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為人處世兩件寶,和為貴來忍為高。為人當于世有益,凡事求其心所安。為人何必爭高下,一旦無命萬事休。為人莫說成人易,涉世方知處事難。為人莫學墻頭草,要做石山一棵松。
【第2句】:生活的所有煩惱沖突,不是加重誰的悲情人生,而是提醒每個人的內心力量,去支撐生命的重量,化解那些煩惱對生活的干擾和改變,能夠把那些消極的故事化解成對生活積極向前的因素,統統運用在生活,就像我們吃不完的蔬菜,能夠腌成咸菜、醬菜,活出生活的淺顯、積極的狀態。
【第3句】:【禪心佛語】真理不分彼此,更不分種族與宗教,圣人千變萬化在各個領域里演說真理,過于依賴圣人,則無法與圣人相應,圣人不是用來讓眾生崇拜的,而是讓眾生踐行圣人的真理,才能與圣人相應。
【第4句】:為官須做相,及第必爭先。為人尚正直,處事貴公平。為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唯勤能補拙,省儉可成廉。唯有圈中人,才知圈中事。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第5句】:【禪語】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樣,到處的水都一樣,可是每一條河里的水都是有點地方狹窄,有的地方寬闊,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每一個人都具有各種各樣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時候表現出這樣一種本性,有時候表現出那樣一種本性,有時變的面目全非,其實還是原來那個人。
【第6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極致的東西是什么?是心。它可以最快也可以最慢,可以最大也可以最小,可以最真也可以最假,可以最弱也可以最強,可以最殘忍也可以最慈悲。心是每個人最大的秘密,它決定了命運的走向,所以,調心是世上最好的工作。
【第7句】:具有上品之信心者,會得到三寶之上等的悲憫與加持;具有中品之信心者,會得到三寶之中等的悲憫與加持;具有下品之信心者,會得到三寶之下等的悲憫與加持;根本沒有信心之人,得不到三寶之絲毫的悲憫與加持。
【第8句】:【禪語人生】又當貧賤過日,憂心如焚,不得安寧,當學佛后,逐漸會悟「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之理,知佛之三世因果,目前之窮苦,乃因過去前生未能喜舍布施,廣種福田,故令今生不具專長才華和護助因緣,終難享有富足之樂。在明因識果之后,不為貧窮所困,貧而無怨,求證知足常樂。
【第9句】:【禪心佛語】匆匆,是生活;忙忙,還是生活。生活中,我們不停地奔波,不斷地忙碌,為所有的事情忙碌著,惆悵著。好多的時候,人活著,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名、為利、為孩子。我們終身所努力的、追求的,都是著眼于別人,在意于別人,服務于別人。幸福,不在心里,而在他人眼里。活著,是一種責任,更在意一種榮譽。
【第10句】:【禪心佛語】很多事,不是你想,就能做到。很多東西,不是你要,就能得到。很多人,不是你留,就能留得住。不要把什么都看得那么重。人生最怕什么都計較,還妄想抓牢什么。失去的風景,走散的人,等不來的渴望,全都住在緣分的盡頭。何必太執著,該來的自然來,會走的留不住。放開執念,隨遇而安,享受生活的美好。
【第11句】:【佛心禪語】經過的日子,曾經反映著人生的過去,成為了一個又一個了解自己的機緣,在哪里隔閡,在哪里距離,在哪里違背了幸福,生活需要捫心自問。在歲月里走過,在哪里能夠提高,就算曾經沉迷于困惑,不妨幽默一些看待生活,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重新去打開。#延參法師上海講座#
【第12句】:【禪心佛語】他人可以侵害你的利益,但是不能侵害你的心;他人可以擾亂你的事情,但是不能擾亂你的心。雖然他人在傷害你,但是你心沒動,就傷害不到你。其實這都是還債,回向了就有功德了。若是你埋怨、生氣,就等于自己傷害自己,這是顛倒。
【第13句】:【每日一句禪語】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正所謂:“生年不過百,常懷千歲憂。百事從心起,一笑解千愁”。
【第14句】:愛的給予一定要理性,無原則無節制的愛不是愛,是債,是毀滅,最終的結果會逼死這些充滿青春活力的祖國花朵。作為父母,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反思自己愛的方式究竟是不是可行的。
【第15句】:生活如面包,買一條土司容易,但選擇面包的餡兒就難;我們要生存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內容、有滋味就難。生活的最終問題就是生命,不能只顧物質而不顧心靈,不能強調心靈而鄙視物質;只有視野開闊的人,才知道心靈與物質平衡的重要。一個有慧心的人,自然會找到既可充饑又好吃的面包,而且還能享受面包。
