。
【第3句】:【麥秀風搖,稻秀雨澆】見“稻秀雨澆,麥秀風搖”。
【第4句】:【肉饅首打狗——有去無來】(歇)饅首:饅頭。本指狗咬走饅頭再不回頭,轉指人一走再不回來,或回不來(多指死去)。也指東西拿出去再也收不回來。 也作肉饅頭打狗——有去無回。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第5句】:【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師傅只能引導,學習鉆研要靠 自己努力。劉云若《紅杏出墻記》:“不說就不說,我這是點 破你們,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將來你們有了那一天, 可不要忘了我。”
【第6句】:【安勞苦易,安閑散難】(諺)安:安心。人安于勞苦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安于閑散卻很不容易。指閑散的生活容易使人產生邪念。
【第7句】:【迅雷不及掩耳】采取猛烈行動,使對方來不及準備,無法 做出反映。成語:措手不及。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迅 雷不及掩耳。咱們就是要像迅雷一樣奔入河南,使敵人措 手不及。”
【第8句】:坐著飛機放聲唱——高歌猛進
【第9句】:【三長兩短】“三長兩短”是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別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長兩短”望文生義好像是用一組數字說長論短,形容長長短短參差不齊的樣子,其實不然。那么,“三長兩短”是怎么來的呢?舊時,凡是出了生命攸關的大事,例如橫死兇殺,同今日辦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沒有現代科技手段,是將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員驗尸查案。此類待查的死尸,不屬蓋棺入土的正式入殮,所以,只有棺材而沒有棺材蓋。無蓋的棺材由五塊木板釘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塊長板子,頭尾各有一塊小(短)的板子。人們不愿意直說躺在這無蓋兒棺材里等待處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話筒略地說了“三長兩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長兩短”暗指災禍、事故或死亡了。 “三長兩短”有時也被縮略成“長短”,意思不變。如《紅樓夢》第十一回“可是呢!好個孩子。要有個長短,豈不叫人疼死!”
【第10句】:【 兩條腿走路】互相配合,效率高。成語:雙管齊下。夏衍 文章:“我們一向主張兩條腿走路,就是既要大力提倡演現 代戲,又要整理、加工傳統戲和新編歷史劇。”
【第11句】:瘋狗跳院墻——逼的
【第12句】:【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諺)指人的防患意識往往難以長久。
【第13句】:燒香惹鬼叫——好心沒好報
【第14句】:【上吊也得找棵大樹】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選擇。沙汀《淘 金記》:“那就行!不過說一句老實話,就要上吊,也找大樹 子吧!”
【第15句】:【有錢難買老來瘦】見“干金難買老來瘦”。
【第16句】:燈草搓繩——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17句】:我一起床就追著媽媽,為一些小事嘴里一直說個不停。媽媽生氣地說:“好了好了,話多不值錢,湯多不入鹽。少說兩句吧!”(河南·許昌)
【第18句】:【打破腦袋用扇子扇】(慣)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豁出去了。 也作“腦袋破了用扇子扇”。
【第19句】:螃蟹的腳——彎彎多
【第20句】:【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釋義: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例句:王二狗站起身來,“團長,只要您老用得著,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我都敢去。” #NAME?
