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逮兔打狐貍——舉兩得
【第2句】:【獨龍難斗群蛇,雙拳難敵四手】釋義:比喻一個人勢孤力單,再勇猛,有本事,也敵不過兩個人或一群人。例句:他嘆了口氣,像是替徐東來解圍似的,對大家說道:“唉!俗話說:‘獨龍難斗群蛇,雙拳難敵四手。’他,只有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哩!”
【第3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諺)山再高,總有人走的路;水再深,總有渡人的船。指上山有山路,渡水有水路,世上沒有人走不通的路。
【第4句】:【黃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后者冤枉,作替罪羊。或說:黃 狗偷食(吃肉),白狗擔當(當罪)。趙樹理《三里灣》:“咦! 這才是黃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哩,別人愿不愿嫁你,我礙 得著什么事呀?”
【第5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釋義:比喻大的欺壓小的,強的欺壓弱的。“蝦水”又作“螞蝦”、“蝦”、“蝦子”。例句:但他就沒有想到還有人比他更沒良心,一個小錢不花,白白拿走他的油。“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難道那樣的世道又回來了么?
【第6句】:外婆今年六十八歲了,可她還是閑不住,不是做針線活,就是學著使用天然氣灶給我們做飯。我和媽媽都勸她要注意休息,爭著從她的手中搶下家務活來干。外婆卻微笑著說:“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未學到。我要積極學習,發揮余熱啊!”(廣東·龍門)
【第7句】:【 有說咸的,有說淡的各種說法都有。】咸、閑諧音,多指說 閑話。成語:眾說紛紜。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當 初,你跟銅鎖離,村子里就有人說咸,有人說淡。這回,你再 跟小庚離,唾沫淹不死你,舌頭也殺了你!”
【第8句】:火箭加油——快上加快;飛快
【第9句】:屋角里的老鼠——會鉆
【第10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慣)刀俎:古代切肉用的刀和砧板。比喻受人控制,任人宰割。
【第11句】:菜刀剃頭——與眾不同
【第12句】:【鐵石心腸也落淚】形容感人之深,令人掉淚。香港唐人 《金陵春夢》:“男女老少哭聲震天,喊聲動地,十里之外都能 聽到,鐵石心腸也得落淚。”
【第13句】:【畫鬼容易畫人難】釋義:鬼容易畫,人難畫。鬼本來不存在,畫鬼無所謂像不像,所以容易畫;人則不容易畫得像,所以難畫。例句:羅聘笑道:“先生過獎了,俗話說‘畫鬼容易畫人難’,我畫鬼不過信手涂來!”
【第14句】:賣肉的殺羊——內行
【第15句】:【半瓶子醋】“半瓶子醋”借喻知識淺薄,對某種知識、某種技藝一知半解,卻又喜歡自己吹噓的人。這句俗語出自《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半瓶子醋”和“半盆子水”差不多,還有句類似的俗語叫做“整盆子不響,半盆子晃蕩”,意思同“半瓶子醋”一樣,指那些不求上進,一知半解自吹自擂的人,很是讓人厭惡。
【第16句】:【炮彈打麻雀】不值得做小事情。類似的:高射炮打蚊子。 成語:大材小用、小題大作、得不償失。李英儒《野火春風斗 古城》:“現在叫我出出進進送人,這不是鋼材當木材用,起 重機吊搖籃,大炮打麻雀?”
