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閻王老子談家常——盡講鬼話
【第2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釋義:眼前又有了新的道路。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轉(zhuǎn)機,有了新的希望。這是陸游《游山西村》詩句。“山重水復(fù)”又作“山窮水盡”。例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繞過險崖,眼前豁然開朗,寬闊的航道又伸展在眼前了。
【第3句】:【一點水一個泡】(慣)形容人說話不夸大也不縮小,誠實可靠。
【第4句】:【扳倒葫蘆灑了油】(慣)比喻不惜一切,堅決干到底。
【第5句】:晨晨整日無精打采的,還愛感冒。老師勸他要加強鍛煉時說:“凍凍曬曬身體強,捂捂蓋蓋臉皮黃。”(山西·萬榮)
【第6句】:【臭寡婦不如香嫁人】(諺)指丈夫死后,與其和外邊的男人鬼混,還不如名正言順地另嫁為好。
【第7句】:【拔了蘿卜栽上蔥——一茬比一茬辣】(歇)辣:本指味辣,轉(zhuǎn)指毒辣。比喻人一伙比一伙更加兇狠毒辣。
【第8句】:【仨鼻子眼兒——多出這口氣】(歇)仨:三個。指多嘴或多管閑事。含責(zé)罵意。 也作仨鼻子眼兒——多出一口氣。 仨鼻子眼兒——多出一股氣。
【第9句】:毛驢碰門——來的不是人
【第10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fā)】釋義:比喻禍害如不根除,必留后患。例句:常言說得好,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fā)。殺了他一家,恨不得把我們吞在腹內(nèi),方才快活,豈肯安心與陳四哥做夫妻?
【第11句】:【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諺)指經(jīng)驗豐富的人著手辦事,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2句】:【心頭不似口頭】(慣)心里想的跟嘴里說的不一樣。指人說一套做一套,要兩面手法。
【第13句】:再過十天,哥哥就要出國留學(xué)了,媽媽這幾天忙著給他準(zhǔn)備行李。爸爸對媽媽說:“看他自己還沒事兒似的慢櫓搖船捉醉魚呢,你急什么?”“唉,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媽媽說,“我這不也是怕他自己考慮不周嘛!”(浙江·紹興)
【第14句】:【甕中捉鱉——手到拿來】(歇)形容非常容易或很有把握。多指捉拿人。 也作甕中捉鱉——手到擒來。 甕里抓鱉——手到擒來。
【第15句】:【驚蟄一過,棉褲脫落】釋義:過了驚蟄,天氣越來越暖和,該脫棉衣了。例句:秋兒的娘呀!“驚蟄一過,棉褲脫落!”現(xiàn)在快清明了,還脫不下袍兒。這,莫非是又要和去年一樣嗎?
【第16句】:【蜜罐子嘴,秤鉤子心】釋義:比喻嘴甜會說,心里打著鬼主意。例句:茶三錢、尼佳你們這些鬼東西,哪個不曉得喲!蜜罐子嘴,秤鉤子心,哪個敢信!
