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獨眼龍相親——眼看中
【第2句】:黃河決了口——滔滔不絕
【第3句】:【雞不啼,狗不叫】(慣)形容沒有生機或沒有動靜。
【第4句】:【懷揣金剛鉆,敢攬破瓷碗】(諺)金剛鉆:用金剛石做的鉆頭,能鉆透瓷器。指有了金剛鉆,才敢承攬補修瓷器活。比喻有某方面的本領,才敢承擔某方面的任務。
【第5句】:【媒婆】“媒婆”指舊時以做媒為職業的婦女。中國古代的婚俗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詩經》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意思是就像斫個斧柄必須用斧頭一樣,娶個老婆一定要通過媒妁。這首詩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風氣,這應該是最早記錄媒人的經典之一,因這首詩,有人將媒人稱為“伐柯”。關于媒人的來歷,還有一個流傳在陜西一帶的民間故事。很久以前,渭河兩岸的人很少往來,當然更談不上結親了。有一年,渭北的一個后生偶爾去渭南辦事,看上了那邊的一個閨女。一個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動從中說合,使他們結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婦生下胖小子,丈夫笑開了:“咱倆素不相識,經那位婆婆從中說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說奇也不奇?”媳婦說:“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經不在人世了,想報答也來不及了。”于是夫妻倆用米粉為婆婆塑了一個像敬奉起來,又怕人家看見笑話,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過了幾天,這米粉塑的像發了霉,他們就稱它是“霉婆”,依舊當活寶似的供著。這事傳開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漢子的青年男女,都設法找“霉婆”這樣的好心老太太牽線搭橋。再往后,做“霉婆”者覺得“霉”字不好聽,便將它改成“媒”字。類似的傳說,其他地方也有。其實“媒”字的解釋,就是介紹或引導雙方(人或事)發生關系的媒介,“妁”字則有斟酌的含義。媒妁連稱,特指通過考慮協商等步驟為男女雙方說合婚姻的人。至于“媒婆”一詞的流行,則是因為舊時以此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數的緣故。
【第6句】:【朝山的不是全為了敬神】(諺)朝山:到山上去朝拜神仙。指朝山的人,目的不一定都是去敬神。泛指同做一件事的人,目的并不都相同。
【第7句】:【夾褲改單褲——沒里兒】(歇)里:諧“理”。指理虧。
【第8句】:我家三分綠油油的黃瓜秧上,小黃瓜一個挨一個。媽媽逢人就喜笑顏開地說:“黃瓜賣了買臺洗衣機,洗衣服就不用發愁了。”誰知黃瓜剛長大,一夜之間就被小偷偷光了。爸爸說:“遠看是個高岡兒,臨近是個下洼兒。”(河南·商水)
【第9句】:夢中吞象——野心勃勃;野心太大
【第10句】:【把火往懷里扒】(慣)扒(ba):撥動。比喻引火燒身,自招禍患。
【第11句】:【人不辭路,虎不辭山】(諺)人不能離開道路,就像虎不能離開山岡。指人總要上路,上路總要靠別人幫助。
【第12句】:【瞞債必窮,瞞病必死】(諺)隱瞞債務的,必定窮愁潦倒;隱瞞病情的,必定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誤了性命。指凡事不可隱瞞,不然沒有好結果。
【第13句】:【吃秤砣,鐵了心】鐵,名詞作動詞用,謂狠下決心,不動 搖。吃秤砣,或說:王八吃秤砣。浩然《山水情》:“劉三像吃 了秤砣鐵了心,一點兒也不松口:這一回,你就是去死,我也 不能答應。”
【第14句】:【牛耕田,馬吃谷】釋義: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例句:“你將來打算歸田,還是出洋?”腳一跺:“哼!‘牛耕田,馬吃谷’,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場!”
