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要發現自己。發現自己要從一點一滴開始,發現自己的能量,發現自己有無限的創造力,發現自己有無量無邊的神通妙用。
【第2句】:五蘊五大種,六根及六處,無知煩惱暗,自性悉清凈?!斗鹫f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三
【第3句】:想得明白的,不一定說得明白;說得明白的不一定做得明白。所謂知易行難,動嘴不如動腿,由此可見一斑。
【第4句】:【佛心禪語】保持鮮花新鮮美麗需要不斷地換水、修剪,保持心靈的清靜需要用善的感念洗滌心靈,并時時清除頭腦中惡的念頭。
【第5句】:陽不可能繞著你運行,你遲早會長大---生活中充滿失望。不用訴苦發牢騷,如果這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必須若無其事地接受現實。
【第6句】:靜思五則:學佛,要學人間佛,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學佛之前,先學如何把人做好,若人事不圓融,修禪即不易。
【第7句】:【禪語人生】修行的最終目標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確切的說,修行向世俗,生活在當下。能夠安于當下,享受當下這一刻,察知這一秒的感受,守住當下,安在當下,已是上品了。
【第8句】:【禪語人生】因為是他促進了你的進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不足;每日三省己身,即使是無中生有的評頭論足,也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的處世態度來處理。
【第9句】:【禪語人生】于一切處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第10句】:【禪心佛語】什么事情(都)要回歸到空,無量、無邊、無所住,這才是佛法。修學佛法最大障礙就一個字,就是「執」。
【第11句】:古人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睂⑷康男乃肌⑷康臐撃苡糜谝粋€人生目標,便可見“精誠”的力量。
【第12句】:【經典佛語】煩陷,徒令生活過得更艱難、更苦,若能歡喜接受,就會過得坦然、自在...
【第13句】:【禪心佛語】煩惱使我受著極大的影響。我一年多沒有收到月俸,我和窮困掙扎;我在我的憂患中十分孤獨,而且我的憂患是多么多,比藝術使我操心得更厲害。
【第14句】:【禪心佛語】面對緣分,不要去尋找,也不必去苦惱,緣來時惜緣,緣去時隨緣,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第15句】:猶如火上草愈多,則彼火力愈熾盛。如是菩薩惑愈多,則彼慧火愈增盛。《慧海請問經》
【第16句】:【禪語人生】欲望就像深淵和猛火一樣吞噬著我們的善根福德,能少一分欲望,就少一分煩惱,多一分自在。身似不系之舟,無欲無求。
【第17句】:恩重父母如丘山,應當孝敬恒在心,知恩報恩是圣道?!洞蟪吮旧牡赜^經》卷三,報恩品下
【第18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因緣成熟,實際上對于正法來講,時時刻刻因緣都在成熟,只不過是你做和不做的問題。
【第19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而是即使不說一句話也不覺得尷尬。
【第20句】:【禪心佛語】世界本來很美好,人生本來很美麗。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很卑微,所以才同心同德,所以才只爭朝夕,所以才努力拼搏,去實現那些美好和美麗。
【第21句】:【禪語人生】心在自然的狀況下是清澄、潔凈而不混亂的。它會變得混亂,只因它追逐法塵,而迷失在情緒當中了。
【第22句】:【禪心佛語】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種下惡因當然有惡報,若能改過從善,便可趨吉避兇。由此觀之,命運可以改造,操之在自己的手中,所謂“大善大惡,超出數外。
【第23句】:【禪心佛語】佛教經文都會教我們說,要更加去愛護那些受苦和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的人。我們愈是幫助他們,就會愈覺得自己有用,因而產生一種深刻而真實的滿足感。