【第21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為公,沒有私心。宋代范仲淹 《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孫犁《風 云初記》:“既然干了這個,就得好性干,不要跟壞人學,要跟 好人學,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穩,不眼饞, 不話多,不愛沾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第22句】:【閉眼跳河——聽天由命】(歇)指遇事聽憑天意和命運安排。
【第23句】:月光下散步——形影不離;形影相隨
【第24句】:【鳥怕暗箭,人怕甜言】(諺)指甜言與暗箭一樣傷人,必須提防。
【第25句】:【常走夜路,總會碰見鬼】做不正當的事情,必然要倒霉。 《中國新十大家族》:“在他看來很偶然地‘翻車’,其實是很 必然的。俗話說,常走夜路,總會碰見鬼,翻車是遲早的 事。”
【第26句】:【上有婆婆,下有兒女】謂上面需要服從,下面需要照顧。 傳記圖書:“余現在所處之境,上有婆婆,下有兒女,其在之 間者實感困難。”
【第27句】:山里的石頭——雷打不動
【第28句】:【先打后商量】(慣)指先用強硬的手段使對方軟下來再與之議事。
【第29句】:【八字沒一撒】“八字沒一撇”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還差得遠哩!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它源自南宋理學家朱熹的一段話。南宋大儒朱熹,一生著述很多,是理學之集大成者,后人輯有《朱子大全》一書。在他寫的《與劉子澄書》一文中說:“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自不領會,卻向外狂走耳”。這段話的意思是通向圣賢的大門早已打開了,可人們并不理會,不但不進門,反而朝外走。 “八字”形似兩扇門,朱熹在這里以“八”喻門,無疑是很形象的。八字沒一撇,即沒有門。現在我們常說的“沒門兒”(意思是不可能),若追根考源,大概也源于此。“八字沒一撇”原指沒門兒,現在演變成沒辦法、沒眉目、沒頭緒、不沾邊的同義語了。
【第30句】:【以狼牧羊,何能久長】釋義:用豺狼放羊,如何能日久天長。比喻任用惡人,必受其禍。例句:乙辛復入為樞密使,流巖壽于烏隗路,終身拘作。巖壽雖竄逐,恒以社稷為憂。時人為之語日:“以狼牧羊,何能久長!”
【第31句】:【粗麻線怎透得針關】釋義:透:穿。針關:針鼻兒。比喻粗心人不了解內情細節。例句:“老夫人手執著棍兒婆娑看,粗麻線怎透得針關?直待我拄著拐幫閑鉆懶,縫合唇送暖偷香。”
【第32句】:三姐總是抱怨單位工作辛苦,一連調換了三四家工廠,還是不滿意。奶奶勸她:“別這山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又沒柴燒,知足吧!”(江蘇·泰興)
【第33句】:半夜里漲水——沒人見
【第34句】:表弟為姥姥掃地,掃了一半就不掃了。姥姥說:“你這孩子,起床,起得不早;吃飯,吃得不飽。叫人拿你沒辦法。”(河南·博愛)
【第35句】:灶王爺伸手——穩拿糖瓜兒
【第36句】:【靠墻墻倒,靠屋屋塌】(慣)指無依無靠,命運悲慘。
【第37句】:背地里罵知縣——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第38句】:【地沒壞地,戲沒壞戲;地在人種,戲在人唱】(諺)指地無好壞,只要勤耕作,多施肥,自然就能多打糧;戲無好壞,只要勤排多練下功夫,自然就能表演好。
【第39句】:草地上的蘑菇——獨根獨苗
【第40句】:【吊死鬼搽胭脂——死要臉】(歇)吊死鬼:自縊身亡的人。責罵人不知羞恥。
【第41句】:老藤子爬樹——繞來繞去
【第42句】:【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歇)本指鏡子里面、鏡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樣;轉指做事里外或兩個方面都沒有落下好,到處遭人埋怨。 也作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夠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落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像人。
【第43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人們形容女子長得漂亮,往往用“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來比喻。美貌與這四種事物何干?這種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說從古就有,分別是形容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都還分別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傳說。 “沉魚”,是指西施。春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浣紗女子,粉面桃花,美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這時,有魚兒游過,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了。 “落雁”,是指王昭君。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寧。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昭君便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下來。從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代稱。 “閉月”,是指貂蟬。《三國演義》說她善歌舞,色伎俱佳。她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時,董卓專權,飛揚跋扈,大臣們都敢怒不敢言。王允與貂蟬共同設下美人計、連環計,密謀殺死董卓。為此,王允和貂蟬便以父女相稱。為了宣揚他女兒長得如何漂亮,王允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是指楊貴妃。傳說楊玉環進宮后,很是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鮮花說:“花兒呀,花兒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有出頭之日啊!”她邊說邊用手摸了花兒一下。不想花瓣立即收縮,綠葉卷起低下。恰巧,此事被一宮女看見。宮女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唐玄宗耳朵里,喜出望外,大肆渲染,此事也就傳開了。
【第44句】:【船不離舵,客不離貨】(諺)舵(du。):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離開舵一樣,客商不能離開自己的貨物。指客商離開貨物,沒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盜。也指貴重財物必須隨身帶好。
【第45句】:【拉黑牛】(慣)指賣主讓同伙裝成顧客,假裝購買其貨物,誘騙顧客上當。
【第46句】:【長江后浪催前浪】喻事物不斷向前發展,也指催趕。馬 南邡《燕山夜話》:“許多年輕的人所創造的巨大成績,只能 證明一條基本規律,這就是新生的力量總是不斷在生長,總 是不可戰勝的。這真好像長江后浪催前浪,一輩新人換舊 人。”
【第47句】:【轎上來,馬上去】(慣)形容講究排場、闊氣。
【第48句】:【不顯山,不露水】釋義:看不出有山,也看不出有水。比喻沒有顯露出來,不被人注意。例句:他呀,盡跟我打馬虎眼,哼哼哈哈的,那可真叫不顯山不露水的做派呀!
