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好心總有好報】(諺)對人對事操好心的,終歸會有好的回報。指人只要憑良心辦事,與人為善,就不會有壞下場。 也作好心自有好報。 好心必得好報。
【第2句】:【光聽轆轤把響,不見井在何處】(慣)轆轤: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聽到些風言風語,未見事實。
【第3句】:【腦袋上沒疤拉,屁股上沒癤子】(慣)比喻沒有辮子可抓,沒有短處可指摘。
【第4句】:【掀被頭討屁臭】(慣)比喻自找倒霉,自討沒趣。
【第5句】:【頭撞南墻也不知道拐彎抹角】(慣)形容人脾氣執拗,做事不知變通。
【第6句】:【一個毛廁里的蛆——沒有兩樣貨】(歇)比喻同是壞人,不會有兩樣。
【第7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諺)天網:天道的法網。恢恢:寬廣貌。 天道的法網非常寬廣,看著稀疏,卻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壞人。指一切惡人都難逃法網。 也作天網恢恢本不疏。 天網恢恢有昭報。
【第8句】:【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 釋義:駱駝背有駝峰,仰臥橋板上,頭和尾沒有著落處。比喻兩方面都無著落,處境困難。 例句:陶子堯一聽這話,臉上一紅,知道各事瞞他不過,不妨同他實說,或者有個商量。便說:“我現在好比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你總得替我想個方法才好。”
【第9句】:【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慣)打頭風:逆風。比喻境遇本來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擊或不幸,處境越發艱難。 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被:遭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第10句】:【公眾馬,公眾騎】見“大家馬兒大家騎”。
【第11句】:【顯露頭角】見“露頭角”。
【第12句】:好菜全憑炒,好畫全憑裱。
【第13句】:【雞走雞道,狗走狗道】(慣)比喻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人、辦事,互不干涉。
【第14句】:老虎不敢吃成群的牦牛。
【第15句】:【迅雷不及掩耳】(慣)迅猛的炸雷突然響起,使人來不及捂住耳朵。 比喻動作或事件突然發生,使人猝不及防。 也作“疾雷不及掩耳”。
【第16句】:【染房里的捶布石——經過大家伙的】(歇)比喻人見過大世面,經歷過大場面。
【第17句】:【陰陽不可信,信了一肚悶】(諺)陰陽: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動。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氣悶不舒、心緒難寧。
【第18句】:【刀子尖上賭氣】(慣)賭氣:因不滿或受指責不服而任性行事。指拿生命賭氣。
【第19句】:【不知哪頭炕熱】(慣)指不知做什么事情得利大。
【第20句】:【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慣)指人表面上和氣,背地里使壞。
【第21句】:【喝墨水】(慣)比喻有文化、有知識。 也作“喝墨汁”。
【第22句】:【燒野火】(慣)指到處告狀、說壞話。
【第23句】:【鮮花插在牛糞上】見“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24句】:【親戚騎上馬,吃面細籮打;親戚騎上驢,蕎麥去了皮;親戚就地走,菜湯窩窩頭】(諺)騎馬的親戚來,白面招待;騎驢的親戚來,蕎面招待;光腳的親戚來,窩窩頭招待。 舊指人情勢利,即使是親戚,也按窮富分別對待。
【第25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費】 釋義:辦大事的人,不在乎花些小錢或受些小的損失。 例句:“難得尋下這房舍兒。……常言‘成大事者不惜小費’。”
