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三九四九凍死狗】(諺)三九四九:從冬至節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三九是冬至后第三個九天,四九是冬至后第四個九天。指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氣。 也作三九四九,凍破石頭。 三九四九,凍死忙牛。 三九四九,隔門叫狗。
【第2句】:【小鹿兒心頭撞】(慣)心咚咚地跳,像是有小鹿在亂撞。形容心里非常害怕。 也作“心頭撞小鹿”。
【第3句】:【小雞不撒尿——必有個道道兒】(歇)不撒尿:雞的尿是和屎一塊兒排出的。道道兒:本指通道,轉指道理。指發生某種情況一定有個原因。
【第4句】:【金簪兒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歇)簪兒:別住發髻用的條狀物,一端略尖,用金屬、玉石等制成。只是:就是。指屬于你的終歸是你的。 也作“金簪兒掉在井里——是你的就有你的”。
【第5句】:【捉虎容易放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6句】:【驕傲來自淺薄,狂妄來自無知】(諺)淺薄:缺乏學識或修養。驕傲自滿是由淺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無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驕傲、狂妄的習性,必須不斷地增長見識,加強修養。
【第7句】:【松花蛋】松花蛋是大眾美食,俗稱皮蛋,切開以后,蛋清像松香一樣晶瑩剔透。關于它的起源,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相傳,在江南三江口河埠頭住有夫妻二人,男人姓厲。夫妻二人都年過半百,靠擺茶攤過日子。他們家養有兩只母鴨,鴨子一天下倆蛋,非常準時。 可是好景不長,鴨蛋竟然拾不到了,夫妻倆十分煩悶。十幾天以后,他們收拾茶具,還像往常一樣,把剩茶倒入屋外的桑樹灰堆里。忽然看見灰里露出了圓滾滾的東西來,拾起一看,正是他們要找的鴨蛋。原來,鴨子把蛋下到桑樹灰里了。 可是這鴨蛋在桑樹灰里埋了這么些天,又天天澆剩茶葉,是否已經壞了呢?他們磕開一個蛋,只見蛋清已經變成黃褐色,像水晶一樣,蛋黃也變成綠瑩瑩的實心蛋。一嘗,這蛋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這就是最初的松花蛋。以后加工制作的松花蛋也離不開最初的原理。
【第8句】:【咬苦瓜尾巴】(慣)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味苦,可作蔬菜。形容痛苦難受。也比喻吃苦,過苦日子。
【第9句】:【一口吃成胖子】(慣)比喻一次就取得成功或一下子發了大財。也泛指急于求成。 也作一口吃個胖子。 一嘴吃個胖子。
【第10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諺)培植樹木,需要十年工夫;培養人才,需要百年時間。指人才的培養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也作“十年樹材,百年樹人”。
【第11句】:【撈油水】“撈油水”指貪圖便宜獲得額外好處。源出一個民間傳說。 據傳,從前有一戶人家,夫妻生活比較拮據。一天早上丈夫出門干活去了,妻子到街上肉店去買肉,要付錢時才想起家里已經是分文沒有了,只好對肉店老板撒謊:“老板,對不起,我忘帶銀兩了,肉我先拿回去,馬上來付錢,你等著。” 肉拿到家后,她知道老板是不肯賒賬的,眼睜睜看著肥得流油的豬肉買不到手,總不甘心。她想來想去,想出一個辦法:把這刀肥肉放鍋里去洗,洗來洗去,水面浮起了一層油。她就用這一鍋油水來煮飯吃,那塊肥肉仍舊退還給肉店。 中午,她丈夫回來吃飯時覺得奇怪:“咦,今天飯怎么這么好吃呢?你放什么東西了?”丈夫話音剛落,妻子就破口大罵:“你個窮鬼,家里窮得分文沒有,哪里還有肉吃啊!如果不是我想辦法,哪里有這么好吃的飯呢?” 丈夫被罵得莫名其妙,妻子把買肉的事說了一遍,等著他表揚自己。誰知丈夫脾氣更加暴躁,罵個不停:“你這傻婆娘,你怎么不把這刀肥肉拿到水缸里去洗呢?假使放到缸里洗,不就有十來天好吃的嗎?” 夫妻倆的吵罵聲驚動了四鄰,鄰居們聽了之后,感到非常可笑,于是故意說:“天下怎么會有這么笨的女人?怎么不把肥肉放到河里去洗?假如放到河里洗,我們大家舀河水煮飯,那么全村人不是都可以吃到油飯嗎?” 后來,舀油水煮飯的事情傳開啦,人們把那些貪便宜的人都以“舀油水”作比方,慢慢地“舀油水”變成了“撈油水”。
【第12句】:【冷手抓熱饅頭】(慣)比喻不熟悉情況的人去解決復雜難辦的事情。 也比喻沒費勁兒就得到好處。
【第13句】:【愛挑的擔子不覺重】(諺)指做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不怕困難,不覺得難以忍受。
【第14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 釋義:牛的眼看到人高大,狗的眼看到人低小。比喻勢利,小看人。 例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老子是聶司令的先遣隊,你敢放刁?
