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魔術師的道具——盡是秘密
【第2句】:【烏龜爬門檻——就看此一跌】(歇)本指烏龜過門檻,爬上后跌倒翻過身才勉強過去;轉喻成與不成就看這一下。 也作烏龜爬門檻——看這一跌。 烏龜爬門檻——就看此一翻。翻:諧“番”。
【第3句】:【羊毛搓的繩子,又抽在羊身上】(慣)比喻自作自受。
【第4句】:【打哈哈】(慣)1指湊趣,逗笑。 2指對事情敷衍、應付。
【第5句】:兩條腿穿到一個褲筒里——蹬打不開
【第6句】:【好看千里客,萬里去傳名】(諺)看:看待,對待。千里客:遠方來的客人。盛情招待遠方來的客人,他們自會把你的美名播得更遠更遠。指愛好交友的人,美名會傳播四方。 也作“好漢千里客,萬里去傳名”。
【第7句】:【忙中多有錯】(諺)做事匆匆忙忙,就容易發生差錯。指做事貴在從容仔細,粗疏急迫往往是出錯的根源。 也作忙中出錯。 忙中有亂,亂中生錯。
【第8句】:【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諺)臨上陣打仗才磨槍,縱然磨不鋒利,也能磨得光亮。指平時不下功夫,臨時突擊準備,多少也能頂點事。 也作“臨陣磨槍三分光”。
【第9句】:【事不關心,關心者亂】事不關心則已,關心起來精神上勢 必有負擔。明代《警世通言》:“事不關心,關心者亂,打點做 這節非常的事,夜里就睡不著了。”
【第10句】:【暗中使絆子】表面客氣,暗地里刁難。《人民日報》 (1981,10,13):“這種暗中使絆子的作法,特別使人惱火。 因為他刁難你,卡你的脖子,是打著公事公辦的招牌,講著 堂堂皇皇的理由下手的。”
【第11句】:【劈柴看柴勢】(諺)指要劈開木柴,先得看清木柴的紋理走勢。比喻著手做事或解決問題,必須首先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審時度勢,注重方法。 也作“劈柴要看紋理”。
【第12句】:【吃素】在佛教初創時期,并沒有要求信徒一定要吃素。在律書《十誦律》里規定可以吃“三凈肉”,即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己殺的動物的肉,都是可以食用的。老百姓常說“眼不見為凈”,恐怕源于此。到了南朝梁武帝時期,僧人們才開始只吃素。梁武帝蕭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認為食肉就是殺生,違背了佛教“不殺生”的戒條。他發誓斷除酒肉,假如再喝酒吃肉,殺害生靈,甘愿受鬼神制裁,并將墮落到阿鼻地獄;他又規定宗廟祭祀用面粉代牲畜。梁武帝嚴格遵守誓言,每天只吃豆羹粗飯。僧人們在梁武帝的帶動下,開始吃素,并且成了寺院里的戒律。
【第13句】:高梁稈做鞭桿——經不起摔打
【第14句】:【疏秧大肉,疏禾大谷】(諺)疏:稀疏。秧苗稀了,能使稻米豐滿;禾苗稀了,能使谷穗碩大。指種莊稼,禾苗宜稀不宜稠,稀田的產量勝過稠田。
【第15句】:鬼迷張天師——有法無處使
【第16句】:【麥秀風搖,稻秀雨澆】見“稻秀雨澆,麥秀風搖”。
【第17句】:玻璃瓶里裝王八——原(圓)形畢露
【第18句】:【快刀斬亂麻】此俗語比喻迅速果斷地處理復雜問題。典出《北齊書·文宣紀》,據記載,北魏大將高歡有幾個兒子,高歡想試驗一下他們的才智,于是,發給每人一堆亂麻,讓他們梳理整齊。別的孩子都在一根一根地整理,唯獨排行老二的高洋找來一把快刀,幾下就把亂麻斬斷了。高歡問他為什么這樣做,高洋回答說:“亂者需斬!”高歡聽后十分驚異。后來高洋廢掉東魏建立北齊,他就是北齊的文宣帝。不愧是“亂著須斬”,開出一片新天地。
【第19句】:鄒莊有個村干部腐化墮落,可群眾敢怒而不敢言。這次民主選舉村委會,他被大家選掉了。大家拍手稱快說:“墻倒必須眾人推,鼓響還得大槌擂。”(河南·虞城)
【第20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諺)指對于素不相識的人,只能從衣著外表上進行觀察;而熟人就不必這樣了。
【第21句】:【親不親,鄰不鄰】(慣)指與親人、鄰居關系都不好。 也作“親人不親,近人不近”。
【第22句】:【貧極無君子】(諺)舊指人窮到極度,就不會再顧及道德禮儀。
【第23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釋義:分分合合是人類社會的規律。比喻形勢總有變化。例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紛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第24句】:六月間狗吐舌——熱出來的
【第25句】:【拿銀子當銅錢花】(慣)銅錢:古代銅質輔幣,圓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錢沒有節制,任意揮霍。
【第26句】:【窩里反】(慣)指家族或團體內部發生矛盾和斗爭。 也作窩里斗。 窩里發炮。
【第27句】:【裝龍似龍,裝虎似虎】裝什么人像什么人,或干什么像什 么。張賢亮《河的子孫》:“你呀,裝龍是龍,裝虎是虎,裝個 獅子能舞,嘴皮子就是活,要不怎么能當干部呢?”
