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當信任成為一個社會的稀缺資源,即使表面太平,它內在的 秩序實際已經錯亂。信任危機是一種嚴重的社會精神分裂癥,如不及 早療治,后果不堪設想。
【第2句】:【最有禪意的文案】一時的災難,不是一世的落難;提起信心,就能發揮志氣與良能。
【第3句】:當人們暫時地獲得了期望中的物質財富時,卻發現青春年華已經消逝,身體健康已離我們而去,心情也經常悶悶不樂……這時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換回原來的青春與健康。
【第4句】: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愛我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秷A覺經》卷下
【第5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心念難免起伏,要有毅力降伏,讓心在輕安、清凈的境界。
【第6句】: 如今最弱勢的不是農民,而是城市里的邊緣群體。他們一沒 有生產資料,二沒有職業,除掉微薄的低保金,他們幾乎沒有任何 其他收入。
【第7句】:常規思維是人人都有的思維狀態。當周圍的一切不曾產生變化時有它的便利性。但面對新事物時,如仍受其約束,就會適得其反。打破心理枷鎖才能適應新環境。
【第8句】:菩薩所持之戒,于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外,更增一饒益有情戒;即一舉手一投足之動機,悉以利群為前提;若不然者,則犯戒。(民國)太虛《中國現時學僧應取之態度》
【第9句】:有人請教倓虛大師:“您學佛幾十年,不知道您對佛教最重要的體會是什么?”他說:“我只有六個字的體會:看破,放下,自在?!薄獌艋?/p>
【第10句】:人生要接受很多的教訓才能學到更多的經驗。長輩的教誨有時雖然逆耳,但卻有助于我們的成長。重要的是學會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從山重水復中找到自己的柳暗花明。
【第11句】:父母及長兄,和上、諸師長,及諸尊重者,所不應生慢,應當善恭敬,謙下而問訊,盡心而奉事,兼設諸供養?!峨s阿含經》卷四,第87經
【第12句】:我們做功夫,得到受用以后,不是把這種受用來顯異惑眾,而是用來做平常的事、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做那些人們生活中一件也不能少的事。
【第13句】:無明畢竟空故,不能實生諸行等。無明虛妄顛倒,無有實定,故無法可滅。(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六十五
【第14句】:【天天禪語】六度給人們帶來的世間美德:布施不但得到榮華富貴,還能養成知足常樂。持戒不但得到人天安樂,還能養成道德完美。忍辱不但得到相貌莊嚴,還能養成心地善良。精進不但得到圓滿成功,還能養成持之以恒。禪定不但得到心的平靜,還能養成行為穩重。智慧不但得到身心F{在,還能養成保持覺知。
【第15句】:我們不要想得到什么,而是時刻要想著丟掉什么——丟掉無明、煩惱、貪嗔癡。我們無所求,最后會得到一切——得到我們本有的清凈光明、自在安樂。
【第16句】:十一、自治其心·自凈其心若人善治心,則除諸過患,離過乃智人,于苦則不受?!吨T法集要經》卷五
【第17句】:人見歡喜者,前生見人歡喜故;人見不歡喜者,前生見人不歡悅故?!斗鹫f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第18句】:常有父母為孩子吵架而煩惱。師言:“那只是一種游戲;是孩子們社會經驗的開始,他們并不一定認為是在吵架。父母不必去加重這種意識。”一證嚴法師
【第19句】:磁場和能量實質上是一個人身、心、靈散發出來的能量所形成的能量圈,即一個人先天和后天性格及習氣所形成的一種慣性特質,而這種特質又會自然不自然的吸引或排斥相同或不同磁場頻率的人。
【第20句】:放棄也是一種智慧,懂得放棄,你能尋獲另一種釋然的快樂。人生有時 就是如此,你不能背負著你所有想要的東西走完人生的全程。
【第21句】:三界皆是有為生滅作法,先有今無,今有后無,念念生滅,相續相似生故,可得見知,如流水、燈焰、長風。(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二
【第22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宋)慧開《禪宗無門關》
【第23句】: 凡事不可太計較,凡事不可常計較,凡事不可不思考。換個 角度想問題,換種眼光看世界,換個心情過生活。
【第24句】:【古風基地】玲瓏心,花事染,一點相思一縷怨;誦詩卷,云水禪、臨窗聽雨念君安。
【第25句】:諸法和合因緣生,法中無自性,若無自性,是名無法。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當知一切法無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赌υX般若經》卷二十四,道樹品
【第26句】:【佛心禪語】 沒有貪欲,真佛現前。摒棄貪欲,你會生活得坦然,沒有干擾,沒有 麻煩,也沒有外來的禍害,快樂的心情永遠伴隨自己,在自在寧靜的生活 中盡享天年。
