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他人有愛心,對他人有感恩的心,對他人有關懷的心。而這種關懷也好,愛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沒有任何目的,是本當如此的,這就是佛法的精神。
【第2句】:【佛心禪語】總之“悟”,使我們可以從矛盾中得到統一,從復雜中發現單純,從障礙中找到通達,從枷鎖中獲得解脫。愿蕓蕓眾生,早日證悟自覺。
【第3句】:【禪語人生】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佛是一柱香,人是一句話。情感不好,財運欠佳、小人太多,命運不公,多由于不注重口德,導致自身霉運纏身,害人害己。
【第4句】:【禪語人生】這里萬籟俱寂,什么也聽不見。“什么是只手之聲呢?”思量之間,他忽然聽到了滴水的聲音。“我終于明白什么是只手之聲了。”東陽在心里說道。
【第5句】:【禪心佛語】朝花暮日,風景依舊,春去秋來,四季交替,似水流年,韶華易逝。一天天一年年,歲月像風一樣,在我們的指尖不經意間就過去了。不要埋怨生活的平淡,歲月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6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第7句】:【圣經文案】366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夸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
【第8句】:有些事,你真別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別看懂,看懂,傷情。人生,就是一種糊涂,一份模糊,說懂不懂,說清不清,糊里糊涂,含含糊糊。
【第9句】:【心靈禪語】煩惱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品質,它有可能讓命運凋零,但是也可能創新一個命運,理解一句俗話,燈不挑不亮,也許生活在什么地方扎疼了你,還請不要埋怨,那是生活的偏愛。
【第10句】:生活中,總會有人對你說三道四,總會有人對你指手畫腳。學會不在意,約束好自己,把該做的事做好,把該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誠,寬容待別人,嚴以律自己,其他一切隨意就好!
【第11句】:成功皆有理由,失敗均有原因。人生總是面臨成功失敗的交替,無論何種理由和原因都需要一顆強大的心靈去承受。
【第12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這樣,你的柔弱注定倍受傷害,你的態度,就是你的從容,不要認為快樂很遙遠,就在你的惆悵背后。人要活的坦蕩,學會忘記,學會放下,學會心如止水。
【第13句】:【禪心佛語】僅僅懷才是不可能遇到知音,還必須具備謙虛謹慎、忍耐奉獻、敬上愛下等等,單憑一個才字是無法具足因緣條件的。
【第14句】:禪宗、密宗是非常正宗的法門,其最高境界都提倡不立文字。但沒證悟這種境界的人,必須先通過文字來學習佛法。否則,什么佛理都不懂,就打著這種旗號來弘揚佛法,所作所為一定會與佛法相違。
【第15句】:【圣經文案】448我們若忽略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這救恩起先主親自講的,后來是聽見的人給我們證實了。(來2:3)
【第16句】: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深佛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四十二章經》
【第17句】:往事隨風,亦如煙亦如夢,若心事禪定,將光陰里的往事一一串聯安放,禪悟中,靜然觀之,堪那青藤往事,自會如詩如歌,繞指成香。
【第18句】:發短信會影響一個人的運勢,如果發出的短信是吉祥喜悅的,產生了好的陽性氣場,讓朋友們開懷,那當然就“發了”;反之,日常生活中,我們言行舉止會造業也會結善緣,所有的因果都在一念之間。
【第19句】:【禪心佛語】迷茫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不要有病亂投醫。善知識是智者,當努力尋找辨別善知識,并依止善知識。
【第20句】:【禪心佛語】若頓悟此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第21句】:【禪心佛語】禪追求的是“天然無飾,便是本性”,是把生活看成了一種天然的運動狀態。用一顆本真的心,去感受世界,感受生活給予的一切。
【第22句】:【佛心禪語】生氣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常生氣會使人得病,過度生氣會導致死亡。所以佛說:生氣發怒的人,是一個敗亡的人。提醒我們學會控制,切不可常生氣、生大氣。
【第23句】:【禪心佛語】交往中,要心胸開朗,豁然大度,千萬別小心眼、小家子氣。不要為一點點小事就大動肝火,斤斤計較,甚至在許多場合弄得大家都非常難堪而下不了臺,這樣會令人討厭的。
【第24句】: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認、敢于面對、敢于擔當。人生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人生三為: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
