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感恩的感言
感恩節活動的感悟 篇一: 11月25日時感恩節,這是有國外所流傳過來的節日,中國人的含蓄讓我們形成了不善于表達感激之情,借這樣一個節日一個機會,大家盡情抒發著內心的感謝,向生活說一聲感謝,感謝你告訴我什么叫做精彩;向坎坷說一聲感謝,感謝你告訴我什么是人生,感謝身邊的人,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生活的節奏是快的,我們的工作也是忙碌的,而一直能和自己并肩的就是搭檔,學期過半,搭檔一路相伴,見證著我的好與壞,包容著我偶爾的小情緒,支持著我一路前行,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謝謝!而在工作中除了照規辦事以外,更需領導為我們指明前方的路,是我們的向導,看似簡單,其實凝聚著多少的不易啊,你們辛苦了!工作中的姐妹們,在工作中一絲不茍,互相批評、鼓勵進步,生活中也是相互支持著,真誠地道一聲:有你們真好!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嬌慣,個性大多都有些的自我,而除了在平時的感恩教育以外,更應該借此活動進行表達,首先是和孩子們講關于感恩的小故事,然后講關于感恩父母、、老師、同伴,當背兒歌時,內容較為簡單,大家都理解了,其實孩子們在心里明白許多這樣的道理,只是不知如何表達出來,當我們讓小朋友都自己動手做卡片送給父母時,個個興奮得不得了,在裝飾時還非常認真,而且都說要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說:“謝謝您,您辛苦了!”之類的感恩話語,同時我們又留了“我給爸媽洗洗腳捶捶背”的活動,孩子們還說了“總是媽媽為我洗腳,
有關感恩的感悟
現在的感恩對于大多人只是一種形式,但自己要知道,并深刻記住從“謝謝”做起,愛身邊每一個人,不要埋怨,也不要哀怨,只能默默享受這份特殊的愛.不要等到失去時才珍惜,有時不用一句話,一個笑,也能打動別人,天永遠很藍,微笑過后,陽光自然會灑在你身上,我們不能改變,只能開心的承受,努力前進,善待身邊的人,讓身邊充滿愛
感謝 獲獎感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好
作為一名,有機會獲獎,我很高興,也非常激動。
此時次刻,我想用三個詞來表達我的心情。
第一個詞是感謝。
我要感謝老師父母對我的信任、支持和鼓勵,我由衷地感謝你們
(鞠躬)第二個詞是自豪。
人們常說,一粒種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機無限;而一名員工,只有置身拼搏創業的氛圍,才能蓬勃向上
我非常自豪在人生的韶華之年,來到單位這片沃土。
在她的培養、造就下,在領導的信任和同志們的幫助下,小小的我才得以成長,我人生的畫屏上才涂下了一抹最絢爛的色彩。
第三個詞是行動。
為了感謝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信任,為了回報對我的培養,我將把這份感謝與感恩化作行動,將自己的全部智慧與力量奉獻給社會,勤奮敬業,激情逐夢,,努力做到更好
感謝領導和同事的感言
今天是次在外面過,領導和同事們為我準備了這盛的生日宴為祝使我萬分感動,受寵若驚,我仿佛在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父母親人般的關懷,我很榮幸能來到這里實習,結識了這么多好的領導和同事,感受到團結的氛圍,我看到我的未來和希望,實習這段時間,領導和同事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使我的業務技能不斷提高,也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這里我衷心的感謝你們(深鞠一躬),在今后的實習生活里我將再接再厲,不辜負領導對我的栽培和同事們對我的鼓勵和幫助信任,多學本領,誠實待人,充分發揮個人長處,以優異的成績向你們匯報
感謝領導和同事的感言
感謝那些傷害你的人,他們磨練了你的心志感謝那些拋棄你的人,他們教會你怎樣獨立感謝那些欺騙你的人,他們增長了你的智慧世界上公平的事情會越來越少感恩的心卻會越來越多
感恩節感言
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已。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暈”,無論生活還是對待父母,我們需要感恩。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
當那份愛實實在在環繞著我們,當那兩顆心時時刻刻牽掛著我們,不要忘記趁早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給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心,多一些問候,多一些照顧。
