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費(fèi)】 釋義:辦大事的人,不在乎花些小錢或受些小的損失。 例句:“難得尋下這房舍兒。……常言‘成大事者不惜小費(fèi)’。”
【第2句】:【要作好人,須尋好友】(諺)要想成為好人,先得找好人交朋友。指交友對做人十分重要。
【第3句】:【水漲船高】 釋義:比喻事物隨著它所憑借的基礎(chǔ)的提高而提高。 例句:票子越來越毛。豆子老是漲錢,豆腐能不漲錢?水漲船高嘛!
【第4句】:【上命差遣,蓋不由己】(諺)上命:上級的命令。差(chai)遣:派遣。受到上級的派遣,行動由不得自己。指奉命令做事,執(zhí)行人不擔(dān)干系。 也作上命公差,概不由己。 受人差遣,概不由己。
【第5句】:【墻上掛竹簾——沒門兒】(歇)門:本指門戶.轉(zhuǎn)指門路、辦法。指事情根本辦不到或行不通。 也作“墻上掛簾——沒門”。
【第6句】:【江河千百條,條條歸大海】 釋義:比喻遲早要?dú)w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 例句:江河干百條,條條歸大海。今日言別,明日重逢,這也是常有的事。
【第7句】:【女大不中留】(諺)指女兒長大了就應(yīng)該出嫁,不可久留娘家。 也作女大不中留,留下結(jié)冤仇。 女大留不得,留下惹是非。
【第8句】:【火心要虛.人心要實(shí)】(諺)火心要架空,才能燒出旺火;人心要誠實(shí),才能得到信任。指為人處世,最忌浮滑,應(yīng)以誠信為本。 也作火要虛,人要實(shí)。 人要實(shí)心,火要空心。
【第9句】:【小白臉】“小白臉”專指膚白貌美的年輕男子。 “小白臉”源自三國時期的何晏。三國時期,魏國有個美男子叫何晏,皮膚白皙。魏明帝懷疑何晏如此白皙是不是搽了粉,就想驗(yàn)證一下。在一個炎熱的夏天,魏明帝請何晏吃了一頓飯。他給何晏上了一碗熱湯面,何晏吃得汗流滿面,不斷地用袖子擦拭汗水,擦過之后,臉色反而顯得更加潔白。魏明帝這才相信何晏確實(shí)是天生的白皙皮膚。后人就把何晏稱為“粉郎”,意思是抹粉的郎君,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小白臉”。宋代柳永有一首詞:“卻傍金籠教鸚鵡,念粉郎言語。”就是典出三國何晏。久而久之,“粉郎”就成了“小白臉”。
【第10句】:【年關(guān)】過年是中國民間最為喜慶濃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可古人為什么把年說成“年關(guān)”呢?它源自于對“年”的一個傳說。 其實(shí),最早過年是為了防備一個叫“年”的怪獸的攻擊。當(dāng)時的人們算準(zhǔn)了“年”肆虐的日期,把這可怕的一夜當(dāng)做關(guān)口來熬,所以稱為“年關(guān)”。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提前備好晚飯(提前到黃昏時分吃飯,所以有“黃昏餃子”之說),熄火凈灶,把雞圈牛欄拴牢,前后封鎖后,全家人聚在一起,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吉兇未卜,隨時都有可能遭遇到“年”的襲擊,所以置辦得十分豐盛,全家老小不僅要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tuán)圓,而且在吃飯前還要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吃過晚飯后,大家都不敢睡覺,便擠在一起閑聊壯膽,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過年關(guān)的習(xí)慣。 之所以稱新年前后為“年關(guān)”,更實(shí)際的原因恐怕是一個“錢”字。舊時講究不論是借錢還是借東西,一般年前都要?dú)w還,這是一種民俗。所以,債務(wù)人年前要忙著籌錢還賬,債權(quán)人(債主)年前要討債。還不起債的窮苦百姓,只好出去躲過年再回來。往哪里躲,按年俗親戚家不能去,只好到破廟寒穿去躲著。所以視年根兒為關(guān)口,過年像過關(guān)一樣難熬。經(jīng)典歌劇《白毛女》楊白勞被逼喝鹵一場便是對“年關(guān)”一詞的最好的注釋。因此,過年對窮人來講,無異于過關(guān)。
【第11句】:【皇帝不差餓兵】見“朝廷不差餓兵”。
【第12句】:【爛肉煮不出香湯】(諺)比喻素質(zhì)低劣的人,說不出品味高雅的話或做不成讓人贊許的事。
