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過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飯蘿卜絲,吃了去病根兒】釋義:過了農歷九月九,蘿卜一類有利健康的蔬菜下來了。例句:現在你給出個“主意”,叫我明天賣烤紅薯,我就覺得這是好主意。為啥呢?常言說:“過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飯蘿卜絲,吃了去病根兒。”看病的生意不行了,紅薯才下來,城里人都愛吃個新鮮烤紅薯。
【第2句】:【在江邊上賣水】(慣)比喻向行家或有本事的人挑戰。
【第3句】:【 樹欲靜而風不止】存在著擾亂的因素,無法平靜。劉紹 棠《二度梅》:“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急風暴雨又從城市追 到農村來了。”
【第4句】:【百口傳說一句話,芝麻粒兒磨盤大】(諺)一句話經由眾口傳說,就會把原本是芝麻般的小事,說成磨盤一樣大。指話越傳越走樣,以至于完全失實。
【第5句】:死馬當作活馬醫——妄想;想盡一切辦法
【第6句】:崔鶯鶯送郎———肚子苦說不出;一片傷心說不出
【第7句】:【你嫌我的臉黑,我嫌你的腳大】(慣)比喻互相嫌棄,互不買賬。
【第8句】:【吐了舍不得,咽了怕撐著】(慣)比喻做事遲疑,拿不定主意。
【第9句】:姐姐在地里撒了紅蘿卜籽,誰知過了幾天苗也沒長出來苗。媽媽說:“紅蘿卜是七天三水,不出就毀。怕是沒指望了。”(河南·偃師)
【第10句】:【皇天不負苦心人】釋義:只要肯下功夫,愿望就一定能實現。例句:她從衣服堆里翻找著,辨認著,呵,皇天不負苦心人,瞧,找到了,這件衣服是他的!
【第11句】:【給個棒槌認作針】(慣)別人給個棒槌,就拿它當作針了。針:諧“真”。形容人老實厚道,別人隨便文案就信以為真了。也形容做事過于認真。 也作給個棒槌就當針(真)。 給個棒槌就認針(真)。 給個棒槌當針認。
【第12句】:【柴經不起百斧,人經不起百語】(諺)木柴再硬,也經不住斧百次砍斫,定會劈開;人再固執,也經不住上百次的勸說,定會回心轉意。指思想工作只要耐心,自會生效。
【第13句】:隔墻點燈——誰也不沾誰的光
【第14句】:【大水沖了龍王廟】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因為誤會,本是一家人或親朋好友鬧起了矛盾或打架吵嘴。此俗語也來自一個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東海岸邊有座龍王廟,離龍王廟幾里遠的地方有塊菜園子,菜園子緊挨著一座寺院。寺里的老和尚和種菜的老頭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一天,他倆聊天時,老頭神秘地對和尚說:“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畝菜園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澆,可自從昨天開始,等我去澆園子時,菜園子已經澆過了,也沒看見是誰給澆的,你說怪不怪?”和尚聽了也覺得奇怪,決定去看看,弄個水落石出。當晚,老和尚早早地來到菜園,在離井口不遠的地方藏起來觀察動靜。天快亮時,忽聽“咔嚓”一聲,從井內射出一道白光,接著“撲棱”一下從井里飛出一只像鵝似的怪物。只見它兩只大翅膀忽扇了幾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間,那只怪物又飛人井內。和尚到井邊看時,菜園已全澆好了。一連三個夜里都是如此。這本是件好事,可老和尚不知好歹,第四天夜里,他憑借武功,帶了把寶劍,等那個怪物一飛出井口時。一個箭步上去猛刺了幾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頭栽人井中。頓時“轟隆”一聲巨響,井裂開有幾畝大的口子,大水翻滾,眨眼間,連幾里外的龍王廟也成了一片汪洋。龍王大怒,帶領水兵前來與怪物交戰,戰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敵眾,現了原形。原來他是龍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條,被貶出東海,受罪三年。