【第26句】:【北上、南下】說到“北上、南下”人們自然聯想到當年紅軍北上抗日或解放軍南下解放海南島。為什么不能反過來說呢?這種以北為上、以南為下,對方位的稱謂習慣是怎樣形成的呢? 原來,在我國古代的禮儀中以北為尊,尊者為上,其位置為“上位”,也叫“上首”。帝王會見群臣時,坐北朝南,叫做“南面稱王”;臣子們朝見帝王時,則須背南面北,叫“北面稱臣”。例如《易經-說卦傳》日:“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古代拜師學藝,以及其他一些莊重場合,在行禮時也均按北南方位為尊卑、上下施禮。在建筑上也是以北為上,北屋為上屋。 由于在我國古代禮儀中,北為上,南為下,人們在稱渭北、南地理方位時,便借用禮儀中的稱謂習慣,稱北方為上,南方為下,久而久之,約定俗成,遂成了地理方位的稱謂用語了。如地圖上的方位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第27句】:【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諺)沒有農業,社會就不穩定;沒有工業,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人民的經濟生活就不活躍。指社會上離開哪個行業都不行。
【第28句】:【老樹枝,轉不過彎來】 釋義:比喻執迷不悟。 例句:咱老孫頭是老樹枝,轉不過彎來,還跟高國權挨肩兒打唧唧。傻狗不識臭,不曉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第29句】:【做生日(做壽)】生日人人有,生日年年過,但怎么過,差別卻很大,有句俗語叫“窮不過生日富不過年”。其實,過生日和做生日不是一回事,做生日是有講究的。 “做生日”的習俗由來已久,有明確記載的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自滋以后,二親若在,生至經日,嘗有酒食之事耳。”唐代封寅的《封氏聞見記·降誕》記述更確鑿:“近代風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會。”那么,做生日的本義是什么呢?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感激母親賦予生命。十月懷胎,備嘗艱辛。好不容易盼到孩子臨盆,可以說喜悅與痛苦并存,新生與死亡同來,母親需要承擔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負擔,常言說“兒生娘苦日”,做生日的本義就是感激母親賦予生命。“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劬”是勞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通過做生日追思母恩。在這方面有幾個皇帝做得很好。隋文帝楊堅生日那天不許殺豬宰羊,要求舉國吃素以追思雙親;唐太宗及五代時后漢高祖都不搞生日喜慶,而是舉行紀念儀式。《顏氏家訓》的作者還痛斥有些人設酒慶生日為“無教之徒”。可見,當時“做生日”多是出于感激和紀念父母。 還有一種說法是消災去邪,是帶有原始色彩的做法。古代因為醫療條件簡陋,接生方法不夠科學,一旦遇有難產,母子性命堪憂。因此,古人把孩子誕生這天當做危險之日,成為提心吊膽的關口,因而要消災避邪,祈求平安。每到孩子生日這天,要給孩子精心制作紅衣服、紅腰帶、紅帽子等作為生日禮物,一日慶祝生日,一日作為一種保護措施,希望化險為夷,保證健康的作用。特別是遇到本命年,成年人要特意買一條紅腰帶系上,成為風俗。 做生日還有一種說法是慶祝生命的延續和興旺。這天父老鄉親前來送禮祝賀,備酒慶祝。做生日的習俗延續至今,應該三說合一,慶賀在內,感恩在內,消災在內,三全其美,許多人都是這樣踐行的。
【第30句】:【撞了一鼻子灰】見“碰了一鼻子灰”。
【第31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釋義:比喻只要肯下功夫,堅持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例句:“別難受啦,立志吧,今年考不上,過了年再考.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32句】:【吃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見“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第33句】:【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釋義:黃蓋:三國時東吳大將。《三國演義》故事:在赤壁之戰中,為了火燒曹操的戰船,黃蓋主動向周瑜獻了苦肉計,讓周瑜打了他,然后向曹操詐降,瞞過曹操。比喻做樣子給別人看。也比喻雙方自愿,別人不必管。 “—個愿打,一個愿挨”又作“打的愿打,挨的愿挨”、“愿打愿挨”。 例句:他們一伙,都是看透《三國志》的人。要我說,那一耳刮子,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