【第13句】:【六月不熱,五谷不結(jié)】(諺)五谷:泛指糧食作物。農(nóng)歷六月,三伏天氣,是一年當(dāng)中最熱的時候,此時要是天氣不熱,五谷就難以結(jié)出果實(shí)。指六月大熱,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
【第14句】:【三步并作兩步】(慣)形容快步行走,步子邁得很大。 也作三步并兩步。 三步并成一步邁。
【第15句】:【東場搬到西場,也要三日飯糧】(諺)從東邊場地搬家到西邊場地,也得要耗費(fèi)幾天的飯糧。指凡搬動一次,總得有不少的耗費(fèi)。勸人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第16句】:【打油詩】“打油詩”指內(nèi)容和詞句通俗詼諧而不拘平仄韻律的舊體詩。 打油詩的起源與打油活動無關(guān),“打油”是一人名,姓張,當(dāng)然,打油詩源自張打油。 據(jù)宋代錢易《南部新書》載,在唐代,南陽有個讀書人名叫張打油,平時很喜歡民間俚曲,雖然文字俚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由于它明白如話,卻也受到了村民的歡迎。有一年冬天,村里下起了鵝毛大雪,村民們很高興,便請張打油寫首詠雪詩。張打油望著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大雪,吟了一首詩:“江山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又有一次,張打油在一個衙門的墻上也寫了一首詠雪詩:“六出飄飄降九霄,街前街后盡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縣官一見大怒,立刻派人把他抓來。張打油說,他可以寫出更好的詩。縣官便以當(dāng)時南陽被圍為題,命他作詩。張打油當(dāng)即吟道:“天兵百萬下南陽”。縣令一聽,大喜道:“有氣魄!”張打油接著吟道:“也無救援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爺?shù)目逘敚弈锏目弈铩!睆拇耍瑥埓蛴瓦h(yuǎn)近聞名。 當(dāng)然,這些都是趣談,詠雪詩才是張打油的代表作,整首詩沒有一個“雪”字,卻把雪景寫得活靈活現(xiàn),生動活潑,有動有靜,看得見,摸得著,如臨其境。不然也不會流傳至今。張打油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這種“打油體”,至今為人們喜愛和模仿。
【第17句】:【有理不送禮,送禮必短理】(諺)指凡事占理的,就不會給當(dāng)事人送財(cái)物禮品;送財(cái)物禮品,必定是缺理的。
【第18句】:【看人下菜碟兒】(慣)比喻根據(jù)不同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來分別對待。 也作看客下菜碟。 見人下菜碟兒。
【第19句】:【雛鳳清于老鳳聲】 釋義:雛鳳:小鳳凰。比喻年輕人勝過老年人,后一代勝過前一代。 例句:水溶見他語言清楚,談吐有致,一面又向賈政笑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于老鳳聲’,未司量也。”
【第20句】:【冬至吃餃子】每年冬至這天,家家吃餃子,并流傳著“冬至不吃餃子,凍掉耳朵”的說法。這種習(xí)俗,源自紀(jì)念醫(yī)圣張仲景。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愛民如子,常為百姓除疾醫(yī)病。有一年,當(dāng)?shù)匚烈吡餍校诖箝T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xiāng)時,正值寒冬季節(jié),走到家鄉(xiāng)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仿照在長沙時的辦法,讓弟子們搭起醫(y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窮人舍藥治傷。張仲景用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藥湯。人們吃下后,渾身發(fā)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凍爛的耳朵全好了。后來人們學(xué)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在冀、魯、豫一帶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第21句】:【穿衣戴帽,各有一好】(諺)好:愛好,喜愛。穿什么樣的衣服,戴什么樣的帽,各有各的愛好。指在穿戴方面各人的愛好不同,也泛指在生活中各有自己的喜愛與追求。 也作“穿衣戴帽,各好一套”。