【第15句】:【閉著眼睛說瞎話】(慣)指不顧事實地胡說。 也作“閉著眼睛胡說”。
【第16句】:我在外婆家玩,口渴了,就拿外公的茶杯喝水,然后,將茶杯蓋子放在了桌子上,外公發現了就吵外婆。我在一旁偷偷地笑。外婆說:“這真是賴死旁人笑死賊。”(安徽·潛山)
【第17句】:【帶著鈴鐺去做賊】(慣)形容人愚蠢,需要保密的事卻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壞自己的事。
【第18句】:【 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為了追求個人名利地位,犧牲別 人。張潔《沉重的翅膀》:“他從來把話說在明處,不背后整 人,不編排事情算計人,不背地里打人的小報告,踩著別人 脊背往上爬,也不給人小鞋穿。”
【第19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歇)指分不清好人、壞人,好意、歹意,錯把好人當成壞人,或錯把別人的好心當作歹意。常含責罵意。 也作狗咬呂洞賓——不知好丑人。 狗咬呂洞賓——有眼不識好人。
【第20句】:【刀尖上過日子】(慣)形容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生活。 也作“在刀子刃上過日月”。
【第21句】:表弟沒上學的時候,常答不出外婆出的問題,上學以后卻大不相同了。外婆高興地說:“這真是天上星星搖兩搖,公雞變成金鳳凰。”(安徽·安慶)
【第22句】:姐姐在縫衣服,紉上針后,引了很長的線,一不小心,長長的線又團在了一起,怎么也解不開。媽媽見了,打趣說:“你這個拙丫頭,用長線來捆疙瘩,想吃‘團圓蛋’啊!”(河南·鄭州)
【第23句】:【先給杠子,后給麩子】(慣)麩子:小麥、大麥等磨成面過篩后剩下的麥皮和碎屑。比喻對人又打又拉。
【第24句】:【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歇)幡(fan):一種垂直懸掛的窄長旗子。本指照射遠處,不照射近處;轉指照顧關系疏遠的人,不照顧關系親近的人。
【第25句】:【山里說話有鳥聽,屋里說話有鼠聽】(諺)在山里說話,緊防鳥兒聽去;在屋里說話,緊防老鼠聽去。 指人們說話,尤其是秘密的話,要緊防有人竊聽。
【第26句】:【捉鱉不在水深淺】釋義:比喻做事全在機緣是否湊巧。例句:他心想:“捉鱉不在水深淺,只要碰到手跟前,專找不如一遇。”
【第27句】:砍斷了的毛竹——直著身子倒下去
【第28句】:【不可同日而語】(慣)不能放在同一時間來談論。指差距太大,無法相提并論。
【第29句】:頭穿襪子腳戴帽——切顛倒
【第30句】:【亂點鴛鴦譜】(慣)《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描寫,喬太守不了解情況,憑自己的主觀錯判了三對姻緣,歪打正著,成全了三對美滿夫妻。比喻胡亂為人搭配婚姻。也指不根據情況瞎安排事情。 也作“亂點鴛鴦”。
【第31句】:兒大不由爺。
【第32句】:媽媽買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試了試,衣袋小了點,想去商店換一件。奶奶說:“世上哪有無核的棗,一點小毛病就算了。”(湖南·瀏陽)
【第33句】:腳上的泡兒——自己走出來的
【第34句】:老天爺不下雨——靠自澆(覺)
【第35句】:【土居三十載,無有不親人】(諺)在同一塊土地上居住了幾十年的人,沒有不親密的。指共同的勞動生活容易使人們親近和睦。
【第36句】:肚臍眼里打電話——心腹之言
【第37句】:【三只手】“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稱。這一稱呼怎樣來的呢? “三只手”是個外來詞。古羅馬有位劇作家叫普圖斯,據說它寫過一百多部喜劇,如《一壇金子》、《孿生兄弟》等。這些作品曾在羅馬舞臺上風行一時,風格幽默,情節生動。“三只手”便和《一壇金子》有關。劇中的老爸吝嗇鬼尤克里奧丟了一壇金子,他懷疑是家里的奴才拿了,便要奴才伸出手來給他看有沒有拿黃金。看了一只,沒有,又看一只,還是沒有,最后要奴才給他看“第三只手”。從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的代稱。
【第38句】:【使喚什么馬,用什么鞭子】采取相應的方法。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我暴,是對你,啥馬,用啥鞭子!”