【第27句】:世界本就有煩惱、掛慮、憂傷、痛苦,如果整日計較名利所得,只能苦上加苦。懷抱善良、慈悲、包容、仁愛、無爭執、無仇恨,人間才是快樂無邊的天堂。
【第28句】:善待,有時候,就是一個親切的姿態,就是一種溫和的態度。心胸寬廣,不是指能裝得下幾個自己,而是指可以盛得下多少個他人。旋馬之地,接納他人無數,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的心。善待,本質上就是一種心疼。當然了,一個人,心疼了別人,也會被這個世界心疼。
【第29句】: 倘若我們正遭受著別人的非議,千萬不要以罵止罵,而應該多向釋迦 學習,只有像他那樣處世,才能讓人心服口服、無言以對。
【第30句】:佛法功夫,全要自參自悟。即至親厚之父子、師友,俱替代不得,亦非世法之技藝可以傳授得的。譬如他人吃飯,只是他人腹飽,己腹仍是饑餓。——《禪宗直指》
【第31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莫輕視小錢,積少成多能大用;勿養成揮霍,固本樸實顧元氣。
【第32句】:【幸福小語】煩惱,注定是幸福生活的攔路虎。只是,倘若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那些已經流逝的日子,你就會發現,很多時候煩惱都是自找的。只要放下一切,欣賞四季獨具的情趣與韻味,用敏銳的心去感悟體會,不讓煩惱與成見梗住心頭,便隨時隨地可以體悟到“人間好時節”的佳境禪趣。
【第33句】: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達摩大師悟性論》
【第34句】: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壞的領導,就是自己言行不一。(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第35句】:不見有物難得可重,但于能說佛法之人生難遭想。是故菩薩于內外財,為求佛法,悉能施舍,無有承事而不能作,無有勤苦而不能受。若聞一句未曾聞法,生大歡喜,勝得三千大干世界滿中珍寶?!度A嚴經》卷三十四,十地品
【第36句】: 我是個習慣熬夜的人,沒上微博之前,我一般12點左右睡 覺,早晨6點左右起床,多年如此,依然神采奕奕。微博打破了這個 規律,12點之前睡覺變得稀有,大多在12點以后上床,最晚曾經熬 到過凌晨2點左右,因為早起依然是舊規律,我偶爾覺得疲倦。自以 為是鐵打的身體,其實并不是。
【第37句】: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無形至大者,莫若虛空。有道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響,故見空不空,見形非形?!蹲习刈鹫呷?/p>
【第38句】:而菩薩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是菩薩若不發教化眾生心者,犯輕垢罪。《梵網經》卷下
【第39句】:從一定意義上講,苦難是最好的大學,在當今社會年輕人更是不可缺乏苦難的磨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人的一生中,要想做出點兒成就,必然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懊坊ㄏ阕钥嗪畞怼?,即便是富家子弟也要有吃得苦難的心理,怕吃苦,圖安逸,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第40句】:聰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只是一種計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貪婪詭詐也是聰明的象征。
【第41句】:富足的人生來自一顆知足之心。有了知足心,就擁有了看得見生活美景的眼睛;有了知足心,就能在簡單中發現生命的真諦。
【第42句】:果中無有業,業中亦無果,但因由于取業而生果。沒有天與梵天作為輪回的作者,但由因緣而諸法的轉起。南傳(錫蘭)覺音《清凈道論·說度疑清凈品》
【第43句】:凡學佛之人,無論在家出家,皆不得以安受坐享為應分,務必隨位隨力,日作其資生利人事業,不得荒廢偷惰。(民國)太虛《學佛者應知行之要事》
【第44句】:如來身者,無有方處,非實非虛,但以諸佛本誓愿力,眾生堪度,則便出現。《華嚴經》卷五十二,.如來出現品
【第45句】:我們的思想,就如這一只杯子。如果里面已經裝滿了水,智慧之水就不能再注到它的里面了。這個杯子中已經裝滿了的水,就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而要感悟禪的智慧,必須從這種思維定勢中走出來,清空歸零,打開自己,這樣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獲。
【第46句】:譬如火燒木,木盡火不留。見木若已燒,空火亦應滅?!洞蟪嗣車澜洝肪硐?,阿賴耶識微密品
【第47句】:走在佛堂里,看罪惡與善良不過是一顆心的距離,不對,還有思想,看開,看透,淡定,放下。紅塵遠遠,心凈,禪明,點亮一盞慈悲燈,取暖灑人間。