【第22句】:【孩兒不嫌娘丑】見“兒不嫌母丑”。
【第23句】:【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下鳳凰來】(諺)鳳凰:傳說中鳥中之王。不用金彈子作代價,就打不到鳳凰鳥。 指所付的代價不大,所取得的收獲也不會大。 也作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住銀鳳凰。 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鴛鴦鳥。
【第24句】:【入田觀稼,從小看大】(諺)想知道農(nóng)作物的收成,到田里看看莊稼的長勢就可推斷出來;想知道一個人將來的成就,從他小時候的行為表現(xiàn)上就可推斷出來。指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會有預(yù)兆。
【第25句】:【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釋義:量:衡量。相:察看。不能根據(jù)人的外表評定人,對人低估。“人”又作“凡人”。“海水”又作“海”。 例句:朱先生可不能小看他,林蕩元比耗子還精。“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別看他裝出那副寒酸相。
【第26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諺)指只要有青山在,自然就有樹木,有樹木就不愁沒有柴火。比喻只要保住基本力量,就不愁得不到發(fā)展。 也作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 只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27句】:【你有牢籠計(jì),我有攀墻梯】 釋義:比喻總有比對方更高明的辦法對付對方。 例句:他有關(guān)門計(jì),我有跳墻法。你有牢籠計(jì),我有攀墻梯。我給他耍了個“釜底抽薪”的手腕,晚上鉆進(jìn)他們生活區(qū),直接找到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老工人家里去了解。
【第28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慣)指遇到不公平的事,出手相助弱者或有理的一方。 也作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路見不平,拔刀相向。 路見不平,拔拳相助。
【第29句】:【說漂亮話】(慣)指說得好聽,卻沒有行動。
【第30句】:【難家不會,會家不難】(諺)同一件事,讓外行去做,就很犯難;讓內(nèi)行去做,就得心應(yīng)手。指做事的難易不是絕對的,關(guān)鍵在于懂行。 也作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難了不會,會了不難。 會家不難,難家不會。
【第31句】:【太太死了壓斷街,老爺死了沒人抬】(諺)壓斷街:形容出動的人多。太太死了,有老爺?shù)臋?quán)勢,誰敢不來送殯討好;老爺死了,權(quán)勢沒了,沒有人會出來為他抬棺材。 形容舊時人們對有權(quán)勢者的炎涼情態(tài)。
【第32句】:【寧吃對蝦一口,不吃雜魚半簍】(諺)對蝦:肉味鮮美,是我國的特產(chǎn)之一,市場上常成對出售,故稱。 寧可品嘗一口對蝦,也不吃成堆的雜魚。指食品寧可少而鮮,不要多而雜。
【第33句】:【眼中疔,肉中刺】(慣)比喻心中最恨的人。 也作眼中釘,肉中刺。 眼中釘,心上刺。 眼中之釘,舌中之刺。
【第34句】:一回經(jīng)蛇咬,三年怕草繩。
【第35句】:【解開悶葫蘆】見“打破悶葫蘆”。
【第36句】:【什么風(fēng)把你們刮來了】見“哪陣風(fēng)兒吹來的”。
【第37句】:【藥補(bǔ)不如食補(bǔ)】(諺)論滋補(bǔ),再好的藥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飯食。 指食物是最有營養(yǎng)價值的滋補(bǔ)品。
【第38句】:【遇方便時行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 釋義:要盡量幫助別人,原諒別人。 例句:三藏扯住道:“徒弟,常言說得好:遇方便時行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操心怎似存心好,爭氣何如忍氣高!”
