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打掉了牙齒往肚子里咽——有苦難言】(歇)指心里有隱痛,難以啟齒。
【第2句】:老師剛一進(jìn)教室,就有人告狀。老師才讓這位同學(xué)坐下,又有同學(xué)站了起來。老師風(fēng)趣地說:“你們真是按不下的葫蘆瓢。”(河北·行唐)
【第3句】:妹妹這一段學(xué)習(xí)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大家剛一表揚她,她就驕傲起來。叔叔對她說:“不踏實的人,猶如水上的浮萍;貪虛榮的人,猶如曇花一現(xiàn)。你剛有點進(jìn)步,可不能驕傲??!”(河南·鄭州)
【第4句】:【緊行無好步】見“急行無好步”。
【第5句】:【骨頭里榨油】敲詐勒索。類似的:石頭縫里榨油。成語: 敲骨吸髓。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從前是有錢的不肯拿 出錢來。只在沒錢人的骨頭里榨油,這個不對?!?/p>
【第6句】:【千滾豆腐萬滾魚】(諺)指豆腐和魚多煮些時間才能入味。
【第7句】:突然起霧了,我問媽媽:“秋天為什么還有霧?”媽媽說:“春霧晴,夏霧熱,秋霧連陰冬霧雪。說不定天還晴不了。”(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8句】:【 甕中捉鱉,手到拿來】容易找到,容易捉住。明代《二刻拍 案驚奇》:“通判即時差人押了妻子,竟到這江令史家里來 拿。通判坐在趙大家里立等回話。果然,甕中捉鱉,手到拿 來。”
【第9句】:【居者無載,行者無埋】(諺)指居家的人不把東西裝在車上作遠(yuǎn)行的準(zhǔn)備,遠(yuǎn)行的人也不會把財物埋藏起來作定居的準(zhǔn)備。
【第10句】:【財帛動入心】(諺)財帛:錢財(古時以布帛為貨幣)。謂錢財能打動人的心。
【第11句】:【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慣)指不顧路途遙遠(yuǎn),投奔有名望的人。
【第12句】:【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恩怨分明。類似的:有恩不報非君 子,有仇不報是小人。老舍《離婚》:“咱小趙是有恩報恩,有 仇報仇,男子漢大丈夫!”
【第13句】:雞蛋炒鴨蛋——渾蛋
【第14句】:【愛挑的擔(dān)子不覺重】(諺)指做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不怕困難,不覺得難以忍受。
【第15句】:【瘦驢屙硬屎】(慣)比喻內(nèi)里軟弱、空虛,卻偏要裝得很有實力、很厲害。
【第16句】:青蛙鼓肚子——氣呼呼的
【第17句】:【若問黑心人,吃素道中尋】(諺)吃素:信佛的人不吃葷,只吃素。 如果要找心腸狠毒的人,就在那吃素念佛的人群中找。指越是表面上念佛向善的人,往往越是心黑手狠。 也作若要欺心人,吃素隊里尋。 若要心兇人,念佛淘里尋。
【第18句】:婆婆穿花祆——老來俏
【第19句】:【會家不忙,忙家不會】(諺)會家:會做的人,懂行的人。指從容應(yīng)對的必是行家,慌手慌腳的必是外行。 也作會者不忙,忙者不會。 忙者不會,會者不忙。
【第20句】:【兒不嫌母丑】(諺)孩兒不會嫌棄娘的長相丑陋。指孩兒對生身母親的愛是最純真的,任何外力都無法改變這種天賦的感情。 也作兒不嫌母丑,狗不厭家貧。 孩兒不嫌娘丑。
【第21句】:【 躲一棒槌,挨一榔頭】未能避免傷害?;蛘f:躲了一槍,挨 了一刀。清代《三俠五義》:“俺剛脫了他的賊船,誰知卻又 來到你這賊店,這才是躲一棒槌,挨一榔頭呢!”
