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諺)指人不怕有私心雜念,甚至是邪念,只怕覺醒太遲,制止不住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第2句】:【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廢】(諺)沒有先例的,不可隨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隨便廢止。原指舊時衙門辦案,以有無先例為依據;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無例不興,有例不廢”。
【第3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4句】:【拿雞毛去試火】(慣)比喻拿生命去冒險。
【第5句】:【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歇)黃鼠狼:黃鼬,又名黃皮子,喜歡吃雞。指假裝好意或偽裝善良,卻包藏禍心。 也作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懷好意。
【第6句】:【牙齒捉對兒廝打】(慣)形容受凍或極度恐懼時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樣子。
【第7句】:【兩好合一好】(諺)指雙方都有友好的誠意才能結成良好的關系。
【第8句】:【沒毛鳥子天照應】(諺)沒長出毛羽的雛鳥,再失去母鳥的哺育,就只有靠老天照應了。比喻無父無母的孤兒,即使無人照料,也會自然成長。
【第9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釋義:受人一點點好處,要多多地報答。 例句:人家對我們的恩情……哪管是一點好處,都不能忘記的。老人常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啊!”
【第10句】:【貓認屋,犬認人】(諺)指貓在外能辨識自家的房屋,卻不認自家的主人;而狗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追隨自己的主人。
【第11句】:【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下鳳凰來】(諺)鳳凰:傳說中鳥中之王。不用金彈子作代價,就打不到鳳凰鳥。 指所付的代價不大,所取得的收獲也不會大。 也作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住銀鳳凰。 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鴛鴦鳥。
【第12句】:【出洋相】(慣)1指在人前出丑,鬧笑話。2指故意做出丑態,引人發笑。
【第13句】:【山里說話有鳥聽,屋里說話有鼠聽】(諺)在山里說話,緊防鳥兒聽去;在屋里說話,緊防老鼠聽去。 指人們說話,尤其是秘密的話,要緊防有人竊聽。
【第14句】:【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視】(諺)履(lu):穿鞋走路。盲:瞎眼。跛子不能行走,但他并沒有忘卻穿鞋走路;瞎子眼不能視,但他并沒有忘卻睜眼看物。指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生命的本能。
【第15句】:【三日不彈,手生荊棘】(諺)三天不彈琴,手就像長了荊棘一樣生澀。指技藝要想精熟,必須常習常練。 也作三日不練不順手,兩天不念不順口。 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演腰硬。
【第16句】:【程咬金,三板斧頭】 釋義:程咬金:唐初大將,《說唐》中說他與人交戰,就是開頭三板斧厲害,以后就沒勁兒了。比喻做事莽撞、毛躁,虎頭蛇尾。 例句:小其皺了皺眉,對達南做這事不假思索有點意見,他說:“你老是這樣,程咬金,三板斧頭,不前思后想。”
【第17句】:【過了秤又過戥子】(慣)戥(deng)子:測量貴重物.品或某些藥品重量的小秤。比喻再三權衡、比較。 也作“過了秤又過尺”。
【第18句】:【膛地雷】(慣)比喻冒險。
【第19句】:【當官的動動嘴,當兵的跑折腿】(諺)折(she):斷。當官的只要一動嘴,當兵的就得跑個沒完沒了。 舊指官兵關系嚴重對立,當兵的處在被奴役的地位。 也作當官的一動嘴,當兵的跑斷腿。 當官的一張嘴,小兵癩子兩條腿。
【第20句】:【夏雨隔田晴】(諺)夏季下雨,往往是田壟的這邊下,田壟的那邊晴。指夏天的雨,尤其是猛雨,區域性很強。
【第21句】:【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諺)真人:本指成仙或修煉圓滿的人,此處指本領高強的人。指真正本領高強的人,不輕易顯露高超的技藝。
【第22句】:【沙鍋砸蒜——全砸到底】(歇)比喻徹底失敗。
