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皮包著狗骨】(慣)罵人不是人。
【第2句】:魔術師的道具——盡是秘密
【第3句】:【打破沙鍋——璺到底】(歇)璺:沙鍋等陶器上的裂紋,諧“問”。本指沙鍋性脆,一打破就從上裂到底,轉指對事情追問到底。 也作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罐——問到底。 打爛沙鍋——璺到底。
【第4句】:【在京和尚出京官】(諺)指在京城的和尚往往吃香,就好比離開京城的京官在地方上吃香一樣。
【第5句】:【鐵不磨要銹,水不流要臭】(諺)鐵要打磨,才不會生銹;水要流動,才不會發臭。比喻人要經常運動身體,才能保持健康。
【第6句】:【桑樹上脫枝柳樹上報】(慣)比喻把罪名加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第7句】:小紅學習成績好,但很驕傲,經常自稱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人。媽媽知道后,對小紅說:“別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爛冬瓜。學問知識無止境,一山還比一山高。你是不能驕傲的。”(廣東·龍門)
【第8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諺)苦中苦: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痛。人上人:出類拔萃的人。指只有承受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才能出人頭地。
【第9句】:有一天,我問外婆:“什么時候能吃上棗啊?”外婆說:“七月邊,棗紅圈。”(河南·魯山)
【第10句】:【兒時練功易,老來學藝難】(諺)小時練功容易,老來學藝就很困難。指練功學藝要在年少時抓緊,年老就難以學練。
【第11句】:猴子穿大褂——充闊佬;裝入樣
【第12句】:【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嘴上說沒有用,得在實際中比 比。張潔《沉重的翅膀》:“他們要求調整生產組織,把車、 鉗、銑、裝配四攤分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到底誰完不 成任務。”
【第13句】:【 拾草打兔子,帶燒的】帶燒的,與捎帶的諧音,借指順便干 的。拾草,也說:耬草。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今天是拾 草打兔子當捎帶,把消息告訴了我。”
【第14句】:【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諺)晚娘:繼母。日頭:太陽。云里的日頭,看起來不紅,但暴曬力很強;晚娘的拳頭,看起來不重,但打起來很毒。指舊時繼母對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
【第15句】:【禾稈蓋珍珠】釋義:比喻不顯露本領、才華。例句:我知道他們有鋒芒,不過像俗話所說的,“禾稈蓋珍珠”,他們把光芒隱蔽起來,使你看不見。
【第16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釋義:甲:居第一位。陽朔:縣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漓江流經境內,風景秀麗,在桂林山水中居首位。桂林的山水居天下第一位;陽朔的山水又居桂林第一位。例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桂林人是很愛夸引這兩句話的。到過桂林而且游過陽朔,我自己也能承認,這兩句話并不算夸張。
【第17句】:我在門外玩,不小心碰倒了比我小三歲的小弟弟。他爬起來就往我臉上抓,抓得我鮮血直流。奶奶看見了心疼地說:“你真是麥秸垛怪大,壓不死老鼠。”(河南·內鄉)
【第18句】:【一根腸子閑半截】(慣)形容人吃不飽。
【第19句】:蒼蠅跟屎殼郎做朋友——臭味相投
【第20句】:【破人生意,如殺人父母】(諺)破壞別人即將做成的生意,如同謀殺他父母一樣使他不幸。指別人做買賣,只可促成,不可破壞。
【第21句】:哈密瓜加上糖——甜透了
【第22句】:大哥不下地勞動,成天跟著別人在生意場上混。爸爸說:“生意買賣眼前花,鋤頭落地是莊稼。咱莊稼人還是要先把莊稼種好。”(貴州·江口)
【第23句】:【捧鐵飯碗】見“端鐵飯碗”。
