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年的戀愛長跑,周芷琪終于披上嫁衣嫁給了董洋,成為了董家的一員。辦完典禮周芷琪終于松了一口氣,她和董洋的結合算是歷經艱難,兩人是跨省異地戀,大學時期確定的戀愛關系,畢業后分處兩地,中間經歷了很多次的分分合合。最后,周芷琪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自己從小長大的家鄉,揮淚告別了家人和朋友,投奔了董洋。
婚后,小兩口選擇和董洋父母同住,一來兩人準備要孩子,怕新房的油漆味影響健康;二來周芷琪在新環境還沒有朋友,董洋工作又太忙,住在家里可以排遣孤獨感。周芷琪看著頭發花白的婆婆,特別想念自己千里之外的媽媽,在感覺愧對媽媽的同時,也暗暗決心要對待婆婆像對待自己的媽媽一樣,可周芷琪沒有料到的是,自己這樣的想法在實際操作上真的很不現實。
周芷琪喜歡逛商場,沒出嫁前最大的樂趣就是挽著媽媽的胳膊,兩人開開心心去逛街,有時候逛了一整天可能啥也沒買,但吃點小吃、試試靚衫感覺也特美。她認為這樣是拉近母女距離很好的方式,就想把這個模式照搬到婆婆身上,可沒想到卻惹來了很大的誤會。周芷琪第一次拉婆婆去逛街,婆婆先是一愣,馬上笑呵呵地同意了,周芷琪每試過一件衣服,婆婆就慌忙拿錢包要去付錢,其實,周芷琪并沒有真的想買這些衣服,再說她就算相中了也不會讓婆婆付錢的,就一再費力把婆婆拉回來,最后弄得不敢輕易試穿衣服了。有了幾次這樣的經歷后,周芷琪覺得很乏味,覺得婆婆總是一副緊張兮兮的樣子,一點沒有和媽媽在一起的那種隨意和快樂。
一天午覺后,她躺在床上看書,聽到窗外婆婆和鄰居大嬸在嘀咕,“唉!真是害怕和媳婦去逛街,看她試那些成百上千的衣服,心驚肉跳的,這樣下去鐵定少活好多年!”
“可不是,盡量找借口別去,你花錢不說,總是提心吊膽的影響心臟健康……”聽婆婆這樣說,周芷琪心都涼了,看來婆婆是誤會自己拉她去是讓她付賬了,以后就再也不敢拉婆婆去商場了。
周芷琪在家是個乖乖女,總愛躺在媽媽懷里撒嬌賣乖,吃過飯會耍賴不刷碗,自己的衣服不想洗了,獎勵媽媽一個甜甜的吻,媽媽都是樂顛顛地代勞了。有一次,周芷琪有個工作計劃要趕,吃過晚飯拉著婆婆的手,“媽,我有個急活,今天就不幫你收拾了,呵呵!”說完就鉆到書房了。第二天剛吃過晚飯,婆婆就說自己有急事要辦,一推碗出門了。周芷琪也沒多想,收拾過廚房去倒垃圾,卻發現婆婆捂個大衣坐在小區路邊凳上凍得瑟瑟發抖……原來婆婆又是聽了“過來婆婆”的教導:有一就有二,啥事千萬不敢養成習慣,媳婦一旦當甩手掌柜,以后再讓她忙家務就別想了!原來婆婆是故意躲出去,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呀!
婆媳在一起生活,雖然沒有劍拔弩張,周芷琪卻總感覺是在“暗戰”,兩人總在“玩心眼”,比如用洗衣機洗衣服,婆婆洗老公的,周芷琪懷疑婆婆是故意孤立自己;沒洗老公的,她又考慮是不是在警告自己要多照顧老公的生活。婆婆打掃衛生,因為怕撞見隱私一般不打掃小夫妻的房間,可周芷琪卻覺得婆婆是故意給自己難堪,輪到她拖地時就只拖自己房間那30平方,氣得婆婆直瞪眼……
雖然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慢慢地,兩人的隔閡越來越大,而且也從暗戰慢慢往公開化發展,周芷琪終于沒辦法忍受了,惹不起咱躲得起,就和老公搬進了新房。他們一搬走,婆婆那邊也松了一口氣:太好了,終于不用看媳婦的臉色了!周芷琪看到自己搬走時婆婆一臉興奮的表情,傷心地撲到丈夫的懷里又哭又打:咱媽為啥和我媽就是不一樣?!
心理分析:有一句話叫婆媳天生是敵人!其實是偏激的,婆媳并不是天生的敵人,而是很多婆媳一開始就用“擔心成為敵人”的心態相處,越是這樣越容易把關系弄僵、把距離拉遠,這在心理學上叫:負性的心理暗示。
案例中的婆婆就是這樣,媳婦拉她去逛商場,她害怕自己不付錢媳婦會敵視自己;媳婦不洗碗,她害怕形成習慣,當自己不堪重負不想干時媳婦會敵視自己;打掃房間害怕動了媳婦的東西,媳婦會敵視自己……這樣的婆婆其實非常重視婆媳關系的和諧,但反而是這種天生的防范心理影響這種和諧。
媳婦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把婆婆當成自己的媽一樣看待,可她也犯了個錯誤,因為對婆婆可以像對媽媽一樣親、對婆婆可以像對媽媽一樣孝順,但在婆婆面前不能突然像在媽媽面前一樣撒嬌和任性,你沖媽媽發脾氣,媽媽一會兒就忘了,你沖婆婆發脾氣,婆婆可能會記一輩子;你對媽媽說老公的不是,媽媽心疼得直掉淚,你對婆婆說老公的不是,婆婆永遠覺得兒子是最完美的;在媽媽面前偷個懶心安理得,在婆婆面前偷懶可是絕對不允許的……
因此,請記住婆婆和媽媽一樣親,可婆婆不能和媽媽一樣簡單對待,和婆婆相處是有技巧的,需要我們付出自己的真情、需要細心體會婆婆的心情,做到換位思考,高明的媳婦是能夠把握住婆婆的心理的,掌握住一個原則:做使婆婆感到輕松、愉快的事情,說讓婆婆感到自豪、親切的話,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婆婆身上,這就是對待婆婆“說話辦事”的黃金法則,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隨著感情的拉近,婆婆也能和媽媽一樣對你包容和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