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天也不空使人】(諺)連老天也不白白派遣人做事。指要人去辦事,總要付給報酬。
【第2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 釋義:比喻受牽連。 例句:他已經(jīng)看出來了,照這樣下去,要處理的處理不了,還得“把送殯的埋在墳里”,還得給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凈的病……
【第3句】:【鹽緊好賣,賊緊好偷】(諺)鹽在緊缺時容易賣出,賊在人們緊張忙亂中容易行竊。偏指人應(yīng)當(dāng)從容謹慎做事,不要匆忙慌亂,給竊賊留下可乘之機。
【第4句】:【地誤誤一季,人誤誤一輩】見“耽誤了莊稼是一季,誤了孩子是一代”。
【第5句】:【難字壓頂,寸步難行;闖宇當(dāng)頭,隨意縱橫】(諺)被困難壓住頭的人是什么事也做不得的;只要敢闖,就會有希望有前途。指事業(yè)上要想有成就,就必須大膽開拓。
【第6句】:【拿魚先拿頭,刨樹要刨根】(諺)捉魚要抓緊魚頭,魚就無法溜走;刨樹要從根刨起,樹才能徹底挖掉。比喻做事必須抓住要害,解決問題必須抓住根本。
【第7句】:【冤死別告狀,窮死別當(dāng)當(dāng)】(諺)告狀:向衙門遞上訴狀書。當(dāng)當(dāng):用實物抵押現(xiàn)金。指舊時衙門和當(dāng)鋪,是最黑暗和剝削最殘酷的地方。
【第8句】:【拾了根襪帶,配窮了人家】(諺)好襪帶必須配上好衣裳,好衣裳又須配上好飾物,越配越多,最后配窮了家當(dāng)。指奢侈往往從細小處開頭。
【第9句】:【老表】“老表”是江西人的別稱,此稱從來沒有外傳或擴大地域,是江西人的“專利”。為什么稱江西人為“老表”呢? 傳說朱元璋同元軍作戰(zhàn),被打得大敗,而且身負重傷逃到江西康山地方,當(dāng)?shù)刎毧噜l(xiāng)民知道他是反對元朝的,就把他藏到山洞里,治傷供食,使朱元璋的傷口很快治愈。當(dāng)要離別鄉(xiāng)親時,他非常感激,老鄉(xiāng)們好像未卜先知地對他說:“你要是將來當(dāng)了皇帝,恐怕就不認得我們平民了!”朱元璋連忙回答說:“不會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話,你們只管來找我。”老鄉(xiāng)們說:“皇宮大院的,我們?nèi)ツ睦镎夷悖烤退阏业搅耍覀兤矫裼帜睦镞M得去?文案高興高興算了。”朱元璋卻一本正經(jīng)地說:“你們就說是我朱元璋表親來找就行了。” 1368年,朱元璋真的當(dāng)上了明朝開國皇帝。有一年,江南一帶發(fā)生了旱災(zāi),尤以江西為重。廣大農(nóng)民每年還是分夏秋兩季向朝廷交納賦稅,并要按丁服“徭役”。貧苦鄉(xiāng)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想起了“朱老表”,于是,鄉(xiāng)民來到朝廷后,自稱是朱元璋的老表,獲準(zhǔn)進了皇宮大院。他們?nèi)f萬沒有想到,朱元璋真的召見了他們,并詳細地聽了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結(jié)果.在這一年,朱元璋下令減免了他們的稅收。從此,“老表”便成了江西人的代名詞。外人不知道就里,還以為“老表”是笑話江西人土氣呢。
【第10句】:【偏憐之子不保業(yè),難得之婦不主家】(諺)偏憐:偏寵愛憐。慣寵的子弟守不住家業(yè),高攀來的媳婦不會主持家事。指一味寵愛偏袒之下出不了實干的人才。
【第11句】:【空棺材出喪——木中無人】(歇)木:棺木,諧“目”。指人自高自大,看不起別人。常含責(zé)罵意。
【第12句】:【在家一把火,出門一把鎖】(慣)一把火:燒火做飯。一把鎖:鎖上門。指單身一人過日子。
【第13句】:【潘郎倒騎驢——永不見你畜牲面】(歇)潘郎:晉代潘岳,字安仁,也稱潘安,貌美,詩文中常作為美男子的代稱。畜牲:本指驢,轉(zhuǎn)用來罵人。指永遠不與壞人見面。 多用來表示斷絕關(guān)系。