【第15句】:【吹枕邊風】(慣)指妻子向丈夫灌輸自己的觀點或提出要求。 也作“吹枕頭風”。
【第16句】:【看見葫蘆想起了瓢】(慣)比喻看見某個人或事物就聯想到與此有關的人或事物。
【第17句】:【雞市鴨市——鴿子另一市】(歇)鴿子:諧“各自”。市:市場,第三個“市”諧“事”。指各人有各人的事。
【第18句】:【綁雞的繩子,捆不住大象】(諺)比喻用制伏弱小者的方法,根本無法制伏強大的對手。
【第19句】:【八兩換半斤,人心換人心】(諺)舊制秤一斤是十六兩,八兩換來半斤,這是公平的交換。指只要誠懇待人,自會換取人們的信任。 也作“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第20句】:【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 釋義:只要自己站得穩,立得正,就不怕別人的攻擊。 例句:銀花道:“隨她說?她那黃口白牙,逢人便講,遇人就說,講的那些話難聽死了。”金花道:“只要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
【第21句】:【昧著惺惺使糊涂】(慣)昧:隱藏。惺惺:清醒。指心里明白,裝作糊涂。
【第22句】:【山東出相,山西出將】(諺)山:被山。指古來殽山以東民風尚文,故多出文官;殽山以西民風崇武,故多出武將。 也作“山東宰相山西將”。
【第23句】:【家家有本觀音經】見“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第24句】:【窮家難舍,熱土難離】 釋義:舍不得離開家鄉。 例句:洛文搖頭答道:“窮家難舍,熱土難離,我哪兒也不想去了。”
【第25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26句】:【豬八戒上陣——倒打一耙】(歇)豬八戒以九齒釘耙為武器,常用倒打一耙的戰術來戰勝對方。 指對方想算計自己,自己反過來算計對方。也指反咬一口,把責任或過錯推到他人身上。 也作豬八戒開戰——倒打一耙。 豬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耍把式:練武術。
【第27句】:【按定坐盤星】(慣)坐盤星:秤桿上的第一顆星,是秤砣和秤盤呈平衡狀態時秤砣的懸點。比喻拿定主意。
【第28句】:【兩國相戰,不斬來使】(諺)兩個國家交戰,彼此都不殺害對方派來的使者。指交戰雙方派來的使者是交換信息的,應該受到保護。 也作兩國交兵,不拒來使。 兩軍交戰,不殺來使。
【第29句】:【天上少有,地下無雙】(慣)形容人才出眾,非常難得。也形容東西珍貴、稀有。 也作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天上難找,地下難尋。
【第30句】:【泰山壓頂不彎腰】(慣)形容在艱難困苦或巨大的壓力面前不屈服:
【第31句】:【山前有路你不走,飛蛾撲火自來投】 釋義:比喻不走光明大道,自尋死路。 例句:他冷笑一聲說:“我沒有把你一棍子夯死,就夠便宜的了,你竟敢闖山門,這可真是山前有路你不走,飛蛾撲火自來投!”