【第24句】:【禪語人生】我們都有足夠的力量來忍受逆境的不幸。逆境只是穿上工作服的機遇。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怕逆境,要為保衛自己而戰。
【第25句】: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第26句】:【禪語人生】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生命中有很多事情會把你打倒,但真正能打倒你的是你的心態。
【第27句】:【禪語人生】向善向惡主要取決于一個人煩惱輕重的程度。若降服了自己的煩惱,在哪里都能自在,良善。
【第28句】:【禪心佛語】能夠根據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對應的戒條,如法行持、成就律儀、無所毀犯,就有相應的解脫自在。
【第29句】:現今社會上的人,往往是佛、道、神不分,其實,佛教并非道教,佛更不是神。佛陀是人格至高升華的圣者,是真實人生的智慧引導者;神則是福報較大的鬼道眾生。
【第30句】:【佛心禪語】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著。真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第31句】:受人攻擊或陷害時,千萬別起嗔恨心,反而應起感恩心;因為沒有壞人顯不出好人,沒有苦難的眾生則顯不出菩薩的寬忍愛心。所以,我們應視毒罵、中傷如飲甘露。
【第32句】:【禪語感悟】忍辱不是叫你做縮頭烏龜,而是學習烏龜的精神,暫時縮頭,然后在忍耐中尋找機會。
【第33句】:【經典禪語】時光流水,人生一場繁華,也不都是浮云,把握住了就是快樂,勇敢的去看心中的風景,就是幸福,流水無情,不要讓年華老去,去赴一場美的盛宴,為此生增添精彩,就是人生的美麗。
【第3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因得不到所貪求的東西而感到煩惱,越得不到他越煩惱,這就叫「求不得苦」。
【第35句】:【佛心禪語】做人說難,就半個寬容,放不開貴臉。凈土不遠,且只在一念,得不盡莊嚴。
【第36句】:弘法,固然能利益眾生,也會傷害眾生。利益的是真有心求解脫、了生死的人,傷害的是名聞利養、眾生知見。
【第37句】:【心靈禪語】看人間,寬寬的是路,窄窄的卻是心,人世間最多的遺憾是缺少那顆包容的心,人間多少錯,最錯是執著,人生多少失誤,悲催還是耽誤,風雨來去,花開易落,人間走過,不要錯過。
【第38句】:人們的煩惱都是因為欲念而起,而欲念就像一個破桶一樣,無論添進多少水也會逐漸漏失,永遠填不滿。欲望得不到滿足所以會有憂愁,有憂愁就會生起驚惶不安之心。
【第39句】:【禪心佛語】喝完水后,風水大師暗暗做了法,把這戶刁難他的人家的風水調成了墓地一般,今生永無出頭之日。
【第40句】:【禪語人生】心若自在,身在順境;心若不安,就在逆境;心為境動,必為所傷;境無好壞,心自安詳。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堅強?;蛟S,逆風更適合飛翔。
【第41句】:光景匆匆似水流,等閑離別又逢秋。江南綠意今仍在,滿目青青幾許幽。禪茶一盞虛窗隱,小酌詩風淡著情。嫩綠為肌閑作意,空山靜谷室中盈。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無常,難免會有時順境,有時逆境,我們要學會轉逆境為順境。其實,生命中的每個挫折與羞辱都有它的意義,感恩一切,毋需抱怨。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43句】:【禪心佛語】理解生活,所有經過的煩惱,不過是生命內涵的另一種形式表現。善良是人生舞臺最動人的旋律,散發著寧靜與淡泊,詮釋著生命的云淡風輕。
【第44句】:人應該珍惜現在,減少憂慮。別去想著“未來一定發財”、“將來一定富貴”,誰知道將來能如何。現在過得好,活出了真我,就已經很快樂,何必強迫自己把未來建設得輝煌無比呢?
【第45句】:世間本沒有天生的東西,是自己的過錯就要敢于承認,不找借口推脫給別人。認錯才會懂得反省,更新自我。
【第46句】:【禪語人生】有人說“心好就好”,但是徒有好心,如果不去化為行動,就不能成就好事。
【第47句】:【佛心禪語】認識“熏習”的力量,我們便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憶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種子;有了善因業種,又何愁人生沒有善緣果報呢?