【第17句】:【糟糠之妻】“糟糠之妻”比喻共患難的妻子。并非一傳統(tǒng)相聲中將“糟糠之妻”說成是如同糟糠一樣的妻子。 “糟糠之妻”出自《后漢書·宋弘傳》,據(jù)載:“(光武帝)謂弘日:‘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日:‘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說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與他的大臣宋弘之間的一段對話。當(dāng)時,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丈夫去世,劉秀希望她在滿朝文武大臣之中再物色一位合適的丈夫,結(jié)束寡居生活。湖陽公主心儀宋弘,認(rèn)為“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就請劉秀代為牽線。宋弘是光武朝的名臣,為人正直,做官清廉,對皇上直言敢諫。先后為漢室推薦和選拔賢能之士三十多人,其中有官居相位的。雖然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但他并未因此而驕逸。難怪湖陽公主看中這樣一位品行公正的大臣。可劉秀也不好挑明了直說,就委婉地向宋弘試探“貴易交,富易妻”的反應(yīng)。宋弘聽出了弦外之音,婉拒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保全了大家的面子。“糟糠”是指谷皮等粗劣的食物,貧者常以此充饑。“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說貧賤時一起吃糠菜、共患難的妻子不可遺棄。從此,后世就將共患難的妻子直接稱為“糟糠”了。
【第18句】:數(shù)學(xué)考試,有一道應(yīng)用題做錯了,媽媽讓我找原因。我說老師讀這道題時讀得太快了,媽媽批評我說:“不說自己桶繩短,光怨別人水井深。”(山西·平陸)
【第19句】:【人到窮時想賣天】(諺)天是無法賣的,但人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連天也想賣。指人到窘窮無援的時候,便會想入非非,不顧一切。
【第20句】:【趨名者于朝,趨利者于市】(諺)趨:追求。要想爭名,那就到朝中去當(dāng)官;要想奪利,那就到市場去貿(mào)易。指要爭名利,就要找對獲取名利的場所。
【第21句】:【比人矮半截】覺得不如人,被人瞧不起。或說:比人矮三 尺/見人矮三分。成語:自慚形穢。菡子《糾紛》:“他們自己 呢,也就像比人家矮三尺般的,總是坑著頭走路。”
【第22句】:【 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戰(zhàn)爭中不論勝負(fù),雙方均有損失。 明代《西游記》:“勝負(fù)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 三千。何須煩惱?”
【第23句】:【心去意難留】心已不在此,難以回心轉(zhuǎn)意。清代《儒林外 史》:“親家,我仔細(xì)想來,我這小女要殉節(jié)的真切,倒也由著 他行罷。自古心去意難留。”
【第24句】:打燈籠走鐵路——見軌(鬼)
【第25句】:我跟朋友們做游戲,不小心把褲子掛了個洞。奶奶給補好后,讓我穿,我嫌不好看不想穿。奶奶說:“孩子,家有千百擔(dān),補丁占一半。補個補丁就不好了?”(河南·洛陽)
【第26句】:【說得出,做得到】(慣)指人信守諾言,敢作敢為。 也作說得出來,干得出來。 說得出來就做得出來。
【第27句】:【朝山的不全是為了敬神】釋義:朝山:到山上的寺廟敬神。比喻在某種活動中人們會有不同的動機。例句:“事情可不簡單哪!這次革命可和土改有些不同。‘朝山的不是全為了敬神!一’
【第28句】:【 好人遭雷打】好心不得好報。類似的:好心挨雷打/變了 牛遭雷打。臺灣黃春明《鑼》:“人家說好心的挨雷打,一點 都不假。”
【第29句】:【殺雞用牛刀】(慣)殺雞用上了殺牛的刀。1指大材小用。2指辦事有絕對的把握。3比喻花大錢卻辦了件小事。
【第30句】:【堤外損失堤內(nèi)補】(諺)堤:沿海、河、湖等的防水建筑物。指農(nóng)作物要是在堤外受到損害的,就要在堤內(nèi)設(shè)法得到補償。比喻在這方面失去的,就要在那方面補起來,不使總體虧損。 也作“堤內(nèi)損失堤外補”。