【第32句】:【輕不得,重不得】(慣)輕了沒用,重了不行。形容怎么說、怎么做都不行,令人為難。
【第33句】:【人靠飯,鐵靠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諺)人要有精神,靠的是飯食,好比鐵要有硬度,靠的是有鋼一樣。指人的生命是靠飯食維持的,一頓不吃飯也不行。 也作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累倒樁。 人是鐵,飯是鋼,三天不吃軟丁當。
【第34句】:【馬桶】“馬桶”即坐便器。南方人習慣稱其為“馬桶”。人用的東西為什么叫馬桶呢?它源自何處? 在中國,最早的關于“馬桶”的詳細文字記載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歸田錄二》中的“木馬子”。在木馬子之前,漢朝稱之為“虎子”。這個名字由來與一個傳說有關。相傳西漢時期飛將軍李廣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一次,他射死臥虎后,命人鑄成虎形的器具盛裝小便,以此表示對猛獸的蔑視,意在表示蔑視強敵。久而久之,這種專門盛裝便溺之物的器具就被稱為“虎子”了。《西京雜記》上就有關于這種“馬桶”的記載,漢朝宮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這種“虎子”,就是后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用具,也是馬桶的前身。可是到了唐朝,因為皇族的先人中有叫“李虎”的,為了避諱,便將這大不敬的名詞改為“獸子”或“馬子”,再往后就俗稱“馬桶”了。 中國古代使用的馬桶是木制的,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王公貴族使用的馬桶,為了顯示身份,材料高級的多,甚至還有黃金制成的。到了現在,才發展成以陶瓷馬桶為主了。至于抽水馬桶,確實是外國人發明的,1596年英國人哈林頓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個抽水馬桶。
【第35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個月的伢兒喊爸爸】(諺)嬰兒在生下三個月后會翻身,六個月能坐起,九個月能爬行,十個月會發聲喊“爸爸”。指嬰兒出生一歲之內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
【第36句】:【叫化子賣米——沒幾升】(歇)升:諧“聲”。指沒說幾句話。
【第37句】:【人生面不熟】(慣)指彼此沒見過,不認識。
【第38句】:【軟不吃,硬不吃】(慣)指不管態度好壞,都不怕。也指人特別難纏。 也作軟的不吃,硬的不怕。 軟硬不吃,橫豎不咽。
【第39句】:【雞蛋磕在石頭上——碰不碎也叫它腥一大片】(歇)磕:碰在硬東西上。比喻以弱對硬,即使失敗了,也要叫對方受些損失。
【第40句】:【娘想兒,流水長;兒想娘,筷子長】(諺)母親想念兒女,像流水一樣長流不斷;兒女想念母親,卻像筷子那樣很短很短。指母親對兒女的情愛是永無休止的。
【第41句】:【三魂不附體,七魄在他身】(慣)附體:附在身體上。魂魄到了他人身上。形容人不能控制自己。
【第42句】:【懷里揣著兔子】(慣)形容心里害怕、慌亂。
【第43句】:【貓咬尿泡空喜歡】 釋義:好事并不存在,白高興。 例句:你看那娘娘一片云情雨意,哄得那妖王骨軟筋麻。只是沒福,不得沾身。可憐!真“貓咬尿泡空喜歡!”
【第44句】:【讓禮一寸,得禮一尺】(諺)對別人有一寸的禮讓,就會得到別人十倍的回報。指待人處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會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第45句】:【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 釋義:讀書窗下不要談論命運好壞,考試場中不要談論文章如何。 例句:秦宗師笑道:“俗語說得好:‘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我本偏不信此說,場上乃論文之地,若不論文,卻將何為據?”
【第46句】:【借債容易還債難】(諺)借債雖不怎么費事,但歸還債務,連本帶利會無力承受,那卻不容易。誡人不可輕易借債。
【第47句】:天憑日月,人憑良心.
