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十月無工,只有梳頭吃飯工】(諺)農歷十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時節,除去洗臉梳頭、做飯吃飯,簡直就沒有做活的時間。指農歷十月白晝最短。
【第2句】:【眼中釘,肉中刺】這一俗語用來比喻最可恨、最痛惡、非除去不可的人和事。它源自五代時期。據《新五代史·趙在禮傳》記載,后唐明宗時,趙在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節度使。他為官貪婪,橫征暴斂,巧取豪奪,見錢就取。宋州百姓苦不堪言,對其恨之入骨,將其比作眼中釘子,一刻也不能容忍。正巧,朝廷下圣旨調趙在禮去鎮守永州(今湖南零陵),消息傳開后,宋州百姓拍手稱快,大家奔走相告:“眼中拔釘,樂哉樂哉!”這家伙終于走了。不料,這話傳到趙在禮耳中,他不禁火冒三丈,惱羞成怒,決定對宋州百姓實施報復,馬上給后唐明宗寫了一個奏折,講了一大通理由,請求繼續留任宋州,不去永州履新,明宗不明就里,同意了他的請求。趙在禮的計劃得逞以后,立馬發出一道告示:凡屬宋州百姓,每戶繳納一千文錢,自號“拔釘錢”。百姓見了哭笑不得,知道這是趙大人報復,懼于他的權勢,只好繳納“拔釘錢”。“眼中釘”由此而來。不知道誰還嫌“眼中釘”不夠分量,又把“肉中刺”拿來與“眼中釘”合用,成了對句,說起來上口,進一步加重了這一比喻的分量和程度。以后,“眼中釘”、“肉中刺”常常并在一塊使用。
【第3句】:【坐收漁人之利】此語由“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演化而來。 謂雙方相持不下,第三者趁機取利。姚雪垠《李自成》:“李 自成已逃出商洛山,他必定趁著咱們同楊嗣昌殺得難分難 解,因利乘便,坐收漁人之利。”
【第4句】:【一問三不知】開頭、過程、結局均不知道。一無所知,或 不愿意回答。老舍《駱駝祥子》:“自己頂好學拉磨的驢,一 問三不知,只會拉著磨走。”
【第5句】:【描不成,畫不就】(慣)形容容貌美麗非凡,難以描繪。
【第6句】:【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諺)任何人都不會十全十美,就像車輪沒有絕對圓的一樣。指世上沒有完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 也作哪個瓜也不圓,哪個人也不全。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人不能全,車不能圓。
【第7句】:【駝子摔跤,兩頭不著地】駝子不能平躺在地上。借指沒著 落,或兩頭落空。香港唐人《金陵春夢》:“如果還有其他糾 葛,那我就不準備殺死他,以免討好了這一面,得罪了那一 方;駝子跌筋斗,兩頭不著實。”
【第8句】:【 贏得貓兒丟了牛】所得不足所失。贏,也說:爭。成語: 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明代《二刻拍案驚奇》:“些小言詞莫 若休,不須經縣與經州;衙頭府底賠杯酒,贏得貓兒賣了 牛。”
【第9句】:【吃掛面不調鹽——有鹽在先】(歇)鹽:諧“言”。指把話說在前頭。
【第10句】:水面上看人——看倒了
【第11句】:【失晨之雞,思補更鳴】(諺)失晨:誤了啼鳴報曉。誤了報曉的公雞,很想再有個準時報曉的機會,以彌補失晨的過失。比喻犯了錯誤的人,很想有機會立功補過。
【第12句】:【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諺)虎的心,隔著皮毛看不見;人的心,隔著肚皮也看不見。指人心的善惡好壞難以猜測。
【第13句】:【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指職業上的競爭。徒弟年輕,一旦 有了本領,師父就可能失業。類似的:三步留一步,免得徒 弟打師傅。海外梁厚甫《海客隨筆》:“何以古人有私心,因 為在封建時代,有教曉徒弟,餓死師父的說法,以書鳴世者, 往往不想把秘訣教人。”
【第14句】:【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諺)指人到中年,精力、體力都開始走下坡路,事業上也不會有大的作為,正如月亮過了十五,一天天暗下來一般。
【第15句】:【開著眼做,合著眼受】見“睜著眼做,合著眼受”。
【第16句】:【嫁得雞,逐雞飛;嫁得狗,逐狗走】(諺)嫁給雞,就得跟著雞飛;嫁給狗,就得跟著狗跑。舊指女子不論嫁給什么樣的漢子,都得順從地跟人家過一輩子。 也作“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第17句】:跟狐貍情節親——惹禍上身
【第18句】:【鑿四方眼兒】(慣)形容為人死板,不知變通。
【第19句】:閻王的參謀——凈是鬼點子;鬼點子多;詭(鬼)計多端
【第20句】:吃虱子留后腿——小氣
【第21句】:火鉗子修手表——沒處下手
【第22句】:【狼窩里捉狼】(慣)比喻做危險卻又有把握的事。
【第23句】:【一人有福,帶挈一屋】(諺)帶挈:提攜。一屋:全家。舊指一個人有福氣,全家人及親友都能跟著受惠。 也作“人有福,托帶滿屋”。
【第24句】:【 不見真佛不燒香】認準了有用的人,再去求他。電影《紅 色娘子軍》:“南某闖蕩半生,這份家業,得來不易!不見真 佛,我是不能燒香啊!”
