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問媽媽要錢買東西,媽媽說:“今天要,明天要,沙窩淘井,越淘越深。”(河南·新野)
【第2句】:【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魚肉在砧板上被切。借指任人宰 割,受人欺壓。類似的:砧板上的魚,任人宰割。張濤之《中 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再不下決心,則恐怕人為刀俎,我為 魚肉,下一次的槍聲,就決不是走火了。”
【第3句】:【吃了人家的口軟,使了人家的手軟】(諺)吃了人家的東西,嘴軟說不出硬話;收了人家的財物,手軟難以秉公辦事。指貪財愛物,接受賄賂,說話辦事就必定受人牽制。 也作吃人的理短,拿人的手軟。 使人家的錢手短,吃人家的飯口軟。 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第4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慣)棧道: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打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成的窄路。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是關中、漢中間的交通要道。《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采納張良、韓信的計策,從漢中出兵攻打項羽時,表面上派人修復棧道,暗中卻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大捷。比喻表面上佯裝做某事來迷惑對方,實際上另有所圖。
【第5句】:媽媽給我一塊錢買火柴,回家后,媽媽問剩下的錢呢?我說:“買糖了。”媽媽說:“真是猴子嘴里倒不出棗。”(山東·昌樂)
【第6句】:珠穆朗瑪峰——獨高天下
【第7句】:【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釋義:荒旱:鬧災荒。廚子:廚師。災荒再重,也不會餓死廚師。例句:老王,俗話講,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你這個伙頭軍怎么搞的,比我還瘦?
【第8句】:【透口風】見“露口風”。
【第9句】:【平安就是福】(諺)指生活中平平安安,無病無痛無禍殃,這就是一種福氣。 也作“平安是福”。
【第10句】:【急用賣得堂前地】(諺)堂前地:正屋前面的地。人在急用時,就連堂屋前的地也舍得賣掉。指人到窘困不得已時,任什么都舍得割愛。
【第11句】:【門縫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12句】:愛賭貪花捻酒盅——自弄窮
【第13句】:【狼有狼道,蛇有蛇蹤】釋義:各種野獸出沒都有自己的道路。例句:打獵要認路:狼有狼道,蛇有蛇蹤。狼走嶺脊,狐走山腰,獾走溝底。
【第14句】:【記吃不記打】(慣)斥責人不接受教訓,只記得好處而忘了受罪的時候。
【第15句】:【照葫蘆畫瓢】見“依樣畫葫蘆”。
【第16句】:【房檐滴水不成河】(諺)比喻人的閑言碎語成不了氣候。
【第17句】:打燈籠走鐵路——見軌(鬼)
【第18句】:【 人惡禮不惡】待人不應該失禮。明代《金瓶梅》:“自古人 惡禮不惡。他男子漢領咱若多的本錢,你如何這等待人? 好名兒難得,快休如此。”
【第19句】:二叔販菜發了,三叔跑運輸富了,爸爸卻還是埋頭種地。他說:“甭老這山望著那山高。豬朝前拱,雞向后刨,各有各的道兒。我這樣不也挺好嗎?”(北京·延慶)
【第20句】:【英雄不怕出身低】人可貴的是成就,而不是出身。英雄, 也說:好漢。香港侶倫《窮親戚》:“俗語說得好,英雄不怕出 身低。人最怕先甜后苦,反過來,先苦后甜,有什么怕人家 知道?” 英雄出在少年青年時代,是人大有作為的時候。清代 《儒林外史》:“大先生,我和你是老了,沒中用的了。英雄出 在少年。”
【第21句】:爸爸到鄰居家借東西,去了很久才回來。媽媽埋怨他說:“你啊,是去個勾勾,來個彎彎。”(四川·忠縣)
【第22句】:【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歇)糟鼻子:即酒糟鼻子,鼻尖有許多紅色斑點。糟鼻子被誤認為多喝了酒。指人白白地承擔壞名聲。也指徒有其名,并無其實。