【第25句】:流水本無情,因風皺面;青山之不老,為雪白頭。莫對失意人而談得意事,從來有名士不取無名錢。千巖竟秀,萬壑爭流。四季皆如夏,一雨便成秋。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挑北海之波,流惡難盡。
【第26句】:【禪語人生】邪惡的人是指沒有善德,而且做了惡事不會感到羞恥的人,他們會貪羨、妒忌等等。
【第27句】:【靜心的禪語】恒誨法師:狹隘而自私的心靈,可以變成生命中的地獄;豁達而開朗的心胸,卻可以成為人生的天堂。從地獄到天堂,只有一念之隔。而一切嫉妒的火焰,總是從燃燒自己開始。
【第28句】:虔誠之心,不分大小。從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到人的真心,所以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管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有一顆至誠的心,因為只有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29句】:兩岸蘆花一葉舟,涼風深夜月如鉤。絲綸千尺慵拋放,歸到家山即便休。——《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文案》
【第30句】:【禪心佛語】佛陀教導我們,一個沒有覺性的人僅管還活著卻像個死人,因為這些人他們做的、說的、想的盡是些壞事,臭死了。沒有善德、沒有正法的人是“臭死人”。
【第31句】:禪悟人生:禪師在白板上點個黑點,問徒弟:這是什么?徒弟們異口同聲:一個黑點。禪師笑了:只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沒看到?
【第32句】:放下慳貪是布施,放下惡業是持戒,放下懈怠是精進,放下嗔恚是忍辱,放下散亂是禪定,放下愚癡是般若,放下虛偽是真誠,放下污染是清凈,放下傲慢是平等,放下愚癡是正覺,放下自私是慈悲。
【第33句】:【禪心佛語】樂觀的人朝前看是希望,往后看是經驗,悲觀的人朝前看是迷茫,往后看是傷痛,人生沒有絕對的一面,因此給了我們選擇的機會,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你的心才能決定。
【第34句】:甲乙二人于交叉路口相撞。甲說:“我正直道直行,乙突然從斜邊道岔出,是乙不對。”乙同樣說:“我正直道直行,甲突然從斜邊道岔出,是甲不對。”以自為正,以他為邪,世人大抵如此。
【第35句】:【佛心禪語】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第36句】:【禪語人生】圓滿的人生,并非就沒有痛苦和困難的人生,生活就是在艱苦里堅持,在平凡里復制,也許就是簡簡單單,所有的擦肩而過,都是生命的點點滴滴,點點滴滴連成串,就是人生。
【第37句】:【禪語人生】知足者常樂。知足者經常有滿足感,經常有快樂感。渴求是貪的表現,我們的心老在渴求中,希望得到這個,希望得到那個,總在焦慮中,總在渴求中,總在痛苦中。有求皆苦,無求自樂。
【第38句】:困境并不是絕境,勇敢面對才有辦法可想,逃避也躲不過。人應擴大心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縛,才會健全茁壯地成長。
【第39句】:【禪語人生】幸福人生由眾多的因素構成,中國古代有五福之說: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等,做為幸福人生而言,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40句】: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春夏秋冬,去經歷它,去適應它,然后用好它,一個好心態一定會有個好生活、好命運,讓自己內心溫暖、豁達,生活就是一種好態度。
【第41句】:【佛心禪語】不知您是否已領悟。好好體會六祖所說:“煩惱即菩提。”迷時生煩惱,悟時即菩提。
【第42句】:【禪語人生】維那師不聽,有意無意總把人趕走。結果這個走了,又來一個比前面更厲害的人,更難調伏。
【第43句】:追逐物欲,如渴飲鹽鹵,轉增其欲,有情之于五欲,亦復如是。故應于諸資生物具,勤修舍心是菩薩行。——■妙峰法師
【第4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意義應該就是利人,利人的范圍越大,時間越長,那么你這個人生價值就越大。
【第45句】:牧牛不放逸,其主獲其福,六牛六年中,展轉六十牛。比丘戒成就,于禪得自在,六根而寂然,六年成六通。《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六,牧牛品
【第46句】:【佛心禪語】「空」沒有相。拳頭是「有」,一張開就「空」了。「有」是五根手指頭;「空」也是五根手指頭,所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變化無礙的。
【第47句】:有的人出現,就是來給我們開眼的。所以,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話,忍得住欺騙,忘得了諾言,放得下一切。百煉成精,淡定從容。