【第14句】:【送瘟神】(慣)瘟神:傳說中會散播瘟疫的惡神。比喻送走了令人厭惡或給人帶來災(zāi)難的人。
【第15句】:【千金難買好音訊】(諺)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好的音訊。指使人振奮的好消息是最有價值的。
【第16句】:【搽胭脂抹粉】(慣)胭脂:一種紅色的化妝品,常涂在兩頰或嘴唇上。粉:化妝用的細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妝品化妝,比喻掩飾缺點、錯誤或罪行。
【第17句】:【跑掉了兔子殺狗吃】(慣)比喻有了錯誤遷怒于他人。
【第18句】:【姑爺進門,小雞沒魂】(諺)姑爺:岳丈家對女婿的敬稱。沒魂:嚇掉了魂。指女婿是丈人家的嬌客,女婿一來,就要殺雞置酒,盛情款待。
【第19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兒酸】(歇)疙疸:同“疙瘩”,小球狀或塊狀的東西。本指六月的梨不成熟,味兒有些酸;轉(zhuǎn)指人有些迂腐。
【第20句】:【一顆心吊在嗓子眼上】(慣)形容提心吊膽。 也作一顆心提到嗓子眼兒。 一顆心懸在半天里。
【第21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22句】:【拈不得輕,負不得重】(慣)拈:用手指夾取東西。輕的拈不起,重的背不動。比喻人什么本事也沒有。
【第23句】:【被盜經(jīng)官重被盜】(諺)重:再次。被賊偷盜,去官府報案所花費的,就同再次被盜一樣。指舊時官衙勒索厲害。
【第24句】:【大手抓草,小手抓寶】(諺)指人只肯動手、不肯動腦,也就只能長得大手大腳,從事粗笨的體力勞動;勤學(xué)習(xí)善用腦的人,手腳靈巧,能創(chuàng)造價值大的物質(zhì)財富。
【第25句】:【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諺)夏至: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農(nóng)歷五月后半月。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農(nóng)歷十一月后半月。 指夏至還沒到最熱天,冬至還沒到最冷天。
【第26句】:【枇杷黃,醫(yī)者忙;橘子黃,醫(yī)者藏】(諺)枇杷皮色發(fā)黃時是夏天,這時瓜果桃李齊上市,疾病多,醫(yī)生忙;橘子皮色發(fā)黃時是冬天,市上沒了瓜果,疾病少,醫(yī)生閑。指夏季人們亂吃瓜果,容易生病。
【第27句】:【老和尚念經(jīng)——過一天算一天】(歇)指得過且過,敷衍地過日子。
【第28句】:【拿草棍兒戳老虎的鼻子眼兒】(慣)比喻自己找死。
【第29句】:【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見“大簍灑油,滿地撿芝麻”。
【第30句】:【耳聞不如目見】(諺)耳朵聽來的,不如親眼看到的準(zhǔn)確可靠。指耳聽是虛的,眼見是實的。 也作耳聞不如目睹,目睹不如身受。 耳聞不如目睹,目睹不如親歷。 耳聽不如眼見,眼見不如手摸。
【第31句】:【上刀山,下火海】 釋義:比喻奮不顧身,進入危險境地。“下火海”又作“跳火海”。 例句:蝦仔痛心地說:“我有錯,我有罪,要改正錯誤,戴罪立功,只要用得著我,上刀山,下火海,我蝦仔都敢去+。”
【第32句】:【艄公不搖櫓,誤了一船人】(諺)艄公:木船上掌舵的人。艄公不搖櫓,船就無法前進。比喻占著領(lǐng)導(dǎo)的位子不理事,就會使事業(yè)癱瘓。
【第33句】:【十個孩子九隨母】(諺)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緊隨母親的。指孩子跟隨母親的時間長,脾性、志趣等總是受母親的影響大。
【第34句】:窮漢妻,半張犁。
【第35句】:【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慣)五更:從黃昏到拂曉的一夜間共分為五更,這里指第五更,正是拂曉時分。趕集:到集市上買賣東西。 起了個大早,到集市卻很晚。比喻起步很早,卻耽擱了時間,誤了辦事。 也作“起五更,趕晚集”。