【第48句】:【腿肚子貼灶王爺——人走家搬】(歇)灶王爺:迷信稱掌握一家禍福的神,供奉在鍋灶邊,這里指灶神的畫像,指代“家”。指單身一人,沒有家室拖累。
【第49句】:【烏鴉彩鳳不同棲】(諺)比喻志趣高雅的君子,絕不會和低三下四的小人混在一起。
【第50句】:【山有山主,水有水霸】 釋義:比喻各個地方都有稱霸者把持。 例句:“這三河鎮舊社會是啥樣?”姚春心酸地說,“真不敢想。”“山有山主,水有水霸。三湯五虎震山河,三河災難多。”
【第51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諺)天:舊指天意,亦指機遇。謀劃事情,在于人的主觀努力,而事情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天意或機遇。指一件事情的能否成功,人事與機遇各占一半。 也作謀事雖在人,成事還在天。 謀事在人成在天。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第52句】:【雨過了送傘】(慣)雨下過了才送來用不著的傘。比喻假情假意。
【第53句】:【十七十八無丑女】(諺)女子長到十七八歲,正值青春妙齡,即使是長相丑的,也會顯得很美。指十七八歲的少女沒有一個是丑的。
【第54句】:【指著碟子說碟子,指著碗說碗】(慣)比喻就事論事,無關的不說。
【第55句】:【屙到人頭上拿尿洗】(慣)比喻欺人太甚。
【第56句】:【有珠不露,誰知是寶】(諺)比喻是人才而不顯露出來,就不易被人發現。
【第57句】:【自古紅顏多薄命】見“紅顏多薄命”。
【第58句】:【為人最怕老來貧】(諺)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時貧困,無法生活。
【第59句】:【隱疾難為醫】(諺)指生于幽隱處的疾病難以治療。也指隱瞞真實病情就難以下藥。
【第60句】:【人隨王法草隨風】(諺)王法:國家的法律。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必須知法畏法,遵守法度,就像草順著風勢一樣,違抗不得。
【第61句】:【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 釋義:駱駝背有駝峰,仰臥橋板上,頭和尾沒有著落處。比喻兩方面都無著落,處境困難。 例句:陶子堯一聽這話,臉上一紅,知道各事瞞他不過,不妨同他實說,或者有個商量。便說:“我現在好比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你總得替我想個方法才好。”
【第62句】:【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 釋義:比喻人心難測,要真正了解很不容易。 例句:現在是革命時代,只講干革命不講打天下,但是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真正的革命派當然很多,假革命準又能保其無?
【第63句】:【馬大哈】“馬大哈”常用來指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辦事草率、丟三落四、經常出錯之人。它源自20世紀50年代,由天津市相聲界藝人創造的趣語。 相聲段子《買猴》50年代的時候曾風靡全國。故事說一位干部以不負責任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馬大哈”。他寫了一個報告,本來要通知“到(天津市)東北角買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飛筆疾書,競寫成“到東北買猴兒五十只”了。而馬大啥的領導們也是同樣馬虎草率的官僚主義,內容看也不看便揮筆批準。馬大哈的同事和下屬又習慣于盲從,問也不問紛紛出差執行任務,結果鬧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話。比如:他們為了去采購猴子,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各地接洽者雖然驚奇于天津采購員的離奇“購貨單”,卻仍然到處幫助他們捉拿猴子交貨;猴子從四面八方運回后,群猴出籠,又大鬧了百貨公司,趣聞笑話接連不斷。 這段相聲的作者是何遲,表演者是相聲大師馬三立。一經演出,“馬大哈”一詞迅速傳遍全國。可見,相聲的藝術魅力不亞于戲曲。《西廂記》中的“紅娘”成了媒人的代稱,而《買猴》中的“馬大哈”則成了馬馬虎虎的同義詞。
【第64句】:【賣油的娘子水梳頭】(諺)賣油的娘子有的是油,梳頭時卻只用水而不用油。指窮人為了生計極度節省。也指放下自家的物質優勢,卻求助于別人的微小援助。 也作賣鹽的喝淡湯。 賣鞋的赤腳跑。 賣油娘子水梳頭,賣肉兒郎啃骨頭。
【第65句】:【覆水不可收】(諺)潑出去的水是沒法再收回的。比喻事情一成定局,就無法再行改變;或錯誤一經鑄就,便后悔也來不及了。 也作“覆水定難收”。
【第66句】:【裙帶關系】“裙帶關系”指官場上任人唯親的用人不正之風。 “裙帶”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趙升《朝野類要》卷三:“親王南班之婿,號日西官,即所謂郡馬也。俗謂裙帶頭官。”同是宋代,周輝《清波雜志》也記載:“蔡卞之妻七夫人頗知書,能詩詞。蔡每有國事,先謀于床第。 然后宣之于廟堂……,蔡拜右相,家宴張樂,伶人揚言日:‘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帶。’譏其官職自妻而致。”原來卞妻為王安石之女。在宋朝時,民間管官職由妻而得叫“裙帶頭兒官”。通常人們所稱的“裙帶關系”一詞即起源于此。 由此可見,古人所謂“裙帶關系”,主要指由妻妾親緣聯絡紐結的官場利益關系。后泛指因血親、姻親和密友、師生等關系而獲得政治、經濟上的利益,以及領導人物對效忠者、追隨者給予特別的庇護、提拔和獎賞都歸為“裙帶關系”。
【第67句】:【三魂少了二魂,七魄只有一魄】(慣)形容受到驚嚇,魂不附體的樣子。 也作三魂去了兩魄。 三魂少去二魂。
【第68句】:【狐貍不能和雞同籠】 釋義:比喻不能和敵人生活在一起。 例句:是呀,狐貍不能和雞同籠,黑心肝的漁霸不會跟窮抓魚的拉親家!