【第22句】:我村的王某答應(yīng)給我買本字典,可十來天過去了,還沒見影子。媽媽說:“你就別信他的話,十個跟頭不落地?!保ń鳌ぜ玻?/p>
【第23句】:老師經(jīng)常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她說:“花開在春天,學(xué)習(xí)在少年?!保◤V東·新會)
【第24句】:【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慣)指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也指過高地估計對方的力量,而對己方的力量估計不足,因而助長對方氣勢,使自己灰心喪氣。 也作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 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fēng)。 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
【第25句】:【人生一盤棋】釋義:指人的一生像一盤棋一樣變化莫測。例句:唉!人生一盤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穩(wěn)??!
【第26句】:兩個人報數(shù)——不數(shù)一就數(shù)二
【第27句】:生孩子不叫生孩子——下(嚇)人
【第28句】:【到哪條河邊,喝哪條河的水】釋義:處在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的辦法。例句:馬國彪只好打斷她的哭聲,嬉皮笑臉地說:“翠花,到哪條河邊,喝哪條河的水?!?/p>
【第29句】:【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見“話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
【第30句】:【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諺)臨上陣打仗才磨槍,縱然磨不鋒利,也能磨得光亮。指平時不下功夫,臨時突擊準(zhǔn)備,多少也能頂點事。 也作“臨陣磨槍三分光”。
【第31句】:哥哥和外商談生意,聽外商說得頭頭是道,就急于和人家簽合同。爸爸在一旁提醒他:生意場上可是風(fēng)云變幻莫測,自古就有‘人不保心,木不保寸;一說。你可得想仔細(xì),穩(wěn)妥一些啊!”(河南·輝縣)
【第32句】:【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惱】(諺)比喻人多物少,供不應(yīng)求,事情很難辦。
【第33句】:【 同行是冤家】同行業(yè)要競爭,可能互相不利。老舍《四世 同堂》:“好,咱們現(xiàn)在是同行了。俗話說,同行是冤家。不 過咱們倒不一定……”
【第34句】:【觀棋不語真君子】(諺)指從旁看人下棋,能做到只看不發(fā)言的,那才算真正有涵養(yǎng)的君子。 也作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觀棋不言真君子,看著多言是小人。 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
【第35句】:燎腚的猴子——坐立不安
【第36句】:【老公、老婆】“老婆”是妻子的別稱,在這里新老不分,新娶媳婦也是老婆?!袄掀拧甭犉饋聿辉趺春寐?,卻包含著丈夫?qū)ζ拮拥膼垡饽?!相傳,唐代有位名士叫麥愛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產(chǎn)生嫌棄老妻、再納新歡想法,于是寫了一副上聯(lián)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北凰钠拮涌吹搅?,妻子從對聯(lián)中看到了丈夫棄老納新的念頭,于是便提筆續(xù)了一副下聯(lián):“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xiàn)新糧?!边@副下聯(lián),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新糧”與“新娘”、“老藕”與“老偶”諧音,饒有風(fēng)趣。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lián),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zhuǎn)意,不忘舊情,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寫下了下聯(lián):“老婆一片婆心”。漸漸地,妻子的愛稱——“老婆”就被傳開了,一直沿用到今。“老公”也成了對丈夫的愛稱。
【第37句】:【冤殺旁人笑殺賊】(慣)殺:表示程度深。指冤枉了無辜的人,讓壞人高興。
【第38句】:【走著進(jìn)來,躺著出去】(慣)活著進(jìn)來,死了出去。指無法逃脫,必死無疑。
【第39句】:【一字長蛇陣】原為一種隊列,借指排長隊,或稱長龍。李 準(zhǔn)《老兵新傳》:“在往農(nóng)場的路上,幾輛舊汽車上邊裝著糧 食、豆子、麩皮、柴油桶等,排成一行在前走著;接著是一排 拖拉機(jī)一字兒排開跟著;再后邊是牛群、騾子群、大馬車,逶 逶迤迤在路上布成了一條一字長蛇陣?!?/p>
【第40句】:【半天云里的風(fēng)箏——半點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第41句】:【枉披了人皮】(慣)枉:白白地。 比喻人的行為極其卑鄙、惡劣。
【第42句】:我正在做作業(yè),媽媽走過來指著我寫的字說:“你看,你寫的字多潦草,你爸爸寫的字多??!”(山東·汶山)
【第43句】:【錢能生利,窮能生窮】(諺)錢財能將本生利,富者自然會越來越富;窮人毫無周轉(zhuǎn)能力,在困境中不免越陷越深。指經(jīng)濟(jì)上完全陷入被動,就很難擺脫窘困。
【第44句】:【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諺)指希望中的多數(shù),不如實際據(jù)有的少數(shù)。 也作“樹上十鳥,不如手握一只”。
【第45句】:【文不文,武不武】(慣)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形容人沒有一點兒本事。 也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 文不能提筆,武不能捉刀。
【第46句】:【 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原為商店謹(jǐn)防假冒的用語,引申為 唯一的意思。成語:獨一無二、絕無僅有。老舍《四世同 堂》:“說真的,她的咖啡,點心,和招待的殷勤,到底是只此 一家,并無分號,在咱們這條胡同里!”