【第31句】:小侄兒剛?cè)龤q就開始罵人,爺爺讓叔叔好好管教管教。叔叔說,他還小,長大懂事后自然就沒事了。爺爺說:“除草要趁早,教兒要從小。”(山西·平陸)
【第32句】:【硬著頭皮】(慣)比喻迫不得已,勉強去做某事。
【第33句】:【福是自求多的,禍?zhǔn)亲约鹤鞯摹浚ㄖV)福氣是自己的行動換來的,災(zāi)禍?zhǔn)亲约旱倪^錯或惡行造成的。 指福與禍都不是外來的,而是自身行為的結(jié)果。
【第34句】:【鋦碗的丟了眼鏡——這個碴兒你找不著】(歇)碴兒:諧“茬兒”。 指挑不出毛病,找不出差錯。
【第35句】:【同病相憐,同憂相救】(諺)患同樣疾病的,互相之間最能體貼;有同樣愁煩的,互相之間自會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運的人之間,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也作“同疾相憐,同憂相救”。
【第36句】:鵝食盆不許鴨插嘴——吃獨食
【第37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見“馬不知臉長,牛不知角彎”。
【第38句】:嬸子蓋了五間房,今天粉墻壁,明天糊頂棚。我問:“收拾這么漂亮干啥啊?”嬸子說:“還不是為了娶你嫂子。”鄰居嘆氣說:“真是喜鵲嘴痛,鵓鴣受用。”(河北·滄州)
【第39句】:【紅軍】建軍初期,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軍隊并不叫“紅軍”,1927年八月的南昌起義和九月的秋收起義,都不叫紅軍。毛澤東詞《西江月·秋收起義》開頭兩句為證:“軍叫工農(nóng)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只點明了軍隊的性質(zhì),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工農(nóng)革命軍,沒有出現(xiàn)紅軍字樣。最早稱“紅軍”的是之后的廣州起義,起義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發(fā)布《紅旗號外》,公開宣稱組織工農(nóng)紅軍,“工農(nóng)紅軍總司令葉挺,工農(nóng)紅軍總參謀徐光英。”此次起義失敗后,根據(jù)廣東省委指示,改編為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師。 1928年5月25日,中央發(fā)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明確指出:“可正式命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nóng)革命(軍)的名義。”6月4日,中央在給井岡山前委的信中,又具體指示四軍:“關(guān)于你們的軍隊,你們可以正式改為紅軍。”從此,“紅軍”這一名稱正式成為我黨領(lǐng)導(dǎo)的革命武裝的稱號,各地工農(nóng)革命軍也相繼改稱為紅軍。
【第40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釋義:不能吹牛,應(yīng)該說實在話。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光說不行……”
【第41句】:【英雄何論出身低】見“好漢不怕出身低”。
【第42句】:晴天下雹子——冷不防
【第43句】:【冤家】“冤家”一詞,原意為怨家,指仇人。現(xiàn)在指愛的親昵之稱,是反語,如同情人之間女子說情郎“你真壞”一樣。“冤家”一詞源自唐代,唐張薷《朝野僉載》有“此子與冤家同生”之句。到了宋代,“冤家”這個詞,通過“不饒人”這一語義成分,從所仇轉(zhuǎn)為所愛,表示似恨而實愛的感情。如黃庭堅《晝夜樂》詞:“其奈冤家無定據(jù),約云朝又還雨暮。”《董解元西廂記》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渾如天樣遠(yuǎn)。” “冤家”的這種含義,在“冤家”一詞的運用過程中得到了豐富。宋蔣津在《葦航紀(jì)談》中對“冤家”的這種豐富含義作了總結(jié):后閱《煙花記》有云:“冤家之說有六:情深意濃,彼此牽系,寧有死耳,不懷異心,所謂冤家者一;兩情相系,阻隔萬端,心想魂飛,寢食俱廢,所謂冤家者二;長亭短亭,臨岐分袂,黯然銷魂,悲泣良苦,所謂冤家者三;山遙水遠(yuǎn),魚雁無憑,夢寐相思,柔腸寸斷,所謂冤家者四;憐新棄舊,忘恩負(fù)義,恨切惆悵,怨深刻苦,所謂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觸景悲傷,抱恨成疾,迨與俱逝,所謂冤家者六。”“冤家”的這六重含義,無不傳達了男女之間那種又愛又恨,又疼又怨,纏綿悱惻的復(fù)雜感情,難怪古往今來的戀人都愛以“冤家”相稱了。 “冤家”一詞,除了指心愛的人外,還指心愛的東西。如《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個小帕兒來。道:‘就是這個冤家,雖不值錢,是一個北京人送我的,卻不道禮輕人意重。…