【第48句】:【佛語悟道】善惡的根源都從心中生起;邪惡的念頭能產生各種各樣的罪惡;按照(佛教)脫離愚昧、正確地認識事物的觀念去做,就能做出各種各樣的善事。
【第49句】:【禪語人生】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會上修,修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對境。想逃避現實是不可能的,智慧是歷煉出來的。
【第50句】:【禪心佛語】記住恩,忘掉恨,你的人生才有意義。「恩」讓你覺得一切皆可貴,「恨」只會讓你舊疾復發,終至使你形成另一種傷害。
【第51句】:諸天具足無量福德、神足、天耳、天眼,具他心智,遙能見聞,雖近于人,人不能見。若我作惡,如是等天當見聞知,若是天等了了見我,我當云何不生慚愧,故作罪耶!《優婆塞戒經》卷六,尸波羅密品
【第52句】:【禪心佛語】順境與逆境,是我人生別致的風景。處在何種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待境遇的態度。
【第53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不要以為生命中有那些走不出的傷痛,來到這人間,就應當有足夠的喜悅和直面人生的勇氣,許多的煩惱會讓我們對生活產生許多的疑惑。家在何方,云攔霧遮。浮云散盡,家在眼前。
【第54句】:【禪心佛語】懶云:為了放下,讓外尋的心回歸,那就要從戒定慧入手,戒是籬笆、是圍墻、是防火墻、是殺毒軟件,沒有戒的守持,凡夫的心就容易受到外境的誘惑干擾。
【第55句】:【佛家禪語】關懷生命,使愛心博大寬廣;聞思佛法,讓智慧展現發揮;實修實證,令佛性全然顯露、大徹大悟。
【第56句】:佛界有言:“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要能夠忍耐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之后才能“歷劫成圣”。
【第57句】:時光,你看不見,而年輪,一圈圈,呈現。時光,你聽不見,那雨滴,一聲聲,心碎。回眸之間,人生已百年。
【第58句】:我惟老病死,三界之大患,福盡而命終,氣絕于黃泉,身爛還為土,魂魄隨因緣。《佛說八師經》
【第59句】:【禪語人生】在這個無常的世間,你想要追求到真正的快樂,那是一種愚癡,是一種奢求。
【第60句】:【禪語人生】無論做什么,要學會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因為我們周圍的人、事、物都屬于大自然的組成部分。
【第61句】:【禪心佛語】佛陀曾經說過,假如作為欲樂目標的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觸覺等完全是苦,完全沒有快樂可言,那么,人們就不可能從中獲得快樂。
【第62句】:大凡成功的企業家都是戰略家,他們有極強的預見能力,他們的眼光盯著未來;他們只要認準一個目標就要鍥而不舍地干下去,直到成功為止。
【第63句】: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若禮拜供養者,生生之處,恒生諸佛家,為文殊師利威神所護。《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卷一
【第64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公牛頂死小獅子,母獅痛哭流涕。豹子:有多少人為孩子被你們咬死而落淚。禪師:只有自己遭到不幸,才會反省對別人的傷害。
【第65句】:【禪語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母親,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對我們那么的友善、那么的慈愛、那么的細心呵護。
【第66句】:【禪心佛語】若內心于三寶無皈依敬信,奉行十善也僅止是一種善法而已,并非修持佛法。因此佛教徒不可好高騖遠,應當重視凈修皈依。
【第67句】:【禪語人生】在春夏秋冬四時更替里,體會花開花謝的因緣,認識花的隨緣、不執著及無我無私的開放、無執無戀的凋謝,甚至任霜雪侵襲、刀剪摧折,仍然靜默堅忍、無怨無尤。
【第68句】:若有破戒者,終不在僧數,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二
【第69句】:批評和指責的話語一旦說出口,便烙在了對方的心里,留在了對方的記憶中,能不能讓它消失,已經不由自己掌握了,而惡業卻要自己承當,所以,說話時,要慎之又慎。
【第70句】:【禪心佛語】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第71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處事須精明,待人要糊涂。有福而不驕,則無禍;有禍而不懼,自是福。
【第72句】:【禪心佛語】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相對的,是好是壞,那就要看你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他或以什么樣的心態來面對他。個人的處境也同樣如此,是好是壞,全在你的心間。
