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菩薩觀心不在外,亦復不得在于內,知其心性無所有,我、法皆離永寂滅。《華嚴經》卷三十,十回向品
【第2句】:時勢造英雄,最高溫的火爐才能制造出最純的黃金,最狂暴的風雨才有最明亮的閃電。——海濤法師
【第3句】:為佛教、為眾生,是出于“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至高心境。不僅要救濟貧病,最主要是勸導人心向善。
【第4句】:【禪語人生】優化自身素質,就是要凈化自己的心靈、美化自己的人格、深化自己的智慧、強化自己的力量。
【第5句】:【禪心佛語】成就事業真正的本錢是______我能夠管住自己的身口意。誰也不會和一個連自己身口意都管不住的人打交道,這種人不可能成事,也沒有資本和別人共事,更沒有資本談條件。
【第6句】:【禪心佛語】微笑招感陽氣(正面能量)嚴肅招感陰氣(負面能量),微笑可以與萬物對話,嚴肅則是把自己和萬物封閉切斷開。
【第7句】:【禪心佛語】沒有學不好的知識,只有不好學的知識;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不好做的事情。沒有改不了的惡習,只有不愿改正的態度;沒有垮不過去的門檻,只有不奮起的腿腳。
【第8句】:【禪語人生】一切都是因緣法,因緣法產生一切,因緣法也消失一切,消失后再產生,產生后再消失,因果循環生生滅滅。看清因緣法,生命就快樂。
【第9句】:在懷才不遇的情況下,忍是積極的忍,而不是消極的忍,是積極進取,用自己的才華,讓世人認識自己,而不是忍氣吞聲,不再奮斗。奮斗與不奮斗所獲得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第10句】:【禪心佛語】如來密意傳,就是心心相通。真法是通過心來傳遞的,不是要通過口來傳遞的。若通過口來傳遞的,就不是真法。
【第11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欲念常帶給我們很多的煩惱和困擾。“欲”就像加了蜜的毒藥,雖然喝起來很甜,但是毒藥會慢慢腐蝕人的臟腑,讓人苦不堪言啊。
【第12句】:【禪心佛語】功德來自修養,修養的內容是“覺”為標的;欲使如來功德而能饒益,必須化如來的而成為自己的,也就是吸收而后消化,方能圓成力用;所謂融會貫通,圓滿具足,在在來自正勤的修養。
【第13句】:【禪心佛語】世上最貧窮的四種人:一是沒有夢想的人;二是沒有朋友的人;三是沒有知識的人;四是沒有健康的人。
【第14句】:佛告梵天:我不得生死,不得涅槃。如來雖說生死,實無有人往來生死;雖說涅槃,實無有人得滅度者。《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
【第15句】:苦難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財富,它是佛賜予我們的一劑良藥,也是修煉品性的一個熔爐。苦難能讓人變得英勇無畏,只要將苦難當作一塊墊腳石,我們就總會在黑暗的盡頭看見光明。
【第16句】:【禪心佛語】人生恰如遠行,走風雨,練心地,總是時光留不住,前半生總嫌慢,后半生總嫌快。尊重自己走過的旅途,就算和什么煩惱相遇,不必懊惱,打個招呼,原本也不同路。
【第17句】:【禪心佛語】若時時原諒自己,必常常迷失自己;若處處善待自己,必屢屢失卻自己。做人要:自由、自主、自立。但自由不要自狂,自主不要自大、自立不要自負。
【第18句】:勤勞是幸福快樂的源泉,懶惰是貧窮的原因,貧窮是罪惡的根源。養成勤勞工作的習性,你就是個富有的人。(當代)星云《行為平坦的道路》
【第19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要“養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點妄想也無。
【第20句】:簡單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智慧。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隨便便擁有的。它尊崇樸素、理智、從容、克制、淡定和謙卑。它是上天賦予地球每一個生命的能力,但卻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真正地把握住它。
【第21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寬度取決于心靈的亮度,心胸狹窄的人,連自己都裝不下,心胸敞亮的人則可以放得下整個世界。
【第22句】:一個肯信任別人的人,雖然別人未必全都是誠實的,但是起碼自己卻先做到了誠實;一個常懷疑別人的人,雖然別人未必都是虛詐的,但是至少自己已經先成為虛詐的人。
【第23句】:【禪心佛語】恭敬我的,正是害我;羞辱我的,正是成我。假(指財、色、榮、辱等)的來了,要把它看透,知道是上天使它來考驗我的,受辱受罪,正是消災免難。
【第24句】:【禪心佛語】世上只有不夠努力,并無真正的失敗;只有自我設限、不敢超越,并無真正的挫折。
【第25句】:【禪心佛語】生命是“諸法集起”,是緣起的,是因緣所生的,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它是無始無終的相似相續,所以“畢竟無主,無我我所”,沒有一個主宰。