【第24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諺)真的就是真的,不能變成假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能充成真的。指真與假有著本質上的差異,不容混同。 也作是假不能真,是真不能假。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25句】:屬蜘蛛的——滿肚子絲(私)
【第26句】:【牛頭不爛,多費柴炭】(諺)牛頭沒煮爛,是因為火力不夠,多加些柴炭就是了。比喻辦事遇到難題,多下點工夫就成了。 也作“牛頭不爛多加火”。
【第27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釋義:對有難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例句:劉翁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幫,管教你飽暖過日。”
【第28句】:【有今天沒明天】(慣)1指人年老或病重,將不久于人世。2指生活貧困,今天有吃的,明天的還沒有。 也作“有今日沒明日”。
【第29句】:畫上的大蝦——看著眼饞,到不了嘴里
【第30句】:劉備對孔明——言聽計從
【第31句】:【人心似鐵,官法如爐】(諺)人心即使堅硬如鐵,也經不住官法像熔爐一樣,使你無法抗過。舊指再強硬的人,在官法的強制下也會認服。 也作人心堅似鐵,官法熾如爐。 人情似鐵非是鐵,官法如爐即是爐。
【第32句】:【吃了螢火蟲——肚子里明】(歇)螢火蟲:昆蟲,腹部末端有發光器,能發帶綠色的光。本指心里明亮,轉指心里明白。
【第33句】:【親不親,鄰不鄰】(慣)指與親人、鄰居關系都不好。 也作“親人不親,近人不近”。
【第34句】:弟弟吃飯總怕吃不飽,老是把碗盛得滿滿的,可又總是吃不完就放了筷子。媽媽說他是“眼睛大,肚子小——肚飽眼睛饑”。(廣西·柳州)
【第35句】:【地肥茄子嫩】(諺)土地肥沃,長出的茄子就鮮嫩肥大。比喻基礎好,就容易出好的成果。
【第36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釋義:比喻好景不長。常用來說明某些事物雖然暫時還繁榮、興旺、強大,但很快就要衰弱沒落下去。例句:電影《藍色的海灣》中一位老工程師感慨地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37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諺)指長年走人的大道,因為被踐踏得多,越來越低陷,終有一天會變成河道。
【第38句】:【滿園葡萄一根藤】借指同根,同一系統。類似的:千朵桃 花一樹生/千枝萬葉一條根。語文圖書:“滿園葡萄一根藤, 一根藤就是主線。主次分清,多而不亂。”
【第39句】:【牽馬拉皮條】見“拉皮條”。
【第40句】:鐘鼓樓上的麻雀——耐驚耐怕
【第41句】:當哥哥的有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就請他妹妹來幫忙,他妹妹倒很快做出來了。他媽媽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真是繡花枕頭,一肚子草。哥不如妹,大不如小。”(江蘇·邗江)
【第42句】:青蛙腚里插雞毛——算什么鳥
【第43句】:【跛象扯雙車——總沒一邊兒安穩】(歇)瘸腿的大象拉兩個車,總有一個車不安穩。比喻雙方總有一方有所偏頗。
【第44句】:【 翻臉不認人】記不住別人的好處,稍于自己不利,就鬧翻 了。成語:反眼成仇、六親不認。老舍《駱駝祥子》:“過河拆 橋,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鳴不平。”
【第45句】:【是個老虎不吃人——壞了名色在那里】見“老虎不吃人——只是壞了名色”。
【第46句】:【千里投名,萬里投主】遠道慕名而來。明代《水滸》:“三位 頭領容覆: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托柴大官人面皮,徑 投大寨入伙。”
【第47句】:【行見行,沒處藏】(諺)行內的事遇到真正懂行的人是無法瞞過的。 指一切假冒偽劣的東西,逃不過內行專家的眼睛。
【第48句】:我在樓下玩,看見了白發蒼蒼的李奶奶正抱著她那寶貝孫子,就走過去對李奶奶說:“李奶奶,你這么大年紀了,還抱得動你這胖孫子啊?”李奶奶笑著說:“我是抱孫子,攢金子。”(河南·安陽)
【第49句】:【老虎也有打盹兒的時候】釋義:比喻本事再大的人有時也會疏忽。例句:她時時留意著,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終于有一天,老頭出門鎖沒有鎖死,叫她拔開了。