【第36句】:【放到案板上的肉——提起一條,放下一堆】(歇)比喻人不由自主,只能任人擺布。
【第37句】:【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 釋義:比喻不甘心失敗。 例句:“敵人是‘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我們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第38句】:【給力】“給力”一詞,意思是很有幫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實際使用中也可以加一個否定前綴,如“不給力”,表示某事件或某個人帶給自己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給力”原屬網(wǎng)絡(luò)語言,最早出現(xiàn)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它從網(wǎng)絡(luò)到社會應(yīng)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嚴肅和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竟以《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為頭版頭條標(biāo)題,立刻引發(fā)如潮熱議。文章介紹了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華麗轉(zhuǎn)變。如此給力的標(biāo)題,被細心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并截圖發(fā)布在微博上后,引發(fā)了強力圍觀,網(wǎng)友們紛紛大呼“標(biāo)題給力”,與年輕人接軌。網(wǎng)友們笑了,正規(guī)媒體開始接納網(wǎng)絡(luò)語言。自此,“給力”一詞頻繁出現(xiàn),并被人們接受。
【第39句】:【亮牌子】(慣)比喻明確告訴人自己是干什么的。
【第40句】:【肚大如柳斗,神仙難下手】(諺)肚大:大肚子病,即臌(gu)癥。柳斗:用柳條編織成的提斗。指臌癥是不治之癥。
【第41句】:【賊無歷底中道回】(諺)歷底:內(nèi)應(yīng)。指賊行竊無內(nèi)應(yīng),無法下手,往往中途返回。
【第42句】:【碰杯】飲酒時碰杯的由來有兩說。一說來自古希臘。據(jù)傳說古希臘人認為:人們喝酒時,鼻子能聞到香味,眼睛能看到酒色,舌頭能嘗到酒味,唯有耳朵例外。于是他們想出個好辦法,即在飲酒前先互相碰一下杯子,讓這種清脆的響聲傳人耳中,以滿足“五官”之所需。 二說來自中國古代。在古代,并非只有喜慶或親朋好友間飲酒,還有會盟、生意場合、招待使者等,都需要飲酒。古人為防不測,約定俗成以碰杯溶酒表示誠信。這些場合的規(guī)矩,慢慢演變成一種禮儀,形成了飲酒的禮俗。
【第43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諺)道:道行,佛家修行的工夫。魔:佛教指破壞修行的惡魔。指道行有一尺高,阻擋修行的魔力就有一丈高。原為佛門用語,是說修行者越進步,前面的阻力越大。比喻人在事業(yè)上的成功越大,進取越艱難。 也作“道高一丈,魔高一丈”。
【第44句】:【節(jié)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諺)燕銜泥:燕子壘窩,靠一口一口地銜來泥,費時而又艱難。 河決堤:河水沖開了堤岸,其勢迅猛異常。指節(jié)約是美德,但很費力;浪費是惡習(xí),但很容易。
【第45句】:【富得快,跑買賣】(諺)要想很快富裕起來,最好是經(jīng)商做生意。指經(jīng)商能很快致富。