【第17句】:【有甚,不要有病;沒甚,不要沒錢】(諺)甚:什么。有什么都可以,不可有病;沒什么都可以,不可沒錢。指健康和錢財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18句】:高梁稈挑水——擔當不起
【第19句】:【問門道】(慣)比喻尋找能夠達到目的或辦成事情的途徑。
【第20句】:【嫩扁擔難壓千斤】(諺)嫩扁擔:尚未經受過打熬的扁擔。比喻年輕人沒有社會經驗,難以承擔重任。
【第21句】:海蚌的肉——在肚里
【第22句】:寶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眾中。
【第23句】:寧養頑子,莫養呆子。
【第24句】:【抱佛腳】“抱佛腳”比喻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抱佛腳”是佛教禮拜的一種形式。佛教徒禮拜時,雙膝、雙肘和頭部都著地,叫五體投地;雙膝、雙肘著地而頭頂尊者之足叫頂禮;雙膝著地而舉手加額叫膜拜;雙膝著地而手捧尊者之足叫抱佛腳。然而,“抱佛腳”的源頭還有一個故事。明代張誼的《宦游聞》記載了一個故事:云南之南有個國家,官民都崇尚佛教。有一個罪犯應判處死刑,當局追捕的急,他驚慌地逃到佛寺內,抱住佛腳痛哭,表示愿意出家當和尚,痛改前非,悔過自新,終于得到了官府的赦免。這個故事說的是悔改還不晚,后來演變為“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語義變為臨時應急是來不及的。
【第25句】:【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釋義: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縣境內,溪心有兩巨石相對,水流湍急,船只經常遇險沉沒。船過得大悲口,船上裝的鹽才算是貨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險惡,航行艱難。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兩巨石相對峙,上廣下狹,故名,行人乞靈之祠也。諺云:“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
【第26句】:【燒香引鬼來】(慣)1比喻好心幫人卻惹出麻煩來。2比喻做某件事引起其他人的懷疑。 也作燒紙引了鬼來。燒紙:舊時燒紙錢送鬼。 燒香招來了鬼。 燒香逗得鬼上門。
【第27句】:【秤桿不離秤砣】經常在一起,形影相隨。類似的:砣不離 秤,影不離身/針不離線,線不離針。成語:形影不離。駱賓 基《罪證》:“金三天天和雅亭混,秤錘不離秤桿,人家誰不笑 話。”
【第28句】:【好擱不如好散】(諺)擱:合在一起。在一起和和氣氣共事,不如分離時能保持不傷和氣。指在一起和氣共事容易,分離時能保持和氣很難。 也作“好合不如好散”。
【第29句】:【賣關子】“賣關子”比喻說話做事在緊要的時候故弄玄虛,使對方著急,引而不發。說書藝人最講究“賣關子”,每次總在說到重要關節的地方停下來,來個“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給聽眾制造懸念,吊足聽眾胃口,借以吸引聽眾接著下次再聽。那么,“關子”是什么呢?它來自哪里?宋代時,關子通常指會計、貿易、稅收、開墾土地的憑證,或者空白執照。如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載:“宣和間,親王公主及他近屬戚里入宮,輒得金帶關子。得者旋填名賣之,價五百千。雖卒伍屠酤,自一命以上皆可得。”據此可知,還種關子作為提取金帶的憑證,到北宋末年已成為可以買賣轉讓的票據了。到了南宋,政府印制的一種紙幣就叫“關子”。根據《宋史》記載: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婺州出于籌措軍費的目的而印造了一種“關子”。商人用現錢在婺州換取關子,然后到設在臨安的榷貨務兌換銅錢或者鹽引(取鹽憑證)、茶引(取茶憑證)等,可見這種關子有交易憑證的職能。今天我們所說的關子,已經離它的本義相去甚遠了,但仍然保留了“有賣點”這個相似之處。
【第30句】:鼻孔里長瘤子——氣不順
【第31句】:【面笑心不笑】(慣)指表面裝出笑容,內心卻并不高興。
【第32句】:【九個月長蟲吃耗子,三個月耗子吃長蟲】(諺)長蟲:蛇。耗子:老鼠。一年之中,有九個月是蛇吃老鼠;因為蛇要冬眠,冬季的三個月是老鼠吃蛇。比喻強者也有被弱勢一方制服的時候。
【第33句】:【好飯不怕晚】要善于等待。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 “好孩子,別著急,好飯不怕晚。你瞧著,媽給你做個好看 的。”
【第34句】:吃黃瓜蘸雪——乏味
【第35句】:屠宰場上的肥豬——死到臨頭
【第36句】:【彎鐮刀碰個葫蘆菜】(慣)比喻兩個有缺點的人在一起,正好相配。
【第37句】:【軟不吃,硬不吃】(慣)指不管態度好壞,都不怕。也指人特別難纏。 也作軟的不吃,硬的不怕。 軟硬不吃,橫豎不咽。
【第38句】:大船離港——外行(航)
【第39句】:【金子還是金子換】雙方相當,不吃虧。清代《紅樓夢》: “你是個要強的人,俗語說的,金子還是金子換,誰知竟叫老 ,爺看中了!你如今一來,可遂了你素日心高志大的愿了。”