【第50句】:【鈔票】有時候我們把錢說成是“鈔票”,國家印錢(紙幣)說成是印鈔票,檢驗人民幣真偽的機器叫驗鈔機。那么,“鈔票”是怎么來的呢? “鈔票”就是我們所說的紙幣。紙幣源自宋代,北宋時,為了方便商人攜帶巨款,四川的一些富商聯合起來,印制了一種信譽貨幣——交子,它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道的最早的紙幣。在當時,偽造交子罪同于偽造官方文書。紙幣在實行過程中幾經起落。明朝曾印過“大明寶鈔”紙幣,后宣告發行失敗。清朝建立后,除順治年間外,一度不再印制紙幣,市場流行的貨幣為銀子。直到清朝后期,軍費開支浩繁,加上南方一帶爆發“太平天國”運動,致使國庫空虛,于是,咸豐三年(1853年),朝廷正式發行了兩種紙幣,一種為“大清寶鈔”,另一種為“戶部官票”,兩者合起來叫“鈔票”。“鈔票”的名字也是從這時開始叫起來的。
【第51句】:【黃牛黨】“黃牛黨”現在指票販子。如春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火車票,奧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奧運門票等,屬違法行為。“黃牛黨”與“票販子”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名稱,怎么把它們扯到一起呢?先說“黃牛”。當代詩人藏克家有首詠牛詩《老黃牛》:“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深情謳歌了老黃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高尚品質。老黃牛在中國人心中,是代表忠誠、勤奮的文化符號,并被稱為“老黃牛精神”。可如今的“黃牛黨”卻與牛的忠誠形象背道而馳,是人人喊打的票販子,這是怎么回事呢?據說,“黃牛黨”的叫法源自近代上海。通常指那些賺取毛利的人,常如“黃牛群之騷動”,搶購物資或票券。從這個意義說,還是和“黃牛”有關。 “黃牛”不犁田是不務正業,散牛成群確實騷動擾人。
【第52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釋義:端午:我國傳統節日,農歷五月初五,舊時有在這天早上逮癩蛤蟆做藥的習俗。比喻遲早逃脫不了。例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砸了你們的骨頭熬成油,也得清賬。
【第53句】:【有智吃智,無智吃力】(諺)指有知識的人靠知識生活,沒知識的人靠體力生活。
【第54句】:【哈巴狗】“哈巴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它乖巧、玲利又聽話,能通人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正因如此,有時把巴結上司的人稱為“哈巴狗”,頗為恰當和形象。那么哈巴狗的故鄉在哪里呢?它產自東羅馬,唐代中國史料稱其為“拂菻”。據《舊唐書·高昌傳》載:“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長尺余,性甚慧,能曳馬銜燭,云本出拂菻國。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文中這種聰慧的“拂菻狗”屬于尖嘴絲毛犬,曾經是希臘妓女和羅馬主婦的寵物,而高昌所獻這對“拂菻狗”則成為中國“哈巴狗”的小祖宗。從唐朝起,國內逐漸有人豢養“哈巴狗”,最初一兩百年間,這種時髦而且昂貴的寵物,只限于宮廷喂養。大約在唐朝后期,哈巴狗開始流人民間,隨著哈巴狗一窩一窩地成倍繁殖,后來也進入尋常百姓家。
【第55句】:【破家值萬貫,一搬三年窮】(諺)家用什物賣掉不值錢,要買卻很貴,搬一次家,就得丟失損壞,長時期添置不全。指居家不宜搬動,以免經濟損失。
【第56句】:隔墻點燈——誰也不沾誰的光
【第57句】:【七太公,八太婆】(諺)太公:男性的高壽者。太婆:女性的高壽者。舊指懷胎七個月生下的男孩壽命長,懷胎八個月生下的女孩壽命長。
【第58句】:【東溝犁,西溝耙】釋義:比喻說話或做事缺乏計劃,沒有頭緒。例句:金蓮道:“他就惱,我也不怕他。看不上那三等兒九假的。正經姐姐分付的曲兒不教唱,且東溝犁西溝耙,支使的個小王八子亂哄哄的,不知依哪個的是。”
【第59句】:【 天上有,地下無】仙境中所有,人間所無,極言美妙。清 代《玉嬌梨》:“只說他這位小姐,名喚玉嬌,今年才十七歲, 真生得天上有地下無,就畫也畫不出的標致。”
【第60句】:綿羊進狼窩——自投羅網
【第61句】:【順著毛兒摸撫】愛動物(貓狗等),得順著毛。借指遷就 迎合,或利用特點。類似的:跨順毛驢。成語:因勢利導。 西戎《蓋馬棚》:“倔毛驢,順著毛搓,叫干什么都行,要是沖 著他,天王老子也不依!”