【第26句】:欲望過多,不加控制,人的心便會發生病態的畸變。少一些欲望,就少一些殫精竭慮,幸福感也會油然而生。
【第27句】:【經典佛語】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老子》)
【第28句】:慈心愛念,常與眾生樂;悲心憐憫,能拔眾生苦,普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皆大歡喜。怨親平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常念眾生無憎無欲,廣修善行。
【第29句】:【禪心佛語】第五,一世界不能有二能仁住世,故佛陀必須涅槃,而后只能示現非佛陀身相來度化眾生。
【第30句】:【禪心佛語】佛教的「信」,其重點是建立在知見與了解上,這是由確知而生的堅心,由智慧而生的正見,并不是從盲信而生的信仰。
【第31句】:【禪心佛語】存在主義是西方文化接通東方文化的橋梁,前者強調具體生活和禪家強調切身經驗,頗有相似之處。然而,存在主義在生活中得到的是苦悶,禪悟得到的是喜悅。
【第32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盡人事聽天命怎樣接受生活中不滿足卻又不放棄努力?佛日:一切諸法從因緣起。——《持人菩薩經》
【第33句】:佛出世難,人身難得;值佛生信,是事亦難;能忍難忍,是亦復難;成就禁戒具足無缺,得阿羅漢果,是事亦難,如求金沙、優曇缽花。《大般涅槃經》卷二,壽命品
【第34句】:【圣經文案】459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頭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
【第35句】:【禪語人生】我們說人生在世一定要好好活著,怎么樣才算好好活著呢?“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而已。別閑著,做你該做的事兒去,這就是活著的最高境界,就是好好活著。
【第36句】:【佛心禪語】人原本都是天真無染,只是一生下來就受到后天環境的影響。譬如小朋友有什么不如意,父母就滿足他的需求;姐姐若打了他,父母就會不舍地說:“來。我打姐姐給你看。”
【第37句】:重視不是求來的,佩服不是爭來的,學好不是硬逼的。自己好不好,私心大層次低的人說了不算,要讓真有道德的人來評價。
【第38句】:僧問:“佛在何處?”師日:“不離心”。又問:“雙峰上人,有何所得?”師日:“法無所得,沒有所得,得本無得。”——《長慶大安禪師》
【第39句】:有一句話說得好:“學藝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無論學做什么工作,有關這項工作的知識總是容易掌握,功夫卻不是可以學到的,一定要下苦工夫練習。
【第40句】:因為真實只有一種,沒有第二種;人們懂得這一點,就不會爭論。《經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積集經》
【第41句】:【禪語人生】許多人聽了佛陀的教導之后,依照教導去禪修、實踐,結果也覺悟了四圣諦,這些人就成為圣者,也成為佛陀的弟子。
【第42句】:我們心中,都有愛的種子。我們可以培養這美妙的能量之源,孕育那不求回饋的無條件之愛。——海濤法師
【第43句】: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一證一切證,如斬一縷絲,一斬一時斷。——《大慧普覺禪師文案》
【第44句】:【禪心佛語】挽回人心之道。不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世間種種苦楚。無非種下惡因。如果昧盡良心。喪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妄作妄為。
【第45句】:學佛須先了解無常的道理,如能了徹此理,才能來去自在,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邁向光明的境界。
【第46句】:眼見色時,不染于色;耳聞聲時,不染于聲;皆解脫也。眼不著色,眼為禪門;耳不著聲,耳為禪門。
【第47句】:道體本無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會道。棄卻一真性,卻入鬧浩浩。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慧能大師法嗣·司空山本凈禪師》
【第48句】:【禪心佛語】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第49句】:【禪心佛語】皈依三寶是平等的精神,因為生佛一如,無高無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第50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煩惱的心情,懲罰的是自己,不開心的日子,是把自己打折處理了,上蒼只眷顧那些堅強的人,不放棄信仰的人,快樂只圍繞那些知足的人。
【第51句】:遇事不要急于下結論。即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許有更好的解決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答案,要學會換位思維,特別是在遇到麻煩的時候,千萬要學會等一等、看一看,靜觀其變。