【第23句】:【狼心兔子膽】(慣)比喻心腸狠毒,膽子卻很小。
【第24句】:【露馬腳】(慣)比喻隱瞞著的事露出了痕跡。
【第25句】:【未學爬,先學走】(慣)比喻做事情急于求成。
【第26句】:該開學了,小伙伴都來找我。看見他們各自手里拿著干凈的作業,我犯愁了,趕緊坐在桌前趕作業。媽媽說:“淘氣鬼,早時不動,晚時撓腚。現在腳丫里長草——荒(慌)了腳。”(河南·寧陵)
【第27句】:【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聽了等于沒聽。或說:一個耳 朵聽,一個耳朵出/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東耳朵進,西耳朵 出。成語:充耳不聞。老舍《正紅旗下》:“對這些消息,他高 興呢,就想一想;不高興呢,就由左耳朵進來,右耳朵出去。”
【第28句】:宣傳車演節目——載歌載舞
【第29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難免有缺點,不可能十全十美。 語序亦可換置。類似的:瓜無滾圓,人無十全。周克芹《許 茂和他的女兒們》:“只是,正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瓜無個個 圓,人無樣樣全。老成厚道的農村實干家羅祖華,對于為人 處世方面的學問簡直少得可憐。”
【第30句】:【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釋義:黃梅:指黃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間,黃梅成熟時的降雨,亦稱黃梅天。處暑時節雷聲響,依舊返回黃梅天,多雨。例句:按長元吳志皆載“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之諺。但考芒種距離處暑凡七十五日。
【第31句】:船工租船游西湖——劃得來
【第32句】:【不到時候不開花】不到時候不結瓜需要等待條件成熟。 西戎《燈心絨》:“人常說:不到時候不開花,不到時候不結 瓜。社里經濟力量大了,該辦的事,一樣一樣就辦成了!”
【第33句】:偷嘴貓兒——性難改
【第34句】:放學后,我回到家,肚子很餓,平時最不愛吃饅頭的我,拿起一塊饅頭就吃起來。媽媽看著我笑笑說:“真是饑不擇食啊!”(河南·沈丘)
【第35句】:【扯后腿】見“拉后腿”。
【第36句】:扁擔挑柴禾——心(薪)掛兩頭
【第37句】:【寧輸一子,不失一先】(諺)指下棋時,寧可輸掉一個棋子,也不可失去一著主動進攻的機會。也借指做事貴在爭取主動,而不在一時的利害得失。 也作“寧失數子,不丟一先”。
【第38句】:【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人在社會上磨練,能增長才干。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缺點是有,那不要緊,克服了缺 點,這是優點。古語說得好: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你 們今天就好好兒檢討檢討吧!”
【第39句】:【 死水怕勺舀】沒有來源,花費不起。清代《醒世姻緣傳》: “其一切打銀帶,做衣服,買禮物,做盤纏,都是丁利國這碗 死水里舀,卻也當真舀得干上來了。”
【第40句】:豬膽包黃連——苦中有甜
【第41句】:【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忙不過來,照顧不到。成語:手忙 腳亂。電視劇《轆轤·女人和井》:“你一個人又要上灶,又要 管店,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你忙不過來呀。”
【第42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慣)l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2指人自私,光為自己著想,不顧別人。
【第43句】:【 一只羊過河,十只羊照樣】有帶頭的,就會發生影響。類 似的:一只鴨子下水,十只鴨子下河。李喬《破曉的山野》: “莫說了,你非來當個帶頭羊不可!一羊過河,十羊過河,任 你上刀山下火海,我們也跟著你!”