三太子為了立功贖罪,想在凡間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劍,一怒之下,掀開海眼,淹了龍王廟,與龍王交戰時又不敢泄露天機,造成一場誤會。后來,人們在議論這事時,都說“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第15句】:【聰明反被聰明誤】(諺)聰明:智力高,理解力強。指聰明人往往自恃聰明,對己不加檢點,拒絕他人建議,結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第16句】:鴨子過河——隨大流
【第17句】:瓦罐里冒煙——土里土氣
【第18句】:【壓歲錢】春節拜年時,很多地方都有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這個傳統由來已久,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們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也有一種說法是,分壓歲錢給孩子們,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們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古時候,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壓歲錢”以彩繩穿錢,置于床腳,待年過后方可花掉,《燕京歲時記》有記載。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民國以后,流行用紅紙包一百元銅元,寓“長命百歲”之意。紙幣廣泛使用后,大人們則喜愛選用號碼相連的新鈔票,贈給孩子們以作春節禮品。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不斷攀升,從幾十元到上百上千元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自己喜歡的物品,有的還把壓歲錢拿出來支援災區。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第19句】:修成仙的黃貔子(黃鼠狼)——害人精
【第20句】:萬人萬雙手,拖著泰山走。
【第21句】:【不戀故鄉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諺)恩:恩惠。指生養自己的故鄉雖好,但也不必留戀,哪里能給自己好處,就可以在哪里安身落戶。 也作“莫道故鄉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
【第22句】:【會吃千頓香,亂吃一頓傷】(諺)會吃的,百頓千頓都是香的;不會吃的,只一頓就能吃壞肚子。指吃飯要節制,講衛生,暴飲暴食會生病。
【第23句】:【一個半斤,一個八兩】見“半斤對八兩”。
【第24句】:【受不得人一個甜棗兒】聽見人家說好話,就心軟;得人一 點好處,就感激不盡。明代《金瓶梅》:“他是恁行貨子,受不 的人個甜棗兒就喜歡。嘴頭子雖利害,倒也沒什么心。” 死了不閉眼指放心不下,或不甘心。類似的:魚死不閉
【第25句】:杏和麥,如果不熟,總不熟;要熟,很快就都熟了。于是人們總說:“杏熟一天,麥熟一晌。”(河南·靈寶)
【第26句】:【寧分數斗,莫增一口】(諺)寧可分出幾斗糧食送人,也不愿平添一口人吃飯。指增添人口吃飯,是極大的經濟負擔。 也作寧出一斗,莫進一口。 寧贈一斗,莫增一口。 寧出一斗,莫增一口。
【第27句】:【生子莫生多,生多換破鍋】(諺)破鍋:比喻困于生計,開不了火。 生育子女不宜多,多了就難以維持家庭生計。指要節制生育,多生不如少生。
【第28句】:塞翁失馬——安知福禍
【第29句】:五月的麥子——黃了
【第30句】:【一不做,二不休】做事下狠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茅盾《子夜》:“到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 了!”