【第40句】:搟面杖抹油——光棍一條
【第41句】:出門坐飛機——遠走高飛
【第42句】:棒槌灌米湯——滴水不進
【第43句】:足球隊員——不用手(守)
【第44句】:【扳倒龍床,跌了太子】(慣)龍床:皇帝的寶座。指犯了大罪。也指豁出一切,起來造反。
【第45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慣)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成。形容人備受折磨,痛苦不堪。 也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第46句】:每逢媽媽讓我寫作業時,我就說:“明天寫吧,明天寫吧!”一天,媽媽又聽我這樣說時便說:“不惜寸陰在今日,必留遺憾在明天啊!一定要珍惜時間啊!”(河南·內黃)
【第47句】:【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釋義:說明親身經歷過才有體會。例句:這六十一戶一成立起家屬小組,樣樣事都走在前頭。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他們受過大苦,翻過身來也懂得今天的甜,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兒。
【第48句】:表哥偶爾考出一個好成績,就會得意洋洋地在家人面前炫耀。媽媽說:“你真是關公面前耍大刀,華佗面前論草藥。也不買二兩棉花紡一紡,家里的幾個表兄妹,哪個不比你的成績好?”(湖南·長沙)
【第49句】:【忙中多有錯】(諺)做事匆匆忙忙,就容易發生差錯。指做事貴在從容仔細,粗疏急迫往往是出錯的根源。 也作忙中出錯。 忙中有亂,亂中生錯。
【第50句】:【男孩子不吃十年閑飯】(諺)吃閑飯:只吃飯而不勞動。指男孩子身體發育快,到十歲時,就有力氣幫家里做些體力勞動的活。 也作男孩子不白吃十年飯。 男娃不白吃十年閑飯。 小子不吃十年閑飯。小子:對男孩的俗稱。
【第51句】:【討飯怕狗咬,秀才怕歲考】(諺)歲考:清代各省學政對所屬府、州、縣學生員舉行的考試。指秀才們怕的是歲考,就像討飯的乞丐怕狗咬一樣。
【第52句】:【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這個俗語形容不受歡迎的多管閑事的人。捉老鼠是貓的職責,狗的職責是看門。可在古代,卻有狗捉老鼠的記載。在四川三臺縣郊江鎮金鐘山一區一號漢墓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幅“狗咬耗子”石刻畫像,圖中有一只蹲坐的狗,此狗耳豎、嘴長、牙尖,四肢肌肉發達,雙眼炯炯有神,口中還叼著一只長尾巴老鼠。戰國末年成書的《呂氏春秋》中就記載了一則狗捉老鼠的故事。故事內容是:“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其鄰畜之數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麇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后足,狗乃取鼠。”《魏略》記載曹操手下典軍校尉丁斐貪財好利,一次因私易官牛事發被捕,可曹操念他們的同鄉之誼不想處罰他,就對人說道:“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又西晉時,東海王司馬越還洛,有童謠日:“洛中大鼠長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看來魏晉時狗鼠還是兩個死對頭。由此可見,狗拿耗子在魏晉以前并不算多管閑事,從此以后,貓和狗的分工逐漸清楚了,分工更細了,各司其職,狗再拿耗子就有多管閑事之嫌了。
【第53句】:【舌頭磨剃刀——好險】(歇)指好危險或好厲害。
【第54句】:【提起一條,放下一堆】(慣)形容人麻木、不上進,無論怎樣對待他都無所謂。
【第55句】:【錢是奴才,用了還來】(諺)奴才:舊時賣身供主人役使的人。指錢財就像奴才一樣,是供人使用的,花了還會來,不必過于看重。
【第56句】:【 門后邊耍大刀】謂背后逞能。李曉明等《平原槍聲》:“老 孟大爺,這可不能門后耍大刀,要拿到當街上去耍啊。”
【第57句】:【黃鼠狼夸它孩兒香,刺猬說它孩兒光】釋義:比喻誰都覺得自己孩子好。例句:“這大概就叫黃鼠狼夸它孩兒香,刺猬說它孩兒光。然乎?”江學輝笑嘻嘻地插上說。
【第58句】:【又吃紂王水土,又說紂王無道】(慣)紂王:商朝最后一個君主,荒淫無道,是有名的暴君。比喻既要靠人養活,又說人壞話。
【第59句】:路邊的長蟲——地頭蛇
【第60句】:沒籠頭的馬——野慣了
【第61句】:【披麻救火——惹焰燒身】(歇)比喻自找禍害。
【第62句】:黃河向東流——百折不回
【第63句】:【軍中無戲言】軍隊中商談事情是嚴肅的,也泛指認真, 不得開玩笑。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第二次戰 役就要開始了,我給大家打個招呼,軍中無戲言,違令者 斬”