“感恩”是尊重的基礎,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
現在有一些受資助的貧困孩子長大成人了
他們卻不愿意對一位默默無聞資助他的人說一聲“謝謝
”是因為他沒有學會感恩,沒有人為他擦去心靈中陰暗的麻木,他沒有學會感恩,是因為無以回報而不能永銘于心,學會感恩是社會的呼聲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道人生美麗的風景線。
這次汶川5。
12地震,掀起了全國人民獻愛心的活動,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歷,只要你胸中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是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品格的人生定位。
感恩母愛的感言
這就是母愛2006-10-28 12:19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經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導游趁機說了一個感人卻也感傷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許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國來的救難人員不斷搜尋著可能的生還者。
兩天后,他們在縫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畫面——一位母親,用手撐地,背上頂著不知有多重的石塊。
一看到救難人員便拼命哭喊著: “快點救我的女兒,我已經撐了兩天,我快撐不下去了……”她七歲的小女兒,就躺在她用手撐起的安全空間里。
救難人員大驚,賣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圍的石塊,希望盡快解救這對母女,但是石塊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無法快速到達她們身邊。
媒體到這兒拍下畫面,救難人員一邊哭、一邊挖,辛苦的母親一面苦撐等待著……透過電視、透過報紙,土耳其人都心酸得掉下淚來。
更多的人,放下手邊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動。
救援行動從白天進行到深夜,終于,一名高大的救難人員夠著了小女兒,將她拉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
母親急切地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
”
以為女兒還活著,是她苦撐兩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
這名救難人員終于受不了,放聲大哭:“對,她還活著,我們現在要把他送到醫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過去
”他知道,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松手讓土石壓死自己,所以騙了她。
母親疲累地笑了,隨后,她也被救出送到醫院,她的雙手一度僵直無法彎曲。
隔天,土耳其報紙頭條是一幅她用手撐地的照片,標題“這就是母愛”。
長得壯碩的導游說:“我是個不輕易動感情的人,但是看到這篇報導,我哭了。
以后每次帶團經過這兒,我都會講這個故事。
”其實不只他哭了,在車上的我們,也哭了……
母愛就是痛并快樂著
很早的時候看過一篇外國小說。
有兩家人家都生了四五個孩子,巧合的是兩家的最小一個孩子同歲,他們世代相鄰,過著窮困潦倒,食不裹腹的日子。
有一天,兩個最小的孩子在門口玩,來了一輛豪華的轎車,從里走出一位高貴的婦人,她對兩個孩子說:“我觀察你們好多次了,你們真可愛,我沒有孩子,你們誰愿做我的孩子,我保證像親媽媽一樣愛你,還給你的媽媽許多錢。
”兩個孩子的母親跑來。
其中一個抱過孩子,大聲說:“我就是窮死,也不賣孩子
”另一個眼淚汪汪,想了良久,最后,她接受了貴婦人的錢,讓她帶走了自己的孩子。
母親有了錢,家里的日子好了許多,他們不用那么辛苦,房子也換了新的,一切都比原來好多了。
但是這位母親遭到了所有人的謾罵,特別是那位鄰居,她一直受著人們的尊重,她總是不時地把頭抬得高高地說一句:我就是窮死也不賣孩子。
二十年后,鄰居最小的兒子和他當年的母親一樣重復著他們苦難的生活。
這一天,他們的門口又來了一輛豪華轎車,從車上走下一位英俊瀟灑的青年,他就是當年那個被賣的孩子,回來接他的全家。
他已經是一個大公司的董事長,成了他養父母的繼承人。
青年走下車,尋找他的親人和兒時的朋友,那個和他同齡的伙伴看著眼前這位與他天地懸隔的貴人。
卻在心里癡癡地想:當初我本來也可以這樣的。
這時他的母親還是輕蔑地說:我就是窮死也不賣孩子,聲音卻小得可憐,而她的兒子,分明向她投去恨恨地一瞥
