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窮家難舍】(諺)指家雖貧窮,但曾長居久住,總舍不得離開。也指故鄉即使是窮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長在那里,也會與那里難分難舍。 也作窮家難舍,熱土難離。熱土:住久了的鄉土。 窮家難舍,故土難離。故土:故鄉。 窮家難離,熟土難舍。
【第2句】:【退后一步自然寬】退讓,避免對峙,可以從容處理。沙汀 《淘金記》:“常言說,退后一步自然寬。他會萬事亨通地這 么樣說。”
【第3句】:【肥漢相博——落得一聲兒喘】(歇)肥:胖。博:同“搏”。相搏:摔跤。指肥胖的人摔跤,累得直喘氣。也指勞而無功。
【第4句】:昆侖山前搭戲臺——背景高
【第5句】:【不是省油的燈】(慣)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對付的人。
【第6句】:【不三不四】稱不正派、行為不端正的人為“不三不四”。顯然,人們對三與四這兩個數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對三和四的認識,古代,人們對三和四的解釋有著特殊的意義。據史料記載,古代將天看做“一”,將地看做“二”(水陸合計為二),“天地相加為三”。“三”不僅作為一個數,而且還作為事物整體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這個特性,常把事物的約數用三來表示,如“三軍”、“三思”等。漢字的構成也有一個特殊現象,三人成眾、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組成的新字都與本字有關,且字義更深刻。此外,還有許多BBB、名劇與三有關,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省吾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劇有“三打”、“三氣”、“三顧”、“三讓”等。細細品味,其味無窮,含義深遠。古人認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對于四.則另有一番說法,謂之“周全”、“稱心”。故古詩原以四式為主;西天如來佛旁必是“四大金剛”;《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人為伍,西天取經;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書、畫;漢字有四體:真、草、隸、篆;楷書有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頻;唐初四杰: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北宋文壇有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東、南、西、北四方之類,舉不勝舉。縱觀“四”,可以發現,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為習俗。古代文化中的“三”與“四”,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晶,“三”與“四”的用法,寄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贊譽。好與壞只差一個字——“不”,不好就是壞,不壞就是好(如這東西不賴),而形容行為不端的人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這個緣由。
【第7句】:【時不再來,機不可失】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第8句】:【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釋義:比喻不甘心失敗。例句:“敵人是‘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我們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第9句】:【吃哪行飯,說哪行話】(諺)行(hang):行業。在哪個行業中營生的人,說起話來總離不開那個行業的話題。指人的言談舉止總帶著自身行業的烙印。
【第10句】:【隔行如隔山】釋義:比喻行業不同,互不了解。例句:參謀長雖然是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們取聯絡便不如小喜,況且小喜又是與秘書長那個系統有關系的,因此參謀長便得讓他幾分。
【第11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諺)和尚跑得了,和尚廟卻跑不了。指當事人可以跑掉,但產業還在,有干系的人還在。比喻暫時的應急辦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也作跑了和尚有廟在。 跑得了老道跑不了觀。觀:道教的廟觀。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
【第12句】:【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諺)指英雄好漢總是彼此愛慕,互相敬重的。 也作英雄惜英雄,好漢愛好漢。 英雄戀英雄,好漢愛好漢。
【第13句】:【下軟蛋】(慣)比喻向對方服輸。
【第14句】:【鐵打衙門流水官】(諺)衙門:官署,官員辦公的地方。指衙門像鐵鑄的一樣原處不動,官員卻像流水一樣,一任去了一任來。 也作“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第15句】:【老鴰等死狗死狗不知道】何時才有,比喻長時間等待。 成語:望眼欲穿。《艾蕪短篇小說選》:“你膠著胯哪,叫人老 鴰等死狗。”
【第16句】:【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疼】作惡成性。沙汀《淘金記》:“不 是吹牛,他的把戲我還看得少了?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 疼,雜種就是這種貨色!”