【第62句】:【黃金遍地走,單等有志人】(諺)指財富到處有,只等有志向的人去取得。
【第63句】:吊好了膘的公駝——銳不可當
【第64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諺)光陰:時光。光陰逝去一寸,就像耗去一寸黃金一樣可惜。指時光非常寶貴,必須格外珍惜。 也作“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第65句】:媽媽叫我拿梳子給她,而我卻拿了牙刷。媽媽說:“你真是摸到黃牛就是馬。”(安徽·廬江)
【第66句】:【碎麻擰成繩,能提千斤鼎】(諺)零零散散的麻絲擰成麻繩,能提起千斤重的大鼎。比喻把分散的人組織起來,就能產生強大的力量。
【第67句】:無恥的人臉皮結實;無病的人身體結實。
【第68句】:我吃罷飯要去上學,伸手又拿了個油卷,媽媽點著我的鼻子說:“你真是缺一米,塞個豆。”(河南·長葛)
【第69句】:【不圖今年筍,但圖來年竹】(諺)筍: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應只圖眼前的近利,要從長遠利益著眼。
【第70句】:【不是撐船手,休來弄竹竿】釋義:不是干某一行的人,就不要干某一行的事。例句:“這個考語還是請你堯翁代擬了吧。‘不是撐船手,休來弄竹竿’,兄弟實實在在有點來不得了。”
【第71句】:【撕破臉】(慣)1指徹底決裂。 2指翻臉,一點兒情意也不講。 也作撕破臉皮。 撕破面皮。 撕破情面。
【第72句】:【縛虎容易放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73句】:【砍倒大樹有柴燒】謂做事要看準大目標,收效大。砍,也 說:扳。申躍中《掛紅燈》:“嘿嘿,砍倒大樹有柴燒,正面敵 人最要緊。”
【第74句】:【吉人自有天相】釋義:相:幫助,保佑。指人有好運氣,遇到危險也能平安無事。例句:陶洪濱接過嘴也勸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寬些,吉人自有天相,傷會醫好的。”
【第75句】:【先生講書,屠夫講豬】(諺)先生:教書先生。屠夫:以宰殺豬羊為專業的人。教書的先生說起話來總離不了書,殺豬的屠夫說起話來總離不了豬。指人們在談話中總離不了本行的話題。
【第76句】:【王八掉進灶坑里——又憋氣又窩火】(歇)氣:本指氣息,轉指怒氣。火:本指火兒,轉指火氣。指心里有怨氣或怒氣而發泄不出來。
【第77句】:【 砍的不如鏇的圓】指不會取巧省事。清代《歧路燈》:“砍 的不如旋的圓,放著現成不吃,卻去等著另做飯?”
