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一個修行人,他應該是法喜充滿的、一切都能夠化解的,應該是“心底無私天地寬”的。
【第2句】:“念佛人”這三個字對一般人來說很平常,但戴在我的頭上卻成為我的皇冠,得甘露灌頂之位,蒙授記成佛。我喜歡“念佛人”這一頂帽,這頂皇冠。
【第3句】:嘗觀世之百工技藝之精,而造乎妙者,不可以言傳。效之者,亦不可以言得。況大道之妙,可以口耳授受,語言文字而致哉?蓋在心悟之妙耳。——《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4句】:【禪心佛語】人生在頭腦與心靈二重生命中,二者同步成長當然最好,單獨發展頭腦,忽視靈性的德性,總是不完美。
【第5句】:【禪心佛語】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第6句】:【禪語人生】小孩成長,是母親在成長、小孩高興,是母親在高興、小孩犯錯誤,是母親在犯錯誤、小孩生病,是母親在生病、因為母子是同一體的,乃至萬物都是同一體的。
【第7句】: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所說的話,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眾生,開導人心,使人開解煩惱?
【第8句】:【禪心佛語】佛法尊因緣,同時也勸導世人要隨緣。隨緣不是簡單地看開,而是看得透,是要我們遵循宇宙間固有的法則。
【第9句】:【禪語人生】我比較欣賞朋友間的那種的純凈和坦蕩,就象藍天,睛空萬里,象大海,那么寬厚博大。
【第10句】:我們要知恩報恩,要多為父母種福,多為父母行善事,就是在報父母恩。因為身體是父精母血構成的,我們做一件好事,這分功德就是父母的,報答他們當初所付出的擔憂、操心以及種種辛苦和煩惱。
【第11句】:【宋、陸游戒殺詩】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第12句】:【禪心佛語】逃避現實的困境,就是逃避菩提、遠離菩提。我們要如何才能完成菩提之道?必須面對困境,一切苦與樂,都能夠觀照、解脫。
【第13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第14句】:【禪語人生】這生當中,時時刻刻我對人生的看法、想法、態度、行為,就決定了我這生當中的命運。
【第15句】:【禪心佛語】大海時靜時動,天空永遠靜止;意識時靜時動,本性永遠靜止。大海、藍天、心靈,是永遠讀不完的書,看不夠的境。
【第16句】:人都迷于尋找奇跡,因而停滯不前;縱使時間再多、路再長,也了無用處,終無所得。一個人幾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時間實在很少,再勤勞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第17句】: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凈,湛然圓滿,凡圣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石頭希遷禪師》
【第18句】:【禪語人生】信仰也即信心,佛法當然是需要信心的,但如果因此而說佛法就是信仰的話,又顯得過于簡單了,由于信心僅僅是佛法的許多觀念之一。佛教的基礎和重點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和大悲。
【第19句】:一位法師說:“對一件好事表示感謝,同做一件好事一樣偉大。”感恩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一種健康人格的表現。
【第20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座山,經歷奇特才能蔚為大觀。偉大的一生,像黃山一樣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樣大氣磅礴。
【第21句】:【禪心佛語】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贈。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第22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是舍還是不舍,難過到放手,自然會醒悟,就算給命運一個諾言,不管經歷多少磨難,自己都能做到守口如瓶,所有的相逢,都將化作回首,如果是傷痛,能忘就忘了吧。
【第23句】:【禪心佛語】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環境的態度。一個在惡劣環境面前堅不可摧的人,必然會激流勇進;而一個生活在良好境遇中的人,如果能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自然會勇立潮頭。
【第24句】:雖然遠離了,因為懂得,便微笑了,好似拈花一笑的禪意。如此,在陌生的風景里,觸摸熟悉的紋路,越來越明了的傷痛,越來越清晰的溫暖。
