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若解行人意,一路隨君天下游。
我喜歡用這句詩詞來形容家鄉的地理名人——徐霞客。他走過千山萬水,以旅行為畢生事業,為了探尋自然界的奧秘,獵奇而從,見險而行。他用平實質樸的文字描繪了遼闊的江山畫卷。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很多后人在讀著他的著作時,總是羨慕著他不平凡的生活,但我卻一直懷著不一樣的情絲。
徐霞客是一個孤獨的行者,他不是去浪跡,不是簡單地去游玩,他要在漫長的游歷中,親身去撫摸和認識中國的山山水水。這是一個艱難而又了不起的舉動。那個年代,道路艱難,交通工具的不發達就不用說了,光是匪患的猖獗、瘟疫的蔓延、社會的動蕩就足以嚇退很多人,而更重要的是它意味著與當時流行的社會風習的決裂,是要有勇氣和膽識的,而且還要承受一些守舊的人的譏笑和指責。但是,他沒有退卻,而是以更加超然于世外的灑脫和放浪,一路瀟灑地走去。這一年,徐霞客才二十二歲。
是不是孤獨者的世界總是比旁人精彩,總比旁人寬廣?
不是的!他們的世界更多的是磨難,更多的是汗水!孤獨的考察旅途中,徐霞客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當時,有人勸他不如回去,并要資助他回鄉的路費,但他卻堅定地說:“我帶著一把鐵鍬來,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
世界總是因為堅強的心而更加的多彩。
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中,他真的是最孤獨的一個人了:在懸崖的縫隙中,在峭壁的最高處,他棲風云而休,他銜雨雪而歌!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三十四年啊,他嘗盡了旅途的艱辛,出生入死,卻仍不停地走向想去的地方。
男兒志在四方,不問年齡,不問處境。在徐霞客五十多歲的時候,他立志去考察西南的地貌,也就是云貴高原。史料上說,“崇禎九年,九月十九日深夜,辭別親友,大笑出門,放舟作萬里遐征。”一個已經五十歲的人,不僅放舟萬里,而且大笑出門,這等的風采,還有什么千山萬水和艱難困苦不能穿越?
徐霞客寄情于山水間,他整個人融進了山水之間,融進了易逝的歲月,融進了歷史的長河中。“何處不可埋吾骨?”,這種大無畏的氣概感天動地,化作了一縷清風,化作了一道彩虹,化作了一支永恒的歌。
豪放與婉約在山水間交響
鐵血與詩情在天地間匯聚
穿越時空的先驅光芒
獨步千古的永恒豐碑
用男兒的十趾敲擊大地
奏響歷史的華彩樂章。
他,千古奇人徐霞客,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上一篇:關于珍惜的議論文論據素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