【第64句】:【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巴】(諺)耗子:老鼠。貓離開了家,老鼠就張狂得緣墻上房。比喻主管的人不在,下屬人員就失去管束。也指內部失防,就會招來里憂外患。 也作老貓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老貓不在家,耗子造了反。
【第65句】:【冬蟲夏草】“冬蟲夏草”是味名貴的中草藥。它的名字聽起來挺古怪,它到底是蟲還是草?1723年,法國人巴拉南在中國發現了冬蟲夏草,把它介紹給了世界。1842年,真菌學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這個怪東西的真面目,發現它是一種叫蟲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蟲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來時,把蟲卵產在土里,一個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條條胖胖的幼蟲。這時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時的一種叫蟲草的真菌便使勁往幼蟲的體內鉆,開始專門吸取幼蟲體內的營養。于是,整個冬天,幼蟲體內都有這種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蟲體內充滿菌絲。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蟲早已死亡,這種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鉆了出來,在蟲體頂部長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這“草”粗0.4—0.7厘米。這時候的蟲體像三眼老蠶,外表深黃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皺紋,腹部還有8對足,其中中部的4對足最為明顯。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冬天看它是蟲,夏天看它是草,人們也因此給它起了個“冬蟲夏草”的怪名字。冬蟲變草雖然可以說是蟲和草的結合體,卻既不屬于蟲,也不屬于草,它是一種菌藻類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國青海、四川、云南、貴州、甘肅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區。冬蟲夏草除含有對人體非常有益的蟲草酸外,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價躥升,直逼黃金。
【第66句】:【拉硬屎】(慣)比喻不愿向人示弱或不肯主動接近人。
【第67句】:【大蟲惡殺不吃兒】(諺)惡殺:特別兇惡。指老虎縱然十分兇惡,也絕不肯吃自己生的崽子。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出于天性。 也作“虎毒不食子”。
【第68句】:【殺風景】“殺風景”一詞源于民間隱語,原意是損壞美好的景色,后來用于比喻在興高采烈的場合使人掃興。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他撰寫的《雜纂》一書中曾有六個“殺風景”的例子:一、清泉濯足。在清澈晶瑩的泉水中洗腳。二、花上曬裨。在美麗的花枝上曬褲衩。三、背山起樓。背靠山起樓,開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氣爽的山色。四、焚琴煮鶴。把琴當做木柴燒,把鶴宰了煮著來吃。五、對花啜茶。賞花本應飲酒,但不飲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間一壺酒”的詩句。六、松下喝道。清幽靜謐的松下是歇腳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達官貴人驅使車騎人馬吆喝而過。這是“殺風景”的典型例子,后來泛指一些掃興和不愉快的事情。如魯迅《致山本初枝》信:“龍華的桃花雖然已開,但警備司令部占據了那里,大殺風景,游人似乎也少了。”此例“殺風景”一詞用得非常到位準確,一語雙關,不愧為文學泰斗。
【第69句】:密網捕漁——連鍋端
【第70句】:【剩飯炒三遍,狗都不吃】(諺)已炒過多遍的剩飯狗也不吃,何況人。比喻講話寫文章如果沒有新意,只是一味重復,就會惹人生厭。
【第71句】: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我就愛去問老師和同學,媽媽說:“米靠碾,面靠磨,遇到問題靠琢磨。不勤思,哪來的長進?”(湖北·荊門)
【第72句】:【飯越捎越少,話越捎越多】(諺)托人捎飯食,捎著吃著,越捎越少;托人捎話,捎著添著,越捎越多。 指傳言會越傳越多,越傳越走樣。
【第73句】:【饑時一口,勝過飽時一斗】在需要的時候,幫助別人最有 效。強調救急的重要。或說:飽給一斗,不如餓給一口。成 語:雪中送炭。西戎《老好干部》:“老哥,這是救濟糧,一顆 要頂一顆用,人常說,缺時給一口,勝過有時給一斗,咱應當 大公無私,為缺糧的人想想!”
