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唐中葉后,由于舊教規和戒律與禪宗發展存在尖銳矛盾,于是懷海便大膽進行教規改革,設立了百丈清規。為禪宗發展掃清障礙,對禪宗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是續慧能大師后又一佛門大德。
【第2句】:【禪心佛語】生活里,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庸人自擾。就像乘坐列車的旅客,列車還沒有出發,就開始擔憂這個那個的。其實,列車是否會到達目的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享受當下。窗外的風景正風光,何必為昨天的遺憾而悶悶不樂,又何必為明天的到來而惶恐不安呢。
【第3句】:【禪心佛語】你大可不必期待什么奇跡出現,因為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根本沒有其他的什么可以稱為奇跡。與其期待奇跡,不如自己給自己奇跡,求人不如求己,一切都要靠自己。在人生追求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保持知足的心態,自己努力創造奇跡,才是真的奇跡。
【第4句】: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凈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當你心里面真正裝有一朵清凈的蓮花,一朵潔白芳香的蓮花,你將一生無怨,幸福和安詳永遠伴隨你。
【第5句】:生氣、發怒一反常態時,有點修養的人往往能反省到自己的失態,馬上回到正道上來;但若被贊揚沖昏頭腦,就會迷于其中,難以清醒。忍受令人生氣的事是忍辱;受到別人的褒揚而不驕傲自滿,也是忍辱之一,卻要難得多。
【第6句】:人這一輩子,有實權時,就做點大事;有虛權時,就做點實事;有小權時,就做點好事;沒有權時,就做點善事;有人搭理時,做點公益事;沒人搭理時,就做點家務事;動不了時,就回憶開心往事。一個人一生雖不能保證不做錯事,但應當盡量不做傻事,最起碼不做壞事。歲月靜好,一直到老。
【第7句】:【經典佛語】藝術是智慧的顯現,是心靈美的顯現,是遠離低級趣味、邁向高雅的成果。從事藝術的人是半個圣人。寫給參加東華寺春晚的同參道友們.
【第8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一種心態,寫到紙上,叫做知足,活在心上,叫做隨和。一個人的人生義務,就在于拓寬自生的思維和寬恕別人的失誤,人生路上就是一個人怎么活的事情。
【第9句】:人們都希望身體健康,卻很少人找求精神健康;都希望此一生安,卻很少人追求來世光明;都希望打敗敵人,卻很少人懂得降伏自心;都希望工作成功,卻很少人希求修行成就;都希望事業圓滿,卻很少人追求福慧圓滿;都希望得到地位,卻很少人祈愿一切眾生安置于佛果。
【第10句】:【禪語人生】這三者之間,立功是可表現的、有形的,別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或知道。它和「德」不一樣,德是一種影響力,雖然無形,但有力量。而立言是用言論來影響人,可以是立功,也可以是立德。能做到這三種,都算是人生的一種成就;且不論影響多寡或功勞大小,都是成功。
【第11句】:【禪心佛語】古往今來,戰勝挫折沒有捷徑,積極面對,不斷進取,這才是戰勝挫折唯一的選擇。戰勝了,你才知道什么叫適者生存;戰勝了,你才知道什么叫超越自我;戰勝了你才知道什么叫柳暗花明;戰勝了,你才會由衷的露出燦爛的笑。
【第12句】: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人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四十二章經》
【第13句】:【禪心佛語】身定而后心定,事定然后是心定。這個就是說,事相、身都能夠定下來,才說心得定的話。一點風吹草動,來不及就跑了,那你定還早得很。要磨練定,從事上自己去看,觀察自己,是不是有一點定力,就在初步的事上看。
【第14句】:【禪心佛語】涅槃是人生最后的歸趣,絕對最高的理想,且又是解脫安穩的境界,常住不變的實在,更是釋尊所大徹大悟之究竟真理,為全體佛教的中心思想。
【第15句】:放下才能得到解脫。困擾我們的是心靈,而不是當下的生活,如果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就會祛除心中的雜念,享受一種自在安寧的人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的得到,不斷的失去,無論得到還是失去都應坦然接受,不要以得到為喜,更不要以失去為悲,記住:放下諸多事,心中自然安。
【第16句】:【佛心禪語】“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這是宋代普濟禪師的兩句偈子。雖然雁無留蹤之心,水也無留影之意,但是,那種剎那的生滅狀態,卻長久地陶冶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生命之美。
【第17句】: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帶,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楞嚴經》卷五
【第18句】: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聰明的話以及一味曲意奉承的話,被捧得高高的,就感到心花怒放。然而,人生中能真正根治病源的卻是苦口良藥。
【第19句】:【佛心禪語】在十法界中,念佛念的是佛法界。一念佛,一念現佛法界;念念佛,念念現佛法界。久而久之,心佛一如,其余九法界統不現前,還有不見佛,不生西、不成佛的道理嗎?