【第23句】:【拜天地】在民間的結婚典禮上,一對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 拜天地的習俗,來源于民間神話。相傳,女媧造人的時候,開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這后生雖說有吃有穿,逍遙自在,但孤孤單單一個人,總覺得很悶,所以常唉聲嘆氣。一天晚上,小伙子望著天空圓圓的月亮,自言自語地對月亮說:“月老月老你細聽,給我找個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領你情。”他剛說完,忽然月亮一閃,一個白眉長須老人領著一個姑娘飄悠悠地來到小伙子面前,對小伙子說:“我又讓女媧造了一個女的,給你領來。你們先認識一下,一會兒,我給你們辦喜事。”說完,老人就不見了。小伙子見姑娘臉腮緋紅,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霧散。姑娘見小伙子眼睛明亮,誠實坦白,也覺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對,一見鐘情。正在這時,長須老人領著兩個白發白須的老人站在兩人面前,指著兩個老人說:“這是天公和土地,你們以后的生活都離不開他倆。現在,我給你們辦喜事,首先,給養育你們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對“天地”拜了三拜。隨后,月下老人笑著說:“我給你們牽紅線,你們還得給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對著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剛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見了。從此以后,人們在結婚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習俗遂成,“拜天地”一詞也隨之出現了。現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換成了夫妻對拜。
【第24句】:【碰到南墻不回頭】見“撞倒南墻不回頭”。
【第25句】:【沾手三分肥】(慣)比喻凡有錢物經手,都要從中撈取一部分私自享用。
【第26句】:【雞一嘴,鴨一嘴】(慣)1斥責人在別人談話時亂插嘴。2比喻人多嘴雜,意見不統一。3比喻議論紛紛。
【第27句】:【肥水不流外人田】(諺)指肥水只許澆灌自己的田地,不可外流。泛指一切利益只能方便自家,不可讓給外人。 也作肥水不落外人田。 肥水不外流。
【第28句】:【勤儉免求人】(諺)勤儉:勤勞而節儉。指勤儉能積累財富,避免因生活無著落而向人求助。
【第29句】:【不以成敗論英雄】 釋義:不以成功或失敗來評論英雄人物的得失。 例句:“梵梵,古人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我最佩服越王勾踐,當了夫差的階下囚,仍不失其志,臥薪嘗膽,終成復國之大業。”
【第30句】:【日久知人心,路遠知馬力】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第31句】:【駝背夾直,其人不活】(諺)駝背:后背隆起的人。如果硬要把駝背夾直,那這個人就沒命了。指矯正事物的缺陷,要因事制宜,過激就會適得其反。
【第32句】:【圍著鍋臺轉】(慣)指燒火做飯,忙家務事。
【第33句】:【快刀斬亂麻】 釋義:問題復雜,必須采取果斷措施。 例句:她雖是個女流之輩,卻是個風來雨就,快刀斬亂麻的人。
【第34句】:【百貨店】現在的百貨公司、百貨商場貨架上擺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品種之多,數以萬計。那么,為什么非叫“百貨店”呢? 相傳,清朝年間南方有一家雜貨鋪,生意興隆,鋪里的貨物樣樣都有,掌柜的便為自家的店鋪起了個“萬貨全”的字號。 一日乾隆帝南下私訪,一見“萬貨全”的牌子,就想,這口氣也太大了。 當下,乾隆把伙計叫來,開口說道:“我買把糞釵子。”小伙計趕緊遞過來幾把。乾隆一看說:“我不要鐵的,要金的。”小伙計一看來頭不對,急忙把掌柜找過來。掌柜說:“小店確實沒有金糞釵子。”乾隆說:“你這里不是萬貨全嗎?”掌柜為了求得太平,忍住氣,叫伙計把招牌摘下來,然后說:“小店備貨有限,今后不敢吹‘萬貨全’了,客官如看得起小店,就請給起個字號吧。”乾隆隨口說道:“就叫‘百貨全’吧。”后來,店主聽說此人是乾隆皇帝,喜不自勝,趕緊把“萬貨全”改成“百貨店”了。自此生意做得更興隆了,發了大財。這事傳開后,其他店鋪紛紛效仿。從那時起,“百貨店”的名稱被正式固定下來了。 可嘆,當下這“百貨店”老字號牌子被“購物中心”、“超市”所取代,很少能見到“百貨店”、“百貨公司”的牌匾了。
【第35句】:【拆爛污】(慣)拆:排泄(大小便)。 爛污:稀屎。比喻把事情弄得無法收拾。
【第36句】:【早知三日事,富貴一千年】(諺)人能預知未來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機遇,獲取無窮無盡的財富。指預知未來最是難能可貴。
【第37句】:【拉住狀元喊姐夫】 釋義:比喻攀附權貴。 例句:只要他認為是用得著的人,即是“拉住狀元喊姐夫”,也決不怕人笑他攀高結貴。
【第38句】:【名字有叫錯的,綽號沒有起錯的】(諺)綽號:也叫外號,根據人的行為特征起的另名。指人有什么行為,就起什么綽號,往往名副其實。
【第39句】:【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 釋義:挎籃的:指挎著籃子討飯的人。即乞丐。比喻壞人專門欺壓窮人。 例句:天保沒好氣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一點不假!我這沒逃跑的也還活著。”
【第40句】:【不見真佛不燒香】 釋義:認準了人再去求他。 例句:“他已經上過兩次當了,這一次恐怕他不見真佛不燒香!”……“不怕,猴不上樹,多篩幾遍鑼嘛……”
【第41句】:【井底撈明月】(慣)比喻根本不可能做到或一無所獲。 也作“水里撈月亮”。