【第25句】:【糖塊掉到蜜罐里——甜上加甜】(歇)形容生活非常幸福、美滿。
【第26句】:【有甚,不要有病;沒甚,不要沒錢】(諺)甚:什么。有什么都可以,不可有病;沒什么都可以,不可沒錢。指健康和錢財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27句】:【猛火烤不出好燒餅】謂做事要細心,不能急躁。王杏元 《綠竹村風云》:“俗話說:猛火烤不出好燒餅。綠竹村這 一陣風搭起來的互助組,合上沒多久,雞腳高來鴨腳低, 組里就發生矛盾了。”
【第28句】:【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釋義:黃蓋:三國時東吳大將。《三國演義》故事:在赤壁之戰中,為了火燒曹操的戰船,黃蓋主動向周瑜獻了苦肉計,讓周瑜打了他,然后向曹操詐降,瞞過曹操。比喻做樣子給別人看。也比喻雙方自愿,別人不必管。 “—個愿打,一個愿挨”又作“打的愿打,挨的愿挨”、“愿打愿挨”。例句:他們一伙,都是看透《三國志》的人。要我說,那一耳刮子,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
【第29句】:我玩了半天,手很臟,就對奶奶說:“奶奶,幫我洗洗手。”奶奶說:“真是啊,好手好腿,不如一個好嘴。”(河南·開封)
【第30句】:【 熬過九九八十一難】唐僧取經,經過八十一難,事見《西游 記》。指經受了艱苦的磨練。成語:歷盡艱險。《北京日報》 (1987,12,25):“但是,全面核裁軍還有九九八十一難,爭取 世界和平的道路還是崎嶇的。”
【第31句】:【背鄉出好酒】釋義:背:偏僻。比喻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出入才。例句:別看咱們的胡同小啊,背鄉出好酒!
【第32句】:【發面饅頭——擱不住一咬】(歇)本指發面饅頭松軟,經不住咬,轉喻人或某種勢力軟弱,經受不住一次打擊。
【第33句】:【氣不打一處來】(慣)指心中所有的怒氣一起爆發出來。
【第34句】:【好物難全,紅羅尺短】(諺)紅羅:紅色綾羅。指美好的人或事物,總是難以長久完美,就像紅色綾羅不可多得一樣。
【第35句】:城隍老爺獻計一出鬼點子
【第36句】:打長途電話——遙相呼應
【第37句】:【亂世出英雄】(諺)戰亂的年代,往往會涌現出收拾局面的英雄人物。
【第38句】:【吃著碗里,望著鍋里】釋義:形容不滿足,太貪心。例句:“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
【第39句】:【抖威風】(慣)指在人前故意顯示讓人敬畏的氣派或氣勢。
【第40句】:【一時貓臉,一時狗臉】(慣)貓臉:指善相。狗臉:指兇相。形容態度一會兒好,一會兒壞,對人又哄騙又威脅。
【第41句】:今年竹子來年筍——無窮無盡
【第42句】:【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歇)攥:握。本指成把攥在手里,轉喻事情很有把握。
【第43句】:【水過地皮濕】(慣)1形容事情只是走個形式和過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2指從所經手的事情中撈到了好處。 也作“雨過地皮濕”。
【第44句】:奶奶買菜回家,沒看見小叔,嘆氣說:“這孩子,真是晴天無影子,雨天無腳印啊!”(湖南·長沙)
【第45句】:【打獵的人有鳥吃】指職業上的方便,有利。王統照《山 雨》:“他還圖這點小便宜?犯不上!人家干的什么,打獵的 人沒有鳥吃?每年到鎮上做這份生意的誰不得送上三五 兩?”
