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漁舟唱晚》這首古箏曲的感受
聆聽此曲的過程猶如身臨其境,從登上一葉小舟緩緩駛向湖心開始,便令人心曠神怡,迸發出高歌一首的情懷。
再看那碧波蕩漾、動靜相兼的山水,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水中的魚兒你們在哪里
是否就在船下呢
忽然,一陣不被人輕易發現的躁動逐步顯現,是魚群嗎
是魚媽媽帶著一大幫孩子出來游玩還是覓食呢
小舟上的人隨之激動起來,歡呼著指向魚群的同時又怕驚擾它們,因此,這時才發現人類的情緒融入了自然,高音低音此起彼伏十分和諧動聽。
忽然間想起了工作,打漁才是出航的目的啊
于是,人們紛紛利用手中的工具開始捕撈,魚兒受驚后的跳動告訴大伙兒正是大好時機,呼喚聲、槳聲、浪花飛濺聲此起彼伏。
捕魚人載歌而歸,整個水面洋溢著喜悅,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用心在歌唱,歌唱這美好的夜晚。
忽然有人提示大家安靜點: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開播了,明天還有機會捕魚嗎,人們在漁舟唱晚的背景樂中期待著……
關于古箏曲(漁舟唱晚)彈法、藝術效果、以及感覺問題
您好 漁舟唱晚是比較悠揚,動聽的曲子,首先你要知道,這個漁舟,就是打漁的船兒。
然后這個唱晚呢,就是傍晚漁夫打完魚輕松收工的場面。
其實呢,我剛開始學的時候對曲子情景的深入也不是很好,不過慢慢的,你就會被吸引。
你首先要了解這首曲子主要講了什么事情,為什么作曲,有什么意境。
《漁舟唱晚》描述的是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中的“漁舟唱晚”四個字,詩句形象地表現了古代的江南水鄉在夕陽西下的晚景中,漁舟紛紛歸航,江面歌聲四起的動人畫面。
這是四級的曲子。
D調。
是分為三段的。
你看書,就可以了解,第一段是慢板,二段是音樂加速,而到了最后一段呢,就是快板了。
第一段 慢板 所謂的慢板,就是你千萬不要著急,我當年學這曲子時 節奏呢掌握的也不是很好。
記住,第一樂章, 要慢, 放假了 我在家也沒什么事,我就說的細一些吧 mi sao la ruo ruo 第一個咪是大撮,不用太重,掃啦,這個啦呢是上滑音,要彈得有韻味。
一下你應該都會,然后 第一行里有個大撮掃,和單音掃。
這個呢, 后一個單音掃 可以談的輕柔一些 緊接著是有個切分音。
就到了 sao la la sao la la -- dao rui mi 記住,這個咪 要按三下,重按。
后面的sao sao 后一個又是單音sao,不知道你的譜上有沒有ppp。
掃的下面有個ppp,這個是極弱的標志。
記住4 要 按準音 注意節奏掌握 第一段最后 有個 la la dao sao sao la mi mi sao rui rui mi dao dao rui 就是你覺得你這部分應該談得比較簡單 但記住 不要因為簡單就把節奏亂了,一定要和前面的節奏保持一致。
接下來就是 第二段了, 3561 5 5 這部分 有兩個重復的,書上已經標識,第二個慢一倍。
再下來,就是快板部分了。
這個只能靠自己練習了。
記住 盡管你練得已經很熟,但是千萬記住 不要 先加速,要由慢到快 推向極快。
總之,這部分靠練習的。
至于你說的手臂 ,我個人建議用全身的力量帶動腰部, 用腰去彈琴, 你的大臂 有兩個姿勢,推和拉。
找找這個感覺,推門和拉門。
不要緊張 ,放松來就是了 這個曲子 你要是天天練的話 兩個星期就行了吧 我說的是天天練而且一次不少于兩個小時。
曲子不難,關鍵是韻味 肢體語言,你要發自內心,去感悟。
不要做作僵硬,很不舒服的, 腰部的力量很重要,這是我老師說的,她彈琴就很優美 建議你還是練些基礎,什么在北京的金山上,南泥灣,等等吧 你說可以換老師
我覺得 你自己看唄,因為每個老師的手法都不一樣,當然還是正規的好一些。
建議 練琴時手中握個乒乓球,很管用的,練手型。
我當年就是這么練的。
學了8年了啊= = 加油 加油,古箏真的很動聽的,后面的曲子更加美妙,加油,慢慢來,以后你就知道古箏的無窮魅力啦 補充: 建議 去網上看 袁莎 的 演奏講解 追問: 首先謝謝你的詳細回答,可以加你q嗎。
我還有些問題想請教。
回答: 好的 不客氣 ~~~~ 1018711817 補充: 加油噢,這曲子彈好了相當好聽的。
給分哦~
在彈古箏曲《漁舟唱晚》時,怎樣表達出那種意境
背得譜的話,就閉上眼睛,體會你彈出的每一個音符
古箏曲<漁舟唱晚> 配什么朗誦詞好呢?