【第28句】:春秋望田頭——專門找茬(岔)兒
【第29句】:天鵝落到雞窩里——盛不下它
【第30句】:【正月可栽大樹】(諺)農歷正月,土地剮開始解凍,此時栽大樹,成活率最高。
【第31句】:【豆子不榨不出油,石頭不砸不裂縫】(諺)指豆子要壓榨才能出油,石頭要猛砸才能開裂。比喻對罪犯不施加壓力,就很難使他交代罪行,老實認罪。
【第32句】:【木偶能跳動,自有提線人】(諺)木偶:木頭做的人像。木偶戲中木偶人像能跳能舞,是有人在幕后牽線操縱。比喻有人出面鬧事,是后臺人物在指使。 也作“木偶不會自己跳,幕后定有牽線人”。
【第33句】:【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諺)指世上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即使被砍頭,也只不過在頭頸上留塊大傷疤而已。 也作砍了腦袋去,不過碗大個疤。 腦袋砍了碗大個疤。 割頭不過碗大個疤。
【第34句】:【泥牛入海無消息】不知道后來情況,沒有下文。成語:杳 如黃鶴。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此時那兩個錢莊干 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一個泥牛入海,永無消息。只得寫信 到上海去通知。”
【第35句】:金彈打麻雀——不惜代價;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第36句】:【揭老底】(慣)比喻揭露不愿讓人知道的內情或底細。 也作揭底子。 揭根子。 翻老底。
【第37句】:人多辦法多,螞蟻能把泰山拖。
【第38句】:【堵得住黃鱔洞,塞不了狐貍窩】(諺)黃鱔(shan):鱔魚,身體像蛇而無鱗,生活在水邊泥洞里。指人能堵住黃鱔的泥洞,卻很難堵住以狡猾著稱的狐貍的窩。比喻貪污腐化、營私舞弊的門路極多,要制止非常不容易。
【第39句】:【眼睛里沒有人】(慣)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第40句】:【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釋義:不經歷一番艱苦,就不能獲得美滿幸福。例句:正叫做: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禮別了小峰,到京會試,中了第二名會魁。
【第41句】:【若要俏,帶三分孝】(諺)俏:俊俏。孝:孝服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著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艷色服裝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著白,能增添幾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須戴三分風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42句】:八哥兒說話——學舌
【第43句】:【狼吃幞頭——心兒里自忍】(歇)幞頭:古代男子戴的旁有兩翅的一種巾冠。狼吃了幞頭,咽不下吐不出,難受也只好在心里忍著。 指有苦說不出,只能暗忍。
【第44句】:【中彩】“中彩”現在多指買彩票中獎。彩票業在我國屬于造福于民的福利事業,為福利事業籌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國家獨立經辦。“中彩”一詞源自古代的賭博游戲。古代有一種競賭游戲,用木頭做成五個與現代骰子不同的骰子,它們不是六個面的正方體,而是長柱體。四個側面有彩畫,兩面畫著雉(即野雞),另兩面畫著牛。頂的一面是黑色,底的一面是白色。游戲時,五個骰子一起擲,如果擲出去的五個骰子畫面一樣,比如都是牛,就叫中彩,就贏錢。 “彩”有大有小,全黑的最大,如果擲出了全黑,就叫中頭彩,自然贏的錢最多。
【第45句】:【窮媳婦知米貴】(諺)指窮家婦女最懂得儉省節約。
【第46句】:一天下午,出去踢完足球回家時,弟弟要拿球,爸爸不讓。弟弟又哭又鬧,堅持要拿,結果被狠狠地打了頓。媽媽知道了說:“這叫犟人吃犟虧,犟驢挨犟鞭。”(陜西·西安)
【第47句】:演戲扮皇帝——神氣一時
【第48句】:【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第49句】:【三字經滿天飛】三字經,指“他媽的”三個字。意即習慣 的罵語隨口而出。海外於梨華《三人行》:“沒幾次以后,又 恢復到他們原來在一處時談話的隨便了,三字經滿天飛。”