【第17句】:【城隍廟的鼓槌——一對】(歇)本指鼓槌成對,轉指青年男女相般配。也指人品、能力等相當。
【第18句】:【狗怕彎腰狼怕站】(諺)狗怕人彎腰,是怕人們從地上撿磚頭砸它;狼怕人站直,是怕人站直身子瞄準它開獵槍。指狗和狼雖兇,但都有它們的恐懼點。
【第19句】:【山高高不過太陽】釋義:比喻壓不過長輩或強者。例句:原來這賈蕓最伶俐乖巧,聽寶玉這樣說,便笑道:“俗語說的,‘搖車里的爺爺,拄拐的孫孫’。雖然歲數大,山高高不過太陽。自從我父親沒了,這幾年也無人照管教導。如若寶叔不嫌侄兒蠢笨,認作兒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第20句】:【惜衣有衣,惜食有食】(諺)愛惜衣服,就不會缺衣服穿;愛惜糧食,就不會缺糧食吃。指對財物能愛惜就會有積蓄,有積蓄就不會受困。 也作惜衣得衣,惜食得食。 惜衣有衣穿,惜食有食吃。
【第21句】:【 要吃羊肉又怕膻氣】做事顧慮重重。類似的:又想吃魚又 怕腥/想偷漢子又怕羞。曹禺《北京人》:“我這個人頂喜歡 痛痛快快的,心里想要什么,嘴里就說什么。我可不愛要吃 羊肉又怕膻氣的男人。”
【第22句】:媽媽一邊忙著干家務,一邊說:“我這是腳篩羅,手和面,胳膊肘子帶搗蒜,眼里還得瞅著雞下蛋。彬彬,快來幫幫我!”(甘肅·平涼)
【第23句】:【無巧不成書】俗語“無巧不成書”用來比喻事情非常湊巧。相傳,這句話來源于施耐庵。施耐庵在創作《水滸傳》時,寫到“景陽岡武松打虎”這一段時,文思阻塞,怎么寫都覺得太過生硬,沒有靈性。正當為此傷透腦筋的時候,房外傳來一陣喧嘩聲,他停筆走到門口一看,原來是鄰居阿巧喝完了酒,和一條惡狗纏斗在一起。這場人狗相斗的場景,像極了人虎相搏的場面,施耐庵觀看完整個過程,立刻文如泉涌,寫出了精彩絕倫的武松打虎。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說:“真是無巧(阿巧)不成書啊!”以后,這句話逐漸流傳開來。
【第24句】:【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長處看】(歇)指過日子要往遠處著想。也指看問題目光要遠大。
【第25句】:【吃雞蛋不吃雞母】(諺)雞母:母雞。指只可吃雞蛋,不可吃下蛋的母雞。比喻投入再生產的資本不能花銷,只可花銷利潤。
【第26句】:【招貓遞狗兒】(慣)比喻不務正業,招惹是非。
【第27句】:蝎子敲門——毒到家了
【第28句】:媽媽教我寫作文,連講了幾遍,我還是不會寫。媽媽生氣地說:“腦子生銹了?就是個木頭疙瘩,踢一腳也能翻三個過兒。”(安徽·濉溪)
【第29句】:【山溝里的毛驢,走不慣平川地】釋義:比喻不習慣。例句:“好老喬哥哩,大家有什么不對,你批評就是,可不能提不當的話。”“山溝里的毛驢,走不慣平川地呵。”
【第30句】:【愛叫的麻雀不長肉】(諺)比喻輕浮而不務實的人,不會有什么作為。
【第31句】:一天到晚淡茶飯——不吃香
【第32句】:【一腳高,一腳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33句】:【爹有娘有,不如自個有】(諺)爹娘再有錢,也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錢。指人要靠自己,貴在自立。
【第34句】:【光吃炒豆不炸鍋】(慣)比喻光得好處,不付出代價。
【第35句】:白布蓋墨印——黑白分明
【第36句】:船老大帶徒弟——從何(河)說起
【第37句】:【貓兒眼,看時候變】釋義:貓眼的瞳孔隨光線的強弱縮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勢變化處事手段。含貶義。例句:申耀宗是個貓兒眼,看時候變。
【第38句】:【閻王好做,小鬼難當】(諺)指當個閻王發號施令容易,當個小鬼跑腿應差卻十分難。比喻上司頭目好當,下級辦事人員難做。
【第39句】:草鞋里面長青草——慌(荒)了手腳
【第40句】:【背包袱】(慣)比喻在思想上或經濟上有沉重的負擔。
【第41句】:白骨精發表演說——妖言惑眾
【第42句】:柳樹上落鳳凰——遲早要飛
【第43句】:【看戲問名角,吃飯問名廚】(諺)名角演戲,會吸引眾多的觀眾;名廚掌勺,會招徠眾多的食客。指無論哪個行業,要想繁榮昌盛,必須提高知名度。
【第44句】:童養媳拜天地——熬到時候了
【第45句】:【吃一行,怨一行】(諺)行(h。ng):行業。在哪個行業做事,總抱怨哪個行業不好。
【第46句】:【 十個便宜九個愛】愛占便宜是普遍情況。李六如《六十 年的變遷》:“怡和、太吉是英商,日清公司是日本人的,他一 家要戰勝那兩家,所以贈東西更多些。十個便宜九個愛,所 以大家就喜歡坐東洋船。”
【第47句】:【打談的掉眼淚——替古人擔憂】(歇)打談的:宋元時稱在街市上演唱或說書的人。本指替古時候的人憂傷,轉指作虛假的或多余的擔憂。
【第48句】:【使功不如使過】(諺)任用有功勞的人辦事,不如任用犯過錯誤的人辦事得力。指有功的人往往以功自居,有過的人卻常常引咎奮勉。
【第49句】:【涼水澆頭】見“冷水澆頭懷抱冰”。
【第50句】:【費唇舌】(慣)指費了許多話去解釋、勸說或表白。 也作費口舌。 費唾沫。
【第51句】:【錢可以買到伙伴,但買不到朋友】(諺)有錢能夠買到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同伴,卻買不到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指真正的朋友不是金錢能買到的。
【第52句】:【圣人面前賣字畫】在內行人面前逞能。類似的:孔子門 前賣詩書。張賢亮《河的子孫》:“真是孔子門前賣詩書,魯 班門前耍斧子!苦了錢了,還組織這么多人來學習哩!”