作為母親,誰愿意骨肉分離,誰愿意寄人籬下,但是母親并不是萬能的,不是要什么都有什么的。
雖然母愛都是一樣的,但是表現出來,有的卻是無奈的,無力的。
正如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有同樣的尊嚴,但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可以得滿分,一個沿路乞討的乞丐就要打折扣。
母愛何嘗不是如此,想給孩子滿世界的愛,但自己尚無立錐之地,又怎么能拿一席之地給孩子。
與其和孩子朝夕相處而受凍挨餓,倒不如讓他吃飽穿暖而骨肉分離;與其在家共享天倫卻愁容滿面,倒不如讓他心想事成而寄人籬下。
母愛愛的是孩子,不是母親;母親應該替孩子著想,而不是想著自己;母親只為著自己的感情解脫了,得到了,補嘗了,孩子呢
他可是失去了,遭災了,甚至是毀滅了。
母親如果只為自己考慮,只為自己得到兒子,不再受相思之苦,這種愛就是自私,為了自己的自私,不顧孩子的前途,不顧孩子的感受,不顧孩子的成長,更不顧別人——孩子養父母的真情奉獻。
這樣的母親,即使守著兒子長大又會怎樣
他有可能上不起學,有可能十幾歲就去打工,他就有可能成為跟他母親一樣的人。
這樣,母親不是等于變相地殺了她的兒子,她的兒子本來可以有良好的教育,安逸的生活,溫暖的親情,他以后很可能就是一個白領,一個出色的人才,但是,因為親生母親的愛,什么都沒有了。
如此,倒不如沒有這種愛,因為這種愛是不公平的。
它是以一方面的滿足,另一方面的窒息,直至死亡——靈魂與才智的死亡為代價的。
大凡有遠見的母親,哪一個不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孟郊不是有這樣一首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那位為游子縫衣的母親,如果不是為了讓兒子出去干一番事業,能舍得讓他遠離自己嗎
徐霞客的母親知道兒子胸有大志,要他盡管出去,不要因為她而影響自己事業,這給了徐霞客極大的信心。
假如徐的母親整天哭哭啼啼,不讓兒子離開自己半步,徐霞客哪能有如此的成就
一塊貧瘠的土地上長著一株快要枯死的幼苗,有人把它移到肥沃滋潤的地里,它很快茁壯成長了,這時候,非要把這正長得茂盛的苗兒移回去,結果會怎么樣呢
只有枯萎。
我當然知道母愛的偉大,母親想把一切都給孩子,關鍵是你有愛的能力嗎
就像那塊貧瘠的土地,它也想讓它的苗兒長得壯,但是它拿什么讓它長呢
母愛除了體現在心理上,更多地是在行動上,你什么都不能給孩子,只能給他更多的罪受,這樣,你即使天天在心里喊:我親愛的孩子,媽媽多愛你,多愛你,又有什么用呢
你的這種愛只會讓人恐懼,只會給孩子的終生蒙上陰影。
母愛愛的是孩子,不是自己,只要孩子幸福,自己的痛又算什么,如果只為自己感覺幸福,不在乎孩子的痛苦,這豈不害了孩子一生,如果孩子在別人家是幸福的,健康的,快樂的,安裕的,做母親的不也從心里感到甜蜜嗎
雖然母親的心里會有骨肉分離的痛,但是有多少母親的心里沒有痛呢
有的母親外出打工,有的母親需要求學,有的母親忙于經商,有的母親兒子遠在國外,有的兒子常年守衛祖國邊疆。
不管是哪種形式,都是母子不能相見啊,雖然他們中沒有一個養父母亙在中間,作為一個貧窮的母親,有一個同樣有愛心的母親替你把孩子養大,這是多么幸運的事啊,最主要的是,他還是你的兒子,并沒有因為有了養母就不承認你是她的生母啊。
所以所有愛孩子的母親,多想一想孩子少想一些自己吧,每個母親的心中都有痛,這種痛又都是為了對孩子的愛,不要因為你的孩子在別人家里就痛不欲生,孩子遲早都是要離開母親的,只不過你的孩子離得早了上點罷了,但是他同樣在另一個母親的懷里享受母愛,你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做個好母親,就是把痛留給自己,把快樂留給孩子,然后自己也跟著快樂,母愛就是痛并快樂著。
感恩父母的參賽感言
看《讓生命充滿愛》觀后感你愛國嗎
你愛讀書嗎
你愛你的父母嗎
你的心中有愛嗎
《讓生命充滿愛》讓我感受了在生命中流淌的音符——愛。
這次引發無數中國心靈的大型演講激蕩了每個人對生活、生命和心中所愛的反省。
演講者鄒越老師舉了一個個關于熱愛祖國、感謝老師、關愛父母、努力學習的故事,給我們心靈的震撼,每一個感人之深的故事都值得我們深思。
每個人口口聲聲說著“我愛國,我愛我的祖國”,可當我們的五星紅旗隨國歌伴著音樂聲冉冉升起的時候,有誰想到向國旗致敬呢
那是我國的國旗,是古代勞動人民用鮮血染成的。
鄒老師講了關于一個愛國的“黑人男孩”的故事,他在比賽途中摔倒了,站不起來,忍著劇痛,他用指甲摳住跑道,鮮血隨著指甲流淌下來,心中一個堅定的信念“我代表的是我的國家和人民,我不能輕易放棄
”,就這樣,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他成功了,他為黑人贏得了榮譽
這個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使我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第二位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們身邊每一個敬業的園丁——老師。