【第48句】: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雖然點燃的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點燃的好。
【第49句】:無量眾生修學佛道,多有退轉,時有一人乃能得道,如庵羅花及魚子等。《優婆塞戒經》卷一,解脫品
【第50句】:【禪心佛語】順境和逆境是凡夫分別出來的。如果你執著了,心動了,這就是逆境;如果你放下了,心不動,一切都是順境。
【第51句】:惟名聞利養、甜愛軟賊,及瞋心、瞋火,雖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妙葉禪師)
【第52句】:【佛心禪語】不拿起不放下的人,是無用之人;拿不起放不下的人,是下等之人;拿得起放不下的人,是一般之人;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是了不起之人。
【第53句】:在佛家眼中,心中無物,四大皆空。我們雖達不到這種境界,但也應當時時擦拭心中雜念,以使其不被塵世所染。
【第54句】:【禪語人生】學會掂量是一種處世哲學,更是一種處世技巧。學會掂量可以使人在生活中穩健地向自己的目標行進。因此,智者立于世須學會掂量。
【第55句】:【禪語人生】我們以真誠、恭敬、感恩的心來對待這些人,這個帳就了結。不要生生世世報來報去,好麻煩。
【第56句】:拿得起放得下的大智慧,如何經營名利場,不求名利不求榮,只幺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時,為他閑事長無明?!啤ざ瓷搅純r
【第57句】:【禪心佛語】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并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第58句】:【禪語人生】一曰天倫樂夫妻互敬互愛,兄弟親熱相好,妯娌和睦相處,兒女孝順父母,長輩關心晚輩,經常讓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充滿溫馨。
【第59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心里始終懷有感恩的態度,我們就能支持、保護和傳播實修傳承的教法。否則,我們會將佛法變成表面的東西。
【第60句】:施者人愛念,多眾所隨從,名稱日增高,遠近悉皆聞。處眾常和雅,離慳無所畏。是故智慧施,斷慳永無余,上生忉利天,長夜受快樂?!峨s阿含經》卷二十四,第622經
【第61句】:【佛學經典文案金句】焦樣克服對未來生活的擔憂9佛日: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斗鸬澜探洝?/p>
【第62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靡不曾作父母親屬,易生鳥獸,如何忍食!夫食肉者,歷劫之中生于鳥獸,食他血肉,展轉償命。《佛說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
【第63句】:【禪語悟道】財物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財物,而且能放下對物質的貪執。放下對物質的貪執,才是真正的財物布施。噶舉祖師岡波巴大師說:“不執一物,比供施所有財物殊勝。”
【第64句】:無邊國土一一中,悉人修行經劫海,以諸愿力能圓滿,普賢菩薩一切行?!度A嚴經》卷十一,毗盧遮那品
【第65句】:【佛心禪語】佛家講:善有善報,并非是唯心的因果報應之說。多行善事,或許別人不會報答你的善舉,但至少不會給你帶來禍端。
【第66句】:【經典佛語】藝術是智慧的顯現,是心靈美的顯現,是遠離低級趣味、邁向高雅的成果。從事藝術的人是半個圣人。寫給參加東華寺春晚的同參道友們.
【第67句】:【禪語人生】五、楞嚴經: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第68句】:【禪心佛語】菩薩心閑身不閑,凡夫身閑心不閑;做人應如羊,做事應如狼;負重必須忍辱,求全先得委屈。
【第69句】:【禪語人生】要學會尊重生命,你尊重生命,他也尊重生命。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親情友情是幾百世累積下來的福報所形成的緣分,而金錢隨時可能會有;只看錢,生命就越來越沒有價值。
【第70句】:【佛語悟道】通曉治理社會道理的人,寧可舍棄一個惡人來保護全家;寧可舍棄一個不好的家庭來實現對一個地方的治理。
【第71句】:又復當護人心,勿使夸嫌;動用自若,息世雜善;不貪名利,將過歸己;捐棄伎能,惟求往生。(妙葉禪師)
【第72句】: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無法成就事業、學業與道業。修行必定要能堪忍無量的苦,無忍決不會有所成就,是故“忍”為修學佛法的重心。
【第73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重大決定,是由心規劃的,像預先計算好的框架,等待著你的星座運行。如期待改變我們的命運,首先要改變心的軌跡。
【第74句】:由于我們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們所看到、聽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絕對的真理。假如我們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聽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話,那么佛陀的圣道為誰起到何作用呢?