【第39句】:【替罪羊】“替罪羊”是指代人受過的意思。何以用羊替罪?源出兩處,一中一外。 先說國外。源于《舊約全書》中的一個故事。亞伯拉罕是猶太人的始祖,他的獨(dú)生子叫以撒。以撒成了他唯一的寄托,視如掌上明珠。一天,他聽到了上帝耶和華的吩咐,叫他把愛子以撒獻(xiàn)為燔祭。他痛不欲生,但還是決定執(zhí)行。亞伯拉罕把兒子帶到山頂上,把他綁了起來。以撒嚇得魂飛魄散。亞伯拉罕舉起了閃閃發(fā)光的尖刀,毫不猶豫地向兒子刺去。正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上帝派出的天使出現(xiàn)了,他擋住了亞伯拉罕的手,以撒得救了。原來上帝是有意考驗(yàn)亞伯拉罕的忠誠的。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行為表示贊賞。這時,一只迷途的山羊剛好跑過來,把角掛在荊棘上,亞伯拉罕便順手拿這只羊代替以撒做了燔祭。這只羊被稱為“替罪羊”。 據(jù)《圣經(jīng)》載,古代猶太教每年一次由大祭司按手在羊頭上,表示全民族的罪過已由這頭羊承擔(dān),然后把羊趕入曠野,稱為“負(fù)罪羊”或“替罪羊”。 無獨(dú)有偶,在中國古代也有“替罪羊”的故事。 《孟子·梁惠王上》記載:大王(齊宣王)坐在堂上,有個人牽著牛從堂下走過。大王問他道:“牽牛到哪里去?”他回答道:“要拿它去殺掉祭鐘。”大王說:“放掉它吧,它沒有罪過卻把它往死地里送,看它那發(fā)抖的樣子,我心里實(shí)在不忍。”那個人回答道:“那就廢掉祭鐘好嗎?”大王說:“怎么可以廢掉祭鐘呢?拿只羊去換吧。”齊宣王不忍心看見牛恐懼發(fā)抖的樣子,而命以羊換牛祭鐘。看來,中西替罪的都是羊,理由都是祭祀,“替罪羊”一詞的產(chǎn)生,在中國也有它的淵源。
【第40句】:【心寬出少年】(諺)心胸開闊,能使人保持年輕。指人樂觀豁達(dá),無憂無慮,就不易衰老。
【第41句】:【不吃魚,口不腥】 釋義:比喻不貪小便宜,就不會惹出是非。 例句:我們不要占便宜,不吃魚,口不腥!
【第42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釋叉:形容趨炎附勢。 例句:“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看冷暖。’馮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i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第43句】:【吃虱子,留大腿】 釋義:比喻過分吝嗇。 例句:原來李克用是吃虱子留大腿的人。因見白娘子容貌,設(shè)此一計(jì),大排筵席。
【第44句】:【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是云南著名的地方小吃,現(xiàn)在,它已落戶全國各地。它源自一個傳說的兩個“版本”。 從前有一個讀書人,家里窮,沒地方讀書,便每天到三里以外的一個涼亭里去看書。書生的妻子特別賢惠,每天給他送飯,但每次送到那里飯菜都涼了。于是她想了一個好辦法,在連飯帶菜的米線上,澆了一層熱油湯,利用它來保溫,這樣送去的飯菜就不涼了。因送飯途中必須經(jīng)過一座橋,人們便把這澆過熱湯油的米線叫做“過橋米線”。 另一版本,是同人同事,不同的是以前吃米線是就著菜吃,像吃米飯一樣。一次,妻子提著送飯籃子過橋時,不小心腳下拌了一下,將菜湯撒到米線中。送到后書生干脆把剩下的半碗菜湯也倒進(jìn)米線中,不料吃起來味道更好了。從此,米線的吃法變成了在米線上澆上做好的菜鹵,連米線帶湯一塊吃,十分好吃。因此法得于橋上,故稱“過橋米線”。
【第45句】:【把頭往老虎嘴巴里填】 釋義:比喻冒險,送死。 例句:劉二虎會意,跨步上前,攔住李鼎三,嚷道:“參謀長,您這不是把頭硬往老虎嘴巴里填嗎?八路軍不會放過您的。”
【第46句】:【紙幣】在紙幣普遍流通的今天,就更有必要探源一下“紙幣”。 “紙幣”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宋真宗時期,在四川出現(xiàn)了代替金屬貨幣的紙幣,這種紙幣稱為“交子”。它不僅足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自唐朝中期以后,四川的商業(yè)有了較快的發(fā)展,北宋初期,在四川成都地區(qū)仍流行鐵錢。鐵錢有大小兩種,大鐵錢每貫重20多斤,小鐵錢每貫也有6斤多,攜帶起來極不方便,影響了商業(yè)的發(fā)展。宋真宗時期,在政府的許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印制的“交子”,代替鐵錢在市場上流通,作為現(xiàn)錢使用。后來,交子改由官辦,流行漸廣。紙幣幾經(jīng)沉浮,終成氣候。
【第47句】:【吃了虎心豹膽】 釋義:形容膽大,什么也不怕。 例句:你們吃了虎心豹膽了呀!啥厲害,你們干啥?你們就沒有怕的事么?