【第50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語的意思是同類的物種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淳于髡,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為齊國的大夫。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于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著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一個圣人,那圣人就像腳跟挨著腳跟來到一樣,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七個賢士,那賢士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說:“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洼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 這句話是至理BBB,當年,革命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著一大批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51句】:【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鄉中水】(諺)只要是故鄉人就親,只要是故鄉水就甜。指人們的鄉土感情總是很濃的。 也作親不親,故鄉人;甜不甜,家鄉水。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第52句】:【出門觀天色,進門看臉色】釋義: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例句:俗話說:“出門觀天色,進門看臉色。”牛茂盛看著曹老三一家人的舉動,捉摸到有不測的風云。
【第53句】:【不知人間有羞恥事】(慣)指人厚顏無恥。 也作“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第54句】:看對象;不入耳;充耳不聞;一竅不通
【第55句】:閻王出喪——鬼哭神嚎
【第56句】:【吃小虧占大便宜】釋義:受一點小的損失,卻得到很大的利益。例句:“楊吉利搶走了于芝秀,我來嫁給你!”天香粗野而又嬌媚,“丟了一個殘花敗柳,得到一個清白女兒身,你吃小虧占了大便宜。”
【第57句】:【牙齒捉對兒廝打】(慣)形容受凍或極度恐懼時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樣子。
【第58句】:【久住山林辨鳥音】見“家住山前識鳥音”。
【第59句】:【橋歸橋,路歸路】(慣)比喻二者互不相干。也比喻事情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 也作“橋是橋,路是路”。
【第60句】:【解開悶葫蘆】見“打破悶葫蘆”。
【第61句】:體弱病欺人,健康人欺病。
【第62句】:【他要我肝花,我要他肚腸】(慣)肝花:肝。比喻針鋒相對,以牙還牙。
【第63句】:【老虎口里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慣)比喻冒險做事或與強悍的人爭奪利益。 也作“老虎口里奪肉吃”。
【第64句】:【貓老吃子,人老惜子】(諺)指貓老了,會將生下的崽子吃掉;人老了,會特別惜愛自己幼小的孩子。 也作“人老惜子,貓老吃子”。
【第65句】:【出頭的椽兒先朽爛】(諺)露出房檐外面的椽子由于風吹雨淋,會先腐爛。比喻冒尖或帶頭的人,往往最先遭到禍害。 也作“出頭椽子先爛”。
【第66句】:【人不親行親】(諺)行(hang):行業。指同一行業的人,在情感上總是相親的。
【第67句】:不是魚死,便是網破——有你無我
【第68句】:哥哥一回到家就做功課,每次考試的成績都很好。媽媽鼓勵他說:“黃金從礦石中提煉,幸福從艱苦中獲取,在學習上沒有什么捷徑,就要勤奮認真。”(廣東·龍門)
【第69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此語是指憂患使人勤奮、警覺,因而得生;安樂使人怠惰,因而致死。常用來激勵人們奮發圖強,于民于國同理。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則無法家拂土,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戰國時期的孟子經常到各國游說,用事實勸諫那些國君:傳說中的虞舜曾當過農民。春秋時的管仲、孫叔敖、百里奚等人,有的被囚禁,有的隱居海濱,有的靠放牛度日。經過這些磨煉,他們后來都擔當了重要職務并成為很有成就的人。孟子指出:一個國家,如果經常處在安樂之中,在外沒有敵人來犯的憂慮,國法又不嚴,那么這個國家往往很快就會滅亡。中國的歷史反復證明了孟子的論斷是正確的。
【第70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釋義:比喻依靠什么,什么靠不住。例句:再加上這些年來,眼里看的、身上挨的、手上千的,“靠山山崩,靠水水流”。唉,這么一折騰,心勁沒啦。
【第71句】:【脖子里割癭袋——殺人的勾當】(歇)癭袋:指生長在頸部的一種囊狀瘤,包括甲狀腺腫大等。指危及生命的行為。