【第44句】:【沒有好種,長不出好苗】(諺)種:種子。指農(nóng)作物沒有好種子,就長不出好禾苗來。比喻父母品行不正,子女就很難學(xué)好。
【第45句】:【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見“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第46句】:【拍胸脯】(慣)比喻為某人或某事?lián)#卤WC。也比喻反思自己做得如何。 也作拍胸口窩。 拍胸膛。 拍胸口。
【第47句】:光說駱駝,不說螞蟻——凈揀大的說
【第48句】:干活休息時,大家談起了弟兄幾人中,常常會有一個不爭氣的,并且還舉了一些例子。張大爺結(jié)語似的說:“‘三斑出一鷂,三虎出一豹’,看來是很有道理的。”(河南·西平)
【第49句】:【不會打仗不吃糧,不會唱歌不賣糖】釋義:既吃軍糧就得會打仗,既來賣糖就得會唱歌。指干一行要掌握一行的本領(lǐng)。例句:農(nóng)婦:咦,你還會唱嗎?大學(xué)生丙:怎么能不會呢?常言道:“不會打仗不吃糧,不會唱歌不賣糖。”
【第50句】:【不怕不賣錢,就怕貨不全】(諺:指生意場中不愁賣不了錢,只愁貨物不齊全,滿足不了顧主的需求。 也借指手藝行業(yè)要想使事業(yè)興盛,就必須盡力滿足人們的需求。
【第51句】:【 珍珠陪著綠豆賣】謂降低身價。陪,也說:摻。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那一幫子人都是些啥玩意兒呀?楊主任他也 跟他們混在一堆,珍珠摻著綠豆賣,一樣價錢也抱屈,慢說 還壓在他們底下。”
【第52句】:【穿小鞋】釋義:比喻暗中玩弄手段,使人受到刁難、打擊報復(fù),又無法說出口。例句:“咱們倆一齊心,處處找她的毛病,老給她小鞋穿,她就不敢再美了!”、
【第53句】:借花獻佛——順手人情
【第54句】:【打花胡哨】(慣)指虛情假意地應(yīng)酬或應(yīng)付。
【第55句】:“你看,三斤半!”“那是三斤半嗎?秤錘都快砸著腳了。”商販與買主在爭執(zhí)著。(注:買主的意思是秤桿壓得太低,秤錘要滑掉了,當(dāng)然是說沒給夠分量了。)(河南·洛陽)
【第56句】:【八哥嘴巴毒蛇心】釋義:比喻嘴上說得好聽,心地狠毒。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裝來調(diào)解講和,但正是讓敵人跟來殺我們。
【第57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看見駱駝以為是馬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jié)論。
【第58句】:【水漲船高】釋義:比喻事物隨著它所憑借的基礎(chǔ)的提高而提高。例句:票子越來越毛。豆子老是漲錢,豆腐能不漲錢?水漲船高嘛!
【第59句】:這山看著那山高——見異思遷
【第60句】:【關(guān)門養(yǎng)虎,虎大傷人】姑息壞人,反受其害。成語:姑息養(yǎng) 奸。類似的:養(yǎng)虎自貽患/養(yǎng)虎被虎傷。清代《說岳全傳》: “呆子!古人說的,‘關(guān)門養(yǎng)虎,虎大傷入’,這個東西如何養(yǎng) 得熟的?”
【第61句】:我吃飯總是慢吞吞的,好像咽不下飯。媽媽半打趣地說:“你呀,沒有嘗過饑餓的滋味。俗話說,肚子饑餓時,山楂也無核。”(浙江·常山)
【第62句】:【穿釘鞋走泥路——步步落實】(歇)釘鞋:一種舊式雨鞋,鞋幫用桐油油過,鞋底釘有大帽釘。本指行走時腳步很穩(wěn),轉(zhuǎn)指做事扎實、穩(wěn)妥。
【第63句】:鋼條做釘子——寧折不彎
【第64句】:【跟著鐵匠會打釘,跟著木匠會拉鋸】跟什么職業(yè)的人在一 起,就學(xué)習(xí)什么技能。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你呀, 跟著鐵匠會打釘兒,跟著木匠會拉鋸。你一個黃花閨女,跟 他這種人湊合啥!”