【第52句】:人生體諒很難,理解不易,生活最好懂得體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是筆直的坦途,還是阡陌的小道。
【第53句】:【禪語人生】因果——巧合是機緣,是故世間,一切男女,貧賤富貴,受若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因果之報。
【第54句】:直截根源,不存知解。當陽露出,不費纖毫。若也眨起眉毛,早成蹉過;才落擬議,便隔千山。——《鼓山文案》
【第55句】:【禪心佛語】事情所表現的具體性后果,都是由某種看不到的力量所產生的。在我們聽到槍聲以前,子彈早已發射出去了。決定性的事情,乃完成于思想之中。
【第56句】:【禪心佛語】雖然稱之為奇才,卻常常說:等明日再說吧,那他則與庸人無異;雖然稱之為智者,卻常常說:讓別人來做吧,那他則與無能同類。人因勤奮而成長,人因傲慢而墮落。
【第57句】:【禪心佛語】天津大悲院(老衲平生唯一到過的廟)禪門無住始為禪,但十方國土莊嚴,何處非柢園精舍;渡世有緣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間即慧海慈航。
【第58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歸納而言,就是與兩種人相處,一是自己,一是他人。自處處人,就像在畫圓,以自覺、自度為圓心,以慈悲、利他為半徑,所畫出來的一個人生時空的圓。
【第59句】:常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心轉”的道理。禪宗也有類似的說法,“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境由心生,心乃工畫師,能畫世間萬般景象。
【第60句】:延參法師:有網友來問,法師啊你能不能收我做徒弟啊。我回復他,感謝你的信任,我最近大腦被雨澆傻了,一聽見徒弟這個詞,我渾身哆嗦。
【第61句】:信任在人際交往中是重要的一環。適度的信任,是友誼的催化劑,是商場中的潤滑油,不但能令他人感到溫暖,而且也能令自己顯得自信、大度、有涵養。
【第62句】:苦難來臨時,只有坦然面對,才能在苦難中戰勝自己,走出苦難。如果過于懼怕苦難,那么必然會導致在苦難中放縱自己,在苦難中放縱自己是錯誤的,這是怯懦的人生。
【第63句】:【禪語悟道】如果內心不夠堅強,沒有堅定的毅力,那么再小的違緣也會阻礙你,再小的困境也傷害你。所以大家要增長自己的信心,強化自己的毅力,自信起來,堅定起來。
【第64句】: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生。一日一夜種生死根,后當受八億五千億雜類之身。《凈度三昧經》
【第65句】:人既然生在世間,就不能離開眾緣,修行也不能離群隱世。真正的解脫是在眾緣中付出而得,也是在眾緣的煩惱中解脫。
【第66句】:【禪心佛語】所謂禪在當下的功夫,就在于把握生命的當下,轉化生命的迷惑、凈化生命的染污、提升生命的素質、圓滿生命的品格,挖掘清凈生命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無限潛能。
【第67句】:【佛心禪語】不愛不憎為中道。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這個中道,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中。
【第68句】:貧困的眾生由于家境困難,對所追求的欲望無法達到時,容易起一分憂郁卑劣的心理;有錢的眾生,物質雖然很豐富,可是在精神上卻永遠無法達到滿足感,心無饜足。
【第69句】:【佛心禪語】自性本自淸靜,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欲覓無上自性,須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融其性中取,否則別無二法。
【第70句】:【禪心佛語】當一切毫無希望時,我看著切石工人在他的石頭上,敲擊了上百次,而不見任何裂痕出現。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時,石頭被劈成兩半。我體會到,并非那一擊,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開。
【第71句】:【圣經文案】61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詩37:7)
【第72句】:百善孝為先,及時盡孝心世界上有很多事都可以想辦法去彌補,然而,錯過行孝的機會則永遠也無法彌補,只能空留遺憾,追悔不已。
【第73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神:眾天神與人渴望得利益,思慮求幸福請示最吉祥。佛: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第74句】:【禪心佛語】見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第75句】:【禪語人生】欣賞是一種享享,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享受。無論何時何地,你學會了欣賞,你便收獲快樂,收獲溫馨。懂得欣賞,你的心空便永遠陽光燦爛。