【第44句】:太陽就要落山了,表哥卻要帶我去釣魚。我感到奇怪,就問:“怎么這會兒還去釣魚?”“哎,‘早釣太陽紅,晚釣雞歇籠’嘛!”(陜西·長安)
【第45句】:【跑了一條大魚,撈了一網蝦】比喻收獲不大,沒有達到預 期目的。周立波《暴風驟雨》:“‘跑了?’好些人同聲驚問。 ‘這才是跑了一條大魚,撈了一網蝦。’花永喜說。”
【第46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詞是個俗語,就是現在的訴訟。那么,“打官司”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官司”一詞原來泛稱舊時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見之于春秋時期的《左傳》:“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晉河東,置官司焉。”西晉學者杜預解釋說:“官司,百官也。”這里說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處理國家事務的人;“司”是掌管、負責的意思,后來人們稱“官司”是官事。為什么將訴訟稱作“打官司”呢?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訴訟的雙方即原告與被告很少能夠心平氣和地解決其訟事,常常為此大打出手,鬧個你死我活,故將訴訟稱為“打官司”,時間一長成為口頭俗語。其二是說“被官打”。從戲劇當中的“擊鼓升堂”看確實是被官打。告狀人不管有理沒理,有冤無冤,只要擊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遞狀子。“打官司”一詞是主謂語倒置,應當是“官司打”,就像戲曲《三打陶三春》一樣,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動挨打。因此,上官府訴訟稱為“打官司”。其三是說與“打”的詞義有關,左邊偏旁是手(扌),右邊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手,所以“打”是個廣義詞,如打醬油、打電話、打籃球等,所以,“打官司”也類同,打官司就是請官吏公斷。以上三說都有一定道理,觀者自判。
【第47句】:【甘拜下風】“甘拜下風”是指自認不如他人,并真心佩服他人。出自《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 后來“順下風而拜”就演變成“甘拜下風”,表示誠信佩服,自認不如對方。此源來自典籍,莊重嚴肅。但源莊流諧,故事情彩。西晉時期有個大富豪叫石崇,據說他富可敵國。王愷是晉武帝的舅舅,也是一個富豪。他們倆爭強好勝,經常在一起比誰吏富。因此,兩人經常到處搜羅綺麗的寶物裝飾衣服或車子。一次,晉武帝踢給王愷一棵高兩尺的珊瑚樹,此樹枝丫或密或疏,形態美麗,簡直是世間少有。王愷如獲至寶,非常得意,認為這次石崇該認輸了。于是,王愷就帶著這棵罕有的珊瑚樹去見石崇。石崇看完之后,不動聲色地拿起鐵如意,趁王愷不注意,一下子打在珊瑚樹上,珊瑚樹馬上就碎了。王愷見石崇親手打碎了皇帝賜給自己的寶物,以為石崇是嫉妒自己而毀寶,聲色俱厲地責問石崇打碎天下最好的寶貝怎么辦。石崇卻不慌不忙,悠然地對王愷說:“你別埋怨,今天我賠你。”石崇說完,就命令仆人去搬家里的珊瑚樹。待石崇把家里的珊瑚樹都搬出來后,王愷驚呆了。別說兩尺高,四尺高的都有,其中光彩奪目的就有六七棵,王愷從來都沒見過。像王愷剛剛拿過來的那樣的還有很多。王愷看后,茫然若失,不得不甘拜下風了。
【第48句】:【戴綠頭巾】(慣)綠頭巾:元明兩代,娼家、樂人家男子用綠頭巾裹頭。指妻子有外遇。 也作“戴綠帽子”。
【第49句】:八月十五桂花香——花好月圓
【第50句】:【草入牛口——其命不久】(歇)指身陷絕境,性命難保。
【第51句】:冰凍三尺——不是一天的工夫
【第52句】:【沒有梧桐,引不到鳳凰來】釋義:梧桐樹:也叫青桐樹,落葉喬木,傳說鳳凰喜歡棲息的樹。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百烏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比喻沒有好的條件或出色的人才,就招引不來出眾的人物。例句:有個姑娘,也可以招來個上門的女婿。老二奶奶又孤.又窮,雖然一二十年來早就有過這份心,可是,“沒有梧桐樹,引不到鳳凰來”啊。
【第53句】:李大叔在院中責備女兒,正好被剛過門的兒媳婦聽見了。兒媳婦誤以為是說她的,一賭氣騎著車子回了娘家。李大叔說:“這真是打馬騾子驚啊!”(山西·屯留)
【第54句】:高梁稈架房檐——不頂用;不頂事
【第55句】:【敢怒而不敢言】心中不滿,不敢表示出來。臺灣林語堂 《京華煙云》:“走私的人有治外法權保護,路警也不敢碰他 們,只是袖手旁觀,敢怒而不敢言。”