【第69句】:【宰相家人七品官】(諺)宰相家的奴仆,也相當于七品官。舊指主子顯貴,奴仆也跟著抬高地位。 也作宰相門前七品官。 宰相家奴七品官。
【第70句】:【老鴉占了鳳凰巢】(慣)比喻卑賤的人霸占了高貴人的位置。
【第71句】:【受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72句】:【前門拒虎,后門進狼】(慣)前門擋住了猛虎,后門闖進了惡狼。比喻剛趕走一個壞人,另一個壞人又來了,災難接踵而至。 也作前門拒虎,后戶進狼。 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前門驅虎,后門進狼。
【第73句】:【拿孩子喂狼】(慣)比喻討好仇人,把好處拱手相讓。
【第74句】:【帽子破了邊——頂好】(歇)頂:本指帽子頂部,轉為副詞,表示程度最高。指最好。表示贊賞。
【第75句】:【黃連拌苦瓜——苦上加苦】(歇)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味苦,可入藥。苦瓜:本義味苦,轉指痛苦、苦難。形容苦難極其深重。 也作“苦膽拌黃連——苦上加苦”。
【第76句】:【錢有磨盤大,膽比綠豆小】(慣)形容人既貪財又膽小怕事。
【第77句】:【三十年的寡婦——好守】(歇)守:守寡,諧“手”。指好手。常用來贊嘆人手段高強。
【第78句】:【螳螂捕蟬,黃雀隨后】(諺)螳螂一意捕蟬,不防身后的黃雀又來捕它。比喻人往往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的禍患。 也作螳螂捕蟬,黃雀伺后。 螳螂捕蟬,不顧身后。
【第79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蠻橫,冒犯不得。常含譏諷意味。
【第80句】:【守著駱駝不牽驢】(諺)指取大舍小,是選擇的原則。也比喻干事業要奔大目標。 也作守著駱駝不說驢。 守著駱駝不吹牛。
【第81句】:【剪不斷,理還亂】(慣)既難以割舍,又梳理不順。形容人的心理活動或感情很復雜。也形容頭緒太多,難以理清。
【第82句】:【聰明反被聰明誤】(諺)聰明:智力高,理解力強。指聰明人往往自恃聰明,對己不加檢點,拒絕他人建議,結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第83句】:【慢工出細活】(諺)指工匠活做得慢而精細,成品自然精美。也指凡事循序漸進,不急功近利,事情就會辦得完滿周到。 也作“慢工出細貨”。
【第84句】:【火燒房子揀洋釘】 釋義:趁別人危難之際撈好處。 例句:俗話說:“火燒房子揀洋釘。”這工夫,連做夢都夢著發家致富的李富貴,趁人危難之際,又想伸手抓撓一把。
【第85句】:【缺門牙的——嘴巴不關風】(歇)指嘴里存不住話,保不住密。
【第86句】:【指冬瓜說葫蘆】(慣)比喻表面上說這個人,實際上說的是那個人。
【第87句】:【假大空】(慣)指虛假、夸大、空洞的內容。
【第88句】:【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釋義:老年人不講過去的事情,年輕人會失去傳統的行動準則。 例句:“不是爺爺愛翻老皇歷,俗話說: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嘛!”