【第31句】:【小廟的神——沒見過大香火】(歇)香火:迷信的人供佛敬神時點燃的香和燈火。比喻經歷淺、見聞不廣,未見過大世面。
【第32句】:【強迫不成買賣,強求不成夫妻】(諺)買賣要愿買愿賣,不能強迫;婚姻要兩相情愿,不能強求。指使用強迫手段,任何事情都難以辦成。 也作“強迫不成買賣,捆綁不成夫妻”。
【第33句】:【被窩里的跳蚤,能蹦到哪里去】釋義:比喻人少,力量小,起不了什么作用。例句:說啦,家屬委員會凈搞名堂,出風頭,幾個臭娘們兒,什么巡邏查夜,頂啥用?被窩里的跳蚤,能蹦到哪里去!還有更臟的話。
【第34句】:【冒涼腔】(慣)指說話冒失或不切實際。
【第35句】:金錢豹的花——斑斑點點
【第36句】:【好事不背人,背人沒好事】做好事應該光明正大。背,也 說:瞞。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鬼鬼祟祟做什么,好事 不瞞人,瞞人沒好事,一定出什么岔子了。”
【第37句】:【十訪九空,也好省窮】(諺)向親友借貸,即使十次去九次落空,總會有一次得些資助,可免受窮。指求助總有希望,不求希望全無。
【第38句】:【 打蛇先打頭】打擊為首的,擊中要害。姚雪垠《李自成》: “目前咱們的戰兵很少,只能將主要兵力放在南路,交你使 用,要在白羊店以南對鄭崇儉親自督戰來犯的官軍迎頭痛 擊。這是打蛇先打頭之策。”
【第39句】:爸爸教給我一個看天氣的口訣:“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江蘇·海安)
【第40句】:【一肥遮百丑】(諺)指人的身體肥實就能遮掩生理上的其他缺點。 也借指有財有勢的人,憑著財勢就可掩蓋自身行為的種種劣跡。
【第41句】:【灶老爺上西天——有一句講一句】(歇)灶老爺: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爺。舊俗每年臘月廿三祭灶神,認為灶王爺此時會上天報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況。指實話實說,毫無保留或隱瞞。 也作灶王爺上西天——有啥說啥。 灶王爺升天——實話實說。
【第42句】:【老皇歷】“老皇歷”比喻陳舊過時的規矩。那么,“皇歷”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個演變的過程。我國自古重視歷法。西漢以前,我國使用六種古歷法,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和魯歷。傳說黃帝歷最為古老。唐朝詩人盧照鄰《中和東·歌登封章》:“炎圖喪寶,黃歷開璇。”黃歷就是黃帝歷的簡稱,所以人們習慣稱歷書為黃歷。另外,“黃歷”也叫“皇歷”。因“皇歷”的封面多用黃色紙張,故也被稱為“黃歷”。歷朝歷代都有歷法,不過都是以黃歷為基礎。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編制了我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歷書《宣明歷》,并宣布今后歷書必須由皇帝親自審定,官方印刷。從此,歷書就被稱作“皇歷”了。 “皇歷”里面記載的歷法,一般是以年為限,第二年就應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歷”來查看今年的歷法,那一定是錯誤的。因此,過時的“老皇歷”是使用不得的(yipinjuzi.com)。不能與時俱進,堅持舊觀念,拿老規矩辦事,往往容易出錯,就被人們譏笑為“老皇歷”。
【第43句】:屬王八的——縮頭縮腦
【第44句】:【指桑罵槐】“指桑罵槐”是用來比喻看似在罵一個人或數落一件東西,實際上暗中在罵另一個人或數落另一件東西。那么,“指桑罵槐”與桑樹和槐樹有關嗎?傳說在古代的時候,文武百官晉見皇帝得先穿過宮廷的庭院,因為是龍庭,多栽有帶龍字的龍爪槐,這種龍爪槐的樹枝,經常把他們的烏紗帽勾落。官員心中有氣,可樹的名字中帶有“龍”字,若對它唾罵便是犯上,只好對著一旁長得類似的桑樹大罵出氣。據說,這便是“指桑罵槐”的由來。