【第56句】:【新箍的馬桶三日香】開始情況較好,但不能持久。類似 的:新蓋的茅房三日香。清代《何典》:“醋八姐看見,也未免 新箍的馬桶三日香,‘弟弟寶寶’的甚是親熱。”
【第57句】:鄰居家靠擺攤賣菜發了起來,爸爸說:“真是挑擔不如背菜籃,賣豬不如殺豬,看來要想賺錢,靠笨做還不行。”(江蘇·丹陽)
【第58句】:【丁是丁,卯是卯】(慣)丁:天干的第四位。卯:地支的第四位。丁卯不能混為一談。一說丁卯諧工藝制作中的“釘鉚”。釘,榫頭;鉚,鉚眼兒。釘和鉚的尺寸錯了,器物便安裝不成。形容對事認真,一絲不茍,毫不含糊。 也作“釘是釘,鉚是鉚”。
【第59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勸告的話,聽起來不舒 服,實際上是有益的。類似的:好話不留情,留情沒好話。 姚雪垠《李自成》:“黃道周適才所奏,雖過于憨直,然實為救 國良藥。古人云,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60句】:【有酒不喝偏喝醋】(慣)比喻有利的事不做,偏要自討苦吃。
【第61句】:【哭不得,笑不得】(慣)形容非常尷尬,不知該怎么辦好。 也作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哭不得笑不是。
【第62句】:【春困秋乏夏打盹】指氣候溫熱,人容易困乏。《保健時 報》(1999,5,21):“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所謂打盹,就 是短時間的睡眠,多指午睡。中醫認為,睡眠是陰陽交替的 結果,午睡不可缺少。”
【第63句】:陽傘雖破骨子在——硬挺
【第64句】:【富從升合起,貧從不算來】(諺)合:一升等于十合。富裕是從一升一合積攢起來的,貧窮往往是因為過日子不會精打細算。指日常生活一要積累,二要算計。
【第65句】:【乳老鴉笑話豬兒足——原來燈臺不照自】(歇)乳老鴉:小老鴉。 本指小老鴉笑話小豬的足黑,轉指人只看別人的短處,看不見自己的短處。常含譏諷意味。
【第66句】:秀才不打架不動手——講禮(理)
【第67句】:【吃在臉上,穿在身上】(諺)吃得好,就會紅光滿面;穿得好,就會精神煥發。指人的外表如何是吃穿好壞的結果。
【第68句】:鎖頭守門——家無閑人
【第69句】:【戲臺上出大恭——唱不成】(歇)出大恭:排泄大便。本指唱不成戲,轉指辦不成事情。
【第70句】:【七太公,八太婆】(諺)太公:男性的高壽者。太婆:女性的高壽者。舊指懷胎七個月生下的男孩壽命長,懷胎八個月生下的女孩壽命長。
【第71句】:【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諺)公主:皇帝的女兒。公府:官府。 娶來皇帝的女兒做妻子,就像平地里建起官署一樣。指突然間大富大貴,是喜,也是愁。 也作娶婦得公主,無事取官府。 娶婦得公主,平地實公府。 娶婦得公主,無事招官府。
【第72句】:看著二哥不努力學習的樣子,爸爸憂慮地說:“春華呀,澡盆里學不會游泳,板凳上練不出騎術,不流汗、不吃苦,咋能學到真功夫啊?”(河南·鹿邑)
【第73句】:【 鑼鼓長了沒好戲】戲曲在開臺前,要敲一通鑼鼓。借指 時間一長,就暴露出缺點。西戎《冬天的故事》:“好嘛!我 早就知道鑼鼓長了沒好戲,當初依我說,咱就不干這隊長, 你年輕,肚子里沒貨,拙嘴笨手的,說,說不了,寫,寫不了, 自己連根鼓棰都還穩不住,這副千斤擔子,能挑得起嗎?”
【第74句】:【虎死不倒威】(諺)指猛虎雖然死去,但威風依然存在。比喻英雄豪杰身處厄運之中,仍然表現出昂揚的斗志,凜凜不可犯。 也作虎死不落架。 虎倒雄風在。
【第75句】:牛拉磨子——走不出圈套
【第76句】:【沙龍】“沙龍”泛指文學、藝術等方面人士的小型聚會。近幾年,“沙龍”一詞風靡全國。那么,它來自哪里呢?它是一個外來語,是法語的音譯。 17世紀末18世紀初法國巴黎的文人和藝術家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集會,談論文學藝術,互相誘發靈感,無拘無束,生動活潑,促進創作質量。 “沙龍”遂成為社會交往中的高雅的活動場所的稱呼。西風東漸,前幾年傳人中國,風靡一時,如“藝術沙龍”、“青春詩派沙龍”等。后來向其他領域擴展,如“企業家沙龍”、“攝影沙龍”、“美術書法沙龍”。大學生里的“英語角”為了趕時髦,改稱“英語沙龍”,公園里的“戲曲沙龍”等,不一而足。
【第77句】:【車到山前必有路】釋義:事到臨頭,總有辦法解決。例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天老爺自然給人鋪排,既是叫咱往那么遠去,自然送到咱地頭。”
【第78句】:【跟著鐵匠會打釘,跟著木匠會拉鋸】跟什么職業的人在一 起,就學習什么技能。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呀, 跟著鐵匠會打釘兒,跟著木匠會拉鋸。你一個黃花閨女,跟 他這種人湊合啥!”