【第53句】:我沒聽清媽媽說的啥,結果把東西拿錯了。媽媽笑著說:“聽三不聽四,叫你砍柴你砍刺。”(湖北·武漢)
【第54句】:【炒豆沒吃上,還炸了鍋】沒有得到好處yipinjuzi.com,反而遭到損失。 浩然《艷陽天》:“這個人可不是好惹的,說不定又得鬧個炒 豆沒吃上,還炸了鍋。”
【第55句】: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
【第56句】:【窩里反】(慣)指家族或團體內部發生矛盾和斗爭。 也作窩里斗。 窩里發炮。
【第57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見“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58句】:【新賬老賬一起算】有了新問題,連過去的問題一起追究。 浩然《彎彎的月亮河》:“如果新舊賬目一齊算,對他定會殺 不赦,不能冒此風險!”
【第59句】:【花果山的猴王——不服天朝管】(歇)花果山:傳說中傲來國附近海中的一座名山,見《西游記》第一回。猴王:《西游記》中人物孫悟空,在花果山為猴王。本指孫悟空敢于大鬧天宮,不服天上朝廷管教,轉喻人有造反精神,敢于同統治者作斗爭。
【第60句】:【吃柿子揀軟的捏】釋義:比喻欺負老實人或弱小者。“揀”又作“找”、“挑”。例句:留根:“這小子,吃柿子揀軟的捏,看我留根好欺負啊!”
【第61句】:【抓了權耙,就忘了掃帚】釋義:比喻考慮問題不周到,顧了這個,忘了那個。例句:我扎得不穩.太急躁冒失了!怎么我抓了杈耙,就忘了掃帚?光記著去抄李懵之暗堂,就忘了過街驚?
【第62句】:【喝了忘魂湯】釋義:形容入迷迷糊糊,忘事。例句:唉!人急馬不快,你急他不來。你扯急筋,他扯慢筋,只怕他們是喝了忘魂湯啵!搞什子鬼去了,還不來呢?
【第63句】:【踩窩子】(慣)比喻探查底細。
【第64句】:【耗子洞里打架——窩里反】(歇)比喻內部鬧矛盾或自相殘殺。 也作耗子咬耗子——窩里反。 耗子動刀——窩里反。
【第65句】:背著虎皮進村寨——嚇唬老百姓
【第66句】:【牛頭馬面】“牛頭馬面”比喻各種陰險丑惡的人。它源自佛教,傳說中閻王手下的兩個鬼卒,一個頭像牛,一個面像馬。“牛頭馬面”是地獄的公差,讓人在陰間受上刀山下油鍋等刑罰的差事都是他們去做。牛頭最初又叫“阿傍”,其形為牛頭人身,手持鋼叉,力大無比,能排山倒海。阿傍在世時,因孝父母,死后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牛頭傳人中國后,由于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對稱、成雙,于是又配上了馬面。“牛頭馬面”可以說是土洋結合。
【第67句】:【熱臉貼冷屁股】(慣)比喻向人獻殷勤,卻受到冷遇。 也作熱臉碰個冷屁股。 熱臉挨了個冷巴掌。 熱氣呵冷臉。
【第68句】:【砍的比旋的圓】(慣)旋:旋轉著切削。一般砍的不會比旋的圓。 比喻事情違背常理。
【第69句】:【走著進來,躺著出去】(慣)活著進來,死了出去。指無法逃脫,必死無疑。
【第70句】:【老子英雄兒好漢】父子兩代都是英雄。又指父親是英 雄,兒子必然是好漢。表示血統高貴,或職業相承。梁斌 《紅旗譜》:“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你和你們老人家精神 頭兒一模一樣。”
【第71句】:南瓜花炒雞蛋——對色的貨(即“一路貨色”)
【第72句】:導彈打色機——同歸于盡
【第73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慣)形容心不齊,步調不一致。
【第74句】:【人離原地活,樹離原地死】(諺)指人離開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闖蕩,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寬。 也作人挪活,樹挪死。挪:挪動,離開原地。 樹挪死,人挪活。
【第75句】:【不敢越雷池一步】(慣)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省黃梅縣界東流,經今安徽省宿松縣,至望江縣東南,水積成池,稱雷池。語本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勸溫嶠坐鎮原防,不要越過雷池向東。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線或范圍。