【第48句】:【揀了芝麻,丟掉西瓜】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49句】:【腦瓜子有轉(zhuǎn)軸】(慣)比喻人見風(fēng)轉(zhuǎn)舵,善于跟著情勢轉(zhuǎn)變立場、態(tài)度。
【第50句】:【摸閻王鼻子】(慣)比喻冒生命危險。也比喻離死不遠(yuǎn)。
【第51句】:【水火無情,刀槍無義】 釋義:水火不講情面,會害人;刀槍不懂情義,會傷人。指水火刀槍都能傷人。 例句:我們學(xué)生、文人,是民族的精華,他們能饒了我們?而且水火無情,刀槍無義,打起仗來,誰能保住不死?
【第52句】:【天上的仙鶴,比不上手里的麻雀】(諺)仙鶴再好,那是天上飛的;麻雀再小,卻是握在手里的。比喻大而美的希望,不如小而實(shí)惠的利益可靠。
【第53句】:字是黑狗,越描越丑。
【第54句】:【當(dāng)搏牛虻,不當(dāng)破蟣虱】 釋義:蟣:蟣子,虱子的卵。比喻應(yīng)當(dāng)同強(qiáng)敵搏斗。 例句:宋義搖首道:“公言錯了!古諺有言,當(dāng)搏牛虻,不當(dāng)破蟣虱,虻犬虱小,我等應(yīng)從大處下手,方得大功。今秦兵攻越,就使戰(zhàn)勝,兵亦必疲,我可乘敝進(jìn)攻,無慮不破。”
【第55句】:【墻里的柱子——捶使勁不顯身】(歇)指暗中不露聲色地出力。也指不吭聲地埋頭苦干。
【第56句】:【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見“六耳不通謀”。
【第57句】:【丟去東洋大海】(慣)東西扔到大海里,消失得無影無蹤。比喻東西白扔了,再也回不來。也比喻徹底忘掉。 也作丟到東洋大海。 拋在東洋大海里。
【第58句】:【天下錢哏兒都一樣】(諺)錢眼:錢孔,舊時銅錢當(dāng)中有方孔。普天下的錢眼都一樣是方的。指人人對錢財(cái)都一樣地喜愛。也借指人的眼力、喜愛與追求都差不多。
【第59句】:【膽小不得將軍做】(諺)膽小怕事的人做不了將軍。指只有膽量大的、敢作敢為的人才可以領(lǐng)兵打仗。也泛指膽小的人成不得大事。 也作膽小的得不了將軍位。 膽大做將軍。
【第60句】:【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諺)筲(sha。):水桶。指不騎馬就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不打水就不會把桶掉到水里。指凡干事情總不免會出差錯。
【第61句】:【偷香竊玉】“偷香竊玉”常用來比喻男子暗中引誘、玩弄女子的行為,屬貶義。其實(shí),它的原意不是貶義,是好事多磨,有情人終成眷屬。典出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溺惑》。據(jù)載,晉人韓壽,是三國時魏司徒韓暨的曾孫,英俊瀟灑,才華出眾,在當(dāng)時權(quán)臣賈充門下任司空掾(相當(dāng)于今天的秘書長吧)。 賈充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賈南風(fēng),嫁給了史上著名的白癡太子司馬衷,小女兒賈午,尚未出閣。 賈午在府中偶見韓壽,就被韓壽的美貌迷住,經(jīng)常到韓壽辦公的地方偷窺。但是,一連好多天,韓壽也沒來,賈午相思成疾,臥床不起,不吃不喝。 婢女大多知道小姐是暗戀成疾。一婢女自告奮勇愿往韓壽住處,將賈小姐的意思代為轉(zhuǎn)達(dá)。韓壽聞言心花怒放,當(dāng)即與婢女定下三更時分前往賈午小姐的閨房,與美人幽會。 兩人一番恩愛纏綿之后,韓壽驚奇賈午身上有一種幽香,這種幽香非常特別,從未從別的女人身上聞到過。賈午告訴他,這是外國人進(jìn)貢給皇帝的異香,皇帝特賜給她老爸,她從老爸那里要來的,一經(jīng)沾到身上,幾個月都不消失。自打那以后,韓壽欲罷不能,隔三差五跳墻人室與賈午小姐約會。 時間長了,搞得韓壽身上也有了異香。同事們不解,大男人擦什么香水。 賈午的父親也嗅出來了,好熟悉的味道啊。他終于想起來了,那是皇上特意賞給自己的香水,別人有錢也買不到啊。在家中我也只給了寶貝女兒,難道她和他…. 賈充和夫人把幾個婢女叫過來,一番軟硬兼施,婢女全招了:“小姐和那韓公子早就在一起了。” 賈午知道是香水惹了禍,怕老爸加害于情郎,哭著鬧著說除了韓壽寧死不嫁。生米既已做成熟飯,賈充把韓壽叫來,韓壽是又恐又羞,急忙認(rèn)錯。 賈充說:“你要真喜歡我的午兒,就娶她吧。”韓壽巴不得有這種好事,連忙叫道:“岳父大人在上,請小婿一拜!” 后人津津樂道韓壽偷香的風(fēng)流韻事,便有了“偷香竊玉”之說。只可惜“偷香竊玉”之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卻變了味兒,轉(zhuǎn)意成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拈花惹草。