【第46句】:【孔夫子搬家——凈是韋】(歇)孔夫子:即孔子,春秋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設(shè)想家里的書一定很多。 凈:只。書:諧“輸”。指總贏不了,或總是失敗。 也作孔夫子搬家——盡是書。 孔夫子搬家——都是書。
【第47句】:【騎馬尋馬】 釋義:比喻暫時做某一工作,同時尋找更好的工作。也比喻先取小利,再謀大利。 例句:“如果收了我的實收,他自然照應(yīng)我。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里頭了。”
【第48句】:【憔悴皆因心緒亂,從來憂慮最傷神】(諺)憔悴:面黃肌瘦。人憔悴都是因為心情太壞,多憂多慮是最傷精神的。指人要健康,關(guān)鍵在于清心寡欲,無憂無慮。
【第49句】:【女大不中留】(諺)指女兒長大了就應(yīng)該出嫁,不可久留娘家。 也作女大不中留,留下結(jié)冤仇。 女大留不得,留下惹是非。
【第50句】:【千里姻緣一線牽】 釋義:舊謂月下老人能將遠隔千里的有緣男女用紅線連起來,結(jié)為夫妻。 例句:“我的兒,你們女孩兒家哪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緣一線牽。’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預(yù)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紅絲,把兩個人的腳絆住,憑你兩家哪怕隔著海呢,若有姻緣的,終究有機會作成夫婦。”
【第51句】:【敲門磚,不值錢】 釋義:用來敲門的磚頭,門敲開,磚便丟棄了。比喻借以謀求名利的工具,目的達到后就沒有價值了。 例句:他知道,到胡老大那里去,求他給說情,那只是敲門磚,不值錢。而以后到高大干那里取批條,才是目的。
【第52句】:【殺回馬槍】(慣)回馬槍:古時一種槍法,兩人交戰(zhàn)時,一方詐敗而走,待對方追至切近,回過馬來給追擊者以致命一擊。1指先撤退,待對方麻痹后,回過身來進行突然襲擊。也指假裝離開,出其不意突然回來。2指揭發(fā)自己同伙的問題。
【第53句】:【黃了】“黃了”這一俗語,專指好事沒有辦成。如對象沒搞成被說成黃了。 “黃了”源自哪里呢?舊時代做生意,開張的那天,門外要貼上“開張大吉”的大紅紙喜報一張。春節(jié)休息,正月十六開始營業(yè),開門那天,也要在門外貼上“開市大吉”的大紅紙喜報。相反,如果一家商店經(jīng)營不善,沒法經(jīng)營下去了,店鋪關(guān)門,就用一張黃紙,寫上“收市大吉”貼在門上。由此,人們就將一家生意的關(guān)門,說是“黃了”。久而久之,引申為凡是沒有辦成的好事都可以說“黃了”。壞事沒辦成沒有說“黃了”的。
【第54句】:【十二屬相】“十二屬相”也稱十二生肖。古人用十二地支記時,十二地支代表了十二時辰。古人又根據(jù)他們對動物出沒活動時間的規(guī)律,把十二時辰配上了十二生肖:子:子夜十一時至第二天凌晨一時,這時候,老鼠的活動最為活躍,“子”就同鼠搭配,稱為“子鼠”。 丑:牛吃足了草,凌晨一至三時還在咀嚼,準(zhǔn)備凌晨出來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稱為“丑牛”。 寅:據(jù)說凌晨三至五時,這時候老虎最兇猛,所以“寅”同“虎”搭配,稱為“寅虎”。 卯:凌晨五時后,月亮(又叫玉兔)還在照耀大地,所以“卯”同月宮神話中唯一的動物玉兔相配,稱為“卯兔”。 辰:龍是神話中的動物,傳說早晨七至九點鐘已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所以辰時屬龍。 巳:據(jù)說,早晨九至十一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動,不會傷人,所以巳時屬蛇。 午: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太陽當(dāng)頭,據(jù)方士的說法,午時陽氣到達極限,陰氣將產(chǎn)生,馬跑離不開地,是“陰”類動物,所以午時屬馬。 未:下午一至三時,羊吃了這時候的草,據(jù)說并不影響草的再生,所以未時屬羊。 申:下午三至五時,猴子異常活躍,申時屬猴。 