【第20句】:口上仁義道德,心里男盜女娼。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眼見。快馬不用鞭催,響鼓無須重槌。懶惰埋葬天才,勤勞產生智慧。爛泥糊不上壁,朽木當不了梁。老谷不可做種,老話不可為據。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
【第21句】:【佛心禪語】禪定:福德具備了,還要進一步修智慧。而修持禪法就可增加智慧。儒家大學之道的“定、靜、安、慮、得”,其實就是佛學中“澄心止慮”的禪定修持。戒、定、慧三學是通于各家的,禪定更是一種養身修心之妙方,可使心靈平和清靜、智慧圓融。又可體悟到禪定的真諦。
【第22句】:【禪語人生】未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趨近的,而是要靠你創造。未來的路不會靜待被發現,而是需要開拓,開路的過程,便同時改變了你和未來。
【第23句】:潑灑的歲月,有時讓我們雀躍,有時讓我們平靜。我們雀躍的是一時的心境,我們平靜的是平時的心情。人生就是這樣,經歷過所有的風風雨雨,最后一切歸屬到所有的闌珊里,然后朝自己笑笑,再放下青春而啟程。著墨的記憶,潑灑的青春,一直洋溢在我們生命的闌珊處,經久的回憶,經久的感念。
【第24句】:智慧讓人知曉輕重,明白是非,所以有智慧的人對金錢看得通透。他們知道,金錢只能暫時擁有,所以不能貪婪;也知道如果把暫時擁有的金錢牢牢抓在手中,并不能實現財富的價值。智者既能靠智慧賺錢,又能把錢財看淡,既不為錢的多少所苦,也懂得合理分配財富,能將散財當成聚集金錢的最終目的。
【第25句】:【禪心佛語】時常思維,我們每天所使用的產品,想一想它們的制作過程,有多少的能量被我們浪費消耗掉,評估一下,然后選擇使用更具環保的產品。保護環境是一位真正的佛教弟子對利益整體生態的實際作為。
【第26句】:心胸狹窄的人極度敏感,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把他傷得體無完膚。心胸寬闊的人豁達大度,不但自己不會整天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也會給周圍帶來平和安樂,讓人不由自主想與之接近。所以,容人的氣度非常重要,凡事不必太過計較,這樣才能做一個快樂的成功的人。
【第27句】:樂欲成就無相三昧,當如是思惟:想從何生?為自身耶?自心意耶?若從身生,身如草木瓦石,自性如是,離于造作,無所識知,因業所生,應當等觀,同于外事。。復次秘密主,心無自性,離一切想故,當思惟性空。秘密主,心于三時求不可得,以過三世故,如是自性,遠離諸相。《大日經》卷六,說無相三昧品
【第2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所謂放下,就是要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風起時,笑看落花;風停時,淡看天際。懂得放下,生命才會更加完美。
【第29句】:【關于心靜的禪語】有貪念就危險:經云: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何名坐禪?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第30句】:【看透世事的禪語】倘若人生只是一程又一程的風景,那么又會有誰會在路過時入戲太深。世態總是很炎涼,當人走茶涼時;繁華也不過一世,聚散也只不過是一時之間。得與失不過轉瞬,彈指的一揮間;也不過是一場梨花雨落的剎那。
【第31句】:【佛心禪語】包容就是忘卻,學會忘卻生活才會快樂;寬容就是忍耐,忍耐能使靈魂安寧,退一步,天寬,地寬。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自己,誰也不可能一輩子都不需要別人的寬容。寬容是一種氣度與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與接納;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付出寬容,收獲無量無邊。
【第32句】:【關于清心的禪語】開心是一種覺悟的境界,是一種寬容、安詳的心態:人能夠活得無憂無愁,沒有煩惱,心無掛礙,你就會感悟到世間上最美麗的表情就是開心微笑,因此人要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第33句】:【佛心禪語】?一個幼稚的人,常常會覺得應該抱怨的人越來越多,因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艱難與不容易。一個成熟的人,往往會發覺能夠責怪的人越來越少,因為他知道人人都有難處或局限。我們都不是天使,都沒有翅膀,只能生活在世俗的煙火中,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日子。
【第3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掌聲,但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忘記了給予周圍的人掌聲。在生活中,想要活在愛的海洋中,你必須首先學會愛你周圍的人。
【第35句】:有一個道理永遠是不會變的,就是你必須賺到足夠令你安心的錢,才能讓你和你身邊的人過上自由的生活,才能令你在失戀時更加淡然。永遠只有努力,才能讓自己的世界安心。
【第36句】:【心靈禪語】這是典型的愚蠢。“鉆冰”無論多么賣力,都是在尋求“冰”中根本不存在的東西。這個比喻十分直觀,我們大約不至于真犯這樣低級的錯誤。但是在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是不是有時也會出現類似于“鉆冰求酥”的行為呢?