【第25句】:【禪語人生】也許一個人要走很長的路,經歷過生命中無數突如其來的繁華和蒼涼才會變的成熟。
【第26句】:-個偉大的人,并不是在每一個領域都令他人不可企及的人,而是能以謙卑的心態去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平凡小事的人。
【第27句】:【磨煉與財富】人世的艱難與磨煉,就是一種考驗和修煉,也可能就是幸福和財富的基礎。
【第28句】:【禪語人生】有時候,靠單純的判斷并不能確定成功的幾率,與其在等待中浪費青春,不如在追求中燃燒生命。
【第29句】:【禪語人生】有的是開步行走,象征忙于云游教化。見到佛陀伸出慈悲之手,是在給眾生拔苦救難,開步行走,忙于教化,顯示佛陀充滿無限熱情,為了普度眾生,終日不息云游弘法。
【第30句】:佛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不可思議。不管你怎么去思維、探索,都得不到真實的結論與實證。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門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耕云先生
【第31句】:【禪語人生】遇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下結論特別是生氣的時候做決斷,要學會換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復雜的事情盡量簡單處理,千萬不要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第32句】:弟子:“做人做事要怎樣才能圓融?”師言:“圓就是圓滿,待人處世要用圓的方法,不要用尖的方法。因為尖的會傷害到人,同時也會扎到別人的心。”——證嚴法師
【第33句】:【禪心佛語】從家庭來講,兒女也是四種緣,攤個報恩的還債的,就是孝子,你就是罵他打他,他也孝敬你,因為他來到人世間的任務就是向你報恩來了,還債來了。
【第34句】:【禪心佛語】忍辱,不同于奴顏婢膝的諂媚、屈辱和喪失人格,而是高尚難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第35句】:現在民間拜的“普度公”,即佛教中所謂的“面然大士”,此為菩薩化身,示現于阿難前,使其知人生無常,不可自恃莊嚴、貢高驕傲。
【第36句】:人人心中都有一塊凈土——良善的本性;若能保持明凈無染,則雜草亂麻不生于心田,而且會常開智慧之花,永結菩提善果;不僅美化自己的人生,也凈化社會人心。
【第3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行事的真偽,是逃不過他人的眼睛的。有內心的信實,始有外在真誠的表現。
【第38句】:【禪心佛語】啟蒙決定了高度,下手決定了廣度。良好的基礎永不下滑,精進開拓才能上升。沒有全能冠軍,應拿單項第一。
【第39句】:【圣經文案】502我又看見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啟21:2)
【第40句】:即使是有人一時糊涂,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提醒一下,總比提刀弄槍好,拉一把比推一下來得更好。究竟是采取慈悲態度還是采取敵視的態度,這是區別一個人是好心還是壞心的標準。
【第41句】:【禪心佛語】夾山禪師與弟子這段對話,對現代人大有啟示:耕耘比收獲重要,過程比目的重要,事實的體驗比虛有的假象重要,內心的平安比虛妄的名相重要。
【第42句】: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凈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當你心里面真正裝有一朵清凈的蓮花,一朵潔白芳香的蓮花,你將一生無怨,幸福和安詳永遠伴隨你。
【第43句】:【禪心佛語】所謂修行,并不在于信什么教,也并非吃齋念佛才是修行。做任何事能用心,高度專注并善始善終就是修行。
【第44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三句話不可說,一是非親見親聞不可說;二是非善意之言不可說;三是無意義之言不可說。人不能為說話而說話,不能為活著而活著。
【第45句】:若以菩提為其物者,彼彼眾生由我想故,而有我想,即非菩薩。《大寶積經》卷一,三律儀會
【第46句】:禪者認為待人處事,要保持不被境界所牽動的態度,要保持不被貪欲蠱惑的定心,要保持不被冒犯所激怒的平靜,這就叫禪定。——鄭石巖
【第47句】:英國著名牧師菲恩說:“為了別人,請把你手中的蠟燭點燃,照亮別人的同時,最先被照亮的,肯定是你自己!”淺而易顯的道理,有時在生活中往往被人們疏忽,只有親身體驗之后,方可感到真實可信。
【第48句】:【禪語人生】我們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們過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異沖力,把我們帶得暈頭轉向;到最后,我們會感覺對生命一點選擇也沒有,絲毫無法作主。
【第49句】:一切世間人,作罪事易,為福事難;一切學士,作福事易,為道事難;為道復易,解道者難;說道者易,行之者難。《五苦章句經》