【第76句】:【恩將恩報,仇將仇報】(諺)人有恩惠于我,我定當用恩惠去報答他。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這才是恩怨分明的大丈夫作風。
【第77句】:見人張嘴跟著唱——盲從
【第78句】:【 鯉魚跳龍門】比喻人地位高升。海外梁容若《故鄉集》: “你要當學生,暑假可不是休息的時候,正像傳說里鯉魚跳 龍門一樣,是過關前進的時機。”
【第79句】:【給力】“給力”一詞,意思是很有幫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實際使用中也可以加一個否定前綴,如“不給力”,表示某事件或某個人帶給自己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給力”原屬網絡語言,最早出現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它從網絡到社會應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嚴肅和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竟以《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為頭版頭條標題,立刻引發如潮熱議。文章介紹了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華麗轉變。如此給力的標題,被細心的網友發現并截圖發布在微博上后,引發了強力圍觀,網友們紛紛大呼“標題給力”,與年輕人接軌。網友們笑了,正規媒體開始接納網絡語言。自此,“給力”一詞頻繁出現,并被人們接受。
【第80句】:【獨占鰲頭】見“占鰲頭”。
【第81句】:【老婆們斗牌——一張一張地來】(歇)斗牌:玩紙牌。指做事不急于求成,逐步進行。
【第82句】:【有懶人,無懶地】(諺)人勤苦地就勤出產,人懶惰地就不打糧。指地的肥沃與貧瘠,是由人的勤與懶決定的。
【第83句】:黃鼠狼咬病雞——專抓倒霉的
【第84句】:三叔分家都兩年了,可由于不勤快,好吃懶做,到如今家里還是四壁空空的。奶奶看著三叔那不爭氣的樣子,數落道:“窮富沒扎根,就怕吃飽蹲。懶人能發,誰還用力扒?孩子,聽娘的話,快埋頭實干吧!”(山東·單縣)
【第85句】:【死無葬身之地】(慣)死了連埋葬的地方都沒有。形容下場很悲慘。 常用作賭咒發誓語。 也作死無藏身之地。 死無葬身之所。
【第86句】:【 顧了翻鍋,忘了燒火】忙不過來,照顧不到。類似的:顧了 劃槳,顧不上使帆。成語:顧此失彼。浩然《艷陽天》:“一個 人的本領總是小的,就是有大本領的人也不行,顧了翻鍋, 就忘了燒火,一處不到一處亂。”
【第87句】:杏和麥,如果不熟,總不熟;要熟,很快就都熟了。于是人們總說:“杏熟一天,麥熟一晌。”(河南·靈寶)
【第88句】:【小大姐兒裁稿子——閑時置下忙時用】(歇)小大姐兒:舊時稱大姑娘。褯(jie)子:方言,尿布。指事先做好準備,以應以后急需。
【第89句】:【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諺)氣力小,就不要承受重的負荷;說話沒威望,就不要去規勸別人。指做事要量力而行,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第90句】:【唇亡齒必寒】見“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第91句】:【一點水一個泡】(慣)形容人說話不夸大也不縮小,誠實可靠。
【第92句】:【黃梅天十八變】釋義:指黃梅天氣候多變。例句:黃梅天……又以其對忽睛忽雨,諺有云:“黃梅天十八變。”
【第93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第94句】:阿波羅闖月球——開創人類新紀元
【第95句】:玻璃耗子琉璃貓,鐵鑄公雞銅羊羔———毛不拔
【第96句】:近視眼打靶——目的不明
【第97句】:【行家眼,如夾剪】(諺)夾剪:像剪刀形狀的夾取物件的工具。指行家觀察事物的眼力非常敏銳而準確。
【第98句】:電視電話——耳聞目睹
【第99句】:【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釋義:比喻一件困難的事,總會有它的解決辦法。例句:何老板總會和你想法子的。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天下有多少人生在天底下會干死了?總有辦法,總有辦法。
上一篇:精辟民間俗語經典諺語,句句撩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