【第76句】:【禪心佛語】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惟一的、永遠的依靠,是我們真正的朋友,應當象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大自然,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大自然對人類的恩寵。
【第77句】:對我們凡人來說,愛情跟事業、親情一樣,是大事中的大事,愛情甜美,幸福就有了一個重要支柱;愛情苦澀,便一直苦到心底,人生也平添了幾分悲劇色彩。
【第78句】:【佛心禪語】※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處都是好處,這才是解脫。
【第79句】:【禪心佛語】過去的已然成為過去,無法挽回,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當下,別再留下更多的遺憾。
【第80句】:如今最弱勢的不是農民,而是城市里的邊緣群體。他們一沒有生產資料,二沒有職業,除掉微薄的低保金,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收入。
【第81句】:佛祖說慈悲的升華是大慈大悲,它不同于我們平常所說的要與人為善,它比與人為善做得更多。能做到大慈大悲的不一定只有佛,當一個凡人領悟到其中的真諦后,同樣也可以做到大慈大悲。
【第82句】:壽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與壽之源也。(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四
【第83句】:【禪語人生】止是將心持久高度專注于一個對像物上,能夠止于對像上不散亂才是禪定的基礎,進而才能展開觀的力量,靈明不失、有覺有照,止觀已成。
【第84句】:【佛心禪語】所謂佛法、禪心,都應該不離開生活。吃飯吃得合味,禪也;睡覺睡得安然,禪也;離開生活,佛法有何用?
【第85句】:沒有琪花瑤草的貴氣,卻蘊藏風雪不折的堅貞,野火不滅的根須,年年知為春生。不上寂寞城的臺階,不入惆悵客青簾。禪坐于這川煙波的氤氳中,傾聽溪澗流水潺潺,靜看落絮逐波,坐等羽鶴歸來。
【第86句】:人之“心思”如鏡,若欲顯發智慧、明辨事理,必須遠離人我是非煩惱;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87句】:【佛心禪語】做一個內在不較勁、外在不抱怨的幸福女人。如果你是一個知足的人,一粒沙子的幸福也會像得到一顆星球那么大。如果你是一個貪婪的人,一整顆星球的幸福也只會像得到一粒沙子那么小。
【第88句】:生活中常有這種現象:當我們一心想得到什么的時候,苦苦追求反而適得其反。當我們不再執著于一念時,就會從內心的糾纏中解脫。重要的是應該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積累,自然能水到渠成。
【第89句】:【禪語人生】喜歡作事的人,能因完成一件事而喜悅,這種人是最幸福的。然而改正缺點,補償了錯誤,則是最高的幸福。
【第90句】:【禪語人生】物要能被利用,才是貴重之物;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之人。做事一定要盡到自己本事,做人一定要盡到自己本分。
【第91句】:性相近,習相遠。此語直示千古修行捷徑,吾人茍知自性本近,唯因習而遠,頓能把斷要津,內習不容出,外習不容入。——《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92句】:【禪心佛語】忙碌采蜜的蜜蜂、安然入睡的燕子,就如同被瑣事纏繞的世間人、寧靜思維的修行人。
【第93句】:誠而向正,雖愚亦可用。佞而懷邪,雖智終為害。(宋)自得慧輝禪師(《禪林寶訓》卷四)
【第94句】:【禪心佛語】賞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心中總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已,這件事不能這么做,會造成怎樣怎樣的后果。這就是責任。
【第95句】:假如人身沒有煩惱,非常完美,那么那是一場通話;假如人生沒有失落,沒有失落也就沒有希望,人生總是在失落中遙望,遙望有一天能走出苦惱。
【第96句】:【禪心佛語】刻苦勤學的人,他最初不一定能顯出有多么高深的素養、多么卓越的智慧,但隨著日轉星移,天天勤學、日日積累,最終他就能從一個平凡人而成為高素質、有智慧的人。
【第97句】:凡事皆成于一,敗于二三,精神分散,意志不集中,做什么事都不會成功。——耕云先生
【第98句】:【禪心佛語】看,是誰坐在菩提樹下,細數著輪回了一季又一季的滿簾落花。柔柔的呢喃,瑟瑟的嘆息,潺潺的相思,嫵媚了胭脂妖冶的芳華。
【第99句】:【禪語人生】在心理建設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認識自己當下的狀態和主動希求改變的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