【第39句】:【一家飽暖千家怨】(諺)千:約數,形容多數。舊謂為仁不富、為富不仁,因而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就會遭到許多人家的嫉妒、怨恨。
【第40句】:【一面打墻,兩面好看】(諺)兩家的界墻,一家主動打起來,兩家都整齊好看。指彼此共管的事,一方主動做,兩方都有益。也比喻一舉兩得。 也作“一面打墻兩面光”。
【第41句】:【沒事人一大堆】(慣)指裝作局外人,把事情推得干干凈凈。
【第42句】:千人走路,一人領頭。
【第43句】:【 地里挑瓜,挑得眼花】數量多,難以選擇。指拿不定主意。 地,也說:籮。類似的:滿眼看花,看得眼花。成語:眼花繚 亂。柳青《創業史》:“‘商州牛多得很!到冬,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著。你不知情,到那里買牛,是瓜地里挑瓜,挑得眼 花!”’
【第44句】:【 有天沒日頭】沒日頭,看不出時間,也陷于黑暗。指失去 準則,越出常規。明代《初刻拍案驚奇》:“說話的,若如此, 真是有天沒日頭的事了。看官,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第45句】:【老虎插了翅膀】釋義:比喻強大的得到好條件更加強大。例句:姓劉的政治包袱一甩,官復原職,他可是老虎插了翅膀,非得收拾咱們不可!
【第46句】: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
【第47句】:【患難見朋友】(諺)人處在患難之中,才能見識真正的朋友。指身處富貴結交的朋友不可靠,只有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最見真情。 也作患難識朋友。 患難結知己。
【第48句】:【打小算盤】(慣)1形容人自私,為個人打算。2比喻在小處算計。 3比喻精打細算。
【第49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釋叉:形容趨炎附勢。例句:“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看冷暖。’馮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i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第50句】:【吃葷飯】(慣)比喻靠敲詐勒索為生。
【第51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諺)屠刀:殺人刀。只要能放下殺人刀,改惡從善,馬上就是佛一樣的善人。原為佛教勸人向善語,后指人只要能改惡,就大有作為。 也作“放下屠刀,立證菩提”。菩提:梵語,即佛道。
【第52句】:【 有話說話,有理講理】好好講理,不要爭吵。浩然《艷陽 天》:“不要急,不要喊,咱們有話說話,有理講理。”
【第53句】:熟透的癤子一不攻自破
【第54句】:【出不了邊,過不了界】無越軌行為。浩然《艷陽天》:“他也 不圓你,也不扁你,就是讓你吃飯干活兒、干活兒吃飯,出不 了邊,也過不了界!”
【第55句】:【豬八戒撞上羅剎女——甘拜下風】(歇)羅剎女:《西游記》中人物,即鐵扇公主,牛魔王的妻子。 《西游記》中描寫,唐僧取經途中受阻火焰山,向羅剎女借芭蕉扇滅火,羅剎女不借,打斗時,豬八戒不敵羅剎女。指心甘情愿地承認不如別人。
【第56句】:小菲的字寫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說它們“像螞蟻爪子,鉤鉤巴巴的”,就是說它們“像老太太打太極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紹興)
【第57句】:【拿斧的得柴火,張網的得魚蝦】(諺)手里有斧,就能砍得柴火;河里張網,就能撈到魚蝦。指在哪方面投入,就會在哪方面得到回報。
【第58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諺)舍不得用孩子作誘餌,就套不住惡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風險、不付出大代價,就難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獲。 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第59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釋義:犯了嚴重錯誤,終身悔恨。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輕時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誤,卻沒想到竟會改變自己一輩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運……