【第45句】:【樹無土不活】釋義:比喻什么人也不能脫離人民百姓。例句:宋蚺不服氣地說:“我不懂,你懂。你就是忘記了一句老話:‘樹無土不活。你這棵大樹本事再大,沒有土——百姓不服,你就生不了根。”
【第46句】:【扶得東來西又倒】(慣)形容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這頭,那頭又出了問題。
【第47句】:【初八二十三,整天見海灘】釋義:農歷每月初八和二十三這兩天潮水最小,整天能看到海灘。這是漁民總結出的潮水規律。例句:老七說:“你沒聽說嗎?‘初八二十三,整天見海灘’,這幾天去趕海正是時候呢。”
【第48句】:【站干岸兒】(慣)比喻冷眼旁觀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49句】:【人怕上床,字怕上墻】(諺)指寫的字掛墻容易發現敗筆。
【第50句】:劉備三請諸葛亮——凈找明白人
【第51句】:【貧賤之交不可忘】釋義:不可忘記貧窮時交下的朋友,說明不可忘本。例句:“薄幸賊!你不記宋弘有言:‘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52句】:【軟繩可以捆硬柴】(諺)柴是硬的,繩是軟的,軟的繩能捆住硬的柴。比喻人使用柔軟的手段,往往能制服強硬的敵手,或性情溫和的人往往能迫使性情剛烈的人就范。
【第53句】:【一手托兩家】(慣)比喻同時為當事雙方辦事,一次解決兩家的問題。
【第54句】:【抓住船板就是命】找到了救助的方法。圖書:“正苦干無 計,抓住船板就是命,便想利用這機會喘息一下。”
【第55句】:【強盜遇著賊偷——大來小往】(歇)指昧良心得來的大宗錢財又被壞人一點一點地暗算走。
【第56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釋義:山區不同,流行的山歌也不同。比喻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策。例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說不準到什么時候,交個好運,發筆洋財。”
【第57句】:【 不是撐船手,莫要弄篙竿】外行不必逞能。類似的:不會 拿鉆,別當石匠/不會绱鞋,休當皮匠/不會念經,別當和尚。 清代《官場現形記》:“不是撐船手,休來弄竹竿,兄弟實實在 在有點來不得了。”
【第58句】: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59句】:【藍靛染白布——一物降一物】(歇)藍靛:靛藍的通稱,深藍色的有機染料,用來染布,顏色經久不退。降:降伏,制服。本指一種東西制服另一種東西,轉指某人或某事物專門制服另一人或另一事物,或某人、某事物專由另一人、另一事物來制服。
【第60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句俗語有混日子、消磨時光的貶義。生活中,有人遇事敷衍,得過且過,湊合著混日子,于是就會被別人戲稱為撞鐘和尚,甚至說連鐘也撞不響。那么,這一俗語源出何處呢?原來,出家人里確有專司撞鐘之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鐘,指的是寺廟里的晨昏鐘。據佛家講,人生共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所以,按以前的寺規,就是在早晨和黃昏各敲一百零八下的鐘,以清除人生的煩惱,稱為晨昏鐘。撞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存在一套嚴格的規定。撞鐘前,和尚必須默誦佛經,誦畢方能撞鐘。在撞鐘時要撞出輕重緩急的節奏,抑揚頓挫的韻律。晨昏兩次鐘,緊七下,緩八下,平平二十下,是為一通。如是者三,名為三通,共擊一百零五下,再撞三下,前后共撞鐘一百零八下。做一個合格的撞鐘和尚談何容易,故被挑選上的弟子不僅手腳麻利,腦子靈活,責任心強,而且還要精通經文,方可稱職。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撞鐘的和尚必須在二十分鐘之內敲完一百零八下,而且最后一下必須敲在十二點整(零時),差一秒不行,過一秒也不行,最后一下“夜半鐘聲到客船”。如此分秒不差的撞鐘功夫,實在令人嘆服。據說敲完鐘的和尚每回都有“猶如卸下千斤擔”的感覺。真是“鐘上一分鐘,鐘下十年功”啊。無奈俗人不解其中味,誤認為撞鐘的和尚輕松自如。真要是能像和尚一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工作就是高標準了。