【第16句】:事大事小,說了就了。事情做完,睡下心安。事有湊巧,物有偶然。適可不已,前功盡棄。受寵若驚,聞過則喜。瘦狗莫踢,病馬莫騎。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水潑不進,針扎不透。
【第17句】:【禪心佛語】寬容是一種氣度,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寬容大度是精神成熟,心靈豐盈的一種性格體現,寬容大度的女人總是能輕松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與辛酸,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擁有寬容性格是一種深沉從容的美,是化解矛盾的良藥,讓人如同在寒冬驟然感受到溫暖柔和的春。
【第18句】:【佛心禪語】白天我們工作已夠辛勞,睡覺是休憩身心,何苦將煩惱帶上床,使自已不能寧靜安眠?“心中無事一床寬”,經常保持一顆知足感恩的慈悲心,就能夠享受到沒有夢魘的寧靜安逸的睡眠。
【第19句】:想知道生命是什么嗎?生命就是一段沒有剎車的時間,人可以躑躅不前,但生命不會因此停止流逝。生命就是一條沒有閘門的小河,人可以駐足戲水,但生命不會因此停止流淌。生命就是一陣沒有繩索的熏風,人可以不再翀飛,但生命不會因此停止流逝。因此,必須明白,人不憐惜生命,生命更不憐惜人。
【第20句】:人生苦短,沒必要和生活過于計較,人不必完美,只要有人深愛;人不必太富,只要過得幸福;人不必太強,只要活得尊貴。這是對幸福的寫照,也是對幸福的詮釋。當然,境由心造,一個人是否幸福完全由自己的心去感知。
【第21句】:【禪語人生】喜歡的東西,要舍得拿出來用;好東西要舍得留給自己享受;心愛一個人,要有勇氣主動及時地去承受來自對方的情緒和結局種種。畢竟人活著只有一次,而喜歡和愛人又是那么不容易留存的事。
【第22句】:誠于中,外于形。一個人命中能賺多少錢,當多大的官,其實都是由他自己平時為人處世所積累的善惡來決定的。生活中,我們的一舉一動,可能都在預示著事物發展的規律,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和大自然都是相通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的行為好壞甚至一個起心動念,對這個世界都會有深遠的影響,這叫天人合一!
【第23句】:【禪語人生】有時候我們理解活著,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充滿活力的態度,每個人前方的道路,不管是故事里還是故事外,都是與眾不同,學會欣賞別人,并不是盲從別人,每個人都是一場獨立承擔,去治愈生活帶來的傷痛,并且需要提高化解煩惱的速度,這才是生命應該具有的涵養和力量。
【第24句】:【禪心佛語】同樣的夕陽,有人感受到美麗絢爛,是人間絕色美景,是一天最精彩的結束;有人則感受到落日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帶著遺憾與凄涼。同樣的雨中漫步,有人感受細雨飄在臉上的詩意,享受雨中的迷蒙,那是人間浪漫的極致;有人則是抱怨上天的折磨、破壞了出外踏青的情境,細雨變成惱人的元兇。
【第25句】:【佛系禪語】我們做事要隨緣,不要勉強。暫時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得不到的東西一定想得到,就會有很多痛苦。緣就是條件,條件成熟了,該得到的就會得到,該避免的就會避免。條件要靠自己積極去創造,緣要靠自己努力去結,人生就會少一些障礙,多一些成就。
【第26句】:【禪語人生】勿浪費食物。廚師應當估計食物的需求量,并依照所需地來烹飪。相同地,個人也應評估自己的食量,而去領取恰當的食物。浪費食物不但違反戒律,也違反了環保原則。
【第27句】:【一日一禪文案】欲成其大,首須志遠,不為瑣事所羈,不為蠅利所惑,不為暗局所迷,不較錙銖得失,不計當下成敗,眼有大視野,胸懷大氣魄;次須心高,不糾于情,不纏于人,能隱于市,可靜于喧,控欲壑泛濫,防陋習滋生,神平氣自和,心寧境自升;再須能舍,樹高去繁枝,人立棄小我,放下什么,得到什么。
【第28句】:【禪心佛語】使用雙手的是勞工,使用雙手和頭腦的舵手,使用雙手頭腦與心靈的是藝術家,只有合作雙手頭腦心靈再加上雙腳的才是推銷員。
【第29句】:【禪語人生】在本不該否定自己的時候,放棄自己,認為自己與那人潮中的風沙,并無兩樣。可站在風與人群的交錯口時,寧靜的呼吸,掩蓋了風聲和喧囂。看見風吹走落葉和地上塵埃。而我依舊穩穩的站在這里。風能吹走塵埃,卻吹不走我,相比下,風的力量有多么渺小,這證明,我不是塵埃。
【第30句】:人的生命也如同大自然的花朵一樣,活著就是一個開始,從時光的演化里如同年輪的樹干,一個年輪是一個標記。每一個年輪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每一個一天,都會不同。事物的不覆轍,心情的變化,都是在這個世間受到環境而生發的一種境界。
【第31句】:還有一種通常的現象,就是變成宗教的信徒;或者參與行善的團體,成為一位志工;甚至決意出家,專心來修行,但煩惱依舊存在,仍然揮之不去。百思不解,不知怎樣是好?