【第74句】:【千金易求,信譽難得】(諺)信譽:由誠實守信獲得的美好聲譽。 千兩黃金容易求得,信譽卻很難獲取。專指商場中營利居其次,樹立信譽是第一位的。 也作“信譽值干金”。
【第75句】:【拿碌碡打月亮——不知輕重】(歇)碌碡:又叫石磙,一種用來軋谷物、平場地的圓柱形農具,用石頭制成,很重。本指不知重量大小,轉指不知道掌握行為的分寸,亂來蠻干。
【第76句】:小車子不走——加油
【第77句】:老龍王投江——死得其所
【第78句】:打開西窗看風光——晚景;夕陽無限好
【第79句】:【 吃不了兜著走】字面意思為:食物吃不完帶走。吃不了, 兼指吃不消;兜著,兼指全部承擔責任。海外於梨華《尋》: “女孩子一懷孕,他如不負責任,人家父母必來找他算賬,他 吃不了兜著走。”
【第80句】:【折斷一枝荷,爛掉一窩藕】(諺)表面上只是折斷了一枝荷花,實際還毀了水下的一窩藕。比喻造成的損失表面上不大,實際卻是巨大的,只是人們看不見罷了。
【第81句】:倒拿望遠鏡看人——把人看小了
【第82句】:【 扯了龍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無論輕重,都有死罪, 干脆豁出去,大膽干。類似的:一錐子也是疼,一刀子也是 疼。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今天去修碉堡,又叫黃皮猴 子打了一哭喪棒,不是村里人緊拉住,我真要揍他兩下!反 正扯了龍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一命換一命算了!”
【第83句】:【一日三頓的炸醬面——一點不新鮮】(歇)指沒有一點新東西,都是老一套。
【第84句】:【 天塌下來,地陷下去】謂遇到極大的困難,發生大的災難。 成語:天崩地裂。蘇童《妻妾成群》:“有一天即使天塌下來, 地陷下去,只要我們活著,就是我伺候你,不會是你伺候 我。”
【第85句】:【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見“藏了和尚藏不了寺”。
【第86句】:【乘龍快婿】“乘龍快婿”是對稱心如意女婿的美稱,它是一個組合詞,源自兩處,兩源合一而成。單說“乘龍”,也是對女婿的美稱。典出《太平廣記·四·蕭史》引《神仙傳拾遺》。據說,秦穆公有個女兒名叫弄玉,善吹簫。秦穆公把弄玉嫁給蕭史。蕭史也善吹簫,并作風鳴。過了十多年,一天晚上,他們吹簫似鳳聲,引得鳳凰飛來到其房子上。于是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后因稱佳婿為“乘龍”或“蕭史”。如杜甫《李監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再說“快婿”,同樣是指稱心如意的女婿。典出《魏書·劉曬傳》,據載:郭瑀有女方二八.郭看中了劉曬,有心擇曬為女兒良偶。于是,在自己的座位前另設一席子,對著弟子說:“我有一女兒,年方長成,欲覓一快婿,誰坐下這席子,我就把女兒許給誰。”話音剛落,劉昞就起身坐到席子上,神態莊重地說:“剛才聽老師說想找快婿,我劉昞就是這個人。”郭璃遂將女兒嫁給他。后來,人們便叫稱心的女婿為“快婿”。后世人們又把“乘龍”和“快婿”合起來用,稱稱心如意的女婿為“乘龍快婿”。
【第87句】:【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慣)舊時商家招攬顧客的常用語,表示本店經銷的商品,為別處所無。比喻獨一無二或惟我獨尊。 也作只此一家,并無分店。 只此一家,別無它店。 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第88句】:堂前中央掛燈籠——正大光明
【第89句】:【六十年氣運輪流轉】釋義: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總會碰到好運氣。例句:“好侄兒,常言道:六十年氣運輪流轉。誰敢說咱們馬家不能改變門風?”