【第61句】:爸爸愛串門,不是打牌就是下棋,整日和鄰里幾個小伙子嘻嘻哈哈,沒個穩重樣兒。媽媽憤憤地說:“一年長不成,到老也是驢駒子!”(河南·南召)
【第62句】:【關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本指關公武藝高強,轉以形容人技藝好,干活麻利。
【第63句】:【得了三分顏色就要開染坊】(慣)染坊:給織物、衣服等染色的作坊。比喻別人給了點兒好臉色,就得意忘形起來。也比喻別人給了點好處,就得寸進尺或產生非分之想。
【第64句】:【病篤亂投醫】(慣)篤:(病勢)重。指病勢危急時就毫無選擇地亂請醫生診治。也借指事到緊急時就盲目向人求助。 也作“病急亂投醫”。
【第65句】:狼和狗比胸膛——狼心狗肺
【第66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見“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第67句】:【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諺)指做生意要根據自己的資本實力行事。也借指人有多大本領,傲多大事情。
【第68句】:【心去意難留】心已不在此,難以回心轉意。清代《儒林外 史》:“親家,我仔細想來,我這小女要殉節的真切,倒也由著 他行罷。自古心去意難留。”
【第69句】:關起門來做皇帝——沒入朝拜:妄自尊大
【第70句】:【燕子不吃落地的,鵓鴣不吃喘氣的】(諺)鵓鴣(b。gu):鳥名,俗稱水鴣鴣。落地的食物不潔,燕子不吃;喘氣的小蟲有病,鵓鴣不吃。 借指注重飲食衛生的人,不潔不凈的食物不入口。
【第71句】:【 絕戶生個敗家子】謂要他和不要他,均不好辦,無可奈 何。李曉明等《平原槍聲》:“他對劉中正就像是絕戶頭生了 個敗家子,留著吧,不成器;去了吧,可就這一個。”
【第72句】:【打在兒身,疼在娘心】(諺)指母子心連心,本是天性。也借指下人受到了懲處,主子心中不安。
【第73句】:【跑龍套】(慣)原指傳統戲曲中扮演±兵或隨從的角色。比喻擔當無關緊要的責任或做些無足輕重的事情。
【第74句】:【臘月水土貴三分】(諺)指舊時一到臘月,逼近年關,所有貨物都要漲價。
【第75句】:【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見“小大姐兒裁褯子——閑時置下忙時用”。
【第76句】:【爭氣不爭財】(諺)指做事只求爭口氣,即使在錢財上受損也愿意。
【第77句】:【 不吃魚,口不腥】不貪便宜,不會惹麻煩。孔厥《新兒女 英雄續傳》:“我們不要占便宜,不吃魚,口不腥!”
【第78句】:【走獨木橋】見“過獨木橋”。
【第79句】:【人惡鬼不纏】(諺)惡:強橫。人要是行為強橫,就連鬼也避著,不敢招惹。指無所畏懼的人,能鎮住邪惡小人,使其不敢侵犯。
【第80句】:【吃飽了撐的】釋義:謂吃飽了飯不干正經事,愛管閑事。例句:小曼聽了也生氣地哼了一聲說:“說這話的人是吃飽了撐的,閑著沒有事放屁辣臊。人們愿意好,誰也管不著,偏要好!一塊活一塊死,非好一輩子不行呢!”
【第81句】:【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釋義:比喻在威嚴的大人物面前不容小人物自由隨便行動。例句:拉莫,“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你趕快出來投降,我不殺你!
【第82句】:【 蒼蠅想咬人】謂小人物逞能,想欺負人。類似的:屎殼螂 想螫人。成語:自不量力。李準《大河奔流》:“嘿!沒見個 蒼蠅還想蜇人!你是哪個山坳里蹦出來的!還想來赤揚崗 當人物頭!”