【第73句】:【禪語人生】優化自身素質靠智慧;和諧自他關系靠慈悲;有智慧就能覺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獻人生。
【第74句】: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貓搬甑,狗討食。雨淋羅漢,兩行珠淚假念悲。請人哭,沒眼淚。回味昨天的事,把握今天的事,矚望明天的事。
【第75句】:【禪語人生】我們僅僅放下對今生的貪欲,還不叫生起真正的出離心,生起真正的出離心要放下對所有后世世間安樂的貪欲。
【第76句】:【禪語人生】學佛能改變命運。我們積極地創造善緣,就會讓我們從智慧走向智慧,從光明走向光明,從幸福走向幸福。
【第77句】:【心靈禪語】這里仍然是在闡釋由“小”知“大”、由“偏”知“全”、由“一”知“多”的道理,不過是從“天地人心”這個最為廣大的范圍來闡釋的。這個道理,是佛家反復宣揚的一條哲理。
【第78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完整,在于寬恕、容忍、等待與愛,如果沒有這一切,擁有了所有,也是虛無。
【第79句】:【佛心禪語】八是精進無減。佛的在因地行菩薩道時,多生累劫中身心常行精進,成佛后依然精進不息,度脫一切眾生。精進無減與上面的善法欲有緊密聯系,對于善法的猛烈希求,其外在行相便是精進。
【第80句】:【禪心佛語】佛說: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第81句】:【佛心禪語】最舒適的不是酒店,是家;最難聽的不是臟話,是無言;最寬廣的不是大海,是心胸;最美好的不是未來,而是今天。
【第82句】:【禪心佛語】彎腰可以將翻翻滾滾的內心爭斗撫平在心曠神怡之中,是思辨和判斷后的舒展。
【第83句】:【禪語人生】這位風水大師感到很憤恨,他認為是這家主人故意刁難他。但因為實在口渴得厲害,他只能忍氣吞聲,一邊吹散米糠,一吹冷水溫,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水。
【第84句】:【禪心佛語】多一點微笑,許是愁緒離心遠了點,快樂離心便近了些。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因為微笑著,所以時時心暖。有時,看老樹畫畫的任何一幅作品,心也都是微笑著的。
【第85句】: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86句】:【禪心佛語】人這一生最難做到的就是認識自己,所以古希臘的智者在太陽神阿波羅的神廟門上留下了這樣的警訓:人啊,認識你自己。
【第87句】:修行人就是要在現實生活環境中鍛煉自己、考驗自己——鍛煉自己抵制煩惱的力量,考驗自己的定力。
【第88句】:【禪心佛語】生活真的很平淡的,但又是很真實的,在平淡與真實中,我們度過了一天又一天,煩惱也有,歡笑也有,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慢慢走向衰老。
【第89句】:【禪心佛語】如果自己不能努力修行,煩惱也不會對你生起悲心,還是要害你。或者說煩惱不會因你對它寬大,就對你放松了。總之,煩惱是不會放過你的。對治煩惱要靠自己努力。
【第90句】:【禪語人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就要懂得心動不如行動。因為,心動只能讓人終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而行動才能讓人最終走向成功。所以,做人一定不要僅是心動而要采取果斷的行動。
【第91句】:【禪心佛語】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第92句】:【佛語悟道】打擊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還擊,做出令人怨恨的事情就會得到別人的怨恨,謾罵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回罵,對別人發怒就會引起別人對你發怒。
【第93句】:【佛心禪語】內不隨念轉,念起即覺覺即智;外不隨境遷,境顯即幻幻即空。智空雙運,是真正的佛教禪定。
【第94句】:【禪心佛語】恭敬真性,屈伏無明,名為禮拜。若能惡情永滅,善念恒存,雖不現相,名為禮拜。
【第95句】: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于妄見耳。
【第96句】:【佛心禪語】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弊然生,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六祖《壇經》
【第97句】:【禪語人生】幸福不在于你擁有多少物品,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對物品的執著,對物品執著的越多,只能說明你是它們的奴隸。一無所有才是萬物的主人。
【第98句】:【佛心禪語】有人問三祖僧璨:“如何解脫?”禪師反問:“誰束縛你了?”問的人仔細三思后,說:“沒有人束縛我呀。”禪師說:“那我已經為你解除束縛了。”
【第99句】:觀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難道觀音應身也是“輾轉下劣”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