【第75句】:【佛心禪語】禪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靜,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覺。智慧并不只是通達經典,而是徹底覺悟心的本性。
【第76句】:【佛心禪語】不被常識所局限而形成常識的俘虜。因此,他是“自由”的。自由往往必須打破常識的束縛。禪是徹底的自由,根本無須拘泥于坐或不坐的形式問題。能夠合乎自由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第77句】:【禪心佛語】第六,你再考問一下自己,真的是美色現前,是不是流連忘返,盼望自己跟她親熱一下。
【第78句】:【禪心佛語】而提到地方佛協,很無奈地總結來看——往往會扮演宗教局在對付僧人時的“打手”角色,其利益通常會和宗教部門、地方政府捆綁在一起,而非盡其本分為僧眾護持和維權。
【第79句】:從今天起,不要再去把自己識作敵人,也不要再被以前的觀念所誤導,整天試圖戰勝自己,奴役自己。如果你能懂得嘗試去與自己和解,與自己攜手共進,你就會發現,那才是一條阻力最小的前進成長之路。
【第80句】:【佛心禪語】不得站在路上。不行,終無到家日子。不得牢執不放。不舍,終無成就菩提。
【第81句】:世間最珍貴的,既不是“得不到”,也不是“已失去”,而是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莫到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
【第82句】:慧律法師說:“真正限制妨礙,埋沒自己的,永遠只會是你自己?!庇薨V的人,一直想要了解別人;有智慧的人,卻努力地了解自己。
【第83句】:一念一天堂,一念一地獄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這個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惡,會結地獄的果。
【第84句】:【禪心佛語】什么是苦圣諦呢?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慮、悲哀、痛苦、憂傷、煩惱是苦,與所討厭的在一起是苦,與所喜愛的分開、別離是苦,不能實現追求、愿望是苦。
【第85句】: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亦至雅。心若簡單,沒有繁雜的迷惑,故而能看透;生活簡單,目標明確,自然能行遠。
【第86句】:一個人,風塵仆仆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這才是最好的態度。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里丟掉了快樂,然后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里忘記了快樂。
【第87句】:【禪語人生】無論為名、為利、為色、為官,還是為事業。各人都必須付出各自的代價,付出畢生精力。世上很多事是無法求全的,要學會排遣苦惱,寬以待人,知足常樂意志堅強。
【第88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人都是過客。我是你的過客,你是我的過客,你我都是時間的過客。當你回頭尋找時,那人早已淹沒在茫茫人海中,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身邊的人。
【第89句】:古人云:“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蹦悴幌冉o火爐添加柴火,火爐怎么會給你溫暖?因此,你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就必須先去幫助別人。其實,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
【第90句】:圣人亦不將心求法,亦不將法求心,亦不將心求心,亦不將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兩寂,故常在定?!哆_摩大師悟性論》
【第91句】: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舍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
【第92句】:內涵比外表重要,而一顆良善的心,卻又是一切修養之始。理想是一件很抽象的東西,似乎渺不可追,但誰若能坐言起行,在斗志昂揚之時準備出擊,他的成功機會會大增;如果相反則必敗無疑。
【第93句】: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亂云飛渡才識勁柏風姿。古今難處有人間樂處有,天下易處無世上仙境無。盡心盡力未能十分盡職,任勞任怨不敢半點任功。開卷有益知識就是力量,自強不息光陰貴于黃金。
【第94句】:【禪心佛語】生命并非由所謂的上帝、生主、大梵天、大自在天所創造的,也不是由佛菩薩的創造的。
【第95句】:“低頭的稻穗,昂頭的稗子?!痹匠墒欤斤枬M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實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得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生活中,我們應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
【第96句】:【佛心禪語】不要執著你所得到的東西,包括心地上用功的收獲。一切都順其自然,讓心地像一面鏡子一樣,好的來了顯現,壞的來了也顯現,顯現完了不留一物,干干凈凈。
【第97句】:【架子】架子,在別人只是看著累,在自己卻是時時背負著的累,連看的人都覺得累了,何況背的人;但還是放不下。無論如何裝架子、拿架子、擺架子、撐架子,最后一定倒架子。
【第98句】:【禪心佛語】時間是一秒一秒給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書籍是一字一字寫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讀。
【第99句】:初發心堅固有二事,于諸眾生起真凈心:一者安隱心,二者快樂心。安隱心者,為諸眾生除不善處,安置善處;快樂心者,貧乏眾生無所依怙,能以攝法等心饒益。《菩薩地持經》卷一
上一篇:帶有純字的詩句(帶有純字的詩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