【第83句】:【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釋義:比喻好人不擔心沒有人要,或有東西不擔心送不出去。例句:有一場好雨馬上種谷,我看你快找旁的哪組少人的參加吧,我不信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你父子好手把呀。
【第84句】:【太陽從西邊出來】釋義:太陽事實上不會從西邊出來。借指不可能、辦不到或特別新奇的事。例句:“什么,要叫小日本把東西還回來,真是做美夢,那就要等到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們必須去奪回來。”
【第85句】:劉備娶親——以假成真
【第86句】:【退后一步自然寬】退讓,避免對峙,可以從容處理。沙汀 《淘金記》:“常言說,退后一步自然寬。他會萬事亨通地這 么樣說。”
【第87句】:小洋媽炒菜時總是拎著水瓢站在灶臺旁,隨時準備添水。小洋說:“媽,人家炒菜拿鍋鏟兒,您卻拎水瓢。“‘嗨,殺豬殺尾巴,各有各的殺法。”小洋媽笑著回答。(河南·南陽)
【第88句】:我家剛搬進新房,爸爸要清掃柜子里的灰。他先讓我去搬凳子,接著讓我去拿鐵簸箕,最后讓媽媽去找笤帚,還讓媽媽給他扶凳子。媽媽對爸爸說:“你呀!一千點活,就喊得雷動風響的。”(青海·互助)
【第89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歇)指人不知危險,膽子太大。常含譏諷意味。
【第90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一詞語形容以偏概全為局部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整體全局。此語出自《鵑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聲”。常用來比喻某人被眼前極其細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體和本質。還有一說出自三國時期邯鄲淳寫的《笑林》,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楚地住著一個窮書生,想發歪門邪道之財。書生記得讀書時讀過螳螂捕蟬的故事,那螳螂藏在樹葉后,一舉成功將蟬捕獲。于是他去找蔭蔽螳螂的樹葉。他真的發現了一片螳螂藏過的樹葉,連忙摘下來,卻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樹葉掉在一堆落葉當中難以辨認,于是書生將所有樹葉裝進籮筐之中,帶回家一片片擋住自己眼睛做實驗,并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開始時妻子如實回答看得見,但是這書生不厭其煩地拿一籮筐樹葉試驗,妻子實在不耐煩了,就對他說:“這片葉子蔭蔽住了你,我看不見了。”窮書生如獲至寶,認為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葉。他帶著那片樹葉,跑到集市上擋住自己的眼睛便拿商販的貨品。當然他立即被商販抓住交到官府。縣官一聽案情,笑得前仰后合,覺得書生蠢鈍迂腐到幼稚可笑,罵他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狠揍一頓,把他趕回家去。這則笑話頗像“掩耳盜鈴”,教育人們不要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第91句】:【近山雨多,沿海風多】釋義:山區雨水多,沿海—帶大風多。比喻各有特點,應區別對待。例句:田永懷也直搖頭:“近山雨多,沿海風多,可這個鬼地方怎么這么多霧?簡直像個迷魂陣。看著都叫人心里發悶,航行就更難了。”
【第92句】:拔節的竹筍——天天向上
【第93句】:【娘家住不老,親戚飯吃不飽】(諺)閨女不能總住在娘家不出嫁;靠親戚家接濟,難以養活自己。指生活必須自立。
【第94句】:賣肉的殺羊——內行
【第95句】:【蛤蟆掛鈴鐺——鬧得歡】(歇)形容得意忘形。含譏諷意味。
【第96句】:奶奶總嫌我們幾個堂兄妹穿衣費布,燒火費柴。她常說:“惜衣有衣穿,惜糧有飯吃,惜柴有柴燒。”(四川·渠縣)
【第97句】:星期天,我在家煮湯圓吃。煮第一遍沒熟。正準備煮第二遍,婆婆看見了說:“回鍋不熟一世生。別再煮了。”(廣西·南寧)
【第98句】:【腰里掖副牌,誰到跟誰來】指隨時可能發生爭吵,或發生 性關系。浩然《艷陽天》:“瞧你這個人,怎么腰里掖著一副 牌,誰到跟誰來呀?我們有我們的事兒。”
【第99句】:【做夢娶媳婦兒——光想好事】(歇)指人一心想著實現不了的美事。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做夢娶媳婦兒——凈想好事兒。 做夢娶媳婦——盡想好事。
上一篇:哲理文案經典文案,簡單易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