【第78句】:【二姑娘頑老雕——架不住】(歇)頑:通“玩”。架:招架,支持。 指吃不住,吃不消。
【第79句】:【廟小豈容方丈富】方丈,廟里主事的和尚。借指集體事 情沒有搞好,而主事者富有,財富來路不明,必然是貪污。 電視新聞:“廠長發財,廠子賠錢。老百姓說:廟小豈容方丈 富。紀委決定立案審查。”
【第80句】:姐姐是個中等個,可她總是想再高點兒,再瘦點兒。媽媽說:“不高不矮好人才,不胖不瘦精神夠。你為啥總不知足呢?”(河南·偃師)
【第81句】:【無記名投票】現在,我國選舉制度規定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選舉。本來是將寫好的選票輕輕放入投票箱內,為什么非要“投票”呢?原來,“無記名投票”是舶來品,出自意大利語“球”。公元五世紀,古希臘、羅馬在選舉時,人們用“球”代替選票進行投票。投票時選民將小球投入一個特別的箱內,并事先約定球分兩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對。 1884年后,美國也采取這種投票方式,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時也用蠶豆或玉米粒代替。這種選舉方式,自然要投。后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無記名投票。如今又產生了電子表決器,仍舊叫投票表決。
【第82句】:【酒要少吃,事要多知】(諺)要少喝酒,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多曉事,開拓見聞的領域。指少喝酒就少出麻煩,多曉事就多增見識。
【第83句】:【 不知道門朝哪邊開】門的方向不知道,門內情況更不知 道。謂生疏,不了解情況,不熟悉業務。柳青《種谷記》:“活 了四十年,常常連吃飯的碗都不夠每人一個,更不知學堂書 房的門是朝哪里開的了,而今辦起工作,才知道不識字的難 處。”
【第84句】:【怕摔跤先躺倒】(慣)比喻怕受挫折而事先采取預防措施。
【第85句】:天黑了,全家人還在地里忙著。媽媽感嘆地說:“忙人無黑路啊!”(安徽·樅陽)
【第86句】:【自騎馬自喝道】(慣)自己騎馬,自己吆喝著開道。比喻自己給自己壯聲威。
【第87句】:老牛掉進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88句】:【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一眼能看到,情況十分明顯。 成語:了如指掌、顯而易見。王蒙《相見時難》:“她又犯了小 人——翁式含!禿子腦袋上的虱子,明擺著。下樓以前,熱 如春風,再上樓以后,冷若冰霜!好你個姓翁的!”
【第89句】:臨死蹬棺材蓋兒——沒幾下蹬頭了
【第90句】:鄰居二哥高考落榜。“真是個驢不打不拉磨,人不打不成器。”大伯氣得一邊嚷嚷一邊要抄棍子打他。“一句鼓勵話,勝過十次打。”大嬸忙阻攔大伯,“條條道路能通羅馬,七十二行,行行陽光道,干別的也照樣會有出息的!”(湖南·瀏陽)
【第91句】:【撂在脖子后頭】意即不管了,早忘記了。撂,也說:扔、 忘。成語:置之腦后、置之度外。清代《紅樓夢》:“這會子說 著好聽,到了有錢的時節,你就撂在脖子后頭了。”
【第92句】:【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原指宗教影響,借指做事帶動了別 人。《平妖傳》:“常言道: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因這楊巡檢 夫妻好道,連這老門公也信的,見婆子說話有些古怪,便認 真了。”
【第93句】:【扯后腿】見“拉后腿”。
【第94句】:【隔年的皇歷看不得】釋義:皇歷:陰歷歷書。它的節氣不是固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個樣子,隔年不適用。借指不能按老規矩辦事。例句:“……可后來往深里一尋思,就覺得咱思想老了,跟不上趟了。老黃歷翻不得噦!……”
【第95句】:飛機上吹大號——高調
【第96句】:【嚴將出強兵,嚴婆出巧媳】(諺)將領嚴了,就能帶出強兵;婆婆嚴了,就能帶出巧媳婦。指嚴格的要求能出有用的人才。
【第97句】:舞臺上拜天地——痛快一時
【第98句】:你吹喇叭我吹號一各吹各的調
【第99句】:賈寶玉和史湘三哭賈母——各有各的心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