【第50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能善待別人的過失,給予他人理解和自尊,幫他人恢復自信與堅強,那么,他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他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51句】:佛經講: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也就是說,我們今天遭受的一切,都是由前世的因決定的。
【第52句】:【禪心佛語】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沒有人陪你走一輩子,所以你要適應孤獨,沒有人會幫你一輩子,所以你要奮斗一生。
【第53句】:【佛心禪語】不管有了成就也好,還是有了虛榮心也好,不管是諷刺別人也好,還是我自己愛情的痛苦也好,總之,在歡樂與悲傷中,溫暖的青春光輝仍然在照耀著我。
【第54句】:【禪心佛語】人生如果沒有目標,那么生活也只不過是繞圈圈而已,人生的真正起點應該是設定目標的那一刻。
【第55句】:【禪心佛語】讓自己的生命過的有意義,發揮人生最大的價值,實現這個愿望并不難,看我們每天所言所行所想,給人們帶來正面還是負面影響就知道了。
【第56句】:【禪語人生】一切好事,從我本身做起;一切好言,從我口中說出;一切善舉,從我內心開發;一切友人,從我至誠禮敬。
【第57句】:教授平靜地回答:“買,我挑選的都要買。”隨即將挑好的水果交給小販,并禮貌地請問,總共要多少錢?
【第58句】:【禪語人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能享受美好的生活,這一切無疑最先應該感恩的就是我們的父母。
【第59句】: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做了虧心事,自然心難安穩。不必非要把惡事做出來才是惡,只要起心起惡也是惡,無愧于心,心自安。
【第60句】:【禪語人生】原因或許是——寺院和僧團已經為五斗米折了腰。如果是這樣,“為常住實際考慮”就成了對常住的損毀。因為這顯然違背了佛教的戒律精神。
【第61句】:【禪語人生】真理是洞徹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眾生,是不分冤親、不分種族、不分國界,落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第62句】:若執本清凈本解脫,自是佛自是禪道解者,即屬自然外道;若執因緣修成證得者,即屬因緣外道。(唐)百丈懷海禪師《百丈懷海禪師文案》
【第63句】:別人惡口辱罵我們,或惡言相向,我們若不接受,那么這個災禍還是要回到罵者自身。同樣的道理,你惡口辱罵他人,最終還是要由自己承擔。
【第64句】:【圣經文案】87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第65句】:今天的佛教,如空心蘿卜,外表雖堅硬鮮美,里面已干枯、失味。佛教要興盛,不是靠大寺,而是靠大師;不是靠建材,而是靠人才。
【第66句】:幸福不是誰的施舍,幸福是自我內心的一種提醒,幸福有個特征,若即若離,一旦粗心麻木,幸福卻容易錯過。所以需要自我拓寬心地的寬度,容留幸福的盤旋,幸福也就不再朦朧。
【第67句】:【禪心佛語】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思古之圣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于禽獸而不自知矣。
【第68句】:有些人一定會問,宇宙是個虛無縹緲無法掌控的無限空間,它會帶給地球何種災難,人類能夠掌控嗎?這其實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確是微不足道的。
【第69句】:【禪語人生】心觀念處:以「心」為所緣而禪修,并且如實見到心只是心,不是實有、不是實體、也不是自我,它既非我亦非它。
【第70句】:【禪語人生】有人說愛情是上輩子欠下的情債這輩子來還——我上輩子一定俗不可耐,所以今生無債可還。
【第71句】:【禪心佛語】民主道德的政治:我們追求身心解脫自由,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脫離一切的束縛,做自己的主人,佛教認為民主國家的實現,道德政治的完成,才是國家政治的最終目的。
【第72句】:【禪心佛語】萬物在說法,看你如何著眼;一切是考驗,試你如何用心,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無事是仙人,無心是圣人;想開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第73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除親戚可以幫忙扶助外,就只有“知己”。知己,就是很要好、非常親密、更能扶助的朋友,就是好朋友。人都要這樣的知己好友,不然的話,有困難的時候,就沒有人來幫忙扶助了。