【第46句】:魔鬼找妖怪——壞到一塊了
【第47句】:【豬來窮家,狗來富家,貓來孝家】(諺)舊指豬來使家窮,狗來使家富,貓來使家死人辦喪事。一說豬常到窮人家,狗常到富人家,貓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第48句】:【聾子的耳朵——擺設】(歇)擺設:用來裝飾點綴的東西。指人或物形同虛設,沒有實際作用或價值。 也作聾子的耳朵——樣子貨。 聾子的耳朵——擺個樣子。 聾子的耳朵——配相的。
【第49句】:生吞蜈蚣——撓心
【第50句】:字要習,馬怕騎。
【第51句】:媽媽夸我普通話講得標準,寫文章有條理,我也喜滋滋地說:“常說口里順,常寫手不笨,這是我勤奮的結果。”(廣東·龍門)
【第52句】:【不暗不聾,不成姑公】(諺)喑(yIn):啞。姑公:婆婆與公公。指不會裝聾作啞,就當不了公婆。也泛指當家人就得要裝得糊涂些。 也作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第53句】:【兒孫、自有兒孫福】釋義:兒孫們的前程,由他們自己決定,長輩不必過分操心。例句:那火龍自知蘭公法大,難以抵擋,嘆日:“‘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后來子孫,福來由他去享,禍來由他去擋,我管他則甚?”
【第54句】:【阿母愛郎,脫褲換糖】(諺)郎:兒郎。阿母愛兒,不惜脫下褲子換糖給兒子吃。指母親疼愛子女,往往到了不顧一切的程度。
【第55句】:【兵無糧自散】(諺)兵:指軍隊。 軍隊要是斷絕了糧草,自然就會解體。指糧草是行軍用兵的生命線,缺糧斷草就意味著不戰自敗。
【第56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秋季三個月,亦可解釋為三 年,謂別后思念深切。語出《詩經》。張孟良《兒女風塵記》: “六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真想你呀!”
【第57句】:【方木頭不滾,圓木頭不穩】釋義:比喻人或物有長處就會有短處,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例句:周松山一口擔保說:“這個沒問題,我了解他。這個人雖有些偏激情緒,但革命的堅定性無可懷疑。”大老劉笑起來說:“方木頭不滾,圓木頭不穩。那就讓他去。”
【第58句】:【晴天要備陰天傘,飽時要備饑時糧】釋義:比喻有備無患,也指防患于未然。也說“暖備寒衣睛備傘”。例句:“俗話說,晴天要備陰天傘,飽時要備饑時糧。”
【第59句】:【咬菜根】(慣)比喻過清苦的日子。
【第60句】:進了籠的烏——翅膀再硬也飛不了
【第61句】:家里來一位客人,媽媽讓我叫“阿姨”,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媽媽事后說:“叫人不舍本兒,舌頭打個滾兒。”(河南·固始)
【第62句】:【開綠燈】釋義:交通信號中,綠燈表示準許通行。比喻讓通過。例句:有人反對,認為小說已經“過時”,有人認為作者沒有給讀者指路,作品有缺點。爭論不休之后,終于給小說開了綠燈。
【第63句】:外婆今年六十八歲了,可她還是閑不住,不是做針線活,就是學著使用天然氣灶給我們做飯。我和媽媽都勸她要注意休息,爭著從她的手中搶下家務活來干。外婆卻微笑著說:“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未學到。我要積極學習,發揮余熱啊!”(廣東·龍門)
【第64句】:暗處走路——沒影子
【第65句】:【吊肉跌死貓】肉吊著引誘貓跳起來抓,抓不著,終于跌 死。指欺騙性的引誘,吊胃口,給誘餌而又不讓得到。記 錄:“你要能贏錢,那賭場的老板吃什么?那是吊肉跌死貓 的地方,結局只能是傾家蕩產。”
【第66句】:【天塌下來有高人,地陷下去有矮子】謂不論發生什么災難, 都不會先臨到自己頭上,盡管放心。沈從文《長河》:“師爺, 說好倒真是你們好,什么都不愁,不怕,天塌了有高長子頂, 地陷了有大胖子填。吃喝自在,日子過得好不自在!”