【第65句】:【大寫數(shù)字】漢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shù)字,但因為字形簡單,容易篡改,為了防止有人涂改賬冊,就必須用大寫數(shù)字。那么,是誰發(fā)明了大寫數(shù)字呢?目前最早可見的大寫數(shù)字,出現(xiàn)在唐代石碑武則天的《岱岳觀造像記》中。據(jù)明末清初的著名學(xué)者、考據(jù)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岳觀造像記》可知,《岱岳觀造像記》是則天朝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shù)字。顧炎武考證說:“凡數(shù)字做壹、貳、叁、肆、伍、陸、漆、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考據(jù)大家顧炎武論斷大寫數(shù)字出自武則天當(dāng)十分可信。這一論斷,在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中得到證實:“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捌萬貫。”其中“貳、拾、漆、捌”都是大寫數(shù)字。顧炎武說這個“漆”字,本應(yīng)作“桼”,多的三點是后人妄自加鑿的。武則天制定大寫數(shù)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yuǎn)。原來,武則天的初衷是為反貪建廉,在財務(wù)管理上進行技術(shù)防范,把記載錢糧數(shù)字的漢字改成了大寫。這一改革,大寫數(shù)字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有人說,大寫數(shù)字是朱元璋發(fā)明的,這顯然是移花接木。唐碑有證在前,有人想把功加在朱元璋頭上也是枉然。不過,明太祖朱元璋對大寫數(shù)字也有貢獻,他把“漆”變成了“柒”,把“陌”變成了“佰”,把“阡”變成了“仟”,也算是個完善者。
【第66句】:【民怕兵匪搶,官怕紗帽丟,窮怕常生病,富怕賊人偷】(諺)紗帽:烏紗帽,官帽。老百姓怕的是荒亂世道里兵與土匪來搶劫,官員怕的是丟掉官帽,窮人怕的是常年生病無法生活,富人怕的是家里錢財被賊偷盜。指不同層次的人,各有各的憂愁。
【第67句】:【家資多大禍多大】(諺)家業(yè)資財?shù)囊?guī)模有多大,承擔(dān)的風(fēng)險就有多大。指積財和招禍往往是并行的,戒人引起警惕。
【第68句】:顯微鏡看人——把人瞧小了
【第69句】:玫瑰在花園里開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長;樹木從泥土中吸取養(yǎng)分,英雄從人民中得到力量。
【第70句】:【牽羊入屠戶之家——一步步來尋死地】(歇)屠戶:以宰殺牲畜為業(yè)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絕路。多指自尋死路。
【第71句】:【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諺)反哺:小烏鴉長大后,覓食喂老烏鴉。跪乳:羊羔吃奶時,雙膝跪在地上。烏鴉會反哺,羊羔會跪乳。借指為人應(yīng)該懂得孝敬父母。 也作“羊羔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哺”。
【第72句】:【不成器】(慣)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比喻沒出息,不成材。
【第73句】:【門前結(jié)起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釋義:人一旦有了權(quán)勢,不是親戚的人也來認(rèn)親戚。倒句:俗話說的:“門前結(jié)起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武大郎有了這樣一個好兄弟,鄰舍聽見了,自然都趕來問長問短。
【第74句】:百姓齊,泰山移。
【第75句】:【沒請來財神,倒貼了些香表紙銀】(慣)財神:財神爺,迷信指能使人發(fā)財致富的神。香表紙銀:迷信的人用來燒化敬神用的香和紙錢等物。比喻沒賺上錢,反而受了損失。
【第76句】:【 一回生,二回熟】開始生疏,以后會逐漸熟悉。回,也說: 次。老舍《四世同堂》:“以后我就曉得怎么留神,怎么見機 而作了!一次生,二次熟!”