【第42句】:【轅門】“轅門”是古代的軍營之門。如京劇《轅門斬子》,因楊宗保在兩軍陣前私自招親,其父楊六郎在轅門怒而斬子,后被眾將勸解而得救。 此詞源出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代,兩軍作戰是在馬拉著的戰車上進行的。當軍隊宿營或駐扎時,為防止敵人襲擾攻擊,兵士們就將戰車圍成圓形以為屏障。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適的位置留有出口,則以兩車相向成為門,因車轅相對,故名“轅門”。由于約定俗成,因襲相傳,由車戰轉為馬戰,雖戰車早被淘汰,凡遇安營扎寨,仍用“轅門”一詞,并推而廣之,把一些高級軍事衙署的正門也稱“轅門”了。
【第43句】:【黃梅天十八變】 釋義:指黃梅天氣候多變。 例句:黃梅天……又以其對忽睛忽雨,諺有云:“黃梅天十八變。”
【第44句】:病急亂投醫,逢廟就燒香。
【第45句】:【處處有路通長安】 釋義:借指各種辦法都能達到同一目的。 例句:“朋友!‘處處有路通長安’,不會餓死人的,慢慢來!”
【第46句】:【教奢易,教儉難】(諺)指教人奢侈浪費容易,教人儉樸節約卻很難。
【第47句】:【理怕來回想】(諺)指來回多想,道理才能確立,真理才會出現。
【第48句】: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第49句】:【老天爺睜眼】(慣)1比喻苦盡甜來或事實得到澄清。2指雨過天晴或愿望得以實現。 也作老天爺長了眼。 老天爺有眼。
【第50句】:【墳柏】現在,在皇家陵墓或烈士陵園等墓地,都生長著高大的柏樹或一簇簇側柏。在農村的田野里很少能看到柏樹了,其實,在過去,家家戶戶的祖墳之上都生長著茂盛的柏樹,人們稱之為“墳柏”。緣何在墳地上種柏樹呢?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的《蜀相》一詩道出了墳墓周圍種柏樹的由來。史書記載,公元234年,當時正值三國鼎立,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兵伐魏,六出岐山,在五丈原與司馬懿隔渭水對峙,病死軍中。諸葛亮以身殉職,遺體葬在定軍山。后主劉禪親自下詔,在墓地種五十四株柏樹,象征諸葛亮終年五十四歲,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及示其永垂不朽。那些墳柏在這里生長了1700多年,至今仍有二卜二棵活著。后來,人們仿效此法,于是墳柏相繼在民間流傳開來。
【第51句】:【夫妻交市,莫問誰益;兄弟交憎,莫問誰直】(諺)交市:互相做交易。交憎:彼此結怨。夫妻間交市,不必過問誰得了便宜;兄弟間結怨,不必過問誰有理誰沒理。指夫妻、兄弟之間沒有根本利益和是非曲直之爭。
【第52句】:【寧養一條龍,不養十只熊】(諺)龍:傳說中能騰云吐霧的神異動物。寧愿養一條神奇的龍,也不愿養一群無用的熊。比喻養育后代,重在優質,不在數量。
【第53句】:【洗臉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淺】(歇)扎猛子:游泳時頭朝下扎到水里。譏諷人缺乏自知之明,不曉得風險有多大。
【第54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此語的意思是如果事前沒有深遠的思考、謀劃,一旦危難迫近,將無法應付。此語源出《殺狗記》六:“常言道:‘人無遠慮,必定有近憂來至。’作個道理,早尋個長久計。” 曹操率領四十萬兵馬去攻打東吳,東吳孫權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御敵之策。 大將呂蒙建議在濡須口(現湖北黃岡附近)修筑船塢。許多大將反對筑塢,說:“上岸擊賊,跣足(赤腳)下船,何用筑塢?”呂蒙說:“打起仗來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戰無必勝,一旦發生激戰,步兵騎兵白刃相接,人來不及奔近水邊,又怎么來得及上船列隊對敵呢?有了船塢就可以從容布置隊伍了。”孫權聽了呂蒙的這番話,非常同意他的觀點,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呂蒙的話是有遠見的。”于是派幾萬人連夜開工,在很短時間內,筑成了濡須塢。 曹操大兵到來,由于東吳準備充分,這一戰,曹操損兵折將而回,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第55句】:【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長處看】(歇)指過日子要往遠處著想。也指看問題目光要遠大。
【第56句】:【打蛇打七寸】(諺)七寸:蛇的要害處,在蛇的頭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須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擊敵人,要擊中他的要害。也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
【第57句】:【崽賣爺田不心痛】(諺)崽:方言,兒子。爺:方言,父親。指坐享其成的后人,不知前輩創業的艱辛困苦。
【第58句】:【七歲八歲討狗嫌】(諺)男孩子在七八歲時特別頑皮淘氣,連狗都討厭他。指男孩兒在七八歲時最難管教。 也作七歲八歲,雞狗都嫌。 七、八、九,厭死狗。 七歲八歲,沒人刮得。沒人刮得:沒有誰愿意理睬他。
【第59句】:【關起門來罵皇上】 釋義:對有權威的人,不敢公開罵,只敢背地罵。 例句:伍參謀道:“自古常言講得好,關起門子還敢罵皇上呢。這里沒人去報功領賞!”