【第89句】:【會家不難,難家不會】見“難家不會,會家不難”。
【第90句】:【抬頭一個主意,低頭一個見識】(慣)形容人足智多謀。
【第91句】:【道路不平有人踩】(諺)道路不平坦,自有人會把它踩平。比喻遇列不公平的事情,自有人抱打不平,上前干預。
【第92句】:【喝西北風】“喝西北風”這一俗語現在指餓肚子。“喝西北風”有兩個來源,一是出自典籍,一是出自傳說。 先說出自典籍。“喝西北風”原作“吸風”,指道家所宣揚的一種境界,即不食人間煙火,只靠呼吸空氣生存。也指沒有東西吃,餓著肚子過日子。 “吸風”出自《莊子-逍遙游》:“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以后,多有引用。 如唐朝枉檐的《游邊》中有:“萬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風。”清朝吳敬梓的《儒林外傳》中有:“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此外還有一則故事。從前,有一個十分吝嗇的趙財主,一心想給兒子請個先生,但又舍不得花錢。到哪里才能請到一個光教書不吃飯的先生呢?夫妻倆動起了腦筋。 妻子說:“聽人說,翻過那座山,有個小村莊,村中有個窮秀才,不吃飯,只喝西北風。如果能把他請來,那就再好不過了。”趙財主信以為真,便騎著毛驢去請那位只喝西北風的先生。 趙財主走出家門不多遠,遇到了晏子。他想晏子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何不聽聽他的意見呢?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對晏子說了。晏子聽了連聲說:“好,好,請到這樣的先生真是太好了。”然后,他又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要是有一天刮起東南風,拿什么東西給先生吃呢?”此話便傳出去了,趙財主留下讓人“喝西北風”的笑柄。
【第93句】:【立得正,不怕影兒歪】(諺)只要身子站得端直,就不怕影子歪斜。 比喻人只要行為正,作風好,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惡意誹謗。 也作立得正就不怕影兒斜。 立得正不怕影子歪。
【第94句】:【同甘苦,共患難】(慣)指共同分享幸福,共同承受困苦與災難。
【第95句】:【長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諺)就像長江的水后浪催促著前浪不斷向前一樣,一代一代的新人茁壯成長,接替著上一代人向前發展。指歷史就在這一代接一代的交替中向前推進。 也作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第96句】:【升西天】見“上西天”。
【第97句】:【瓜子兒里嗑出個臭蟲來——算個什么仁兒】(歇)仁:諧“人”。指某人不是什么好人。常含責罵意。
【第98句】:【四菜一湯】“四菜一湯”當前是指全民或集體企、事業單位用公款招待賓客的菜肴規格,以防止用公款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產生腐敗現象。實際上,“四菜一湯”并非現在的創造,古已有之,且出發點和舉措也是防止官員腐敗,它源出朱元璋。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廿八年(即公元1368年)當上明朝第一位皇帝后,全國范圍內遇上天災,糧食歉收,加上戰爭帶來的創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那些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卻終日花天酒地,大吃大喝,百姓極為不滿。出身貧苦的朱元璋對此非常惱火。他下決心要整治一下這種腐敗現象。 一天,適逢馬皇后生日,朱元璋趁眾大臣朝賀之機,設宴答謝文武百官,當十桌客人的席位坐齊后,傳令侍女上菜。第一道菜為紅燒蘿卜,朱元璋對群臣說:“蘿卜百藥之本,民諺就有‘蘿卜進了城,藥店都得停’之說,請眾卿品嘗。”第二道是炒韭菜,朱元璋又說:“韭菜剪而復生,有蓬勃的生命力,四季常青,象征著長治久安。”然后是兩道青菜,朱元璋提醒眾臣道:“為官要清正廉明,兩袖清風。”寓意明白。緊接著朱元璋指著最后一道蔥花豆腐湯說:“只有清廉,大明江山才能傳萬代。”宴后,朱元璋問侄子朱濤,“這次你的賀禮是什么?”朱濤說:“……翠珠兩串,玉鐲一雙,金佛八座……”朱元璋又問:“你年奉多少?此物何來?”朱濤不語,太祖喝令:“拿下!”眾大臣見皇上先拿自己的親侄子開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斂聲屏氣。此時,朱元璋當眾宣布:“各位所送來賀禮一律用于賑濟災民,各位大臣從政務須潔身自律,多為百姓著想,凡今后祝壽待客,只能是四菜一湯,誰若違犯,嚴懲不貸。”從此,四菜一湯形成了規定,并由宮內傳到宮外,從官方傳到民間,從古傳到今。
【第99句】:【橫挑鼻子豎挑眼】(慣)形容很不滿意,百般挑剔。 也作“橫挑眼,直挑眼”。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感悟文案摘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