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散文
導語:七月,漫長的炎熱里夾雜這幾天的清涼,活在憧憬中的青春年少,躲在回憶里,像午后地上斑斑點點的陽光,碎了整整一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散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七月的陽光
7月的清晨,天亮似乎的格外的早,一米陽光暖大地,鳥兒昕昕然張開雙眼,期待著新的一天,而湖北汽車工業學院“一米陽光”社會實踐團隊第一次走訪調查活動也即將開始。
14日上午7點40,我們“一米陽光”社會實踐團隊隊員齊聚桃園廣場,整裝待發,準備前往“走訪調查活動”的第一站——十堰市張灣區黃龍鎮。在期待與欣喜中,我們終于坐上了車,第一次走訪調查活動正式開始。
坐車一個多小時后,我們順利到達了目的地——黃龍鎮。像中國大多數城鎮那樣,這是一個很安靜的小鎮,窄窄的道路兩旁零星的散落著些房屋,路上行人不多,偶爾駛過幾輛車,卻也是慢慢慢慢的,似乎是怕驚擾了這座安靜的小鎮。極目望去,群山掩映,依稀可以望見幾座房屋。
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在馬路邊“搜尋”到一條通向山里面的小路,順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我們一徑走了進去。青的瓦、黃土的墻、門前不大的空地、兩邊是喂豬養雞之地,這座老房子遠遠的便映入我們眼簾。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第一個留守兒童的家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加快的步伐。我們走近時一位老奶奶正在給門前的玉米地澆水,水泥場地收拾的很干凈,老人長得很瘦小,一頭花白短發,滿連皺紋,但很容易讓人看出來她是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想來她應該就是這家的主人了吧。
面對我們這一群“陌生人”,剛開始時老人似乎很拘謹,但當我們向她表明我們的來意后,她便熱情大方的和我們聊了起來。她告訴我們小孩正好今天早上去他小姨家,現在不在家。老人60多歲了但精神很好,也很勤勞,自己在家種菜、養雞、喂豬,每天還會去田地里勞作,“反正我能干,能省就省點吧”,老人如是說。
在后來的聊天中我們還了解到,孩子小學的時候,他母親就跟父親一起去遙遠的城市做生意去了,小孩一個人被留下來和爺爺奶奶住,在家里這邊學校念書,一直到現在, “我孫子今年中考考在十堰市二中,平時特別聽話,一放學就回家,不亂跑,學習也很認真,”奶奶很高興的跟我們講了一些關于他孫子的事情。
下午,火辣辣的太陽曬得我們大汗淋漓,在附近居民的介紹下,我們見到一個8歲的留守小男孩。這又是一個居住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黑黑瘦瘦的但很活潑可愛,一見到我們他就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像一只快樂的小鳥。我們跟他一起看電視,一起做游戲,其間,他一直 “咯咯咯咯”的笑著。后來,他告訴我們,他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一趟家現在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有的時候真的好想爸爸媽媽,特別想的時候就一直哭,每回開學的時候最想了”說到這里時,一直快樂的他低下了頭,明顯沉默了許多。看著這樣的他,此時我們更多的是一種心酸。
一天下來,我們走進了兩個家庭,接觸到了兩個人物:一個老人、一個小男孩,在心與心的交流中,我們感受到他們的喜悅,也體悟過他們的悲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們對父母深深的思念,他們物質上的貧困,此時的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夕陽西下,一天的走訪調查活動結束,我們靜靜的離開了黃龍鎮。希望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他們會飛的更高,走的更遠。也希望更多的留守兒童們能夠更快樂、更健康的成長。
七月荷花香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很小的時候,我時常背誦這首古詩。只覺朗朗上口滿嘴余香,于是就一直記著,老也沒能忘記。稍大一點的時候覺得這好象不是一首詩,而是一幅很美很美的畫圖;是每每浮現在眼前的生動的自然美景,有一種美的說不出的意境;
很幸運,小城中就有這樣一處美妙的地方。叫“蓮花池”。這里原是陜北土皇帝井岳秀建起的.后花園。解放后,成了游人如織的公園。也是我們童年、少年時期的天堂。