【第90句】:【老天不負苦心人】做事肯下功夫,總會有收獲。老天,也 說:皇天、上天。香港梁鳳儀《千堆雪》:“老以為皇天不負有 心人,自然會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誰料得到 又是另一個峰回路轉,山外有山?”
【第91句】:【醋】“醋”是深受大眾喜歡的一種帶酸性調味品,有開胃降壓之功效。那么,醋是誰發明的呢?自古就有“杜康造酒兒造醋”的民間傳說。杜康,夏朝山西運城人,眾所周知,他是我國最早的釀酒家。杜康的兒子黑塔率族移居今江蘇鎮江一帶,在長江邊的漁港設了一家作坊,并用水浸泡酒糟,每天翻缸。泡到二十一天的酉時,當他揭開缸蓋后,一股特殊的香味撲鼻而來,他嘗了嘗缸中的酒糟水,酸中帶甜,味道還不錯。他在煮菜的時候放了一點兒,菜味可口,令人食欲大增。于是黑塔便把“廿一日”加了個“酉”字,將這種酸汁命名為“醋”。據說,至今鎮江恒順醬醋廠制醋的時間還是二十一天。
【第92句】:閻王殿里玩戲法——鬼花招
【第93句】:【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故人】(諺)故人:老朋友。在家里不會熱情款待賓客,出門在外才體會到缺少朋友的難處。指不能熱情交結與招待朋友的人,必然得不到朋友的關愛。
【第94句】:破鑼嗓子唱山歌——不入調
【第95句】:【叫化子碰上要飯的——窮對窮】(歇)指窮困的碰上窮困的。
【第96句】:【夫婦是樹,兒女是花】(諺)夫妻好比樹,兒女好比花;有了花就有了情愛的果實。指生兒育女會使家庭生活顯得更充實美滿。
【第97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歇)農歷三十晚上沒有月亮,盼也白盼。指前景渺茫,沒有盼頭。
【第98句】:狐貍精問路——沒有好道道兒
【第99句】:【首級】《三國演義》描寫張飛勇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首級”中的“首”本義是頭,可為什么又被稱為“首級”呢?這與古代的軍級制度有關,它源于秦國的商鞅。商鞅到了秦國,實行了變法,在軍事領域確立了一套新的軍級制度,以取敵人頭顱的數目作為評定爵位的基礎和依據。新制度規定:每斬獲一個敵人頭顱,士兵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和仆人數個。斬獲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越高,最高可至二十級。因為一首對一級,因而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頭顱稱為“首級”了。秦國的軍功授爵制度對普通士兵很有吸引力,依當時的規定,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獲得兩個敵人首級,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成為自由人,他做奴隸的妻子也可以轉為平民。而且,如果父親戰死沙場,他的功勞可以由兒子繼承。這無異于一人拼命,全家受益,因此極大提高了秦軍的戰斗力。秦國的強大,與商鞅的這些制度有直接關系。到了北宋,廢除了首級制度,但“首級”這個詞卻保留到了今天。
上一篇:朋友圈民間俗語金句,每天讀一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