酉:下午五至七時,傍晚來臨,雞開始歸窩,所以,“酉”跟雞搭配,稱為“酉”雞。 戌:下午七至九時,黑夜來臨,狗開始“工作”:看家、守夜,所以,“戌”同犬搭配。 亥:晚上九至十一時,夜已深,豬憩睡得更熟,所以“亥”跟豬搭配,稱“亥豬”。 十二生肖是我國用于記錄年的一種方法,如《泰山廟圣旨碑》題:“泰定鼠兒年十月二十三日”,“鼠兒年”即子年。十二生肖也是我國在古代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如子鼠年生的屬鼠,丑年生的屬牛,依次相配。這叫“十二屬相”.或者叫“屬相”。
【第55句】:【你有長籮索,人家有彎扁擔(dān)】 釋義:蘿筐繩子再長,用彎扁擔(dān)也能把籮筐挑起來。比喻計策再高明,對方也有對付的辦法。“索”又作“繩”;“彎”又作“翹”。 例句:我們特派員雖然計謀多端,終究比不過人家,真是“你有七算,人家有八算;你有長籮索,人家有彎扁擔(dān)”。
【第56句】:【除了死法有活法】(諺)除去原本固定的辦法,更有許多靈活變通的辦法。指做事不要死守成規(guī),只要放開思路,辦法很多。
【第57句】:【百步無輕擔(dān)】(諺)路程一遠,肩上的擔(dān)子就會越挑越覺沉重。指人遠路負重極為吃力。 也作“遠路無輕擔(dān)”。
【第58句】:【撞大運】(慣)比喻抱著僥幸心理去碰好運氣。也比喻走運。
【第59句】:【一路榮華到白頭】(慣)指一生官運亨通,富貴顯達。多用作祝福之語。
【第60句】:【多深的水,養(yǎng)多大的魚】 釋義:比喻有什么樣的條件才有什么樣的人。 例句:我不用了解就猜個八九不離十。多深的水,養(yǎng)多大的魚,她準(zhǔn)是嫌咱這灣子水淺了。其實,咱無風(fēng)港輪船都跑得開,再大的魚也養(yǎng)得了她。 ………
【第61句】:【開口子】(慣)l指江河決口。 2比喻從某一方面能獲取好處。 3比喻從某一方面突破、進展。
【第62句】:【春分無雨病人稀】 釋義:春分時節(jié)天晴,人就少生病。 例句:“春分雨,人災(zāi)”引諺云:“春分無雨病人稀。”
【第63句】:【油瓶倒了不扶】見“推倒油瓶不扶”。
【第64句】:【老虎不嫌黃羊瘦】(諺)比喻東西只要還有一點用處,就要抓住不放。也指強者對弱者的掠取,是不計多寡肥瘦的。
【第65句】:【只恨爹娘少生兩只腳】(慣)形容倉皇逃命時的急切心情。
【第66句】:【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火】見“進門一把火,出門一把鎖”。
【第67句】:【此地?zé)o銀三百兩】是形容愚蠢的人做事情弄巧成拙,欲蓋彌彰的行為。 它源自古代一個故事。 據(jù)說從前有個做小本生意的人叫張三,好不容易攢了三百兩銀子,卻又不知藏在哪里才安全。最后他把銀子裝進一個壇子里,埋人自家菜園。埋完后還不放心,他又往地上插了一個木牌,寫著“此地?zé)o銀三百兩”。 第二天,鄰家王二瞧見木牌,心里想:“張三也太傻了,這不分明是告訴別人這里有銀子嗎?”王二三下五除二把銀子刨了出來,偷回家去。但心里卻惶恐不安,想到自己是張三的鄰居,張三丟了銀子,肯定第一個懷疑他。為了標(biāo)榜自己“清白”,王二也寫了張字條,貼在張三的木牌上,上面寫著“隔壁王二不曾偷”。 這不是倆“二百五”嗎? 后來,人們就把不打自招的愚笨行為叫做“此地?zé)o銀三百兩”了。
【第68句】:【見閻王】(慣)閻王:迷信指管地獄的神。指死亡。 也作見閻羅王。 見閻王爺。
【第69句】:【走桃花運】見“交桃花運”。
【第70句】:【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釋義:與己無關(guān)的事,一律不表示態(tài)度。 例句: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們家務(wù)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fēng)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