【第60句】:【一窩狐貍不嫌騷】釋義:騷:同“臊”。狐貍有臊臭味,同一窩狐貍互不討厭臊臭。比喻壞人和壞人混在一起,臭味相投。例句:“從表面上看來,他們父子們好像不能共事,其實是一窩狐貍不嫌騷,只要利害一致了,互相體諒著一點,還是可以合作的。”
【第61句】:【按著三眼一板】(慣)板、眼:民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每一小節中最強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比喻言行有條理、合規矩,一絲不茍。
【第62句】:【哪里跌倒哪里爬】釋義:在什么地方受挫折,就在什么地方克服困難,爭取成功。例句:“養豬衛星”雖然丟了丑,可衛治國并沒泄了氣。他想:哪里跌倒哪里爬。他決心再放個“衛星”,以挽回面子。
【第63句】:【結婚】“結婚”的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俗說。早在原始社會,人類沒有固定的婚姻,每當黃昏,便自由結合擇偶而居,這種婚俗,至今還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現在還實行走婚。所以,漢民族把最早的“黃昏夫妻”稱之為“結昏”。隨著一夫一妻制的實行,語言學家便把曾經標志混亂婚姻的“結昏”改為“結婚”。“婚”字的衍變,是混亂婚姻向文明婚姻過渡的見證。另一種說法是陰陽說。《禮記·昏義》孔穎達疏說:“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陰來陽往之義。”這就是說,把婚禮安排在昏時進行,是取其陰來陽往的意思。“陰來陽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白天即將過去,夜晚即將來臨,陰陽交替之時,即是黃昏。另一層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親迎新娘,新娘在臨近夜晚時來到夫家。這種自然的陰陽和人事的陰陽相結合,正好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古人看來,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禮這一重要禮儀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陰來陽往和天的陰來陽往相配合,這種婚禮就合乎天意,婚姻就會獲得美滿幸福,同時也會給通婚的兩個家族帶來福澤。所以婚禮必須在昏時舉行。這是“結婚”一詞的原意,現在結婚儀式不據泥于黃昏,“吉時”在中午居多。
【第64句】:【勤儉免求人】(諺)勤儉:勤勞而節儉。指勤儉能積累財富,避免因生活無著落而向人求助。
【第65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釋義: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賞花才只十天。指花開時間很短。例句:天彭號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遺風……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語。
【第66句】:【二八月,亂穿衣】農歷二、八月氣溫發生變化,正是換衣 季節。也指過渡時期,情況復雜。《中國教育報》( 1993,7, 4):“現在的社會如二八月亂穿衣,可是青少年們沒有那么 高的辨別力呀!”
【第67句】:【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釋義:求別人很不容易。例句:回去,是的,現在就是路費問題了。怎么張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她跟誰提頭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第68句】:【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東,東家,雇主。意即干活必須 符合東家的目的,才是有效勞動。或說:木匠不隨東,累死 也無功。《北京日報》(1984,5,24):“事事不由東,累死也無 功。這個東就是市場信息、用戶的需求。”
【第69句】:【八月十五睛,正月十五看龍燈】釋義:八月十五:中秋節。正月十五:元宵節。謂中秋日晴,元宵節就無雨雪,可以看燈了。例句:諺語不是說:“八月十五睛,正月十五看龍燈。”看來,來年的元宵節就可以把龍燈看個夠了!
