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憐的近義詞是什么?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詳細了解一下吧。
中文發音:可憐[kě lián]
詞語解釋:憐憫;值得憐憫;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
近義詞:憐憫、同情、不幸
用可憐造句
1、一位衣衫襤褸的乞丐在凜冽的寒風中乞討,讓人看著就覺得可憐。
2、四川地震,許多人成了無家可歸的人,可憐地留宿街頭。
3、不能忍受不幸的人是可憐的人。
4、最幸福的人是承受最少痛苦的人,最可憐的人是享受最少歡樂的人。
5、那可憐的人啊,為了生活到處奔波
6、我路過一個乞丐的身邊,因為好奇我細細打量著這個可憐的人。
7、我忍不住會同情那些可憐的孤兒。
8、可憐這沒爹沒媽的孩子,大家都幫幫他吧
9、她一個人站在風中的姿態,讓每個人都覺得楚楚可憐。
10、清兒的確是個可憐的孩子, 從小就沒了媽。
11、窗外一朵綻開的百合,在綿綿細雨中,格外顯得楚楚可憐。
12、他是個可憐的孩子,從小失去了父母的關愛
13、這孩子的爸媽都在地震中死了,真是可憐
用可憐的近義詞造句
憐憫:這種作惡多端,品行不正的人不值得大家的憐憫
同情:我很同情他,因為他本不該淪落到討飯的地步的。
不幸:那只不幸的流浪貓,因為沒有吃的,最后餓死了。
【擴展:可憐與被可憐(外二篇)】
“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重讀這些經典,引我注意的是一個“憐”字。詩人非常細心,他們踩著蒼苔,想到被踩者的“疼痛”;他們來到澗邊看到幽草,想到幽處的孤寂。蒼苔與幽草值得憐憫嗎?古來儒士大都具備憐憫之心。按儒家學說,這是做人的基本條件。看這些詩人,連腳踩到地下都那么小心愛惜,連看到弱草都那么感同身受,可以相見他們生活中會是怎么的善良。
然而可憐與被可憐這一關系歷來不怎么對稱。被可憐的,大都是相對弱勢,或者暫時處于下風的人與物。人比如乞討、下崗失業、生活在山區收入極其微薄,以及大病纏身沒有能力醫治的。這些人處在社會的底層末端,天天為生計發愁,日日為明天考慮,很多人未老先衰、因病致貧,確實是很可憐的群體。面對他們,需要全社會的同情,需要全社會伸出手來拉他們一把。幸福這件事要說敞亮了,從來不是一部分人富裕的事情,而是大家都能過上差不多的生活,社會平安穩定,才能真正實現。人與物的可憐與被可憐,多是發出可憐之想者的“單相思”。物無法與人交流,它究竟是不是可憐,沒法確定。暫且就算他們可憐吧,不過,它們的生活也是物競天擇的結果。蒼苔大約是藻類,經常沒有人走的潮濕地方都會長出。被人踩得多了自然消除。如果從生命的角度看,一個生命被另一個生命“踐踏”,當然值得可憐;如果從生命價值的角度看,或許它的生命就是如此,即便沒有“履齒”,它也基本上到此為止,何憐之有?如同人類豢養的各類家畜,畜養、使役或者殺了吃肉,簡直沒有人性。可是世界就是這種道理,高等級動物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利用低等級動物,否則,人養他們干嘛?許多講仁念義的人也是很矛盾的。比如“愛狗協會”的人們。一方面他們保護每一只狗狗,另一方面他們可能也吃其他動物的肉。由此可見,可憐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那么很清楚的事情。
事物的另一方當然是被可憐者。
誰問過、并得到了他(它)們的認可:我們確實需要可憐,值得可憐?從我見識的一些人來看,所謂可憐又可恨的情況確實存在。一些人的可憐,我只能用“憐其不幸,怒其不爭”來結論。比如昨天來我這里一位同志,她在單位合并的時候被掛空檔,弄到現在沒了單位,誰也不管,所有社會保障都憑空消失。我說你怎么不反映、不找啊(這是時代的問題,所有關系自己的事情,不找不說,一般沒人管)。她說不好找,一找,怕影響到愛人的前途,怕領導不辦。我說那就算了,不要想了,既然怕這怕哪,自己的合法權益自己不知道維護,也沒什么好辦法。我是沒權力給你解決,我要有權,就不要你愁苦連天了。她抹了半天眼淚,叫了半天苦,還是沒下定決心到底怎么辦。
從另一方面看,幽草也好,蒼苔也吧,它們只是天下萬物的不同形態、形成的不同環境。實在是沒有什么憐與不憐。或者,它們自己并不認為自己可憐,還同那些富貴的牡丹、清高的蓮花一樣也高昂著自己驕傲的頭顱迎接每天的生活呢。有人講,一個富翁的幸福感不一定比一個乞丐高,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個面對生活無所畏懼、與自然與人和諧相處、能在生活里找到合適位置、實現自己階段性目標的人,無論是高官還是民工,當他們的心理預期達到的那一刻享受的都是一樣的幸福。
如果從人生苦難的角度看,則詩人不一定比幽草或者蒼苔更幸福。無欲無求的草木,與欲望太多的人類來比,實在是無法比擬啊。
“可憐的近義詞”素材
上一篇:《又是一年中秋夜》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橋的詩歌》古詩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