【第48句】:你必須做到唯求心安,事事無愧,人活著是責任義務,如初祖達摩所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后,無戀當今”,這才是真正的解脫?!葡壬?/p>
【第49句】:性不偷盜。菩薩于自資財,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損。若物屬他,起他物想,終不于此而起盜心。乃至草葉,不與不取,何況其余資生之具?!度A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50句】:如果成了口頭禪,那就好象別人請你吃東西的時候總說我不要不愛吃一樣,時間長了,肯定沒肉吃。
【第51句】:為什么有人常去算命、問運氣?師言:“其實有一分正信、正念,自己就可以轉運。慈濟貧戶個案中,有很多是算命的。”
【第52句】:在人生跑道上,有人用心欣賞風景,有人努力讓自己成為風景。人生只有三天,做人不能只停留在過去,或寄夢于未來,唯獨忘記了現在。你心里比誰都清楚,你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你自己選的。雖然你會抱怨,偶爾你也會問自己累不累,值得不值得,然后每次你都告訴自己,累但是值得。
【第53句】:生:“頓悟見性,究竟是怎樣的境界?”心:“迥超一切相對境界。究竟如何?你當切實親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薄墓?/p>
【第54句】: 博友對行者說,你既是微博老農,就別總種那幾種常規菜, 人家會吃膩的,不如來點花樣,以常規菜為主,時鮮菜也種一點,還 可以搞大棚菜、腌菜、醬菜,會有更多人喜歡你。行者想想,也是 哈,我干嘛那么保守,什么好賣種什么嘛。又一想,不行啊,我就會 種些常規菜,再說,時鮮菜的行情我又不懂。
【第55句】:佛言慧語,禪心如水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決不淹沒你的優長;你低,我便涌來,決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動,我便隨行,決不撇下你的孤單;你靜,我便長守,決不打擾你的安寧;你熱,我便沸騰,決不妨礙你的熱情;你冷,我便凝固,決不漠視你的寒冷。上善若水,從善如流。如水人生,隨緣從眾。
【第56句】:生活的禪法在于一種客觀的觀察,消除那些自我狹隘的成見,去與生活搭建一種友好默契的聯系,擺放好自己的心態與位置,還有視角與角度,不是創建自己的新成見,而是用一種新方式去適應人生,從容面對,能夠拓展,懂得放手,簡單說就是一種新活法。
【第57句】:法界性是諸法體故,是故真言真實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體,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譽《密宗要訣抄》
【第58句】:太陽住在虛空之中,看起來好像無所依靠,其實它一點也不危險。無住就是它的安住??此茻o家,其實處處為家,這是何等的逍遙自在!
【第59句】:【佛心禪語】 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刀槍等武器,而是慈悲。因為,武器只能 制伏人的行為,無法改變人內心的邪惡;而慈悲卻能震撼人的心靈,凈化 人的身心。
【第60句】:無邊國土一一中,悉人修行經劫海,以諸愿力能圓滿,普賢菩薩一切行?!度A嚴經》卷十一,毗盧遮那品
【第61句】:思維法義不僅僅是去找一些談話的資料,而是要找到治療自己煩惱疾病的藥方。
【第62句】:佛家認為,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潛質,并且為眾生指出了一個美好的愿景:經歷若干年代后,眾生皆可作佛,世界將變成一個沒有煩惱痛苦的佛世界。
【第63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1.用純凈的心交赤誠之友,2.真朋友總能雪中送炭,3.你希望別人怎么對你,你就怎么對待別人。
【第64句】:過去之法不應追念,未來之法不應希求,現在之法不應住著,若能如是,當處解脫。《善夜經》
【第65句】:【佛心禪語】 生活中我們要“隨緣”而不是“攀緣”,凡事不強求,盡人事,聽天 命。憑自己的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不在乎得失或別人 的看法. 福禍已至,一切隨緣 生死無常,貧富無常,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悟得透的,不 過空空。
【第66句】:古德云:佛是眾生藥。有眾生病即用,無眾生病用藥,即藥返為病,甚于有病者?!洞蠡燮沼X禪師文案》
【第67句】:【器量】有位禪師有一個愛抱怨的弟子。一天,禪師將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讓弟子喝,弟子說:咸得發苦。禪師又把更多的鹽撒進湖里,讓弟子再嘗湖水。弟子喝后說:純凈甜美。禪師說: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水?