【第47句】:【人咸躓于垤,莫躓于山】見“不躓于山,而躓于垤”。
【第48句】:【往腦袋上扣屎盆子】(慣)比喻栽贓、陷害。
【第49句】:鴛鴦戲水——成雙成對
【第50句】:【拿著金碗銀筷子,就是吃不成飯】釋義:比喻好條件未能利用,得不到好處,仍舊受窮。例句:弄得現(xiàn)在,咱合作社搞副業(yè)這樣好的條件,要人有人,要牲口有牲口,要本錢有本錢,結(jié)果呢,卻拿著金碗銀筷子,就是吃不成飯。
【第51句】:【圈閱】現(xiàn)在領(lǐng)導(dǎo)傳閱文件,看完后都要劃圈并寫上自己的名字,把這種做法稱為“圈閱”。許多人認(rèn)為“圈閱”是現(xiàn)代人發(fā)明的,殊不知古已有之。 “圈閱”的發(fā)明人是宋代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為什么要在公文上“畫圈”呢?原來早在魏晉時期,官員們就有了在公文上簽署名字的做法。當(dāng)時,他們在閱辦公文時,也要鄭重簽署自己的尊姓大名,以示負(fù)責(zé)或同意。到了唐代,官員們?yōu)榱丝旖?,便在公文上只寫自己名字的一個字,很快在官場風(fēng)行起來,一直到宋代依舊如此。王安石當(dāng)了宰相后,大刀闊斧推行新政,每天接觸大量的公文、呈文,忙得不可開交。可再忙也得在公文上簽上:“石”字。據(jù)《事林燕語》記載,王安石是個急性子,在簽寫“石”字時,把“口”簡化草寫成“?!?,引得群臣們有議論。再后來,王安石干脆連“石”字的一橫一撇也省了,只匆匆畫個圓圈就算完事,甚至這個圓圈也畫不圓。許多人不知道王安石搞得什么名堂,他閱過的文件常常又轉(zhuǎn)了回來,把王安石搞得很惱火。他在一次朝會上特意說了畫圈的事,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大臣們這才知道宰相的圓圈兒是“閱畢”的意思。如此一來大家跟著仿效,畫圓圈便成了“閱畢”文件的特殊符號。這種做法被后人所認(rèn)可,官場中畫圓圈兒的做法就約定俗成地延續(xù)下來。
【第52句】:【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釋義:明知不是伴侶,因事情急迫,只得暫且跟隨。例句:到得草堂之上,分付殺羊備酒,與劉大娘子成親。……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
【第53句】:【雙手難捉兩條魚】(諺)人的兩只手不能同時捉住兩條魚。指做事得有先有后,不能不分輕重緩急,同時完成兩方面的任務(wù)。
【第54句】:妹妹一到冬天就穿得很厚。那天,寒風(fēng)刺骨,把妹妹的小臉蛋凍得發(fā)紫。奶奶笑著說:“熱不死屁股,凍不死小臉?!泵妹孟蚰棠掏铝送律囝^笑了。(河南·孟州)
【第55句】:泥人兒掉在河里——沒人模樣
【第56句】:【三錢兒油,倆錢兒醋】(慣)比喻很小的事情。
【第57句】:閻王下請?zhí)x死不遠(yuǎn)
【第58句】:【跑龍?zhí)住俊芭荦執(zhí)住背S脕碇复趧e人手下做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它源自中國戲劇。 “龍?zhí)住北局競鹘y(tǒng)戲曲中成隊的隨從或兵卒所穿的戲裝,因繡有龍紋而得名。后來漸漸將此類戲劇中的角也叫龍?zhí)琢?。龍?zhí)滓步形奶谩⒘餍?。文堂是指主帥升帳時出場的龍?zhí)?。流行指的是在串場時來回流動的龍?zhí)?。在戲中,一般以一將帶四人為一堂。我國戲曲藝術(shù)虛擬性強(qiáng),一兵可當(dāng)十當(dāng)百,甚至千萬人,所以在舞臺上規(guī)定四人為一組,即可代表作千軍萬馬。在舞臺上,龍?zhí)仔柙谥饕宋镏笓]下制造各類氣氛。龍?zhí)字圃鞖夥沼幸欢ǖ奈枧_規(guī)矩和活動程式。例如,表現(xiàn)元帥升帳或官員升堂,龍?zhí)滓终緝蛇吔凶觥罢鹃T”;在上場門或下場門迎候主人出場的龍?zhí)?,要斜列兩邊叫做“斜門”;帶領(lǐng)主人前行的龍?zhí)?,一路快步在臺上兜圈子叫“圓場”;在交戰(zhàn)場面,為表現(xiàn)戰(zhàn)斗激烈,龍?zhí)滓獜谋飨麓┧筱@過去,叫做“鉆煙籠”;龍?zhí)追謩e從舞臺兩邊出場,叫做“二龍出水”等。龍?zhí)椎慕巧m然不是主角,但是講究“立如釘,走如風(fēng)”。因為,龍?zhí)兹粼谂_上東張西望抓耳撓腮動作不止,會影響主角的演唱;在需要龍?zhí)讋幼鲿r,如果不是輕捷如燕,快走如飛跑起來,那便沒了舞臺氣氛。所以,人們愛說“跑龍?zhí)住薄!芭荦執(zhí)住北阌纱硕鴣怼?/p>