【第60句】:【綿里針,肉里剌】 釋義:比喻外貌溫和,內心刻毒。 例句:我還把他當好人看成。原來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原來是個綿里針,肉里刺的貨,還不知背地在漢子表層跟前架的甚么舌兒哩(《金瓶梅詞話》五一回)。
【第61句】:【趁熱好打鐵】 釋義:比喻做事要抓住時機。 例句:“趁熱好打鐵,把剩下的這些崗樓都他媽的一掃光吧!”
【第62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釋義:白天勞動,夜晚休息。 例句:這里家家互通有無,不分彼此,休戚相關,情同骨肉;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織,人人勤儉。
【第63句】:【打人不過先下手】(諺)不過:沒有超過。指打仗或爭斗,先出手就能取得主動,后下手不免吃虧。
【第64句】:【何處黃土不埋人】(諺)哪里的黃土都能埋葬人。指人不必留戀故土,在哪里生活都一樣。也指哪里天黑哪里歇,死在哪里都無所謂。 也作“哪塊黃土不埋人”。
【第65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釋義:說明做事要小心謹慎。 例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第66句】:【搭在弦上的箭——一觸即發】(歇)本指一觸動箭就發射出去,轉喻事態發展到非常緊張的地步,馬上就會發生嚴重的事情。
【第67句】:【女大十八變】謂女孩子從小到大變化多,且有“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之說。 “女大十八變”這個俗語,本謂龍女神通廣大,善于變化。語出《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有尼欲開堂說法,師日:‘尼家不用開堂。’尼日:‘龍女八歲成佛,又作么生?’師日:‘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 后轉義到民間指女子從小到大容貌、心理等變化很大。
【第68句】:【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諺)藏家鼠:暗藏在內部的耗子。指不怕外面來的惡狼,就怕暗藏的家鼠。比喻內部的奸人要比公開的敵人更危險。
【第69句】:【交杯酒】這是現代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必備的程序,即新郎新娘舉杯交臂互請對方飲酒。其實這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儀式,在古代稱為“合巹”(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古語有“合巹而醑”,孔穎達解釋道:“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巹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 據傳,這一習俗源于先秦時期。《禮記·昏義》載:新郎、新娘各執一片一剖為二的瓢飲酒。其意是象征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夫妻間享有同等地位,婚后相親相愛,百事和諧。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以杯代瓢已經普及,延續至今。“交杯酒”為婚禮平添了喜慶的氣氛。
【第70句】:【兩腳車上裝七個人——載三載四】(歇)兩腳車:一種手推的獨輪車,車兩邊各安一條支腿,兩旁可載人,若載七人,只能一邊三人,一邊四人。載:諧“再”。指一再重復某種行為。
【第71句】:【脊梁朝天臉朝土】見“臉朝黃土背朝天”。
【第72句】: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
【第73句】:【吃槍藥】(慣)比喻人火氣大,無端地沖人發脾氣。
【第74句】:【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慣)形容名氣很大,誰都知道。 也作“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第75句】:【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 釋義:救人就要救徹底,使人完全脫離災難或危險。比喻幫助人要幫到底。 例句:“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你給俺搬進屋來吧!”