【第68句】: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世間的情愛也是如此。——證嚴法師
【第69句】: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如果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那么任何人也不能將他擊垮。
【第70句】: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世人之心時時刻刻向外攀緣,攀得 更要占有,不覺間種種自定的概念,判別的標準形成了人生的性格,自 恃性格如棱角般過于鮮明的人,應對萬事必然會有種種之障礙。性格只 是客塵,不能覺照自己性格之本然,當人生出現滯礙,只是祈求心外之 佛又有何益?
【第71句】:【佛心禪語】 現今社會中,遇事有退讓一步的態度方為高明,因為讓一步就等于為 日后進一步做準備,待人接物以抱寬厚的心境為快樂,因為給人家方便也 就是為自己以后留下方便之門。
【第72句】:謙遜:水雖然是生命之根,諸寶之源,但經常往低處流,在最低處匯集。同樣的道理,具有修證道德的人也常常會低調和謙遜。越有修養之人,越會低調;越有內涵之人,越會謙虛。因謙虛好學而成為有內涵的人,就像成熟的麥穗低著頭,而空麥穗卻昂著首。
【第73句】:“真實不虛”四字,既是我們修學佛法的金科玉律,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金科玉律。做人要真實不虛,做事也要真實不虛;對待自己要真實不虛,對待他人也要真實不虛。
【第74句】:生活的目的遠遠超越了物質,人在內心深處都追求著精神的自由,沒有精神做支撐,人就只是麻木地在人世間行走的軀殼而已。所以在這個世間生活的人,都是在追求著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或者內心信仰,金錢遠遠支撐不了世人的生活。
【第75句】:寂天菩薩說:一個人做了享福百年的夢后醒來,另一個人做了瞬間享福的夢后醒來,他們都無法重復夢中所享的福,長壽還是短命,臨死時都如同這兩種夢一樣,生前的榮華富貴都成了泡影,就算你生前獲得了許多財富,并且得以長久的享受,但當你死去時,如同被盜賊洗劫一空一樣,光著身子、空著手走向來生。
【第76句】:人生本來很簡單,只要快樂就好?;钪⒖鞓分?,便是最大的幸福。我們不是哲學家,能從一滴水中看世界,也不是一位禪者,從一朵花中就參悟人生。但短暫的生命歷程中,處處留心皆學問,點點滴滴見真知。
【第77句】:人心,遠近相安,時光,濃淡相宜。有些風景要遠觀,才能美好;有些人情要淡然,才會久遠,人生平淡更持久,留白方能生遠,蓮養心中,隨遇而安,生命的最美不過是懂得的距離。
【第78句】: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寬容。人一寬容,氣就不會郁滯,氣不郁滯,血就通暢,所以,心寬一寸,病退一丈。寬恕是一味良藥,你在寬恕別人的同時,也就敝開了自己的心靈,此時,憤怒、怨恨和恐懼就會悄悄溜走,你的內心沒有了郁滯,氣血也就通暢了。
【第79句】: 人生最難做到的是開心地活著,人生最容易做到的也是開心 地活著。難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人生,容易是因為我們洞悉了人生。人 家贊你,很開心;人家罵你,也要開心。身處順境,很開心;身處逆 境,也要開心。活著若不開心,活著干什么?不如死去。死都不怕, 還怕逆境、還怕人罵嗎?