還記得離開我們人民女教師殷雪梅嗎
2005年3月31日下午,殷雪梅老師帶學生過馬路時被一輛疾馳而來的小轎車撞出25米遠,當時為了救人,她把6名學生推開,自己卻倒在了血泊之中,當時新聞中是這樣說的“孩子得救了,但殷雪梅卻永遠地走了。
殷雪梅是位普通的小學教師。
她用愛心教書育人,以真情關愛學生終于職守,更在危急關頭用生命鑄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像這樣愛學生的老師,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是,他們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意味著一生的奉獻,而我們卻不知道老師的良苦用心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正是我們迎來的第三位主人公,他是一個在山區出類拔萃的學生,母親為他考取了全中國最高的學府——清華而感到驕傲,可在此同時又意味著一個新問題:學費。
對于一個在山區長大的人來說,雖然能上學已經很不錯了,但高昂的學費仍讓他們望塵莫及,母親為了能讓他學,把田里的牛賣了,為了讓他讀完大學,不惜去賣血,為了能照顧他,買了一張往北京的機票。
她找不到工作,為了維持生計,她去撿垃圾,面對人們異樣的目光,這是為了她的孩子
可她的孩子卻不知道母親是怎樣賺到這些錢的,甚至有時還去酒吧,一用就是30塊
后來母親昏倒在垃圾桶旁,他看到后竟然為了面子若無其事地走開了,等他回來已經空無一人。
他覺得自己錯了,開始發奮讀書……最后見到了母親。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淚水不止一次濕潤了我的眼眶,我們要知道,我們不是為了老師而讀書,是為了我們的將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并不是讀完書就萬事大吉了,我們要支撐的是我們的家庭和偉大的祖國,家庭靠我們維持,國家靠我們創造
讓我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吧
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自己》觀后感今天,看了鄒越的演講。
這是我觀看許多次演講當中最精彩的一次,也是最震撼的一次,更是讓我徹底流淚的一次。
對我觸動、影響、感染很深。
不是因為演講的口才有多好,也不是因為多么具有感染力,而是因為一種真實,一種情感,一種社會責任,一種人格魅力,一種愛的號召力。
當我觀看到鄒越一邊演講,一邊流淚的時候,我感覺到這是一次真實而發自己內心地演講;當我觀看到聽演講的那些人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的時候,引起我的深思和共鳴。
鄒越的這次演講,之所以能引起許多人的深思和共鳴,說明許多人心靈深處是純凈的,善良的,靈魂深處也在追求著大善大愛。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因而,人生的體驗也是不一樣的。
但在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中,生存性質卻是相同的,每個人都在為生存而疲于奔波。
這樣,往往容易忽略許多生命中重要的細節,以及忽視了生命中的愛、情感以及現在。
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自己。
多么簡單的話語,卻是要用心、用行動來完成的。
怎樣用心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自己
怎樣付諸行動,才能做到真正地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自己
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愛祖國。
鄒越講了世界冠軍的例子。
的確那些世界冠軍在奪金的最后關鍵時刻都是想到了自己的祖國;還有奧運會上一個來自己小國家的一名運動員,為自己的祖國而參賽,跌倒了爬起來,心中念著自己的祖國,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的國家經歷許多艱難困苦后,如一條巨龍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我們都為此感到自豪和驕傲,我們更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熱愛祖國并不一定非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只要我們從點滴小事做起,尊守公民法則,尊守社會公約,講文明,愛護公物,愛護花草樹木,多一些愛心,提高個人素質,也是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愛老師。