【第32句】:慈有三緣:一緣眾生,二緣于法,三則無緣;。慈之所緣一切眾生,如緣父母妻子親屬,以是義故,名眾生緣;。不見父母妻子親屬,見一切法皆從緣生.是名法緣;。不住法相及眾生相,是名無緣。悲、喜、舍心,亦復如是。《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
【第33句】:【禪心佛語】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第34句】:【禪心佛語】或許,我們只有經過人生的荒涼,才能抵達內心的繁華。如果你不曾擁有,你永遠也體會不到失去的心碎;如果你不曾失去,你便永遠無法明白擁有的珍貴。
【第35句】:【禪語人生】睜眼論他人是非閑話,閉眼必定多煩惱。睜眼是一眼高一眼低,閉眼一定多懊惱。人生哪里清涼,自在為上,看淡為好。舍一份算計,少一分煎熬。
【第36句】:【禪故事】一人去深山找禪師問道。師問:你到這兒來干什么?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師答:佛沒壞,不用修,先回去修自己。生即佛,修佛就是修自己的心。
【第37句】:性相近,習相遠。此語直示千古修行捷徑,吾人茍知自性本近,唯因習而遠,頓能把斷要津,內習不容出,外習不容入。——《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38句】:【禪心佛語】老參上座,知道這個困難,立即提起本參話頭,抖擻精神,于百尺竿頭,再行邁進,直到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撒手縱橫去,與佛祖覿體相見,困難安在?不亦易乎。
【第39句】:【禪語人生】要將“修行的功夫”用之于生活中的千般事、萬種人,用之于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波瀾起伏的內心世界。要觀察這顆妄想心,順境時是平常心還是貪戀心;逆境時是平常心還是嗔恨心。自己要不斷地反省和總結,修行才會有進步。
【第40句】:【經典佛語】雖然你看不見我,但我無時不是和你同一體;雖然你聽不見我,但我無時不在聽你訴說;雖然你感受不到我的體溫,但我無時不在感受你的呼吸.
【第41句】:每個人在生活里歷練,包括去承擔生活的那些悲歡苦樂、無奈酸楚,善待生活的現狀,而不是運用主觀的幻想。一個人面對煩惱的化解,包括那些傷痛的治愈,有時候需要反復的練習、努力的改變,所以更需要內心的寬闊與樂觀,不至于讓人生陷入莫名的辛酸。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修養四句真言: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動中不妄練,靜處有受用。
【第43句】:【禪心佛語】好事不必做準備,來了就來了,最多是個喜出望外。享用誰還不會,可對壞事總無思想準備,一旦突如其來,就會措手不及,天塌地陷。因而,還屬兩句老話:“向最壞出準備,向最好處爭取”。再補加一幅名聯:“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第44句】:【禪心佛語】弟子問:師父您有時候打人、罵人;有時候對人又彬彬有禮,這里面有什么玄機嗎?師父說:對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罵,以真面目待他;對待中等人最多隱喻他,要講分寸,他受不起打罵;對待下等人要面帶微笑,雙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裝不下太多指責和訓斥,他只配用世俗的禮節。
【第45句】:妻有私情,恨夫徹骨。千槌打鑼,一槌定音。千金買宅,八百買鄰。千經萬典,孝悌為先。千人所指,無疾而死。千辛萬苦,為著腹肚。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欠債要清,許愿要還。敲山震虎,打草驚蛇。
【第46句】:知苦無生,是名苦圣諦。知集無和合,是名集圣諦。于畢竟滅法中,知無生無滅,是名滅圣諦。于一切法平等,以不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諦。《思益經》卷一
【第47句】:人問:“何為友?”禪師示:“友分四種:一如花,艷時盈懷,萎時丟棄。二如秤,與物重則頭低,與物輕則頭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遠,送翠成蔭。四如地,一粒種百粒收,默默承擔。”人低頭見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鏡。
【第48句】:【禪心佛語】面對得失,有些人內心豁達,不會糾結很久,遇到什么都能隨遇而安,心安了也就自在了;有些人則耿耿于懷,難以面對,要么憤世嫉俗,要么自暴自棄,給自己和他人都帶來了困擾。如果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了;如果放下了,成敗得失也就是那么回事。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養成好心態,活出好心情。
【第49句】:【禪語人生】霞光遍照萬山紅。于覺光長老圓寂之際,于直面無常哀思之時,更當深刻感恩佛陀與高僧大德所作出的令人震撼、警醒與希冀的涅槃示現,痛念無常,為個己與眾生的終究安樂真正擔負起生命之責。由此,我們才終將無愧于生一趟,死一場,無愧于山河大地給予我們的恩澤,無愧于親人師友給于我們的種種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