【第80句】:“相爭”并不是一件壞事,關鍵要抓住其有利的一面而盡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最聰明的相爭是對事不對人,將重點放在解決問題、達成目標,而不是打擊、征服別人。
【第81句】:應以無舍而為方便,圓滿布施波羅蜜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卷四。二,歡喜品
【第82句】:佛不是在臉上,而是在心中。形似佛,不是佛;心有佛,方為佛。參禪要求內心的清凈與空靈,容不得半點的私心和雜念。
【第83句】: 自以為燈,自以為靠 當你肚餓口渴時,我的飲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幫你吃喝,你必 須自己飲食;你想大小便時,你必須親自解決,我一點兒也幫不上忙。
【第84句】:很多時候我們做人失敗,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們對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與自察,反而對他人投入了豐富的鑒別與想象。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糊里糊涂;對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一清二楚。其實我們應該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能使我們進步與成功。
【第85句】: 世上的人各有各的專長,各有各的短板,均衡起來,大致都 差不多。勿為一專長喜,勿為一短板悲,是我們應取的人生態度。
【第86句】:交好朋友的處方:好心一片,愛語三句,忍耐一時,慈悲全用,布施五錢,信用始終,感謝萬分,體諒一點,恭敬十成,方便不拘多少。《星云大師講演集》(四),第239頁
【第87句】: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第88句】: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懂得運用財富的智慧,是人生步步行進的資糧和根基。擁有了這些,做人就會知道滿足,懂得珍惜。
【第89句】:【悟禪】人生譬如燒香,隨著情與欲,竭力追求名聲顯著,遺憾的是終究逃不出香盡名滅。歡喜也罷、懊惱也罷,大限來臨時,回首望去,天地間惟余一縷青煙。生死不可悲,可悲的是,人往往被自己盲動的欲望導演,才出幻夢,又入幻想,勞碌奔波,苦惱一生卻不知。
【第90句】:恭敬于法及說法者,為法,欲法,樂法極樂,助法,住法,持法,護法,堅住于法,贊嘆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為力,施法器杖,唯法為務。《大寶積經》卷八十二,郁伽長者會
【第91句】:成功源于自制。有大度心者才能自制。只有自制才能心安理得,集中精力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能自制的人是令人佩服的,那是生命中至高境界的顯現。
【第92句】:“禪定”不等于悟道,跟悟道卻有很大關系。不得禪定,人們迷戀紅塵的原因,只是不知道俗樂之外另有更大的快樂。難知學佛之樂;一旦嘗到了“禪樂”,對紅塵俗事也放得開了,悟道就容易了。
【第93句】:凡夫難免對外境貪執,外境不但不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反而會給我們帶來無法想象的痛苦。比如:眼識貪執美色的原故,飛蛾亡于燈火之中;耳識貪執妙音的原故,野獸死于獵槍之下;鼻識貪執美味的原故,蜜蜂困死花叢之中;舌識貪執香味的原故,魚兒釣于鐵鉤之上;身識貪執所觸的原故,大象陷于淤泥之中。
【第94句】:風雨人生,一路飄搖。誰都無法將每一個煙火過成行如流水。但我相信,走過風雨兼程,走過悲歡離合??倳辛祷?,春暖花開。待有一天,所有繁華都成空,時光里只剩下我與那些往事,就讓我攜一世安然淡淡修行。從此,在心中種一株菩提,聽佛說禪。
【第95句】: 人生就是畫圓,畫大大小小的圓,可到頭來卻沒有一個人能 夠真正將人生畫圓。
【第96句】:將自己的最低需求作為貧富分界線,人就容易知足;將別人的狀況作為貧富分界線,則永不知足。
【第97句】:久而久之,你便不愿將心煩的事情告訴他,因為他每次處理的方式都讓你接受不了。
【第98句】:如今大家從生到死一直忙個不停:幼年時為玩耍與游戲而忙;中年時為感情與工作而忙;晚年時為養老與治療而忙。然而,最終除了滿臉皺紋與精神空虛外,我們還能擁有什么呢?所謂人生的幸福與快樂是指什么呢?我們忙的意義又在何處?
【第99句】:【禪語感悟】 佛對阿難說:“過去之世的王子,難道是別人嗎?就是今天說法會場 中的我。我于久遠的過去之世,救拔接濟種種急難恐怖,令大家獲得安全 與快樂。如今我已成佛了,亦令眾生遠離苦難,讓眾生永遠地遠離生生死 死的大苦惱。”
上一篇:鳳凰網視頻最火的佛心禪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