鄒越講了油田實驗高中一個普通的人民教師,在教育崗位默默無聞的工作了幾十年,為一些貧困學生捐贈錢物的感人事跡。
是呀,老師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遇到的。
生命中的恩師,也如父母一樣,會付出父母一樣的慈愛。
因而一定要用真心去愛自己的老師,感恩老師。
愛父母。
不是一個“愛”字就能表達的。
鄒越講了許多簡單的事情。
當他講到,“父母在兒女小的時候,每天為兒女洗手、洗腳,可是我們每一個愛父母的人,卻做不到每天為父母洗手、洗腳”時,我流淚了;特別是鄒越講到他為母親洗腳的事情,母親總是笑著讓他離開,可當他真正為母親洗腳的時候,母親卻淚流滿面......鄒越又問到:“我們每個人每天認真仔細地觀察父母的臉了嗎
我們每個人每天注意父母的衣著了嗎
......”我再次被感動了,不但受到了啟迪,還受到了教育和反思。
是呀,我給予父母多少
我幫助父母多少
父母一生忙碌,每天起早貪黑,那是為了兒女們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可我們做兒女的每天起早貪黑,卻是為了自己的兒女生活得更好、更幸福,我們從沒有真正地考慮過父母,忽略了父母的感受,而父母總是默默地奉獻,默默地支持。
我們每個人都明白父母的恩情如高山大海,也懂得永遠報答不了父母的恩情。
可我們真正用心愛父母了嗎
仔細回想一下,在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每一個瞬間,有多少數不清的噓寒問暖,有多少數不清的關懷,有多少數不清的洗涮......父母從不圖回報,也從不責怪兒女,總是用慈愛、奉獻和付出照顧、關懷、溫暖子女,直到父母頭發花白,直到父母步履蹣跚,直到父母彎腰駝背......是呀,父母給了我們做兒女的無盡的等待,等待兒女的溫情,等待兒女的回贈。
我們做兒女的一定不要留給父母更多的等待,應當盡早讓父母享受到兒女的愛,給父母多一些溫暖,多一些陪伴,多一些交流,每天早起一點,每天少睡一點,多給父母洗洗手、洗洗腳、洗洗衣、做做飯。
用真心的愛回報父母的愛。
千萬別忽略了“現在”。
只有愛別人才能做到愛自己。
總認為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也能夠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畢竟能力有限,做到的也只是微乎其微。
我思考并總結自己走過的人生路,總想活出自己的個性,活得有意義,活出有價值的人生,同時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可三十多年過去了,學習了很多專業知識,從事了很多種工作,雖然積累了很多社會經驗,但結果卻是一事無成,也感覺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在遺憾、嘆息、艱辛中追問自己,是否達到了理想的人生
茫然的我,回答自己,離理想的目標遠之又遠之。
所以覺得自己什么事情也沒做好,也就沒有做到真正愛自己。
但一定要從現在開始更積極、更努力。
我想,只有愛自己,才會愛別人;只有愛老師、愛父母,才會愛祖國。
相信一個真正讓生命充滿愛的人,一定會活出精彩而與眾不同的人生。
搜一篇感恩課程的感言
感恩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
在自然界中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中華五千年文明孕育的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等許多傳統美德,如“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處世信條。
《史記》中寫的荊軻、曹沫等,其實都為報恩而甘愿獻身的豪杰,這是一種公認的社會美德。
現代社會,經濟發達了,物質文明了,孩子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也多元化了,但不知感恩,這是一種潛在的危機。
新課程也要求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得到統一和諧的發展。
因此,開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擁有,這是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時代的要求,學生個性健康人格健全發展的必要。
是學校德育的基礎。
在當下一代獨身子女,因生長環境的特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能力缺陷和情感缺陷。
究其因一家長在一定程度上的太嬌慣和一味的溺愛,只重視孩子的智力投資,而忽視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養;二學校應試教育,重知識傳授,唯考試成績,輕道德、情感、個性的養成教育;三社會文化環境、影視書刊、網絡虛擬世界的不健康因子。