【第59句】:駿馬的蹄力有限,人民的智慧無窮。
【第60句】:【江河千百條,條條歸大海】釋義:比喻遲早要歸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例句:江河干百條,條條歸大海。今日言別,明日重逢,這也是常有的事。
【第61句】:【真理越辯越明】(諺)指真理不怕辯論,越辯論越明白清楚。
【第62句】:天上的浮云,地下的風(fēng)——無拘無束;無影無蹤
【第63句】:【驕子不孝】(諺)指在驕奢的生活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子弟,不會孝敬父母。
【第64句】:失群的大雁——孤孤單單
【第65句】:病人遭雷打——天災(zāi)人禍
【第66句】:【重陽濕漉漉,穰草千錢束】釋義:漉漉:水漸漸滲下的樣子。穰草:田禾秸稈。謂重陽這天雨淋淋,一束秸稈值干錢。謂遭災(zāi)年柴草昂貴。例句:重九日晴,則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則皆雨,又主灶荒。……“重陽濕漉漉,穰草千錢束。”
【第67句】:【人不要臉,百事可做】(諺)人要是不顧臉面,不知廉恥,那就什么樣低級下流的事都能做出來。指人必須知恥,然后才能做到行為有格。
【第68句】:【打保票】(慣)保票:舊時為他人的行為或財力作保證而寫的字據(jù),也叫保單、包票。指對事情的成功有絕對把握。 也作打包票。 打保單。
【第69句】:【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諺)富貴之后如果不回家鄉(xiāng)顯示一番,就像穿著錦繡衣裳在黑夜里行走,誰也看不見的。舊指發(fā)達(dá)之后理應(yīng)回故鄉(xiāng)顯耀榮華。 也作富貴若不歸田畝,如著錦衣黑夜游。 富貴不還鄉(xiāng),如衣錦夜行。
【第70句】:【大佛三百五,各有成佛路】(諺)三百五:泛指多。比喻人在修行或事業(yè)的進(jìn)取方面,各有各的門路,各有各的辦法。
【第71句】:【破車之馬,可致千里】(諺)指有狂力能把車?yán)频鸟R,就有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比喻有魄力沖破舊規(guī)矩的年輕人,往往有異乎尋常的能力。
【第72句】:【說的有心,聽的有意】(慣)指說話的人有意要表達(dá)某種意思,而聽的人也明白其含意。 也作“說者有心,聽者有意”。
【第73句】:【水漂的瓜菜,風(fēng)落的梨子】釋義: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素寒這才說:“他們既編造小集團(tuán),你我自然是主要成員,可我不是為自己難過。我是水漂的瓜菜,風(fēng)落的梨子,算個什么呢!可嘆你南征北戰(zhàn)多年,負(fù)傷回來,靠自己勞動生活,不要公家補(bǔ)助,一心為集體,一心斗地主,還落這種下場。”
【第74句】:【小品】在報紙雜志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知識小品”、“科技小品”等欄目,打開電視可以看到相聲、小品等曲藝類節(jié)目。小品并不是一種新的文學(xué)體裁,在我國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等,它們很早就成為文學(xué)家族的一員。因為小品有雋永而精辟的特點,文章短小,寫來容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所發(fā)展。