是一首古箏曲,標題取自唐代詩人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句。
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直至月光如水、萬家燈火的動人畫面。
有關樂曲的由來,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一種認為是30年代中期古箏家根據明、清時期的古曲加以改編而成的,另一說法是山東古箏家金灼南早年將家鄉的民間傳統曲等樂曲改編而成的。
這樣的改,版本極多,無法說誰是“原版”。
全曲大致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揚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裝飾技巧,音樂展示了優美的湖濱晚景,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對景色的贊賞。
第二段,音樂速度加快,起旋律是從第一段八度跳進的音調中發展而來。
從全曲看,“徵”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暫離調,轉入下屬調性,形成對比和變化,形象地表現了漁夫蕩槳歸舟、乘風破浪前進的歡樂情緒。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進行中,運用了一連串的音型模進和變奏手法。
形象地刻畫了蕩槳聲、搖櫓聲和浪花飛濺聲。
隨著音樂的發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斷加強,加之突出運用了古箏特有的各種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現出漁舟近岸、漁歌飛揚的熱烈情景。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聲緩緩流出,其音調是第二段一個樂句的緊縮,最后結素在宮音上,出人意料,耐人尋味。
在唐代 當時在位 高宗皇帝召見他時,當面詢問考察,引經據典、侃侃而談,頗得高宗皇帝的賞識 箏獨奏曲,為以古曲為素材發展而成,又一說系金灼南根據山東傳統箏曲等改編而成。
現廣為流傳的婁本前半部分與金本同,后半部分為婁本所獨有。
樂曲開始,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出一幅夕陽映萬頃碧波的畫面。
接著,以 66 116 為種子材料逐層遞降,音樂活潑而富有情趣。
當它再次變化反復時,采用五聲 音階的回旋,環繞 3561 55 2356 33 層層下落,此旋律不但風格性很強,且十分優美動聽,確有唱晚之趣。
最后先遞升后遞降的旋律接合成一個循環圈,并加以多次反復,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現了心情喜悅的漁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隨波逐流,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
這首富于詩情畫意的箏曲曾被改編為高胡、古箏二重奏及小提琴獨奏曲。
· 在一般音樂書譜中,古箏曲為。
其實不然,應為魏子猷傳譜,婁樹華演奏,才。
魏子猷(1875—1936)河南遂平縣人,是我國近現代首屆一指的古箏演奏家和教育家。
他,文化高深,是一位知識型的民族民間音樂家。
他盛年為官,當過縣委,后辭去官職,寓居北京,在北京“道德學社”傳授箏藝。
所以箏曲皆名優曲佳,內涵豐富,意境深遠。
如《關雎》、《百鳥朝鳳》、《天下大同》等。
《漁舟唱晚》也是魏子猷先生傳譜的一首古箏作品。
該曲以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一句的前四字為標題,描繪了夕陽西下,碧波萬頃,漁人唉 乃歸舟的動人情景,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贊美。
作品在曲式結構上突破了傳統的六十八板單一曲式,通過不同段落體現音樂形象的對比和發展,使用了大篇幅的音型模進和華彩樂段,比傳統的六十八板古箏曲大大向前跨進了一步,具有高度的藝術水平。
曲成之后,讓其高足婁樹華習奏,婁樹華勤學苦練,認真領悟,終創輝煌。
魏子猷先生逝世后,《漁舟唱晚》經婁樹華演奏,成為一首蜚聲世界的中國古箏曲,現在是我國十大傳統名曲之一。
著名的古箏曲漁舟唱晚描述了哪一種情景
《漁舟唱晚》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優美的古箏樂曲運用繪景寫意,具有鮮明的中國山的風格,整首曲子旋律悠揚流暢,風格淡雅清新,音韻古樸典雅,意境深遠綿長。
樂曲開頭舒緩典雅,描繪夕陽斜照碧波的畫面;接著音調逐層遞降,反復變化,采用五聲音階回旋環繞技法,表現漁翁唱晚的情趣。
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遞升遞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復演奏,并且逐漸加快,音樂跌宕起伏,表現了流水的層涌回蕩,漁船隨波漸遠的情景,一曲過后,宛如一幅美麗的潑墨山水圖畫從音樂聲中繪出。
此曲慢板舒緩纏綿,如歌似唱,優美抒情,活畫出一幅夕陽西下,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水上美景;快板急聚而有序,如波浪起伏,似破水飛舟,可畫出一幅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捕魚的動感十足的圖畫。
樂曲的高潮過后,更是別有洞天,含蓄輕柔的結尾,把人們帶到深遠的意境之中 . . . . . .
求好聽的古箏曲,比如高山流水,漁舟唱晚,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像這類的,別的不喜歡,越多越好
漁舟唱晚.很有意境的一首曲子.之所以它會成為名曲,是因為它用古箏獨有的彈奏技巧詮釋了一種清遠無紛爭的意境.原本是古琴的曲子,后改為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