【第76句】:【財不露白】(諺)露:顯露,外露。 指錢財不可外露;尤其是外出攜帶錢財,外露容易引起不測之禍。 也作“金銀不露臉”。
【第77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 釋義:比喻說大話、吹牛皮沒有用。 例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不能光憑嘴皮硬,真要動手,看你敢不敢!
【第78句】:【各打各的算盤】 釋義:各人作各人的打算。 例句:擾你們五十四個大包子,就算手工錢。哎,倒也罷了,各有各的想法,各打各的算盤。
【第79句】:【賊咬一口,入骨三分】(諺)指受到惡人誣陷的人,往往含冤受屈,難以洗清。
【第80句】:【放空炮】 釋義:比喻說空話、大話。 例句:這些文章,從量的方面來說,要比專業寫作者所寫的不知多多少倍;從質的方面來說,大部分說的是心里話,放空炮的很少。
【第81句】:【筵席】“筵”和“席”是我國古代鋪在地上的兩種坐具。《禮記,樂記》有云:“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 “筵”是竹或草制的坐墊。“席”也是草或竹篾等編織而成的坐墊。唐代的賈公彥說:“凡敷(鋪)席之法,初在地者一重即謂之筵,重在上者謂之席。”可見鋪陳的順序是:先鋪筵在地上,再鋪席在筵上。筵比席略長,上下兩層合起來,便是筵席。 正因為古人席地而坐,飲食宴會都在席上,故而引申出“酒席、酒筵”等詞來,到后來,“筵席”作為成桌酒菜的代稱。
【第82句】:【買關節】見“打關節”。
【第83句】:【因風吹火,用力不多】(諺)順著風向吹火很省力。比喻趁著有利形勢做事,省力而又易于成功。
【第84句】:【變戲法】(慣)本指表演魔術,比喻耍弄騙人的手段。
【第85句】:【巖鷹不打窩下食】見“老鷹不吃窩下食”。
【第86句】:【山核桃——差著一槁兒】(歇)山核桃:山核桃的果實,硬殼里面比一般核桃少一個槅兒。槅兒:隔在核桃仁中間的小格子。指差一點兒。多指關系疏遠一點兒。 也作“山核桃——差著一格子”。
【第87句】:【表壯不如里壯】(諺)外表強大,不如內里壯實。常專指丈夫有才干,不如妻子善理家。 也作“里壯強如表壯”。
【第88句】:【根不動,梢不搖】(慣)形容主意已定,毫不動搖。
【第89句】:【前言不答后語】(慣)指說話前后對接不上。也指話說得很亂,沒有條理和層次。 也作前言不搭后語。 前言不對后語。 前言不接后語。
【第90句】:【軍令重如山】(諺)指軍中只要下達命令,任何人都必須絕對服從,不可違抗。 也作軍令如山倒。 軍令如泰山。
【第91句】:釣魚要時分,上午七到十,下午三到四。
【第92句】:【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諺)創立家業的后生,把肥田的糞土當寶貝一樣愛惜;敗家的后代,把家產錢財當作野草一樣拋擲。指成家子勤勞儉樸,敗家子揮金如土。
【第93句】:【邪不干正】(諺)干:沖犯。指邪氣敵不過正氣。 也作邪不勝正,妖不勝德。 邪不壓正,假不敵真。 邪不壓正,正能克邪。
【第94句】:【錐子剃頭——一個師傅一個做法】(歇)剃頭不能用錐子。指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做法。
【第95句】:【打獵的不說魚網,賣騾馬的不說豬羊】(諺)指各行各業的人不會談論與本行業無關的話。
【第96句】:【春風得意馬蹄疾】 釋義:這是孟郊《登科后》詩句。原形容封建時代文人科舉及第的歡快心情。 現用來形容人心情愉快,動作敏捷。 例句:春風得意馬蹄疾。王一民邁著輕快的腳步,順著霽虹橋往道里走去。
【第97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諺)縱然樹長到千百丈高,樹葉總還是要落到樹根下。比喻人不可忘記根本。 多指久居外地的游子,到年老時總想回歸故里。 也作樹高千百丈,葉落要歸根。 樹高干丈葉歸根。 葉落歸根,人老還鄉。
【第98句】:【事有湊巧,物有偶然】(諺)湊巧:恰巧湊合到一處。偶然:意想不到的巧合。指天下事,往往有完全出入意料、恰巧湊合到一起的。 也作“物有偶然,事有湊巧”。
【第99句】:【老牛掉在水井里——有勁幾使不上】(歇)指陷入困境,有本事無法施展,或有辦法用不上。 也作老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老牛跌到井里頭——有勁兒沒處使。
上一篇:佛心禪語對于愛情-佛心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