【第62句】:【養(yǎng)多大的鳥兒,置多大籠子】 釋義:比喻花錢做事不能浪費(fèi)。 例句:“……咱們就得這樣,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俗話說:養(yǎng)多大的鳥兒,就置多大的籠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錢像掰著不疼的牙……”
【第63句】:【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銅】(諺)山那邊縱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銅實(shí)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已得到的實(shí)惠無論多么小,卻實(shí)實(shí)在在歸自己所有。也指凡事寧求小而實(shí),不務(wù)大而空。
【第64句】:發(fā)回水,積層泥;經(jīng)一事,長一智.
【第65句】:【哪壺不開提哪壺】(慣)提:本指使東西由下往上移,轉(zhuǎn)指談起。比喻偏偏要觸到對方的痛處、短處或所忌諱的事。 也作哪一壺不開提哪一壺。 哪把壺不開提哪把壺。
【第66句】:【笑臉聚得天邊客】(諺)天邊客:遠(yuǎn)方來的顧客。指商場中態(tài)度和善,笑容相迎,就能招徠各方的顧客。
【第67句】:【仕無中人,不如歸田】見“官無中人,不如歸田”。
【第68句】:【吃一塹,長一智】(諺)塹(qian):阻斷交通的壕溝,比喻挫折困難。 受到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見識。 也作“經(jīng)一失,長一智”。
【第69句】:【人生面不熟】(慣)指彼此沒見過,不認(rèn)識。
【第70句】:【豁牙子啃西瓜——凈道道】(歇)道道:本指牙啃的一條條痕跡,轉(zhuǎn)指主意、道理等。形容主意很多,或事情的道理、奧妙很多。
【第71句】:【雞蛋磕在石頭上——碰不碎也叫它腥一大片】(歇)磕:碰在硬東西上。比喻以弱對硬,即使失敗了,也要叫對方受些損失。
【第72句】:【留一手】(慣)指不是全部拿出來,而是有所保留。
【第73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釋義:端午: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農(nóng)歷五月初五,舊時有在這天早上逮癩蛤蟆做藥的習(xí)俗。比喻遲早逃脫不了。 例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砸了你們的骨頭熬成油,也得清賬。
【第74句】:【斧快不怕木柴硬】(諺)只要斧子鋒利,就不怕木柴劈不開。比喻只要有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有雄厚的力量,就沒有攻不克的難關(guān)。
【第75句】:【馬勺上的蒼蠅——混飯吃】(歇)混:本指摻雜,轉(zhuǎn)指茍且地生活。指從事某種職業(yè)是為了混日子。
【第76句】:【凈水澤必深】 釋義:比喻人知識淵博,謙虛謹(jǐn)慎,不顯示自己。 例句:凌雪春問:“說我什么?”夏小云道:“凈水澤必深,滿瓶搖不響,精工出細(xì)活。”
【第77句】:【花子死了蛇——沒得弄了】(歇)花子:叫花子。弄:本指耍弄(蛇),轉(zhuǎn)指玩弄(手段)。指失去了憑借或依靠的手段,沒有應(yīng)付的辦法或沒有什么可干的了。 也作“花子死了蛇—一沒什么弄得”。
【第78句】:【不到火候不揭鍋】 釋義:比喻要抓住適當(dāng)?shù)臋C(jī)會。 例句:袁堅(jiān)呢,喜歡仔細(xì)觀察,理出個頭來,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79句】:【千里為官,為的吃穿】(諺)為官:當(dāng)官。離家千里去當(dāng)官,不過是為了吃飯穿衣。舊指遠(yuǎn)離家門做官為宦,無非是圖謀生計(jì)。 也作千里去做官,為的吃和穿。 千里做官,只為吃穿。 千里居官為吃穿。
【第80句】:【一路榮華到白頭】(慣)指一生官運(yùn)亨通,富貴顯達(dá)。多用作祝福之語。
【第81句】:【太陽從西邊出來】 釋義:太陽事實(shí)上不會從西邊出來。借指不可能、辦不到或特別新奇的事。 例句:“什么,要叫小日本把東西還回來,真是做美夢,那就要等到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們必須去奪回來。”