【第72句】:東北風呼呼地刮著,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我穿的衣服較少,凍得直打哆嗦。放學回家,奶奶見了我說:“草窩斑鳩,不知春秋。”(河南·新野)
【第73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鍋讓人賠】(慣)比喻有了好處,自己獨占;出了差錯,要別人承擔。
【第74句】:【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諺)取:諧“娶”,娶親。隔河叫:隨叫就到。舊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親。
【第75句】:我進步很快,老師夸我是鍋爐燒足了的壓力表——直線上升,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爸爸卻說:“以后可要繼續努力呀,希望你能鳳凰頭上戴牡丹——好上加好。”(河南·許昌)
【第76句】:【有千年產,沒千年主】(諺)有千百年不變的產業,卻沒有干百年不更換的主人。指財產是長久的,主人卻是會變換的。
【第77句】:【富人家日子好過,窮人家孩子好養】(諺)指富人家有錢,過日子不愁吃穿不愁用;窮人家缺吃少穿,子女容易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煉成長。
【第78句】:【大六月里曬日頭——念他啥晴】(歇)晴:諧“情”。指不念他什么情分。
【第79句】:【滿天討價,落地還錢】見“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第80句】:【 今日有酒今日醉】只顧眼前一時的痛快,不顧其他。原 為唐人羅隱的詩句。日,也說:朝、天、夕。成語:及時行樂。 王安憶《文革軼事》:“她們都是很能抓住機會的孩子,并且 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81句】:【過一天,算一天】混日子。類似的:拖一天,是兩晌。成 語:得過且過。巴金《寒夜》:“你不要老想這些事,在這個年 頭誰不是過一天算一天,能夠活下去就算好的了。”
【第82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釋義:顧了小的丟了大的,或指抓住了次要的,丟掉了主要的。例句:這種負責精神很好,可是光你一個人總忙不過來啊!搞不好,撿了芝麻反倒丟了西瓜。
【第83句】:【朝天辣椒獨頭蒜,黃毛丫頭最難辦】(諺)黃毛丫頭:未成年的少女。角兒朝天的辣椒和不分瓣的蒜頭,味道最辛辣,就好比不太懂事的黃毛丫頭一樣,最難對付。
【第84句】:小蠶吃桑葉——星半點
【第85句】:【錯公穿了錯婆鞋——錯上加錯】(歇)指原有的錯誤尚未改正,又犯了新錯誤。
【第86句】:拉纖的喊號子———股勁
【第87句】:【房檐滴水照道描】釋義:下輩照著上輩的樣子學。例句:說話的婦女學著老頭腔:“……你們壞良心,將來你們的孩子也房檐滴水照道描!”
【第88句】:棒槌灌米湯——滴水不進
【第89句】:【騎馬不撞著親家公,騎牛便就撞著親家公】(慣)比喻體面的時候沒能讓人看見,不光彩不體面時偏偏讓人看見了。也比喻想讓人知道的事沒能讓人知道,不想讓人知道的事別人偏偏知道了。 也作騎馬遇不著親家,騎牛反要遇著。 騎馬沒碰到親家,騎牛反碰到了。
【第90句】:街上賣笛子——自吹
【第91句】:媽媽下崗在家,整天吃了睡,睡了吃,什么事也不干。姥姥說:“你這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嗎?”(河南·許昌)
【第92句】:【凡藥三分毒】(諺)凡是藥物,總含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成分。指藥能治病,但同時也有副作用,服用時必須慎重。 也作“是藥三分毒”。
【第93句】:【踩小板凳兒糊險道神——差著一帽頭子】(歇)險道神:即險道神將,舊時出殯時紙糊的開路神。險道神身長,制作時,踩在小板凳上還夠不著頭部。指相差一大截。 也作“踩著板凳糊險道神——還差著一帽頭兒”。
【第94句】:高梁稈上結茄子——天下奇聞;無奇不有;不可思議;彌天大謊
【第95句】:【一動不如一靜】做事沒有把握,不如維持現狀。清代《紅 樓夢》:“一動不如一靜,我們這里就算好人家,別的都容易, 最難得的是從小一處長大,脾氣性情都彼此知道的了。”
【第96句】:【有愁皆苦海,無病即神仙】(諺)人只要愁煩不斷,那就是陷入了苦海;只要健康無病,那就是過上了神仙生活。指人生最苦的是憂愁,最樂的是健康。
【第97句】:鯨魚的鼻子一眼朝上
【第98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飽】(諺)待人不可過好,喂狗不可太飽。指處人處事,貴在適度。
【第99句】:【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諺)遇合:碰到好官運。賣力耕作,不如逢個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碰個好官運。舊指依照常規努力,比不上有個好運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