【第49句】:裱褙店里的鉤蟲——嚼別人的畫(話)
【第50句】:【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釋義:比喻心里有話不說,別人不會明白。例句:何不早說?天色將明,郡公老爺將次升帳,引你進見這個。正是: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
【第51句】:【天王老子也不行】意即不論是誰,一律拒絕。姚雪垠《李 自成》:“沒有令箭就是不開門,你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鐵板上釘釘子釘、定諧音。指確定無疑,說話算數。古 華《芙蓉鎮》:“不是嚇你,我講的是真話,鐵板上釘釘子,一 點都不假。”
【第52句】:【八竿子打不著】(慣)形容二者沒有關系或關系十分疏遠。
【第53句】:【屬暖水瓶的——外頭冷.里頭熱】見“暖水瓶兒——外面冰涼,里邊熱乎”。
【第54句】:【抱著扁擔進門——直出直入】(歇)本指直著進出,轉以形容說話做事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
【第55句】:電話里談戀愛——兩不見面;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第56句】:【人串門子惹是非,狗串門子挨棒棰】(諺)串門子:到別人家走動游串。人愛串門,總不免要招惹是非;狗愛串門,總不免要受棍棒苦。 指串門閑游沒有好處。
【第57句】:【吃了河豚,百樣無昧】(諺)河豚(tun):鮑的一種,肉味鮮美。指河豚肉最鮮美。比喻得到過最好的,其他的就往往不能使之滿意稱心了。
【第58句】:狗啃骨頭——津津有味;死不放松;嘴上的勁
【第59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慣)陽關道:經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往西域去的大道,泛指大路。指關系決裂,分道揚鑣。 也作你過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你走你的陽關道,俺走俺的獨木橋。 你走你的路,我過我的橋。
【第60句】:【更上一層樓】釋義:比喻再提高或再前進一步。這是王之渙《登鸛雀樓》詩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張作霖再不甘心蟄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層樓”了。
【第61句】:【葫蘆牽到扁豆藤】釋義:比喻東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蘆牽到扁豆藤。”
【第62句】:老師叫一同學在黑板上算一道應用題。他的步驟對但得數卻計算錯了。老師打趣道:“你大風大浪都闖過去了,卻在小河溝里翻了船。”(陜西·成陽)
【第63句】:【只借不還,再借就難】(諺)指借人東西不歸還,自然再借時就借不到。
【第64句】:【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銹】(諺)比喻人必須經常運動,才能保持健康。
【第65句】:船老大帶徒弟——從何(河)說起
【第66句】:【 知道鏵是鐵打的】知道原委。鐵打的,兼指強硬,厲害。 姚雪垠《李自成》:“三年來我們吃了不少虧,才知道鏵是鐵 打的。”
【第67句】:石頭棒槌灌米湯——滴水不進
【第68句】:【粉絲】現在,“粉絲”是個使用頻率十分高的熱詞,相當于追星族。粉絲是個外來語,與粉絲、粉條這種大眾食品沒有任何關系。 “粉絲”是英文fans的音譯,原意是“熱心的追隨者”的意思。因為在中文里,說“我是他(她)的迷”這樣的話是不通的,必須在“迷”之前再加一個字,如“歌迷”、“影迷”、“球迷”等。在許多場合,這樣用起來還是繁瑣,為了方便,干脆就把“熱心的追隨者”——“粉絲”拿來使用,不管是歌迷、影迷、球迷,都可以直稱“我是某某的粉絲”。并迅速流傳開來。
【第69句】:小卒子拱老帥——將軍
【第70句】:【貓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義,假裝同情受害者。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貓兒哭耗子——假慈悲”。
【第71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見“黃山歸來不看山”。
【第72句】:【家貧不是貧,路貧貧煞人】(諺)在家過的貧困日子還容易對付,出門在外的貧困,才真正叫人為難。 也作家貧猶自可,路貧愁煞人。 家貧不是貧,路貧愁煞人。
【第73句】:嬸嬸不愛做家務。這不,天都冷了,被子還沒有拆洗,整天忙著打麻將。奶奶說:“燒火需根好火棍,當家需個好女人。”(河南·內鄉)