【第34句】:【前怕狼,后怕虎】(慣)形容人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35句】:【癩蛤蟆跳到腳背上——不咬人硌癢人】(歇)硌:也作圪、格,用作詞頭,使形容詞變為動詞。癢:諧“厭”。指某人或某物雖沒大礙,卻叫人厭煩。常含責罵意。 也作“癩蛤蟆上腳面——不咬人格癢人”。
【第36句】:【為他人作嫁衣裳】(慣)原指窮人家女兒沒錢置辦嫁妝,卻年年為有錢人家的女兒縫制嫁衣。比喻為別人辛苦忙碌。 也作“為他人作嫁衣”。
【第37句】:【戰斗環境出英雄,艱苦條件出智慧】(諺)指一個人的智謀、膽量,都是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鍛煉出來的。
【第38句】:生命的幸福在身體,身體的強壯在健康。
【第39句】:【女人不穿嫁時衣,男兒不吃分時飯】見“好男不吃婚時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第40句】:【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諺)連檐瓦:瓦房上放置在檐口的瓦。 出頭椽:露在房檐外的椽頭。指連檐瓦風來先吹著,出頭椽雨來先打著。比喻冒尖人物往往容易先受沖擊。
【第41句】:【肚臍上長茵子——心花兒都開了】(歇)茵子:茵陳蒿,別稱茵陳,多年生草本,秋季開黃花。指開心,高興。
【第42句】:【兩耳不聞窗外事】(慣)指人不關心外界的事情。 也作“兩耳不聞天下事”。
【第43句】:【夫妻交市,莫問誰益;兄弟交憎,莫問誰直】(諺)交市:互相做交易。交憎:彼此結怨。夫妻間交市,不必過問誰得了便宜;兄弟間結怨,不必過問誰有理誰沒理。指夫妻、兄弟之間沒有根本利益和是非曲直之爭。
【第44句】:【人心都是朝上長】 釋義:比喻人都希望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例句:元他娘說,“人心都是朝上長,我看你是朝下長。”老全說:“后悔莫及,說甚。”
【第45句】:【銀樣蠟槍頭】 釋義:比喻中看不中用。 例句:便都笑那些老爺們、大哥們平日作威作福,橫行霸道,如今也不過虎頭蛇尾,銀樣蠟槍頭,奈他們不何。
【第46句】:【貧不學儉,而儉自來;富不學奢,而奢自至】見“富不學奢而奢,貧不學儉而儉”。
【第47句】:【三歲至老】(諺)一個人從很小時候的言行舉止上,就能看出他一輩子有多大的作為。指人的性情、志趣和氣度,往往到老不變。 也作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第48句】:【借大樹乘風涼】(慣)比喻憑借別人的勢力得到好處。 也作“借著大樹躲陰涼”。
【第49句】:【嘆氣一口,宅低三尺】(諺)哀嘆上一口氣,就會使院宅陷低三尺。 指人在生活中要充滿樂觀精神,積極向上;如果悲觀憂郁,必定走向衰落。
【第50句】:【一根線上拴的螞蚱】 釋義:互有聯系,誰也跑不脫(yipinjuzi.com)。 例句:“咱倆是一根線上拴的螞蚱,到時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第51句】:【三人說著九頭話】(慣)指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
【第52句】:【長嫂為母】(諺)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親一般。指尊敬長嫂,要和尊敬母親相同。
【第53句】:【伸頭一刀,縮頭一刀】(諺)該殺頭時,伸長脖子挨一刀,縮起脖子也得挨一刀。指結果都是死,就沒必要躲躲閃閃。 也作“伸頸是一刀,縮頸也是一刀”。
【第54句】:今年筍子來年竹,少壯體強老來福。
【第55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頭】 釋義:比喻再好的偽裝也掩蓋不住壞的本質。 例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頭!一點都不錯!”老馬這氣昂昂的態度,使我渾身都來了勁。
【第56句】:【五谷不分,四體不勤】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第57句】:【一窩狐貍不嫌騷】 釋義:騷:同“臊”。狐貍有臊臭味,同一窩狐貍互不討厭臊臭。比喻壞人和壞人混在一起,臭味相投。 例句:“從表面上看來,他們父子們好像不能共事,其實是一窩狐貍不嫌騷,只要利害一致了,互相體諒著一點,還是可以合作的。”