【第71句】:【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諺)指說話要有分寸,不能夸大其詞。 也作“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
【第72句】:【光禿禿的樹杈留不住鳥】(諺)比喻沒有吸引人的物質(zhì)條件與良好的環(huán)境,就留不住人才。
【第73句】:【人人心里一桿秤】(諺)指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對客觀的認識與評價。
【第74句】:【肩膀端著一個腦袋】(慣)指跟普通人一樣,沒什么區(qū)別。 也作“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
【第75句】:【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fēng)】 釋義:比喻依仗勢力,橫行霸道。 例句:貴他娘站在門口叫陣:“劉二卯!甭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fēng),你出來咱在大街上文案!”
【第76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慣)南山: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指福運就像東海一樣無邊,壽命就像終南山一樣綿長。多用于祝壽。 也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第77句】:人要心強,樹要皮硬.
【第78句】:【鈔票】有時候我們把錢說成是“鈔票”,國家印錢(紙幣)說成是印鈔票,檢驗人民幣真?zhèn)蔚臋C器叫驗鈔機。那么,“鈔票”是怎么來的呢? “鈔票”就是我們所說的紙幣。紙幣源自宋代,北宋時,為了方便商人攜帶巨款,四川的一些富商聯(lián)合起來,印制了一種信譽貨幣——交子,它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道的最早的紙幣。在當(dāng)時,偽造交子罪同于偽造官方文書。 紙幣在實行過程中幾經(jīng)起落。明朝曾印過“大明寶鈔”紙幣,后宣告發(fā)行失敗。清朝建立后,除順治年間外,一度不再印制紙幣,市場流行的貨幣為銀子。直到清朝后期,軍費開支浩繁,加上南方一帶爆發(fā)“太平天國”運動,致使國庫空虛,于是,咸豐三年(1853年),朝廷正式發(fā)行了兩種紙幣,一種為“大清寶鈔”,另一種為“戶部官票”,兩者合起來叫“鈔票”。“鈔票”的名字也是從這時開始叫起來的。
【第79句】:【雷聲大,雨點小】(慣)形容光說大話,沒有行動。 也作雷聲甚大,雨點全無。 雷聲浩大,雨點全無。
【第80句】:【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慣)指被敵軍圍困,孤立無援,陷處絕境。 也作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軍。 內(nèi)無糧彈,外無援兵。 外無救援,內(nèi)絕糧食。
【第81句】:【沒病攬傷寒】(慣)攬:拉到自己身上來。傷寒: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指沒病找病。比喻沒事找事,自討苦吃。
【第82句】:【拉下馬】(慣)比喻使有地位、有聲望的人失去地位、名譽或權(quán)力。
【第83句】:【三個核桃兩個棗】見“仨核桃倆棗”。
【第84句】:【聽見風(fēng),就是雨】 釋義:比喻做事輕率,盲目。也指輕信。 例句:“這號人哪,都是氣象大學(xué)畢業(yè)的,聽見風(fēng),就是雨,看見閃,就是雷,……”
【第85句】:【炕上養(yǎng)虎,家中養(yǎng)盜】(慣)比喻養(yǎng)育與自己為敵的壞人。
【第86句】:【干榆濕柳,木匠見了發(fā)愁】 釋義:木匠也難對付干榆木和濕柳木。比喻人頑固,不好對付。 例句:俗話說,“干榆濕柳,木匠見了發(fā)愁。”依我看,陸隊長就是個榆木墩子,早就風(fēng)干了,再鋒利的鋸子也劈不開!