【第74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慣)覓:尋找。指費盡干辛萬苦到處去找都找不到,卻在無意中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也作“踏遍青山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第75句】:【煮熟的鴨子飛了】(慣)比喻眼看到手的東西又意外地失去了。
【第76句】:【三錢兒油,倆錢兒醋】(慣)比喻很小的事情。
【第77句】:【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這個詞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其典出自《左傳·僖公四年》:“君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孔穎達疏引服虔日:“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蓋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此后,后世遂用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不相接等來比喻事物之間的毫不相干,沒有關聯。 “風馬牛不相及”除此解釋之外,還有一種解釋——遠距說。認為風為放逸、走失之意。齊楚兩地相距甚遠,所以馬牛不會走失到對方地界。如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的《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中說:“‘風’與‘放’通,此指兩國相去極遠,絕不相干,雖牛馬放逸,也無從相及。”
【第78句】:【打狗看主面】(諺)指要打狗,還得顧及主人的臉面。比喻懲處下人,必須看在主子的面上,手下留情。
【第79句】:【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的行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現在的機器為什么用“架”來表示,如一架飛機等。這和古代的紡車、織布機有關,它們的形狀都像“架子”,時稱一架織布機。“花架子”來源于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在元朝時,松江紡織家黃道婆的紡織技術非常高超,遠近聞名。而和黃道婆同在一個鎮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從事認為低賤的體力勞動,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鄉下當私塾先生.以此維持生活。這個秀才教書的地方也是個紡織之鄉,大家聽說李秀才是黃道婆家鄉的人,就紛紛找他請教紡織新技術。李秀才對紡織技術一竅不通,又不愿意承認自己不懂,就撒謊說自己是讀書人,沒動手親自紡織過,但他可以把黃道婆的織機圖紙畫給鄉親們,讓他們改進工具,提高技術。鄉親們拿著秀才畫的圖紙,請木工做_了一架織布機。織布機看起來很漂亮,很新穎,但是卻不好用,根本沒法工作。大家去問秀才,他卻說你們的手藝不行,對最新的機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織不出布來。后來,黃道婆發明的織機傳到這里,人們才知道李秀才畫的織布機只是樣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備實用性,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花架子”。
【第80句】:放學回到家里,我總愛在媽媽面前說別的同學這點不如我,那點我比他強。媽媽教育我:“只見別人眉毛短,不見別人頭發長,別人的優點多著哩!”(山西·平陸)
【第81句】:【軟刀子殺人下見血】釋義:比喻用陰險毒辣的手段害人。例句:“說到陳尚仁對付農民,手段就更毒辣了。真是‘軟刀子殺人不見血’。”
【第82句】:【穿連襠褲】(慣)比喻串通、勾結,相互包庇。
【第83句】:我家的鞋子東一只西一只,橫七豎八放了一地。媽媽看見了說:“咱家的鞋子開會了。”(山東·菏澤)
【第84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釋義:穿靴:指腿腳發生水腫。戴帽:指頭部水腫。男人腿腳水腫,女人頭部水腫,表明病情嚴重,有危險。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腳腫成這樣子,看來是回不了老家了。