【第82句】:【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歇)竅:本指窟窿,轉(zhuǎn)指竅門。比喻對某件事一點(diǎn)兒也不懂。
【第83句】:【人逢喜事情神爽】(諺)人遇到歡樂喜慶的事,精神就格外興奮振作。指喜事最能振奮精神。 也作人逢喜事情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運(yùn)至精神爽,月到秋來光彩新。
【第84句】:【從龍王嘴里奪食】 .釋義:龍王:傳說中掌管興云降雨、統(tǒng)領(lǐng)水族的王。比喻同風(fēng)雨災(zāi)害作斗爭,奪取糧食豐收。 例句:滿祥反駁說:“咱們辦社凈靠風(fēng)調(diào)雨順可不行,要從龍王嘴里奪食。”
【第85句】:【兔兒爺】在民間,兔被神化了,玉兔不是凡間的家畜,而是廣寒宮里的神兔。神兔被稱為“兔兒爺”。那么,“兔兒爺”是從何說起呢? 關(guān)于“兔兒爺”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鬧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個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yōu)榱吮磉_(dá)謝意,紛紛送東西給玉兔;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郎,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nèi)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于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風(fēng)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百姓衣服的,千姿百態(tài),非常可愛。每到農(nóng)歷八月十五那天,家家都要供奉它,給它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它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它為“兔兒爺”、“兔奶奶”。 這兔兒爺,經(jīng)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chuàng)造,已經(jīng)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捧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shù)裨斐山鹂鸺椎奈涫浚械尿T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chuàng)造。可見,人們對兔兒爺?shù)纳窕拖矏邸?/p>
【第86句】:【辦酒容易請客難,請客容易款客難】(諺)指請客比辦酒難,招待得好比請來客人難。
【第87句】:【老虎跟著貓學(xué)藝】 釋義:民間故事說,老虎拜貓為師學(xué)藝,當(dāng)它學(xué)會一些本領(lǐng)以后,就想吃掉貓,幸虧貓還沒把上樹的本領(lǐng)教給老虎,才得以上樹脫險。比喻忘恩負(fù)義,學(xué)會了本領(lǐng)反過來加害于傳授者。 例句:孫大伯磕了煙灰,把煙管吱吱地吹了兩下,又指著虎子說,“小伙子呀,咱先說明白——我怕你老虎跟著貓學(xué)藝,最后要吃你孫大伯吶!”
【第88句】:【老鴉占了鳳凰巢】(慣)比喻卑賤的人霸占了高貴人的位置。
【第89句】:【死板】“死板”指一個人做事不靈活,不知變通。它源于古代鑄錢技術(shù)。 錢糧臺是古代官府鑄造錢幣的地方,那時的錢都是銅水、銀水倒進(jìn)一個一個的模子鑄造出來的。而這種造錢的模子,每板都是六十四枚。這種鑄錢技術(shù)始于宋代,清代翟灝的《通俗編》里面講到宋代規(guī)定鑄錢的時候,每一模板是六十四文,這說明定制“板板六十四”的模子始于宋代。為防止盜版貪污錢,規(guī)定“板板六卜四”不得變更。而最早解釋這一俗語的是清代范寅所著的《越諺·數(shù)目之諺》:“板板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不活,即死也,這是“死板”一詞的直接來源。