【第58句】:【山有山主,水有水霸】 釋義:比喻各個地方都有稱霸者把持。 例句:“這三河鎮舊社會是啥樣?”姚春心酸地說,“真不敢想。”“山有山主,水有水霸。三湯五虎震山河,三河災難多。”
【第59句】:【劁豬割耳朵——兩頭受罪】(歇)劁(qia。)豬:閹豬,割去豬的睪丸或卵巢,使不能生育。兩頭:本指首尾兩端,轉指兩個方面。指兩方面都沒落好。 也作劁豬割耳朵——兩下受苦。 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
【第60句】:【合穿一條褲子】見“穿一條褲子”。
【第61句】:【放下包袱】 釋義: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負擔和顧慮。 例句:所謂放下包袱,就是說,我們精神上的訐多負擔應該加以解除。
【第62句】:【秋后問斬】在影視劇或者小說當中,我們往經常看到,對死刑犯人宣判之后,多數都要加上一句“秋后問斬”。這是為什么呢? 古代處決犯人一般都在秋后問斬,為什么不在其他季節執行死刑呢?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順應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象征肅殺。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都要順應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因此執行死刑也是選在肅殺的季節里,認為萬物都要在這個季節面臨死亡,所以處死犯人也是順應了天意。到漢朝時,將死刑的執行以及重要訴訟活動限制在秋冬舉行,不僅僅是一種觀念,而且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了。
【第63句】:【疾風知勁草】(諺)疾風:猛烈的風。指猛烈的風吹過,這才見出哪些草是堅實強勁的。比喻只有在十分嚴峻的考驗下,才能鑒別出真正的剛直忠貞之士。 也作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極蕩:《詩·大雅》有《板》、《蕩》二篇,諷刺周厲王時社會動亂,后借指亂世。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第64句】:【不怕紅臉關爺,就怕抿嘴菩薩】 釋義:關爺:關羽,三國時蜀國的名將,性格耿直。性格爽直的人容易相處,表面和善的人難以對付。 例句:“我們的對手是這樣一只九尾狐。常言道:‘不怕紅臉關爺,就怕抿嘴菩薩。’我們對付這樣的敵人,可要動動腦子才行啊!”
【第65句】:【老虎不走回頭路,好漢說話要算數】 釋義:比喻講信用,不食言,不反悔。 例句:“老虎不走回頭路,好漢說話要算數。”你要想把澤彤乃慕弄到手,眼下,你就可以在水庫決堤一事上大作文章,在群眾中把沙比爾搞得一錢不值。這樣,就有人撤他的職。
【第66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釋義:蒂: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比喻條件一旦成熟,事情就會順頁禾U力、成。 例句:邵思語耐人尋味地對玉蓉說:“至于你心中擔憂的,我看全沒有必要。 俗話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世界上好多事,都是這樣。”
【第67句】:【六月里發水淹不死蛤蟆,臘月下雪餓不死麻雀】 釋義:比喻困難再大,也嚇不倒堅強的人。 例句:方才他聽了刁金貴的話,就像把蘿卜纓子灑上了水,立刻扎撒起來了,他彈起身,一拍大腿:“對,六月里發水淹不死蛤蟆,臘月下雪餓不死麻雀,天無絕人之路,就這么辦。”
【第68句】:【鳳凰飛在梧桐樹——自有旁人話短長】(歇)指一件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自會有人議論,說短道長。
【第69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慣)形容人安分守己。
【第70句】:【男到三十一枝花,女到三十老人家】(諺)男子到三十歲時,風華正茂,像花一樣開得正盛;女子到三十歲時,已經過了青春期,像老人一樣色衰。指女性的青春期是短暫的。 也作男過三十一枝花,女過三十爛冬瓜。 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一個疤。
【第71句】:【打不掉馬蜂窩反螫了自己的手】 釋義:螫:蜇。比喻沒整了別人,自己反而吃了虧。 例句:女人坐起來,冷冷地說:“看打不掉馬蜂窩反螫了自己的手!”