【第85句】:【受堯之誅,不能稱堯】(諺)堯:唐堯,古代圣君。誅:懲罰。受到唐堯懲處的人,不會稱頌唐堯的功德。泛指不論對誰進行懲罰,對方都會懷恨在心。
【第86句】:【不施萬丈深潭計,怎得鰲魚上釣鉤】(諺)鰲:海里的大龜。指不施展奇特的計謀,就不能釣來大海底層的鰲魚。比喻要想使有本事的人中圈套,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第87句】:十五只小船出海一七顛八倒
【第88句】:【河里冰茬響,地里蘿卜還在長】釋義:河水已經開始結冰了,可蘿卜還在繼續長,不要拔得太早。例句:這方面,他也有許多口訣。比如“紅長、黑長、白不長,沙地種谷一把糠”,還有什么“頭伏蕎麥,二伏菜,陽坡種麥熟得快”,“河里冰茬響,地里蘿卜還在長”。
【第89句】:【冒天下之大不韙】(慣)不韙:不是,過失。指不顧天下人的反對,明目張膽地做罪大惡極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對。
【第90句】:【貧家富路】(諺)貧家:居家貧窮。 富路:出門在外帶足盤費。指居家節儉容易度日,上路窘困無處呼救。 也作“窮家富路”。
【第91句】:【背后有眼睛/后腦勺長眼】指人的感覺敏銳。茅盾《霜葉 紅似二月花》:“阿巧,你得記住我背后也有眼睛,你得安分 些。”
【第92句】:棒槌灌米湯——滴水不進
【第93句】:落水得到救生圈——有了希望
【第94句】:【死諸葛駭走了生仲達】釋義:諸葛:指諸葛亮。仲達: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曹魏政權的掌握軍權的大臣。死人嚇跑了活人。形容威名大,讓人聽了就害怕。例句:這是北伐當年的舊官銜,就和“死諸葛”駭走了“生仲達”一樣,這舊官銜卻駭走了防護團。
【第95句】:【草根】“草根”現在比喻生活在社會下層的群體。草根,世界各地除沙漠海洋外遍地都是,但作為一個比喻,它卻源于英文,產生于19世紀的美國尋金熱流行時期,盛傳有些山脈土壤表層、草根生長的地方就蘊藏著黃金。從廣義上看,“草根”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和政府或者決策者相對的勢力,這層含義和意識形態聯系緊密一些。我們平常說的一些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等等一般都可以看做是“草根階層”。有學者就把非政府、非官方組織稱作草根性人民組織。另一種含義就是和主流的或者說是精英的文化階層相對應,弱勢階層群體。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眾化。 “草根”有兩個特點:一是頑強,二是廣泛。草根性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獨立性和大眾性。從草根的喻義和特點來看,西方的“草根”和中國的“草民”很相似,都是下層弱勢群體。如中國古代的貪官污吏把百姓看做草民,把農民起義稱作草寇。老百姓有時也自稱“草民”,這是長期受奴化的結果。至于草根的頑強生命力,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作出了高度概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要真正理解“草根”的含義,追究淵源,恐怕將中西、古今結合起來更全面。 “草根”一詞,在2011年春節像春風一樣傳遍中國大地,傳向世界。因為在2011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出現了許多“草根”演員,如農民工“旭日·陽剛組合”、“西單女孩”等,一夜成為“草根明星”。
【第96句】:【笛子吹走了調,并不比木魚好聽】釋義:比喻好話說過頭并不好,要實事求是。例句:亂捧場沒啥意思。笛子吹走了調,并不比木魚好聽。表揚也要注意分寸。
【第97句】:【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邊】釋義:木锨:揚場時用來鏟糧食的木制工具,樣子像鐵锨。比喻更重要的人或事還在后面,沒有出現。例句:周任民看火候不到,坐在陳二僧一邊,澆開了油,說:“這才算開了個頭兒,告訴你吧,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邊哪!”
【第98句】:【青草發芽不離舊根】釋義:比喻走老路,按老辦法干。例句:兄妹倆唾沫說干,余家富全然不聽,忽而跳下床來比手畫腳說理,忽而又上床去躺著嘮叨:“百樣雀烏百樣音,我青草發芽不離舊根。”
【第99句】:【吃得端午粽,還要凍三凍】釋義:吃過端午節的粽子,還要一凍再凍。形容端午節后天氣仍可能返寒。
上一篇:精辟民間俗語俗話文案,太經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