回想起那個年代,好象很遙遠,又好象是昨天......那是一個民風純樸,路不失遺的年代;小城古樸典雅,小巷寧靜幽深;四合小院青磚灰瓦,翹脊飛檐。更絕的是城中有六樓騎街,別具風情。居中的鐘樓上,鐘聲每天都按時敲響。點刻分明、悠悠于耳。每當夏日的午后,隨著這鐘聲,小城上空炊煙裊裊;落日余輝下,小城人家便三三兩兩來到了“蓮花池”畔。池邊棵棵垂柳、嘶嘶亂蟬、陣陣蛙嗚;池面荷葉清清、荷花朵朵;我和媽媽夾雜在穿梭的游人中,癡迷于這如畫般的風光。晚風輕拂,花香撲鼻。這時、暮謁霽霽,華燈初上,一輪明月冉冉升起;烏烏矛亭水中靜立。滿池荷花沐浴著如銀的月光;交匯著五彩的華燈;綠的荷葉,象無數把參差的傘;碩大的花朵變幻著、折射出迷離的光彩。天上半輪月、水中半輪月。媽媽說月亮上有嫦娥,還有玉兔。于是我就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又低頭看看水中的月亮。丟一顆石子,看月牙兒在水中顫。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農場種了一片藕。七月的夏日,晚飯后人們大多到‘蓮池’邊散步。孩子們象打仗一樣,在池塘邊追逐著,玩耍著。幾個女孩對著蓮塘大聲地念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很可惜,這是一片只長蓮藕,不開荷花的蓮菜池子。看不到那“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但“蓮”自有其風;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田田蓮葉,無花也雅。
眼下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省城里的各個公園都免費向市民開放。市區里綠地多了,景點多了,公園也多了。酷暑難熬的七月,又是一年荷花飄香的季節。我每天都在追逐報紙上的新聞;看看哪個公園的荷花開了。今年我最先去的地方是新近才建成的城運公園。顧名思義,就是城市運動公園,(因為這里曾經是一屆城市運動會的主場地)公園主題突出:足球、藍球、網球、羽毛球,和各種建身器材、場地、應有盡有。周邊綠化很好。很特別的有一片白樺林,樹上裝著許多別致的鳥巢。漫步在林中,很有點莫斯科郊外的樣子。湖水環繞著主景區,好象叫作環島。荷花就長在那一彎碧水里。水中魚分五色,戲于蓮間。荷塘深處,有斷橋伸入,方便游人賞玩。“曲港跳魚、圓荷瀉露”,景致甚是優美。荷花的品種有好多,大多是常見的、粉紅色的蓮花。還有亭亭玉立的白蓮花、和淡淡素雅的、似乎不大見的黃蓮花。貼著水面盛開著的是睡蓮。象蠟染一樣的花朵,姹紫嫣紅、端的好看。以后的幾天我又去了蓮湖公園,和豐慶公園。雖然年年處處花相同,可是我愛蓮;卻是年年處處情不減。
我愛蓮是因為它潔身自愛的品格;我愛蓮是因為它身處逆境而奮力向上的精神;我愛蓮是因為它剛直不阿,威武不曲的風采;我愛蓮是因為它香遠益清的雅美;我愛蓮是因為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操守;我愛蓮是因為它裝點了河港和湖泊;我愛蓮是因為它美麗了鄉村和城市;
中國有部不朽的“愛蓮說”,它是“美蓮”的豐碑!感謝永生的“濂溪先生”!感謝所有“詠荷”的大師們!感謝“你”——為我們播種“美麗”的園藝師們!!
啊!人間七月,那荷花飄香的七月......我永遠愛你!!!
寫給七月
青春,就應該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氣單薄,個頭又小,還沒有能力長出飛天的翅膀,藉著風力也要吹向遠方;哪怕是飄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闖一闖未開墾的處女地。這樣,你才會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你才會看見眼前不只是一堵堵心的墻。 ————肖復興《年輕時應該去遠方》
轉眼間,又到了七月......
酷暑難耐的盛夏火熱而漫長,毒辣辣的太陽無情的向四周拋灑自己的熱情,當空照。不管你是否接受,是否喜歡,她依舊熱辣辣的,媚眼四射,激情飛揚,孤芳自賞,魅力難擋,讓人窒息,讓人煩躁心慌。六個月的遐想,在七月的狂躁中,應聲而碎。幸好,我去的地方都是要經過有樹陰的小道,或許,這些樹蔭,是這座城難有的清涼吧。
陽光浸染著尚未隱藏青澀臉龐的葉,泛著淡淡的光,茂密的枝葉只給太陽留下些許的斑點,灑在這座城的水泥地上。蝴蝶在葉子下的光隙里翩飛,絢麗的外衣下包裹著一顆自由而快活的心。突然,一米陽光掙脫那片葉,向她投去曖昧的秋波,趕忙把羽翼揚過眉梢,遮住那害羞的臉龐。七月的陽光下,花草和樹木的味道交雜,沒有清露下的冰冷和孤傲,也沒有夜幕下的暗淡和沉寂。每一寸陽光都嬌艷奪目,直直的刺著你的眼睛。
當火熱的七月焦慮最后一處角落之后,蘇力(臺風之名)終于披著雨織成的盛衣,為這座城舞上清涼的一曲。震耳欲聾的雷聲,劃破長空的閃電,還有黑壓壓的烏云,一場痛快淋漓的大雨之舞被蘇力演繹的的淋漓盡致,傾盆而下,總算緩解了這伏天的暑熱如蒸。
被幽禁在夢境里的雨終于褪去怯懦的軀殼,自卑的毛毛蟲化繭成蝶,在萬般回眸地留戀中,在對土地深深地愛尚未冷卻之際,在登高倚樓等夏雨來的無言期盼中,纏纏綿綿的訴說著她尚未終結的過往。我便撐起手中的一把雨傘,在雨中前行。雨滴落在傘上,落在地上,落在身邊的樹葉上,小草上,發出醉人的響聲。走在蒙蒙的夏雨里,撐一把雨傘,帶著詩意,感悟這難得的雨韻。
濃云密布的天空,雨滴紛紛撲向眷戀已久的土地。呼~呼~久違的清新,一下子將我圍繞,舉目遠處的青峰,山頭霧鎖云蒙,半山腰下,恰似剛出浴的仙子,碧綠的色彩,清新淡雅,目秀眉清, 整座山峰,卻是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在江南雨巷中緩緩地,走向她的情郎。
次日,這場雨的盛宴終于落下帷幕,碧空中飄浮著朵朵的白云,像是舍不得那優美的舞姿,便也在和煦的微風中翩然起舞,把蔚藍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陽光怕是比不上蘇力的媚顏,也羞愧的躲到云里去了。
七月,漫長的炎熱里夾雜這幾天的清涼,活在憧憬中的青春年少,躲在回憶里,像午后地上斑斑點點的陽光,碎了整整一地。閉上眼睛,讓涼風肆意地撒在身上......
我抱著吉他,在林蔭下輕輕吟唱,這時,旁邊的小女孩指著天空驚呼:“快看快看,那里有彩虹!”我抬頭望去,一彎七色掛在天際,七月的天空正在向我微笑......
寫給七月~
下一篇: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