【第72句】:【子虛烏有】現在我們常用“子虛烏有”來形容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那么,它來自何處呢? 漢武帝時,有一位大才子叫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他的名字本來叫“犬子”,十分不雅,后來有了學問,因為佩服戰國時名臣藺相如而改名相如。 有一天,武帝讀到一篇《子虛賦》,非常欣賞,但又覺得很遺憾,因為他以為這是古代人所作,所以嘆道:“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武帝手下有一位養狗的楊得意,也是蜀人,稟告武帝說:“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 武帝大驚,將司馬相如召來一問,相如說:“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請為天子游獵之賦。”于是接著《子虛賦》的意思又作了《上林賦》,兩篇大賦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既有文采,又含勸諫,“奏之天子,天子大悅”。 《子虛賦》的內容是假托兩人的問答,這兩個人一個是楚國派往齊國的使臣子虛,另一個是齊國人烏有先生。子虛來到齊國,齊王與他田獵,子虛趁機向齊王吹噓了一番楚國的園林如何如何廣大、繁茂,楚王田獵又如何如何威風。烏有先生對他的這番渲染很不以為然,批評子虛言過其實。 在接下來的《上林賦》中,司馬相如借同時在座的亡是公之口,指出“楚則失矣,而齊亦未得也”,說他們只不過是諸侯園囿,而與天子的上林相差甚遠。作者極力描寫了上林苑的巨麗之美,極盡鋪張渲染之能事,寫出了大一統帝國的氣勢與富足。但筆鋒一轉,把重點移到天子身上。說天子極樂之時,茫然若失,嘆道:“嗟呼,此太奢侈!”于是“解酒罷獵”,命將上林辟為農田,解除山澤之禁,然后“出德號,省刑罰,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與天下為始”。 正如班固所言:“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要其歸引之于節儉。”這篇賦的前面是鄭、衛之音,但是“曲終而奏雅”,其目的還是為了勸諫。 子,是古人對男子的尊稱,“子虛”也就是“虛先生”的意思;烏有先生,也就是“沒有先生”;亡是公,也就是“沒有這位先生。”三個人的名字雖然不同,意思都是一樣的。所以,后來也就專用“子虛烏有”來指代根本就不存在的事物了。
【第73句】:【無家鬼送不了家人】見“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第74句】:【海上飄白云,海底藏黃金,只要海不干,魚蝦便成群】 釋義:形容大海美麗富饒。 例句:“對,又大又美,而且非常富饒。俗話說:‘海上飄白云,海底藏黃金,只要海不干,魚蝦便成群。’”接著紀洪濤又興致勃勃地給她講怎么看水紋,辨流向,避暗礁,識魚群。
【第75句】:【不怕年災,就怕連災】(諺)年災:當年農作物遭受災害。連災:接連數年遭災害。指一年遭災,災情雖重容易渡過;接連數年遭災就難以活命。
【第76句】:【老虎不嫌黃羊瘦】(諺)比喻東西只要還有一點用處,就要抓住不放。也指強者對弱者的掠取,是不計多寡肥瘦的。
【第77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釋義:比喻事物小而齊全,可以作為典型代表。 例句:那小飯館可以說是北京市最基層最不起眼,甚而會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視為最低級最不屑一顧的社會細胞。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實整個北京城的陰睛風雨、喜怒悲樂,都能從那小小的飯館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響。
【第78句】:【產處不如聚處】見“出處不如聚處”。
【第79句】:【搟面杖吹火——不通氣兒】(歇)搟面杖:搟面用的木棍兒,沒有通氣孔,無法用來吹火。本指空氣不流通,轉喻不通達事理。
【第80句】:【虎在軟地上易失足,人在甜言里會摔跤】 釋義:比喻甜言蜜語會使人吃虧上當。 例句:曙光,你聽過這句話嗎?叫做虎在軟地上易失足,人在甜言里會摔跤。 在外你可不要胡聽亂信呀,別以為自己有點小本事就放肆,要不,不管誰,總是要吃虧的。
【第81句】:【說不清,道不明】(慣)指難以用言語表達清楚。 也作“說不清,道不白”。
【第82句】:【過五關斬六將】 釋義:《三國演義》記載:蜀國大將關羽連闖了東嶺關等五個關口,殺掉了不許他通過的守將孔秀等六人。比喻過去值得驕傲和稱贊的英雄業績。也比喻克服了重重困難。 例句:席間談話大都是追溯往事,三個人凈說“過五關斬六將”的光彩事,對他們互相傾軋、不歡離別的丑行只字不談。
【第83句】:【亮紅燈】(慣)紅燈:安裝在交叉路口,禁止車輛通行的紅色信號燈。比喻出現了問題、麻煩或事情無可挽救。