【第90句】:【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這句俗語用來比喻人事的盛衰興替變化無常,有時候會向反面轉(zhuǎn)化,難以預(yù)料。 “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間諺語。在古代,由于黃河河床較高,泥沙淤積嚴(yán)重,河道不固定,經(jīng)常泛濫成災(zāi),所以黃河經(jīng)常改道,改道后,某個地方原來在河的東面,很可能就變到河西去了,所以叫“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關(guān)于這個說法還有個小故事。 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之孫由于揮霍無度,到中年時便將家產(chǎn)敗盡,以沿街乞討為生。某日,他來到河西莊,想起了自己的奶媽,便一邊打聽一邊找。 當(dāng)問到一個農(nóng)夫時,恰巧這農(nóng)夫正是奶媽的兒子,郭孫到他家里一看,糧囤座座,牛馬成群,很是驚訝,就問他:“你家里已經(jīng)很有錢了,為什么你自己還要勞作呢?”奶媽的兒子就說:“家母在世時,領(lǐng)我們創(chuàng)業(yè),才有了現(xiàn)在的家業(yè)。我們也得勤儉持家,否則金山也會吃空的。”郭孫聽后很慚愧。農(nóng)夫不忘舊情,給郭孫在家里找了活計(jì),無奈他什么也不會做,處境非常尷尬。農(nóng)夫見狀不禁嘆息到:“真是三十年河?xùn)|享不盡榮華富貴,三十年河西寄人籬下。”
【第91句】:【丫環(huán)拿鑰匙——當(dāng)家不主事】(歇)丫環(huán):舊時婢女,也叫丫環(huán)女。 指雖掌管家務(wù)事,但得聽從別人,自己不能做主。 也作丫環(huán)帶鑰匙——當(dāng)家不做主。 丫環(huán)拿鑰匙——當(dāng)家做不了主。
【第92句】:【一條線兒拴倆螞蚱——飛不了我,迸不了你】(歇)迸:同“蹦”,跳。比喻對方與自己命運(yùn)緊緊相連,誰也離不開誰,出了事誰也跑不了。 也作一根繩拴倆螞蚱——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 一根繩上拴兩個螞蚱——跑不了我,也少不了你。 一條繩拴著倆螞蚱——誰也跑不了。
【第93句】:【吃不窮穿不窮,算計(jì)不到就受窮】 釋義:指過日子貴在有打算。 例句:朱老星一年到頭總會找到活兒做,兩手不閑是他的目的。他常說:“人,吃不窮穿不窮,算計(jì)不到就受窮。”他就是整天價打算。
【第94句】:【腳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腳上的泡——自己走出來的。 腳上的繭子——自個兒走的。
【第95句】:【官人、死鬼】“官人”怎么能和“死鬼”放在一塊相提并論呢?而且都是指古代女子的丈夫或相好。直到現(xiàn)在有的女人對丈夫或相好既愛又恨時還會說:“你個死鬼。”那么,這種奇怪的稱呼是怎么形成的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認(rèn)為古人常有通假字之說,“官”同“管”,古代是種男尊女卑的社會形態(tài),男人在外要管財(cái),在內(nèi)要管好家中的妻妾,這個“管”字就諧音而來了,“官人”就是“管人”之人。 另一種說法是:這種稱呼源自陰陽五行。根據(jù)五行理論,生我者為父母,我生者為子孫,比我者為兄弟,克我者為官鬼,我克者為妻財(cái)。古人由于男尊女卑觀念,把嫁后女子列入“我克者”,相對于男人是“妻財(cái)”(妻子和財(cái)物);娶后男人處于支配地位,相對于女人是“克我者”,是“官鬼”。所以女人為了表示接受“支配”,通常稱丈夫?yàn)椤肮偃恕保挥行┍容^厲害的女人稱丈夫?yàn)椤八拦怼薄R鉃檎煞蛟谏笆瞧拮拥摹肮佟保篮笫瞧拮拥摹肮怼薄K浴肮偃恕薄ⅰ八拦怼倍际菍φ煞虻姆Q呼,其根源是“克我者為官鬼”。“死鬼”多在女人與丈夫或相好打情罵俏時使用。
【第96句】:【脫了褲子放屁——費(fèi)兩道手】(歇)指多此一舉或自找麻煩。常含責(zé)罵意。 也作脫褲子放屁——多費(fèi)一道手續(xù)。 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第97句】:【山惡人善】(諺)山勢是險惡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雖然丑陋,心地卻很和善。
【第98句】:【靴里無襪自得知】(諺)光腳穿上靴子,別人看不出,自己是知道的。 泛指做下瞞人的事,自己心知肚明,無法瞞過良心。
【第99句】:【外公死兒——沒有舅了】(歇)舅:諧“救”。指不可挽救或無可救藥。
下一篇:返回列表