【第87句】:【握手】“握手”是一種禮節(jié),表示親近或友好。這種禮節(jié)已流行全世界,這么普及的禮節(jié),是怎樣形成的呢? 握手的產(chǎn)生可追溯到人類還在刀耕火種的原始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zhàn)爭時,人們手上經(jīng)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如果遇見陌生人,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并伸出手掌,讓對方撫摸手心,表示沒有藏著什么武器。這種習(xí)慣一直延續(xù)下來,并演變成在分別、會晤或有所囑托時以表示親近。 看來,握手與碰杯一樣,都是從釋疑到友好。
【第88句】:【轅門】“轅門”是古代的軍營之門。如京劇《轅門斬子》,因楊宗保在兩軍陣前私自招親,其父楊六郎在轅門怒而斬子,后被眾將勸解而得救。 此詞源出春秋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兩軍作戰(zhàn)是在馬拉著的戰(zhàn)車上進行的。當(dāng)軍隊宿營或駐扎時,為防止敵人襲擾攻擊,兵士們就將戰(zhàn)車圍成圓形以為屏障。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適的位置留有出口,則以兩車相向成為門,因車轅相對,故名“轅門”。由于約定俗成,因襲相傳,由車戰(zhàn)轉(zhuǎn)為馬戰(zhàn),雖戰(zhàn)車早被淘汰,凡遇安營扎寨,仍用“轅門”一詞,并推而廣之,把一些高級軍事衙署的正門也稱“轅門”了。
【第89句】:【芥菜子偏落在繡花針眼里】(慣)形容事出偶然,十分湊巧。
【第90句】:【大災(zāi)之后,必有大疫】(諺)指在發(fā)生大的自然災(zāi)害之后,必然會有各種疫病流行,要嚴加防范。
【第91句】:【十家鍋灶九不同】 釋義: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 例句:你姓張,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鍋灶九不同。
【第92句】:【七字兩點——斗出彎來了】(歇)“七”字左上角加兩點,就成了“斗”字下面加個彎鉤。斗:諧“抖”。指人因境遇好轉(zhuǎn)而得意洋洋起來。含譏諷意味。
【第93句】:【碾盤上的蘑菇——根子硬】(歇)碾盤: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盤。根子:本指根部,轉(zhuǎn)指根底、后臺、靠山等。硬:本指堅硬,轉(zhuǎn)指強硬、過硬(yipinjuzi.com)。比喻后臺、靠山很硬。 也指基礎(chǔ)雄厚,很有實力。
【第94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 釋義:形容別人說話,無法插嘴。 例句:我的口又訥,從不和人吵架,人家談?wù)搨€什么現(xiàn)今政策呀,張某長、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這樣也就沒人煩氣我。
【第95句】:【按牛頭吃不得草】(諺)指牛不想吃草時,硬按住它的頭角讓它吃也沒用。比喻做事貴在順理成章、情通理順,專靠強迫命令是行不通的。
【第96句】:【踩在一個鼓點兒上】(慣)比喻想法一樣,步調(diào)一致。
【第97句】:【吃了虎心豹膽】 釋義:形容膽大,什么也不怕。 例句:你們吃了虎心豹膽了呀!啥厲害,你們干啥?你們就沒有怕的事么?
【第98句】:【外頭趕兔,屋里失獐】(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像鹿而比鹿小,頭小而尖,毛較粗,沒有角,皮可制革。外頭趕著捉兔子,家里卻丟了獐子。比喻貪小而失大。
【第99句】:【船爛還有三千釘】(諺)指木船即使破爛了,也還有三干個鐵釘在。 比喻富家即使敗落,也還有厚實的家底。 也作破船還有三干釘。 大船爛了還有三干個釘。 爛船拾起有三斤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