魯迅先生的小品文達(dá)到了高峰。 “小品”源自古老的佛教經(jīng)典。因為在佛經(jīng)中,有全本和節(jié)本之分,全本稱為“大品”,節(jié)本稱之為“小品”。如后秦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的《摩呵般若波羅蜜經(jīng)》,就有二十七卷本和十卷本兩種。二十七卷本稱為《大品般若經(jīng)》,十卷本稱為《小品般若經(jīng)》。文學(xué)中的“小品”便由此而來。小品又向文藝領(lǐng)域發(fā)展,并且異軍突起,一枝獨秀,是當(dāng)前民眾離不開的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特別是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上的小品節(jié)目,更是受到億萬觀眾的青睞。
【第75句】:【十里不同俗】(諺)指一處有一處的風(fēng)土民情,即使兩地相隔很近,也難求一致。 也作十里鄉(xiāng)俗不同。 十里鄉(xiāng)俗不一般。
【第76句】:【水淺魚不住】(諺)水太淺的地方,魚無法生存。比喻條件太差的環(huán)境留不住人才。 也作水淺難養(yǎng)魚。 水淺養(yǎng)不住大魚。
【第77句】:【不怕官,只怕管】釋義:大官不可怕,怕的是頂頭上司來管。例句:他今日發(fā)跡,得做殿帥府太尉,正待要報仇,我不想正屬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卑橙绾闻c他急得?
【第78句】:【西方不亮東方亮】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第79句】:【嘴上缺個把門的】意為沒有阻攔,有話亂說。把門的,也 說:站崗的。浩然《山水情》:“你如今可不是學(xué)生了,還這么 任性,嘴上缺個把門兒的,可沒啥好處?!?/p>
【第80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諺)苦中苦: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痛。人上人:出類拔萃的人。指只有承受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才能出人頭地。
【第81句】:【禍從天降,災(zāi)向地生】(慣)指災(zāi)禍突然降臨。
【第82句】:【若要好,大作小】要處理好事情,應(yīng)謙讓,或大事化為小 事。明代《西游記》:“三藏哀告道:‘賢徒??!此事如何是 好?’行者道:‘若要好,大作小?!薄?/p>
【第83句】:【見兔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補(bǔ)牢,未為遲也】(諺)牢:羊圈。見到兔子回頭叫狗去追,這不算晚;羊被偷走趕緊加固羊圈,也還不遲。指發(fā)生了失誤立即采取補(bǔ)救措施,仍不失為明智之舉。
【第84句】:【嬌養(yǎng)不如歷艱】(諺)歷艱:經(jīng)歷艱難困苦。指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比不上讓他們在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接受磨煉為好。
【第85句】:【落地的秋蟬——啞了】(歇)本指秋蟬不再發(fā)出叫聲,轉(zhuǎn)指人不能說話或無話可說。 也作“秋蟬落地——啞了”。
【第86句】:【慢工出細(xì)活】(諺)指工匠活做得慢而精細(xì),成品自然精美。也指凡事循序漸進(jìn),不急功近利,事情就會辦得完滿周到。 也作“慢工出細(xì)貨”。
【第87句】:【傷筋動骨一百天】(諺)指凡是筋骨折損的病痛,治養(yǎng)沒有一百天,就無法康復(fù)。 也作傷筋斷骨一百天。 傷筋害骨一百天。
【第88句】:我看到媽媽做那么多的菜,伸手就要抓。媽媽急忙攔住說:“哎!你可是九寸九的嘴——不夠一吃(尺)喲!”(山東·蒼山)