【第74句】:【圣經文案】236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16:10)
【第75句】:【禪心佛語】大家都夸獎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在社會上被批評的人之中,一定有良士。
【第76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滋味,百千雜陳,生命的覺醒也就在于這人情冷暖中啟迪,更在這世態炎涼中思考、平衡。或者理解為緩沖,化解煩惱的秩序、責任、余地、從容。
【第77句】:【禪語人生】我們現在得到人身,若不籍著人身來修行,還等著什么?等著把人身丟了,再來修行,那時來不及的。
【第78句】:【禪心佛語】從戒下手,一直到后面正知資糧,開頭是修念;把念修成,再修知;知修成,再能夠精進地不放逸,那定就在手掌之中了。正念有,正知也有,再能夠精進的話,決定得定。
【第79句】:當我們遇到現象時,如果能做到不分別和不執著,那么現象就會成為我們獲得幸福和快樂的助緣;如果我們總是對現象進行分別和執著,那么現象就會成為我們遭受痛苦和煩惱的因素了。
【第80句】:【佛心禪語】做事情一定要事先設立道德底線,小偷也清楚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偷的。所以說事情萬萬不可做絕,落井下石的事絕對不要干,給別人讓出退路就等于自己前進了。
【第81句】:【禪心佛語】禪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所謂“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其隨心凈,即佛土凈”。
【第82句】:【禪心佛語】是自己的畫板,不要依賴別人著色。【第4句】:把欲望降到最低點,把理性升華到最高點,才能感悟幸福的真諦。
【第83句】:【經典佛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煩惱熾盛的時候,每每隨眾上殿就會釋懷很多。
【第84句】:【圣經文案】150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下)
【第85句】:一個好的念頭,一次好的選擇,都是在脫離荒蕪和苦海,為未來播下幸福快樂的種子;每一次踟躕,每一次猶豫,都是在給未來增添更多的痛苦。歲月短暫,又怎么經得起苦痛的蹉跎?
【第86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嫉妒和貪婪只會讓你內心紛亂,要經營一份寧靜,就該自知和知足。佛陀說:追尋外在感官的快樂是使人痛苦的原因。
【第87句】:成功,是依靠堅忍的力量,潛蘊蓄積長期奮斗而成就的果實;并非僅憑一點血氣或一時的沖勁而僥幸得來。
【第88句】:【佛心禪語】做人要有錚骨,錚骨挺,直人生。錚骨無,媚骨生,玷人生,污人世,塌了脊梁,奴顏婢膝,喪失尊嚴、氣節,斷了魂靈。
【第89句】:【佛心禪語】生命本身并沒有意義,你給他定位什么,他就是什么意義,意義是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
【第90句】:【禪心佛語】任何人只要內心有了盜賊,看事情就不清楚了,他會把人的表情誤認為別的意思,會把一位朋友誤會為一個敵人或魔鬼。
【第91句】:老子主張“無為”,佛陀主張“心空”,其實都是要求心無外物,順其自然。在這里佛家和道家是息息相通的。修行禪定需要用心去冥想,沒有現成的答案等著你。等到想通之后,心中自會豁然開朗。
【第92句】:相見是緣,不見亦是緣,相逢是緣,別離亦是緣。塵世兩茫茫,都在來回間。見與不見,何苦貪戀。見與不見,一笑之間。#延參法師微開示#
【第93句】:寧盡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起一念瞋心,于一蚊一蟻微細眾生起惱害想。“四十華嚴”卷十二
【第94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第95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佛陀:凈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別人無法代替。心要怎么凈化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第96句】:【禪心佛語】如來密意傳,就是心心相通。真法是通過心來傳遞的,不是要通過口來傳遞的。若通過口來傳遞的,就不是真法。
【第97句】:一個人只要充滿信心,就會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熱愛,對自己所從事的每一份工作都會就就業業地去做。
【第98句】:【禪心佛語】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第99句】:【佛心禪語】不要讓別人的一次過失,懲罰自己一輩子。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上一篇:芒果tv火爆的說到心坎的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