【第79句】:農歷三月初六的下午,我忽然看到一群大雁排著“人”字形往北飛。我對奶奶說:“奶奶,快來看,大雁!”奶奶說:“三月三,雁門關,大雁走,小燕來。”(河南·內鄉)
【第80句】:【郎不郎,秀不秀】(慣)郎、秀:明初把人分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下,郎居中,秀最上。既不是郎,也不是秀。形容人不倫不類,沒有出息。
【第81句】:馬褂改褲衩兒——大材小用
【第82句】:春筍見春雨——日長三寸
【第83句】:【眼里插棒槌】(慣)比喻使手段欺負人,讓人承受不了。
【第84句】:【越怕鬼越多】指精神上缺乏信心,將更加被動。或說:怕 鬼有鬼/越怕越有鬼/怕鬼被鬼嚇著。類似的:越害怕越跌 交。《鐵道游擊隊》:“你明天可理直氣壯的上站去,啥事不 要怕,越怕越有鬼上門。”
【第85句】:我做事總是磨磨蹭蹭的。媽媽說:“你呀,一天到晚慢慢騰騰,等你抓住枕頭,天早亮了!”爸爸在一旁聽后說:“對孩子不能只批評,要耐心教育。”“有道是打是親來罵是愛。我說她兩句,你少在一旁敲邊鼓。”媽媽回敬道。(安徽·淮南)
【第86句】:鵝吃草,鴨吃谷——各人享各人福
【第87句】:【殺回馬槍】(慣)回馬槍:古時一種槍法,兩人交戰時,一方詐敗而走,待對方追至切近,回過馬來給追擊者以致命一擊。1指先撤退,待對方麻痹后,回過身來進行突然襲擊。也指假裝離開,出其不意突然回來。2指揭發自己同伙的問題。
【第88句】:星期天我玩過了頭,媽媽催我去看會兒書,說:“知識是磕不完的芝麻,摘不盡的棉花,哪有到頭到頂的時候?作業寫完,再看點兒別的嘛!”(河北·永年)
【第89句】:【燈草拐杖——扶不起人】(歇)指自身力量有限,扶助不了別人。
【第90句】:板凳上打麻將——抓不開
【第91句】:麻雀走路——蹦三跳
【第92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諺)能人:才能出眾、技藝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還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誡人不可自滿。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漢背后有好漢。
【第93句】:【 一咒十年旺】指一種逆反心理,從吉利的方面去對待惡 言惡語。明代《醒世姻緣傳》:“沒賬!叫他咒去!一咒十年 旺,神鬼不敢傍!”
【第94句】:弟弟放學回家,高興地對媽媽說他當上班長了。媽媽笑著說:“就你頭上長牛角——比別人出格。”姥姥聽見了說:“不能這么說孩子,你沒聽見人家說過刀削鉛筆——要的就是尖?”(河南·武陟)
【第95句】:城隍爺的馬——騎不得;樣子貨
【第96句】:【使喚什么馬,用什么鞭子】采取相應的方法。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我暴,是對你,啥馬,用啥鞭子!”
【第97句】:【呼風風來,揮雨雨去】具有駕御形勢的高超能力。成語: 呼風喚雨。張潔《無字》:“朦朧中……我又看見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呼風風來、揮雨雨去的諸葛亮,如何地運籌帷 幄。”
【第98句】:【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兒】(慣)寅、卯:地支順序第三、第四位,農歷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租兒:地租,即靠土地所有權獲得的收入。比喻入不敷出,提前支取、挪用。 也作寅吃卯糧。 寅年用了卯年的。
【第99句】:揣著明白說糊涂——裝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