【第77句】:【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諺)人上了七十歲,就難保一年能活到頭;上了八十歲,就難保一月能活到頭。指人老到七十八十,就要有生命隨時可能結(jié)束的準(zhǔn)備。
【第78句】:【虎大傷人】釋義:比喻壞人勢力大了要傷害別人。例句:這會兒這么由著大叔,將來“虎大傷人”,后悔也就來不及了。
【第79句】:【買香囊吊淚——睹物傷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舊時常掛在腰間,可作贈品或傳情的信物。指看到與已有關(guān)的物品,引起傷感之情。
【第80句】:冬天戴手套——包手(保守)
【第81句】:聽啞巴唱戲——莫名其妙
【第82句】:【一字值千金】文章或書法好,受重視。清代《二十年目睹 之怪現(xiàn)狀》:“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雖不及古人,打個對 折是要的。”
【第83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84句】:【上吊也得找棵大樹】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選擇。沙汀《淘 金記》:“那就行!不過說一句老實話,就要上吊,也找大樹 子吧!”
【第85句】:山燕子嘴——瞎瞅瞅
【第86句】:【手掌也是肉,手心也是肉】(諺)不論手掌手心,都是自己身上的肉。比喻都是自家的親人,自應(yīng)一體對待,不能厚此薄彼。 也作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 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87句】:【瓦片也有翻身日】境遇總會好轉(zhuǎn)。瓦片,也說:屋瓦、鵝 卵石。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但終有一日,屋瓦也會翻 身,曾牛兩家,必為死敵。”
【第88句】:砍倒樟樹一一死不干(甘)心
【第89句】:【有眼不識泰山】(慣)泰山:我國五岳之一,為東岳。長著眼睛卻不認(rèn)得泰山。比喻見識淺薄,認(rèn)不出地位高、本領(lǐng)強或名氣大的人。
【第90句】:【 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謂發(fā)脾氣吵架,不如好說好道 解決問題。羅旋《南國烽煙》:“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我 們有的先生逞兇使蠻,不擇手段,實在愚蠢之至!”
【第91句】:隔壁的三嬸娶了兒媳婦,可她仍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大小事都要管。媽媽說:“當(dāng)家三年狗也嫌。該退的時候就得退了,不然就出力不落好啦!”(甘肅·武威)
【第92句】:【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謂雙方都有本領(lǐng)。清代《說岳全 傳》:“這一場大戰(zhàn),真?zhèn)€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材。” 千兵易得,一將難求招兵容易,找一個好將領(lǐng)不容易。 極言人才難得。或說: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姚雪垠《李自 成》:“他作戰(zhàn)勇猛,武藝也好,這幾年立過不少功。俗話說, 千兵易得,一將難求。這次留下他一顆腦袋,以后他就不敢 了。”
【第93句】:【吃大鍋飯】釋義:許多人合伙在一個大灶里吃飯。比喻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不論干好干壞、干多干少都拿一樣報酬。例句:社會主義實行的是“不勞動者不得食”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并不是什么“吃大鍋飯”。
【第94句】:【會家不難,難家不會】見“難家不會,會家不難”。
【第95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爭斗雙方誰敗在誰的手里,尚難預(yù)料。
【第96句】:郵遞員擺手——沒信
【第97句】:【人多出韓信】韓信,漢代有名的軍事將領(lǐng)。指集思廣益, 產(chǎn)生智慧,增長才干。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咱們?nèi)ジ嬖V郭 團長,多邀幾個人合計合計,人多出韓信。”
【第98句】:【肉爛嘴不爛】(慣)形容人嘴硬,不服輸。
【第99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釋義:保密,連自家人都不能知道。例句:“你小聲些!這事兒可得保守秘密;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誰也不能給知道。”
上一篇:佛家經(jīng)典禪語文案文案佛家禪語-經(jīng)典佛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