這就是我們必須進行不懈的感恩教育的原因所在。
不要讓“哎呀,不養兒不知道報娘恩
”成為遲來的感慨。
感恩教育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教育,立足于使學生達到“向善”的境界,引發學生形成蓬勃向上的態度、意志和情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珍惜生命。
感恩教育也是社會、家庭、學校的系統工程。
感恩教育更是構建學校德育的重要元素,學校德育的基礎,。
因此,從教育的層面,必須切實地開展感恩教育。
學校可以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動。
通過班會課、主題班會課、閱讀課等途徑向學生傳輸為什么要感恩、怎樣感恩。
使學生知道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知恩與圖報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
使學生懂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生活、對親人、師友、社會、祖國、人類、自然心存感激。
學會如何用正當的方式給予報答。
其次,創建感恩文化、激發感恩情感,我校本學期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生喜聞樂見的載體積極創建感恩文化氛圍。
如開展“辭舊迎新話感恩”、《感恩父母一封家書》等,讓學生接受感恩的熏陶;舉辦以感恩為主題的感恩月,征文比賽,舉辦感恩2007等。
讓學生處處體會到感恩的情感,感受到感恩就在我們的和諧生活之中,深化學生的感恩意識。
其三,強化感恩實踐,實現道德內化。
在學生獲得感恩知識,體驗感恩情感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把感恩意識和情感貫徹到學生的行動中去,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使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在新課程背景下,將感恩實踐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納入課程管理,同時建立激勵機制,以機制來促使學生自覺報恩習慣的養成。
感恩實踐列入社區服務課程進行管理,建立感恩檔案。
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和最基礎的感恩報恩活動做起。
如給養育自己的父母,培養自己的老師寫感恩信,親手制作最簡單的賀卡等。
雙休、假節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報答恩人、親人、社會、家鄉的事情,并記錄下來,整理進入個人成長記錄袋,同時,讓學生對活動進行小結與反思。
學校對這項實踐進行學分認定,并將其作為綜合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
這種教育和實踐,對于構建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明白了愛從來就是雙向的,誰都沒有只奉獻無回報的義務,也沒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權利。
人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父母、他人、社會、祖國、大自然恩惠,要用感恩心來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養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
同時也使學生深知感恩不僅是物質上的,還包括情感上的回報,而且情感的回報是雙向的。
人處于感恩的心態時,其精神需要從中能得到一種欣慰的滿足,能真切地從感恩中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這種愉悅是物質和金錢所不能替代的。
真正的“知恩”是發自內心的,是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的,是一種自然和本性的流露。
只有用心去感受、品味生活中、學習中的美好,從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才能得到幸福感。
從而精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拓展、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