【第84句】:【石油】說起“石油”,有說是外來詞,有說是國產詞匯,其實,它的名字源于中國,大規模開采始于國外。大規模開采石油是在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時代用煤不用油,內燃機時代才開始大規模用油。優質的石油產品,發達的石油工業,歐美應執牛耳,中東國家為產油龍頭。新中國成立后,雖先建有玉門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慶開出大油田,從此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這似乎說明國外的石油先于中國。 不是!“石油”不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國人發現,在外同人尚無認識時,國人開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陜西延安)任官,他見很多人在泉邊用小罐裝盛流出的黝黑油狀物,據說可以點燈。沈括也裝了些帶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條燈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樣點燈照明用。它燒出的黑煙,凝聚成黑灰,還是最好的寫字之墨。沈括給它起名“石油”,還做了首石油贊美詩:“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落揚塵。”“石油”一詞,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進。 早在宋朝中國已經有了石油,石油的發現是中國人的驕傲,現在,中國正向石油強國發展。
【第85句】:【不蒸饅頭也要蒸口氣】 釋義:“蒸”:諧音“爭”。指不為別的只是為爭一口氣。 例句:氣死、餓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敵人拼死!賣掉孩子買蒸籠——不蒸饅頭也要蒸口氣。
【第86句】:【有錢的王八大三輩】(諺)王八:烏龜,罵人語。舊指卑劣的小人只要有了錢,在鄉鄰的眼中就被抬高三輩,受世俗的恭維。
【第87句】:【元旦】現在指公歷一月一日,公元是國際通用的公歷紀元,是從國外引進的歷法。那么“元旦”也是外來的嗎? “元旦”最初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年。“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詩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元旦又稱元日、元正、元春、元朔等。我國歷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臘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代在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夏歷,以正月初一為元旦,自此,相沿未改。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歷正月初~稱春節,將公歷1月舊定為元旦。
【第88句】:【秀才人情紙半張】(諺)指舊時讀書人大多窮困,與人交往,只能用書畫作饋贈。后用作以薄禮相酬的常語。
【第89句】:【葫蘆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諺)葫蘆吊在架子上才能長大,嬰兒經常哭才能長大。指嬰兒啼哭是一種有益的運動,是正常現象。
【第90句】:【刀對刀,槍對槍】(慣)比喻針鋒相對。 也作“槍對槍,刀對刀”。
【第91句】:【花又不損,蜜又得成】(慣)比喻既沒有受到損失,又得到了好處。
【第92句】:【走路衣裳角都能打死人】(慣)形容人驕橫強悍。
【第93句】:【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諺)一朝:一旦。一旦執掌大權,即可發號施令。指不掌權則已,只要權力到手,就要充分施展職權的威力。
【第94句】:【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 釋義:男子漢大丈夫不要打妻子,拿妻子出氣。 例句:唉,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我后悔酒醉拿你出氣。
【第95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諺)上人:上層人物。好:喜愛,愛好。上層人物要是不表示愛好的,手下人就不會積極張羅。指下屬對上級,往往是投其所好。
【第96句】:【國難顯忠臣】(諺)指國家到了危難之際,才能顯出誰是真正的忠臣。 也作國難見忠臣。 國亂顯忠臣。
【第97句】:【法無三日嚴,草是年年長】(諺)執法的嚴過一陣之后就松弛了,犯法的卻像野草一樣不停地滋生蔓延。指執法的虎頭蛇尾,是助長犯法分子猖獗的原因。
【第98句】:寧伸扶人手,莫開陷人口.
【第99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釋義:鴻儒:學問淵博的人。白丁:普通百姓。形容交往的都是上層人物。 例句:九媽道:“我家美兒,往來都是王孫公子,富室豪家,真個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上一篇:QQ文案最火的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