【第70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原詞比喻愁多。長江的水向東流 去,借指向東轉移。《光明日報》(1986,7,10):“有的邊遠地 區本來人才奇缺,由于內地出價高,曾出現‘一江春水向東 流’的征兆。”
【第71句】:【發高調】見“唱高調”。
【第72句】:【路通百業興】(諺)道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就會帶動各行各業都興旺起來。指道路是振興經濟的命脈,要想經濟飛騰,必須先修道路。
【第73句】:【水難量,人難料】釋義:不能根據人的外表評定人,對人低估。例句:常言說得好,水難量,人難料;你們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個沒啥志氣的人。可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當得上先知先覺,料事如神。
【第74句】:【苦水里泡大】(慣)比喻從小就在貧窮、艱難中生活并長大。
【第75句】:耗子戴眼鏡——鼠目寸光
【第76句】:我小嬸嬸懷孕了,奶奶讓她多吃點,說:“老母豬壯,小豬崽胖。”(安徽·蚌埠)
【第77句】:【鍋不熱,餅不靠】對人不熱情,團結不了人。陳登科《移 山記》:“鍋不熱,餅不靠,父不疼,子不孝。”
【第78句】:太陽落坡月上山——周而復始;接連不斷
【第79句】:【上坡騾子下坡馬】(諺)指騾子有蠻力,拉車上坡,彪悍得勁;馬腿蹄靈便,騎馬下坡,平穩飛快。常比喻人做事風風火火,強猛而有魄勢。
【第80句】:我看表弟在吃冰糕,就說:“來,讓哥咬一口。”媽媽說:“看把你饞的,舌頭都掉在地上了。”(山西·高平)
【第81句】:木鉆鉆鋼板——紋絲不動
【第82句】:【俏眉眼做給瞎子看】(慣)比喻說話做事不選擇合適的對象,再好也不會受賞識。
【第83句】:【相馬以輿,相士以居】(諺)輿(yu):車。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現。指相馬要從它拉車的表現上判斷它的耐力,相士要從他的平素為人處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第84句】:【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諺)有的人有錢卻不會合理消費;有的人會享受會消費,但卻手里無錢。指人在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與不如意。
【第85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釋義:菘:蔬菜名,葉柄厚而呈青色的稱青菜;葉似薄而色淡的稱白菜,又稱黃芽菜。指春初早生的韭菜和夏末晚生的青菜最好吃。例句:文惠太子嘗問周彥倫:“菜食何味最佳?”彥倫答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
【第86句】:【七孔生煙,三尸冒火】(慣)七孔:七竅,指雙眼、雙耳、雙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稱在人體內作祟的三個神,每于庚申日將人的罪過奏聞天帝,以減人祿命。形容著急或生氣到極點。
【第87句】:王嬸的女兒前年出嫁,她退地時,地邊不讓半分;今年她添了小孫子,補地時,卻想叫隊長多讓出一米。隊長批評她說:“你呀,真是一個蘿卜兩頭切,中間還想吃一截,什么好事都要占!”(山西·臨猗)
【第88句】:【上有皇天,下有后土】釋義:意思是天地共鑒,天地作證。例句:他一本正經地說道:“……上有皇天,下有后土。新郎新娘拜天地!”
【第89句】:【一根腸子閑半截】(慣)形容人吃不飽。
【第90句】:伯父下崗了,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爸爸整天為他擔憂。爺爺說:“只要肯做牛,就不怕沒田耕。”(河南·內鄉)
【第91句】:【拔眼中釘】(慣)比喻除掉心中所憎恨的人。
【第92句】:【牛瘦不倒架子/倒驢不倒架】指堅持,支撐。牛瘦,也說: 虎死、豬死。鄧友梅《那五》:“他是倒驢不倒架兒,窮了仍然 有窮的講究。”
【第93句】:【不打勤,不打懶,只打不長眼】釋義:有眼色的人不吃虧,沒眼色的人倒霉。例句:不打饞,不打懶,單打不長眼;他這個人眼觀六路,遠遠瞄見地主的影子,馬上手勤眼快,爭風搶上,揮汗如雨,一馬當先,歡喜得那個地主口口聲聲夸他是忠臣。
【第94句】:【腳踩兩只船】兩者都不愿意放棄。比喻猶豫不決,或投 機取巧。臺灣瓊瑤《心有千千結》:“愛情是那樣的自私,他 怎能容忍她腳踩兩只船?”
【第95句】:【 孫猴子七十二變】變化不定。或說:屬孫悟空的,七十二 變。類似的:一天十八變。成語:變化無常。古華《浮屠 嶺》:“放了口風。任什么人,都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廟。還講 什么孫猴子七十二變,一個跟頭能打出十萬八千里,但逃不 出如來佛的巴掌心。”
【第96句】:【牛不吃水強按頭】(慣)比喻強迫別人做不愿做的事。 也作“牛不喝水強按頭”。
【第97句】:搟面杖吹火——竅不通
【第98句】:【卿相出寒門】見“白屋出公卿”。
【第99句】:【心在嘴上長著】(慣)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說,毫不隱瞞。
上一篇:佛語人生經典閱讀-佛家經典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