【第89句】:【梁山兄弟,越打越親】釋義:《水滸》中描寫的宋時農(nóng)民起義的英雄人物,在上梁山以前,不少是冤家對頭,經(jīng)過交戰(zhàn)才結(jié)為兄弟。比喻越打關(guān)系越親密。例句:吳克良先生,您今后如若犯了皮膚瘙癢癥,可請我們這位“郎中”來給您治治,保證百醫(yī)百好,妙手回春,而且送醫(yī)上門,義務(wù)出診。梁山兄弟,越打越親呀!
【第90句】:【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yuǎn)近一般看】(諺)貨物可以有高有低,分開等級;顧客卻不能分遠(yuǎn)近薄厚。指對待顧客必須一視同仁,熱情招待。
【第91句】:【冤有頭,債有主】(諺)報仇找對頭,討債找債主。指報仇討債,各有其主。也指出了事,總有人要承擔(dān)責(zé)任。 也作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冤有冤家,債有債主。 債有主,冤有頭。
【第92句】:【太歲頭上動土】(慣)太歲:傳說中神名,迷信認(rèn)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的歲星(木星)相應(yīng)而行,掘土建屋要避開太歲的方位,不然就會遭受禍殃。比喻冒犯有權(quán)勢或強(qiáng)有力的人。
【第93句】:【打蛇打七寸】(諺)七寸:蛇的要害處,在蛇的頭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須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擊敵人,要擊中他的要害。也比喻辦事要抓住關(guān)鍵。
【第94句】:【飛機(jī)上扔相片——丟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丟盡了臉面。
【第95句】:【山不礙路,路自通山】(諺)山再深,也阻不住人行的路;嶺再高,也自有盤行而上的人。指有山就有路,用不著擔(dān)心過不去。
【第96句】:【鷹犬、爪牙】“鷹犬”、“爪牙”用來指匪首或反動集團(tuán)的黨羽或幫兇。 “鷹犬”、“爪牙”本義是褒義詞,鷹犬表示為主忠誠,爪牙則意指國之利器。飛將軍李廣一次闖了禍,上書向武帝請罪,武帝回答說:“將軍者,國之爪牙也?!贝送?,禁衛(wèi)軍的將官又稱作“爪牙官”,比喻他們就像鳥獸的爪牙一樣,是保護(hù)自我的主要手段。東漢陳龜,被任為度遼將軍,前去抵御邊患,臨行前上疏,自稱“馳騁邊陲,展鷹犬之用。”袁紹向獻(xiàn)帝上疏,稱“臣頗有一介之節(jié),可責(zé)以鷹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來,鷹犬、爪牙逐漸演變成反面的詞匯,變成了壞人的幫兇。
【第97句】:【 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藕內(nèi)有孔(窟窿),藕、偶諧 音。謂偶然(碰巧)遇到了一個機(jī)會。劉彥林《春風(fēng)得意》: “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丁世宗頓時來了精神。”
【第98句】:耗子哭貓——假惺惺
【第99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釋義: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才出面講話。例句: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這些閑漢替過遷衙門打點使錢,亦是有所利而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塵了。
上一篇:生活哲理,留著做簽名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