【第37句】:【禪心佛語】可知博學,不利于初學。為教授者,宜以一法授學者。而學者亦不可有多求之心,能于一法上有所心得,然后博覽群書,自然法法皆是佛法。若于佛法未有得處,雜以世間學,世間學易得故,反牽制佛法,變為世法,乃至僧相亦為之轉變,可不懼哉。夫佛學之目的,在明自性,了生死。
【第38句】:【禪語佛心】用一顆寬容和包容的心去感觸生命中的人和事,用一顆感恩和感動的心去感激你身邊的人,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麗。比地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天,比天大的是胸懷!因為有一份美麗心情,生活就會充滿浪漫,充滿了詩意。
【第39句】:【禪心佛語】欲望,是無止境的,但我們實現欲望的能力卻有限。當欲望得不到滿足時,我們會痛苦;當欲望得到了滿足,而滿足感消失時,我們又會痛苦。只有學會感恩,學會知足,才能真正的破除欲望與貪念,擁有輕松,淡定的人生。
【第40句】:【經典禪語】人活得累,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天氣的變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風景都會影響你的心情。而他們都是你無法左右的。看淡了,天無非陰晴,人不過聚散,滄海桑田,我心不驚,自然安穩。活在當下,并安于自已的選擇,為自已的每一個選擇負完全的責任,便是晴天。
【第41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都會碰到不順眼的人,如果你不學會原諒,就會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諒是一種風度,是一種情懷,原諒是一種溶劑,一種相互理解的潤滑油。原諒自己并不意味著對自己的放縱,原諒別人并不代表著丟棄原則,原諒生活并不是不熱愛生活。
【第42句】:愿做一株小草,長在山崖,長在地角,默默守著一份純情。沒有百花開放的驚艷,沒有一樹擎天的挺拔,卻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隨風塵起落、卻不驚擾繁華,隨季節流、卻不論悲歡。守一方凈土,感激每一份溫潤,與陽光對望。風起隨風,云落淡然,趟過高山流水的緩急,吟一曲云水禪心的清透,靜默一份安逸。
【第43句】:富有,并非一定要看你擁有多少有價錢的東西,有價錢的東西絕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你不必買她,只要有時間、有眼光、有心情去欣賞、去享有,你就是主人。自然,是上天賜予每個人的無價之寶。不要因為追求身外之物的“擁有”,而放棄了生命的“享有”。
【第44句】:【禪語人生】有福而不驕,則無禍;有禍而不懼,自是福。處事看擔當,逆境看胸襟,喜怒看涵養,行止看膽識。有點忙碌是個福,免得無聊;受點誹謗也不是禍,它能擴大你的心胸。淡薄之交,寧靜致遠;利益之交,兩敗俱傷。
【第45句】:【禪心佛語】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卻不過如此,也會覺得痛苦;輕易地放棄了,后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覺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棄時都會痛苦,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輕一些,保持一顆平常心,痛苦不就會隨之而減輕嗎?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不苦。
【第46句】:【禪心佛語】從容是一種自由。從容是人生主體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不斷邁進。說到從容,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說到“從容不迫”。由此可見,從容是在“迫”(急迫、緊迫、壓迫、強迫等)的情形下的一種不屈不就、不昏不亂、不慌不急、鎮定自若、安之若素、穩如泰山的心理素質和精神狀態。
【第47句】:【靜的禪語】恒愚法師:事在人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人生之苦,不在事情本身,而在心里的感受。有緣而來,無緣而去,世上之事就是這樣,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來的歡迎,去的目送,一切隨緣,順其自然。
【第48句】:【禪語人生】一個生命背負不了太多的行囊,一個行囊,如果已經裝的太滿了,就會很沉,很重,很累。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在人生的路上,我們要減輕生命的壓力,就要學會從生命的行囊中拋棄一些原本不屬于我們的東西。
【第49句】:【名利皆是身外物,富貴浮云難久長】1.世事無常難周全,以平常心做人。2.健康知足是最大的財富。3.貪心是取禍之道。4.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心安是最大的財富。
上一篇:修心最好的佛語-心靈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