【第67句】:鴨子聽雷——不知所云;茫然不懂
【第68句】:【皇帝女兒不愁嫁】條件優越,事情好處理。多指緊俏商 品容易出售。《人民日報》(1985,1,26):“皇帝女兒不愁嫁, 是在國家統購包銷企業產品的年代,人們對國營企業產品 不愁銷路的一種形象比喻。”
【第69句】:【要得富,險上做】(諺)指要想發財致富,就得冒風險。
【第70句】:驢子趕到磨道里——不轉也得轉
【第71句】:六月里貼對子——還差得遠
【第72句】:【油瓶倒了不扶】見“推倒油瓶不扶”。
【第73句】:火車廂里賽歌——高歌猛進
【第74句】:東郭先生救狼——好心得不到好報
【第75句】:【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指有條件未及時利用,拖延了 時日。明代《初刻拍案驚奇》:“花燭之夜,朝霞見韓生氣宇 軒昂,豐神俊郎,才貌甚是相當,哪里管他家貧?自然你恩 我愛,少年夫婦,極盡顛鸞倒鳳之歡,倒怨父親多事。真個 是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
【第76句】:【 創業容易守業難】事業的發展比開創要困難。類似的: 開店容易守店難。浩然《山水情》:“常言說,創業容易守業 難。前輩人把這產業給咱創下了,咱得生著法兒別把它敗 壞掉。”
【第77句】:【啃骨頭】(慣)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難。2譏諷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點兒好處。 也作“啃硬骨頭”。
【第78句】:【越有越有,越沒有越沒有】(諺)無論是過光景還是做生意,越有錢越能提早安排,及時采購,待機而賈,良性循環;越沒錢越借貸,連本帶息,愈陷愈深。指富則愈富,窮則愈窮。
【第79句】:【旱苗正盼及時雨,行船偏遇打頭風】(慣)比喻困難之中急切盼望有人幫助,沒想到卻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第80句】:【七字兩點——斗出彎來了】(歇)“七”字左上角加兩點,就成了“斗”字下面加個彎鉤。斗:諧“抖”。指人因境遇好轉而得意洋洋起來。含譏諷意味。
【第81句】:【人不壓眾,貌不驚人】(慣)指人的相貌不出眾,很普通。 也作“衣不壓眾,貌不驚人”。衣:衣裝,衣飾。
【第82句】:【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不再有希望,此為人生的大悲哀。 巴金《家》:“人說: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早已死了。我不 該再到你們公館里來,打擾你們。”
【第83句】:【用著入朝前,用不著人朝后】用得著就熱情,用不著就冷 淡,沒有友誼和互助,對人態度以個人利益為轉移。類似 的:有事叫公公,沒事臉朝東。王朔《青春無悔》:“我發現你 這個人真是實用主義,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第84句】:【墻上的泥坯——去了一層又一層】(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層,掉了一層可以再涂一層,舊時歧視婦女,把妻子比作“泥坯”。 指妻子死了一個又再娶一個。
【第85句】:開會請了假——沒出席(息)
【第86句】:【有雞子叫天明,沒有雞子叫天也要明】(諺)天明不靠雄雞報曉。比喻離開了某個人,事情照樣進行。
【第87句】:【得不的風兒,就是雨兒】(慣)得不的:不能得到,這里指不能聽到。 風兒:風聲。聽不到風聲,就斷定是下雨。1比喻剛聽到一點兒消息,就不辨虛實,立刻行動。2比喻造謠傳謠。
【第88句】:妹妹寫作文愛用“美詞兒”。媽媽批評說:“你這是丑大嫂穿花衣,里三層外三層,層層丑。”在一旁的爺爺大笑不止,也說:“在馬屎蛋上繡花,怎么能繡得好?”(湖南·邵陽)
【第89句】:姐姐要代表水利局參加縣工會舉辦的“國慶五十周年演講會”。爸爸對姐姐說:“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練不好一張嘴,得下工夫啊!”(山西·平陸)
【第90句】:【若要安樂,不脫不著】(諺)如果想要康寧,最好在春夏之際、秋冬之交,不要加減衣服。指乍暖乍寒季節,加減衣服容易生病。
【第91句】:鼻子里插蔥——裝相(象)
【第92句】:十兩瓶子裝一斤——正好
【第93句】:【靠著米囤挨餓】謂不會開發利用。類似的:守著烙餅挨 餓。明代《醒世恒言》:“常言道:有千年產,沒千年主,不如 將來變賣,且作用度,省得靠著米囤卻餓死了。”
【第94句】:鼓膿的癤子——該出頭了
【第95句】:【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兒】(歇)指拿條件類似的人或物勉強充數。有時用作謙語,指勉強湊合著。有時含責罵意。 也作禿子作和尚——將就著。 禿子跑到和尚廟——硬充數。
【第96句】:【這手來,那手去】(慣)1指錢僅僅從手中過一下,并不花用。2指花錢沒有節制,掙多少花多少。 3指日子不富裕,沒有積蓄。
【第97句】:羊群里跑出頭驢來——哪里來的野種
【第98句】:【兒大不由爺】(諺)爺:父親。兒子大了,凡事自作主張,不由父親作主。指兒女長大成人后自立自主,父母不必再干預。 也作兒大不由娘。 兒大母難專。專:專斷。 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
【第99句】:玻璃上繡花——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